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0月18日19:20—21:50】 2019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三上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家在写作某一个故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以下的情形:笔下的故事的发展与原先的构想已经形成了冲突,作家是按照故事本身的逻辑来完成作品呢,还是削足适履式地回到原先设定的意图上去呢?换句话说,他是听命于自己的思想呢,还是听命于小说本身的智慧呢? 米兰·昆德拉认为,“每一位真正的小说家都在等待听到那种超越个人意识的智慧之声”,“那是小说的智慧”。在这里,昆德拉使用了“等待”一词,它起码暗示了我们这样一个现象:这种存在于小说自身的“智慧”并不是先验的,它与创作过程一同产生,并且稍纵即逝。这个词还试图表明,这种智慧之声并不一定经常出现,而一旦它来临,它的光亮必然会照亮作家的道路。它是小说家真正的福音。正如威廉·福克纳在创作《当我弥留之际》时的情形一样,小说的智慧之光使他原先构思的人物、故事、情节结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他受惠于这种“光亮”完成了自己的“神构妙品”。 我们据此可以推断,如果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一直没有听到这种“智慧之声”,那么小说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并未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法国学者兼批评家爱弥尔·法盖和米兰·昆德拉抱有近似的看法。他在评价司汤达的作品时曾经分析到:司汤达似乎在小说的开始就设想好了作品的结局。“当于连·索耐尔在《红与黑》中一露面,就注定了要在最后朝德瑞那夫人射去决定性的一枪”。法盖在这里至少说出了某种实情。 与司汤达的《红与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写作。我们可以从托尔斯泰研究专家日丹诺夫提供的材料中隐约推知《安娜·卡列尼娜》第一稿的雏形。作为一个狂热的教徒,托氏【注】 原先构思的《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走向大致是这样的: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一个背离宗教原则的妇女,背弃了自已忠实可靠的丈夫与别人私通,最后遭到了惩罚。托尔斯泰原先的初始意图是要表现夫妻关系的永恒性。我们在此不妨引用一下俄国学者巴赫金的著名论点——作家在构思故事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并非完全为“第一视野”所控制;“第一视野”的内容是先验的、抽象的、空洞乏味的。而我们在公开出版的成书《安娜·卡列尼娜》中,原先的故事框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安娜从一个丑陋、堕落的“妓女”摇身一变为一个风姿绰约、优美动人的贵族妇女。安娜这一人物的变化,作为一个象征性的信号,使托氏的目光从宗教、家庭伦理投向个人情爱的存在状况,他的兴趣和想象力也从社会学转向了存在境遇的复杂领域。实际上,托尔斯泰对故事初衷的背离不仅挽救了一部天才的巨著,而且使他卸下了道德重负,对家庭、婚姻、情爱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崭新的见解。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作家赋予了作品以智慧,相反,小说自身的智慧却一直在引导和教育着作家。可以说,小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家在多大程度上对创作初衷构成了违背。 这同样也可以说明,一个作家在构思作品时,不能过于周全,有时一个作家的初始意念过于强烈,其结果是,意念本身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控制着作者,作者成了某种意念和价值的奴隶,这将妨害小说本身的价值。这样的例子在中外的小说创作中可谓屡见不鲜。 (摘编自格非《故事的内核和走向》) 【注】即列夫·托尔斯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威廉·福克纳“等到”了超越自身的智慧之声,这使《当我弥留之际》一书内容与福克纳的原先构思并不相同。 B. 对比托氏留下的初稿和公开出版的成书可知,正是因为托氏背离了初衷,《安娜·卡列尼娜》才得以成为一部巨著。 C. 安娜这一形象的变化,象征着托尔斯泰放弃了原先的宗教信仰,从而转向对于存在境遇这一复杂领域的探寻。 D. 对于如何解决故事发展与原先构想的冲突,作者认为小说自身的智慧与作家的智慧都有价值,应一视同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式展开论述,结构严谨。 B. 昆德拉的话表明,小说自身的智慧伴随创作过程产生,且会对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C. 文章引用巴赫金的论点,说明了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本人视角的某种局限性。 D. 文章将福克纳、司汤达、托尔斯泰三人创作过程进行类比,展示小说创作的矛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与作者观点最相符的一项是( ) A. 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本意是希望通过阿Q形象的塑造,刻画出沉默麻木的国民的灵魂,这使小说极具现实价值。 B. 果戈里的《旧式地主》原本意在揭露地主阶级空洞的精神生活,却被后来的读者解读为揭露了人的某种真实状态,这使小说批判性减弱。 C. 茅盾说自己创作《子夜》是想描述“没有出路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然而成书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使小说意蕴更加丰富。 D. 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故事极具随意性,从任何一页读起都能连贯往下读,这使小说具有别样的文学成就。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首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对比托氏留下的初稿和公开出版的成书可知”错误,原文说“我们可以从托尔斯泰研究专家日丹诺夫提供的材料中隐约推知《安娜·卡列尼娜》第一稿的雏形”,可知,托尔斯泰并未留下初稿,我们是通过日丹诺夫的研究中隐约看到第一稿的雏形的。 C项,“托尔斯泰放弃了原先的宗教信仰”错误,由原文“安娜这一人物的变化,作为一个象征性的信号,使托氏的目光从宗教、家庭伦理投向个人情爱的存在状况,他的兴趣和想象力也从社会学转向了存在境遇的复杂领域”可知,只是托尔斯泰的目光从宗教、家庭伦理投向个人情爱的存在状况,并不能说明他放弃了原先的宗教信仰。 D项,“应一视同仁”错误,由原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作家赋予了作品以智慧,相反,小说自身的智慧却一直在引导和教育着作家。