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案:14-1 促织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案:14-1 促织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14 促织 变形记(节选)促织1. 走近作者2. 背景解读 蒲松龄大半生活动时期是在清康熙年间。鉴于清初严酷的文字狱,他只能通过神鬼精灵、花妖狐魅的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生活,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当时为了搜集创作材料,他在自己家乡的村头设茶座,免费招待来往旅人,请他们讲述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奇闻怪事。他把自己破旧狭小的书斋命名为“聊斋”,在其中完成了这部小说集的创作。这就是《聊斋志异》书名的由来。这是一部寄托孤愤的书,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3. 相关知识古代小说的发展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如下几个阶段。(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先秦的寓言故事,也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的小说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多截取人物的只言片语,被称为笔记小说。(3)唐代,这一时期写小说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他们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被称为唐代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唐代传奇大都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文辞华美,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即民间说话人所用的故事的底本。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故事性强、情节动人、结构精巧,着重人物行动和对话描写,并开始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环境描写真实生动,语言通俗,朴素,幽默。(5)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拟话本的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 (6)明清时代,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高峰,产生了一大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1.字音识记猾黠(xiá)       迂讷(nè)裨益(bì)靡计不施(mǐ)迄无济(qì)唇吻翕(xī)掭以尖草(tiàn)不啻(chì)薄产(bó)爇香(ruò)抢呼欲绝(qiānɡ)藁葬(ɡǎo)惙然(chuò)猪鬣(liè)直龁(hé)矜鸣(_jīn)尺有咫(zhǐ)邑庠(xiánɡ)赉(lài)楼阁万椽(chuán)牛羊蹄躈(qiào)掇置笼中(duō)奄奄思睡(yǎn)东曦(xī)觇视(chān)惭怍(zuò)2.通假字(1)此物故非西产(同“固”,本来)(2)昂其直(同“值”,价值、价钱)(3)如被冰雪(同“披”,覆盖)(4)手裁举(同“才”)(5)虫跃去尺有咫(同“又”)(6)翼日进宰(同“翌”,第二天)(7)而翁归(同“尔”,你)3.古今异义(1)游侠儿 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今义:行侠仗义的人。(2)少年: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4.词类活用(1)岁征民间:名词作状语,每年(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词作状语,用笼子装(3)大喜,笼归:名词作动词,提着笼子(4)昂其直:使动,使……高,抬高(5)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倾尽(6)成然之:意动,认为……是对的(7)早出暮归: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8)儿涕而出:名词作动词,哭着(9)成以其小,劣之:意动,以……为劣(10)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名词作状语,每天(11)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动,使……高(12)益奇之:意动,以……为奇(13)裘马扬扬:名词作动词,穿着皮衣,骑着马(14)近抚之:形容词作动词,走近5.文言句式(1)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2)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4)掭以尖草(介词结构后置)(5)问者爇香于鼎(介词结构后置)(6)既得其尸于井(介词结构后置)(7)令以责之里正(省略句___令以责之(于)里正)(8)折藏之,归以示成(省略句__(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1.