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茂名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否则不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 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 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 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 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 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 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 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 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 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 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 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 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 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 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 - 2 - 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 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 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 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教育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 视。 B. 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这导致有些人忽略汉语学习。 C. 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这值得汉字教育 者深思。 D. 许多学者不断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术工 程的观点。 B. 文章第二段,阐述了汉字教育遭遇的两大问题,从正面论证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 文章第三段,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对汉字教学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问。 D. 文章第四段,以近年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法的试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 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根基。 B.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从而出现更多的提笔忘字情况。 C. 许多学者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对汉字教育进行教学实验,值得我们把它作为榜 样来学习。 D. 只要我们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汉字教育 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 3 - 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 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时 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 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 文意等等。 D 项,“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错误,原文只是说“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 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可见选项表述夸大其词。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战术工程”错。结合原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 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可见应是“战略工程”。 B 项,“从正面论述”错。结合原文“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可见应是“从反面论述”。 C 项, “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错误,原文并没有将汉学与拼音 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而是将“汉字和拼音文字”作了比较:“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 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 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选项张冠李 戴偷换概念。 故选 D。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 项,“值得我们把它作为榜样来学习”夸大其词。原文是“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 有积极意义”。 故选 C。 - 4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的文章 刘成章 ①秋风起了的时候,炽热的酷暑隐退,黄土高原的广阔天空清清爽爽。碧蓝的天上,七 八片白云悠悠。除此之外,一无所有。但天空也不能太清寂了,先是缥缥缈缈,不可捉摸; 接着有了影子,有了起伏,有了节奏,一声一声地明朗起来清晰起来——那是大雁的歌,大 雁高唱着要到南方去了。 ②呵,高高的天空,大雁飞过,“一”字“人”字飞过。“一”是汉字,“人”也是汉 字。“一”和“人”,那两个饱含沧桑的字,擦着蓝天,唱着高亢明快的歌,在轻纱似的白 云里飞过。 ③字形忽然变幻起来,那是书圣王羲之在运笔,底气浮漾,力道道劲。笔锋上是大雁的 翅挟着风声,墨迹渗着大自然的风韵。 ④王羲之的笔下,是蓝天,是白云,是生命如歌似梦的演绎。 ⑤大雁重新编队了,王義之放下笔墨,蓝天上的书法引我遐想。“一”是什么?“一” 是地平线,“一”是大地,“一”是一切物事的初始,有“一”才会有五洲万象。“人”呢, 有灵魂,有意志,你看他,总是张腿站立,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世世代代地为了生存为了 幸福迎接挑战。 ⑥天空是简洁洗练的,茫茫大地就很不一样了。秋的黄土高原脉络纵横,纷乱复杂。赤 橙黄绿青蓝紫,软硬香辣横竖斜,各种颜色、各种味道、各种气韵、各种声息、各种姿态和 各种果实,都经过了一春一夏的成长和韬晦,现在都不甘寂寞了,都显示出了强烈的表现欲。 