可以说,小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家在多大程度上对创作初衷构成了违背”可知,对于解决故事发展与原先构想的冲突,应该遵循小说自身的智慧,而不是“一视同仁”,因为小说自身的智慧一直在引导和教育着作家。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将福克纳、司汤达、托尔斯泰三人创作过程进行类比”错误,福克纳和托尔斯泰的创作过程类似,而司汤达与他们相反,故不能说是“类比”。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由原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作家赋予了作品以智慧,相反,小说自身的智慧却一直在引导和教育着作家。可以说,小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家在多大程度上对创作初衷构成了违背”和“这同样也可以说明,一个作家在构思作品时,不能过于周全,有时一个作家的初始意念过于强烈,其结果是,意念本身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控制着作者,作者成了某种意念和价值的奴隶,这将妨害小说本身的价值”可知,本文的观点是“要遵循小说自身的智慧”,作者的初始意念不能过于强烈。 A项,创作本意与成书相符,所以与本文观点不符。 B项,创作本意与文学接受(文学解读)不符,与本文观点无关。 C项,作者的本意是想描述“没有出路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成书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使小说意蕴更加丰富,超出了作者的本意,使作品成功。与本文观点相符。 D项,小说特殊的写法,与本文观点无关。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他人、自然、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知、情感和信念,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责任的内涵与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和波动。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事关自身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前途。正因如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入教育发展重要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和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协作,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规律,进而提出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思路,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价值。 (摘编自易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2日) 材料二: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郑成宏实习记者黄亚楠)5月9日,《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2018)》(以下简称《调查报告(2018)》)在天津正式发布。 《调查报告(2018)》指出,2017年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平均得分为81.82分(60分及以下为低水平,60分(不含)—80分为一般水平,80分(不含)—90分为较高水平,90分以上为高水平,下同)。60分以上的人数占调查人群的92.08%,80分以上的人数占调查人群的65.59%。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得分为82.50分,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得分为83.27分,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得分仅为79.94分。大络责任感得分为83.93分,学习责任感得分为82.73分,生命责任感得分为82.60分,学校责任感得分为79.53分,政治责任感得分为78.91分。与2016年相比,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得分提高了0.25分,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学习责任感、学校责任感得分分别提高了0.71分、0.26分、0.12分,其他与去年持平。 (《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2018)》,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5月11日) 材料三: 学者们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就是“现状+原因分析+建议”,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了实证调查,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提供了较为客观真实的数据。然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个体或微观环境,应该从人类文化的宏观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因为社会责任感就起源于人类文化。因此,我们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时,也应该关注文化视域。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要求:“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摘自黄四林《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调查发现,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水平较高,具备了较好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情感,已经形成了十分良好的践行责任氛围。 B. 报告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视为认知、认同和行为的过程,并从政治、生命、学习、络责任感五个方面调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C. 从调查结果看,2017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平均得分与2016年相比,从一般水平上升至较高水平,可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水平有所提升。 D.