文章开头交代“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何用意?答:这几句话虽然精练简短,却是整个故事的起因,通过写皇帝荒淫无道,下面官吏趁机搜刮百姓,表明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像成名这样的百姓,只能倾家荡产。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做了极好的铺垫。2.怎样看待“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子魂化成促织”这两个情节?答:求神问卜,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成名一家遭受的大苦难,精神所受的大折磨,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皇帝的一点小小的爱好、小小的乐趣。成子魂化成促织正是大苦难与小乐趣的矛盾无法解决的产物,有了这头小促织,皇帝的小乐趣得到了满足,成名的大苦难才能中止,这是荒唐的,却又是深刻的;这是可笑的,却又揭露了血淋淋的现实。这两处想象使主人公绝处逢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3.“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这两句话有何深刻含义?答:成名一夜未眠,愁的不是儿子的生与死,而是还能上哪儿捉蟋蟀,眼看期限在即,交不了差,唯有死路一条,真是一筹莫展,愁肠百结。儿子的生命竟然不如一只小小的蟋蟀,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愤。 1.主旨归纳文章开篇即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起宫廷,篇末又提到了“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级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贴妇卖儿”,倾家荡产。至于文章的喜剧性结局,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作者出于对以成名为代表的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用“善有善报”的圆满结局表现了一种美好愿望,的确有消极的一面。同时我们又都知道,成名的“因祸得福”缘于其子的“魂化促织”,这一切皆是虚幻,进而想到,在那个社会中,百姓的生死,竟系于区区的小虫,这是何其可悲可叹!2.结构图示3.写法赏析(1)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成名先是因为交不上促织而走投无路,山穷水尽,后因求神捉到促织而欣喜若狂,成名之子又因误毙促织怕被苛责而投井自杀,一家人陷入绝境,又因其子魂化促织而命运陡转,直至享尽荣华富贵。大喜大悲,生生死死的几番轮回构成了本文百转千回的故事情节。(2)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①善于围绕人物命运来写其心理变化;② 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4.课文全译[宣德:明宣宗朱瞻基年号(1426—1435)。尚:崇尚,喜好。促织:蟋蟀。][岁征民间:即“岁征之于民间”。岁,时间名词作状语。之,代蟋蟀。][西:这里指陕西。][华阴:华阴县,明代属西安府,治所在今陕西华阴。令: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上的县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明清时统称知县。上官:上级官员。][进:进奉。才:有才能,这里指勇猛善斗。][责:责令。之:代蟋蟀。“之”后省了介词“于”。里正:里长。][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昂:使动词,使……高,抬高。直:通“值”,价值、价钱。居:囤积,储存。] [胥:官府的小吏。猾黠(xiá):狡诈。假:凭借、利用。科:规章条文。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按条文。敛:搜集。丁口:人口。][责:征收。辄:副词,往往。倾:使动词,竭尽,搞光。产:家产。]这一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地点、起因。[操:从事。童子:童生,科举时代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童生的目标是考秀才,故“操童子业”译为“读书考秀才”。售:卖出。这里指考取秀才。][迂讷(yūnè):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辞。为:表被动。报:上报。][营谋:谋求,指求得免职。累(lěi):积累。][无所:没有什么财物。所,代财物,作“无”的宾语。][裨(bì):补助,弥补,引申为“用处”。 冀(jì):希望。万一:万分之一,极言少。][然:动词,同意肯定。之:代妻子的话。败:残破。堵:墙壁。探:掏。发:挖开。靡:无。迄(qì):最终。济:成功。][中(zhòng):合乎。款:规格。][宰:邑宰,县的长官。