它们都是有实力的角色,都有点君临天下的气度。 ⑦面对这一切,闭着眼睛默默想,王義之的书法也是写在地上的,但地上不仅仅是王義 之的书法了,还有怀素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黄庭坚的,于右任的,鲁迅的,舒同的, 赵朴初的,欧阳中石的,但书法上的字掉下来到处游移,它们混在一起,叠压在一起,千笔 万画有如密林里树枝的交错,乱人眼目,无从赏鉴。 ⑧咳,是乱了。 ⑨野藤如怀素的笔墨趴于槐树梢,老鹰像于右任的手迹琢磨着崖畔上的羊蹄印儿。忙果 欲落,闲枝想舞。玉米棒子没有牙刷也想刷刷它着实可观的牙,显摆显摆,一只红狐跳了两 跳,枯黄的向日葵回忆着青春。有人在石头边给收割机加油。还有些牵牛花刚刚钻出土来, - 5 - 它们误以为现在还是春天,兴高采烈地努力生长,准备开上几个月的鲜艳花朵。挑水的汉子 忙里偷闲地往那里瞅了几眼,好像在嘲笑,又好像在品味。芝麻地里蝴蝶喝露水,露水珠里 有它的影子。好多庄稼都低垂着头颅,似乎在请罪。错矣!它们籽粒又多又饱满的低头姿态, 是大丰收的表现! ⑩有的成熟,有的颓败;有的高挺,有的倒下;有的还在,有的却不见了。面貌乱了, 色彩乱了,序列乱了。眼前的景象乱哄哄的,有点光怪陆离!高原的大地原先可不是这个样 子,这里原先不但像一场隆重的书法展览,而且像一篇好文章:立意高远,内容青翠;行文 上,谷子糜子玉米高梁向日葵内部分着细微的层次,豆类花生就是标点符号。真是有条不紊, 眉目清楚,读起来非常舒服。可是现在,这文章就像在电脑上出现乱码了,无法卒读。哎哟, 的确很乱很乱了。太阳有时还在冒热汗,赤膊的风却穿上了衫子,凉了都加点衣服吧。土里 的洋芋如一窝汉字拱破地皮,怕大家说它们出来得太早了,慌里慌张,前言不搭后语,而左 近却无人,一个都没有,只飞过一些想偷吃的麻雀。谷子糜子玉米向日葵们都熟成了金子。 一亩大白菜依然我行我素,固执地不肯脱下白绿搭配的长裙。高粱地最是引人瞩目,几万面 红旗飘飘,秋日照射下,竞像火般蔓延,火焰都快把地皮把稿纸烧着了。突然间,文章中糜 子那节被割倒一片,一行一行飘香的字词都被放在地上,扎成了捆子。字词的茬子带着残留 的丝丝干叶,缩在巨大的豁口里,白得刺眼。谷子的段落也被一句一句地放倒了,形成了空 缺、少行、断片,谷地变得豁豁牙牙,少东没西。路上,一个牵驴的姑娘边走边望,对这样 的残缺那样的破损露出了笑容,颇为欣赏。 (11)那边厢,男童似的,女童似的,一亩黄豆喊叫着它们也熟了,真的熟了,南瓜也 帮腔说熟很熟异常地熟,豆豆们就更加自信了,有的喊着喊着就从豆荚里蹦出来了,不懂什 么叫作沉稳。这些碎怂娃娃们!林带的背后老一声,少一声,蛐蛐五声牛两声,众声喧啸纷 杂。运送谷物的汽车有好几辆,一个车轱辘不幸爆裂了,看起来很有几分悲壮。崖底,有人 从红火尚存的灰烬里拿出烤红薯,那红薯热气袅袅,俨然炫耀着它的二次成熟。 (12)这是秋的文章吗?当然是,是黄土高原上的秋的文章。秋的文章可上典籍。秋的 文章总能让人喜欢,总能让人激动得落泪。 (选自 2018 年 10 月 19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以“秋的文章”为题,笔藏自然万象,情溢山水沟壑,是对秋的点赞,但没有“我言 秋日胜春朝”的意蕴。 B. 第⑦段提到古今众多书法家,这是想象的结果,也是为了展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郁勃 - 6 - 生机,立意高远。 C. 第⑧段在明示一个“乱”字,既形成了行文上的前后照应,又强调出秋的无限活力。 D. 第②⑤两段从大雁飞过的两种形态写到“一”“人”两字的丰富意蕴,转接自然,过渡巧 妙,还深化了主题。 5. 作者曾说:“秋的文章愈乱愈好!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大剪大裁……也在不断 地追求着精美”,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善用叠音词,这篇散文也如此。请在文中找出四个叠音词(如文 章前面加横线的词语)加以释义,并概括它们的作用。 【答案】4. A 5. ①“秋的文章愈乱愈好”意为秋天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季节,不同庄稼成 熟时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物产丰富,自然愈丰富愈好。②“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 大剪大裁”意为秋天是变化的季节,已成熟的作物被收割,未成熟的正生长,田畴变化日新。 ③“也在不断地追求着精美”意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作物成熟后饱满诱人,尽显丰收 之美。 6. (1)①(天空)清清爽爽,形容(天空)秋高气爽的状态。②(白云)悠悠,形容(白 云)闲适自在的样子。③(天空)缥缥缈缈,形容(天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④ 茫茫(大地),形容(大地)辽阔无边的样子。(2)作用:运用叠音词能使写景状物形象生动, 能使音韵和谐悦耳。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既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还考查了鉴赏作者的情感、以及艺术 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 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熟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作者在 文中表达的情感,以及使用了何种艺术手法等;接着将选项内容代入文本中,找到文中对应 的语句,结合全文语境,逐一分析。 A 项,“但没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蕴”赏析有误。秋的文章包括秋景和辛勤劳动的人们, 本文展现了大地丰收的景象和劳动者创造的智慧;作者运用生动鲜活的口语和饱含着生活气 息的方言,表现出了这富有黄土高原地域特色的秋景;文章结尾“秋的文章可上典籍。秋的 文章总能让人喜欢,总能让人激动得落泪。”可见作者内心的汹涌澎湃,字字句句都在诉说 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感慨。 故选 A。 - 7 -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抓住题干要求,即谈谈对 句子“秋的文章愈乱愈好!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大剪大裁……也在不断地追求着 精美”的理解;然后要通读全文,到文中找到与该句话相关的段落;接着,考生需要结合文 章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最后,总结答案,并有条理回答。 本句话可以分三个层次去理解: “秋的文章愈乱愈好”,本句答题区域主要集中在文章⑧⑨⑩三段,此部分主要围绕“乱” 来写,如“咳,是乱了。”“面貌乱了,色彩乱了,序列乱了。眼前的景象乱哄哄的,有点 光怪陆离!”“哎哟,的确很乱很乱了”等,这一部分主要表现大地丰收的景象,眼前是令 人眼花缭乱的收获季节,不同的庄稼竞相呈现不同的色彩,物产丰富,展现了一幅人们创造 美好生活的图景。 “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大剪大裁”是对文章第⑩段内容的概括理解,原文“有的 成熟,有的颓败;有的高挺,有的倒下;有的还在,有的却不见了。”旨在告诉我们在这不 断变化的秋季,已成熟的作物被收割,未成熟的正生长,田畴变化日新。 “也在不断地追求着精美”本句需要重点理解“精美”,需要理解其存在的深层含义,由文 本内容不难知道,“精美”是指在这收获的秋季,万物尽显的丰收之美,这丰收的美,不仅 仅指各种作物成熟后饱满诱人,也包含一种精神美,即“中国人民世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精 神”,具有激励、鼓舞人心的作用。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具体内容涉及两点,一是解释文中叠词的意 思;二是鉴赏叠词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有 两点,即“释义”和“作用”;然后阅读文本,根据题干提示语圈出文中叠词,并结合语段 语境逐一解释;最后总结这些叠词的在文中的效果作用。 