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三下学期周练(4-2)(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三下学期周练(4-2)(2017-04)

武汉二中2017届高三语文周练(新题型卷)‎ 命题人:杨雯   审题人:喻婷  考试时间:2017年4月2日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风与水二者确实妙不可言,《易经·说卦》释义为“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从字面上理解,“风”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水"是顺大地而走、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风与水的考察乃是对天地之考察。‎ 古代中国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阶层,成为后来风水学的指导方针,这便是汉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董仲舒认为,人是上天派生的,天生万物是为人,故天人属同一类。天是人的曾祖父,人的形体是化天数而成的,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天人视为同一体,不仅有物质、自然上的相连,同时还有精神上的相通,这个理论对风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风水的最终目的,正在于通过宅地的处理,达到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使人的生活顺乎天意,从而生活在和谐美满的环境中。‎ 中国风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偏重之差,追及唐宋,遂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专主山形地势,以龙穴、砂水相配来定吉凶祸福,故称形势派,亦称峦头派;一是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行来定生克吉凶,故称方位派,亦称理气派。古代风水通常包括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两个方面,人活着要住房,叫做阳宅,人死了要落葬,叫做阴宅。郭璞定义为“观人宅”仅涉及一面,无疑失之偏颇。古人认为墓地周围的山川、风向、水流的形态,能给葬者一家招来祸福。其实,峦头派就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根据这四大类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决定宅地建筑基址及朝向的布置,其要求是: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这是风水家到野外察看地形时肉眼可见的吉凶,以形观风水,悟形中寓理,它追求的是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的地形条件,表现了古人对于美的追求、吉的渴望。 ‎ 这就是说,住宅必须背靠山陵,左右各有山冈环抱,或者左是河流,右是道路,而前面必须是月牙形的池塘,或者是弯曲的河流。如果推而广之,就城市、村镇的环境选择而言,则视野要更加开阔,左右环视,远瞻遥观,把局部小环境放入大环境更丰富的景物层面去考察,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通常老百姓讲的阳宅最佳格局“背山、面水、朝阳”,即“前要照,后要靠”,就是峦头派的通俗说法。中国汉民族的风水观念,大都以这种“相形取胜”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的。‎ 人是属于自然的,有史以来,诸多领域的哲人和学者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中国的建筑理论概不例外,应天时,取地利,相形取胜是建筑选址追求的完美目标。中国古代从早期居所、城市、村庄甚至陵墓的选址,无不体现了风水这一理论。‎ ‎(摘编自2016年8月20日《文化月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中国有关“风水”说,确实妙不可言,而且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代就有有关“风水”理论的阐释,如《易经-说卦》释义为“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 B.董仲舒认为,人是上天派生的,天生万物是为人,故天人属于同一类。这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思想,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也成为了后来风水学的指导方针。‎ ‎ C.峦头派从“龙、砂、穴、水、向”‎ 等方面观风水,表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吉的渴望。这是峦头派到野外察看地形时肉眼可见的吉凶依据,它追求的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 D.中国的建筑理论取“天人合一”为境界,应天时,取地利,相形取胜是建筑选址追求的完美目标。作者认为,人是属于自然的,诸多领域的哲人和学者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由于认识偏重之差,中国风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唐宋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专主山形地势,亦称峦头派;一是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行来定生克吉凶,亦称理气派。‎ ‎ B.所谓“风水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风”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水”是顺大地而走、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术”就是风水先生对风与水的观察和研究。‎ ‎ C.峦头派要求: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就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再根据这四大类本身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决定宅地建筑基址和朝向的布置。