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用礼仪涵养爱国主义情怀 魏宗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既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新时代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举行了包括阅兵和群众花车游行等在内的一系列盛大庆典,从形式和内容上强化了大国崛起的国家形象,同时也是一次爱国主义的集中教育。这一系列庆典是国家礼仪的重要形式。 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能够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70年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行为符号(阅兵、游行、升旗)、物件符号(花车、领导人巨幅画像)、声音符号(鸣放礼炮、奏国歌)、语言符号(领导人讲话和标语口号)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热忱。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记·乐记》中称:“礼者,天地之序也。”古人甚至认为礼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分,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礼仪教育在过去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的使命,同时对规范社会秩序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传统意义上讲,礼仪包括两部分:“礼”和“仪”。“礼”是礼节,“仪”是仪式。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如阅兵仪式、升旗仪式、国家公祭仪式等。仪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仪式的功能就是凝聚社会团结、强化集体力量。人类学家大卫·科泽曾说过:“没有象征以及相关的仪式,就没有政治。” 正是因为有唤起集体记忆、增进集体情感、整合社会秩序、加强社会团结的作用,古今中外,许多国家和团体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礼仪以达到其教化的目的。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爱国者们就通过礼仪、出版物和公民活动倡导爱国思想。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仪式既是传播渠道,也是传播内容。现场参与、聆听、观看,把叙事的“浸入式”、主题的“思想性”、现场的“体验性”结合起来,这样的传播场景的建构,迅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和深度参与,让爱国主义具象化。 当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两面性。如果爱国行为的传播过度依赖仪式,变成仪式化爱国,那事情必将走向反面。因此,要防止过度仪式化,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举行盛大庆典,就可以强化大国崛起的国家形象,也可以集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国家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许多国家很认可这一活动。 C.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今天人们更应该重视仪式。 D.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在国家纪念日活动中,现场参与、聆听、观看等传播场景的构建,可以使爱国主义仪式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可以强化大国崛起的国家形象”错误,“大国崛起”文中指中国;C项,“更应该重视仪式”错,结合“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如阅兵仪式、升旗仪式、国家公祭仪式等。仪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仪式的功能就是凝聚社会团结、强化集体力量”分析,“今天人们更应该重视仪式”于文无据;D项,“仪式化”错,应该为“具象化”。故选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论述爱国主义的作用和形式,然后从礼和仪角度分析话题,结尾反面论证。 B.文章论证既有理论的阐述,也有事例的佐证,选材涉及古今中外,论证得当。 C.文章引用人类学家大卫·科泽的话,有力地证明了仪式对政治所起的作用。 D.文章末段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诫我们,爱国行为有两面性,防止走向反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爱国行为有两面性”错误。此项偷换概念,原文是“爱国行为的传播”。故选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举行的一系列盛大庆典,是国家礼仪的重要形式。 B.在过去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礼仪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规范着社会秩序。 C.《左传》说“国之大者,在祀与戎”,“祀”是祭祀祖先的仪式,这与文中理念一致。 D.目前在我国,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经呈现制度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C项,“这与文中理念一致”错误,“祭祀祖先”与文中的爱国理念不同。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在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意见》明确,通过系列政策举措,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政课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大幅提高,铸魂育人实效显著增强。 逐步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机制,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通道更加顺畅, 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蓝图》,2019年10月15日) 材料二: “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期的思政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闪闪的红星”长沙市中小学生红色课本剧大赛应运而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等课本剧体现了“坚特真理”“家国情怀”“正能量”“革命精神”等理念,确保了剧本的正确导向,保留了革命英雄故事的精粹,令红色课本剧的主题得以升华。这就是思政课的一种创新。在江苏,部分高校探索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实践,加深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创作歌曲《马克思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播音专业学生朗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南京大学师生历时一年多拍摄情景剧《神会马克思》,以这种方式与马克思重逢。