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2019年秋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第2次阶段考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 英国《每日邮报》12月9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这为35亿年前地球上生命源自何处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与世隔绝的生命形态分布在不同大陆,但都创造出了拥有相似基因的个体。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团队从约翰内斯堡地区一处矿井通道内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获取的样本高度相似。其DNA序列也与在北美洲西北部海域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相似。这表明,这些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特·施伦特说,现在还不清楚相似的微生物是如何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的。施伦特博士说:“两年前,我们还不太了解现在的地下微生物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吃什么。自那以来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大幅扩充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正在掌握的信息不仅包括在这些生态系统下发现的是什么种类的微生物,而且还包括在全球不同地点发现的微生物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目光所及之处,我们都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微生物。” 报道指出,这些生命形态不是依靠太阳光为生,而是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施伦特博士说:“人们容易理解为何远隔重洋的鸟类或鱼类有可能会相似,但想想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很挑战人的想象力。” 研究人员麦科洛姆说:“在某些很深的地方,例如深海热泉,那里环境变化剧烈,催生了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在其他一些地方,例如地下深处的缝隙,那里的生态系统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菌能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 报道指出,这一最新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即生命并非诞生于地表湖泊和海洋的“原生汤”中,而是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 该理论认为,35.5亿至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起因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然而,这种假设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科学家说,这些微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医疗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是得益于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1.下列不属于“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 A.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 B.在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的DNA序列相似。 C.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彼此相似的微生物可以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 D.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那些生命形态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B.施伦特博士认为人们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竟然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 C.生命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的理论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D.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描述某些微生物的特殊现象。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生命形态不仅可以依靠太阳光为生,而且可以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 B、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万多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种情景对人的想象力是一种考验。 