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教案:第14讲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高一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4讲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 教学内容 1、掌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鉴赏方法; 2、把握内容鉴赏技巧; 3、积累常见意象和典故。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山水田园诗人导入本次课,通过其山水田园诗题材的代表作品回忆背诵引出诗歌题材的思考;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初步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特点。 一、导入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时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的成就,不仅仅是能诗善画,更在于通过他的创作,把诗与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领域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既适合于诗、又适合于画的艺术技法。我国古代的不少山水田园诗,都具有“读诗如观画”的艺术魅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举出几句写景如画的诗句吗?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忆以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如《钱塘湖春行》、《山居秋暝》、《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二、预习作业探讨与讲解 教法指导:本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灵活使用自己擅长的教法,例如:回顾式、提问式、例题重现式、以教代学、优先回答等都可以。重点突出各类题材诗歌的常见主旨,关注诗歌鉴赏的步骤,并结合给到的例题,做好巩固运用。 【知识梳理】 (一)分类 思想意义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考题中不会直接出现对“立意”的考题,而会考察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在此,我们可以将古诗词按题材进行分类: 其中,人生感慨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为上海高考古诗词赏析题热门题材。 (二)古诗词常见情感 (三)各题材详解 1、送别抒怀诗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诚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习俗: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2、羁旅思乡诗 鉴赏此类诗歌,需要: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达思乡之情的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练习: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3、思妇闺情诗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三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另外,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例: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意: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例: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两个水名,在今湖南省。 批注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参考答案: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的悲怨之情。 4、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练习: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1)“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5、怀古咏史诗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 感慨个人遭遇, 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鉴赏要点: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练习:(已预习)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6、咏物言志诗 特点: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②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③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常见情感:(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意象: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练习: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7、边塞征战诗 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练习: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8、人生感慨诗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常见情感:(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9、哲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 练习: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不可遏止。 10、忧国忧民诗 常见情感:(1)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练习: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五步程式 第一步,先读全诗分类别。 古诗鉴赏是较难的知识,拿到题后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知题材,定主旨。 古典诗歌的题材划分,可总结成顺口溜: 唐诗: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凄情 宋词:老兵坐窗前,小资喝花酒,知青咏古自助游;皇上宫中愁,萝莉嫁王侯,名媛丈夫死得早,剩女家里宅,思念登高楼。 明晰分类的目的是在具体鉴赏诗歌时,快速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诗歌的要旨。分清是哪一类诗,其思想内容就有矩可循了,如: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题中“送李胄:且在暮雨中,很明显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从题目“湖上”、“晴”、“雨”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应该是借景抒情诗。这样,我们接下来的鉴赏就有了方向性。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精心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在试前内心不安的心情的。 根据诗词题材,深入体味并整合诗句大意与情调,取舍主次,即可得出诗词的主旨(主要思想感情)。 【附:常用的表达诗词主旨的词语】 心旷神怡 热情洋溢 豪情满怀 慷慨激昂 得意洋洋 徜徉山水 欢快 欣喜 喜悦 舒畅 自由 恬淡 闲适 惬意 仰慕 追慕 留恋 同情 孤独 寂寞 思念 郁闷 空虚 烦闷 抑郁 感伤 辛酸 悲痛 悲愤 忧愤 激愤 悲壮 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 消极避世 讽刺 指斥 控诉 第二步,后半部分找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诗歌的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所在。