-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二立意第02课典型例题含解析
第 02 课 典型例题 例一:(2017 新课标全国 II 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 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佳作欣赏】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重庆一考生 是否,那种积极有为的个人情操,已在漫卷烟波的楚江中欸乃桨声里,一蒿独去? 是否,那种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已在春风横渡的时光与暮霭黄昏间,遁于无形? 木铎摇铃,采诗官淌过涘水吟咏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而从这千年以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里向我们走来的莫不是光风霁月的君子?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既见君子自强不息,穷且独善其身,实乃旁逸斜出的生命义举。 天资愚钝、才疏学浅的曾国藩难道不是以勤补拙,在“黎明即起,醒后不粘恋”中自我 拔擢而终成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吗?在身份极度卑微的岁月也未曾低头,不正是凭借着本 心穿过了生命的象牙塔吗?在六年的煮夫生涯里,静水流深的李安不也是靠潜心积累才实现 了生命的突围吗?此等皆乃超人之意志,自我奋起,自我搏击,终以自我命运的主人身份成 功上岸! 既见君子光明磊落于一堂,春风化雨于四方,达则兼济天下,实是富有人文气息之生命 智慧的考量! 古有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之耿介清高,亦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怀寰宇。还看今朝,汪涵出资四百万进行方言保护工作,李连杰建立 “壹基金”扶贫济弱。从刀耕火种到机械轰鸣,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社会发展程度越高, 传统文化对每个个体的浸润便日益重要,其对整个社会的流弊的破除功用亦是不容轻视! 目于当下,多可喜亦多可悲。河北涞源羊倌卢伟冒死拦火车,排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广 东东莞车主程善道大雨中扶老人,并言“顶多讹钱,不会讹命”侠女护士正义感爆棚抓医托, 引无数网友点赞。与此同时,大凉山假行善被直播,冲破道德底线,企业造假买假为博出位 无所不用其极…… 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努力。我们不期盼每个人都能做坦 坦荡荡的君子,但我们理应不做扭曲如蛆虫的小人,只要众人心念君子,心向君子,划桨开 大船现代社会便能趋于尽善尽美。 青草年年枯荣,哪一棵是我?我们可以谦卑但不会倒下,个体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又如何不是? 【点评】 ①直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作为标题,准确而有内涵,富有古典文学韵味,一开始就 从众多直白平庸的作文标题中脱颖而出。 ②同样是写自强,同样是由个体到国家,此文却能摆脱一般考生说理时呈现出的一本正 经的腔调。文章毫无咄咄逼人之感,有的是古今名句的交融,古今人物的关联,古今家国情 怀的对照。 ③在古今素材的穿插中,在诗歌般的语言与对当下现实的紧密观照下,考生作为一个青 年的家国情怀凸现出来,自然极富感染力。 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 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例二:(2016·新课标全国 2 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 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 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佳作欣赏】 花气袭人知昼暖 甘肃一考生 欲知四季,去山野吧,看抽芽的嫩柳,看金黄的麦穗,看累累的硕果,看白了青山的雪, 眼知窗外美。 欲知路远,就出发吧,走悠长的夕照小巷,走古朴的木桥,脚知漫道长。 欲知文学,来人间吧,看爱恨贪嗔,看嬉笑怒骂,看王公贵胄,看布衣黔首,心知世界 大。 以清晨壮丽恢宏的半边云霞起兴,以赶路人脚下不停生长的风为修辞,以公交站牌前偶 遇的笑脸为标点,以温馨午餐氤氲的香气为内容,以一对老夫妇互相搀扶的背影为结局,以 摇尾跑来的小狗为句号,洋洋洒洒一篇以“语文”为题的文章已挥笔写就。生活就是语文, 叫做“幸福里”的招牌,“爱护自然”的温馨提示,充满希冀的电话号码,无一不是语文的 化身。 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人说他是写自己,在富贵家庭里养尊处优,一场冰冷的大雨浇 灭了所有骄傲,他在破败小屋里衣衫褴褛,在萧瑟风中饥寒交迫,在浊酒昏灯下增删批阅, 他所经历的,就是最好的素材,他用他的脚印,缀满了大观园所有人的悲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点滴汇聚,终成 语文壮阔的海洋。向来喜欢语文,所以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也许是母亲一句温暖的关怀,也 许是路人一句友好的提醒,也许是演讲者或激昂或抒情的言语,也许是相声演员幽默生动的 段子,也许只是几个字,都可以触动灵感的源泉,目光所及之处,生活所经之事,尽是好文 章。 我们是尘世中蹒跚而行的赶路人,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 浪。”语文便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我们将生平中见过的或纤弱或雍容的花别在语文的衣襟 上,我们将生活中听到的或低吟或高啸的言语缀在语文的耳后,我们将生活中嗅到的或馨香 或馥郁的气息扑洒在语文的发梢上,这样,被生活悉心装扮过的语文便亭亭而立。 