在南京农业太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编排的主旋律话剧《狂飙》校内公演至高潮段落,全场400多名师生自发起立、齐唱国歌,不少学生激动得热泪盈眶。南航首创“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邀请C919、AG600、直10、北斗三号卫星等“国之重器”的总设计师返校,为青年学生“现身说法”,激励他们成长成才,报效国家。 (摘编自红网、新华社《百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2019年10月21日) 材料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最重要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坚特全员全过程空方位育人,通过深入、持久、生动的教育实践,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目前面临如下方面难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容易引起人们的思想波动。二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错误社会思潮容易引导人们的观念倾向。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时有泛起,特别是对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问题经常抛出险恶论调,混淆视听。三是国际斗争中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发展遏制和价值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其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出发,一直存有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幻想甚至实践,企图通过“围堵压制、分化瓦解、拉拢演变”的策略来“西化”分化”中国,这是我们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四是社会生活还存在一些非理性,甚至违法的爱国言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身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和改进、理论研 究亟待深化、内容形式亟待完善和创新等问题。 (摘编自张智《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2日) 4.下列对“思政课”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今年上半年的座谈会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渐成为一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B.在系列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及管理体制均已完善,该岗位呈现出明显的吸引力。 C.为献札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沙市中小学生红色课本剧大赛主题鲜明、导向正确,育人目标明确。 D.部分江苏高校通过开展别开生面的说、唱活动,实现与经典的对话,加深了青年学生的思想认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均已完善”有误,原文在材料一,文中说的是“逐步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机制”,未然误作已然。故选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期的思政谭在教育方针下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B.话剧《狂飙》的校内公演所引发的积极效果,证明了思政教学内容融人专业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C.南航邀请大国重器总设计师回校讲学,旨在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的思想,增强其理想信念。 D.新时代务必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能在实践中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新时代务必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能在实践中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错误,条件关系分析有误,原文在材料三,“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条件,D选项条件与结果倒置。故选D。 6.“思政课”可以视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发展方向。(6分) 【答案】①导向性。新时代思政课应引导学生家国为上,崇德向善,尚真尚美,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②专业性。思政课应体现理论的专业性,将概念阐述深刻,并融入专业教学中。③实践性。思政课应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展开,实现教学情境化。④创新性。思政课在内容上,可以从传统文化方面发掘精华,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鲜活题材,丰富学生视野;形式上可以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要求,如本题“‘思政课’可以视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发展方向”,如材料二“新时期的思政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出“思政课”的导向性;“在江苏,部分高校探索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实践,加深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提出“思政课”的专业性;如材料三“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坚特全员全过程空方位育人,通过深入、持久、生动的教育实践,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提出“思政课”的实践性;如材料三“如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亟待深化、内容形式亟待完善和创新等问题”和材料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等课本剧”“创作歌曲《马克思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播音专业学生朗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提出“思政课”的创新性。考生可以围绕这些进行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八杂 迟子建 丢丢的水果铺,是老八杂的一叶肺。而老八杂,却是哈尔滨的一截糜烂的盲肠,不切不行了。 老八杂不是街名,而是一处棚户区的名字。这是一带狭长的房屋,有三十多座,住着百余户人家。