古代诗歌往往是先写景而后抒情,而这个“情”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所在。例如: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三步,前半部分寻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思是诗人的情意要融注在形象中。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第四步,详读全诗四必看:题目、作者、名句、注释 第五步,审视表现手法。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参考答案:津亭。考查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析:从题目“春江晚景”,知道本诗所写景物多与江上的意象有关,如“江林”“津亭”和“客船”。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参考答案:D。考查内容: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评析:A选项“用典”不对;B选项“咏物”不对,是写景,从标题可以看出;C选项“对仗工整”错误,这个一看诗句就知。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考查内容: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评析:首联描写的景是繁花满树、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特点是绚丽多彩,情感自然是喜悦。颔联是直抒胸臆,由“那”字可知是意外的惊喜。最后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类的词语进行总结。 二、咏史怀古诗 2011嘉定二模 岳鄂王墓 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注】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被元世祖重用。本诗作于暮年。 14、“英雄已死嗟何及”中的“英雄”在本诗中是指 (填姓名)。(1分) 15、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草离离”、“秋日荒凉”具有“寓情于景”的抒情特点。 B.“君臣轻社稷”中的“轻”字,看出南宋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无能。 C.“父老望旌旗”中的“望”字,透出沦陷的百姓热盼王师的解救。 D.从“草”、“秋日”、“西湖”、“水光山色”看,为山水田园诗。 16、人们普遍认为作者悲伤情绪的表达逐层深入,可谓“三叹一哭”,请写出具体内容。(4分) 参考答案: 14、岳飞 15、D,本诗是咏史诗。 16、一叹岳坟前的荒凉(“草离离”)。二叹朝廷的苟安、或百姓的无望(“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三叹英雄屈死(“英雄已死嗟何及”)。一哭国家破亡(“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本节课所涉及的诗歌题材有哪些?(教师也可就不同诗歌题材的主要情感进行提问总结) 二、回顾下今天学习的诗歌鉴赏的五步骤 第一步,先读全诗分类别。 第二步,后半部分找中心 第三步,前半部分寻意象。 第四步,详读全诗四必看:题目、作者、名句、注释 第五步,审视表现手法。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巩固练习 2012静安二模 五洲夜发 (南朝)阴铿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14、请根据你对开头两句的理解,对“夜发”的环境作简要描述。(2分) 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以“夜发”为线索,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B.本诗中的“阔”和“迥”展现了寂寥、清空的境界。 C.本诗的语言凝练而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D.诗中的“惟”、“但”两字意在突出“愁人”的孤独无依。 16、最后两句采用 的手法,简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4、夜来临了,宽阔的江面,笼罩着浓浓的雾气,高远而深蓝的天空,挂着一弯明亮的新月。 15、D。诗歌第二联写的是雾气弥漫中隐隐约约闪烁着点点渔火,那是顺流急驶的航船。“溜船”即顺流而下的航船,以“溜”字形容,突出顺水行舟之轻快。下句写听觉之所闻,江渚上、岸汀边,夜栖的水鸟,受了惊扰,发出阵阵骇人的鸣叫。这两句声形并具,生动地再现了江船夜航的情景。“惟”、“但”两字,突显出夜色的凄清、静寂。 16、对比,用船工不时的优游自在地歌唱与“愁人”的内心急切、焦灼不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愁人”想家的强烈,归家的心切。 二、预习思考 1、下节课主题:《审题篇病例诊治及应试技巧》 2、预习作业: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这样它才有战斗力;社会需要合理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样它才能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陈规陋习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而新思想,新科学的产生正是建立在打破这些过时的规矩的基础上的。 规矩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是社会生活中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你对“规矩”有什么样的认识或体会呢? 请以“规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开头: 结尾: 例文: 狗浮人世 我缩在门廊的角落里,懒懒地数着天幕上的星星,尽量不去听窗内的争吵,倒也还算是惬意。我把头搁在地板上,把舌头轻轻地咬住,把耳朵垂在眼睛上——虽然我知道这个样子很丑,但是管他呢,又没人管我。突然“乓”地一声,这家小孩摔门走了出来,打断了我惺忪的睡意。我半眯着眼从门缝里瞧去,孩子的爸爸一脸失败的怒容,衰颓地坐在昏黄的灯下,嘴里恨恨地说:“这孩子怎么一点没规矩!”我刚想笑他,突然后背被人重重地踢了一脚,我一下子翻倒在墙根。“这是谁家的狗啊?这么没规矩?!”我心想这小孩也太不像话,有气也别往我身上撒啊。我呜呜地叫着,耷拉着耳朵慢慢走了。我知道,别人家的狗不能趴在自家的门前,这是规矩。 毕竟我也是条很规矩的狗。我懂得在厕所里拉屎拉尿,在饭盆里进餐;见到陌生人就叫两声,心情好了和主人握握手。可以说我很出色,因为我总是小心翼翼、察言观色、中规中矩地作着一条狗,直到有一天,我因为没有狗户口而被牵走!主人恋恋不舍地捧起我的头:“我也没办法啊,这是规矩呀!”也罢,我想我从此能浪迹天涯,笑傲江湖,无拘无束地享受一番狗生。可现实总是不太如意,即使我是“令狗冲”也得先解决粮食问题。我东游西逛好不容易找到一块骨头,看准位置,刚要下口,突然脖子猛地软下去,我的脸立刻就亲吻了大地。“臭小子,你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盘儿!懂不懂规矩?!”我硬撑着,很努力地想抬头,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嘴的骨头从鼻子底下被拿走,出师不利,我的雄心壮志一下子受到沉重的打击。独闯江湖让我本以为只有骨头和美梦的世界变得复杂而凶险,刚刚从人的规矩里走出来的我又不得不去适应狗的规则。我突然明白“规矩”是不可逃避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生存下来的一个前提。 好在狗总是比较容易满足,于是规矩也相对简单,我常常可以选择一个我甘心去服从的规矩,于是规矩便不再是烦人的条条框框,而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我常常拿自己和人作比,这样让我觉得自己像是浮在人世,静静地用好奇的眼睛宽容地看着这座繁忙而累人的城市。我饱饱地一觉醒来,看着人来人往行色匆匆,落寞且满足地生活在自己无意编织的规矩网中。 也许这些人自认为很适应目前的生活,习惯到失去选择“规矩”的警觉,却常为陷入不称心的规矩而愁容满面。想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很伟大,然而人类会因此而无地自容;我猜这不是因为人自己看不懂自己的缘故而仅仅是由于我只是一只浮在人世的狗。 我想起过去的主人因为没有给上司送礼而不被提拔,就特别想能有一副上帝的面孔,在他阴霾的心里洒下一点宽容。也许当初的上帝就是一条浮在人世的狗,谁知道呢。世界总是会保持它一些神秘的方式,并没有太多的理由。 你的点评: 评析:本文构思新颖,想像奇特,但又处处紧扣“规矩”这一主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设想为一条游荡的狗,以狗的眼光来审视人的世界,以幽默的口吻展现出人世的规矩,并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规矩的认识。本文行文流畅,按照思绪的自然流程展开,描写人、动物的音容笑貌时惟妙惟肖,颇具生活气息。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