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语言文字应用》。‎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时常充当情感的符号。从概念、范畴命题到自然科学的分子式或者数学、物理公式,理性或者思想的展开都拥有严密的符号系统。理性或者思想的每一步进展无不诉诸上述符号。相对来说,情感领域的活动纤细、灵敏,同时又飘忽、模糊。人们常委托文学描述情感的波纹,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体系。如何再现情感的微妙轨迹?中国古代诗人遗留下许多甘苦之言,例如“欲说还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如此等等。很大程度上,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视为情感的容器。曲折惊险、悲欢离合、扣人心弦的每一个转换点无不带动了情感的波澜起伏。当然,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包含了内在的因果关系,例如《水浒传》中林冲跌宕起伏的命运——由于一次又一次地遭到陷害,忍无可忍的林冲终于放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踏上梁山,落草为寇。从高衙内调戏娘子到林冲误入白虎堂、野猪林险遭不测,再到风雪山神庙,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显示了严密的前因与后果。然而,人们可以发现,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同时裹挟于强大的情感波澜之中,惊心动魄。换言之,单纯的因果关系——譬如,超额的重量压垮了桌子,炽热的温度导致了燃烧——无法作为故事情节承担情感符号的重任。‎ - 26 -‎ 如同理性做出的判断或者思想观念形成的结论,情感领域的喜怒哀乐不仅产生了另一种性质的内心倾向,而且隐合了强烈的行动性。很大程度上,这就是文学所具有的激动人心以及号召、动员的能量。古往今来,许多政治家、文学批评家均把文学在情感领域的能量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文以载道”或“文以明道”。《毛诗序》谈到了《诗经》——尤其是“国风”——的教化作用:“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近代的梁启超阐述了“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并且概括了小说形成的“熏”“浸”“刺”“提”四种情感特征。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寄望于新文学开启民智、改造国民的思想,从而造就现代的文化性格。世界范围内,许多革命领袖对文学委以重任。对于文学来说,“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复述某种抽象的理论语言,而是很大一部分诉诸情感领域。‎ 文学史可以证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这些作品的主角曾经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偶像,甚至引起各种程度的模仿。相对来说,另一些作品是以整体构造形成的情感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例如,人们无法从《红楼梦》中认定某种单一的主题。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式的叛逆,还是贾母、王熙凤式的世事人情,这一部作品让人在百感交集之中经历一次情感的成熟。情感的成熟可以与理性的成熟相提并论,这个命题构成了现代主体的内涵之一。很大程度上,情感的成熟是现代文学承担的一个隐蔽使命。无论是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还是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一系列现代文学作品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从历史的感悟、个人内心的反省、深刻的同情、见贤思齐的崇敬到抗争的激情、搏斗的勇气、独立的人格、新的伦理,现代文学负责从情感方面塑造现代人的心灵。‎ ‎(摘编自南帆《情感轨迹与时代精神肖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诗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说明情感微妙轨迹是无法再现的。‎ B. 作品的情感全靠故事情节来表现,情节的曲折惊险会激起人的情感的巨大变化。‎ C. 喜怒哀乐的情感和理性判断、思想观念形成的结论一样,都隐含着强烈的行动性。‎ D. 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认为,大部分文学的功能在情感领域得以实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谈文学与情感的关系,再谈文学怍品中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谈情感影响的两种方式,层次分明。‎ B. 第一段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如理性或者思想与情感的对比,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与单纯的因果关系的对比。‎ C. 文章第二段引用《毛诗序》里的语句,论证文学批评家等重视情感能量,倡导“文以载道”或“文以明道”的观点。‎ D. 文章第三段举例全面而典型,从时间方面说,有古代的,有近现代的;从空间方面说,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达情感的符号与表现理性或者思想的发展之符号是不同的,后者是概念、范畴、命题、分子式或数理公式等。‎ - 26 -‎ B. 《水浒传》揭示了林冲接二连三被陷害而逼上梁山这些情节的前因后果,令人信服,但这些情节缺乏情感波澜。‎ C. 《阿Q正传》《子夜》《雷雨》这些现代文学作品都表现出情感的成熟,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 D. 《红楼梦》对人影响的方式与《青春之歌》这类作品是不同的,《红楼梦》是通过情感经验不知不觉地感染、影响读者。‎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这说明情感微妙轨迹是无法再现的”理解错误,从文章第一段来看,原文引用古代诗人所说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表达的意思是情感微妙轨迹的再现是不容易的,不是“无法再现”。‎ B项,“作品的情感全靠故事情节来表现”理解错误,第一段原句是“很大程度上,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视为情感的容器”,选项忽略了原文中的“很大程度上”这一修饰语。