C.35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因为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能够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 D.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的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因此,这些微生物可能在医疗方面有利用的前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徽 章 高 军 他抬头看看妻子身上的制服,那左领口处的徽章,就像一只明亮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他,他的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 妻子身材苗条,穿制服显得温柔中不失威严,但她下班后着便装其实更漂亮。平时,妻子也是很喜欢下班后就换为便装的,这几天不知为什么,在家中一直穿着上班的服装。他心中生出一种别样的感觉。 他知道,检察官主要是办理贪污贿赂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等案件的,妻子有时候也会在自己面前唠叨他的单位搞关口前移,查办、预防一起抓等创新工作,他听了也就听了,觉得都很正常。妻子有时也会笑他:“你也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为了这个家咱可不能搞贪腐那一套啊。”他拍拍胸脯:“我走到这一步容易吗?你放心就是了。”说实话,这些年他也希望自己再升一升,对一些诱惑也摇摆过。但想到妻子的话,他还是把握住了自己,一直平平安安过下来。他知道,妻子对他一直很放心。否则妻子是不会开这种玩笑的。生活中,妻子真正在乎的事情,从来不直接说。妻子相信他能把握好,更主要的是知道不直接说更能给他留有尊严。 妻子穿着制服不换,他劝她说这样太拘谨了,休闲一点的服装穿着会更舒服一些。妻子说:“不拘谨,不行那我摘掉徽章,不就和普通服装一样了?”说着,妻子真的摘掉徽章,用一块软布认真擦拭了一番,很随便地放在电视机边一块小石头前,他看到斜靠在石头上的徽章仍然像眼睛一样直视着他。 又是几天过去,妻子每天回来总是先从制服上拿下徽章,习惯性地放在这块石头前。当妻子多次重复这个动作后,他的心里再次咯噔了一下。 这块石头是前几天他到本县一个矿山检查时,矿长送给他的。当时他很警惕,坚决不要。他想千万别是什么贵重物品啊, 那样岂不是要毁掉自己的前程?矿长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告诉他:“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如果是,哪里会随便放在这里,你看看这里面是含有豆粒大小的零星玉料,但不值得解剖加工,所以并不值钱。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几个玉石点的排列有点像北斗星的形状,没舍得扔就随意放在这里了。”他这才接过来,看了几眼,觉得是有点像北斗七星的形状。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里连电灯都没有,夏天晚上会在小场院里一边乘凉一边听大人指点天上的星星,他记得当时大人说的名字叫勺星。回忆起少年时候的乡村生活,他感到对这块石头有了亲近感,于是矿长再次递给他时,就顺手拿回来随意放在了电视旁。  第二天,他安排秘书去找玉石部门进行了认真鉴定,秘书回来告诉他结果的时候有些吞吞吐吐,他生气地问:“怎么啦?实话实说就是了嘛!” 秘书告诉他,据鉴定,这块石头价值百万以上。他一下子呆住了,秘书告诉他,看着就是几个玉点,其实里面是很纯的一块好玉料,鉴定部门觉得这是特意加工而成的。 他惊出一身冷汗,马上小心地拿上这块石头,让秘书陪他来到矿长的办公室。矿长正巧在,热情相迎。他们坐下来,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随意聊着一些轻松的话题。临走时他才拿出那块石头告诉矿长:“我越看越不像北斗星的形状了,放在家里还碍手碍脚的,所以还是把它还给你吧。”矿长一愣,无奈地笑笑,接过顺手放进了垃圾桶:“觉得不像你直接扔了不就是了,还值得拿回来让我再费事?”他笑笑说:“谁的东西谁处理不就对了嘛。” 路上秘书不说话。他知道秘书心中存有疑惑,难道矿长真的会不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随便当作一块普通石头扔掉了? 回到家中,妻子正在厨房做饭,他看到妻子今天已经穿上了便装,电视机旁也没有了妻子制服上的徽章。吃饭的时候,他对妻子说:“在家中,你愿意穿制服就穿吧,我觉得那样显得更精神,特别是上面佩戴着徽章,还有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好看的……” (摘编自《百花园》)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文写丈夫劝妻子在家里脱掉制服,结尾则写他劝妻子穿上制服,首尾呼应,暗示出丈夫在妻子的警醒下,避免了别人变相行贿的问题。 B.第一段写主人公看到妻子的制服领口处的徽章像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表明他隐约意识到收受石头的行为是不妥的。 C.妻子摘下徽章以后,把它放在了小石头前,小说写这个动作是“很随便地”,但其实这不是一个随便的行为,而是妻子故意把它放在那里的。 D.小说中的秘书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暗示出主人公“他”是个地位颇高的官员,同时这个人物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故事不至于显得单调。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妻子”这一人物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过程。(6分)6.小说以“徽章”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是保护修复古建筑的宗旨。