房子是青砖的平房和二层的木屋,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它们倚着南岗的马家沟河,错落着排布开来,远远一望,像是一缕飘拂在暮色中的炊烟。这儿原来叫四辅里,只因它芜杂而喧闹,住的又多是引车卖浆之流,有阅历的人说它像“八杂市”。因有过“八杂市”和“新八杂市”,人们就叫它“老八杂市”。不过缀在后面的“市”字有些拗口,时间久了,它就像蝉身上的壳一样无声无息地蜕去了,演变成为“老八杂”。别看 老八杂是暗淡的,破败的,它的背后,却是近二十年城市建设中新起的幢幢高楼。楼体外墙有粉有黄,有红有蓝,好像老八杂背后插着的五彩的翎毛。 老八杂的清晨比别处的来得要早。无论冬夏,凌晨四五点钟,那些卖早点的、扫大街的、开公交车的、卖报的、拾废品的、开烟铺的、修鞋的、打零工的,纷纷从家里出来了。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打着呵欠,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到了夜晚,他们会带着一身的汗味,步态疲惫地回家。别看他们辛劳,他们却是快乐的,这从入夜飘荡在老八杂的歌声中可以深切地感悟得到。 老八杂的人清贫而知足地活着,它背后那些高档住宅小区却把它当成了眼皮底下的一个乞丐,怎么看都不顺眼。春天的哈尔滨风沙较大,大风往往把老八杂屋顶老化了的油毛毡和院落中的一些废品刮起,树静风止时,那些沿河而行的人,就会看见哈尔滨这条几近干涸的内河上,一带垃圾缓缓地穿城而过,确实大煞风景。 老八杂除了在风天会向城市飘散垃圾,它还会增加空气的污染度。由于这里没有采暖设施,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烧煤取暖,烟囱里喷出一团团的煤烟,逢了气压低的日子,这些铅色的烟尘聚集在一起,呛得人直咳嗽,好像盘旋在空中的一群黑压压的乌鸦。还有,由于电线的老化,这里火灾频仍,而老八杂的街巷大都逼仄,消防车出入困难,一旦大火连成一片,后果不堪设想。 改造老八杂,势在必行了。 政府经过多次论证,下决心要治理这处城市的病灶了。工程立项后,实力雄厚的龙飘集团取得了对老八杂的开发权。丁香花开的时节,他们就派人来对现有住户的住房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并将动迁补贴的标准公示出来。如果不回迁,按照每平方米两千五百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如果回迁,每平方米要交纳四百元的小区“增容费”。也就是说,将来你若想在老八杂生活,即便是住原有的房屋面积,每户至少也要交纳两到三万元,人们对此牢骚满腹。 卖烧饼的张老汉说:“我住旧房子住服帖了,不想挪窝啊!我进了鸟笼子,被他们给吊在半空了,还得倒贴钱给他们,我疯了?” 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在高层住宅的下面,有三层的会所和两层的游泳馆。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 尚活泉说:“我天天在外出苦力,晚上回家时腿都软了,那些健身器材,谁他妈用啊!” 王来贵说:“这地段的房价如今涨到四千块一个平方了,他们才给我们两千五,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我们的地皮发横财, 咱们可不能上当啊。”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人嫌住在高楼里不接地气,人会生病;有人嫌自家赖以为生的架子车没处搁,耽误生计;还有人嫌坐电梯头晕,等于天天踩在云彩上,不会再有好胃口了。 动迁通知在六月份就张贴出来了,限老八杂的人在七月底以前,必须迁出。但大家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过着日子。 老八杂的人,但凡遇见难事,都爱凑到丢丢那儿请她拿个主意,虽说她是个女人,但却是老八杂人的主心骨。 丢丢四十出头,长脖子,瓜子脸,细眯的小眼睛,喜欢戴耳环和梳发髻。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女孩,大都有着高挑的身材,丢丢便是。她有一米七,双腿修长。她的小腿圆润,大腿结实却不乏柔美,似乎你摆到她面前一双舞鞋,她就能踮起脚尖,轻盈地起舞。丢丢有着男人一样的剑眉,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凌厉和豪爽;她又有着敦厚的嘴唇,让人能感觉到她为人的厚道。 老八杂那些暗淡破旧的房子,据说是旧哈尔滨的“马市”。那时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马市”也就兴起了。“马市”在,就有养马人。有了养马人,就要有娱乐。老八杂现存的半座米黄色的小楼,过去就是舞场,是一个俄国商人开的。它位于老八杂的腹地,主人就是丢丢。 (节选自中篇小说《起舞》)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把老八杂比成一截糜烂的盲肠,既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它的问题。 B.老八杂居民对开发商的意见很大,所以,虽然动迁通知早就张贴出来了,人们却不愿搬迁。 C.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八杂对城市风景和空气的污染情况,一方面突出了改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居民觉悟低下。 D.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就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作品语言方面的特点。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C项,“表现了其居民觉悟低下”分析有误。结合文本内容“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分析可知,聪明、精明得很,而且开发商也未必是出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考量 的,还是主张宰一笔的。故选C。 8.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示例:①交代了老八杂的来历、位置和特点。②为下文故事设定了环境背景。③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内容上,结合“老八杂不是街名……错落着排布开来,远远一望,像是一缕飘拂在暮色中的炊烟”“别看老八杂是暗淡的,破败的,它的背后,却是近二十年城市建设中新起的幢幢高楼”分析可知,交代了老八杂的来历、位置和特点。结合“老八杂的清晨比别处的来得要早”“老八杂除了在风天会向城市飘散垃圾,它还会增加空气的污染度”“改造老八杂,势在必行了”等分析可知,为下文故事设定了环境背景。结构上,结合“卖烧饼的张老汉说:‘我住旧房子住服帖了,不想挪窝啊!我进了鸟笼子,被他们给吊在半空了,还得倒贴钱给他们,我疯了’”“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在高层住宅的下面,有三层的会所和两层的游泳馆。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等方面分析,从历史人文和居住习惯等方面写这里的人安土重迁的原因,第二段内容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9.结合文本,请探究作品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6分) 【答案】①中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取得巨大进步,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②城市化过程中充斥着各种利益间的矛盾。③城市棚户区改造困难重重,开发商过度逐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改造老八杂,势在必行了。政府经过多次论证,下决心要治理这处城市的病灶了。