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正学中学2019-2020学年暑假作业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一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豆豉(chǐ) 骠(biào)勇 天台(tái)山 硕果累累(léi) 荦荦(luò)大端 B. 坊间(fāng) 捧哏(gén) 抹(mā)桌子 臧否(pǐ)人物 力能扛(gāng)鼎 C. 解送(jiè) 着慌(zháo) 霰(sǎn)弹枪 怙恶不悛(quān) 大谬(miù)不然 D. 趑趄(zī) 谂知(rěn) 牛皮癣(xuǎn) 年高德劭(shào) 渐臻(zhēn)佳境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字眼的变幻有时候是由于忌讳:或许因为恐惧、厌恶,或许因为觉得说出来难听。 B.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C. 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上的踢蹋声,他终于来到了来客的面前。 D. 面对语言的亘古长河,我们溯源而上,相信会从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的文字天地中,寻觅到文言的津樑。 3. 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的了,幸而 ▲ 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有些离语言不太远。 ②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 ▲ 了。 ③没等老师的话说完,他就气呼呼地 ▲ 离开了教室,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A. 流传 终止 径自 B. 流传 中止 径直 C. 留传 终止 径直 D. 留传 中止 径自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案件牵涉的人非常多,他们也把我的名字报到联邦调查局去考察了,可是直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接到回音。 B.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公祭则是为了在历史痛感中砥砺前行。12月13日,北京市在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等八处烈士陵园一起举行公祭仪式。 C. 自长篇小说《红楼梦》问世以来,市面上接连不断地出现一批批《续红楼梦》之类的续作,但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水准,这些续作同原作相比都是判若云泥。 D. 《边城》描写的是美丽的湘西发生的故事,那里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守己,甚至到了开门揖盗的程度。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生活从来都是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努力了,奋斗了,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白活了一场。 B. 杭州市出台《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激励领导干部积极融入改革创新大潮,为“狮子型”干部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 C. 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如何作为。 D. 国际足联新主席凡蒂诺能否驾驭好国际足联这艘大船,使它平稳健康地向前航行,不仅取决于他个人的能力和魅力,还在于他能否团结全世界的足球人。 6. 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 ▲ 。 ▲ 。 ▲ 。 ▲ 。 ▲ 。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 41 - ①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②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③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④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 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 A. ①②④⑤③ B. ③①②④⑤ C. ③②①⑤④ D. ④⑤③②① 7. 对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移觉) B.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反语) C.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比喻) D.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8.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古人称“人生七十古来稀”,您老已是期颐之年,真是高寿啊! B. 我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想要向您垂询,还望不吝赐教。 C. 此次会议重要,烦请您明日拨冗参与。您是学界泰斗,期待您的莅临指导。 D. 悉闻婚讯,弟备感欣喜,礼成之日,定当携拙荆前往祝贺。 9. 下列句中所用纪年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 B.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C. 是岁,元和四年也 D.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10. 下列诗句、成语与括号中内容对应一致的一项是( ) A.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文天祥) B. 桑梓杀青(谈排印书籍之功) C.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林黛玉) D. 端木遗风(颂诚信经商之风)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先破侵入咸阳者王之 D. 安能屈豪杰之流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王熙凤)体格风骚 B. 吴之民方痛心焉 C.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D. 璧有瑕,请指示王 1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A. 洎牧以谗诛 B.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 今君乃亡赵走燕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凭借,依靠) 顾吾念之(回头看) 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启禀) B. 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料想,猜想)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为……悲伤) 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露)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C.