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 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杜诗、颜字, 加上韩愈的文章,却不止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 楷模,形成为正统。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一样。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这些实际产生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典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但又保留了前者那种磅礴的气概和情势,只是加上了一种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规范斟酌并不是齐梁时代那种四声八韵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纯形式的苛求是六朝门阀士族的文艺末流。这里则是与内容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规范。这种形式的规范要求恰好是思想、政治要求的艺术表现,它基本是在继六朝 隋唐佛道相对优势之后,儒家又将重占上风再定一尊的预告。杜、颜、韩都是儒家思想的崇奉者或提倡者。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忠君爱国的伦理政治观点,韩愈的“博爱之谓仁,行 - 24 - 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的半哲理式的儒家信念,颜真卿的“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六一题跋》)的卓越人格,都表明这些艺术巨匠们所创建树立的美学规范是兼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在内的。跟魏晋六朝以来与神仙佛学观念关系密切,并常以之作为哲理基础的前期封建艺术不同,以杜、颜、韩为开路先锋的后期封建艺术是以儒家学说为其哲理基础的。尽管这种学说不断 逐渐失去其实际支配力量;但终封建后世,它总是与上述美学规范纠缠在一起,并作为这种规范的道义伦理要求而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后代文人总强调要用儒家的忠君爱国之类的伦常道德来品赏、评论、解释杜、颜、韩的缘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的艺术特征是内容承载不住形式,是天才抒发。 B. 杜诗、颜字和韩文作为正统,要求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和统一,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 C. 曹植的诗、二王的字及骈文与神仙佛学观念关系密切,是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 D. 后期封建艺术因为注重形式,所以强调用儒家的伦常道德来品赏、评论杜、颜、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阐明了盛唐之音的美学意义和前后期封建社会不同的正统规范。 B. 文章阐明了杜甫颜真卿等与六朝门阀士族在形式规范上不同的要求,论证条理清晰。 C. 文章着重论证了以杜诗、颜字和古文等为代表的艺术典范的特征,及其深远的影响。 D. 文章第二段中以杜甫和韩愈的诗文为例,目的是论证其美学规范必须要有哲理基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李白、张旭等人的“破旧”,就不会有杜甫、颜真卿等人的“立新”。 B. 李白与杜甫在才华上并无高下之分,但李白无可仿效,杜甫却有法可学。 C. 以杜诗、颜字和古文为代表的艺术典范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严整的规范。 D. 尽管儒家学说的力量不断弱化,但它始终与后期封建艺术的美学规范相伴。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内容承载不住形式”错,原文“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B项,“杜诗、颜字和韩文”错,应是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D项,强加因果。故选C。 - 24 -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论证目的错误。文章第二段中以杜甫和韩愈的诗文为例,目的是论证这些艺术巨匠们所创建树立的美学规范是兼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在内的。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没有……,就……”条件不成立。原文,“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 脸 姨 林如求 中招成绩一发榜,小文就成了个矮子——和重点中学“拜拜”了。此中委曲,他自然清楚,“都是电子游艺机害的……”可世上哪里去买后悔药呢? 最令小文寒心的是姨的那张蓦然变得陌生的脸。姨历来是最疼小文的。他迷电子游艺机 那阵子,爸几次扬着扁担要揍扁他,都被姨护住了,又把他接到她家,好声好气地劝,还煮 - 24 - 荷包蛋给他吃。可那天他去看姨,姨正和邻居在吃西瓜。姨看了他一眼,没动身,自顾吧唧 吧唧地吃那西瓜,吃得汁水直往下滴。小文呆立着,好尴尬好难受。邻居过意不去,提醒姨: “你外甥来了。”姨才爱理不理地用脚踢过来一只最小的瓜,冷冰冰地说:“读书没本事,只能吃小瓜。你自己切去!”这不是拿一把刀在戳小文的心吗?更不可容忍的是,姨还当着全村人的面羞辱他:“野猫还能变九节狸?哼!小文将来要是能迈进大学的门槛呀,我就放它1800响的鞭炮送他出村!” 为此,小文不知抹了多少次泪。他伤心气愤,以至真恨起姨来了:小看人!我偏要考上 大学,让你当众出一出丑! 就为这,他咬着牙“拜拜”了电子游艺机。他知道自己的基础太差,就把初中的课本拿 出来重温。他心里只装着一个念头:考上大学,争回这口气!他瘦了,心不再“野”,人也 坐得住了。一年下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起色;两年下来,他进入了班级前十名;高 三时,他上升到年级前五名。高考发榜时,他考中了重点大学。 姨来了。小文高傲地将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单扬了扬,得意地说:“买鞭炮吧,要1800 响的!” 不料,姨连看也不看一眼,重重地“哼”了一声,说:“这算什么?我听说,今年高考 还有人舞弊呢,天知道你这成绩是真还是假?告诉你,别高兴得太早了,入学后还要复试, 过不了关,照样退学回来,那才叫没脸呢,我放鞭炮不是太早了吗!……” 憋着这股气,小文入学后拼命读书,连放假也不回去。他忘不了姨那声鄙夷的带着浓浓 鼻音的“哼”,无人的时候,他几次对着苍穹高声叫喊:“我要做给你看!我要争回这口气!” 小文最感激的是爸妈,每月300元的伙食费都按时寄来。在那么个穷山沟,爸妈得付出 多大的劳动代价啊!他想象不出爸妈是怎样凑到这笔钱的,这实在是一笔无法用阿拉伯数字 能够偿还的债! 小文是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的。他被分配在省委机关工作。 小文衣锦还乡,扬眉吐气,今天去拜会叔公,明天去拜会太婆,每天他都收回几笋筐小辈的恭维、长辈的嘉勉。他浑身轻飘飘的,几乎要飞起来了。 只是还不见姨来。听说他到家的前一天,姨还曾来过。如今五六天了,姨仍迟迟不露面, 该不是她也自觉无颜了吧? 这天,小文正心满意足地从六伯家吃了荷包蛋回家,刚进院门,就听妈在厢房里和人闲 唠。是妈的声音:“你的一番苦心,现在该对小文挑明了吧?还有那么多的学费,一万多元 - 24 - 哪!” “千万使不得。好钢还得重锤敲呢!小文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以前磨过多少嘴皮子?可是没用。看来,一个人的成长,光有红脸不行,还得有黑脸伴着才能长得大。