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空间,但大学生学校责任感与其他社会主体责任感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反映的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关系。 B.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和自身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和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C. 学者们在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时注重现状分析、实证调查和客观数据,但这些研究局限于个体或微观环境,因此意义有限。 D. 社会责任感总是嵌套在一定的人类文化内容之中,所以,我们应该从文化的视域去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 6. 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答案】4. B 5. C 6. (1)主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协作(2)方法:①个人微观:知行合一、践履为重。②宏观层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我国社会主流文化塑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已经形成了十分良好的践行氛围”描述有误,材料中大学生社会责任行为得分仅为79.94,可见践行方面存在不足。 C项,80分—90分为较高水平,2016年平均得分在80分以上,属较高水平。 D项,文章并未涉及与其他主体的比较,无中生有。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但这些研究局限于个体或微观环境,因此意义有限”错误。结合“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了实证调查,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提供了较为客观真实的数据。然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个体或微观环境,应该从人类文化的宏观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因为社会责任感就起源于人类文化”分析,材料并无否认学者现状调查的意义。且学者侧重研究方面,微观宏观指培养方面。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和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协作,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规律,进而提出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思路,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价值”分析,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协作。结合材料二的调查数据分析,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大学生自己知行合一、践履为重。结合“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社会责任感就起源于人类文化。因此,我们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时,也应该关注文化视域”等分析,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我国社会主流文化塑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千岁 汪曾祺 据说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 八千岁的米店看起来不大,门面也很暗淡。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一边写的是“僧道无缘”,一边是“概不做保”。这地方每年总有一些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一般“殷实”一些的店铺有为人做保的义务,八千岁可不愿惹这种麻烦。 大家都知道八千岁现在很有钱。挑夫给各家米店挑稻子,一眼估得出哪家的底子有多厚。他们说:八千岁是一只螃蟹,有肉都在壳儿里。 另一件瞒不住人的事,是他有一副大碾子,五匹大骡子。其中有两匹大黑骡子,就是花了八百现大洋从宋侉子手里一次买下来的。 宋侉子是个世家子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还特别爱养骡子养马。父母在日,没有几年,他就把祖产挥霍得去了一半。父母一死,就更没人管他了,他干脆把剩下的一半田产卖了,做起了骡马生意。他相骡马有一绝,一次只买几匹,但要是好的,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 那一年,宋侉子把两匹骡子牵回来,来看的人不断。碾坊、磨坊、油坊、糟坊,都想买。一问价钱,就不禁吐了舌头:“乖乖!”八千岁到宋家看了看,心里打了一阵算盘。他知道宋侉子的脾气,一口价,当时就取了八百现大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牵了骡子,沿着大街,呱嗒呱嗒,走回米店。这件事哄动全城。一连几个月。八千岁买骡子的壮举,成了大家茶余酒后的话题。 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量米、看稻样,没有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看碾坊,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 八千岁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他的食谱非常简单,放着高尖米不吃,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八千岁的米店左边是一家专门包办酒席的赵厨房,右边是一家烧饼店。八千岁和赵厨房从来不打交道,和烧饼店每天打交道。他这辈子吃了多少草炉烧饼,真是难以计数了。 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 这里的人把不讲理的人叫做“舅舅”。八舅太爷行八,是个无赖浪子,从小就不安分。初中毕业后,他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却在上海入了青帮,后来又混进了军队,结交很多朋友,在军队中很“兜得转”。抗战军兴,他随着所在部队调到江北。非常时期,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军法从事,把一个人拉出去枪毙。他是个霸王,没人敢惹他。 八舅太爷有一匹乌骓马,他请宋侉子来给他看看,嘱咐宋侉子把自己的踢雪乌骓也带来。宋侉子知道这匹马保不住了,就顺水推舟:“旅长喜欢,留着骑吧!”——“那,我怎么谢你呢?我给你画一张画吧!” 