追比:旧时地方官限期交税、交差等,过期以杖责、监禁等方式继续追逼。][旬:十天。杖:名词作动词,用杖打。股:大腿。流离:形容液体湿淋淋地往下滴的样子。][转侧:辗转反侧。“转侧床头”即“转侧于床头”。]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始,写成名因上司征收蟋蟀而陷入绝境。[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女为巫,男为觋(xí)。卜(bǔ):预测吉凶。] [具:准备。资:钱财。诣:到,前往。][红女:红装的少女。白:白发。][室:内房。几:小桌子,用来放东西或倚着休息。][爇(ruò):点燃。鼎:古代青铜铸成的烹煮器物,三足两耳。这里指鼎式香炉。][再:二。吻:唇。翕(xī):合。辟:开。][竦(sǒng):恭敬。以:而,目的连词。][道:说,这里是“写”的意思。毫发:毫毛和头发,形容细微。爽:失、不合。] [殿:高大的屋宇。阁:小楼。兰若:寺庙,梵语“阿兰若”的省称。][针针:针刺密布之状。棘:有刺的灌木。焉:“于之”的合音。][之:代纸片。以:介词,把,其后省略了代词宾语“之”(代纸)。示:给……看。][得无:莫非。所:处所,地方。][与:介词,逼似:非常相似。][诣:到……去。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循:介词,顺,沿。鳞鳞:像鱼鳞般排列。俨然:宛然,像是真的。] [冥(míng):深入。猝然:副词,突然。][趁:追逐。蹑(niè):追随。伏棘根:即“伏于棘根”。][掭(tiàn):轻轻拨动。审:仔细。修:长。项:脖子的后部。][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装着。连城:即“价值连城”。拱璧:大璧,指极为珍贵的东西。不啻(chì):不止,比不上。][蟹白:指螃蟹肉,白色。栗黄:栗子肉,黄色。名词作动词。以: 介词,拿。其后省宾语“之”(代虫)。塞:充抵。]这一部分写成名按神的指示,捉到一只俊健的蟋蟀,这是故事的发展。[发:打开。斯须:一会儿。业根:祸种,惹祸的东西。而:第二人称代词,你。算:算账,追究。][涕:眼泪。这里作动词,流泪。][索:寻找。渺然:副词,不露踪迹的样子。既而:一会儿。得:发现。其:代子。抢:用头撞。][ 向隅:面对着墙角(哭泣)。隅,角落。不复:不再有。聊赖:依赖、指望。][曙:破晓。交睫:闭上眼睛睡觉。东曦既驾:太阳已经升起。僵:僵硬。长:时间久。][觇(chān)视:窥看,探看。宛然:好像,仿佛。][裁:同“才”。举:抬起,这里意为“松开”。超忽:形容跳得轻快而高。] [审:仔细。谛:细察。以:动词,认为。劣: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之为劣。][胫:腿。意:神态。公堂:封建官府理事的厅堂,这里借代官府。惴惴:恐惧不安的样子。当:适合。][试之斗:即“试使之斗”。之,代“争斗能力”。][好事者:古文中常用这一偏正词组,可随文而训,这里译作“游手好闲的人”。名:称作。][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子弟:年轻人。][居:这里是凭借、依靠之意。以: 目的连词。为:谋取。高:形容词作使动词,抬高。直:同“值”,价钱。亦:副词,总。][径:直。造:到。庐:简陋的房子,这里指成名的家。访:看望。蓄:养。胡卢:从喉咙发出的笑声,这里有轻蔑的意味。][因:副词,就。比笼:用以盛放准备打斗的蟋蟀的容器。][庞然:大的样子,副词作状语。修:长。伟:壮美。怍(zuò):因惭愧而改变了脸色。][固:坚持、一定。强(qiǎng):强迫、迫使。之:代“与成名斗蟋蟀”一事。][顾:但。猪鬣(liè): 猪颈项上稍长的毛,质硬而粗。][暴:突然。振奋:振作,指勇猛拼斗。][俄:片刻。龁(hé):咬。领:脖子。][翘然矜鸣:鼓起翅膀得意地叫。矜,得意、骄傲。][瞥:目光一掠,形容迅疾。骇、愕:都是“惊慌”的意思。有:同“又”。咫(zhǐ):八寸。][旋:副词,随即。临: 从高处往下看,引申为“靠近”。集:止。力:名词作状语,用力。][翼:同“翌”,次日。进:献。诃(hē):同“呵”,动词,大声训斥。][靡:倒下,失败。诸:兼词,相当于“于之”(于,介词,给;之,代小蟋蟀)。抚军:官名,明清两代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的民政和军政。][上:特指皇帝。疏:分条陈述。][举:擎起,引申为“拿”。蝴蝶……青丝额:都是蟋蟀的名字。右:古以右为尊,故“出其右”即“在它之上”。] [嘉:赞赏。诏:诏书,传达皇帝命令的文件,名词作动词,传旨。][不忘所自:即“不忘……从……来”。自,介词,从。无何:没多久。以:介词,因,凭。卓:突出。异:不一般。“卓异”实为巡抚的溢美之词。][学使:即“提学”,负责一省学校事务,主持岁考、科考两试的官员。俾(bǐ):使。邑庠(xiáng):县学。邑,县;庠,学校。入邑庠即为“生员”,亦即秀才。][赉:(lài):赠送,赏赐。百顷:和下文的“万椽”,都极言其多。躈(qiào):肛门。古代习惯按蹄躈计算家畜数。][一:副词,一旦。裘:皮衣。世家:世代做官的人家。焉:句末语气词。] 这一部分写成名的儿子弄死了捉到的蟋蟀,只得自己变作蟋蟀,才得以化解其父的危难,并使其家因此大富。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异史氏:作者自称。《聊斋志异》里有许多怪异的事,所以称作“异史”。][加以:犹“加之”“加上”。贴:抵押。][是:近指代词,这个。成氏子:姓成的人。氏,本是上古同姓贵族分支的称号,用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故对男子就称某某氏。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称成名为“成氏子”,就是尊称。