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几乎) 北邀当国者相见(担任)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用匣子装)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在那里) D.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白白地) 赠 - 41 - 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追授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交付) 15. 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还拒绝什么呢? B.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我实在没料到能够衣冠楚楚地见到皇上,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计策,这才加速了这个祸患的到来。 D.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 行大的礼数不用讲究小处的礼让。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17题。 上工治未病 防癌于未然 徐光炜 (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癌症发病及死亡率日渐增加,尤其是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的肺癌、 乳腺癌、结肠癌更是急速增长。那么,如何开展癌症防控,才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呢?众所周知,癌症的发病有一漫长的过程,从疾变到原位癌以致发展到有转移能力的浸润性癌,直至致死,约有20年的时间。这一漫长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充裕的时间来预防和早发现它。所谓,“上工治未病”,我们应防癌于未然,才能阻断癌症的发生、发展,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健康人群是最大的群体,因此,在群体中推行科学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发生是重点,针 对上述三大发病率急速上升的癌症,人人都应自觉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均衡营养,合理膳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等等。同时,要杜绝不良生活行为。例如,青少年不吸第一支烟,吸烟者积极戒烟,避免二手烟;不长期熬夜;不酗酒,不长期过量食用烧烤食品、强刺激食品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健康促进是防控疾病事半功倍的最基本措施,不仅有利于癌症预防,也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但就降低癌症死亡率而言,却颇难在短期内见效。试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开始大力开展控烟活动,但直到90年代,肺癌发病率才继死亡率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其他常见的结肠癌及乳腺癌也均随着筛查工作的持久开展,先是死亡率出现下降,若干年通常是10年以后,发病率才开始下降。西方国家自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后,随着这些癌症死亡率的下降,发病率也出现下降之势。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3)研究证实,肺癌、乳腺癌、结肠癌,这三大常见癌症均可以通过筛查被早期检出而加以治愈。 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片筛查乳腺癌在西方国家已开展了近30年,虽在此期间存在诸多非议,但在2014年国际乳腺癌会议上,专家们还是一致肯定了其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事实,故宜继续开展。当然,对筛检采用的方法或选择对象,专家认为需不断加以改进及提高。结肠癌的筛检方法也比较成熟,不但可凭借结肠镜检出早期结肠癌加以治愈,还可将有潜在癌变危险的肠道息肉予以切除,预防结肠癌的发生。近年来,相关研究报告证实,使用低剂量螺旋CT可以筛检出早期肺癌,早期肺癌治愈率可达到95%。西方国家已制订了以烟民为主要对象的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规范,这种筛查正在逐步完善及推广。通常国外将吸烟每年多于30包、年龄55岁以上、戒烟不到15年的人定义为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高危人群。相信国内符合此标准甚至超过此标准者大有人在。考虑到我国有逾3亿烟民,其中又不乏烟龄较长、开始吸烟年龄较小的“老烟民”,这些高危人群更应重点筛查,如此,才能降低我国肺部死亡率。 (选自《大众医学》2016年第2期,有删节) 16. 下列对文中“治未病”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治未病”主要是指治疗包括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在内的癌症,并不针对其他疾病。 B. 只要我们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杜绝不良生活行为,“治未病”就能够成为现实。 C. “治未病”重要对象应该指向健康群体,这样,才能使“治未病”措施惠及更多人。 D. “治未病”之所以为“上工”,是因为癌症目前还是不治之症,一旦患癌就难能康复。 17.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41 - A. 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是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日渐上升的重要原因。 B. 癌症死亡率先于发病率下降,说明相比预防癌症,当下科技对治愈癌症更有成效。 C. 准确定位筛查对象、不断改进筛检方法,对早期发现乳腺癌进而治愈意义重大。 D. 国外多通过单位时间吸烟数量、烟民年龄、戒烟年限等指标确定肺癌筛查对象。 18. 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从京口起步的。此处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B. 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是因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我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C.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说的是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19. 下列对《拿来主义》的选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A. 对于“鸦片”,采用不同于“鱼翅”“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因为“鸦片”吸之有害而在医学上是有用的。 