‎ D项,“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认为,大部分文学功能在情感领域得以实现”错误,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最后来看,“大部分文学功能在情感领域得以实现”是作者的观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B项,“第一段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错误,第一段所说的“理性或者思想与情感”“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与单纯的因果关系”,两者之间不存在正与反的关系,所以“正反对比”也就无从说起。‎ 故选B。‎ ‎【3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但这些情节缺乏情感波澜”错误,原文第一段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显示了严密的前因与后果。然而,人们可以发现,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同时裹挟于强大的情感波澜之中,惊心动魄”,可见并不缺乏情感波澜。‎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型肺炎来势汹汹,不断袭来的冠状病毒却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灾难面前,考验的是人心,也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巨大考验。很多国人感叹,在这种灾难来临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确实值得庆幸,我们有一个坚强的政党,她有着极强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能在短短几天之内采取行动让全国13亿人民自觉居家不外出,还能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充足,避免发生大规模恐慌。‎ 灾难面前,所有人都在躲避病毒,可是,有那么一群人却成了“逆行者”,迎着病毒一往无前。他们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日夜奋战用10天时间便建成交付,只为给更多人带去救治的希望;他们是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日没夜在医院工作,还要忍受与家人隔离的苦楚,只为病人痊愈出院时的那一抹欣慰;他们是基层公务员、社区工作者,大年初一便开始挨家挨户摸排统计,只为减少病毒传染的风险;他们还是全国各地区支援武汉的队伍,是一个个在灾难面前喊出“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共产党员,是在疫情期间仍然坚守岗位的人民警察、环卫工人、消防战士。他们将危险留给了自己,将安全给了大家,他们是最美的!‎ 天不生党,万古如长夜。正是因为有了党,有了那一个个最美丽的“逆行者”,我们才会坚定信心,才会将心中的慌乱化作温暖的感动与鼓励,才会相信寒冬马上就会过去,春天就在不远处微笑着朝我们招手。‎ ‎(摘编自中新网《最美的太阳最美的“逆行者”》)‎ 材料二:‎ - 26 -‎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勇敢“逆行”、连续奋战,有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关心爱护广大医务工作者,体现了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切浓厚的关爱,也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医务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他们是拯救生命的天使,也是生活中的人妻人母、人夫人父。处在疫情防控一线,与疫魔短兵相接,他们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攻坚时期、吃劲阶段,保护好医务人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构筑一个坚固可靠的“大后方”,让白衣战士心无旁骛地在一线冲锋陷阵。‎ 确保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要抓细抓实抓落地,前方要加强人文关怀,配备心理疏导力量,为医务人员提供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心灵小站”;要润物细无声,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加强对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的关爱……着力从细节处、微小处给予医务人员关怀和尊重努力做好各项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战斗还在继续,英雄仍在阵前。广大医务人员为遏制疫情蔓延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更是全社会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题中之义。‎ ‎(摘编自「央视快评」《致敬最美“逆行者”》)‎ ‎4. 下列不属于“逆行者”的表现的一项是( )‎ A. 广大建设者用10天时间建成交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B. 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勇敢“逆行”、连续奋战。‎ C. 人民警察、环卫工人、消防战士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 - 26 -‎ D. 各级党委和政府为白衣战士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时间内采取行动让13亿人自觉居家,还能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不发生大规模恐慌,完美诠释了党极强组织力和执行力。‎ B. 面对不断袭来的冠状病毒,我国很多行业都涌现出了勇敢的“逆行者”,其中医务工作者数量最多,其次是警察、社区工作者。‎ C. 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之所以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也是人妻人母、人夫人父,要忍受与家人隔离的苦楚。‎ D. 各部门应给予医务人员关怀和尊重,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 ‎6. 有人说,我们对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役充满信心。