工程立项后,实力雄厚的龙飘集团取得了对老八杂的开发权……每户至少也要交纳两到三万元”等分析可知,中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结合“人们对此牢骚满腹”“我住旧房子住服帖了,不想挪窝啊!我进了鸟笼子,被他们给吊在半空了,还得倒贴钱给他们,我疯了”“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在高层住宅的下面,有三层的会所和两层的游泳馆。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我天天在外出苦力,晚上回家时腿都软了,那些健身器材,谁他妈用啊!”“这地段的房价如今涨到四千块一个平方了,他们才给我们两千五,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但大家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过着日子”等分析可知,城市棚户区改造困难重重,城市化进程中充斥着各种利 益间的矛盾。结合“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在高层住宅的下面,有三层的会所和两层的游泳馆。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等分析可知,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开发商过度逐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欧阳玄,字原功,至曾大父新,始迁居浏阳。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伊、洛诸儒源委,尤为淹贯。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 改武冈县尹。县拉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日:“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陪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至正改元,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侯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十七年春,乞致仕,帝复不允。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中书以闻,帝赐踌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历官四十余年,在朝之日,殆四之三。三任成均,而两为祭酒,六入翰林,而三拜承旨。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文章道德,卓然名世,有《圭斋文集》若干卷,传 于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陪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B.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陪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陪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D.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陪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的意思是: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某事,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发愤去死。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不为直”是“县官”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情”作“有弗堪”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传说是孔子作。 B.廊庙,指殿下屋和太庙,后指代朝廷。李贤注《后汉书》:“国事必先谋於廊庙之所也。”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日庠。” D.释老,释迦牟尼和老庄的并称,也指佛教和道教。经常“儒释道”并称,是我国主要宗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老庄”错,“老”只是老子。故选D。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玄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记忆力惊人,八岁能背诵《论语》等书,十四岁时,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于高等。 B.欧阳玄勤政善断、公正爱民。他任芜湖县尹,对疑难案件公正地进行了判决或平反,判决受虐待的汉族奴隶恢复自由。 C.欧阳玄忠诚为国,据理力争。凡不利的事情都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尽言没有隐讳,科目复设,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 D.欧阳玄带病履职,令人感动。他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但丞相传旨时,他坚持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是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他坚持乘轿子到延春阁下”错,“实异数”意为实际是顺帝给臣子的特殊优待,乘轿子领旨并非欧阳玄的主动行为。故选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经史百家,靡不研究,伊、洛诸儒源委,尤为淹贯。 (2)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答案】(1)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对伊、洛学派的本末,尤其广博贯通。(2)有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与他们争论,待他们交上稿件,用笔修改审定,都算作他们自己改正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靡,无,没有;源委,本末;淹贯,广博贯通。 (2)俟,等待;援,用,拿;窜定,修改审定。 【参考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到他的曾祖父欧阳新时才迁居到浏阳。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各书。八岁能背诵,才开始跟随乡学先生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下几千字,就知道如何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告诉张贯之说:“ 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以文章为天下之冠,有担 负朝廷重任的才能。”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于高等。成年后,闭门读书几年,人们见不到他的面,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对伊、洛学派的本末,尤其广博贯通。 延祐元年,仁宗下诏设科举取士,欧阳玄以《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考察了这些情况,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或平反。