释义: ①“清清爽爽”的主语是“天空”,原句“炽热的酷暑隐退,黄土高原的广阔天空清清爽 爽”,本句表达的意思是“秋天来了,秋风吹散了夏天的闷热,暑气退去后,黄土高原的天 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所以此处的“清清爽爽”是用来表达秋高气爽的状态; ②“悠悠”的主语是白云,用来形态白云的状态,“悠悠”本意是“飘荡的样子”,此处指 白云闲适自在的样子; ③“但天空也不能太清寂了,先是缥缥缈缈,不可捉摸;接着有了影子……”,由句中“先 - 8 - 是……接着……”可知,一开始天空是寂寞的,空荡的,而后才有了影子,所以句中的“缥 缥缈缈”形容天空的状态,即“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④“天空是简洁洗练的,茫茫大地就很不一样了。”“茫茫”一词修饰的是“天空”,由句 子中的“简洁洗练”和“不一样”,可知后面的“茫茫”意思与“简洁洗练”表达的状态相 反,因而可以得出“茫茫”有“辽阔旷远、无边无际”的意思。 作用: 文中“清清爽爽”“悠悠”“茫茫”“缥缥缈缈”等叠词的使用,让天空、白云、大地有了 生动的形象,这一系列叠词使得描摹的意象更加确切,比如,“悠悠”表现出了白云悠闲惬 意的形象,如果换作其他词语,则没有这样确切的效果;此外,叠词的使用让句子韵律和谐, 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性,给人一种悦耳的享受,例如“缥缥缈缈”,平平仄仄声,韵 律和谐,让人舒适。 二、古诗文阅读(7 小题,共 40 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修筑了营垒)垓下(地名),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 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 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 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日:“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 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 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 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日:“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 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 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 - 9 - 日:“何如?”骑皆伏日“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 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 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日:“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 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 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日:“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 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B.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 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 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D.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 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B. 败北:“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它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 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动形象地指明该字的意思是“背对背”。 北即背,而“败北”即战败,打不过转背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东、是南、是西。 C. 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 D. 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9.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无限 悲凉。 B. 项羽带八百多骑兵,乘夜突围,后陷人沼泽后才被汉军追上,一番厮杀后,逃到东城只剩 二十八骑。 - 10 - 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骑将赤泉侯,“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 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把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 最后自刎而死。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2)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日:“此项王也。” 【答案】7. B 8. C 9. C 10. (1)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 却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2)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背向项王,指给 王翳说:“这就是项王。”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八千人” 是“江东子弟”的定语,不能断开,排除 C;“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是“渡江而西”的主语, 不能断开,排除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怜”“王”动词,都是由“江东父兄”发出, “我”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A。 本句译为: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 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 什么脸见他们呢?纵使他们不说,难道我不会感到愧疚吗?”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 项,“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说法错误。爵位分为公、侯、 - 11 - 伯、子、男五种,侯是第二等。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 项,“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骑将赤泉侯”说法错误。