请根据材料概括这一观点的依据。‎ ‎【答案】4. D 5. C ‎ ‎6. ①国家方面: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共产党的领导是坚实护盾。②人民方面:一批批“逆行者”,迎着病毒一往无前。③后方支援:全社会众志成城,构筑一个坚固可靠的“大后方”,让白衣战士心无旁骛地在一线冲锋陷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题干问的是“下列不属于‘逆行者’的表现的一项”,需要把握“逆行者”的特征,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内容分析,A项、B项、C项都符合题干要求。‎ D项,“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属于后勤保障工作,不属于“逆行者”的表现。‎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 - 26 -‎ 项,“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也是人妻人母、人夫人父,要忍受与家人隔离的苦楚”错误。原因分析错误。结合“处在疫情防控一线,与疫魔短兵相接,他们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分析,应该主要是因为他们处在抗疫一线,与疫魔短兵相接,承受着极高的被传染的风险。‎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问的是“有人说,我们对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役充满信心。请根据材料概括这一观点的依据”,可以从国家、人民、后方支援等方面分析。‎ 结合“在这种灾难来临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确实值得庆幸,我们有一个坚强的政党,她有着极强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能在短短几天之内采取行动让全国13亿人民自觉居家不外出,还能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充足,避免发生大规模恐慌”分析,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共产党的领导是坚实护盾。‎ 结合“灾难面前,所有人都在躲避病毒,可是,有那么一群人却成了‘逆行者’,迎着病毒一往无前”分析,一批批“逆行者”,迎着病毒一往无前。‎ 结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构筑一个坚固可靠的‘大后方’,让白衣战士心无旁骛地在一线冲锋陷阵”“广大医务人员为遏制疫情蔓延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更是全社会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题中之义”分析,全社会众志成城,构筑一个坚固可靠的“大后方”,让白衣战士心无旁骛地在一线冲锋陷阵。‎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 - 26 -‎ 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顺嫂的财富 梁晓声 九月出头,北方已有些凉。‎ 我在村外的河边散步时,晨雾从对岸铺过来。‎ ‎“梁先生……”‎ 我一转身,见是个少年。雾已漫过河来,他如在云中,我也是。我在村中见到过他。‎ ‎“有事?”‎ ‎“我干妈派我请您到她家去一次。”‎ ‎“你干妈是谁?”‎ ‎“就是……就是……村里大人都叫她玉顺嫂那个……我干妈说您认识她……”‎ 他干妈是玉顺嫂,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冬季,河边。‎ ‎“是梁先生吧?”——她背一大捆苞谷秸,望着我站住,一脸虔敬。她高挑,50多,头发已白了一半。‎ 我说是。‎ ‎“你们北京人,知道的情况多,据你看,咱们国家的股市,前景到底会怎样呢?”‎ 我一愣,我是从不炒股的。然而多少也算了解点儿情况,就说:“不怎么乐观。”‎ ‎“是么?”——她的双眉顿时紧皱起来了,身子似乎顿时矮了,仿佛背着的苞谷穗一下沉了几十斤。虽然她仍尽量在我面前挺直着腰。给我的感觉是她的骨架转瞬间缩巴了。‎ 她又说:“是么?”——目光牢牢地锁定我,有些发直,我一时后悔。‎ ‎“您……也炒股?”‎ ‎“是啊,可……你说不怎么乐观是啥意思呢?不怎么好?还是很糟糕?就算暂时不好,往后必定又会好的吧?村里人都说会的。他们说专家们一致是看好的。你的话,使我不知该信谁了……只要沉住气,最终还是会好的吧……”她一连串的发问,我无言以对,根本料想不到,在这么个仅30几户人家的小村,会遇到一名股民,还是农妇!‎ 我敷衍几句,匆匆过桥,几乎是逃……‎ - 26 -‎ 朋友听我讲了经过,不安地说:“是玉顺嫂,你说了不该说的话……”‎ 朋友告诉我,3年前,玉顺嫂丈夫王玉顺在自家地里起土豆时,一头栽倒死了。那一年他们的儿子在上技校。他们夫妻攒下了8万多元钱,是预备翻盖房子的钱。丈夫一死,玉顺嫂没了翻盖房的心思。偏偏那时,村里人家几乎都炒起股来。炒股热潮,是由一个叫王仪的人忽悠起来的。他忽悠大家参与炒股,是想用大家的钱将自家损失捞回来……‎ 王仪离家出走了,以后就再没在村里出现过。连他家人也不知他下落。‎ 从此,村里农民们闻股变色。‎ 大家都认命清仓了,唯独玉顺嫂仍蒙在鼓里,仍做着股票升值的美梦,仍整天沉浸于她当初那8万多元已涨到20多万元的幸福感之中。告诉她8万多已损失到只剩1万多了,赶紧清仓吧,怕死了丈夫不久的她承受不住真话的沉重打击;不告诉呢,又都觉得自己简直不是人!‎ 我跟那礼貌的少年来到玉顺嫂家,见她躺在炕上。很破陋的家,炕席都是破的。她一边坐起来一边说:“还真把你给请来了,我病着,下不了炕了,你别见怪啊!”‎ 那少年将桌前的一把椅子摆正,我明白那是让我坐的地方。我虚伪地说,不知道她病了。如果知道,会主动来探望她的。‎ 她叹口气,说她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一查出已很严重了,地里活儿根本干不了了,只能慢慢腾腾自己给自己弄口饭吃。‎ 我心一沉,问她儿子目前在哪儿 她说儿子已从技校毕业了,在南方打工。知道家里把钱买了股票后,跟她吵了一架,赌气走了,连电话也很少打给她。我的心一沉,竟还疼了一下。‎ 她望着少年又说,多亏有这个干儿子,经常来帮她做点儿事。‎ 玉顺嫂又夸了他几句,话题一转,说她是请我来写遗嘱的。‎ 我愕然,忙安慰她不要悲观,不要思虑太多,没必要嘛。‎ 玉顺嫂又叹口气,坚决地说:“有必要啊!你也不必安慰我了,安慰我的话听多了,没一句能对我起作用的。你来都来了,就耽误你点儿时间,替我把遗嘱写了吧……”‎ 那少年从抽屉里取出纸、笔和印泥盒,一一摆在桌上。‎ - 26 -‎ 在玉顺嫂那种充满信赖的目光的注视之下,我犹犹豫豫地拿起了笔。按她的遗嘱,子虚乌有的22万多元钱,20万留给她的儿子;1万元捐给村小;1万元办她的丧事,包括修葺她丈夫的坟;余下3000多元,归她干儿。我接着替她给儿子写了封遗书:她嘱咐儿子务必用那20万元给自己修一幢房子,说在农村没有了房子,人生总归堪忧。并嘱咐儿子千万不要也炒股,那份儿提心吊胆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序、家信、情书、起诉状、辩护书,我都替人写过不少,悼词也曾写过几次的。