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实验部语文试题 Word版
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实验部 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是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他答曰: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C.“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 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 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D.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严谨。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文中引用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证明渔父和屈原的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拴马桩【注】 贾平凹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西安人热衷收藏田园文物。拴马石桩原本是农村人家寻常物件,如石磨石碾一样,突然间被视为艺术珍品,从潼关到宝鸡,八百里的关中平原上对拴马石桩的抢收极度疯狂。 我现居住的西安美术学院里,上万件的石雕摆得到处都是,其中最多的还是拴马石桩。这些拴马石桩顶部一律雕有人或动物的形象,动物多为狮为猴,人物则千奇百怪,或嬉或怒或嗔或愁,生动传神。我每天早晨起来,固定的功课就是去这些石雕前静然默思,这些千百年来的老石头一定是有了灵性的,它们曾经为过去的人所用,为过去的人保平安和吉祥,那么,它们必然会对我的身心有益。 我在拴马石桩林中,每一次都在重复着一个感叹: 这么多的拴马石桩呀! 有多少拴马石桩就该有多少匹马的,那么,在古时,关中平原上有多少马呀,这些马是从什么时候起消失了呢? 现在往关中平原上走走,再也见不到一匹马了,连马的附庸骡、驴,甚至牛的粪便也难得一见 。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人学会了降龙的本领,但他学会了降龙本领的时候世上却没有龙。如今,马留给我们的是拴马的石桩,这如同我们种下了麦子却收到了麦草。好多东西我们都丢失了,不,是好多东西都抛弃了我们。虎不再从我们,鹰不再从我们,连狼也不来,伴随我们的只是蠢笨的猪,谄媚的狗,再就是苍蝇蚊子和老鼠。人类已从强健沦落到了孱弱,过去我们祖先司空见惯并且共生同处的动物现在只能成为我们新的图腾艺术品。我们在欣赏这些艺术品的时候,更多地品尝到了我们人的苦涩。 在关中平原大肆收购拴马石桩一类石雕的风潮中,我也曾是其中狂热的一员。去年的秋天,我们开着车走过了渭河北岸三个县,刚刚到了一个村口,听见声音,巷道里的木板门都哐啷哐啷打开,出来了许多人把我们围住,而且鸡飞狗咬。他们说:你们是来收购拴马石桩的? 原来这个村庄已经被来人收购过三次了。我们仍不死心,还在村里搜寻,果然发现在某家院角是有一根的,但上边架满了玉米棒子,在另一家茅坑还有两根,而又有一家,说他用三根铺了台阶,如果要,可以拆了台阶。这让我们欢喜若狂,但生气的事情立即发生了,他们漫天要价,每一根必须出两千元,否则只能看不能动的。农民就是这样,当十年前第一次有人收集拴马石胜,他们说石头么,你能拿动就拿走吧,帮着你把拴马石桩抬到车上,还给你做了饭吃,买了酒喝,照相时偏要在院门口大声吆喝,让村人都知道西安人是来到了他们的家。而稍稍知道了西安人喜欢这些老石头,是什么艺术品,一下子把土坷垃也当做了金砣子。那一次,我们是明明白白吃了大亏购买了五根拴马石桩。 也就在这一次收购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农村的萧条,村里能见到的年轻人很少,多是一些老人和孩子,询问有没有拴马石桩,他们用白多黑少的眼睛疑惑地看你,说:“那得掏钱买哩。我们说当然要掏钱的,他们才告诉你有或者没有。”又说:“还有牛槽的,还有石门墩哩。”领着你去看了,或许有一根两根,不是断裂就是雕刻已残损得失去形状,但都是现代物件,说:买了吧,我们缺钱啊。看得出他们是确实缺钱,衣衫破烂,面如土色,每个老人的后脖颈壅着铍褶,晒得黑红如酱,你无法不生出同情心来。 被同情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就这些人,和你论起价来,要么咬一个死数,然后就呼呼噜噜吃他的饭,饭吃完了一遍又一遍伸出舌头舔碗,不再出声,而另一个则巧舌如簧,使你毫无还嘴之机。买卖终于是做成了,我们的车却在巷里受阻,因为有人家在办丧事,一群人乱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声催喊着快去邻村喊人,他们有气力的劳力已经极少,必须两个村或三个村的青壮劳力方能将一具棺材抬往坟墓。在一片哀乐中,两个村庄的年轻人合伙将棺材抬出村去,我不禁有了一种苍凉之意,千百年来,农民是一棵草一棵树从土里生出来又长在土上,现在的农民却大量地从土地上出走了。马留给了我们一根一根拴马的石桩,在城市里成为艺术的饰品,农民失去了土气,游荡于城市街头的劳务市场,他们是被拔起来的树,根部的土又都在水里抖涮得干干净净,这树能移活在别处吗? 当西安美术学院分配了我那套楼下一层的房子时,窗外是早栽竖了三根拴马石桩,我曾因窗外有这三根拴马石桩而得意过,而现在,我却为它悲哀:没有我的时候是有马的时代,没有了马的时代我只有守着拴马石桩哭泣。 (节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注】拴马桩:历史上陕西渭南乡村农家宅院门前用以拴马、牛等牲畜的石雕桩,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 文章前四段,作者一方面欣赏和赞叹作为艺术品的拴马性的灵性,一方面又在进一步感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曾经和人类共处的很多动物已经不复存在。 B. 在收购拴马桩一类石雕的风潮中从十年前的热心奉送,到现在的漫天要价,农民们态度的变化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作为艺术品的拴马桩的文物价值。 