结合原文“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 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分析可知,赤泉侯并未被斩 杀。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迷失道”,迷路;“绐”,欺骗; 第二句得分点:“顾”,回头看;“若”,第二人称代词,你;“此项王也”,判断句。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汉军以及诸侯联军军队又 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 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有 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道:“力 - 12 - 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 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侍从都哭了,没有能抬头看的。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 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 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 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 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 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 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 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 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 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 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 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 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 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 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 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 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 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 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 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 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 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 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千金、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 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 - 13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译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 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 词人依次从山上、天空、江面、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 对照鲜明。 C. “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仰看飞鹰,俯观游鱼,想到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福 祸的命运。 D. 这首词上阙描写了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下阙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 作者由实到虚,由自然景观到社会生活,层层深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12.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11. B 12.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 当年万户侯的少年英雄形象。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 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 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 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 错误。 B 项,“词人依次从山上、天空、江面、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说法错误。词人 - 14 - 选择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的顺序是:山上、江面、天空、水底。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把握。回答人物形象题,首先指出人物的身份,本 诗中塑造了一位青年英雄形象。然后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诗的内容分析其“英雄”形象 的表现。可以采用“摘引法”,从词中找出能体现词人形象特点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如: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等等。除了上述词语直接摘取 回答本题外,还要关注其它诗句,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道出了 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 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塑造了一位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青年英雄形象。本题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 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 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 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1 题,12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的《月出》 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 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答案】 (1). 