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12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诗歌比较鉴赏 题型特点 解题模板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在2014年考查频率较高,2015年和2016年全国卷中均有一套试卷保持对该题型的考查方式,命题角度、考查形式稳定,依然是课外诗歌与课内诗歌的比较鉴赏。特别指出的是2016年全国卷Ⅲ的两道题目,均为比较鉴赏题。‎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人用两首诗歌考查一个考点,故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把握住比较鉴赏的方法——寻找“求同”和“求异”两类关键词,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 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比较鉴赏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 一方面,相似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同的环境来表现。在这一点上,比较鉴赏开拓了人们认识情景关系的新格局。‎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 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①分香②俗共夸。‎ 白下③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④下迷芳草,卢女⑤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 ①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②分香: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饰品。③白下:金陵。④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⑤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相比,本诗所描写的清明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求异的角度来看,高诗写“新烟着柳、杏酪分香、山皆绕郭、迷芳草、映落花”,表现了生机勃勃的清明图景。杜诗写“雨纷纷、路上行人、借问酒家”,表现了凄迷哀伤的清明图景。从景物和情感角度来看,高诗中“喜得、醉京华”,直接表达了喜悦的心情,由此可推知前三联的景物应是美景,诗人借景抒情,志得意满。杜诗中“欲断魂、牧童遥指”,表达了冒雨赶路、雨湿身冷的困窘之态,心情凄冷哀伤,由此可推知诗中的景物应是哀景。‎ ‎【答案】 高诗开篇描写了一幅生机蓬勃、吉祥如意的清明图景:御柳笼烟,禁垣垂杨,被软软的春风,吹得柳枝横斜,拂水依水,青山白水环绕金陵;宫人们都捣了杏仁,做了醴酪;宫女们都分得名香,佩上香囊,在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清明。杜诗开篇描写一幅凄迷哀伤的清明图景:春寒料峭,细雨纷飞,绵绵不绝,行人冒雨赶路,雨湿衣衫,心情凄哀。两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特征均不同,渲染的氛围也不相同,所蕴含的情感也截然不同。‎ ‎ 语言比较鉴赏 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却屡有考查。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抓住两首诗中写“惊”的诗句,具体分析“惊”的深层意蕴。孙诗是“扫山云”而产生的“惊”,王诗是“月出”而产生的“惊”。从作用上来分析“惊”在两首诗中的相同效果,指出以动衬静的特点。‎ ‎【答案】 (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常见修辞,表达方式(其中对抒情和描写的考查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学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总的来说,表达技巧的比较分值较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认真分析两首诗歌,体会诗人“愁”的心境是如何体现的。第一首抓住景物描写中的“昏”“繁”找出寓情于景的手法,第二首可从注释①中找出借用典故抒情的手法。分析抒情手法的不同,除把握全诗中作者流露的情感外,还要注意多角度展开分析。第一首诗后两句以“那堪”直抒胸臆,第二首诗借写“啼猿不自愁”来以理写愁。‎ ‎【答案】 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 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2)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3)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4)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 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要求把同一词人不同诗词的课外词句与课本所学词句进行对比,阅读诗词强调“知人论世”,同一词人在不同时期的词作会呈现不同的思想内容。作答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答案】 “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 诗歌鉴赏选择题 ‎ [知能构建]‎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4大考点,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总的来说,常见的设误角度主要有6大类。‎ 选择题命题设误的主要类型 方法指导 解答选择题3大步骤  浏览选项标敏感点。高考题干中已经明确的各个选项的敏感点(考查点),就是题干要求的“理解和分析”“赏析”的内容。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  回归原文找对应。切分选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  比对差异定答案。比较每个选项的这几层意思和原文细节上的差别,发现命题者设下的“陷阱”。‎ ‎[真题示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玉楼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②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 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放,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E.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解题流程】‎ 选项切片,找出敏感词语 对应词句 比对分析 A.①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 雪云乍变春云簇 第①点内容是对原词句字面意义的解说。‎ ‎②对云彩形态的,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第②点是赏析,“细致描写”是,在这里是正确的。‎ B.①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 渐觉年华堪送目 第①点触景生情,写所感,是正确的。‎ ‎②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的感慨。‎ 第②点是对词句的解释,第二句表达的感触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你放眼欣赏。属于 。‎ C.①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 南浦波纹如酒绿 第①点是对学过的基础知识的运用,在这里是正确的。‎ ‎②借以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 第②点是对,这里借用典故,不是借以表达离别之情,只是让人联想“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此处。‎ D.①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放,‎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第①②两点是对,结合词句分析,是正确的。‎ ‎②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E.①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 尊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第①②两点是,从词句来看,分析符合整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是正确的。‎ ‎②‎ 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答案】 BC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指出错误选项属于哪种设误类型。 ‎ 江梅引 姜 夔①‎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 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蜡梅竞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E.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两句,写自己的恋人如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项,属于基础知识运用错误。“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滕王阁序》中“短引”指序文。E项,属于形象(或意象)分析不当。结尾两句写的是词人自己,而非恋人。‎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指出错误选项属于哪种设误类型。‎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 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 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世、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心机、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尾联通过用典,委婉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名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项,对诗歌主题意蕴把握不准。“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又饱含着一种愤慨。因而“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错误。D项,对诗句理解曲解原意。“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错误,从“鹤疏”分析,主要反思的是当年不应该急于出去为官,不是没有早辞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