文物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因此保护古建筑就是要承认其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和真实的历史文物,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因此,我们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就要认真分析其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深刻总结古建筑修复和维护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按照古建筑的特点进行修复,核心就是坚持原状修缮,尽最大能力让它保持原状,才能显示出古建筑的文物价值。 摘编自祁伟成《中国古代建筑传统修缮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6处,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古建筑。木结构是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文物保护和维修工程的性质与难度。如抢险加固工程,是针对古建筑险情所采取的临时性安全措施;一般性维护保养工程,主要是指以日常保养性工作为主的维护工程;重点维修工程,局部及全部大木落架及墙体大面积重新拆砌等。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操作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规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受材料来源和筑造、维修技艺传承等因素制约,这些技术规范难以贯彻,文物建筑在维修中大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经过大修甚至一般维修,文物原构件及价值损失就已很大,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更换,就可能使修缮后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降低很多。 摘编自王可《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 材料三 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损失严重难以估算,其重建势必是个漫长且耗资巨大的艰巨任务。据悉,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乐观估计需要10年,总经费预计需1.5亿欧元,仅中间塔尖部分就高达600万欧元。  对于任何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国家而言,古建筑维护和修复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比如因《罗马假日》而广为人知的罗马许愿池,修复金额就达到218万欧元。这笔钱是由著名奢侈名牌芬迪提供的。日本在这方面的投入更大。如天守阁姬路城修缮工程(2009-2015),花费28亿日元;东本愿寺本堂修缮(04-08年)花费约98亿日元;著名的大阪城天守是30年代全大阪人捐款复建的混凝土建筑,其造价大概折合今天的700亿日元。                             摘编自新浪网《古建筑修复,“钱路”漫漫》 材料四 颜料配方,只是古建筑彩绘修复的一个难题。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古建筑彩画讲究手法。尽管吴书瑞有良好的绘画功底,但在纸上画和在建筑上画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何况古建彩画还要遵循传统的绘画规制和手法,刚入行的吴书瑞一点也找不到感觉。为了练习好基本功,吴书瑞这一刷就是3年。沥粉是中国彩画特有的技术,也是画龙点睛的一笔。用矿物质勾勒出凸起的线条,再将金粉等矿物质粉末撒到上面,将平面的图案变得立体,使得图案更加生动。在这一行,要练习五六年才能掌握基础操作的要领,才算入了门,要想独立操作,至少得10年之后。“十年磨一剑,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有这种耐心了。”吴书瑞感慨地说。 摘编自《新京报》《恢复古韵就是最好的文保》7.下列做法中符合古建筑修复原则的一项是(3分)(  ) A.在建筑破损处,采用嵌玻璃纤维杆和环氧树脂等高科技材料原位补强,确保修复强度。 B.在古建筑彩绘修复过程中,尽可能遵循传统的绘画规则和手法,使图案立体、生动。 C.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为缩短工期、节约资金,不使用自然干燥的木材,使用湿木材。 D.需要勘察古建筑柱子等部件是否糟朽时,遇到砖石包砌,都拆开检查,保证维修效果。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古建筑是祖先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加强对其保护是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 B.修复古建筑,要靠巧手,更要像吴书瑞一样具有追求卓越的匠心,这是中国古建筑能够传承不断的重要前提。 C.古建筑最宝贵的是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因此保护古建筑要尽可能保存其历史信息,尽最大能力让它保持原状。 D.相较于欧洲,日本人在修复古建筑方面投入更多资金,这说明日本人更加重视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9.