B. “只不用它来宴大宾”是指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C. 文中“鱼翅”喻指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烟枪和烟灯”喻指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姨太太”喻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D.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一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浅显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 41 -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0. 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③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④且庸人尚羞之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⑥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⑧毕礼而归之 ⑨卒廷见相如 ⑩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 ①②④/⑤⑦⑨/⑥⑧/③⑩ B. ①⑧/②③⑦/④⑩/⑤⑥⑨ C. ①④⑨/②⑥⑦/③⑩/⑤⑧ D. ①⑧/②⑥⑦/③⑤⑨/④⑩ 2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舍相如广成传 C.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 璧有瑕,请指示王 臣请就汤镬 2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 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 C. 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2小题,共6分) 23. 请将下面文学常识补充完整。(2分)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 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学习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七十列传,《鸿门宴》出自 ▲ (按“七十列传”的模式回答)。 24.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4题,如超出4题,则取前四题评分。) (1) ▲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 。 (苏洵《六国论》) (3)人间如梦,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5)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 。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三、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10分) - 41 -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背景。”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25~27题。 【人物】(格斯拉)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 【情节】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先写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时间顺序记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 【环境】 [甲]“天色愈阴暗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乙]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丙](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丁]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节选摘编自鲁迅《祝福》) 25. 请简要赏析【人物】关于格斯拉肖像描写的文字。(4分) 26. 阅读【情节】,分析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情节安排的妙处。(3分) 27. 请综合阅读【环境】中选段,简析[乙]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四、写作(40分) 2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子去看望他。常枞躺在病榻上,张开嘴给老子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早就没有了。常枞问:你知道什么原因吗?老子回答说:那舌头之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刚硬吗?常枞道:你说得好!天底下的事都是这个道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联系现实生活,自主立意,以议论为主,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二 一、选择题(18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绚烂的樱花、妖饶的桃花、秀美的海棠……竞相怒放的花儿赚足了人气,游客们纷至沓来,彳亍(chì chù)在花下,流连忘返。 B. 汪国真的诗歌承载了上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在上世纪90年代,他清新凝练的诗歌风靡全国,使当时年轻人的心灵感到熨(yù)帖和温暖。 - 41 - A. 走进潜艇部队营地,官兵们的誓言令人震撼:“舍生忘死保海疆,枕戈待旦守和平”“响应祖国召(zhāo)唤,筑就海上长城”。 B. 近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蹿红网络,很多人羡慕这种恣(sì)意生活的态度,然而没有勇气迈出的这一步,依然按部就班地生活。 1.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为了准备“亚洲杯”,一直走年轻化线路的主教练佩兰似乎开始否定自己,从最新一期国家队大名单看,佩兰再度_______老将。 ② 新加坡一道为十三四岁孩子设计的奥数题,惹得众多中国网民费尽心思_____,他们没想到外国孩子也要做这么难的数学题。 ③ 节油在高油价时代成为私家车主们关心的焦点,于是各种节油产品______,诸如汽油清洗剂、节油贴、节油丸、省油精等销售看好。 A.启用 琢磨 应接不暇 B.起用 琢磨 应运而生 C.起用 捉摸 应运而生 D.启用 捉摸 应接不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促成中国跟世界的对话,为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为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走向全球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精神平台。 