‎ ‎ D.城市、村镇环境的选择,视野要开阔,左右环视,远瞻遥观,由此可知小环境受到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地质等。这可以说,现代建筑也常受到峦头派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天人合一”的理论对风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风水的最终目的可以看出.它是通过宅地的处理,达到天人感应,使人的生活顺乎天意,从而生活在和谐美满的环境中。‎ ‎ B.郭璞认为“观人宅”就是“风水”,其实只涉及了一面。人活着要住房,叫做阳宅;人死了要落葬,叫做阴宅。古代风水通常包括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这两个方面。‎ ‎ C.老百姓把天人视为同一体,例如阳宅最佳格局就是“背山、面水、朝阳”,即“前要照,后要靠”,所以中国汉民族的风水观念,大都就以这种“相形取胜”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 ‎ D.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两者不仅有物质、自然上的相连,同时还有精神上的相通,中国古代从早期居所、城市、村庄甚至陵墓的选址,无不体现了风水这一理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鲁迅传 ‎1881年,鲁迅出生在绍兴城内一座周姓宅子里。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绍兴城并不大,周介孚既是翰林,又做京官,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块“钦点”“翰林”的横匾,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起点,就设在距乐园很近的地方。‎ 祖父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读四书五经。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至于母亲鲁瑞,对他的挚爱就更不必说了,几个孩子当中,她最喜欢的就是鲁迅。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至少在童年,他经常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 他性格活泼、机灵,自然也就调皮。三味书屋里有一项必修的功课,叫作“对课”,老师出一句“红花”.让学生按照词义和平仄,选相对的两字——譬如“绿叶”“紫荆”来回答。有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学偷看了寿镜吾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地来问他。鲁迅说:“你对‘四眼狗’好了。”那人上课时竟真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寿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学狠狠地骂了一顿,再看鲁迅,却在一旁用书遮着脸,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声来。‎ 一个健康顽皮的男孩子,往往有几分野性。鲁迅虽是长在城里,却没有一般城市中少年人的孱弱相。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受到另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名叫沈八斤的亲戚的威吓,心中非常生气,可是家中有规矩,不许与别人打架,他就只好用画画来发泄,画一个人躺在地上,胸口刺着一枝箭,上面写着:“射死八斤!”‎ 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正经书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从心里不感兴趣。因此,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自己来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首先是看杂书,从画着奇形怪状的神话人物的《山海经》,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之类的神话传说.凡是他觉得有趣的,都千方百计搜来读。其次是抄杂书,从陆羽的《茶经》一直抄到《西酉丛书》里的古史传和地方志。再就是绘画,先是从大舅父那里借来绣像本的《荡寇志》,把里面的一百多张绣像全都描下来!后来更自己买来好几本画谱,用纸蒙着,一页一页地描。‎ 小妹妹端姑病逝,他才八岁,却已经感觉到失妹的痛苦,躲在屋角里哭泣,大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为妹妹啦!”‎ 一个人像一棵树,有了一粒优良的种子,庆幸的是又有一片肥沃的土壤,你仿佛看见一株茁健的嫩芽长成了大树。‎ ‎(摘编自王晓明《现当代名人传记之鲁迅传》)‎ 相关链接 ‎①鲁迅十八岁时,考入南京水师学堂。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到东京预备学校毕业时.他决定要学医了。原因是:不想中国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要让中国人身体健壮。后来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不是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最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何芬《(鲁迅传)读后》)‎ ‎②毛主席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在1918年,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作品,大多取自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社会。(张凡《重读(鲁迅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 A.鲁迅的“人生起点,就设在距乐园很近的地方”,这表明鲁迅小时候衣食无忧,生活优越,在物质条件上起点很高,但在读书受教育上还有一段路要走。‎ ‎ B.文章认为“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意思是说鲁迅遇到的启蒙老师,如循循善诱的祖父、家教严格的父亲、慈爱有方的母亲等,对他来说是三生有幸。‎ ‎ C.