蠹(dù):蛀虫,这里用来比喻胥吏。扬扬:得意的样子。][当:介词,处在……时。意:料想,预料。][以: 介词,用,宾语“之”(代富贵)省略。酬:报答。令尹:县令,府尹。这里是沿用古称。恩荫:恩惠荫庇。][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这一部分劝诫皇帝,抨击、讽刺贪官,为民说话,是作者因事而发的议论。如何确定词的活用一、知识讲解准确理解这类词的含义,首先要切实把握各类活用现象的一般特点,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活用的词;其次用语法分析的方法确定特定的词在句中所扮演的“角色”——句子中的特定成分;最后确定其具体的含义。在“常态”下,名词多做主语、宾语,形容词多做状语、定语、谓语,动词多做谓语。如果一个词语出现在“非常态”的位置上,就要考虑它是否被活用了。 二、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节)1.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1)从珂欧重诲:同“殴”,殴打(2)重诲屡短之于帝:形容词用作动词,说坏话(3)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告诉,使人明白(4)遣使以状闻:使动用法,使……听到(5)欲面讯之:名词作状语,当面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译文:李从珂命人叩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宽厚,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2)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译文: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3)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译文: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表白。解析:(1)“何为……”为固定句式,“受枢密院宣耳” 为判断句。注意固定句和判断句的翻译,“诘”应为“责问,质问”。(2)“此奸人妄言耳”为判断句,“安”应为“怎么”,“宜”应为“应该”。(3)“从珂知为重诲所构”为被动句,“构”应为“陷害”,“驰”应为“赶快”,“明”译为“表白”。参考译文:安重诲是应州人。安重诲年轻的时候侍奉明宗,为人聪明敏锐,谨慎恭敬。以前,后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与安重诲曾在饮酒时争吵,李从珂殴打安重诲,安重诲始终记恨他。到此时,安重诲掌权用事,当时李从珂任河中节度使,安重诲多次在明宗面前说他的坏话,明宗不听。安重诲就假造明宗意旨,谕令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驱逐他。这一天,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领兵关了城门,拒绝让他进城。李从珂命人叩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宽厚,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李从珂暂时驻扎在虞乡,派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报告。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明宗怀疑此事,想把杨彦温引诱来询问情况。安重诲坚持请求派兵攻打杨彦温,朝廷便命令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统兵讨伐他。明宗指令药彦稠务必把杨彦温活着抓回来,想要当面询问他。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表白。蒲松龄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却功名不显的家庭。其父虽然弃儒经商,但广读经史,学问渊博,在思想和文化教养上都对蒲松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蒲松龄自幼聪慧好学,19岁时就连续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了秀才,并且得到山东学道、清代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在当地很有文名。他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实现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但考了几十年却连一个举人也没有考中,直到71岁时才援例被拔为岁贡生。在这漫长的备考生涯里,蒲松龄做了两件事:一是在有钱人家做幕宾、塾师,这是为生计;二是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最有名的《聊斋志异》,这是为遣怀。蒲松龄的一生大半是在山东农村度过的。31岁的时候他应同乡好友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了一年幕宾,类似师爷。这段经历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重要的影响。