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浙江)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浙江)4

2019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浙江)把握小说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朱成玉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是祖母的哲学。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1.祖母临终时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作者对此的理解先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析题目“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场决斗莫泊桑战争虽然结束了,德军仍驻守在法国,整个国家就像一个被打败了的摔跤手一样,在胜利者的膝盖下面颤抖着。从破败不堪的巴黎出发的头几列火车,慢吞吞地朝着新划定的国界线驶去。旅行的人从窗口里可以看到那些完全成了度墟的平原和那些烧光了的小村子。列车经过城市时,就看见大队的德国兵在广场上操练,口令声伴着列车的轮子的喧哗声传到车厢里。杜普伊先生在巴黎被围期间,一直为城里的国民防护队服务。在敌人未侵入以前,他已把妻子女儿送到了国外。现在他乘了列车赶去瑞士和他的妻子女儿团聚。他又气又怕地凝视着这些留着胡子带了兵器的驻守在法国的人,他们待在法国,就像在他们自己的家一样。他的心灵时而被蔫蔫的爱国热情鼓动,时而又被人类明哲保身的共同本能俘虏。车厢里,有两个英国游客。他们用本国话谈天,有时借着旅行指南来辨认那些记在书上的地名。忽然,列车在一个小城市停住了,一个普鲁士军官,在佩刀和客车的两级踏脚板相触的巨大响声里,从车厢的门口上了车。他高大的身材紧紧裹在军服里,胡子几乎连到了眼角,眼光有几分寒气。下颏的长髯红得像是着了火,上唇的长髭须的颜色略微淡些,分别斜着向脸的两边翘起,脸好像被分成了两截。那两个英国人用满足了好奇心的微笑端详着他,杜普伊先生却假装看报没有去理会。他不自在地坐在一角,仿佛是一个和保安警察对面坐着的小偷儿。列车启动了,两个英国人中的一个忽然举起胳膊指着远处的一个小镇,“那个小镇叫什么?”伸长了腿把身子在座位上向后仰着的普鲁士军官用一种带德国口音的法语说:“法尔司堡。在那里,我杀死过十二个法国兵,俘虏了两百多人。” 普鲁士军官边答边朝着杜普伊先生,骄傲地从胡子里露出满意的笑容。接着,军官伸出一只手说:“如果我担任了总司令,早就攻破巴黎了。我见什么烧什么,什么人都杀掉,那法国就灭亡!”出于礼貌,两个英国人简单地应了一声。他继续往下说道:“二十年后,整个欧洲都将属于我们的。普鲁士,比任何国家都强大。”两个英国人的脸颊在长髯之间像是蜡人一样没有一点儿表情了。他们也不说话了。这时,普鲁士军官把他那双长筒马靴靠向杜普伊先生的大腿,杜普伊先生把头扭过去,整个脸通红。普鲁士军官抽出了自己的烟斗,盯着这个法国人说:“您身上没有带烟吗?”杜普伊先生答道:“没有,先生!”“一会儿车子停了,请您去帮我买点烟来,我一定给您付点小费。”列车在一座被火烧得面目全非的车站停住时,普鲁士人打开了车厢的门,抓住了杜普伊先生的胳膊向他说:“您去替我跑腿吧,快点,快点!”车头已经呜呜地叫起来预备发车了。这时候,杜普伊先生突地向月台上一跳,虽然站长挥手制止,但他已经跳进这辆客车的另一个车厢里。他的心怦怦跳着,把坎肩的纽扣解开,喘着气擦着额上的汗。可是那个军官又在杜普伊的车厢门口出现了。那两个被好奇心驱使的英国人也跟着他上来了。他在法国人的对面坐下,始终带着笑容:“您刚才不肯替我去跑腿。”“我不想去,先生!”列车又开动了。军官说:“那么,我把您的胡子剪掉,来装我的烟斗吧。”于是他向着他的脸伸过手来。两个英国人始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普鲁士人抓住了他嘴唇上的一撮胡子开始拔起来。杜普伊一反手就托起了普鲁士人的胳膊,抓住了他的脖子,把他摁倒在座位上,压住了他。他鼓起腮帮子,睁圆着两只冒火的眼睛。一只手始终扼住对方的喉咙,另外一只手握成拳头开始愤怒地不停地砸下去。直到累了。普鲁士人被惊惶和疼痛弄得晕了头,没有反扑,缓过气后才说:“倘若您不肯用左轮手枪和我决斗,那我就要杀了您!”“随时随地,乐意奉陪。”杜普伊先生像火车头一般呼啸着。接着,他向那两个英国人说:“二位可愿意做公证人?”他们俩齐声用英语答:“Oh!Yes!”列车停住了。他们都走到了城墙底下。两个英国人不住地掏出表来看,他们怕的是错过了时间,坐不上原车赶路。杜普伊先生从来没有用过手枪,现在却站在和对手相距二十步的地方。 有人喊了一声:“放!”不等瞄准,杜普伊先生就信手放了一枪。后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站在他对面的普鲁士人摇晃了一两下,就直挺挺地扑倒在了地上。他已经打死了他。一个英国人喊了一声“Oh”,这声音因为喜悦、好奇心的满足和快活而有些颤抖。另一个英国人本来始终握着表,这时候,他挽着杜普伊先生的胳膊向火车站走。列车开动了。他们崇敬地伸出右手同杜普伊先生握手,然后就转过身躯,相互挨着坐在角上原来的位置上了。(有删改)5.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详写杜普伊先生痛打普鲁士军官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概括文中两个英国人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结合杜普伊先生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分析作品主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1.①先是不理解,“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仅从经济角度考虑。②后是疑惑,父亲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③最后是理解,“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2.①以“莲花”比喻祖母的酒窝,写出祖母临终与祖父“相会”时的安详与满足。②以“奋力伸出”“骨瘦如柴”“像菩萨”特写祖母的手,写出了祖母为家人耗尽一生心血,临终时对亲人的眷恋与不舍。3.①“蜡烛”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蜡烛”是祖母品格的象征。③“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是祖母的人生哲学。4.(1)本文主旨:表达了对祖母身处苦难而不消沉的坚忍的品格的赞美,对她驾驭苦难,牺牲自己,为他人谋幸福的奉献精神的敬仰。(2)感悟:略。5.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细腻生动地刻画了杜普伊先生被激怒后的情绪和行为。②“像火车头一般呼啸着”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杜普伊先生发怒时的语气语调。③杜普伊先生此时的行为、情绪、言语与之前的种种表现形成对照,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6.①塑造人物形象,一是展现杜普伊身强力壮,二是展现普鲁士军官的外强中干。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决斗做了铺垫。③突出小说主题,歌颂一个爱国公民的民族自尊心和反抗精神。7.①围观(旁观)心理:不关心法国人民的苦难,普鲁士军官侮辱杜普伊先生,他们也无动于衷。②略带担忧而又世故的心理:听到普鲁士军官要称霸欧洲的狂言时,他们不说话,也没有反抗。③同仇敌忾的胜利心理:对杜普伊先生的胜利表示崇敬。8.有爱国热情,但又有明哲保身的念头。在火车上,经历了从开始时畏惧害怕到逃避,再到反抗决斗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揭露了侵略者赖在法国领土上继续横行霸道的罪行,歌颂了一个爱国公民的民族自尊心和反抗精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