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期中测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但也有很多是满族人的。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②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③服饰不但能凸显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 20 -‎ ‎④总之,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之服饰兼有汉、满特色且不违背清廷禁律,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审美价值高。‎ B. 王熙凤出场见客、袭人回家探亲都会穿“褂子”,“褂子”应该主要是当时满族人加于袍外的礼服。‎ C. 贾宝玉是作者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其服饰的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可谓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 D. 从嵌玉紫金冠、“寄名锁”“护身符”这些祈求平安的佩饰上,可看出宝玉在贾府身份、地位特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清稗类钞·服饰》《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相关内容是为说明《红楼梦》服饰具有满族特征。‎ B. 第③段“服饰不但能凸显……更能显示人的地位”句是文章主要观点,在文中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 文章先说《红楼梦》服饰满汉兼具的特征,再论述服饰的作用,最后作出总评,论证层次较为清晰。‎ D. 举例论证是本文主要论证方法,第③段即充分利用例证阐述服饰与人物性格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雪芹根据《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需要,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精华融为一体,运用到小说的描写中。‎ B. 贾宝玉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这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 C. 邢岫烟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黛玉进贾府时略去对黛玉的服饰描写,都显出她们寄人篱下的困境。‎ D. 曹雪芹没有对尊贵的贾元春的服饰进行细致刻画,这种不写之写更能引起读者对美的联想,比详写用意更加奇妙和深邃。‎ ‎【答案】1. D 2. D 3. C - 20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项,错在 “嵌玉紫金冠”是“祈求平安的佩饰”这个地方。这个“嵌玉紫金冠”是宝玉是贵胄公子地位的象征。‎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曲解文意,错在“第③段即充分利用例证阐述服饰与人物性格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这个地方。第③段的论点是“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服饰不但能凸显人的外貌和性格”,是上一段论证的内容、观点。第③段开头“不但……而且”引领的两个分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都显出她们寄人篱下的困境”这个地方表述不当。因为黛玉进贾府时略去对黛玉的服饰描写,并不是为了显示她窘迫中寄人篱下的困境,而是通过黛玉的视角来刻画其他人物,因而不需要写黛玉的穿着。‎ 故选C。‎ - 20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杀手 谢大立 老石来电话说,有人要买我们的杂志。我说,谁?要多少?他说,一些文学青年。虽是一本一本,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买的可是梦,这梦,你我都是做过的,都是先有这个梦,然后才走上写作之路的……况且,眼下习总书记又提出了中国梦……‎ 我皱眉——这老头给我添堵。每天我都被杂事缠身,写点东西都是在见缝插针,哪管得了这些事。但我又不好直说,老石是文学前辈,且七十高龄了,且有个“厕所里的石头”的诨名。好在他说,我知道你忙,如果没有越权嫌疑的话,这事我来给你们办……‎ 我说,没嫌疑,你办!‎ 周五下午,忙完活关上门为一个短文写了不到十个字,敲门声响。我啧一声,习惯性地眉头一皱说,谁?老石的声音:我!我不耐烦地一叹说,什么事?要是常人,会说没事,走人。他却推门而进,看都不看我说,这些天,我跑遍了全市的书店和报刊点,给他们讲解了这项工作的伟大意义,总算都同意卖我们的杂志,卖的钱三七分成,他们三,你们这边七,要行,我现在就把杂志拿走……‎ 我说,行,行!拿走,拿走!把几期剩下的几十本杂志拢一块。他刚捆好,我往电脑前一坐说,不送。他就提起来朝电梯口走去。‎ 一忙,就过去了很多天。坐在火车上,电话响了。看是老石打来的,我就掐了。一是异地漫游,电话费贵,二是不想与他啰嗦。刚掐,他又打过来了,我再掐。他再打,我还掐。他不屈不挠,我想,总掐也不是个办法,摇头、叹息地接了,说了一句话:我在外地,有事回来再说。又掐了。‎ 一会儿,他又打过来,很不满意:就几句话。卖杂志的账我跟他们结了,共是四十元零五角,钱我什么时候交你。我说,四十元零五角,你买包烟抽了不就得了。他说,我早戒烟了。我说,算给你的交通费吧!他说,我凭老年证坐车,不花钱。我说,算电话费吧,打电话总得花费吧!他说,我家电话包月,每月都用不完。我实在耐不住性子了,算杂志社送你的辛劳费好了。他说,你怎么能这么处理,卖杂志的所得,公家所有,我这辈子还没拿过这种不清不白的钱……不等他说完,我关掉手机。‎ - 20 -‎ 回单位,我却不得不主动给他打电话了。走廊里,领导笑着问我,卖杂志怎么回事?那笑仿佛在说,你怎么干这事?我一怔后,想作些解释,领导边离去边说,去一趟财会科吧。到财会科,出纳对我说,前天有个老头来交了四十元零五角钱,说是卖杂志的收入,不知道入什么账,我们就请示了领导……我拿起电话就打老石家,老石的老伴说,老石走了,你是大立吧,你现在去火葬场也许还能与他见上最后一面……‎ 我的脑子里轰地一响,立马往火葬场赶。对老石这人烦是一回事,多年的感情我不能不去送他。火葬炉前,我见到了老石,他躺在那张灵床上,虽然死了,还是那副活着时的硬汉样。和他一起躺着的还有一块圆石头,他的儿子小武正在为那块石头的事与人交涉,石头要了他父亲的命,他要让这个杀手为他的父亲陪葬。他的儿子五大三粗,黑铁塔一般,两个工人看看他后互相看看,依了他。似曾相识的石头,临进炉子前,一脸的冤。‎ 在等着炉火对老石进行火化的时候,小武感谢我有情有意,来送他的父亲。我说些人生有常无常的话安慰他,说他的父亲好人命不长。小武说这也是他要让那块石头死无葬身之地的原因,前天,他的父亲是拿着病历去医院看病的,病还没看就被这块石头绊了一跤死了。奇怪的是医院在咱家的东面,父亲却被西面的这块石头要了命……小武补充说。‎ 送走老石回到单位,门卫的小伙子对我说,总来找你们的那个老头那天被石头绊了一跤不知到了医院怎么样。