C. “被同情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因为作者走进农家收购拴马桩时,深深感受到了农民们的刁钻难缠。 D. 作者在这篇散文里表达了对历史文明、农村曾经美好的追怀,以及因文明消逝、现代农村萧条而引起的怅惘。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6分) 他们是被拔起来的树,根部的土又都在水里抖涮得干干净净,这树能移活在别处吗? 6.文章结尾说,“我曾因窗外有这三根拴马石桩而得意过,而现在,我却为它悲哀”,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得意”和“悲哀”的原因。(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惟一的一个人了。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6月7日上午,2018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作者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我没想到,科幻小说竟然能进入高考试卷阅读题。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边缘文学地带。当然我很高兴,科幻小说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刘慈欣耐心给记者分析,“细想也不是很意外。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感十足。这也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之前科幻小说已经进入了高中教材,现在又有科幻小说进入了高考语文试题,这都是一些生动的体现。” (摘编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家号2018年6月8日消息) 材料二: 国内科幻小说与国外主要差距 (表格中的百分数是参与调查的人数百分比。表格来源于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三: 2011年11月,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在成都揭晓,刘慈欣的《三体》获最佳长篇小说金奖。调查显示,有29.4%的读者是因为《三体》获奖,才认识了该书作者刘慈欣。科幻小说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曾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天意》,便卖出了15万册。在阅读情况方面,读者获取科幻读物的途径最多的是下载电子书阅读,比例占到样本总量的39%,而从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购买的读者比例分别为21%和20%。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很少有出版社会出版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社主要是重庆出版社和四川科技出版社。关于科幻小说的信息了解渠道,科幻杂志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由于科幻作品能单独出版的屈指可数,出版后印量偏低,因此杂志成为首选的科幻新作发表平台,包括《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杂志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国内科幻文学领域的作者群体仍然狭小,长期坚持科幻创作的只有几十人而已,有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刘慈欣连续8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王晋康的获奖次数更是高达10次,这一方面是实力所致,一方面也证明在科幻小说领域竞争对手不多。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和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最为受到读者青睐,且支持率超过其他作者一倍以上,可见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作品或创作者仍未能够超越经典。《三体》的成功虽然带动了科幻文学的关注度和出版,但“后三体时代”能否有和《三体》一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至关重要。 (摘编自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四: 如果从文学形式的完整程度来划分,科幻小说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称为点子阶段、故事阶段和文学阶段。文学是人学,根本要旨是把人写好。在前两个阶段中,人物只是传声筒,把男的换成女的,老的换成年轻的,中国人换成外国人,作品照样成立。一直有作者问,写科幻时人文元素该占多少,科学元素该占多少,这个问题本身就错误。既然是科幻,就必须有科学元素;既然是文学,就必须有人文精神。在科幻创作中,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人文是主题,科学是题材,前者通过后者来展现。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的人文主题,你不用科学构思也能够展现,它就不是好科幻。反过来,科学题材也一定要展现人文精神,作品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总之,今后科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从科幻点子、科幻故事进化到科幻文学,在科学构思上生长出人文精神。 (摘编自《科普创作》2017年第3期郑军《科幻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幻小说进入高考题,这对科幻小说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帮助,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幻小说。 