我国古建筑修复方面遇到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 二、古诗文阅读(42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10~11题(每小题3分,共6分)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群臣怪之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越国以鄙远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素善留侯张良 ⑦吾得兄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 11.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是寡人之过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此亡秦之续耳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12~15题(19分)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解:离职 B.欲尽去之        去:离开 C.适固其逆心耳   固:使之固 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   练:熟悉,通晓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5分)  译文: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5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完成16~17题(7分) 题衡阳泗州寺  张抃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多种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等。B.“几层峡浪寒春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春”字颇具表现力。C.尾联与“今育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运用点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17.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8.(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话,生动概括了古代仁人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常存忧民忧君之意。(2)郦道元《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4)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5)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一句表现了宋濂在严冬大雪中外出求师皮肤所受之苦;“”一句表现了宋濂一天只能吃到两顿饭时所受的生活之苦。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发生了一起公交车坠江事件,15条鲜活生命瞬间消逝。如此极端恶性的案件并非个例,类似的摩擦    :高铁霸座,因航班延误而大闹机场,因诊疗分歧痛殴甚至砍杀医生……剧情之夸张,烈度之大,总会让人    。四十年来,(   )有网友说,反腐败让干部作风为之一变,今天,我们社会也需要一场“文明革命”,所言极是。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方式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制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另一方面,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唤醒我们古已有之的善意与良知,用德治荡涤社会风气、推进社会文明,让身边多一些美德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的国家,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英格尔斯的一本书在中国    ,书名就是“人的现代化”。今天,在“仓廪实”之后,我们或许尤其需要思考“人的现代化”这一课题,以一场文明的革命,构建起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我们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的方式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B.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C.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D.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物质文明提升却依然有很大空间。B.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国人的精神文明素养有待提高。C.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精神文明水平却依然有提升空间。D.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国人生活水平有待提高。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屡见不鲜    大跌眼镜    一日千里    风行一时B.层出不穷    大跌眼镜    日新月异    盛极一时C.屡见不鲜    叹为观止    一日千里    风行一时D.层出无穷    叹为观止    日新月异    盛极一时22.下面是某市学生寒假网络微课的自主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3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支远征的队伍穿过雪山,天上正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眼前一片白雪皑皑,什么也看不见。