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汉族奴隶,欧阳玄判决这些奴隶恢复自由。赋税征调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风化非常盛行。 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蛮獠杂居,对他们的抚育爱护稍有不协调,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计谋。第二天,欧阳玄单人匹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告谕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充斥道路,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某事,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发愤去死。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告诉他们此事的祸福,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抚下来。 改年号至正,改革朝政,凡不利的事情都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尽言没有隐讳。科目复设,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有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与他们争论,待他们交上稿件,用笔修改审定,都算作他们自己改正的。 十七年春,请求退休,顺帝又不答应。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准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实际是顺帝给臣子的特殊优待。这年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去世于崇教里的寓内,时年八十五岁。中书通知顺帝,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 做官四十多年,在朝廷的时间,将近四分之三。三次做成均,两次做祭酒,六次进入翰林,三次任承旨。海内名山大川,寺院、道观,王公贵人墓道的碑铭,以得到欧阳玄的文辞为荣耀。欧阳玄的文章和道德,以高超扬名于天下。有《圭斋文集》若干卷流传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城子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②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以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项,“‘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理解有误。“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是词人忿激之辞。由于自己不在其位,报国无门,他日封侯,名上史书的人到底是谁呢?词人情绪转向低沉,既然自己不能一展宏图,只好隐居江上。结合前后句来看,整个下片词人情绪都比较低沉,此问句表达的意思是“他日封侯不会有我的名字”,表达的是封侯无望的悲哀。故选D。 15.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借用严子陵隐居的典故,以“泪”直抒胸臆,表达了隐居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心;以景结情,通过浩浩的风、冥冥的雨营造凄苦氛围,寄托悲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运用典故,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十分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以景结情,营造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的氛围,抒发悲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阐述自己的志向时自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一词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题中需注意“俟”“尊”“酹”“戈”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__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__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__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 B.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 C.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 D.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第一组:“功成身退”,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第一处的语境是张良“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正是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故此处应选“功成身退”,从而排除BD两项。第二组:“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语境是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故此处应选“层出不穷”。第三组:“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处的语境是列举印章丰富的品类之后,故应选“不一而足”,从而排除A项。第四组:“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然而”,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从语境来看,最后一空的后面说“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据此可以判断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故此处应选“然而”。故选C。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D.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原画线句: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其主要病因是搭配不当。应将关联词“即使”改为“无论”,与后面的“都”搭 配。从语序的角度看,应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AB两项,没有修改关联词,未将“即使”改为“无论”,故排除。D项,语序不当,应先“外形”, 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故选C。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B.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 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衔接能力。