红脸容易使人 自满,黑脸却叫人时时警惧,有警惧才能激人发奋。可惜世上讲好话扮红脸的人多,讲重话 扮黑脸的人少。小文的黑脸就让我扮到底吧……”是姨的声音。 小文怔住了,泪水夺眶而出,嘴里啪啦往下掉。他刚想悄悄退出院门的当儿,姨正好走 出厢房。四年不见,姨老相了许多。姨见了他,高声叫道:“小文,你不要以为进了省委机 关就了不得了!哼,这算什么?你没看见人家吗,在你这个年纪,不是科长就是经理啦,你 现在当上什么了……” (摘编自《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错位》)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塑造姨的形象,她对小文多次黑脸相向,羞辱、警告、泼冷水,临近收尾才交代她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情节的突转。 B. 小文一直不知道姨的良苦用心,还曾经对她心怀怨恨,但是当他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泪水奔涌,这表现出他对误解姨的深深悔恨和对姨的深深感激。 C. 小说通过姨对妈讲的话,说明了一个关于教育的深刻的道理:对一个人进行教育时,赏识更能激发他的上进心,提太多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D. 小说运用了巧合的手法,通过写小文一次在无意间听到姨和妈的对话,既巧妙地交代了事情的真相,也使姨的形象更加鲜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5. 黑脸姨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中的小文是一个玩物丧志,甚至有些高傲轻浮的人物。小说为什么要突出小文的这些弱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善良,重亲情。疼爱外甥小文,保护他使他不挨父亲的揍,好好劝说他,给他煮荷包蛋; 给小文读大学提供学费。②有智慧,善用“激将法”。看清了小文身上存在的问题,总是鞭策他,使他清醒,保持斗志,用心良苦。③心胸宽广,有牺牲精神。为了激励小文,不怕小文不理解,不惜“自毁”形象,扮“黑脸”。 6. ①用来突显“姨”扮“黑脸”的必要性,有这些弱点的小文需要“黑脸”相伴才能健康成 长。②用来表现“姨”选择教育方式的智慧,她针对小文的这些弱点,用“黑脸”让他时时警惧,从而发奋。 【解析】 - 24 -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项,对道理的分析理解错误,说明的道理应该是:为了让一个人健康成长,除了正面鼓励 外还要进行鞭策,以激发他的上进心。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原文中“姨历来是最疼小文的。他迷电子游艺机 那阵子,爸几次扬着扁担要揍扁他,都被姨护住了,又把他接到她家,好声好气地劝,还煮荷包蛋给他吃”,姨疼爱外甥小文,保护他使他不挨父亲的揍,好好劝说他,给他煮荷包蛋;小文学费也是姨提供的,可以看出姨善良,重亲情; “读书没本事,只能吃小瓜。你自己切去”“野猫还能变九节狸?哼!小文将来要是能迈进大学的门槛呀,我就放它1800响的鞭炮送他出村”“这算什么?我听说,今年高考还有人舞弊呢,天知道你这成绩是真还是假?告诉你,别高兴得太早了,入学后还要复试,过不了关,照样退学回来,那才叫没脸呢,我放鞭炮不是太早了吗” “小文,你不要以为进了省委机关就了不得了!哼,这算什么?你没看见人家吗,在你这个年纪,不是科长就是经理啦,你现在当上什么了……”,姨清醒地看到小文身上存在的问题,说明姨有智慧,善用“激将法”;“千万使不得。好钢还得重锤敲呢!小文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以前磨过多少嘴皮子?可是没用。看来,一个人的成长,光有红脸不行,还得有黑脸伴着才能长得大。红脸容易使人自满,黑脸却叫人时时警惧,有警惧才能激人发奋。可惜世上讲好话扮红脸的人多,讲重话扮黑脸的人少。小文的黑脸就让我扮到底吧……”,姨情愿扮黑脸鞭策他,不怕小文不理解,不惜“自毁”形象,扮“黑脸”,可以看出她心胸宽广,有牺牲精神。 【6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对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本题的题干是“小说为什么要突出小文的这些弱点?请简要分析”,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小说中“小文”是次要人物,作者塑造的“小文”的目的是突出主人公“黑脸姨”的特点。正是因为小文有弱点,需要“黑脸姨”的相伴才能健康成长;“黑脸姨”针对小文的弱点,用自己的智慧时刻鞭策着小文,从而激励他发奋努力,获得成功。 【点睛】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升温。这种升温一方面在于在线教育类产品是面向家长市场,但体验者却是孩子的这样的一种用户错位的产品,因此它需要准确切中家长的心理需求,当前,中产阶层家庭队伍逐步壮大,对子女教育投入见涨,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下血本。而中产阶层对于知识、阶层与未来的焦虑往往会压在下一代身上,导致在线教育市场尤其是基础教育需求也逐步庞大。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处于基础教育的人口接近1.8亿,预计到了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指出,相较于传统线下教育,在线教育在这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提升了学习效率。在线教育还可以跨越由地域等方面因素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问题,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之前被紧紧封锁在学校围墙之内的知识信息,正在通过在线教育的形式被广泛传播出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一对一直播、一对多直播及录播相结合等多种在线教育形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尤其是近几年盛行的在线教育直播课程,更是受到不同群体的欢迎。在线教育直播课程不再是老师们自说自话的单方面授课形式,而是有了交流、分享的过程,这无疑提高了学习效果。 - 24 - “同时,在线教育机构在运营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房租等成本,使得在线教育体现出价格优势。”熊丙奇认为。 ——搜狐网2018年08月18日 材料二: 近段时间,“小猿搜题”涉不雅内容,指控“作业帮”蓄意抹黑陷害,两大在线教育平台激烈开打,再次将人们的视野拉回到这个已经被业内冷落许久的行业,隐藏在其背后的乱象及问题也浮出水面。 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程方平认为,健全行业自律不失为一剂良方。“我国可以建立一个行业内部的权威认证机构。”它们的主要责任是,对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学成果进行追踪认定,不管是颁发的相关证书,还是作出的效果评价,都是真实而有效的。“该认证机构作为第三方,与在线教育机构和学员之间都不存在利益瓜葛,作出的评判可信度较高,但若该认证机构有失公允,则要负一定责任。”程方平解释说。 对于建立权威认证机构,姚建龙认为可以借鉴,他建议我国建立完善有序的行业规则,帮助行业内部自查自纠,提高行业积极性。储朝晖指出,建立公正客观的行业标准,就要明确奖惩规则,对有良知的在线教育机构应积极鼓励,对粗制滥造、剽窃盗版甚至冒用他人名声宣传的,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采取零容忍态度。 “除此之外,我国在线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也成为制约在线教育发展的因素。”储朝晖建议,应当把握“内容为王”的原则,优秀教师和优秀内容才是在线教育发展的保证,才会有市场。 熊丙奇认为,在线教育行业知识库体系庞大,专业多且层次深,因此行业内部需要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鼓励行业协会创建一套丰富的知识库体系,丰富在线课程的种类及内容,让整个行业受益。 ——新华网2018年08月15日 材料三: 如果要从源头抓起,准入资质是第一道环节。程方平认为:“教育服务与其他社会服务类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线教育机构还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教育机构不能以纯商业模式运作,工商注册管理和教育部门的双重认定方能取得办学资格,不仅不能放松,还需要严管才行。” - 24 - 姚建龙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出台在线教育培训法,在立法上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共同治理。完善在线教育的资质审核,规范相关手续流程,加强对在线教育机构的审查,不仅要依法依规有序发展,还应将其子公司、分公司、加盟店等纳入审查范围,争取将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 程方平也建议,应当在立法上明确在线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从事在线教育的教师都要经过互联网和教育方面的培训,获得相关资质证书才能进行授课。 “大力发展在线教育,不仅是社会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要求,因此立法上对此也应该加以鼓励,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性政策。”姚建龙建议,应当将教育法第六十六条加以细化,增强我国的网络环境建设,打造更有利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环境,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在线教育的投入,对发展优良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建设一批质量优、口碑好的在线教育品牌。 ——新华网2018年08月15日 7. 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升温与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及中产阶层队伍对知识、阶层与未来的焦虑密切相关。 B. 与传统线下教育相比,在线教育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学习效率、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状况。 C. 在线教育依托越来越高的互联网普及率,广泛地传播知识信息,有利于扩大教育影响面,促进社会进步。 D. 在线教育直播课程作为近年盛行的一种在线教育形式,将用户纳入交流分享过程,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从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在线教育自身的优势两个角度,探讨了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扩大的原因。 B. 材料二和材料三具体分析了在线教育市场的乱象,并从行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C. 多种在线教育形式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重点是形式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兼顾课程种类及内容。 D. 发展在线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政府不仅要打造有利的环境,还要建设一批良好的品牌。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线教育行业自我完善发展的具体可行措施。 【答案】7. B 8. A 9. (1)健全行业自律:①建立行业内部的权威认证机构;②建立完善行业标准,明确奖惩规则。(2)加强知识内容体系建构,丰富课程种类及内容,培育优秀教师团队。 - 24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状况”说法不正确,原文说“在线教育还可以跨越因地域等方面因素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问题,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这里的“跨越”意味着突破限制,与过去的线下教育、线下课堂相比,在线教育由于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所以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带来的后果,但不意味着它能“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状况”。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是一个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关的复杂问题,且“教育资源”包括的方面有许多。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分析错误,材料二和材料三并未 “具体分析在线教育市场的乱象”,仅在材料二开头提及在线教育行业隐藏乱象,并未具体分析。C项,“重点是形式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恰当,根据材料二第4段“应当把握‘内容为王’的原则”及第5段内容可知,重点是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内容。D项,政府“要建设一批良好的品牌”不恰当,建设良好品牌不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只能在政策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不能越俎代庖,亲自操刀。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材料二指出了在线教育行业自我完善发展的具体可行措施:(1)把好入口关。建立完善有序的行业规则,包括:对于建立权威认证机构,建立公正客观的行业标准,明确奖惩规则。(2)把好质量关。把握“内容为王”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丰富在线课程的种类及内容,培养优秀教师团队。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要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 24 - 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家 谱 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爭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 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 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馀,以易新琴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 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 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 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 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 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 - 24 - 父而己/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B.