忽然,一个士兵痛苦地捂住双眼———他失明了。没一会儿,很多士兵都染上了这种怪病。军中哗然,后来终于明白了真相:人的眼睛总是在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如果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过度紧张而失明。于是,人们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让先头部队将沿途树上的雪摇下来,从而使大部队的眼睛不至于因没有落点而连续搜索……人生亦如此,当一个人的心灵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落点时,他必须清理出前方的一棵树,否则他的心会因过度紧张而死去。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019年秋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第2次阶段考语文参考答案1.(3分)C.不属于依据。2.(3分)D. A.这里的“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地下深达五千米的“微生物”,不是所有的微生物。 B.不是“不能够理解”,是很难理解。 C.存在问题的不是新发现,而是以前的理论。 3.(3分)C.这是以前的理论,不是作者的观点。4.(3分)B[解析]对主人公心里“咯噔了一下”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确实收了石头,而且也只有这件事才会让他产生不安。但这个分析又没有确切的根据,从小说情节看,在妻子把徽章 放在石头那儿之前,他还没有想 到石头这件事,他心里“咯噔了一下”只是官员见到警示后的正常反应。5.(6分) 答:示例:①看到丈夫拿回石头时,她感到担心,害怕丈夫贪腐,所以天天穿制服,予以警醒。②当丈夫劝她穿休闲装时,她趁机摘下徽章,把它放在小石头前,进一步暗示丈夫不要贪腐。③当看到丈夫把石头还了回去时,她放了心,于是不再穿制服,换上了便装。 [解析]概括“妻子”这一人物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过程,主要围绕动作“穿制服”的变化,结合事物“石头”的去留等分析。心理主要是从担心、害怕丈夫贪腐,到暗示丈夫不要贪腐,最后放了心等。 6.(6分)答:示例:①从情节结构上看,“徽章”是小说的线索,小说以写“徽章”始,以谈“徽章”终,中间的情节也是“徽章”引出来的,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从表现主题上看,“徽章”代表着一种责任,一种督促。本小说就是借它来表现为官应接受监督、应认真自律的思想。③从人物形象的刻画来看,“徽章”表现出妻子严正的立场以及高妙的工作和处事技巧,也表现了“他”警醒和自律的一面。 [解析]理解标题的本义和象征义,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徽章”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本小说就是借它来表现为官应接受监督、应认真自律的思想。徽章表现出妻子严正的立场以及高妙的工作和处事技巧,也表现了“他”警醒和自律的一面。7. (3分)B(古建筑修复的原则“修旧如旧,延年益寿”,尽可能保持古建筑原有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其它三项都不同程度违背了这一-原则。) 8.(3分)D(逻辑错误,属于主观臆断。在古建筑修复上投入巨资需要两个基本前提:重视和有钱。欧洲投人比日本少更有可能是因为经济不景气。选项错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9.(6分) (1)古建筑数量众多,我国古建筑多是木建筑,易于损坏; (2)古建筑修复耗资巨大; (3)古建筑材料需要特殊工艺制成,古建筑建造中有特殊技术; (4) 年轻人很少有人能有耐心学习和磨练古建修复技术。(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 10.(3分)【答案】 C 【解析】 ①⑦⑩为名词作状语,②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④为形容词作名词,⑥为形容词作动词,⑧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11.(3分)【答案】 B【解析】 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12.(3分)B (去:铲除,消灭) 13.(3分)D 14(3分).B (“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错)15.(5分)(1)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给他们恩宠,让他们自己去剪除同党,这个办法绝不会失败。(定语后置句1分,“假”1分,“翦”1分,“蔑”1分,大意1分) (2)(5分)韩偓乘机举荐御史大夫赵崇说他刚正稳重,可以统领朝廷内外。(“因”1分,“准绳”1分,“中外”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韩偓字致光,是京兆万年人。考中进士科,在河中节度使幕府里任职。召入朝拜授为左拾遗,因患病而去职。宰相崔胤掌管度支,上表朝廷让韩偓担任自己的副手。王溥举荐他做翰林学士。韩偓曾与崔胤定计诛杀了刘季述,昭宗复位之事,他是功臣。皇帝痛恨宦官骄横跋扈,打算将他们全部铲除,韩偓说:“陛下诛杀刘季述时,对其余的人不予追究,如今又要处死他们,谁不害怕被杀?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加以恩宠,让他们自己去剪除同党,这个办法绝不会失败。如今宦官依赖度支供给的人有八千,虽然杀掉六七个为首的,不见得会有什么好处,正好坚定了这些人的反叛之心。”‛皇帝向前移膝道:“这件事就完全托付给你了。”中书舍人令狐涣玩弄机巧,皇帝曾准备让他执政,不久又反悔说:“令狐涣做宰相可能会误国,朕要先用你。”