“射死八斤”的故事发生在鲁迅七八岁时,当时受到亲戚沈八斤的威吓,但家中又不许打架,他只得将心中的怒气用画画来发泄,表现了他也有能屈能伸的性格。‎ ‎ D.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书难以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从心里不感兴趣,就自己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这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传记开篇介绍鲁迅的祖父周介孚既是翰林,又在京做官,赢得一般市民敬畏,使得周家拥有特殊地位。这既交代了鲁迅成长的家庭背景,也突出了鲁迅人生的幸运因素。‎ ‎ B.鲁迅的祖父脾气暴躁,有时候爱打骂孩子,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他让鲁迅先读历史,然后都是选一些小孩喜欢的闲书让他读,有些负面作用。‎ ‎ C.这篇传记主要节选了鲁迅少年成长时期的一些故事,那时他性格活泼、机灵,也很调皮。如文中叙写了三味书屋里“对课”的故事,鲁迅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的“独角兽”。‎ ‎ D.本文对传主事迹的记叙采用的并不是顺叙方式,文末才写到鲁迅八岁那一年的事儿,小妹妹端姑病逝,他却已经感觉到失妹的痛苦,这充分说明鲁迅具有热爱亲人的品质。‎ ‎ E.鲁迅幼年良好的教育、广泛的阅读和后来的留日经历促成了他成长中的自觉意识,从而形成了他解剖社会、针砭时弊的文学风格。‎ ‎6.文章结尾写道:“你仿佛看见一株茁健的嫩芽长成了大树。”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 材料加以探究。(5分)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小菊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温温的裤兜里往外掏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哦”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痛。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重复那儿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希望。‎ ‎ B.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 C.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 D.小说有主次两条线索,主线是马小菊在家中照顾婆婆,次线是向午在城里出轨被骗;两条线索同时发展,最后随着向午落魄归家而相互交织。‎ ‎ E.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 ‎8.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                                         ‎ ‎9.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                                         ‎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休字文烈,太祖从子也。天下乱,宗族各散去乡里。休年十余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间行北归,见太祖。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使与文帝同止,见待如子。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尔虽参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于休。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后。众议狐疑,休曰:“‎ 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太祖拔汉中,诸军还长安,拜休中领军。文帝即王位,为领军将军,录前后功,封东阳亭侯。夏侯惇薨,以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车驾临送,上乃下舆执手而别。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破之。拜扬州牧。明帝即位,进封长平侯。吴将审德屯皖,休击破之,斩德首,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都督扬州如故。‎ 太和二年,帝为二道征吴,遣司马宣王从汉水下,督休诸军向寻阳。贼将伪降,休深入,战不利,退还宿石亭。军夜惊,士卒乱,弃甲兵辎重甚多。休上书谢罪,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礼赐益隆。休因此痈发背薨,谥曰壮候,子肇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 ‎ B.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 ‎ C.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 ‎ D.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旧时“从”可读作“zòng”,一般指堂房亲属,从子指侄儿,文中曹休是曹操的族侄。‎ ‎ B.古代将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称为薨,“夏侯惇薨”说明夏侯惇生前受过爵位之封。‎ ‎ C.假节指可以代行天子权力,此处的“节”和苏武“持节出使”的“节”所代表的意思相同。‎ ‎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曹操对曹休非常欣赏和看重,曾称其为“千里驹”,让其和文帝曹丕在一起,并经常让曹休跟随自己四处讨伐作战。‎ ‎ B.曹休善于用兵,他识破张飞虚张声势想断曹军后路的计策,力排众议,劝说曹洪果断出兵攻克吴兰,让张飞的军队不战自退。‎ ‎ C.曹休为魏国三朝元老,先后辅佐魏国三代帝王,获封东阳亭侯、扬州牧和壮侯等爵位,死后其爵位由其子曹肇承袭。‎ ‎ D.太和二年,魏国兵分两路进攻吴国,曹休在司马懿的督促下率军攻打寻阳,因中敌军诈降计而失利,他深感自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间行北归,见太祖。(5分)‎ ‎                                         ‎ ‎  (2)休上书谢罪,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礼赐益隆。