B.虽然阅读电子版和纸质版科幻的读者占比相当,但仍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 C.刘慈欣、王晋康多次获奖及读者青睐倪匡、凡尔纳等作家,说明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作品偏少。 D.科幻小说本真上属于文学,文学是人学,所以科幻小说创作的根本要旨是把人物塑造好。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少读者因《三体》获奖才认识了作者刘慈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奖项的关注甚于作品本身。 B.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题材、思路等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数量与作者水平。 C.《三体》获奖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新高度,“后三体时代”中国科幻期待有同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 D.在科幻小说中,科学与人文一为题材一为主题,二者是科幻小说的两翼,相辅相成,并不对立。 9.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怎样发展我国的科幻文学?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如松,字子茂。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骁果敢战,少从父谙兵机。 万历二十年,哱拜反宁夏,都御史梅国桢荐如松大将才,宜令讨贼。六月抵宁夏。先是,诸将董一奎、麻贵等数攻城不下。如松至,攻益力。弟如樟夜攀云梯上,不克。游击龚子敬提苗兵攻南关,如松乘势将登,亦不克,乃决策水攻。拜窘,遣养子克力盖往勾套寇,套寇以万余骑至张亮堡。如松力战,手斩士卒畏缩者,寇竟败去。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既灭拜族。录功,进都督。会朝鲜倭患棘,诏如松克期东征。十二月,如松至军,沈惟敬自倭归,言倭酋行长愿封,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斩之。参谋李应试曰:“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如松以为然,乃誓师渡江。师次肃宁馆。行长以为封使将至,遣牙将来迎,如松檄游击李宁生缚之。倭猝起格斗,仅获三人,余走还。行长大骇,复遣所亲信小西飞来谒,如松慰遣之。六日,次平壤。行长犹以为封使也,踔风月楼以待。抵平壤城,诸将逡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明旦,如松下令诸军攻围缺东面。如松亲提大军直抵城下,攻其东南。倭炮矢如雨。军少却,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 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罢,中旨特用如松。如松感帝知,气益奋。明年四月,土蛮寇犯辽东。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帝痛悼,赠少保、宁远伯,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B、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C、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D、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都御史”是明代都察院的长官,专门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 B、“檄”是古代官府用于征召、声讨、晓谕等的文书,这里做动词,是下檄文通知的意思。 C、“中旨”指明代皇帝自宫廷发出而不正常通过内阁,直接交付有关机关执行的谕旨。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所赠官职爵位高于生前所任官职或爵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如松将才难得,屡被重用。哮拜反宁夏时他带兵征讨;后来又东征朝鲜;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被罢后,中旨特用如松。 B、李如松为将作风强硬,身先士卒。两军阵前,对于退缩者毫不手软,宁夏平叛时官兵稍有退郑,即斩杀先退士兵以示众。 C、李如松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平定宁夏之乱,在其他将领多次攻城不克的情况下,他定计水淹城池,一举成功因此晋升为都督。 D、李如松知恩图报,殒命沙场。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土蛮侵犯辽东,李如松率领轻骑兵远出直捣敌巢,中了埋伏奋战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5分) (2) 军少却,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5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13问题。(9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唐)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点明题旨,总写作者和夏少府利用公余之暇,月夜下游山,去寻胜探幽。 B.颔联写景,写山里山路、花木的幽香。描写十分细腻,对仗特别工整。 C.尾联卒章显志,抒发了诗人挣脱樊笼,寄迹山林的情怀,极为贴切自然。 D.