括号前的语境是“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语境后文是:已显露其“出蓝”之势,显然“出蓝”之势是相对于“秦汉范型来说”,所以最后一个地方应是“对‘秦汉范型来说’”。而“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之间是有逻辑先后的,先有一系列的创作、展评活动,才能有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之作。 故选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①______。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②______: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③______;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答案】①还拥有另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②人们从读书学会做人(或: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世界); ③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或从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根据“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以及“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可知,第一处应为“还拥有另一个精神世界”;根据“人们从《论语》 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可知,第二处应“人们从读书学会做人为”;根据“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可知,第三处应为“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6分) 近日,猪肉价格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有网友调侃“二师兄”的身价已经超过师父了。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猪肉价格为何上涨?主要原因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持续下滑,猪肉市场供给偏紧。此轮猪价上涨还受到周期性因素影响。去年年中,猪价跌至周期低点,随后猪价开始步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为了保障猪肉长期稳定供给,今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稳市场。一方面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目前大部分省份的疫区已全部按规定解除封锁,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逐步恢复。另一方面,加快恢复生猪养殖主体的积极性,加快生猪产能恢复。政策“组合拳”集中发力,猪肉市场总体稳定,市场肉类供应有保障。 【答案】非洲猪瘟疫情和猪价周期性因素导致猪肉价格上涨,政策“组合拳”集中发力,市场肉类供应有保障。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选段文字分为三层,第一层为1-6句,重点介绍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周期性因素影响。第二层为7-9句,重点介绍政府针对猪肉价格上涨采取的措施——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加快恢复生猪养殖主体的积极性。第三层是最后一句,介绍政府措施的结果。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得脱离材料作文,不得抄袭、套作,不少 于800字。 【参考范文】 成功靠积累 古人云:“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又云:“圣贤之学,非造次之成,须在积累。”成功靠积累。 酒越陈越香,学问亦是如此。一学就懂,只说明觉悟高;一学就会,也只说明其聪慧通达。倘若不适当积累其所懂所会乃至所不懂所不会,恐怕此等学识,也如那一缕青烟,随风而散罢了。 纵观古今,文坛之名学名士,哪一个不是依其积累素要,再加酝酿成良文,而靠其闻名于世。古人的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如今的亦是如此,这难道还不说明积累的重要性? 书法史上的“二王”,也就是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他们凭借着精湛的书法技艺,颇负盛名,他们的成果无不是一点点的积累与磨练而成。王献之书法练得烦了,请求父亲讲一道练字秘诀;王羲之指着装满水的七口大缸言道:“水尽功自成!”献之用完水,方知积累与磨练唯成功之道也。 蒲松龄的一圣举:摆下茶摊,行人若能提供与他鬼神故事,就可免费喝茶休息。这一圣举助其收集了大量有关神鬼之说的素材,真可谓花尽心血,才有了今天所见的《聊斋志异》;这部作品本身更是以揭示黑暗的社会生活为要,发挥了其本身的作用。 “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这是一个怀着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与忠诚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员贾兰坡先生的至理名言,也为他光辉的一生缀上点点星火。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掘震惊了世界,在有战争的背景下,贾兰坡记录了周口店发掘资料,不料在“文革”中毁弃一空;正如他所说的,他依然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与真诚再次谱写了一个科学家的忠诚与敬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次长途的跋涉;求知要靠积累,而积累要在专与勤。它不是一时、一地抑或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对我们恒心与毅力的最大考验。 人生之路颇多坎坷,求知生涯也苦汁良多;做一个有学问有求知欲的人,首要任务应属积累,不管是积累经验、渠道、“水分”、材料等等,其必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共有三则。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是,先分析每一则材料(子材 料)确定主题,然后加以综合,取交集或者并集。几个子材料间有相同点的取交集,看似没有关联的就合并一起。仔细研读三则材料不难发现,第一则材料,说“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这是在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就可以成功。第二则材料说“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这是在强调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最后就会更有价值,获得成就。第三则材料说“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这是在强调要多积累、广积累材料,这也会成就一个人。其共同点是要注意积累材料,这可以让一个人获得成功。考生可以据此谈“积累”重要性,如何“积累”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