(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释】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 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 D.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 E.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哀情、虚实结合、以淡语写浓情。下片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实写,也有想象之景,语淡而情浓。‎ ‎15.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6分)‎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活的语言表达,文中“      ,‎ ‎       ”。就根据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志。‎ ‎(3)庄子在《逍遥游》中大胆质疑,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作者进一步发出探索式的质问:“            ?”而大鹏鸟从高空下看则“亦若是则已矣”。‎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 A.明清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在市场上却没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 B.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 C.即使在信息奔涌的E时代,美丽的玉泉山依然像一个世外高人一样,隐身于信息大潮中,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 D.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 E.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决策者们不宜首鼠两端,而应果断采取措施,促进房产市场的理性回归,彻底消除房产市场的炒作行为。‎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 A.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确认非法疫苗案部分上下线为药品经营企业业务员,并公布了可能造成涉案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9家药品经营企业。‎ ‎ B.有关部门在这几年连续出台不少改革举措,特别是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法律层面保障了教师的利益、权利、责任。‎ ‎ C.自由诗并不是不要韵律,而且是“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 。‎ ‎ D.无论生活在省内或省外,中原作家都会把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的人民的生活当作创作源泉,从中汲取写作灵感,再现中原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19.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回溯历史,“德艺双馨”是戏曲行业一贯秉承的追求。    。    。    ;‎ ‎    。    。    。梅兰芳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蓄须明志、息影舞台;常香玉带领剧社义演了大半个中国,为志愿军捐献战机。这种质朴而可贵的传统,体现了前辈艺术家的精神理想,凝结了传统文化的道德精华。‎ ‎①历代艺术家世代相传、承继不息的不只是单纯的艺术技能,也是律己修身的道德操守和人格精神 ‎②梨园传统中非常重视“德”与“艺”相辅相成的关系,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③师父经过长期考察,确认徒弟德行上佳、技艺可造,方可收入门下 ‎④旧时梨园界的各种行为规范虽不乏陈规陋俗,但更多的是对业界德行的严格约束 ‎ ⑤而教授的过程也不止于做戏的技艺,还在于做人的道理 ‎⑥加之传统剧目的主题多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也就使得艺术家在技艺精进的同时,往往艺德彪炳 ‎ A.①②③⑤⑥④ B.①②④⑥③⑤‎ ‎ C.②①③⑤④⑥ D.②①④⑥③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分)‎ ‎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①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②               。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③               。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21、《开明国语课本》是1932年出版的儿童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丰子恺先生书写并绘插图。近年来,此书再次受到关注,尤其受到广大家长和小学生的欢迎,成为热销书。下图为该书的封面和两篇课文,请据此说出三条该书受欢迎的原因。(5分)‎ ‎                                       ‎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入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人,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被体制捆绑,无用武之地的人,即使到了天堂也找不到发挥的舞台……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境界。那些牢骚满腹有人寻找的种种原因,在某些人的眼中却常常是难得的人生机遇。