覆压三百余里 (2). 隔离天日 (3). 诵明月之诗 (4). 歌窈窕 - 15 - 之章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蟪蛄不知春秋 (7). 夫人之相与 (8). 俯仰一 世 (9).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0).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 哀吾生之须臾 (12). 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 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覆,窈,窕,晦,朔,蟪,蛄,鉴,臾,羡。 三、语言文字运用(26 分) (一)课内知识考查(5 小题,共 15 分)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魏之经营..(经营积累的金银珠宝等)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B.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用乳汁喂) C. 一日,大母过.余曰(经过)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疼爱) D.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死生亦大.矣(大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的意义,尤其 是课本中出现实词。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实词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实词在句子 中的正确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 C 项,“大母过余曰”中的“过”是“看望、探望”的意思。 故选 C。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 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5.对下面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②戍(shù)卒叫,函谷举 ③客有吹洞箫者④何为其然也⑤垣墙 周庭⑥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⑦之二虫又何知?⑧死生亦大矣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品类之盛⑩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 A. ①⑥⑧/②/③⑨/④⑦/⑤/⑩ - 16 - B. ①⑥⑧/②⑤/③④/⑦⑨/⑩ C. ①⑦⑧/②⑤⑥/③/④⑨/⑩ D. ①⑦⑧/②⑤/③⑥/④⑨/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 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①判断句,“也”表判断;②被动句,“举”是被攻克;③定语后置句,应为“有吹洞箫客”; ④宾语前置句,“何为”应是“为何”;⑤省略句,应为“垣墙于周庭”;⑥判断句,“为” 表判断;⑦宾语前置,“何知”应为“知何”;⑧判断句,“亦”译为也是;⑨定语后置, 应为“大宇宙”“盛品类”;⑩状语后置,应为“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会”。即①⑥⑧ 判断句/②被动句/③⑨定语后置句/④⑦宾语前置句/⑤省略句/⑩状语后置句 故选 A。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 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 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1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它 始于宋代盛于宋代。 B.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按是否分段,词又分单调、双调、三调、四调,双调即 上下阕(或上下片)。 C.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 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首词必须有词牌,可以没题目。 D. 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属于现代诗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记忆文学常识时,作家的姓名字号、朝代、作品、 风格特点、文学流派、文学主张等都要记忆清楚,不可张冠李戴。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 - 17 - 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 作者、年代是否一致。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 A 项,错在“始于宋代盛于宋代”。正确的是:词始于唐,盛于宋。 故选 A。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为有些事没办完,他在上海多耽搁..了三天。 ②昨夜山洪爆发..,冲跨了不少房屋。 ③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时光换成享受的时刻。” ④人民与祖国息息相关....。 ⑤他对班级事务漫不经心....。 ⑥小明体育不好,但在数学方面大家对他望尘莫及....。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的能力。分析词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词语 的语义,尤其是多义词语要结合语境理解。②要分清词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词语 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词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⑤要分析词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做题时, 结合语境逐项排查。 本题,①耽搁:停留;拖延,耽搁时间;耽误。此处指“停留”。正确。 ②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而“暴 发”:着重指突然而且猛烈发作,多半由外部条件促成,多用于与水有关的具体的自然物, 用于人时,常与突然发财或得势的人和事连用。应改是“暴发”。错误。排除 A、C 项。 ③寂寞:此句中指冷清、无聊的意思。正确。 ④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句中指人民与祖国的关系非 常密切。正确。 ⑤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应改为“漠不关心”。错误。排除 D 项。 ⑥望尘莫及: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来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常用 作与人比较时自谦的话。语境说的是小明的数学方面是大家赶不上的。正确。 故选 B。 - 18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有关部门宣布,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4 月 21 日起,我国东南沿海高铁的部分车票将调整。 