老头那天在这里碰到个偷景观石的石痴,他制止,那石痴抱着石头跑,他追,石痴丢地上的石头绊了他一跤……我一惊,想起小武的话,我们这里正是他家的西面,不由得看了眼有景观石的地方,那地方的一排石头缺了一块多出个窝。怪不得那石头那么眼熟。‎ 上班下班看到窝,我总要想到那块一脸冤相的石头,随后听到一个声音说,我是为你而殁的,要不是你那么处理事情,老头那天不会来这里,老头是怕自己进了医院出不来才在看病前来这里的,你才是杀死他的真正凶手……我虽然是个唯物主义者,不信这个声音的真正存在,但久了,还是被它折磨得无法忍受。直到我找来一块相似的石头把窝填上,折磨感才慢慢地减轻下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两段通过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老石的不耐烦,说明“我”庸俗势利,只看重经济利益。‎ B. “杀手”表面看是一块景观石,实际上是偷石的石痴。小说以“杀手”为题,批判社会上那些为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窃取别人利益的不道德行为。‎ C. “似曾相识的石头……一脸的冤”以幽默的笔法为后文“我”回到单位得知老石为追回景观石而送命的情节埋下了伏笔,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 - 20 -‎ ‎ “硬汉”老石被石痴丢在地上的圆石头绊倒,最终丢了性命。这看似戏剧性的情节耐人寻味,看似幽默的笔法背后显示出深刻的批判精神。‎ ‎5. 小说在刻画老石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我”在小说中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热爱文学,直率真诚:七十高龄仍热衷于鼓励文学青年的文学梦,主动承担零售杂志的任务。‎ ‎②做事执着,不屈不挠:对方不接电话他会一直拨打,对文学的热爱一生不变。‎ ‎③公私分明,正直认真:别人看不上的四十元零五角钱,他认真报账,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 ‎④古道热肠,见义勇为:看到小偷偷的即使是块石头,他也绝不姑息,奋力追回。 ‎ ‎6.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轻视和处理方式,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老石的性格特点,由于“我”的存在和衬托而更加鲜明。‎ ‎④突出主题:小说借“我”的丢弃最初理想、只重经济利益批评了势利庸俗的社会风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批判社会上那些为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窃取别人利益不道德行为”错误,小说以“杀手”为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引人深思:真正的“杀手”是谁?通过小说内容可知,“杀死老石”的表面看是一块景观石,实际上是自私自利的偷石石痴,更是丢弃理想、追名逐利、公私不分的“我”。所以小说的主题应该是赞美坚持梦想、做事执着、公私分明、见义勇为的以“老石”为代表的人、以及他们的精神品质,同时小说借批判“我”丢弃最初理想、只重经济利益,批判了势利庸俗的社会风气,而不仅仅是批判社会上那些为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窃取别人利益的不道德行为。‎ 故选B。‎ ‎【5题详解】‎ - 20 -‎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点作答。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还要做必要的解释。‎ 依据原文“他说,一些文学青年……他们买的可是梦,这梦,你我都是做过的,都是先有这个梦,然后才走上写作之路的”“老石是文学前辈,且七十高龄了……好在他说,我知道你忙,如果没有越权嫌疑的话,这事我来给你们办”等内容可知,“老石”是个直率真诚、热爱文学、支持青年文学梦的人。‎ 依据原文“这些天,我跑遍了全市的书店和报刊点,给他们讲解了这项工作的伟大意义,总算都同意卖我们的杂志”“看是老石打来的,我就掐了……刚掐,他又打过来了,我再掐。他再打,我还掐。他不屈不挠,我想,总掐也不是个办法,摇头、叹息地接了,说了一句话:我在外地,有事回来再说。又掐了。一会儿,他又打过来”等内容可知,“老石”是一个做事执着,不屈不挠的人。‎ 依据原文“他说,你怎么能这么处理,卖杂志的所得,公家所有,我这辈子还没拿过这种不清不白的钱……”可知,“老石”是个公私分明,正直认真的人。‎ 依据原文“老头那天在这里碰到个偷景观石的石痴,他制止,那石痴抱着石头跑,他追,石痴丢地上的石头绊了他一跤……”可知,“老石”是个古道热肠,见义勇为的人。‎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主要从衬托主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等角度考虑,有的非主要人物自身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所以也要分析其自身的作用,此外要特别注意小说中的“我”,“我”是第一人称,还有增强文章真实性的作用。‎ 第一人称的角度: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情节结构方面:“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轻视和处理方式,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衬托主要人物方面:老石的性格特点,由于“我”的存在和衬托而更加鲜明。‎ 突出主题方面:小说借“我”的丢弃最初理想、只重经济利益批评了势利庸俗的社会风气。‎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 20 -‎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攻下 B.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估计 C.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 D.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兵:兵器 ‎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B.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D.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渑池会前,廉颇力劝赵王赴会,又约定应变对策,表现了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B. 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君臣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表现了他的忠勇和足智多谋。‎ C. 渑池会上,秦国没有占到上风,可见廉颇的军事威慑力是赵国得胜的根本原因。‎ - 20 -‎ D. 选段通过秦赵之间的斗争,显示了廉、蔺二人相互合作、共同对敌的重要作用。‎ ‎10. 