宋侉子拿了这张画,到八千岁米店里坐下,喝了一碗茶,说不出话来。八千岁劝他:“算了,是儿不死,是财不散,看开一点!”宋侉子只好苦笑。 没想到,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把八千岁“请”去了。当两个兵把八千岁铐上,推出店门时,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 宋侉子找到八舅太爷的秘书了解一下,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别的粮商都是事前运动,打通关节,拿到“准予放行”的执照的,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八舅太爷存心找他的碴,所以他就触犯了军法。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见了八千岁,劝他不要舍命不舍财,这个血是非出不可的。八千岁问:“能不能少拿一点?你作主吧。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个信得过的朋友!”说着就落了两滴眼泪。宋侉子心里也酸酸的。 宋侉子说了好多好话,请了八千岁的两个同行,米店的张老板、李老板出面做保,带了八百现大洋,签字画押,把八千岁保了出来。 八舅太爷敲了八千岁一杠子,他要办一桌满汉全席,在水榭里吃它一整天,上午十点钟开席,一直吃到半夜!这消息传遍全城,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了。办席的就是八千岁的紧邻赵厨房。赵厨房到他的米店买糯米,他问赵厨房:“有多少道菜?”——“一百二十道。”——“啊?!”——“你没事过来瞧瞧。” 八千岁真还过去看了看:烧乳猪、叉子烤鸭、八宝鱼翅、鸽蛋燕窝……八千岁真是开了眼了,一面看,一面又掉了几滴泪,他想:这是吃我哪! 八千岁用一盆水把“概不做保”的字条闷了闷,刮下来。他这回是别人保出来的,以后再拒绝给别人做保,这说不过去。刮掉了,觉得还留着一条“僧道无缘”也没多少意思,就把它也刮掉了。 是晚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草炉烧饼来,八千岁把烧饼往帐桌上一拍,大声说: “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有删改) 7. 下列对作品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运用白描勾勒出八千岁米店的环境,塑造出八千岁这个精明冷漠、不近人情、保守刻板的富商形象。 B. 小说回溯了八千岁重金买骡子的壮举,插入了对八舅太爷这种兵痞流氓来历的介绍,都蕴含了作者的讽刺意味。 C. 小说妙用对比,以宋侉子的豪放通达,衬托八千岁的吝啬刻板;以宋和八舅太爷的虚情假意,衬托宋和八千岁的信义之交。 D. 小说语言通俗平直,俗中藏雅,淡中现奇,以八千岁的人生境遇为主线,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小市民的人情世态。 8.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八千岁第一次落泪的心态。 9. 八千岁刮去了“概不做保”与“僧道无缘”两道字条,并在晚茶的时候,把烧饼往账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在小说的末尾,作者设置这样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答案】7. B 8. ①钱财 被敲诈的悲伤;②对自己长期不近人情导致几乎无人可托的懊悔;③对唯一朋友宋侉子的信任托付;④无法给自己命运作主的无奈。 9. ①情节上:采用突转手法制造反差,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戏剧性效果。②人物上:体现了八千岁的心态转变:以往吝啬节俭,如今决意大方自我补偿;以往不近人情,如今反省惭愧。③主旨上:以小见大,展现乱世之中小人物的心态变化、人情世态。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都蕴含了作者的讽刺意味”错误。对八千岁重金买骡子的壮举,作者没有讽刺意味。为了引出人物“宋侉子”,也后文写宋侉子与八千岁的信义之交等作铺垫。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八千岁第一次落泪的心态”,需要结合文本的情节、人物形象特点等方面分析。结合“能不能少拿一点”分析,钱财被敲诈的悲伤。从“僧道无缘”“概不作保”的字条,可概括出其冷漠吝啬的形象特点。结合“你作主吧。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个信得过的朋友!”分析,对自己长期不近人情导致几乎无人可托的懊悔,对唯一朋友宋侉子的信任托付。结合“八舅太爷存心找他的碴,所以他就触犯了军法”“见了八千岁,劝他不要舍命不舍财,这个血是非出不可的”分析,无法给自己命运作主的无奈。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需要分析小说结尾情节设置的作用,应该结合文本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等方面分析概括。之前的八千岁“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结尾却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他的这种改变,实质上是他的性格的改变。随着他的经历变化,他的自私、吝啬、冷漠有了改变。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进行考虑,八千岁为人吝啬、冷漠,结尾却“奢侈”起来,主动要求给他叫一碗三鲜面,乍看起来似乎与人物一贯的性格不符,实际体现人物人生哲学的改变,这句话是他自我反省的表现。艺术效果,可从结构、情感表达和主题表现三方面考虑,即利用突转,制造反差;体现了人物的强烈愤慨,不再麻木;以八千岁的性格转变映衬时代变化。八千岁以前冷漠吝啬,不为别人作保,不肯接济他人。结尾处体现了八千岁人生哲学的改变,对自己的吝啬、冷漠有了一定的反省。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人物情感表现上,表现了八千岁对八舅太爷这类不义之徒的强烈愤慨,情感不再麻木;思想内容上,以八千岁的性格转变映衬时代变迁的讯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贞观元年,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 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皇太子下令曰:“摄太傅士廉,朝望国华,仪刑攸属,寡人忝膺 监守,实资训导。比日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谘白,少祛蒙滞。但据案奉对,情所未安,所司宜别以一案供太傅。”士廉固让不敢当。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B.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C.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D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贞观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的年号,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B. 