B.根据西方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微博会把人的思维完全碎片化,因为它提供一个完整的线性逻辑推进和追问的过程,只呈现一个简单的结论。 C.2015年全省共有31.79万考生报名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其中普通高考的报名人数有28万,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三年减少,录取率则有所增加。 D.自从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之后,诺基亚这个老牌厂商并没有沉寂,而是积极开拓其他通讯类业务,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网络设备供应商。 4.默写(3分) ①故不积跬步,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荀子《劝学》) ②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苏轼《赤壁怀古》) 5.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三方面概括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现状。(3分) 我国目前有8500多名残疾人,他们出行顺畅吗?在公共场所活动方便吗?近日,记者对无障碍设施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进一家超市,记者转了一圈并仔细寻找,没找到一个可以供轮椅顺利通行的无障碍通道。坐在轮椅上的沈师傅无奈地反映说“很多商场的电梯都没有语音提示,有些商场的电梯轮椅根本进不去,甚至有几家商场根本就没有电梯。卫生间的无障碍设施就更少了。”在在广场公交车站的站牌前,盲道被设置在公交车站牌前的檐下,几乎贴着站牌,这让盲道上一直站满了候车的乘客。 6. 仿照示例,另写一节。要求句式相同,修辞一致。(3分) 示例: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如薄酒一杯,像春风一缕 就像一篇动人的宣言啊! 仿佛春天,温馨而浪漫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 41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 军:驻军 B.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辅佐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缒而出 人非生而知之者 B.邻之厚,君之薄也 予之及于死者 C.阙秦以利晋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吾其还也 其皆出于此乎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⑵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0.烛之武是如何成功说服秦君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6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①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此诗作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时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自杀,官军收复大片失地,“安史之乱”结束;②剑外,剑门关之外,此处指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安史之乱”叛军的根据地。 11.请用准确的词语概括这首诗流露的诗人的心情。(2分) 12.本诗语言通俗、写实,但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尾联进行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9题。 (一) 为什么我对汉字有感情?因为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笔画随随便便地构成的。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字,其早先都经历过象形阶段,但是到现在仍然使用象形文字的,就只有我们。汉字是当今人类各个民族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文字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其中既包括智慧,也包括偏见。这些都需要我们认识和辨析,我们一旦熟悉了汉字的内涵,就会对它产生感情。 我很喜欢“认字”这个说法。以前,娃娃读书先学的就是认字,“小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后来的大学中文系也一直把《说文解字》当作一门基础的课程来教。现在对“认字”的重视程度大不如从前了。“认字”就是了解清楚一个字的形、音、义,知道它的演变。比如“臣”这个字,多少人把它解释成一个人跪着把背弓起,以取“臣服”之意。实际上,“臣”最早在甲骨文里的形象,是一只眼球凸出的眼睛,它的意思是瞪大眼睛,是“瞋” - 41 - 的意思。从前的君主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了,因此要派不同的人去管理不同的事情,去睁大眼睛管理,不是在那里打瞌睡,后来“臣”就成了一种身份,以至于不得不另造一个“瞋”字去表示瞪大眼睛的意思。不把这些演变了解清楚,就无法给别人解释“臣”的意思,了解清楚了,才谈得上认识“臣”这个字。 有人问我,认得那么清,有何用处?用传统的文字学来解释汉字,最大的用处是使我们认识到,汉字是有道理的,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还有文化内涵,有些甚至是文化活化石,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我提倡“认字”,提倡学学古文字,不是为了狭隘地回到过去。文字学不需要也不可能普及,我的设想是,大学生中有万分之一的人能够了解一些文字学知识就好了。这是我们文化传统的基础,丢不得。先认识字,然后才谈得上认识汉字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发扬长处,修正短处,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吸收世界各国文化。所以虽然讲求“认字”,秉持的却是开放的态度。 文字是有趣味的,文字学不是一门枯燥的学问。我在成都这些年常常给大学、中学和其他社会团体讲汉字常识,台下常常座无虚席,大家听得很认真。文字是能吸引人的,汉字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有些汉字一旦辨识出来,我激动得都要哭。比如前进的“进”,繁体字是“進”,甲骨文就是一只飞鸟,下面一个“止”——脚趾,而且是左脚。人走路也是先出左脚。为什么一只飞鸟一个脚就是前进的进?最初我没弄懂,后来一下子懂了。所有的动物包括昆虫都能往前爬,也能退着爬,人也能够进能够退,只有飞鸟不能退着飞,只能前进,因此飞鸟的运动就是前进的“进”!这个字能造出来,完全是靠古人的观察和归纳,充满着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但又有几个人知道自己名字的几个字所代表的意义呢?汉字对于我们中国人说来,是和阳光、水、空气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的。但凡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反而不去思考它,反而是最陌生的。