遗嘱却是第一次写,然而是多么不靠谱的一份遗嘱啊!值得欣慰的是,同时我还代她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遗书;一位母亲留给儿子的遗书,一封对得住作家的文字水平的遗书……‎ 这么一想,我心情稍好了点儿。‎ 几天后,朋友正欲陪我回哈尔滨,几个村里人匆匆来了,说玉顺嫂死在炕上了。‎ 村人们凑钱将玉顺嫂埋在了她家的地头,她丈夫的坟旁,又凑钱给她丈夫修了坟。她儿子没赶回来。唯一能与之联系的手机号码被告知停机了。‎ 没人敢做主取出玉顺嫂的股钱来用,都怕她那脾气不好的儿子回来问罪,惹出麻烦。‎ 丧事结束,我见那少年悄悄问我的朋友:“叔,干妈留给我的那份儿钱,我该跟谁要呢?”‎ 朋友默默看着少年,仿佛聋了、哑了。他求助的将目光望向我。‎ 我胸中一大团纠结,郁闷得有些透不过气来,同样不知说什么好……‎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晨雾从对岸铺过来”“雾已漫过河来”,小说开头这两处对雾景的简洁勾勒,看似闲笔,其实联系下文来看,它起到渲染不祥气氛等作用。‎ B. 小说写“我”说股市“不乐观”,然后描写玉顺嫂的双眉、身子、目光等外貌及其语言,传神地表现出玉顺嫂的恐惧和对“我”的失望。‎ C. 小说借朋友的转述交代了玉顺嫂的家庭背景和她所在的村里大家热衷炒股的状况,这部分插叙充实了情节,也为玉顺嫂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D. 小说结尾写到少年的疑惑,朋友“默默看着”,“我”的“纠结”“郁闷”,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重的气氛,增强了小说的警示意味,能引起读者反思。‎ ‎8. 小说中的“玉顺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以“玉顺嫂的财富”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头脑简单:丈夫死后,她盲信盲从,将家里积攒的8万元用于炒股,希图发财致富。②善良朴实,有爱心:她爱儿子,给儿子攒“钱”盖房子,叮嘱儿子不再炒股;为村小捐“钱”,留“钱”为丈夫修坟、给干儿子,这些都可见其善良、有爱心。③谦恭、虔敬:对于“我”这样来自北京见过世面的人,她向“我”咨询股市行情,请求“我”帮忙写遗书,表现了她的谦卑虔诚、敬重。 ‎ - 26 -‎ ‎9. ①高度概括情节,标明叙事线索。“玉顺嫂的财富”高度概括情节的主干,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玉顺嫂对自己财富前景的担忧、财富的由来、立遗嘱分配自己身后的财富等事件来展开具体叙述,使得结构紧凑,脉络明晰。②暗示主题思想,增强反讽意味。小说聚焦“玉顺嫂的财富”,通过塑造玉顺嫂这一农村底层抗争无奈命运的女性形象,冷峻地揭示了当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全民炒股”);“玉顺嫂的财富”其实是不可靠的,而她却信以为真,这是玉顺嫂的悲剧,以之为题,增强了反讽意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传神地表现出玉顺嫂的恐惧和对‘我’的失望”错,对“我”失望在文中没有体现,因为在这个时候玉顺嫂关注的只有股票的事情,从下边情节玉顺嫂的一连串发问全是围绕着股票的事可以知道。‎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 26 -‎ 依据文中“他们夫妻攒下了8万多元钱,是预备翻盖房子的钱。丈夫一死,玉顺嫂没了翻盖房的心思。偏偏那时,村里人家几乎都炒起股来。炒股热潮,是由一个叫王仪的人忽悠起来的。他忽悠大家参与炒股,是想用大家的钱将自家损失捞回来……”“大家都认命清仓了,唯独玉顺嫂仍蒙在鼓里,仍做着股票升值的美梦,仍整天沉浸于她当初那8万多元已涨到20多万元的幸福感之中”可知,玉顺嫂头脑很简单,盲信盲从,直到写遗嘱时还把子虚乌有的22万多元钱进行了分配;依据文中玉顺嫂写的遗嘱的具体内容“20万留给她的儿子;1万元捐给村小;1万元办她的丧事,包括修葺她丈夫的坟;余下3000多元,归她干儿。我接着替她给儿子写了封遗书:她嘱咐儿子务必用那20万元给自己修一幢房子,说在农村没有了房子,人生总归堪忧”可知,多角度刻画了玉顺嫂心疼儿子,心地善良、朴实、有爱心的美好形象;依据文中开篇“你们北京人,知道的情况多,据你看,咱们国家的股市,前景到底会怎样呢?”和文章中间“玉顺嫂又夸了他几句,话题一转,说她是请我来写遗嘱的”等故事情节来看,玉顺嫂对我一直是非常尊重的,说明她是一个谦卑的人,懂得尊重别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首先在情节结构上,“玉顺嫂的财富”这个题目既是小说的中心,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玉顺嫂对自己财富前景的担忧、财富的由来、立遗嘱分配自己身后的财富等事件来展开具体叙述,使得结构紧凑,脉络更明晰。其次在人物塑造上,通过玉顺嫂一直沉浸在她当初那8万多元幸福感之中,直到写遗嘱时还把子虚乌有的22万多元钱进行了分配,刻画了玉顺嫂头脑是简单的,同时也是值得读者怜悯的。最后在主题思想上,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现代经济模式开始侵入农村,开始侵蚀每个朴实的农民的心,一夜暴富,谁不想呢?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一夜暴富呢?货币不断贬值,固定的收入使得农民生存压力加大,他们渴望能通过某种方法摆脱这种束缚,可是他们不明白经济的阴谋与不确定性,财富的驱使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踏上一些不归路,追求财富当然没有错,可是实际情况却是对投资的巨大束缚,当你无法承担投资所带来的任何可能的风险时,请慎重考虑,玉顺嫂的欲望、生活的压迫和现实的诱惑支撑着她勇敢的踏入了这条不归路,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点睛】小说从大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 26 -‎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严字威卿,严少孤,而好击剑,习骑射。后从平原杨太伯讲学,专心坟典,能通《春秋左氏》,因览百家群言,交结英贤,京师大人咸器之。仕郡督邮,援[注]常与计议,委以家事。弟敦,亦知名。援卒后,严乃与敦居钜下,三辅称其义行,号曰“钜下二卿”。明德皇后既立,严乃闭门自守,犹复虑致讥嫌,遂更徙北地,断绝宾客。永平十五年,显宗召见,严进对闲雅,意甚异之,有诏留仁寿闼。常与宗室近亲临邑侯刘复等论议政事,甚见宠幸。后拜将军长史,牧守谒敬,同之将军。敕严过武库,祭蚩尤,帝亲御阿阁,观其士众,时人荣之。肃宗即位,征拜侍御史中丞。其冬,有日食之灾,严上封事曰:“臣闻日者众阳之长,食者阴侵之征。无功不黜,则阴盛陵阳。今益州刺史朱酺等每行考事辄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宜加防检式遵前制,宜敕正百司,各责以事,州郡所举,必得其人,若不如言,裁以法令。”帝纳其言而免酺等官。建初元年,迁五官中郎将。严数荐达贤能,申解冤结,多见纳用。二年,拜陈留太守,乃言于帝曰:“昔显亲侯窦固误先帝出兵西域,置伊吾庐屯,烦费无益。