全诗紧扣"游"字,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描写了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 15.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6分) (三)名言名句填空(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写屈原德行高尚,遭受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 , 。” (2) 《离骚》中写屈原佩带上缤纷多彩的服饰,若菲菲芳香更加显著的句子是“ ,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_。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_________ ,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继往开来 B.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薪火相传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薪火相传 D.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继往开来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20.下面是同事老王给王老师留的便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王老师: 惊悉您的小女考上大学,我万分荣幸,您的寒舍肯定是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此时打搅多有不便,留片语聊表寸心。 老王 ×年×月×日 21.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6分) 根据图示,劳务派遣的流程(环节)依次为: (1) (2分) (2) (2分) (3) (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说人生拥有三种境界:“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你怎么看待曾国藩人生“三境界说”?请联系材料,表明看法并阐述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实验部 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 A 解析 偷换概念,原文是说“无求与苏世”使“独立不迁”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2. C 解析 “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 3. C 解析 文中引用材料的目的是阐释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4.B 5.此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成为了艺术品的拴马桩”和“离开了土地的农民”比作失去了根基的树,表达了作者对其未来命运不可把握的深深担忧。 6.“得意”的原因是“我”站在文物鉴赏的角度,曾经喜爱拴马桩的“灵性”,认为它们会对“我”的“身心有益”,可以鉴赏到它们的文物价值和内涵; “悲哀”是因为“我”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失去了马的拴马桩”陷入了经济大潮的漩涡中表达了深深的失落感,隐含了作者对消逝的历史文明的哀伤。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C(举刘慈欣,王晋康的例子是说明中国科幻创作者少,举倪匡和凡尔纳的例子是说明中国科幻创作水平不高。) 8.B(应为“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许多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题材思路”。) 9.1.宣传推广方面,进入教材与试卷,对科幻文学的推广是有帮助的;设立合适的奖项,是对科幻的宣传与推广;杂志与出版社要认识到科幻的价值,多出版与发表科幻作品。2作家作品方面,学习外国科幻小说,从题材思路等方面,努力缩小与外国科幻的差距;从科幻创作的人数和影响力方面培养作者;努力创作出超越经典的科幻作品。3.文学自身方面,要注重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发展第三阶段的科幻文学。(每条2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水淹北关,城墙倒塌。李如松等佯装攻打北关诱惑敌人,而暗中派精兵袭击南关,攻克了宁夏之后,哮拜自己杀死叛党刘东旸,请求免去死罪。) 11.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所赠官职爵位高于生前所任官职或爵位。) 12.C(“在其他将领多次攻城不克的情况下”错,包括他自己在内均如此。) 13.(1)借助沈惟敬欺骗倭寇说给他们封赏,而暗中偷袭他们,这是条妙计呀。(“藉”“给”“阴”“奇”,判断句各1分)(5分) (2)官军稍有退却,李如松的战马被炮击毙,,换了马疾驰,落在壕沟中,一跃而上指挥士兵加强进攻。(“却”“于”“易“堕坠”“麾”各1分)(5分) 参考译文: 李如松,字子茂。因父亲的功劳入仕担任都指挥同知,充任宁远伯的侍卫官。骁勇果决,作战勇敢,从小跟随父亲熟悉兵法。 万历二十年,哮拜在宁夏反叛,都御史梅国桢推荐李如松有大将的才干,朝廷应当让他带兵征讨叛贼。六月抵达宁夏。在这以前,董一奎、麻贵等众将多次攻城没有攻下。李如松到更加猛烈。他的弟弟李如夜间登云梯而上,没有成功。游击龚子敬率领苗兵进攻南关,李如松乘势带兵攻城,也没攻下,于是决定用水攻。哮拜窘追,派养子克力盖前去勾结河套的敌人,河套的敌寇率领一万多骑兵到达张亮堡。李如松奋力应战,亲手斩杀畏缩不前的士卒,敌寇最终大败而逃。水淹北关,城墙倒塌。李如松等佯装攻打北关诱惑敌人,而暗中派精兵袭击南关,攻克了宁夏之后,哮拜自己杀死叛党刘东旸,请求免去死罪。 消灭了哮拜和族人后,记录功劳,如松升为都督。恰逢朝鲜倭寇为害严重,皇帝令李如松限期东征。十二月,李如松到达军中,沈惟敬从倭寇那边回来,说倭寇酋长行长愿意接受封赏。