我们的母语形成我们的文化,中国人的灵魂就在汉字里,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产。它使得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都还保留着我从哪里来的印记。 13.下列对文中的“认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字是“小学”的一部分,古代很重视“小学”,现在的重视程度大不如前。 B.认字,就是既要了解清楚一个字的形、音、义,又要了解它的演变过程。 C.认字帮助我们理解古人曾经以怎样的生活方式,因为汉字都是文化活化石。 B.认字是认识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 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辨析反映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的汉字,因为其中包括智慧,也包括偏见。 B.“臣”即“嗔”,意思为眼球突出的眼睛,这个字是古人凭观察和归纳创造出来的。 C.从前儿童学习就是认字,而现代学习内容繁多,因此很多人不太重视文字学知识。 D.我们都对当代唯一活着的文字——汉字,充满了感情,并时时刻刻都在使用它。 15.为什么“我对汉字有感情”?请从三、四段文字中概括原因。(3分) (二) 槐的怀想 乔 叶 ①“老槐树,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在这简单悦耳朗朗上口的民谣里,很小我就知认了槐树,爬的最早的树也是槐树——自家院子里就有一棵。爬它只在五月,因上面有槐花。清甜的槐花是乡间的美味。“五月槐花香,有福就能尝。”奶奶常常这么说着,就开始蒸槐花给我们吃。 ②而我常常等不及她老人家去蒸。爬到槐树上,就用手捋着槐花吃,一把一把地吃。柔嫩的花瓣就被我粗粗拉拉地吞到了肚子里。其实槐花的香并不那么顺溜,刚入口的时候,有着轻微的涩,然后才会甜美起来。它的甜美不是浓烈,而是淡淡的,这淡却很悠远。我从树上下来很久了,用舌尖儿舔一圈儿嘴巴,还能觉出甜味儿来。 ③五月的槐花,真是香啊。 ④这天来到沈丘,饭后无事,朋友说要带我们去看一个槐园。我想,槐花都已经开过了,槐树有什么好看的呢?犹疑着,客随主便,还是去了。 ⑤迎面而来的是两棵大槐,朋友说这是“把门槐” - 41 - 。能够把门的槐树,资历肯定了得。我走到右边的槐树前,仰头看上面贴的标签——树名:国槐。树龄:两千余年。朋友说这棵槐树被称为“中华槐王”。我围着它走了一圈,踱了足有五六步。问朋友这树有多粗,朋友说本地有顺口溜云:“千年古槐树,胸围五米五,看着没多粗,仨人搂不住”。我看着那些婆娑的槐叶。两千年了,槐叶依然如处子般葱翠鲜嫩。看着看着,我有些恍惚起来,想起老家杨庄院子里的那棵槐树,它现在是什么模样? ⑥“院里有槐,招宝进财。”“院里有槐,平平安安。”“院里有槐,福气常在。”这是奶奶经常唠叨的话。每到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的时候,她都会叮嘱父亲在槐树上贴一张“树木兴旺”的红帖子。到了黄昏吃年夜饭的前夕,她都会让孩子们围着槐树走两圈,边走边喊:“槐树娘,槐树娘,你长粗来我长长;我长长了穿衣裳,你长粗了做大梁……”我只喊过一次,还喊成了“我长粗来你长长”,喊完就气急败坏地冲她叫:“迷信!” ⑦五福迎宾槐、比翼槐、连理槐……槐树真多啊。环绕着中心广场的树木,也都是国槐,朋友说有99棵。99,天长地久的意思吧。中心广场叫“千字文”广场,顾名思义,《千字文》被镌刻在了巨型竹简上。此文作者是南北朝时期沈丘人周兴嗣。沈丘地,沈丘人,配上此文甚是妥当。《千字文》我只是听说,从不曾读过,可是,怎么回事呢?看了几句,居然也很熟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想了又想,是了,是奶奶曾经念叨过的。每到季节更迭的时候,她一边为我们做着棉夹衣裳一边就念叨着这几句。有一次我问她这些话是哪儿来的,她不好意思地说:“你爷爷教我的。人家读过私塾哩。” 她是个文盲。 ⑧继续走。槐香湖、槐香山、观槐亭……朋友说这槐园有两万多株槐树,与京城槐园、山西洪洞大槐树公园齐称三大槐园。京城槐园我没去过,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公园我印象深刻。其实那次开会不在洪洞,我是在会议结束后特意转到洪洞去的,为的就是看看那棵大槐树。迎面就是一个根雕大门,根是槐根——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寻根来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奶奶唱这首歌谣。唱了不知道多少遍,唱到了我的骨子里。 ⑨可是,那棵最原始的槐树不在了。早就不在了。短暂的怅然之后,我的心情很快平复。那棵槐树在不在重要吗?我忽然觉得,这个一点儿都不重要。只要洪洞在,只要洪洞这个地方在,只要洪洞这个地方还有槐树在,只要还有一直想着洪洞大槐树的人们在,那么,最重要的东西就在。 ⑩——正如,亲爱的奶奶已经去世,物理意义上已经离我很远,可是我常常觉得她还活着,就在我的脑海,就在我的身边。所以,在这个下午,我悲欣交集地走在这个槐园,没有人知道,我携带着奶奶的声音和影像,充满了对她的怀想。 16.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我”爬槐树、吃槐花的情景?(2分) 17.请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⑴唱了不知道多少遍,唱到了我的骨子里。 ⑵在这个下午,我悲欣交集地走在这个槐园。 18.文章多处写道了民谣、顺口溜。请就第⑥段引用的民谣,分析它们的作用。(3分) 19.第⑨段“最重要的东西”指什么?请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简要发行。(4分) 四、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 41 -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生活一步也离不开信息。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电脑等媒介,我们获取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提高了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和品质。 美国女诗人迪金森,一辈子没走出她的房子多远。在她死后,人们在她的抽屉里找到一千多首诗作,这才发现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她思维的深度,是当年好多辉煌一时的人物所无法抵达的。 读了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 41 -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嗔怪 博弈 清澈见底 鞭辟入里 B. 夜宵 边陲 涣然冰释 稳操胜券 C. 遒劲 晋升 搬师回朝 返璞归真 D. 诀窍 蓬松 不谋而合 崭露头角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2016新年伊始,股市就来了个“开门红”。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非理性的大副波动,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B.本是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除夕夜,这一家人却为着平常掉在眼前都懒得弯腰捡拾的几毛钱不停地摇手机、戳屏幕,心无旁骛,忙得不亦乐乎。 C.成群结对的轮滑少年,在马路上有说有笑地联袂而行,有的甚至在车流中穿梭,逞能炫技,使本已十分复杂的城市路况平添了交通隐患。 D.作为忠实于原作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没有穿越剧的光怪陆离,没有宫廷剧的跌宕起伏,有的是衣衫槛楼,是泥土、砖瓦和煤矿,是土得掉渣的农村生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几位经常聊天的老人坐在一起边议论边慨叹人心不古,还不时摇摇头。 