韩偓辞让道:“令狐涣世代为相,通晓熟悉朝廷的旧例,陛下已经答应了他。假如对令狐涣的允诺可以更改,为什么对臣的允诺偏偏不可更改呢?”皇帝说:“我并没有当面任命,这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韩偓乘机举荐御史大夫赵崇说他刚正稳重,可以统领朝廷内外。皇帝知道韩偓是赵崇的门生,感叹他能够谦让。     宰相韦贻范为母亲服丧,皇帝准备下诏让他复职,应当由韩偓草拟诏书,韩偓进言道:“韦贻范守丧还没几个月,突然就会伤孝了之心。如今中书省的事务,有一位宰相就能办理。陛下如果确实爱惜韦贻范的才能,等到脱去丧服再如入也可以。”学士使马从皓强迫韩偓让他起草诏书,韩偓说:“手腕可断,诏书绝不能起草!”马从皓说:“你找死吗?”韩偓说:“我在翰林院任职,怎能一言不发呢?”姚洎听后说道:“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接着去死。”从此宦官们极度痛恨韩偓。     皇帝复位以后,励精图治,韩偓身处参预机要之位,常常与皇帝的意图相符合,皇帝三四次想要任用他做宰相,他一再辞让而不敢担当。当初,韩偓在陪侍天子的宴席时,与京兆尹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同坐一席,他推辞说:“翰林学士不能与朝官接触。”主持宴席的人一再请求他,他才入席。朱全忠、崔胤到陛前宣布事情,在座的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坐席,韩偓安坐不动,朱全忠恼怒韩偓蔑视自己,忿然而去。朱全忠觐见皇帝时,指斥韩偓的罪状,皇帝多次用目光示意崔胤,崔胤不作解释。朱全忠来到中书省,打算将韩偓召来杀掉,郑元规说:“韩偓位居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你不要太急于行动。”朱全忠这才作罢,韩偓被贬为濮州司马。皇帝握着他的手流泪说道:“我的身边没有人了。”天祐二年,重新召入朝任翰林学士,官复原职。韩偓不敢入朝,带着家人南下投靠了王审知,后来死去。16(3分).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应是“前四句主要是实写,后四句主要是虚写”,“雪园”是联想之景,“一点渔灯出苇丛”是想象之景。17.(4分)①用悠悠一水中的片帆、一点渔灯这些意象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②用秋风、寒月、雨打篷这些意象表现诗人漂泊远方的凄凉心境;③乡关、雪园东这些意象流露了诗人的殷殷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根据题干的暗示,要根据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对意象进行分组,这样答题条理就清楚。【评分细则:每点2分,答对2点满分,意思对即可】18(10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5)足肤皲裂而不知;无鲜肥滋味之享。【19题详解】(3分)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句式杂糅且搭配不当,“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的方式”句式杂糅,“增进”和“思维”搭配不当。C项,搭配不当,“增进”和“思维”搭配不当。D项,“通过……等”缺少宾语中心词“制度”。故选B。【20题详解】(3分)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要注意语意的上下衔接。根据前后文内容来看,把国家的发展与国民的素养并举,把陈述的对象由国家过渡到国民,使下文的重点落在国民的素养提高上。各个备选答案的选项都是转折关系的复句,但是A、D项的重点不是落在国民的素养提高上,应排除这两项。C项的陈述的对象由国家过渡到精神文明水平,而不是过渡到国民的精神文明素养,所以排除项C项。故选B。【21题详解】(3分)A试题分析:这是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分析近义成语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屡见不鲜:意思是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强调并不少见。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语境说的是“如此极端恶性的案件并非个例,类似的摩擦”并不少见,出现的频率高,而不是说这样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所以选用“屡见不鲜”。大跌眼镜: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语境中列举的“高铁霸座,因航班延误而大闹机场,因诊疗分歧痛殴甚至砍杀医生……”的这些事情不是让人赞美而是让人惊叹这些事情的不可思议,所以应选用“大跌眼镜”。一日千里:意思是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后比喻事物的进展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快。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前者强调快,后者强调新。语境强调的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句话强调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快,所以选用“一日千里”。风行一时:像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后者比前者程度中。语境说的是“美国学者英格尔斯的一本书”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盛行。所以选用“风行一时”。故选A。【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2.