‎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联系现实,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武汉二中2017届高三语文周练答题卡 选择题(44分)                            2017.4.2‎ 题号 ‎1‎ ‎2‎ ‎3‎ ‎4‎ ‎5(4分)‎ ‎7(5分)‎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4(5分)‎ ‎17(4分)‎ ‎18‎ ‎19‎ 答案 ‎6、(5分)                                        ‎ ‎                                         ‎ ‎                                         ‎ ‎                                         ‎ ‎                                         ‎ ‎8、(4分)                                        ‎ ‎                                         ‎ ‎                                         ‎ ‎                                         ‎ ‎9、(6分)                                        ‎ ‎                                         ‎ ‎                                         ‎ ‎                                         ‎ ‎                                         ‎ ‎13、(10分)‎ ‎(1)                                      ‎ ‎(2)                                      ‎ ‎15、(6分)                                        ‎ ‎                                          ‎ ‎                                         ‎ ‎                                         ‎ ‎16、(5分)‎ ‎(1)              ,             。‎ ‎(2)              ,             。‎ ‎(3)              ‎ ‎20、(5分)‎ ‎①                               ‎ ‎②                               ‎ ‎③                               ‎ ‎21、(5分)                                        ‎ ‎                                          ‎ ‎                                          ‎ ‎                                          ‎ 武汉二中2017届高三语文周练参考答案(2017.4.2)‎ ‎1.A(本项中“早在商周时代就有有关‘风水’理论的阐释”一句有误。从文意看,“《易经·说卦》释义为‘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并非是“‘风水’理论的阐释”,只有对风水作用的说明。)‎ ‎2.B(这种理解只是“从字面上理解”,或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看法,并没有从“风水术”概念的本质上去理解和分析。)‎ ‎3.C(“所以中国汉民族的风水观念,大都就以这种‘相形取胜’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通常老百姓讲的阳宅最佳格局……”,二者并没有构成因果关系。)‎ ‎4.C(“能屈能伸的性格”的表述不正确。)‎ ‎5.AE(B.“有些负面作用”分析错误,应是“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祖父“让鲁迅先读历史”,然后“选小孩比较感兴趣的书”让他读,“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C.不是鲁迅回答,而是鲁迅让同学去回答。D.此文对传主事迹的记叙采用的是顺叙方式,文章最后写到鲁迅八岁那一年的事儿,充分说明鲁迅具有仁慈、善良、热爱亲人的品质。)‎ ‎6.①成长环境:鲁迅出生在条件优越、赢得市民敬畏、地位很高的周家,在童年时期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②个人素养:鲁迅从小就是个聪明、健康、顽皮、有几分野性的孩子,还具有仁慈、善良、热爱亲人等品质;所受教育良好,饱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在这些书难以满足他的求知欲时,还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③‎ 文学成就:鲁迅为了改变国民的精神状态,于是弃医从文。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繁多,大多取自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社会,取得的成就巨大。毛主席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族魂”。总之,鲁迅的确是从一株茁健的嫩芽长成了参天大树。(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7.CD(A“不抱希望”“非常平静地接受了丈夫出轨的事实”错,B“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错,E“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太绝对)(对答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 ‎8.①善良孝顺。在丈夫有外遇长期不归家的情况下,马小菊仍然毫无怨言、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表现了善良和孝顺的本性。②坚强隐忍。面对丈夫的出轨和众人的闲言碎语,马小菊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但她隐忍不发,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责任,表现出坚强隐忍的一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设置背景,渲染氛围。“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通过反复描写“下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人物活动的氛围。