语文教我们品味生活,生活教我们学**语文。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以后的执笔写字, 到后来笔下开花,随着我们一步步成长,生活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更多的魅力和无法替代的重 要性,如同喝一坛甘醇的老酒,越饮越醉人,在香气的熏陶下,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一 品佳酿。 曾有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提高语文素养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唯有立足于生活实 践的沃土,语文之花才能盛放。 【点评】 这是阅卷组评定的一篇考场标杆佳作。本文以中心突出、论证严谨、颇具文采而被评为 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1.主题鲜明,形散神聚。这篇议论性散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开篇没有直接提出论点, 而是通过一组排比句,将生活与文学也就是语文自然而然联系了起来,再通过层层论证,将 语文与生活关系揭示得清清楚楚,文末还在强调语文必须根植于生活。 2.论据充分,论证缜密。文中用曹雪芹的事例论证生活是写作的素材,引用陆游的诗句 论证“目光所及之处,生活所经之事,尽是好文章”,用身边的事例揭示语文和生活的辩证 关系,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3.手法多样,文采飞扬。文中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 2.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比较”二字就告诉考生,这三种途径都可行,哪一个更有效呢?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 时运用对比的方法作文,在对比中阐述自己看法和理由。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作出选择后, 主要笔墨应该集中在更有效的那个途径上面,而不应把大量的笔墨放在否定论述上,否则, 中心将难以突出,主题也就不够鲜明了! 例三: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个很有名的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 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 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圆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 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肯定是在这一 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许多方面也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请根据自己的感 受写一个作文片段,400 字左右。 【佳作欣赏】 生命的空隙 生命如同一张弓,我们拉紧着它们,奔往各自人生彼岸。但也别忘记,给你的生命留一 道缝隙,否则它会断裂的。 朋友之间需要一道缝隙。我们都企盼着拥有真挚的友情。但我们常常也会忽略朋友间的 玄妙。拥有朋友,并不是说时刻相依,永生相伴,我们也需要给朋友空间。他有他的生活, 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始终将朋友禁锢在自己身旁,那么终有一天朋友也会悄然离开, 留下一个孤独的你。难道忘记了三国时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寻到了刘皇叔,但在他的背后是 曹操对英雄的尊重,给云长留下了一道缝隙,同时也为自己在华容道上留下了一道生命缝! 情爱之间需要一道缝隙。品读那“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凄苦,那是怎样一番悲 情!但它美,美得撕心裂肺,美得荡气回肠。纵然它没有缠绵的过程,纵然它要相隔天河, 但这段情却剪不断,理还乱。设想如果没有银河那一道缝隙,没有缝隙的阻挡,那相思之情 又怎会流传至今?正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给情爱留一道缝隙,让它 在缝隙中疯长! 亲人之间需要一道缝隙。在共同的血液里,我们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一起看过多 少次的日升日落。我们常常在一起,以至我们之间彼此过于熟悉,连扎针的缝隙都未曾留下。 于是冲突拥挤也时常在我们和亲人之间发生。或许你的一句话刺痛了亲人,或许你的一句话 道出了亲人的难堪甚至隐私。你也许并非有意,但你们实在太了解,因此在我们交流亲情的 时候,别忘了也给亲情留下一道缝隙。给亲人们留下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其中享受一 下独处的自由,欣赏一下没有你的风景。 张爱玲说:“生命是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多么的悲凉与无奈。可正是这生命 之缝中的虱子,给了生命别样的滋味。虽然有些苦,但决不平淡。 生命,并非填塞得很满才叫充实,有时那叫凝滞,生命需要一道缝隙,让沸腾的血液畅 流无阻! 【点评】 本文入文简洁,一扣一明。中间三个分论点,文意层层推进。所引用的例证材料丰富, 古诗词信手拈来,引诗入文。 作者语言表达能力强,句式灵活多变,文章多个文段大胆运用排比或对偶构段,有气势, 有充沛的情感,有相对严密的逻辑。 【解析】 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 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它表面上不完美,其实作用巨大 ——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 换句话说,缝隙这种细微的不完美其实是为了保持整体的完美。