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增分练模拟考试5含解析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品试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增分练模拟考试5含解析2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增分练模拟考试(5)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静静伫立的大冰瀑布,被光与影幻化成各种颜色,让人眩晕(yūn)不已。春夏季是冰崩的季节,在很远处你也能听见硕大的冰块如万马奔腾,从山顶崩泄的声音。B.北方,无雪不成冬。每当天降大雪时,乱云便早早落下帷幕,把天空酝酿成一片沧茫。不久,雪花翩跹(xiān)而至。那一羽羽雪花,是从天际飞来的精灵。C.每个历经“人间世”的成年人,可能在各种各样的潜(qiǎn)规则中身心俱疲。但在面对这个小暖男的举动时,相信都会有一丝暖意融化,哪怕已如槃石的内心。D.诗,可拿来比喻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情玉女;而应用文,则完全着眼于实用,可称为“佣(yōng)人”型。散文呢,是诗和应用文的折中,兼有红尘的琐碎和形而上的寄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5分)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甲】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相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沽名钓誉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乙】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丙】《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契合  B.自诩  C.沽名钓誉  D.风气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A320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B.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河南今年将取消体育特长生等5项加分,同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考生等2个项目进行调整。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D.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13 5.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三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80字。(3分)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6.请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物象,围绕“思乡”主题,写一段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文字。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②不少于100字。(6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10分)我们知道中国从隋唐起就盛行科举制,谁科举成绩好,谁就可以当官。对这个制度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实际上,科举制是相当奇怪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有点“特殊”,在世界上别的国家,极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即便在中国,在科举制产生之前也有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从最早的贵族、门客,到军功、推荐(察举、征辟、孝廉),最后是九品中正制,隋唐起,开启了科举制度。科举的出现,可以被视为国家治理复杂化与国家规模的超大化对现实政治的倒逼。如果我们把历史追溯到周朝,就会发现那个时候的社会和后来的宋元明清完全不同,在制度层面上,反倒更像《冰与火之歌》里的七大王国。和七大王国一样,西周也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这里所说的“封建制”指的是其本义,就是“封国土、建诸侯”的制度。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而不是后来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孟子对这个社会有过一个理想化的描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天子也好,诸侯也好,虽然是君主,但他们和卿、大夫相去并不远,只是在等级树上高了一点点而已。在这样的社会里,选拔官员自然倾向于世袭制。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推理。世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们得到一些好处后,会很自然地倾向于把这些好处传给后代。既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天子能世袭,诸侯能世袭,我们卿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大夫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呢?因此,在西周主要采取世官制,这个制度到了春秋时期虽然开始有所松动,但依旧占据主流位置。我们翻翻《左传》就会发现,许多家族都是世世代代为卿,比如鲁国的三桓,郑国的七穆,齐国的高国,都是如此。这个时候也不太需要经常从外界选拔官员,让官员生官员就行了。13 世官制其实是个蛮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但是它没有能够永久持续下去。在春秋中后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压力。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部也必须重新切割权力格局。最终的结果是权力越来越集中。而权力越集中,官职也就越不像贵族的固有权利,而越像是国君的额外赏赐。第二个变动来自民间。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完全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国君即使想从民间选拔官员也无从选起。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呈现爆炸式增长。一下子,官员潜在储备极大丰富。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也渴望做官,学了一肚子当君子的学问,怎肯老实待在家里浇粪种地?孔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学而优则仕”的理论,给不甘心在家种地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而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就整体性地崩溃了。(节选自《科举之前的选官史》,有删改)7.下列关于世官制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世袭是人类的本能,等级制度则给了天子、诸侯、大夫等阶层采取世袭制的借口。B.世官制在春秋时期虽有所松动,但依然占据主流位置,这让平民百姓很难获得机会走上仕途。C.世官制作为相对稳定的制度,具有可预测性,可以缓解贵族内部的矛盾,在政局稳定的社会,能够永久持续下去。D.在各种原因影响下,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整体性崩溃了,官员世袭现象消失,而代之以察举制度。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从隋唐起盛行的科举制,是我国独有的“特殊”制度,可以看作国家政治复杂化与国家规模超大化倒逼现实政治的产物。B.不同于宋元明清等时期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西周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C.孟子对理想化社会的描述,明确了不同的阶层在等级树上相去不远的地位,为世袭制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D.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理论契合了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心理,给他们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也推动了西周选官制度的改革。