谱谍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C. 忝是常见的敬辞,是有愧于做某事的意思;忝膺,用来表示惭愧受任某一职位。 D. “里”指城市之中人口商铺等相对集中的某一区域,类似于今天所说的街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俭少有才学,声名卓著。他年少时有才学气度,广泛阅读文史书籍,有德行学识的前辈与他结为忘年交,他由此在王公大臣间颇有名声。 B. 高俭侍奉母亲,极具孝心。他因与斛斯政交往而获罪,被贬南方瘴疠之地,母亲不可同行,他就留下妻子侍奉,还在白天睡觉时梦到母亲。 C. 高俭在蜀为官,治理有方。水边地价昂贵,高俭沿旧渠重新开掘土地,使蜀中获利;他礼待蜀中隐士,常常派人问候隐士朱桃椎,传为美谈。 D. 高俭考订姓氏,为君解难。太宗厌恶山东人士倚仗旧有门第嫁女时豪取聘礼的做法,令高俭考订姓氏。高俭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受到皇帝认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2)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又在闲暇之日招引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令儒生讲论经史,劝勉鼓励后辈学生。 (2)太宗攻打高丽,皇太子在定州监管国事(代管国事),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一职,并执掌朝政。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薄”是轻浮的意思,修饰“土俗”,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C项。 “亲”是亲自的意思,修饰“扶侍”的,不应该断开;“杖头”为“挂食”的地点,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生命危险的,儿女大都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着食物,远远的喂食。高士廉根据当地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时有所改观。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忝是常见的敬辞”错误。忝是常见的谦辞。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高俭沿旧渠重新开掘土地,使蜀中获利”错误。结合“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分析,不是沿江重新开掘土地,而是在原水渠外另行疏浚开通新河;获利也非获得利益之意,而是指获得灌溉的便利。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因”,介词,在,趁着;“暇日”,闲暇之日;“汲引”,招引;“为”,动词,举行;“勉励”,劝勉鼓励。(2)“伐”,攻打;“监国”,监管国事;“摄”,代理;“典”,执掌。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蓚人。高士廉年少时有才识气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前辈,与高士廉结为忘年之交,从此在王公大臣间(名声)很盛。隋军攻打辽,当时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到高丽,高士廉因为与他有交往而获罪,被贬为朱鸢主簿。他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岭南有瘴气,不能同行,就留下妻子鲜于氏侍奉赡养。高士廉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情况,北还的心情愈加迫切。曾经早上睡觉,梦到他母亲和他说话,就好像在依于母亲膝下,醒来后已经泪流满面。第二天果然得到母亲的消息,议论的人认为这是孝心的感应。 贞观元年,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生命危险的,儿女大都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着食物,远远的喂食。高士廉根据当地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时有所改观。秦代时李冰治理蜀地,导引汶江,开创了灌溉的便利,到现在在水边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富强的人家,多相谋求占据。高士廉就在原水渠外另行疏浚开通新河,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又在闲暇之日招引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令儒生讲论经史,劝勉鼓励后辈学生。蜀中的学校大为复兴。蜀人朱桃椎,淡泊寡欲,隐居不做官,身披裘衣腰扎粗绳,浪迹民间。高士廉常常派人去问候,朱桃椎看到使者就躲进树林。近代以来,多轻视隐士,唯独高士廉礼遇他们,在蜀中传为美谈。 贞观五年,入朝做吏部尚书。崤山以东的人士喜欢自我夸耀,虽然已经接连几代的衰败了,依然倚仗他们的旧有门第,女儿嫁给别族的人,一定会多多索取聘礼。唐太宗厌恶这件事,认为对教化十分有害,就下诏让高士廉修订姓氏。于是他普遍搜集天下各姓的谱牒,并依据史书,考订它的真伪,忠贤之人褒奖进用,违逆之人贬谪,编撰成《氏族志》。到了书编修完成,共有一百卷,皇帝下诏颁行天下,赏赐高士廉物千段。 十九年,太宗攻打高丽,皇太子在定州监管国事(代管国事),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一职,并职掌朝政。皇太子下令说:“代理太傅高士廉,是朝中有声威的杰出大臣,可以作为永久的楷模。寡人惭愧受任监管国事,确实借助于他的训导。近来我听政,常常委屈他跟我同坐一榻,希望趁机向他咨询,稍微去除我的蒙昧无知。然而让他依凭桌案应对,我心里有所不安,有关部门也应另备一个桌案供太傅使用。”高士廉坚决推辞不敢承当。 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太宗亲临他的宅第问候他。二十一年正月壬辰,死于京师崇仁里私宅,时年七十二。追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注】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度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两诗均作于诗人被贬南巴途中。夏口、汉口,今属湖北武汉,岳阳今属湖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与作者自己的迁谪生涯有关。诗人将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怀,巧妙地与被贬途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情感真挚动人。 B. 两诗首联“楚客”均指贾谊。《自》诗写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楚客思渺,《长沙》诗写“三年谪宦”,楚客只落得“万古留悲”。 