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 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审题分析: 1.精读材料,找关键词。缝隙: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2.理清逻辑,提炼观点。正向:不可求全责备;反向:要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 正确立意: 1. 环境保护,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 2. 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 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 给异于己者留缝隙,可形成文化的兼容。 5. 写文章时可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错误立意 1. 缝隙就是错误、遗憾、挫折,人生因为有它们而更精彩。 2. 给青春留下缝隙,缝隙就是信念、勇气、希望。 3. 论残缺美。 例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到:“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 是否感到危机?”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 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也是一个不能输出价值 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一个强国。她们所说的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 思想。 在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中国在没有输出电视节目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之前,中国 是不足以为惧的。如果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输出价值观 以前,不能算真正的“强国”“强市”和“强人”。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 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欣赏】 中国精神的突围 多少次,我们骄傲孔孟儒思,老庄哲学,李杜诗篇;多少回,我们自傲自己的千年历史, 悠久文化;多少年,我们高呼中华民族必将带着自成一派,独立系统的中华文化傲然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可是,为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华带给我们的优越感日渐被撒切尔或希拉里几句不能输出价 值观的国家便不算强国的犀利话语弄得灰头土脸呢? 不可否认,中国的物质腰围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不同人的辛勤劳动后变得日益强大,颇 有几分威武之势。而与之相对,我们引以为自傲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倒在改革开放下面临委 顿的危机。撒切尔笑谈要等到中国节目而不是中国电视机出口到英国她才会真正感到危机。 且让我们将其傲语作为前进的动力,毕竟精神之臂的无缚鸡之力注定物质之躯再粗壮也寸步 难行。 倘若每个公民都不曾停止追求、汲取、创新我们的中华文化;倘若每个企业都竭力在继 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倘若国家不曾停止去 推广、弘扬、引导文化的发展,我想我们不单单能把五千年的精华归整成一个与时俱进的价 值观,更能将其输出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然而,当广电总局用禁播、限播日漫、美剧来阻止他国价值观的输出,当我们下一代的 童年只能在喜羊羊和灰太狼中度过的时候,当我们自己都不能很好了解自己文化的时候,我 们怎么可能在欧美文化参天大树中寻求到一线光芒实现突围? 梁晓声曾言:文化实际上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能约束自己的自由,潜移默化中的优雅 举止。利益的重重包围下,我们多的是小聪明,而绝少大智慧。而正是已融于我们血脉的大 智慧才能使我们最终找到输出价值观的路径,成为真正崛起的大国、强国。 我从来不曾失去信心,我相信中国能如它一贯的清淡平和姿态在世界中站稳脚跟,而非 自满于一席之地的短暂拥有。 我相信“孔子学院的热捧”只是我们“强人”“强市”“强国”的预热,我相信汉语热潮 定能席卷全世界,然后他们能明白仄起平收的词句、朗朗上口的诗篇、含蓄隽永的山水画究 竟有多么动人。 但在此之前,我们要打起精神虚心学习,诚心汲取,因为,我们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 【点评】 作者思维活跃,充满思辨,从“我们曾经拥有傲人的文化”开始,对我国向世界输出价 值观,实现精神突围充满信心。但又不盲目自信,而是理性、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这种突围, 需要每个公民和企业不停追寻、汲取、创新,需要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体系,需要有大智 慧。文章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批判,更有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输向世界的信心和期盼。 整篇文章结构错综见薏,摇曳生姿,第一段肯定我们有傲人的价值观,第二段便质疑我 们为什么轻易被人弄得灰头土脸,第三段说要把别人的批判当作动力,第四段写我们满怀信 心将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输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到第五、六自然段笔锋一转,写要很好 的了解自己的文化,要有融入血脉的大智慧。