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答案】7. D 8. C 9. C ‎ ‎10. (1)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弱小又怯懦。‎ ‎(2)左右士兵想要杀相如,相如瞪大眼睛斥责他们,士兵都退下去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D项,“兵”此处不应译为“兵器”,而是“军队”,整句话意为“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要注意平时积累,结合语境含义来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A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B项,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 C项,古今均为使人快乐,消遣的意思。‎ D项,古义:侍卫,士兵等下属;今义:方位名词,或动词支配、操纵。‎ 故选C。‎ ‎【9题详解】‎ - 20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可见廉颇的军事威慑力是赵国得胜的根本原因”错误,根本原因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根本原因是蔺相如在渑池会中的机智应对或者说是语言效果。‎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行”,前去,前往;“示”,显示;“且”,表并列,又;“弱”,弱小;“怯”,怯懦。‎ ‎(2)中,“左右”,士兵;“刃”,名词作动词,杀;“叱”,斥责;“靡”,退下。‎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死两万人。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 - 20 -‎ 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 ‎(二)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 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 B.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 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2.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1. C 12. 我渐渐年华已老,还为国忧心忡忡,不但已是满头白发,连这白头也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连束发都困难了。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小,郁结在心中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用手搔头,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 20 -‎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诗中的“烽火”原指古代战争中的信号源,后引指战争;“三月”极言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家书的珍贵难得。此联反应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导致音信隔绝。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以反问句揭露秦残酷剥削人民、奢靡浪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代表作者不向权贵妥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东船西舫悄无言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之如泥沙 (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舫、唯、锱铢、安、摧、事、颜。‎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呲牙、偷笑、笑哭等 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作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 ,这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 )。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 。表情符号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会 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惟妙惟肖 热火朝天 事倍功半 悄无声息 B. 栩栩如生 如火如荼 事倍功半 不知不觉 C. 惟妙惟肖 如火如荼 事半功倍 不知不觉 D. 栩栩如生 热火朝天 事半功倍 悄无声息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 -‎ A.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作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在网络上竞相出彩 B.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 C. 以90后、00后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 D.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作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日常社交中,文字比网络表情符号有更明显的优势 B. 在日常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与文字相比优势更明显 C. 在网络社交中,文字比网络表情符号有更明显的优势 D.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与文字相比优势更明显 ‎【答案】14. C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词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词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词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词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词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乱用。