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素材回放】 2018 年 2 月 6 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 101 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 饶”。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 钟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 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 真的结束了。 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 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 “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 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 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 的。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当年有人纷纷 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 师,我是大猪”。 (季羡林与饶宗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 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 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 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 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 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 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这 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 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 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饶 宗颐曾开玩笑说,在文化界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如今游子进入天堂,他留下的背 影,显得愈加孤寂。最近这两年,甚嚣尘上的“大师饥渴症”有所缓解,伪国学大师人人喊 打。但总是有人忍不住“造大师”的冲动,比如网友曾有这样的提问,某既能搞音乐、拍电 影、又能录制脱口秀、担当综艺节目导师的人,算不算“大儒”?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把 一名杂家称为“大儒”,表明这个时代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已经浅薄到了令人齿冷的地步。 真正的大儒时代早就结束了。如果饶宗颐先生还活着,勉强还能说大儒潜于世,现在这最后 一位大儒也走了,我们也就只能在故纸堆里怀念大儒、想象大儒了。 【适用话题】 淳厚博雅 泽被后世 回忆和怅惘 向一代大师致敬 大师已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在后世长久流传 终其一生,从求学问道到处世为人,都没有背弃文人应有的风骨与修养 在探讨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时,正透露出我们自身的一种文化焦虑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大师”对于真正的大师而言,是否将这样的标签给予他们,或许并不重要。在他们看来, 只要踏踏实实治学,勤勤恳恳探究,就足够了 但凡大师,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用心治学之人,积几十年之功,终有所成。他们所具备的是 独有的理念和品格,这也是当今时代的人们所稀缺之物 【素材锐评 1】 饶宗颐:命里注定做学问,不敢当“大师” 钱钟书称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将他视为“心目中的大师”,而他也曾与这两位大师先 后并称为“北钱南饶”和“南饶北季”。能被称为大师的学者相继远去,已过期颐之年的饶 宗颐也没有度过这个寒冬,于 2 月 6 日凌晨逝世,享年 101 岁。 饶宗颐出版过 60 余部著作,3000 万言。在他身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位系统研究殷商贞 卜的学者,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第一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 于世……他曾把自己的著述归纳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 (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在中国音乐史方面他也建树颇多,是一位资深的古琴家。 其研究成果《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 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总会有“双峰并峙”,大师与大师之间也常常惺惺相惜。 饶宗颐与钱钟书于 1980 年在北京相识。钱钟书已届古稀,饶宗颐小他 7 岁。初次见面, 饶宗颐送给钱钟书一本诗词《晞周集》,是他上世纪 70 年代初客座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时 所作;钱钟书回赠了一本亲笔批注的《管锥编》。 1998 年,钱钟书逝世,北境大师空缺,不久即由季羡林“递补”。2009 年,季羡林也 走了,留下的空缺至今无人能实至名归,饶宗颐大概是有些寂寞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 员长许嘉璐说过:“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 20 世纪 的最好典型。我可以说:50 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 1917 年,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安。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 要创造全新的文学面貌;蔡元培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俄 国……出生于这样的年代,注定饶宗颐的学术之路必有波澜,而是否能壮阔就要看他的奋斗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了。 幸好,饶宗颐家学渊源,父亲饶锷是闻名岭南的学者,建立的“天啸楼”是潮州最大的 藏书楼。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饶宗颐“躲进书楼成一统”,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 他说自己的 5 个基础都来自家学:一是写诗填词,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 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饶宗颐曾说:“我家以前开有 4 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 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1935 年,18 岁的饶 宗颐被破格招聘进入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职艺文纂修。这份工作让他几乎看遍了馆中收 藏的地方志,构成了他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 此后,饶宗颐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院校教授。1949 年移居香港, 任教于香港大学,并先后在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 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等任职教授。