C. 两诗均用典。《自》诗借“古今怜”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种古今共通的悲剧,《长沙》诗用“有道”和“无情”,暗讽笔触指向当世。 D. 两诗皆写深秋景象。《自》诗中写“秋水远连天”,透着凄冷寒意,《长沙》诗借“秋草”“寒林”描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色。 15. 两首诗颔联均寓情于景,请具体分析其在情感和景物描写手法上的不同。 【答案】14. B 15. 情感:《自》诗颔联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鸭斜渡,遥想洞庭秋水、浩渺连天,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长沙》诗描写故宅萧条冷落,诗人还要去“独寻”,表达了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寂寞兴叹。手法:《自》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实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的洞庭湖浩渺水色,虚实相生,情感更见真挚;《长沙》诗所写“秋草”“寒林”“日斜”均为眼前实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均指贾谊”错误。《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诗中楚客指自己。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需要分别分析两首诗颔联情感和景物描写手法。。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古诗词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时空角度等。“汉口夕阳斜度鸟,洞庭秋水远连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作者遥想洞庭湖,秋水浩森,鼓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一近景。一远景;一实写,一虚拟,创造了极富张力、饶有空间感的“形”。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庭湖)了。虚实相生,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造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均为眼前实景。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是想象的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去郊外活动,只需做简单准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千百猎手漫山遍野围猎的威武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写山林中人。“负者”“行者”往来呼应,“射者”“弈者”起坐喧哗,而其中核心人物太守的形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三餐而反 (2). 腹犹果然 (3). 锦帽貂裘 (4). 千骑卷平冈 (5). 苍颜白发 (6). 颓然户其中(者)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反”“果然”“裘”“苍”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______,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火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______。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事故,它们的灾难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被焚毁的圆明园和失火的巴黎圣母院,都是承载人类文化艺术的圣地,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的一部分。当“遗产”“瑰宝”被冠以“世界”“人类”这样的前缀词,它们就成为了超越国别的、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守护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雨果曾经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却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我们不能用圆明园曾经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拍手称快 层出不穷 不可或缺 义正辞严 B. 拍手称快 数见不鲜 不可或缺 振振有词 C. 额手相庆 层出不穷 缺一不可 义正辞严 D. 额手相庆 数见不鲜 缺一不可 振振有词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B.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历史上我国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C.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内心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D.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历史上我国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内心伤痛。但是,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国仇家恨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更是血的教训,但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 B. 国仇家恨是血的教训,更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但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 C. 国仇家恨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它是血的教训,更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 D. 国仇家恨绝不是幸灾乐祸的根源,它是文明社会中人们提醒自身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更是血的教训。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额手相庆:把双手合掌放在额上,表示庆幸。