9.简要概括世官制出现崩塌征兆的两点原因。(每点不超过20字)(4分)1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0分)寒  雀王太生世上本没有怕寒的雀,只是怕寒的人看鸟冷。冬天看雀,雀在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寒意嗖嗖,北风四起,雀的羽毛在风中凌乱,树下看雀的人,不禁紧了紧身子,打了个哆嗦。人觉得冷,看雀便是寒雀。此时,冬天的食物比起春天和夏天要少得多。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春雀忙着衔泥筑新巢,还要付房贷首付,夏雀忙着哺新雏,还要带孩子学走路。寒雀不慌不忙,它正像一个农人过冬闲,倒背着手在田埂上走走。(1)冬天看雀,便想到春天和夏天的雀,是暖雀,就像一个囊中羞涩的人,看有钱人是暖雀,看自己是寒雀。一个失意潦倒的人,觉得自己是寒雀,看那些得意的人,是暖雀。寒雀和暖雀,至少在心灵体验和心理视觉上有区别。冬日无事,坐在南窗下,闲翻古人画的寒雀图。宋人崔白柔软的绢纸上,蹦跳着一群雀,在隆冬黄昏的古木上嘻栖投宿:左三雀,已然憩息安妥,处于静态;右二雀,乍来迟到,呼朋引伴,寒枝乱颤;中间四雀,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雀之灵动,在其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宿鸣中的寒雀在冬日傍晚栖落荒枝,恰似在外旅行的人,投宿一处价格便宜的小旅店。崔白,字子西,生卒年月无从考量,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活跃于熙宁、元丰时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画雀人也是一只雀?猜其人生处境,不知是寒雀,还是暖雀?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遥想八百多年前,一个冬日早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寂寞空庭,成百上千麻雀,翩翩飞下,叽叽喳喳地站在诗人的梅树枝上作客,像是在互相交谈。一时间,群雀好像预先约好似的齐声喧哗,嘈杂的声音几乎要击穿人的耳膜,突然又被什么惊扰,它们“呼啦”一声,四散飞去,庭院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苏轼《南乡子》中吟哦,“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小院篱笆上落满寒雀,争相踏上花枝,待到来人坐到花下,喧哗惊飞的寒雀踢踏下的花瓣,飘飘忽忽落进客人的酒杯。(2)一小雀,绕穿枯枝杨柳,迎风啁啾。冬天,水瘦树寒,土虫匿迹,寒雀失去浓叶庇护,显俊朗流线身形,踢踏腾挪,曼妙多姿。13 二三小雀,冰天啄食,雪地上跳跃着几个小黑点。此时,看雀人总想着远处有一只毛茸茸的粗糙鸟窠,给寒雀些许温暖,稻草的暖、枯草的暖,感觉上有些许慰藉。其实,看雀的人不懂雀。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叽叽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雀为谋一口食,在天地间游走,气候严寒时不肯离去,迁徙到别的地方。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的树枝,等待春天。人不是一只鸟,但能从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蒲松龄在《聊斋自志》悲叹,“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这里面,有透彻薄衣的透心凉,痛彻心扉的大寂寞,非一般人所能体会。而杜甫认为,没有房子的人是寒士,寒士在冬天冷得瑟瑟发抖,了无生趣。其实大自然之中的寒雀是快乐的,人世间的寒士是悲酸的,寒雀与寒士,毕竟不是一回事。冬日赋闲,低头负暄,抬头看雀,一树的雀。(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第四期)10.概括文中寒雀的特点。(4分)11.作者描写了宋人崔白的《寒雀图》,有什么作用?(5分)1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13.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试加以分析。(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0分)传是楼记[清]汪琬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①13 ,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②尊斝③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④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⑤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月无仕⑥,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注①素标缃帙:白色的标签,浅黄的书套。②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③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④裒(póu)聚:聚集。⑤呻占:诵读。⑥月无仕:高官厚禄。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又未必能世宝也    宝:珍宝。B.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矜式:敬重效法。C.对扬休命有余矣休:美善。D.翕然有名于当世翕然:一致的样子。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B.C.D.13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先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点明“传是楼”的来历;再由受命写记而合理地过渡到对藏书意义的议论和对徐健庵传书给后代行为的褒扬,最后以自谦之词来收束全文。B.楼主人本来想把土田货财、金玉珍玩、鼎彝尊斝、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类传给子孙,但又认为将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C.作者的观点逐层深入展开,其中提出了藏与守、守与读、知与行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最关键的还是知与行的关系,躬体而心得之才是善读书的上策。D.文中骈散夹杂,错落有致,问答起伏,波澜横生,尤其是几组长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同时,文中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更显得摇曳多姿,引人入胜。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4分)(2)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9~20题。(8分)野泊对月有感①周 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19.请赏析本诗写景的艺术手法。(4分)13 20.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4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1~22题。(6分)材料一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修身》材料二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21.用一个成语概括材料一画线句墨子的观点。(2分)22.孟子关于“言行”的观点和墨子是否矛盾?写出你对孟子理论的理解。(4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4)四围山色中,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5)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13 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不久前,一段名为“环卫工背大学生蹚水”的视频在网上热传。6月14日贵州部分地区降暴雨,六盘水师范学院低洼地带形成积水。15日上午,校方安排8名清洁工用长凳在主教学楼前搭起了“水中桥”,并在水中来回背着学生过“河”,此举引发网友热议。对此事件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13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增分练模拟考试(5)1.D A项,“晕”应读“yùn”,“泄”应为“泻”;B项,“沧”应为“苍”;C项,“潜”应读“qián”,“槃”应为“磐”。2.C C项“沽名钓誉”的意思是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捞取名誉,改为“待价而沽”。