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 父而己/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C.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 父而己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D.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 父/而己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1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率百人而聚 率:大抵 B. 出门而诳其父兄 诳:欺骗 C. 以易新荐之品者 荐:祭祀 D. 通于《六经》之大指 指:指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有光幼时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她们 讲己故长辈的旧事。 B. 归有光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都是 不和礼义的。 C. 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古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悲愤和羞愧,认为他们 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 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乱治、百姓 利病,内心常有隐忧。 13.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一方面)不通晓句读,(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 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2)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 【解析】 【10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本题中,“见祖父皤然白发”,“白发”是“见”的宾语,后面应断开,排除BC;“而已”是句末语气词,后面应断开,排除D。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指”,“旨意”的意思。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归有光家族长期没有分家”错,原文是“源远而末分”,意思是“家族历史悠久而 最终分离”。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师”,动词,从师学习;“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第二句得分点:“所以”,……的原因;“道”,道理;“责”,要求。 - 24 -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 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 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 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 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 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 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 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 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 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 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 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己经不像这样了。等 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己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 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 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 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 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 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 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 - 24 - 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 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 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 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 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 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 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 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 “每年春草芳” 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C. “应无惆怅沧波远” 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 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D. 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15.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领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②关怀牵 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 - 24 - 该积极入世进取。④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诗歌颈联……实写送别时的环境,……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理解错误。