②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面对向午的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的雨滴看似打在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作者借下雨来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下雨”与小说情节的发展密切关联,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④深化小说主题。自然界的“雨”与马小菊婚姻中的“雨”互相交织,隐喻主人公的生活进入“雨季”,进一步表现小说主题。(以上4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 ‎10.C ‎11.D(古代有“褒扬”的谥号,也有带贬义的谥号)‎ ‎12.C(“扬州牧”是官职,不是爵位)‎ ‎13.(1)(曹休)因太祖兴起正义之师(讨伐叛贼),他隐姓埋名辗转来到荆州,又从小路行走 回到北方,去见太祖。(译出大意给3分;“举”“间行”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曹休向皇帝上书承认过错并请求处罚,皇上派屯骑校尉杨暨安慰、劝解(他),(皇上给予的)礼遇、赏赐更加丰厚。(译出大意给3分;“慰谕”“隆”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DE(选D,3分;选E,2分。D项“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错,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下片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E项“以哀景写哀情”错,应是以哀景写乐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 ‎15.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2分)‎ ‎16.(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7.C、E (A、渐入佳境:比喻状况越来越好或兴味越来越浓。不能指家具受欢迎的程度。B、惨淡经营: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与语境不符。C、羚羊挂角:比喻诗文书画等意境超脱,不露痕迹;也比喻做事不留下线索。使用正确。D、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此处应改为“临危受命”。E、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使用正确。)‎ ‎18.D (A、成分残缺,“公布”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的名单”。B、搭配不当,“保障”与“责任”不搭配。C、关联词使用不当,将“而且是”改为“而是”。)‎ ‎19.C(本段文字讲的是戏曲待业追求“德艺双馨”,②先讲德与艺的关系,应排在最前,排除A、B两项;③⑤说的是师父授徒,紧承①“历代艺术家世代相传、承继不息”;④⑥说的是旧时梨园的要求,与后文梅兰芳、常香玉的事迹相合,排在最后。由此,本题选C)‎ ‎20、示例: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③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答对一处给2分,答对两处给3分,答对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 ‎21、①文字简单,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容易被儿童接受;②精心绘制插图,形式活泼隽趣,贴近儿童口语;③内容富有童心,它给孩子提供了发散性思考的空间;④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答对一条给2分,答对两条给3分,答对三条给5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休字文烈,是太祖的族侄。(当时)天下大乱,曹氏宗族各自离散回归乡里。曹休十多岁时父亲去世,他自己与一位客人处理丧事,把父亲暂时安葬了(没有举行正式的葬礼),(然后)他带着母亲,渡江到了吴郡。因太祖兴起正义之师(讨伐叛贼),他隐姓埋名辗转来到荆州,又从小路行走回到北方,去见太祖。太祖对部下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呀!”曹操让他与文帝在一起,待他如亲骨肉。曹休常随太祖四处征伐,太祖让他负责虎豹骑兵部队的宿营警卫工作。刘备派部将吴兰驻守下辩,太祖派曹洪去征讨,让曹休担任骑都尉,参与曹洪的军事谋划。太祖对曹休说:“你虽然只参与军事谋划,但其实你也是统帅。”曹洪听了这话,也将很多事情交与曹休负责。刘备派张飞驻扎在固山,想截断曹军的后路。‎ 众人议论纷纷,犹豫不决,曹休说:“贼兵如果确实要断我们的后路,就应该悄悄地行军。如今却事先大造声势,这说明他们不会这样做(而是另有预谋)。我们应该趁他们尚未集结,突然攻击吴兰,吴兰被击败那么张飞自然会撤退。”曹洪听从了曹休的建议,进兵攻打吴兰,大败昊兰,张飞果然撤兵。太祖攻克汉中后,各路人马都回到长安,任命曹休为中领军。曹丕即位后,任命曹休为领军将军,统计曹休前后的功劳,封他为东阳亭侯。夏侯惇去世后,皇上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假皇帝的符节而督领各部队的军事,(他率军远征时)皇上亲自送行,下车拉着曹休的手与他告别。孙权派将领驻守历阳,曹休率大军杀到,大败孙权军队,曹休又另外派兵渡过长江,烧毁了孙权设在芜湖的数千处营盘。战后,曹休升为征东将军,担任扬州刺史一职,进而被封为安阳乡侯。皇上亲自率军征讨孙权,委任曹休为征东大将军,代表皇上督率张辽以及各郡县一共二十余路人马,在洞浦进击孙权的大将吕范的队伍,大败他们。曹休又被任命为扬州牧。明帝继位后,曹休晋升被封为长平侯。东吴将领审德驻扎在皖城,曹休击破审德并杀了他,东吴将领韩综、翟丹先后率部到曹休处投降。曹休的封地增加四百户,加上以前的封地达到二千五百户,升为大司马,仍督领扬州。‎ 太和二年,皇上兵分两路征讨吴国,派司马懿从汉水进军,督率曹休各支部队攻打寻阳。东吴的将领诈降,曹休领兵深入到东吴境内,战况对曹休不利,曹休带兵退到石亭宿营。半夜时军营骚动,士兵慌乱奔逃,丢失了很多兵甲和辎重。曹休向皇帝上书承认过错并请求处罚,皇上派屯骑校尉杨暨安慰、劝解(他),(皇上给予的)礼遇、赏赐更加丰厚。曹休因这一仗的失利(深受打击),后背长了大毒疮,最后毒疮发作而死,被谥为“壮侯”‎ ‎,儿子曹肇继承了爵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