3.A A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相契合”中间的逗号改为顿号。4.A B项,成分残缺,应在“等5项加分”后补出“项目”;C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连用导致表意错误;D项,结构混乱。“借口……为名”杂糅,可表述为“借口……”或“以……为名”。5.示例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示例二:“朝闻道,夕死可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的决心。示例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追求上进、永不停息的精神。6.示例故乡的天井,是房子和房子之间一小片自由又明亮的天空。晴天,天井石板缝里的小草,因为阳光而透出新绿,一株株抖擞精神,雀跃起来。雨天里,急骤或舒缓的雨水从高高的屋檐落下,一如串串晶莹的珍珠,在青石板上铺开或飞溅。天井是游子们的牵挂,曾有多少缕阳光、多少个雨点,洒落在江南游子的心里,还有多少蟋蟀和知了,它们用美妙的歌声作为背景音乐,点缀过游子童年的梦想。7.B A项,“天子、诸侯”错,由原文第四段“既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大夫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呢”可知,没有包含天子、诸侯。C项,“在政局稳定的社会,能够永久持续下去”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六段是“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D项,“官员世袭现象消失,而代之以察举制度”无中生有。8.B A项,“独有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一段是“在世界上别的国家,极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C项,“为世袭制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无中生有。D项,“也推动了西周选官制度的改革”错,原文第七段是“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9.(1)大一统局面破坏后权力集中致使官职不固定。(2)知识分子群体产生并渴望走上政治舞台。10.快乐(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悠闲(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有情趣(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忙碌艰辛(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叽叽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坚守(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的树枝,等待春天)。13 11.(1)作者细致地描画出图中雀的姿态,表现了寒雀或悠闲或灵动的特点。(2)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崔白的介绍,并能与其“不受拘束”的气质相印证。(3)图画丰满了寒雀的形象,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4)对画作的描摹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12.(1)运用了类比手法,雀之寒暖类比为没钱人对自己和有钱人的看法。传递出作者认为雀本不分寒暖,只是因为看雀人主观情绪的映射而产生不同。(2)通过“绕穿”“啁啾”等动作和对冬天的环境描写,细致刻画出寒雀不畏严寒的自在、活泼、灵动、曼妙的形象。“迎风啁啾”“水瘦树寒”“踢踏腾挪”等诗化的语言,给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13.“形散”:①取材广泛自由。不仅写了现实中的寒雀,还写了古代诗画中的寒雀,又从寒雀写到人。②结构自由,节奏舒缓。全文联想行云流水,诗画皆可入文,信手拈来,节奏舒缓自然。“神聚”:①内容紧紧围绕“寒雀”展开,万变不离其宗。②文章中心明确。题为“寒雀”,其实写人。“寒雀”之“寒”是因为看雀人心冷,而作者眼中的“寒雀”悠闲、活泼、坚守,体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境。14.A A项,宝:动词,珍爱、珍藏。15.A A项,兼词,于之、于此/语气词。B项,都是介词,按照。C项,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都是介词,从。16.B B项,“楼主人本来想把土田货财、金玉珍玩、鼎彝尊斝、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类传给子孙”理解有误。17.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18.(1)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缺。(2)我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参考译文昆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同时命工匠砍削木材制作大橱,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附以经传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中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楼而教导他们说:“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身家清白,以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珍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这些娱乐。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以“传是”两字作为楼名,而要我作一篇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出来,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13 书遇到的灾难太厉害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下的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誊录,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现在健庵先生已经拿出从书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效法,借此以为国家大业增添光彩,以报答称扬美善的命令,绰有余裕。再推而广之,用以训敕后辈,使他们能先后跻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禄,在当世被人一致称道。我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像我这个人就没有资格参与其中了。平时愚笨无才,苦于有书而不能读。现在到了晚年,又只能蜷伏在穷山僻壤之中,孤陋寡闻,过去学到的都已衰退了,本来没有资格来为这座楼作记。不得已勉强应承先生之命,姑且写这些话回复。先生能否原谅我的老谬呢?19.①动静结合:“乱”,风起云涌;“浪卷”,波浪滔天,为动景。明月朗照、北斗横斜为静景。②视听结合: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明月北斗,俯瞰波浪汹涌,又听闻岳阳楼凄凉的角声。描写空旷凄凉、动荡不宁之景,烘托诗人忧伤不安的心情。20.忠: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却还“欲问行朝旧消息”,心系朝廷,表现其对国家之忠。②愤:愤时局动荡,兵荒马乱,使自己被迫成为“逋逃病客”,欲归而不得。愤“盗贼尚纵横”,内有贼臣当道,外有金兵入侵,导致政权不稳、国家不安,消息虽欲问而无由。21.正本清源。22.示例:不矛盾。墨子主张君子要言行一致;孟子并不反对君子要言行一致,只是强调君子不必完全固“执”于此。孟子的理论既表现了儒家对“义”的坚守,又体现了儒家“中庸”、权变的思想。参考译文材料一: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根本不牢的,枝节必危。光勇敢而不注重品行修养的,后必懒惰。源头浊的流不清,行为无信的人名声必受损害。材料二:孟子说:“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行为不一定坚持始终,只要合乎道义便成。”13 23.(1)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2)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4)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5)银瓶乍破水浆迸 曲终收拨当心画24.略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