最后,再次强调我们可以走上这样的道路,但 需要我们虚心学习,诚心汲取。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此文得到比较充分的显现,对一高中生 而言,在考场上有此等匠心难能可贵。 作者语言表达能力强,句式灵活多变,文章多个文段大胆运用排比或对偶构段,有气势, 有充沛的情感,有相对严密的逻辑。“物质腰围”“精神之臂”等比喻生动形象。 立意小练习: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 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 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 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 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 “明华”为收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________。 (2)本题可采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那么这则材料包含一个什么样的辩证关 系? (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 【答案】 (1)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2)“情与理”的辩证关系。女儿举报父亲在传统观念中会被认为是不孝,但如今是法治社 会,面对法律、规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是情大于法,还是法高于情?另一方面,《孟子》 提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可见,女儿举报父亲违法,正是古人所提倡的孝 道的表现。 (3)①赞扬小陈不顾亲情,勇于监督的敬畏规则、尊重生命的精神。 ②批评老陈漠视生命不听劝告的行为。 ③对交警严格执法,应点赞;但将举报发在微博上,侵犯别人隐私也有不妥之处。 (2)对于女儿举报父亲,对她这一行为,你有什么看法呢。写给小陈的信中,你可以 对她的行为理解并赞同甚至拍手叫好,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坚信女儿的做法正确,因为只 有这样才能让爸爸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不是因为是父亲就无尽纵容,而是找到一种可以 有效的方式给父亲提醒。“小陈的做法还是有些欠妥,虽然爸爸开车打电话有些违章,但违 章的是自己的爸爸,万一被交警扣留几天怎么办?”你也可以对她的行为不理解甚至嗤之以 鼻,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父亲,可以更加宽容或者找其他方法帮助父亲开车不接电话,而不是 以这种“极端”的方法。 (3)写给老陈,也就是材料中的父亲。从感情上来说女儿报警了,表面上看是大义灭 亲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是对父亲换一种方式的关心。提醒父亲,注意行车安全,这既是对父 亲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其他行人负责,是为了父亲和更多人的安全。所以写给父亲老陈的信, 可以从责任这个角度来写。可以提醒父亲,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可以违反交通规 则,不可以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 也可以写给其他相关方。比如写给交通管理者。要求他们严格执法,对这种违反规则的 行为,进行惩罚。多做“摒弃交通陋习、倡导文明出行”的宣传。 2..(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 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 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 除外),不少于 800 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______________。 (2)本题审题的切入点很多,可从人物入手,可从关键词入手,也可从情节入手。请认真审 题,根据材料你可以确立哪些立意? 【答案】 (1)感悟类材料作文 (2)①因为无知,所以伤害;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只有体察到别人的难处,才能更宽 容地看待世界、对待他人。②学会等待,学会为他人着想。这世界一味追求效率,人们都加 快了脚步,可是我们是否该慢下来,等等身边的人?③心怀悲悯,传达善意。④规则与温情: 依托于规则,温情才更动人;涌动着温情,规则才更彰显力量。 (2)本材料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做多维立意: 乘客角度。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宽容精神。他们停止抱怨,从材料中的美好结局,可 以看出,所有的乘客内 心都有着一种宽容的“善心”和“爱心”,这是当下社会最需求的。 男孩角度。亲情是最关键的,孩子央求司机的行为恰是母子拥有爱的家庭的写照。 生命角度。任何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包括残疾人,其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敬 畏。 道德角度。人活着,应当有怜悯之心,保持对善良的渴望。 和谐角度。这个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的重要性,提醒生活中的人们,要注重和谐,促 进和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