B. 现代重工欲借海工装备突围,未曾料却折戟海工市场,甚至面临不得不退出市场的境遇, 这恐怕是现代重工当初始料未及的。 C.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 50%,在全球--体化的今天,城市化必将成为提升国家竞争 力的最佳选择,为中国的崛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与支持。 D. 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 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有六种类型: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主 干:看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 当的毛病;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句式的混用、语序是否恰当、有无逻辑错误、句式杂糅 等。 A 项,搭配不当,将“车票”后加“价格”,或将“调整”改为“调价”。 B 项,语义重复,“当初”与“始”意思重复。 D 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在“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前加“她”。 故选 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 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 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 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 方法是拆字组词。 (二)语言表达题(2 小题,共 11 分) 19.下面是小张收到了二叔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后写给二叔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 - 19 - 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 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 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 希望您喜欢! 【答案】①“笑纳”改为“收到”;②“爱戴”改为“爱护”;③“您的令郎”改为“弟弟”; 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改为“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 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 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 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 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本题中,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可以改为“收到”;爱戴,只能用于下对上, 晚辈对长辈。可以改为“爱护”;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重复,同 时对三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亲切得体;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 可以“尽力而为”;惠赠,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可以改为“送”。 【点睛】所谓“得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对象,正确运用谦辞和敬辞。谦辞是用在自己身上的,表示谦恭的态度。敬辞是用在 对方身上的,表示尊重等情感。 2、根据语言的感情色彩,选用恰当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褒义词是对对方赞美、歌颂类的词语。 贬义词是对对方贬低,表达厌恶情感的语句。因此不要在在赞美歌颂的对象身上用贬义词, 也不要在批判贬低的对象身上用褒义词。但是要特别注意的事,在特定语境中褒贬色彩可以 互换。如在“反语”中,就可以褒词贬用。 3、要注意语体。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口语用在口头表达中,用在平时,如生活场合,娱 乐场合等。书面语一般要用在正式场合中,用在特殊场所,如会议场合,工作场合等。口语 要求通俗易懂,不用生僻的词句。书面语要符合文体特征。用词要求准确、严谨、严肃、庄 重。 20.下面是某中学高一上进行模拟选科的操作示意图,请将其转化为一段文字,要求简明、得 体、连贯,不超过 100 字。 - 20 - 【答案】学生先登录选科系统,进入选科界面,然后勾选意向学科,点击“保存”即可预览 选科结果。若结果无误请点击“确认”,自动退出系统;若有误则点击“修改”,返回选科 界面重新勾选预览,直至确认无误,即可完成模拟选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 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 语言描述,最后是主题试题的要求,例如本题中心主题是:网上进行模拟选科的操作示意图。 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方向,本题重点在于登录选科系统,预览结果有误后, 需要点击“修改”,返回选科界面重新勾选意向学科,点击“保存”,预览结果,直至确认 无误,才完成模拟选科。最后要注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 字。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四、作文(1 题,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给的人幸福,收的人回报。 一个微笑,仅有几秒,就转瞬即逝,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可是,在文明进步的今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有人评价说:“这是一个微笑缺失的时代。” 你是在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吗?你的心中留下了他人微笑的痕迹吗?请拿起你手中的笔, 记下这动人的瞬间吧。 - 21 -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 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动人的微笑 屋子里只有我独自一人。墙上挂着我的画像,一面擦得雪亮的镜子映衬着苍白一片的墙 壁。我望着镜中的自己:依旧俊秀的容貌,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呵,还是这么年轻啊!” 我的嘴角满足地卷起柔软的弧度。 今天是我进城的好日子。我用生命的一部分与魔鬼交换了宝贵的青春,时间的利刃未能 伤得了我分毫。我的苍老被墙上的画像承袭。我还不懂得什么叫做失去,只记得魔鬼猖狂地 离开,带着肆意的笑。 我来到湖畔。湖水在阳光的爱抚下闪烁着点点金光。我走到岸边,俯身望着水中的容颜, 心潮再一次愉快地漾荡开来。岸边一位老人正在画画,我认出这是我上大学的好友。我走到 他身边,他抬起头看到我,眼睛忽地放出光彩:“你是……”他迟顿了一会儿,有些自嘲地 摇了摇头。“你很像我的一位老友,哦不,应该说像她年轻的时候。姑娘,我能为你画像 吗?”