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可根据诗歌标题和诗句具体内容分析得出,比如标题中“送”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揽君衣袂更移觞”写出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颔联出句“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旧暮碧云”之语,一是表示惜别,二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对句“上国每年春草芳”承接前一句,进一步鼓励朋友。颈联“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诗人转而想念友人此行之前途。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这里既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尾联“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流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这里回应了“上国每年春草芳”一句,对友人充满了期冀、祝祷的真情厚意,使整首诗的含意更为超凡、脱俗。具体作答时,可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只回答情感,而丢了诗句内容分析。 - 24 -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江面饮酒吟诗的情景。 (2)在《过秦论》中,六国的军队己经攻到了函谷关门口,却有顾虑而徘徊不前,造成了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只想乘船归去,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六国论中,作者把“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用作论据,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舳舻千里 (2). 旌旗蔽空 (3).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4).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5). 万里归船弄长笛 (6). 此心吾与白鸽盟 (7). 至丹以荆卿为计 (8). 始速祸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舳,舻,旌,蔽,镞。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2016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 。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 - 24 - 的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 ,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 ,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在企业家们看来,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焕然一新 精益求精 投机倒把 偷工减料 B. 耳目一新 精益求精 投机取巧 粗制滥造 C. 耳目一新 千锤百炼 投机倒把 偷工减料 D. 焕然一新 千锤百炼 投机取巧 粗制滥造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B. 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 C. 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 D. 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 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 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 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语境中是政府工作报告使人怎么样,应该用“耳目一新”。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 24 - 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语境是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的精雕细琢,所以此处应该用“精益求精”更为合适。投机倒把: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投机倒把”侧重的是做生意,而“投机取巧”是指靠小聪明走巧路,根据语境后面说的是“脚踏实地”,所以此处应该用“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粗制滥造: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根据后文“优品精品”是指工匠的作品,语境中都是反义词,此处用“粗制滥造”较为合适。故答案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意的理解,语言的表达与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根据前面的语境可知,中国社会缺乏工匠精神是短板,所以首先要说全社会,然后再说这种现象是什么。故答案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例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根据对例句语句的辨析,共有两处问题。一是用词不当,应把“丢失”改为“缺失”。二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该删掉“是因为”。故答案选C。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20.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24 - A. 《红楼梦》中长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是王熙凤,该人最 擅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 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B. 《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 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 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D. 《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收入主要书回的情节在第二十五回“乌庄头交租” 一事上,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讲究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可卿丧仪”和“元春省亲”两件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A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是王熙凤”错误。描写的是林黛玉。 B项,“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分析错误。应该是精明的贾探春、懦弱的贾迎春。 D项,“表明贾府收入主要书回的情节在第二十五回‘乌庄头交租’一事上”错误。“乌庄头交租”是第五十三回。 故选C。 21.《红楼梦》中“你从此刻都改了罢!”这句是谁说的?