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五)
2018届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复习任务】 1.明确诗歌物象的意义。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物象试题的答题技巧。 【备考策略】 一、知识储备 ①物象的内涵:物象,是寄寓了诗人品格节操或思想情感的具有象征性的具体事物。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②大自然的万物,无论是山川大河,还是花鸟虫鱼,还是能表现人格情操的梅、兰、竹、菊,都是事物形象。 ③古诗刻画物象的方法主要有:(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④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二、技能储备 1.解题方法 ①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 ②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篇诗作咏物本身不是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③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 2.答题步骤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 3.方法总结 ㈠分析“物象意义”题型答题思路: ⑴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⑵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⑶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 ㈡“刻画物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物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物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4.“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形象(人物、景物、物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异,分析形象(人物、景物、物象)特点、刻画(描述)形象(人物、景物、物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三、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 字。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缓缓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股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颔联承接上文,描绘山泉的脱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此联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正面角度立意,写出了山泉具有满涧平池之能。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自主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的问题。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课堂练习】素材补充: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的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问:这首诗塑造了孤雁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 【问题意见】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诗歌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2.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 ①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 ②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风格及其作用。 ③ 分析诗歌语言的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其明快、朦胧、沉郁、飘逸、雄奇等艺术特征。 3.考查方向: ①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②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 ③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考点三 鉴赏事物形象 1.【答案】(1)①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前六句借助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2分) 2.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课堂练习】1.【答案一】在这首诗里,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路途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著和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雁的高远追求,表达诗人高远志向,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答案二】这首诗塑造了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孤单困苦”“执着念群”)的大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稍作修改,仅供参考) 2.【答案一】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高考原版答案) 【答案二】描绘了盛开在野外,香气清馨、脱俗高洁的野菊形象。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稍作修改,仅供参考)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这是一首咏物诗,从“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可以看出野菊的形象特点——幽色、妙香,而且不因无人欣赏而有所减损,彰显了菊花一贯高洁的品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