“好啊!”我坐到一棵大树下,摆好姿势,看老人将我的美一笔一画勾勒在纸上。画 好了,他唤我来瞧。他指着自己描绘的线条,一会儿兴奋地比划,一会儿啧啧地称赞,偶尔 也会为画中的遗憾之处叹气。不过,他的嘴角始终挂着一丝微笑,那样明亮,焕发着光泽。 在阳光下,他对我尽情谈起那位老友,讲述他们共同对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我望着他 微笑的面庞,觉得他一下年轻了几十岁。 告别老人,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不远处,我看到一位中年女子跌倒在路边,我慌忙 跑去将她扶起。我搀着她坐到路旁的台阶上,她望着我,连声致谢。“我很小的时候,有一 次也在路上摔了跤,疼得直哭。是一个小姐姐扶我起来,带我回了家。路上她一直安慰我, 给我讲了许多故事。只可惜,我已不记得她的模样了!”中年女子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 微笑。这微笑充满阳光、充满幸福,直透向我心灵的深处,眼前浮现出温馨的画面:我搀扶 一个个跌伤的小女孩回家,送到她家门前,女孩回头向我招手:“姐姐再见!”她的脸红彤 彤的,眼睛弯成两弯新月,冲着我欢快地微笑。眼前的女子和当年小女孩的形象在我脑海中 不断交替,融为一体,连同那抹微笑深深镌刻在心头。 送走中年女子,我也离开了城市,回到家中。凝视镜中的自己,我发觉自己竟憎恨起这 张脸。我拥有的只是一张青春的画皮,而我失去了年轻的心灵,我没有老人回忆往事时幸福 从容的微笑,也没有中年女子讲述经历时纯洁明丽的微笑,我失去了太多! - 22 - 我找到魔鬼,换回了原来的自己。此刻,我又成为了两鬓斑白、满脸皱纹的老人。我望 望墙上的画,一位老太太在安详地微笑,再望望镜中的人儿,不知何时也悄悄展露了舒心的 微笑呢……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 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 路来。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你是在微 笑着面对生活的吗?你的心中留下了他人微笑的痕迹吗?”可以写自己笑对生活的乐观态 度,也可以写自己从他人那里感受到的微笑的温暖。规定了写记叙文,本文体裁上可发挥的 空间不大。 命题方式:话题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微笑,有时是自己会心的一笑,有时是对别人的赞扬,有时是对别人的欣 赏,有时可能是对熟人和朋友真心的安慰,但有时也可能仅仅是对一个路过的陌生人表示的 礼貌性的友好。一个微笑,有时会把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的生命从此联结在一起,成为他和她 铭心刻骨的记忆。一个微笑,有时会给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的人,重新输进一线希望, 这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对于挽救一个生命来说,一个微笑,就已经足够。微笑是富有感 染力的,一个微笑往往带来另一个微笑,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会变得单纯得多、 松快得多。微笑是一种态度,是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为群众服务的态度。微笑了,表明心情 畅快,乐意工作;微笑了,说明尊重群众,在拉近距离。即使是一般礼貌性的微笑,也能创 造一种平和的气氛,使我们纷扰劳累的心消除一些紧张,得到一些放松。 这个话题人人有话可说,可要真正写好,写出真情实感,不人云亦云,又不是十分容易的, 非要在精选材料和语言结构上下功夫不可。题目要求写记叙文,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文体意 识。 立意角度: 1.微笑是最美的表情。 2.微笑是亲切的符号。 3.微笑是破解人际冰封的融融春水。 4.微笑的背后是人格的魅力和情怀。 结构层次: - 23 - 《动人的微笑》是一篇记叙文,富有瑰丽的想象,表现的主题是对青春岁月的留恋,但文章 的结尾却说明的是活在当下,活出自己的本心,才能拥有发自内心真的微笑和快乐。文章开 头讲镜中的自己:依旧俊秀的容貌,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呵,还是这么年轻啊!”我的嘴 角满足地卷起柔软的弧度。原来这是自己用用生命的一部分与魔鬼交换了宝贵的青春。也就 是作者以一个生命迟暮的人为视角,通过想象的方式从魔鬼那里换来了青春的容颜,接着有 了下面的故事。与岸边画画的老者交流,而这位老者是自己昔日的大学同学;然后是漫步街 头,搀扶一个跌倒的中年女子,听这个女子深情地回忆小时候被一个小姐姐帮助的故事。最 后是“我”从城市回到乡村,从青春的芳华,回到两鬓斑白、满脸皱纹的老人现状。“我” 深刻地感受到,虽然变年轻了,变美了,但是“我”没有老人回忆往事时幸福从容的微笑, 也没有中年女子讲述经历时纯洁明丽的微笑,“我”失去了太多!这正是文章的主题所在: 青春难再,活在当下,从容面对生活,微笑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才是题中之义。全文,叙 述流畅,很有“穿越感”,道理隐藏在字里行间,令人深思。 素材积累: 1. 微笑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也许是社会上交际的手段。笑,可以分为冷笑、微笑、苦 笑、讥笑、大笑等等。现在的家庭里、社会上都忽视了微笑,所以我们要把它拾回来。 2. 各种笑的情形,要配合适当的场面。大笑能把心中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讥笑是一种不好 的行为,常和坏孩子在一起;苦笑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冷笑是冷落别人的笑;微笑则是沟通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微笑都是可以解决事情的一种礼节。 3.微笑是一种礼貌的表现。在生活中,正需要它来维护者友谊。所以,我们有时时刻刻表现 出微笑,沟通彼此的感情。就这么简单的的微笑,还可以延年益寿,也可以维护社会安宁, 让人们都来赞美这儿是充满微笑的地方! 4.原一平说:走向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微笑和信心只是助你走向成功的一种方式,但这又是 不可或缺的方式。 【点睛】记叙文写作要点 总的要求:立意新深,蕴含丰富,记事生动,状景生辉,抒情动人。 1.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不要轻易虚构编造。编造的往往是想当然的人和事,不可能有生 动的细节,鲜活的场景,难以感人;再说,大段或整篇的虚构,你的年龄、经历、学识还不 能胜任,往往捉襟见肘,多有漏洞却不自觉。 2.要重情景描写,轻情节叙述。千字内的文章,不要在过程上折腾,要善于精选一两个、两 三个“点”——生动鲜活的情景,或富于魅力的细节,去描写得血肉丰满,并且一定要在感 - 24 - 人之处泼墨如洗,非感人之处惜墨如金。 3.选材精真新小。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自己有切实经 历或感受的材料; 选择新颖的材料;选择能够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小事,以小见大,用一 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 4.细节生动突出。细节,是记叙文的灵魂!写记叙文,描写时未必要华丽的辞藻,但一定要 有生动的细节。记叙文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艺术。细节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细节描 写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环境等描写并不矛盾,它是各种描写手法的细徽化、放大化、 定格化。 5.要能激起感情波澜或能引发理性思考。不妨结合记叙的人事再有些抒情与议论。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