又窦勋受诛,其家不宜亲近京师。”是时,勋女为皇后,窦氏方宠,时有侧听严言者,以告窦宪兄弟,由是失权贵心。严下车,明赏罚,发奸慝,郡界清静。时京师讹言贼从东方来,百姓奔走,转相惊动,诸郡遑急,各以状闻。严察其虚妄,独不为备。诏书敕问,使驿系道,严固执无贼,后卒如言。典郡四年,征拜太中大夫。后既为窦氏所忌,遂不复在位,乃退居自守,训教子孙。永元十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马严传》,有删改)‎ ‎[注]援:马援,马严的叔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益州刺史朱酺等/每行考事/辄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宜加防检/式遵前制 B. 今益州刺史朱酺等/每行考/事辄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宜加防检/式遵前制 C.‎ - 26 -‎ ‎ 今益州刺史朱酺等/每行考/事辄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宜加防检/式遵前制 D. 今益州刺史朱酺等/每行考事/辄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宜加防检/式遵前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坟典: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泛指古籍。三坟、五典是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B. 《春秋左氏》:又称《春秋左氏传》,即《左传》,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 C. 蚩尤:上古时九黎氏族部落联盟首领,骁勇善战,相传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首领。‎ D. 日食之灾:古人不明白月球挡住太阳的光,黑影落到地球的现象,迷信会有灾难。‎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严有才学义行。他博览群书,和贤才交往,懂得《春秋左氏》,京城名家都很器重他;又因有义行,得到了三辅人的高度称赞。‎ B. 马严不畏惧权贵。他不怕得罪窦氏,向皇帝指责她亲人的犯罪行为,认为他们家不该靠近京城,而窦氏偷听后告诉了自己兄弟。‎ C. 马严有治政能力,他在朝廷任职期间,多次推荐贤才,申诉冤案,多被采纳;任陈留太守时,能明确赏罚,揭发奸私,辖区安宁。‎ D. 马严能坚持己见。各郡听说有强盗来很惊慌,就将情况上报,但他察觉传闻不实就不做防备,皇帝下诏责问,他仍坚持自己看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宗召见,严进对闲雅,意甚异之,有诏留仁寿闼。‎ ‎(2)州郡所举,必得其人,若不如言,裁以法令。‎ ‎【答案】10. D 11. B 12. B ‎ ‎13. (1)显宗召见他,马严上朝应答很有风度,皇帝心中很觉惊异,下诏书命令他留在仁寿闼。(2)州郡推荐的人,一定要是有才能的人,如果不像推荐者所说的那样,就用法律制裁推荐人。‎ ‎【解析】‎ ‎【10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考事”,对官吏进行定期考察(考事),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C项。‎ ‎“贬坐”,贬职坐罪;“是”为代词,这的意思,作为“使臣下得作威福也”的主语。“贬坐”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项。‎ 句意:现在益州刺史朱酺等人,每次考察他们,就总有事故,另外选拔人才不符实际,竟然没有被贬官判罪,这使臣子得以作威作福。应当加以防范考察,遵照先前的制度。‎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纪传体”错误,应是“编年体”。《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窦氏偷听后告诉了自己兄弟”分析不当,根据文中“时有侧听严言者,以告窦宪兄弟”的信息可知,把这个消息告诉窦宪兄弟的是当时在旁边听到的人,而不是窦氏偷听到了这个消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闲雅”,形容举止情趣娴静文雅;“异”,意动,对……感到惊异,以……为异。(2)“举”,推荐;“若”,如果;“如”,像;“裁”,制裁;“以”,介词,用;“裁以法令”(状语后置句)。‎ - 26 -‎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 26 -‎ 马严字威卿。马严幼年丧父,而他喜欢击剑,学习骑马射箭。后来他跟随平原杨太伯求学,专心攻读经籍,能懂《春秋左氏》,接着阅读各家的书籍,和贤才交往,京城名家都器重他。任郡督邮,马援常常和他商议事情,把家事交给他。弟弟马敦,也很有名。马援去世后,马严就和马敦住在钜下,三辅人称赞他们的善行,称他们为“钜下二卿”。明德皇后被立为皇后,马严就闭门谢客,还担心招来闲言,就搬迁到北地,断绝宾客。永平十五年,显宗召见他,马严上朝应答很有风度,皇帝心中很觉惊异,命令他留在仁寿闼。经常和宗室近臣临邑侯刘复等人讨论政事,很受宠幸。后来被任命为将军长史,州牧太守进见他时都很尊敬,把他与将军同等看待。皇帝命令马严经过武库,祭祀蚩尤,皇帝亲临阿阁,视察他的部下,当时的人认为这很荣耀。肃宗登位,召见他任为御史中丞。这年冬天,有日食的灾祸,马严上密奏说:“我听说太阳是众阳之首,日食是阴气的征兆。没有功绩的人不贬退,就会阴气太盛侵凌阳气。现在益州刺史朱酺等人,每次考察他们,就总有事故,另外选拔人才不符实际,竟然没有被贬官判罪,这使臣子得以作威作福。应当加以防范考察,遵照先前的制度。应命令各部门,各守职事,州郡推荐的人,一定要是有才能的人,如果不像推荐者所说的那样,就用法律制裁推荐人。”皇帝采纳他的话并罢免朱酺等人的官职。建初元年,升任五官中郎将。马严多次推荐贤才,申诉冤案,多被采纳。二年,任陈留太守,他对皇帝说:“先前显亲侯窦固误导先帝出兵西域,设伊吾庐屯兵,耗费资财而没有好处。另外窦勋因罪被杀,他们家不该靠近京城。”这时,窦勋的女儿是皇后,窦氏正受宠,当时有在旁边听到马严和皇帝说话的人,把他的话告诉了窦宪兄弟,从此他失去了权贵的欢心。马严到任,明确赏罚,揭发奸私,郡内安宁。当时京城传言有强盗从东方来,百姓逃跑,相互惊动,各郡惊慌,都把情况报告朝廷。马严察觉传闻不实,只有他不做防备。诏书责问他,使者乘驿车不绝于道路,马严坚持认为没有贼人,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管理陈留郡四年,召拜太中大夫。后来已经被窦氏忌恨,于是不再做官,就回家闲居坚守自己的操行,教育子孙。永元十年,死于家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织妇怨(节选)①文同 昨朝持入库,何事监官怒。‎ 大字雕印文②,浓和油墨污。‎ 父母抱归舍,抛向中间下。‎ 相看各无语,泪迸若倾泻。‎ ‎[注]①节选部分之前的内容写勤劳的织妇精心织绢,直到别人看了同声称赞,她也觉得织得很好,这才举家庆幸,上交官府,以完成租赋。②大字雕印文:印在绢上的“退”字。