结合“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分析,选用“拍手称快”。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数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结合“‘天道有轮回’等字眼”分析,选用“层出不穷”。 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可以。语境主要讲“被焚毁的圆明园和失火的巴黎圣母院”是人类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用“不可或缺”。 义正辞严: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振振有词: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修饰“痛斥”,选用“义正辞严”。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历史上我国”语序不当,应该是“我国历史上”,排除B项、D项; “给国人带来内心的伤痛难以抚平”谓语宾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巴黎圣母院”前面需要介词“与”,排除A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是……更是……”递进关系,“不要重蹈覆辙的纪念碑”更重要,应该放在后面,排除A项; “幸灾乐祸”和后文“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联系紧密,排除C项、D项。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些人一直认为,①________,于是他们不吃肉食等高脂肪食物,认为这样可以控制每日摄入热量。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吃素的后果并不那么美好。②_________,比如从最普通的素食——大豆中,我们可提取出来一种可溶性低聚糖,它的甜度达到了蔗糖的70%。而大豆在纯素食主义者的菜单里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人很大程度上依赖大豆或奶制品提供营养。他们只需要吃很少大豆就能摄取一天所需的足够热量,但这样的食用量并不会使人产生饱食感。因此,与那些遵循传统饮食方式的人相比,③__________。 【答案】 (1). ①素食热量低 (2). ②很多素食中的糖分含量高 (3). ③纯素食主义者反而摄取更多热量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他们不吃肉食等高脂肪食物,认为这样可以控制每日摄入热量”分析,此处主要讲一些人认为素食热量低; 第二处,结合“比如从最普通的素食——大豆中,我们可提取出来一种可溶性低聚糖,它的甜度达到了蔗糖的70%”分析,主要讲很多素食中的糖分含量高; 第三处,结合“他们只需要吃很少大豆就能摄取一天所需的足够热量,但这样的食用量并不会使人产生饱食感”分析,纯素食主义者反而摄取更多热量。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根据提供材料,按照示例中体现的内在逻辑关系,仿写两句,句式大致相同即可。每句不超过50个字。 材料:《骆驼祥子》《哈姆雷特》《庄子》《雷雨》《孟子》 《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彷徨》《论语》 示例:欣赏《牡丹亭》《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动人戏曲,让我们看到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答案】(1)观看《骆驼祥子》《彷徨》《雷雨》等中国现代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2)朗诵《论语》《孟子》《庄子》等古代经典,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3)阅读《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哈姆雷特》等外国名著,让我们思考着人性的光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材料提供多本书,依照示例,考生可以从中选出三篇在内容、主旨或形象上有相关性的书籍,如《论语》《孟子》《庄子》都是古代的经典著作,都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如《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老人与海》都是外国的名著,都展现人性的力量等。然后分析示例的句式及句子之间的关系,前一句是欣赏这些作品,后一句是从这些作品中得到的收获,前一句采用动宾结构,后一句采用“让我们……”的句式。明确了这些内容再来拟写就简单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很多70、80后,是由“大白兔”奶糖、“友谊”雪花膏、“回力”球鞋以及“英雄”钢笔等众多国货陪伴长大的。如今国货又在年青一代中引发风潮:前有“李宁”以“中国制造”为主题,联名“红旗”汽车推出设计;今年五月,受年轻人热捧的“讯飞”翻译机、“小米”AI音箱等产品成功入选《2019年中国品牌日国货精品推广目录》;此外,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品牌的品牌关注度从38%上升至70%,同时,境外品牌的关注度从62%下降到30%。 201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新匠人促进会”(创业者联盟)联合发起的“向祖国汇报”人民文创·国货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假如你是主办方代表,请你为大会致开幕辞。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谈国人的“国货”意识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下面我宣布“向祖国汇报”人民文创•国货创新大赛正式开幕。 自从习近平主席上台后,与夫人彭丽媛可谓是吃、穿,用都坚持选择国货,尤其是彭丽媛夫人在出使俄罗斯时所带的礼物皆是国货中的精品。这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国货的精粹,也带动了国货在本国的购买热情。这一举动,无疑进一步赢得了国民的尊重与呼声。 经过这一事件,我不由得反思起国人的国货意识。从我自身说起,我一直认为我们90后的这一代孩子对国货的热情不高。一方面是社会在发展,家里条件越来越好,对品牌的要求逐渐要求提高;另一方面是中国国内的食品安全频频让国人伤透了心。黑心商人频频生产的毒奶粉让中国的奶粉名誉严重受损。记得曾经在超市看见一个农民工在奶粉招牌前面对国产奶粉和昂贵的洋奶粉徘徊了很久,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对他来说很难负担的洋奶粉,我至今都忘不了当时他从脏兮兮的裤子里拿出零零碎碎的一堆零钱,硬是负担了那昂贵的奶粉钱,这是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呀。中国民族自古以来都是诚实守信的礼仪之邦,现在呢?我不禁反问。 