李如松叱责沈惟敬奸邪,想杀了他。参谋李应试说:“借助沈惟敬欺骗倭寇说给他们封赏,而暗中偷袭他们,这是条妙计呀” 李如松认为他说的对。于是誓师渡江,大军驻扎在肃宁馆行长以为封赏的使臣将要来了,派牙将前来迎接,李如樨下令游击李宁活捉他们。倭寇仓促起来格斗,只抓住了三人,剩下的逃回去了。行长大惊,又派亲信前来拜见,李如松抚慰打发他回去了。第六天,驻军平壤。行长还以为是封赏的使者,站立在风月楼等待。李如松的军队抵达平壤城,众将徘徊没有入城,行迹完全暴露,倭寇全部登上城墙据守。第二天早晨,李如松下令围攻时放开东面。李如松亲自带领大军直抵城下,攻打城东南。倭寇炮箭像雨一样,官军稍有退却,李如松的战马中炮而死,换了马疾驰,落在壕沟中,一跃而上,指挥士兵加强进攻将士们无不以一当百,于是攻下平壤城。 万历二十五年冬天,辽东总兵被罢免,皇帝下圣旨特别任用李如松。李如松感戴皇帝知遇之恩,意气更加振奋。第二年四月,土蛮侵犯辽东。李如松率领轻骑兵远出直捣敌巢,中了埋伏奋战而死。皇帝沉痛哀悼,追赠少保、宁远伯,谥号忠烈 (二)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4.D项,“对比、象征”手法错误,应是“衬托、用典及借景抒情”。 15. 【参考答案】(1)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 (2)借景抒情,描绘夏日山中幽静空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1)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 题中精益求精:指(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励精求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多用于某人取得显著成绩。第二空强调给人一种新鲜感,而不是强调用新旧眼光看问题,故应选用“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强调“美”。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此处为女红针黹“女红针黹”技艺,故应选择薪火相传。 18、D; A项,语序不当,同一主语,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B项,搭配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将“给” 改为“让”或“使”;C项,关联词位置错,应当是“这些作品不仅”,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 19、B 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结合语境“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 ,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继承学习,后创新发展;按语言艺术:“传承”与“循古”对仗,“创新”与“发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 20.①“惊悉”改为“获悉”;②“小女”改为“女儿”;③“万分荣幸”改为“十分高兴”;④“寒舍”改为“家中”;⑤“蓬荜生辉”改为“气氛热烈”(或去掉)。 21. (1)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确立劳务关系;(2分) (2) 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2分) (3)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劳务使用关系。(2分) 四、作文(60分) 22.【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此次作文材料是曾国藩的名言,要求针对曾国藩人生“三境界说”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作文, 首先分析材料,曾国藩说人生拥有三种境界:“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可以用因果分析法来分析他为什么这样说,少年经不得顺境是因为年少气盛容易年少轻狂,万事太顺会毁了一个人,古龙说过:“一个人在少年得意,未必是福,而少年时的折磨,却往往使得日后能有更大的成就。一块美玉,不经琢磨,不能成器,人之一生,何尝不是如此?”中年经不得闲境,是因为中年时,到了三十而立,切忌太闲,闲境容易温水煮青蛙,丧失志向,卢梭说过:“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汪国真的《人到中年》里有这样一段关于中年人的描述:“到了中年,生命已经流过了青春湍急的峡谷,来到了相对开阔之地,变得从容清澈起来。花儿谢了不必唏嘘,还有果实呢。”中年是事业的黄金时期,不能好逸恶劳,所谓的闲情逸致对于中年人来说是奢侈的事。这时候的自己,一刻都不能懈怠。要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期,为自己的后半生积累财富和资源。人到中年,年富力强,但凡您不闲着,无论身处何等境遇都能干出一番成绩。晚年经不得逆境,是因为晚年经不起折腾,万事求稳,务必一步一脚印,人到晚年,应该学会遵从自己的本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姿态。 接着,可以选择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选择少年经不得顺境来立意:年少要多锤炼、多历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可以从中年经不得闲境来立意:黄金时期岂能安逸,年富力强创造辉煌,中年的安逸是自掘坟墓,珍惜壮年。 可以选择晚年经不得逆境来立意:夕阳无限好,懂得放下和从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也可以从三境界整体立意:学会选择,顺势而为;人生每个阶段都要好好把握;奋斗,何时都不晚,让生命精彩,不辜负每一个起舞的日子;不同年龄,应该有不同的见解和体会,而不是抱残守缺,一成不变终究被时代淘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