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 “惟妙惟肖”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强调的是形似。“栩栩如生”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强调的是神似。语境中说的是这些QQ表情符号的特点,显然只是“形似”,故选“惟妙惟肖”,从而排除含有“栩栩如生”的BD两项。“如火如荼”:荼:开白花的茅草。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热火朝天”:多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语境中讲的是“GIF动画表情的传播”很迅速、热烈,应选“如火如荼”,从而排除含“热火朝天”的A项。再看,“事半功倍”指的是出力少,效果好;而“事半功倍”指的是费力不讨好。语境是讲网络表情符合的效果好,因此填“事半功倍”;“不知不觉”,指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而“悄无声息”意思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多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语境中是指在网络社交中,长期使用网络表情符号,会“不知不觉”地被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 20 -‎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原画线句的错误,主要有两处,第一个是搭配不当。根据语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群体逐渐“成为”了网络主力军,而不是“作为”;选项AD在这个搭配问题上,未修改,所以排除。原句第二个错误是:成分残缺和不合语境。根据语境“在网络上竞相出彩”的是“真人表情”,而不是“真人”,所以应在“真人”后添加中心语“表情”,从而排除了C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通览语段,从“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以及“GIF动画表情的传播”等语句可知都是在讲的“网络社交”、“网络表情符号”,从而排除了AB两项;从横线处的上句“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可知:强调的是表情符号的优势。C项,“文字比网络表情符号有更明显的优势”的表述完全违背了作者的意思,也应排除。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1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 20 -‎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据了解,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着国际科学界的崇高荣誉。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6月14日;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③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④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本题要求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意义)等进行压缩,注意保留以下关键信息。本题新闻材料共包含两个段落,第一段为新闻导语,介绍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时间:2019年6月14日;事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第二段共包含四句话,分别介绍了奖项意义、设置规则、获奖理由和对其科学成就的评价。这里的关键句是评价意义的第四句。考生可将意义影响归纳为: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考生依此分析作答,简洁流畅即可。‎ 四、作文(40分)‎ ‎18.按要求作文。‎ 己亥冬末,新冠病毒突如其来,疫情迅速席卷全国。新闻媒体报道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很多一线的战士英雄都是90后甚至00后。‎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和想说的话。‎ 请以“新时代的青年就要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这个冬天格外漫长,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给我们熟悉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它如同一面放大镜,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以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鲜明品格。‎ 疫情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在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抗疫一线工作者中,也不乏“90后”的身影。青年学生们踊跃参与街道社区、乡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是这场全民战“疫”的见证者、参与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递战“疫”正能量,彰显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 20 -‎ 成长,有时很漫长,有时又在瞬间。青年们可能曾经为了一个简单的选择而犹豫不决,徘徊不定,但面对疫情,却不畏风雨,奋勇向前;青年们可能曾是依赖父母的孩子,但在疫情之下,又奔走相告,成为了家庭防疫宣传的主力军。疫情中的青年们让我感到,新时代青年,必须有堪当重任的志向! ‎ 我们要立定报国之志,做爱国奋斗的青年人。疫情拉开了我们的社交距离,却又拉近了我们之间的情感距离。我们深切地感到,任何个人都与国家发展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只有为国民服务,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行动书写青春篇章。‎ 我们要练就过硬本领,做善作善成的青年人。疫情,撕开了日常生活的口子,让我们意识到,曾习以为常的上课、学习,已是是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创造出的美好安稳的环境。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人生的黄金期,积累智慧、施展才华、磨砺心志、锻造品格,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我们要强化担当精神,做知行合一的青年人。