(3分)寒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首先登录个人用户选取所需的课程内容,(1分)自学过程中可进行视频学习、交流讨论并做在线自测,(1分)学生可查询学习过程的测评报告,完成后退出或再次进入微课目录选取学习内容。(1分)(共3分,字数超出酌情扣分)23.(60分)这道作文题,通过一个带有寓言色彩的故事,引出青年学生生活、学习中必须面对的一个话题:落点。命题者意在希望学生通过对“落点”的阐释,展现当代学生对人生目标、理想等方面的追求。这个带有寓言色彩的“落点”,存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因而学生会很自然地联系到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话可说。 由于“落点”的寓言性,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广阔的思维空间,它可以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多角度地审题,多角度地进入主题。从学生考试的情况来看,这个题目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有一定的限制度。许多同学结合自身实际写了“目标”、“精神的寄托”等,当然,也有许多学生不理解“落点”的意思,仍然飘忽不定。我们认为,不论怎样,“落点”是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心灵中的一个“点”,并且这个“点”一定要“落”下来,变成前进中实实在在的一个“点”,而不是身后的某个“点”。这样一个具有寓言色彩的“落点”,本身带有思辨的色彩,有利于学生表达具有新意的、深刻的思想,符合目前高考作文改革的方向,也有利于教师在考前检测学生的审题能力、表达能力、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等。【范文】情之所寄,心之归处我生长在诗一般的江南,缠绵的水土养育出心性缠绵的孩子,于是,我多愁善感,彷徨徘徊。而生命不能总是徘徊,我需要一个“落点”去让心灵安定。人生旅途漫漫,当一个人的心灵找不到落点时,他必须清理出前方的一棵树,否则他的心会因紧张、茫然而死亡。这落点便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心灵的归宿。面对奸臣当道、玩权弄术的朝廷,李白有他的落点。他的落点便是那山水之间。既然盖世才情不能为统治者所青睐,那么便来歌咏这大唐的锦绣江山美如画吧!于是便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洒脱,便有了“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不羁。面对身心遭受摧残的巨大折磨,司马迁悲痛欲绝,鬓发染霜,然而他找到了他的落点:《史记》。这《史记》饱含他多年的心血,如同他的孩子一般,是他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和信念。他必须活下来,因为这旷世史书还未编完,因为这历史要传承下去。为了千秋万代的大事业,一个文人的情怀支撑着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发丝,不行;铁丝,不行;铜丝,还是不行!面对着实验桌上的一片狼藉,爱迪生苦恼不已。他已经试验过数不清的材料了,可是那最后的成功总是如冰雪女王一般不肯靠近,甚至连一个微笑都吝于给予。于是他彷徨,他甚至快要泄气了。这时,他终于找到他的落点。那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个让千家万户都充满光明的愿望,于是他坚持下去了。成功与否,不言而喻,看今日的万户灯火就明白了。明代袁宏道说过:“古之达人,高人一层,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虚度光景。”苏格拉底也说过,我们的需求越少,就越接近神。于是,我们要有丰茂的内心。那么,即使世界一片荒芜,我们的内心也仍有一大片森林,我们何愁找不到“落点”的那棵树呢? 我曾经十分羡慕与怀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那批文人。他们很穷,他们的物质贫瘠得可怜,可是他们有诗,海子,顾城,食指……这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人人都作喃喃默念或激情昂扬状。最干枯的土地里生长着最美的花,这便是那个时代的落点,是那个时代的“心火”。心火不熄,追求不灭。那些于丁香花与月光下酿成的诗句,像美酒,饮了,要醉一生一世。仰望前人,审视自己,我亦找到我的落点:理想。带着理想,以梦为马,我也绝不会彷徨迷茫。情之所寄,便是心之归处。点评:这篇文章观点明确,通过三个材料阐明自己对“落点”的认识。第一段点明:我需要一个“落点”去让心灵安定。第三段进一步明确“这落点便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心灵的归宿”。然后分别写了李白的“落点”、司马迁的“落点”、爱迪生的“落点”,这样顺理成章地告诉我们:“我们要有丰茂的内心。那么,即使世界一片荒芜,我们的内心也仍有一大片森林,我们何愁找不到‘落点’的那棵树呢?”文章的结尾,考生点明自己的落点,那就是:理想。最后,又再一次照应题目。落点是人生的方向凤凰飞腾,高翔万里,然而它却不能永远停留在云端,梧桐便是它的落点,人亦何尝不需要一个远征的落点?若没有人生的落点,恐怕也会患上人生的“雪盲”。人们惧怕没有落点的征途,因为落点意味着方向;而没有方向的征途,往往意味着没有结果,一无所获。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借一名小士兵之口表达了对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生的畏惧与厌恶,因此,保尔·柯察金是幸运的,他拥有人生的落点,那即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而当他结束他的一生时,他不会带着蹉跎光阴的悔恨而离开人世。倘若没有落点又将如何?《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爱丽丝问猫问题,猫却告诉她:“只要你走得够远,当然会到达某个地方。”