印,指退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写织妇织好绢匹之后,满怀希望,以为可以及早纳清租赋,却遭到监官的不满。‎ B. “何事”两个字表明了绢匹没有达到要求监官因而发怒,同时也表现了劳动者的惶恐不安。‎ C. 三、四两句写监官在美好的绢匹上,盖上了“退”字印章,浓黑的油墨,把绢匹都污染了。‎ D. 诗歌通过织妇的悲苦命运,表现当时劳动人所受的残酷压榨,批判那些鱼肉百姓的监官。‎ ‎15. “父母抱归舍,抛向中间下。相看各无语,泪迸若倾泻”是怎样表现“怨”字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动作描写,“抛”字,写出父母心中的愤懑之情,本来人人夸张的精美绢匹,却被监官无故盖上“退”字,不但不能缴纳赋税,也让绢匹价值彻底降低,表达出对监官粗暴、无理的“怨”恨;②神态描写,“相看”指面面相觑,不能理解监官退绢的行为;“各无语”写出小民有冤也无处伸张,无言以对的处境;“泪迸”则是绢匹被无理退回,不知如何才能缴纳赋税的愁怨之情的爆发;③夸张手法,“迸”字写泪流之急,“倾泻”写泪流之多,泪水中是劳动者无处宣泄的深切愁怨。‎ ‎【解析】‎ ‎【14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表明了绢匹没有达到要求监官因而发怒”错误,“何事”意思是“为何”“何故”,可见织妇不能理解监官为何发怒,结合注释①“勤劳的织妇精心织绢,直到别人看了同声称赞,她也觉得织得很好,这才举家庆幸,上交官府”可见,“没有达到要求”的说法也是不合理的。‎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父母抱归舍,抛向中间下”,运用动作描写,父母抱回被污染了的绢匹,把它抛在家人中间,“抛”字看似对绢匹的不满,实际上是对于监官退回绢匹,还 “大字雕印文,浓和油墨污”的怨怼之情;‎ ‎“相看各无语,泪迸若倾泻”,运用神态描写,家人面面相觑,不能理解监官为何不满这样精美的绢匹,满心酸楚却说不出话,只能泪流满面;这既是对精美绢匹受到不公待遇的哀怨,也是对不知如何才能合格缴纳租税的愁怨;‎ ‎“泪迸若倾泻”一句,采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家人泪如泉涌的神态,“迸”字写出泪流的不由自主,足见其受冤之苦;“倾泻”写出泪流之多,可见内心愁怨之深。‎ ‎【点睛】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2.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3.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论语•述而》中“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 ‎(2)《孟子•梁惠王上》中“______,_______”两句认为在尊重长辈和爱护儿童时要推己及人。‎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 - 26 -‎ ‎【答案】 (1). 不义而富且贵 (2). 于我如浮云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4).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 鹏之背 (6). 不知其几千里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浮”“幼”“鹏”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唐代,( )。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佛学。日本也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随着遣唐使团的来华,大量的唐代诗歌传入日本。‎ 其中,白居易的诗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日本汉学家大江维时编纂的唐诗名句选《千载佳句》中收录唐诗1110联,仅白居易一人之诗就占了535联。‎ 据日本《文德实录》(甲)记载,大约在9世纪初,白居易诗歌就已经传入日本,深受日本宫廷人士的喜爱。当时其诗集还比较稀缺,以至竟有官员因献白诗而获提拔。嵯峨天皇将《白氏文集》视为“枕秘”(乙),爱不释手,在宫中专门设立侍读官开讲《白氏文集》。此后,《白氏文集》成为几代天皇的修身课程。‎ 宫廷的这股潮流也渗透到了知识阶层。当时的儒学者庆滋保胤说:(丙)“唐白乐天为异代之师。”著名诗人岛田忠臣以白诗为“诗媒”,说:“坐吟卧咏玩诗媒,除却白家余不能。”这些都反映出平安时代日本文人奉白居易为师以及对白居易的崇敬之情。‎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广泛获得平安时代的日本的认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诗歌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丁)另一方面,白居易诗歌中的感伤诗和闲适诗契合了日本人的审美需求,拨动了宫廷贵族和知识阶层的心弦。‎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日本汉学家经常来中国 B. 中日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C. 日本文学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 D. 白居易诗歌受到日本文人喜爱 ‎18. 材料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26 -‎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获得广泛认同 B.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获得广泛认同的原因 C.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广泛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获得认同 D.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广泛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获得认同的原因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下文的“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佛学。日本也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随着遣唐使团的来华,大量的唐代诗歌传人日本”等语句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中日的文化交流,分析选项内容,B项衔接恰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正确解答标点符号类试题,一定要将标点符号的用法同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切不可机械地记忆各种标点符号分别有哪些用法。