指的事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答案】林黛玉。宝玉挨打。贾政让宝玉会见贾雨村,宝玉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宝玉同忠顺王府戏子琪官“相与甚厚”让贾政“又惊又气”;又有贾环告状,说是宝玉强奸金钏,金钏跳井,贾政打宝玉。后来宝钗、黛玉等人来探视,黛玉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查名著中的情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对《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有一定的把握。比如,本题要了解黛玉说这句话的背景,以及黛玉劝贾宝玉“从此可都改了吧”的真实心理,并不是认为贾宝玉做的错,而是心疼贾宝玉。 四、写作(60分) - 24 - 22.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作文 人生价值需要怎样的证明?有的人以他人的好评为准;有的人以证明自己为出发点;有 的人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也不可以证明自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答案】人生的价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虽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之口,却道出了血性男儿的本色,同时也引发了世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仔细想一想,没有人不愿自己的一生“重于泰山”。纵观人的一生,但凡一生“重于泰山”的人,总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有价值的东西,或物质的, 或精神的。 而到底怎么做,才可以让自己留下的东西与世长存、为世世代代的人们传承呢? 对整天忙忙碌碌、无目的人来说,他们整天为生计而奔波,他们追求过、奋斗过,但生活带给他们太多太多痛苦、不幸,以至于使他们大多数人灰心丧气,过着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态度,注定他们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而伟人司马迁的人生轨迹也许会为你提供新的思考! 司马迁是一位史官,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史记》, 因被冠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彪炳史册。可是光环的背后,又有谁理解他的付出呢?从小他在父亲熏陶下,就立志要做“五百年出一位圣人”的圣人。特别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选择接受屈辱的宫刑,苟且偷生的活着, 为的是实现完成《史记》巨著的宏愿,终于在他有生之年,他的愿望得以实现。 从司马迁的事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一部《史记》, 还有他从小就立下志愿,让人敬仰的是在生死选择面前,无所畏惧、勇敢地选择活下去的勇气! 在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 -部分人很早就是去生活的目标和勇气,他们的生活无既定的目标,只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至于他们干一些蝇营狗苟、追腥逐臭事,人们也就毫不惊讶了。于是,我们的社会上也就有了“毒奶粉”、“地沟油”、“毒胶囊”等;也就有了裸官、官二代等。 但是,社会有更多的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德底线,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社会。就像“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等,他们以高尚的品德点亮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24 - 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的人生也一定会熠熠生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对于读书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 【审题】命题方式:任务驱动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的主旨,此题可根据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立意。 审题过程: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所给材料,本次作文是任务驱动作文。写作前要先审清材料内容,理解材料要表达的意思,并能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见解。材料围绕如何证明人生价值来探讨,答案各不相同。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可以从证明人生价值的“自证”“他证”“无证”三种方式中侧重一种展开论述;也可以将几种方式统一,阐述“什么是人生价值的证明”“为什么要进行人生价值的证明”“怎样进行人生价值的证明”等。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证明方式”“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不同的证明方式”等等。 【立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如何膜拜,崇敬、羡慕你,而在于你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人生需要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等。 【素材】于混沌中来到世界,双目却清澈如泉。人生在世,为众多繁芜探寻,也为世人的枷锁束缚本真,我们或龟缩于角落喘息,或拼搏于时代浪潮中,或被贴上标签,推向模式化的机器。生命在不断追逐中隐隐显露,生命的价值在奔跑中等待人们的抉择。 人们所谓的成功名誉,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都只是迈向云端的一小步。而真正的云端,真正值得生命为之赴汤蹈火的便是真正的自我,云端是本我,着云登荆棘,自我的意义才是人的一生目标。 价值并不仅仅是囊中之物,背上之荣,它们难于用世俗衡量计算。 - 24 - 爱自我,爱的当是生而为人的价值。为丹顶鹤奉献了青者年华的徐卓,于自然中寻到了美的所在,而她的生命也盛放在高贵优雅的精灵中;为森林火灾献身的消防员于烟雾火光中奔跑,并非奔向死亡,而是奔向了属于消防卫士生命的云端。 他们的价值从不是局限在一屋一室、一生平淡无为的庸碌中,而是为自我去拼搏,为生命的意义引导。他们不畏惧世俗的眼光,不畏惧生与死、名与义,正是因为他们坚定着自己的使命,坚守着生命的本真含义! 作为青年,目光如炬处当是那一份初心,那一份理智,那一份信仰,不为繁华易素心,不因外物遮心神,我们终究应当向着云瑞,向着最纯真最简单的自我奔跑,抛开外物之杂,遵从心底最初的声音。 【结构】先给文章确定一个表示或者隐含观点的题目,比如本题,确定标题“人生的价值”,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人生的价值”的内涵,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列举司马迁的例子启发人们思考人生价值所在,接着以现实社会那些失去生活的目标和勇气人和司马迁进行对比,赞扬了以高尚的品德点亮自己的人生的人。最后指出只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24 - - 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