他周游世界,只为讲学,被学术界誉为“国际瞩目的汉 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2011 年,社长位置空缺了 6 年的“天下第一名社”西 泠印社,饶宗颐当选为第七任社长,他的前辈有吴昌硕、赵朴初、启功…… 长年在外讲学,使得饶宗颐“名声在外”,荣誉等身,1962 年就获得了有汉学界诺奖 之称的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但似乎国内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少,当然他也从来不在乎。 有人当面称颂他是“大师”,饶宗颐笑言:“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 猪’谐音——记者注)。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 我可不敢当。” 季羡林倡导“天人合一”,饶宗颐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事业, 要以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 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的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活得久,有时候会让人忘了他传奇般的学术成就,而把时光当成关键词。曾经有记者采 访饶宗颐,跟他握手时觉得手温暖有力,就问他是如何养生的。 不过,真正的大师就是大师,饶宗颐的回答也和养生节目的那些“大师”不一样。饶宗 颐笑着说:“我是坐在葫芦里。”这源于元代诗人的一句话,“一壶天地小于瓜”,清静达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 2017 年 11 月,“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百岁 高龄的饶宗颐仍精神矍铄,亲到现场参加开幕式。饶宗颐说,父亲为其取名“宗颐”,就是 让他宗法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周敦颐的《爱莲说》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个名字,饶宗颐不负。 早在 2011 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 颗编号为 10017 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今日巨星陨落,但先生的为学为人,依然 如星辰璀璨。 【素材锐评 2】 饶宗颐去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 饶宗颐去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 饶宗颐先生一生治学所及,博泛无匹,可视为 20 世纪人文学术之显学与新学的全息缩 影。 饶选堂宗颐先生昨日凌晨(2 月 6 日)仙逝,哲人其萎,学林艺林同声哀悼。 在近三十多年间,内地知识界和文化界对其评价有过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学术逐渐复兴,随着眼光转向外界,人们发现竟有这样一位久居香 港的学者和艺术家博通至此,举凡人文学科的各个门类,其人几乎无不涉及。 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传统文化热”中,饶宗颐与钱钟书、季羡林等学者成为偶像级人 物,“南饶北钱”“南饶北季”的称誉由此出现。 然而,“博通”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与想象,但却不是现代学术的常态。随着后来学术 精细化、科学化之风盛炽,“通人”钱钟书的偶像地位被“专人”陈寅恪取代,饶宗颐也不 再成为学术界顶礼膜拜的对象,晚年更以文人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饶宗颐先生一生治学所及,博泛无匹,可视为 20 世纪人文学术之显学与新学的全息缩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影。 他对学术史的发展有非常明确的认知,对自己在潮流和大势中所处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 也相当自觉。 2003 年,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大陆版则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 2009 年推出,共 14 卷 20 册,分别为史溯、甲骨、简帛学、经术礼 乐、宗教学、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潮学、目录学、文学、诗词学、艺术及文录和诗 词等。 这套学术文集的分类和编排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大体呈现了饶宗颐学术世界的面貌, 据之足以了解先生治学的路径与转捩。 在这套丛书中,饶宗颐看到了近百年学术史旧学发潜、新知递生的趋向,令他感到幸运 和欣慰的是,他出生的 1917 年,正是王国维考证先公先王之年,而甲骨面世迄于世纪之交, 恰当期颐,他不无自豪地说: “当代学术之显学,以甲骨、简帛、敦煌研究之者成就最高,收获丰富,影响至为深远, 余皆有幸参与其事。他若楚辞与楚学之恢弘、滋大,而垂绝复兴之赋学与文选学,余皆曾致 力,不无推动之绩。至余所开拓之新业,如潮学,比较史前文字学与悉昙之学,则亦薄著微 劳”。 李泽厚从《登幽州台歌》中看出陈子昂内心那种“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饶宗颐 预 20 世纪学术之流,身处其间,自然而然有“得风气之先”的感受。 而时移势易,前辈同辈渐次凋零,那种“开先”的孤独感则未免转为“独守”的孤独感 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饶宗颐多次受邀访问内地,参与学术研讨、考古发掘和文化考察, 此一时段则陆续出版《云梦秦简日书研究》《楚帛书》《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及《甲 骨文通检》等,增进了两地学术与文化交流。 千禧之初,先生即已感慨,晚近以来地不爱宝,新写本不断出土,学术界当另有新境界、 新事业展开,“古典重温,新义滋起,或可能导致未来之文艺复兴,谨拭目以俟之”。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先生今归道山,语犹谆谆,希冀在焉,来者可待。 【相关链接】 饶宗颐博学多才,达古通今,学贯东西。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其巨著《饶宗颐二 十世纪学术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册,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 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钱钟 书称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饶宗颐是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大师,学术界称饶宗颐为 “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亚洲文化的骄傲”。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 一颗高”。持着这三心与执著,饶宗颐先生在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先后获得多 种荣誉,1962 年,获得法国汉学儒林奖;1982 年,获得香港大学颁授的荣誉文学博士;2011 年,当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他同时还兼任多所著名大学的荣誉教授、客座教授或顾问 教授。 他不仅是一位学术大家,而且是一位艺术巨擘。他在传统的艺术——诗、书、画、琴各 领域,都有高深的造诣。在诗词方面,饶宗颐在少年时代就曾以作《优昙花诗》而有神童之 誉。青年时代一卷《瑶山诗草》,被称为“抗战史诗”。此后,饶宗颐一直持续着他的诗词 创作。 在书画方面,饶宗颐造诣尤深,山水、人物、花鸟兼能,各体书法无不精通。书法作品 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篆、隶、楷、行、草等各体书法,以及晋、唐、宋、元及明遗民诸 家笔意。绘画作品,自上世纪 50 年代至今各类形式的创作,如敦煌白画、禅画、西北宗山 水、荷花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