理解文意,依据层次和语意确定标点。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内容,总有一定的层次,把握了语意层次,便于准确地确定停顿,点清标点。‎ D项,逗号错误。结合“一方面是因为其诗歌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另一方面,白居易诗歌中的感伤诗和闲适诗契合了日本人的审美需求”分析,此处“一方面”“另一方面”为并列关系,此处应该用分号。‎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B项,“之所以……的原因”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 26 -‎ C项,语序不当,“广泛”应放在“认同”的前面;‎ D项,“之所以……的原因”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语序不当,“广泛”应放在“认同”的前面。‎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液化气钢瓶一旦着火,①___________,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第一种:在液化气钢瓶阀门完好的情况下,首选是关阀,阀门关了火就灭了。②____________?因为如果先关火燃气会泄漏,燃气在密闭的空间泄漏,达到爆炸极限遇见火源就会爆炸。第二种:如果着火的液化气钢瓶的阀门损坏,可以不灭火,先把液化气钢瓶拎到空旷地带站立放置,再用水冷却瓶身,等待液化气燃烧完毕即可。第三种:如果液化气钢瓶横向倒地火焰朝下燃烧,钢瓶容易被火焰加热,到达一定温度后,瓶内的液化气受热膨胀,瓶体容易发生物理爆炸。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③__________,一定要赶紧逃离现场,拨打119。‎ ‎【答案】 (1). 可以根据现场情况 (2). 为什么不能先关火 (3). 大家看到煤气罐是倒放的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及后面的三种情况分析,此处主要讲可以根据现场情况。‎ - 26 -‎ 第二处,结合“因为如果先关火燃气会泄漏,燃气在密闭的空间泄漏,达到爆炸极限遇见火源就会爆炸”分析,根据后面的原因分析,前面主要是对不能先关火的提问。‎ 第三处,结合“如果液化气钢瓶横向倒地火焰朝下燃烧,钢瓶容易被火焰加热,到达一定温度后,瓶内的液化气受热膨胀,瓶体容易发生物理爆炸”“一定要赶紧逃离现场,拨打119”分析,前面主要讲液化气钢瓶横向倒地时瓶体容易发生物理爆炸,后面是对这种情况的假设,如大家看到煤气罐是倒放的等。‎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0年3月16日,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印发的《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贵州省各所中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学生正式开学。开学第一课,许多学校邀请了卫生健康部门和疫情防控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医务工作者走上讲台,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并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传播渠道向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学生推送相关知识。‎ ‎【答案】①2020年3月16日;②贵州省高初中毕业班正式开学;③许多学校邀请有关人员上开学第一课;④多渠道向高初中非毕业班学生推送知识。‎ ‎【解析】‎ ‎【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还要注意新闻的特点。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时间为“2020年3月16日”。结合“贵州省各所中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学生正式开学”分析,可以压缩为贵州省高初中毕业班正式开学;结合“开学第一课,许多学校邀请了卫生健康部门和疫情防控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医务工作者走上讲台,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分析,可以压缩为许多学校邀请有关人员上开学第一课;结合“并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传播渠道向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学生推送相关知识”等分析,可以压缩为多渠道向高初中非毕业班学生推送知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一项“你怎么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满分为10分,受访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得分为9.50分,国家认同感得分为9.59分。97.9%的受访青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当国家有需要时,94.5%的受访青年表示会挺身而出,扛起重担。‎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认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什么样的?请以“我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为副标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中国梦,青春梦 ‎——我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题目“中国梦,青春梦”。‎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一代在命运上与祖国休戚与共,在梦想中也共同展望未来风光。在如今,这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阶段,中国的青年们都心牵一线,共同展望那冲破云霄的曙光。‎ 国家的步伐正大步向前,直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国家实行改革,产业转型已取得明显成效,加强空气质量管理,让人望而生畏的雾霾天气也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带一路的推行,“复兴号”开出国界,展现我大国科技,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精准扶贫成效显……东方雄狮的觉醒,它嘹亮的吼声一次次激荡着我中华少年的内心,“中国梦”从不是一个口号,它要正视我少年的青春梦!