国货意识,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国民的国货意识普遍淡漠,歧视国货的现象也是常常发生,但是国货意识是国民对本国生产的认同和推崇,更是一种爱国的信念。 彭丽媛夫人的种种重视国货的举动的确带动了国货某些领域新的购买热潮,但是我不禁想问,这种热情还能支持多久?国民对国货的热情的持久是依靠国民企业依靠诚信生产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的质量与安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如果商品本身就很好就不怕没有人来买,这无疑赞美了中国的诚信经营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是极好的。可是当今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许多不法商人钻法律的空子,抛弃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夸大产品功效,为了利益生产劣质产品,污染环境,一次次的曝光伤透了国人的心,使得国人对国货的信任一路下跌到谷底。 我希望国家企业能重视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国货购买热潮与国民难的建立起来的国货保护意识,不要再让这频频的食品用品安全来伤国人的心。这些伤掉的不止是国人对国货的拥护与信任,更是中国创造的国际影响力与信誉。 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国货当自强。”我相信,只要严把质量关,安全关,良心关,国货不仅可以自强,还会越来越强!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国货及品牌,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比较简单,主要讲国货品牌的崛起,材料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品牌的品牌关注度从38%上升至70%”。人民文创•国货创新大赛正式启动。题干要求“假如你是主办方代表,请你为大会致开幕辞”,开幕辞,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开幕词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篇幅要求简短,快速切入正题,内容切忌重复、啰嗦;语言要求口语化、富有感情色彩,又要求生动活泼;语气要热请、友好,也要激动、慷慨。大会开幕辞应该主要围绕国产品牌的崛起,国产质量的提升,爱国情怀,理性等角度分析。 参考立意:相信国产品牌,支持国货;理性认识中国品牌和境外品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科学发展的眼光世界;为新国货注入新概念、新创意,助力新国货蓬勃发展等。 行文结构:大会开幕式,首先是问好。然后阐述大会的宗旨,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主旨为“认可、支持国货”。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分析论述,如要给国货更多的信任,为我们自己产品的研发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支持国货,支持中国民族企业。让民族企业站稳脚跟,争取中国自己的“经济自主权”;支持国货,支持中国民族企业。让民族企业给更多的中国人增加就业机会,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等。最后可以发出呼吁或做法,如“让我们团结起来,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祖国添砖加瓦”“我们相信国货会越来越好的,民族企业必将发展壮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名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等。 【素材】重新年轻,正在年轻——这才是新国货的英雄。今年5月,人民日报系文创品牌“人民文创”发布,首批3个合作品牌,英雄就赫然在列。人民文创联合英雄钢笔推出的“英雄·1949”,生产量达35万支,码洋过亿。我们欣喜地看到,英雄带着新国货的荣光回归了。 国货意识,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国民的国货意识普遍淡漠,歧视国货的现象也是常常发生,但是国货意识是国民对本国生产的认同和推崇,更是一种爱国的信念。 一是国货的价格比外国货便宜,购买国货还可以帮你省下不少钱呢!所以,国货可说是价廉物美。二是,若国民购买国货也能刺激本国的经济及增加就业机会,所以购买国货,不单对个人有益,对国家的发展也有帮助。另一方面,国货的生产商也应该不断地提高产品的品质,这样才能增加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 就从化妆品看,老一辈的人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洋品牌可用,有的只是几毛钱一大瓶的国货,如百雀羚、雅霜、馥春等。但现今的我们仔细观察,他们并没有出现电视上夸大的各种肌肤问题,旧相片上的他们笑容依旧灿烂,面上洋溢着满是青春的朝气。现在,各大商场、购物网站中,兰蔻、雅诗兰黛、美宝莲、香奈儿等洋品牌随处可见。举目望去已寻不到亲切又熟悉的国产品牌。昂贵的价格、华丽的包装、妙手回春的功效、享誉世界的名气都使国人对他们趋之若鹜。那些古老的、陈旧的物什仅可勉强从大卖场货架某个角落里寻到踪迹。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曾经信任过?一个品牌的建立就像护养一个孩子。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会经历很多风霜雨打,会犯许多大大小小的错误,让我们失望,让本对他抱有尽乎毕生希望的我们心灰意冷。可纵然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弃他,不管如何,都不能改变其是我们骨肉的事实。我们再怎么生气,也要耐下心来慢慢去引导他,鼓励他,包容他,直至他逐渐长大懂事成人。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节点,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人民文创、新匠人促进会以及杭州巴九灵共同发起“向祖国汇报”人民文创新国货创新大赛,为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献礼。本次大赛由吴老师担任评审团团长,并邀请来自设计、渠道、资本、品牌等领域的多位大师,组成专业的评审团。希望通过大赛招募拥有新技艺、新审美、新连接的国货品牌,为新国货注入新概念、新创意,助力新国货蓬勃发展,见证更多“英雄”。 【点睛】开幕词的特点:一是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二是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四是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五是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活动或者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