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性情;同时他也接触到富庶地区的民间疾苦、吏治黑暗。从南方归来以后,蒲松龄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十分困苦,直到去“名门望族”毕际有家做塾师,才有了一个读书、应试、著书的安定的生活环境。由于毕家的优越条件和厚待,蒲松龄能在工作之余准备科考。他参加乡试的确切次数与不中的原因难以说清,仅有记载的两次都是因为犯规而被黜。对科举考试的热衷和多次考试的失败,使蒲松龄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和腐败,以及落第士子的内心痛苦,都有极为深切的体验。这就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成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聊斋”是他书房的名字。《聊斋志异》与传统的同类小说不同,其目的不在张扬神鬼迷信或休闲消遣,而是为抒发和消除自己内心郁积的悲愤和不平。蒲松龄从年轻时即着手创作《聊斋志异》,一直未能结集。来到毕家后,有石隐园的美景,有万卷楼的藏书,再加上馆东的支持,他便集中业余精力搜集素材与构思创作,“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寒来暑往,日复一日,“集腋为裘”“浮白载笔”,终于完成了他的“孤愤之书”。《聊斋志异》中的几百则故事来源广泛,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写道:“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 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总的来说,有四类:一是里巷流传,同人辑录,据《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曾在老家设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然后润色成文;二是改编自前代小说、笔记;三是随笔撰次,完全虚构;四是亲身经历。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创作了不少诗文、俚曲、戏剧,编撰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等多种百科工具书。蒲松龄70岁时撤帐归家,结束了在毕家30年的幕宾生涯,76岁病逝。1.付出与回报。表面上看科举考试辜负了蒲松龄一生的努力,其实是蒲松龄选择了一条不适合他的道路,他的文风与科举要求的八股文是逆道而行的,付出等于回报的前提是方向要正确。2.学会拐弯。人生需要执着,但有时也要学会拐弯,正如蒲松龄在接连的科举失败后,转而潜心著述,最终收获了人生的桑榆落霞。3.稳定的环境。个体只有在求得生存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价值。蒲松龄能最终写成《聊斋志异》,除了自身的努力,也与坐馆30年的稳定生活分不开。示例:犹记得,蒲松龄笔下婴宁的天真烂漫、敢态可掬、爽朗喜笑,正是蒲松龄执着追求的人生理想。虽人世惨淡,世俗纷纭,蒲松龄仍不忘初心,坚定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秉持初心,寄情纸笔,将真情赋予笔下的牛鬼蛇神。然而多少人年少时提剑纵马,说诗酒趁年华,可是在漫长的光阴里,在奔忙的岁月中,渐渐忘了为什么出发,渐渐地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弹指一挥间,岁月已逝,年华已老,初心已改。高 度朱元晨 珠峰的高度,在于它总是巍然屹立于高处,俯瞰苍生万物;君子的高度,在于他们总是以低姿态示人,俯身笑问世间;伟人的高度,在于他们从不苛求外物,不断追求内心的自省,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提高,推动整个时代向前迈进。去看看蒲松龄吧,他是拥有善良、怜悯和孤愤等优秀品质的最完美的“伟大的潜水者”。这位以阔达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心关心他人的冷眼潜者,他的心灵和生命都有着不平凡的高度。从19岁参加童试,直到76岁去世,他把一切都献给了社会。“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倾其一生,奉献自己,不为名利,只为延续这世间的真义。他的生命里蕴含着悲情英雄的底色,他留下的一切是爱与和谐的缩影,值得我们用虔诚的心去思考。去看看徐莉佳吧,她的生活都活在高于常人、高于世俗的高度里。一眼失明一耳不敏,徐莉佳将自己从遥不可及的星辰中摘下,放到人间,放到尘埃里。这是一种低姿态的高度,正是这种高度让她的心灵具有坚守和笃定的力量,俯身的一刹那,那温润如玉的素养便如清泉般流出,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令这世间馨香流淌。高度并非绝对,零点的起步,就有了高度。人这一生,总要获得点什么,与其苦苦追求物质生活的奢侈和盈余,不如静下心来走进伟人的精神世界,去领略,去体悟,去感受,让心灵更有宽度,让思想更有深度,让灵魂更有高度。本文开篇破题,聚集了要讨论的内容,形象而简洁。文章能将阅读的积累与生活的感受结合起来谈,讨论人生,观照自我,将“高度”直指人的内心,议论从容而大度,且观点鲜明,层次清楚,行文自然流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