‎ - 26 -‎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今日心怀天下者并非先生一人,我等少年辈虽身居学堂却心系国家的一举一动,摩拳擦掌准备为国效力。‎ 大国的“工匠精神”推行当下,职业院校的“小工匠”们都纷纷潜心钻研技艺,各地技校都一呼百应地搞创新,磨手艺,誓必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国家呼唤海外留学青年时,世界各地都纷纷收拾行囊,如今约有70%以上留学人口回国就业。国家需要科技创新时,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学生更少关注榜上的分数,更多关注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与辩证性思维,加强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一位对社会有用,社会需要的人才。将中国梦怀于心底。‎ 约翰·多思有诗“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岛屿,无数的泥土连缀成一个大陆”,巍巍河山源远流长,中华先辈们的爱国精神也传至我们青年一代,中国梦亦为我们的中国梦,个人的幸福必须建立在国家强盛的基础上,青年的自信力必须建立在祖国的世界影响力上,而未来也不是别人来拼搏,而正是我们来奋斗,我们的方向既是自己的青春梦,汇聚而成千千万万的青春梦,也是祖国的中国梦!‎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只有共同实现中国梦,才能见证我们的青春梦!‎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以“我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为副标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交流,根据材料联想和思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什么样的。‎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认识、感想和联想,意在考查学生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认识,考查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时期的青年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以及勇挑重担的使命感。写作时要从材料出发,选好角度即可。所以可以化大为小,谈如何实现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作为青年应该怎么办。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篇发言稿,格式要正确,内容要有情境性,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 ‎【立意】1、青年有担当,国家实现梦想;‎ ‎2、将自己的梦想融入祖国的梦想;‎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 26 -‎ ‎【素材】1.我知道,“中国梦”意味着坚持不懈、永不言弃。为梦而飞,为梦而行,“中国梦”就是前方闪亮的灯塔、不远处燃烧的篝火,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呢,未到达终点,又怎能轻言放弃。在这一点上,“最美女校长”李灵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即使学校无力为孩子们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即使李灵为建学校欠下八万元外债,她也未曾动过放弃的念头。正如她自己所说,“开学我们还要再建新教室,这样一步步推动着我必须前进,开弓没有回头箭。不错,开弓就是没有回头箭,“中国梦”是我们不懈前进的动力,为了梦想,我们是绝没有办法放弃的。‎ ‎2.“中国梦”还意味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就此而言,梁从诫先生可以说是时代的标杆。梁从诫先生耗其半生精力创办民间环保组织,为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奔走呼号。1994年梁从诫和几位志同道合的“绿色分子”自发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绿色分院”,并把这个叠床架屋的复杂称谓简化为“自然之友”,这是中国第一个环保的非政府组织。梁从诫先生以推动公众的环境意识教育为己任,为自己的“环保中国梦”不懈奋斗,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去做,那就一步也无法迈出;只要有一个人去做,即使是跨出了很小的一步,那也是在前进。”‎ ‎3.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火,他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他以笔代刀,领魔鬼无处射藏,声声呐喊,声声祝福。他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依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他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息。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学医是鲁迅的梦想,但是他没有那么自私,他把自己的梦想同中国的梦想相比,孰轻孰重,他不就为自己而活更为中国而活,为中国的广大人民而活。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个将才的睿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代领袖的激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用他的文字,写出他的激情,他的梦想?谁又可以否定他们的伟大呢?‎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中国梦,青春梦”这一中心论点写起,从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来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 - 26 -‎ 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