但这是爱丽丝无法选择的旅途,因为没有落点的旅途既无法给人前进的动力、奋斗的方向,也无法让人获得达到目的的喜悦,如同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只是一场折磨。梦想也许是一个人最好的人生落点,因为它标明了人生的方向。昆西·琼斯10岁时的梦想是成为歌手,20岁时的梦想是唱响欧美,30岁时的梦想是成为世界级的歌手,40岁时的梦想是成为全能的音乐大师,50岁时的梦想是帮助别人实现梦想,60岁时的梦想是投身慈善事业。有人问她:“你早已功成名就,何不停下脚步?”她说:“因为我的梦想永远在路上。”昆西·琼斯的一个个梦想是她为自己设下的落点,而正是这些落点,使她的奋斗与拼搏拥有明确的方向,也成就了她充实而精彩的人生。 然而,我们心中又有一个更深的灵魂的落点,与梦想无关,与境遇无关,与一时的起伏无关,却指明了更重要的人生大方向,那便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取向。失去道德取向这一落点的人人生最为可悲,因为他的心已因“雪盲”而麻木,他却毫无察觉;而拥有道德取向这一灵魂落点的人,他所跨出的每一步都沉重而坚实,他永远也不会迷失心的方向。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施韦泽25岁时已拥有两个博士学位,是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他在“敬畏生命”这一观念的驱使下,苦读八年,到非洲加蓬行医五十载;肖蒂伯利在越战时是著名的摄影家,他坚持自己的良知指出的方向,用镜头还世界一个真相———他们的落点正是心灵深处的道德,那是人人羡慕的生活,他们因而拥有无憾的人生。落点是人生的方向,没有大小之分,却有轻重之分。谨慎地选择人生的落点吧,因为那是你人生的方向。点评:这篇文章考生很巧妙地化用了材料并很快入题,然后提出“人们惧怕没有落点的征途,因为落点意味着方向;而没有方向的征途,往往意味着没有结果,一无所获”的观点,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最为可贵的是,考生在文章的最后两段,提出“我们心中又有一个更深的灵魂的落点,与梦想无关,与境遇无关,与一时的起伏无关,却指明了更重要的人生大方向,那便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取向。失去道德取向这一落点的人人生最为可悲,因为他的心已因‘雪盲’而麻木,他却毫无察觉;而拥有道德取向这一灵魂落点的人,他所跨出的每一步都沉重而坚实,他永远也不会迷失心的方向”,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深度。这和今年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是相符的。寻找一个目标去拼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支军队行走在白雪皑皑的雪山上,四周一无目标,一个士兵突然失明,后来相继产生了连锁反应,很多士兵都失明了。最终人们找到了原因:白雪之中没有任何目标,人的眼睛因过度紧张而失明……人是需要目标的,没有目标的人生是一场空白。心灵倘若找不到一处落点,何来拼搏的方向?无的之矢,又何来成功呢?为自己寻找一个目标吧!寻找一个目标去拼搏。一个有远大理想、又敢于务实行动的人,必定能够成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立志于做文学上的拿破仑,而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呕心沥血之作《人间喜剧》为他奠定了自己在文学上的地位,《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一部部经典的作品让人久久回味,让人不禁感叹这位文学皇帝的超人才华。他为他的目标而奋斗、拼搏,最终取得了成功。人是需要目标的,但目标必须切合实际,不能空想,亦不能不付诸行动。就像如今高三的我们,五十二天后,我们即将参加高考,而我们的目标是考上一所好学校。但事实上,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水平,而不是模糊地说:“我要考大学。”大学亦有名牌普通之分,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是平凡的,我们不可能去上清华与北大。但我们有自己的目标——— 一所切合自己实际的普通大学。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我们平凡而普通的高中生该做的。定下一个合理的目标,一点一点地去奋斗,去拼搏,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是成功的。寻一个目标去拼搏,无论它是多么平凡,多么普通,有目标我们才有前进的方向。当我们到达一个落点后,我们就可以去寻找下一个落点。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目标是长远的,但一个长远的目标也是我们脚踏实地地走出来的,务实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切忌病急乱投医,结果一事无成,陷入失明的黑暗中。当先头部队将树上的雪摇落下来时,士兵因为有了落点而继续前进。找寻一个目标去拼搏吧!人生的路途很长,我们需要一个又一个目标来引导自己不断前进。或许我们成不了文学皇帝,或许我们进不了名牌大学,但人生的路一直都向前伸展,如果我们能坚持把那属于自己的路走下来,我们就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成功者。寻找一个合适的目标去拼搏吧!点评:这篇文章集中论述了“人生需要目标,寻找一个目标去拼搏”的观点。在论述的过程中,首先引用材料,然后在第二段点明“人是需要目标的,没有目标的人生是一场空白”。接着举巴尔扎克的例子说明有理想并且要务实地去做。在文章的第四段,作者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述“人是需要目标的,但目标必须切合实际,不能空想,亦不能不付诸行动”。作者再一次打开思路:“有目标我们才有前进的方向。当我们到达一个落点后,我们就可以去寻找下一个落点。”最后,文章的结尾再一次点题。这篇文章论述全面而充实,观点明确,结构也相对合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