奋斗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做好每一件小事。新时代中国青年用一张张被口罩勒出一道道伤痕的脸、一身身被汗水浸得湿透的防护服,生动地诠释了医者仁心、坚韧实干的崇高精神。年轻的我们,也应该迎难而上,用实践来体现担当。‎ 每一位热血青年,都要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在人生的征途上,做堪当大任的青年,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绽放出绚丽之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话题作文的能力。写好话题作文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把握文体,所谓“文体不限”指的是可以选择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寓言故事等,但是要文体鲜明;(2)缩小范围,话题作文构思空间开放,需要学生缩小“包围圈”,选择小切口,做到“以小见大”;(3)善于联想,拟好题目,话题作文需要学生针对话题展开联想,并力争拟出准确、凝练、含蓄、新奇的题目;(4)写出新意,要写出特色,善于独辟蹊径,构思独具匠心。‎ - 20 -‎ ‎【审题】材料所给话题是“新时代的青年就要不惧风雨、勇挑重担”,针对时事中新一代青年挑起社会重任的情况,可根据材料内容,谈自己从担当重任的90后00后青年身上得到的感悟;可从材料联想现实,谈现实中学生青年们应培养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精神;也可从继承前辈优秀传统的角度出发,说明新时代青年担当重任勇气是历来的传统;也可从反驳社会的偏见出发,用实际事例来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指出每一代青年都能主动勇挑重担。‎ ‎【立意】1.直面困难,不惧坎坷。‎ ‎2.从70后、80后到90后、00后。‎ ‎3.新时代青年应该做什么。‎ ‎4.挑起时代重任的,永远是新一代青年。‎ ‎5.做堪当大任的新青年。‎ ‎【结构】第一~三段:列举现象,引出观点,“青年要有堪当重任的志向”。‎ 第四~六段: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如何做“堪当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标题。‎ ‎【素材】1.新青年挺身而出:非典型的勇敢青春。‎ 我们发现,在这次支援湖北武汉的医护人员之中,90后、00后就有1.2万人,占了整个队伍的将近1/3,显然他们已经成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军。就像前两天我们刚刚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当中所看到的一名90后的护士,李佳辰。佳辰在给妈妈的家书中这么写:曾经是你,今天是我。这话非常的简短,但是又意味深长。今天疫情来临,我们看到我们的90后、00后选择了挺身而出,他们挡在了我们的身前。‎ ‎2.在这次战“疫”场上,年轻的身影可以说处处可见。‎ 比如多次请战援鄂的汶川女孩佘沙;比如在四天三夜,骑行300公里返岗的95后女孩甘如意;再比如主动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汪勇,还有赶回家乡和父亲并肩作战的北大学子黄羽佳,还有无数奔走在社区、街道、路口的志愿者,还有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无数自觉地封印我们的青春能量,发誓要憋死病毒的宅男宅女们。‎ ‎3.“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这样点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4.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打磨和淬炼,他们从初出茅庐的懵懂学子,变成了披坚执锐的战士。无论是在战“疫”一线,还是志愿服务、科研攻关,他们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他们,挺起年轻的“脊梁”,用奋斗书写“五四荣光”。‎ - 20 -‎ ‎5.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在信中,总书记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称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鼓舞和激励大家要“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中,中国青年经受了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锤炼了勇于担当的宽肩膀、充分展现了能够负重的铁肩膀。“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大家应当为自己的一代人感到自豪,你们无愧于总书记的称赞。‎ ‎【点睛】高考作文要求做到“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共有四条内容。第一条是“用词贴切”。“用词贴切”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形象,二是新鲜,三是传神。第二条是“句式灵活”。“句式灵活”,就是要注意句式的灵活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不同作用。句式要富于变化,包括长短变化、肯定与否定变化、主动与被动变化、语气变化等。注意整句与散句的结合、排比句的运用等。第三条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要想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亮丽起来,就要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巧妙使用修辞手法,不但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会提升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它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第四条是“文句有表现力”,指的是一篇文章的文句应该厚实有物,富有内涵,字句中见情见美,见智见理,读起来有味道,耐咀嚼,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回味与启迪。在考场作文中,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要能够做到遣词造句准确,议论说理透彻,记叙描写生动,修辞运用恰当,使文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理,展示情景,表现思想,表达情感,而且能给文章着色敷彩,彰显语言的魅力,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 ‎ - 20 -‎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