B.有人认为以前的一些教育看法较不合理,必须加以导正,例如不能体罚。但曾教授不苟同,他认为体罚应视情况而定,不能混为一谈。 C.所谓股票期权,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 D.iPhone自问世以来便独树一帜,不仅使苹果公司声名鹊起,还衍生出无数围绕iPhone的周边产品,比如苹果配件、软件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加坡是中国重要的友好邻邦,李光耀先生是中新关系的缔造者和奠基人,为中新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李光耀先生的辞世对于中国,是沉痛哀悼的,中方向新加坡政府表示诚挚慰问。 B.他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坛上升起的一颗很引人注目的新星,而且他一向仗义执言,对政治和时事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这怎么不会不给他带来一些心胸狭隘之人的嫉恨呢? C.对于广州流感疫情,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表示,广州的流感病例和前段时间情况差不多,这两周在各医院门诊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4%左右,低于前两年同期,也低于5%的警戒线,流感病毒阳性率累计5.5%,处于历史同期较低的水平。 D.大赛在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目标和期望。无论在赛场上表现如何,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就是不断训练,不断提高,为的不仅是一次比赛的成绩,而是在未来的战斗中能够一击毙敌,一击必胜。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41 - 刚一进游乐城的大门,就看见一只巨大的蓝蜘蛛趴在那里,呈A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________,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 A.血盆大口张开化作城门 B.城门就是张开着的血盆大口 C.张开的血盆大口化作了城门 D.城门就是血盆大口张开着 6.某校举办“校园好声音”歌手比赛,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台词,将下面两首歌曲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不超过80字。(4分) 第一首歌曲《歌唱祖国》 第二首歌曲《我的中国心》 演唱者:高三(2)班李腾 7.根据图文信息,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10月24日,2019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正式结束。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2019年国考计划招录人数为22 248人,截至10月24日18时,共有131.7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也就是说,2019年国考每个计划招录人员的竞争比例(即平均每招录一个人背后的竞争者数量)约为59.2∶1,创近年来新低。 请试着拟写一则新闻标题,要求20字以内,务必准确简明。(2分) 请就国考降温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40字左右,分两点作答。(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压下来。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希腊气象局科学家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所带领的科研小组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搜集了554幅日落油画和水彩画。这些画作分别出自181位著名画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德加、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荷兰画家伦勃朗、德国宫廷画师鲁本斯等。最后他们把研究论文发表于《大气化学与物理学》杂志上。该论文分析了16世纪以来554幅描绘日落景象的名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他们认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大气中粉尘含量上升,这会阻碍阳光进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暗化。 - 41 - 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来自于真实的伦敦生活。那漫天黄色,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核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比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其有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也写道:“在城市边缘地带,雾是深黄色的。靠里一点儿,是棕色的。再靠里一点儿,棕色再深一些。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 科学家去做了验证,选取莫奈1898~1900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照。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的。不过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想到这点不免让人有些沮丧。(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中“沮丧”的原因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 B.日落油画和水彩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随着大气中粉尘含量的上升而上升。 C.莫奈画作中那漫天黄色实为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的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的雾霾。 D.原先人们对印象派大师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早已有之,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 9.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一些著名画家笔下夸张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大气污染等自然现象的真实呈现。 B.约翰·托宁多年来对英格兰各个时期各地的天气状况的苦心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益于他一开始就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进行研究。 C.研究者认为,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能导致全球暗化,不过并非都由人为因素造成。 D.艺术家莫奈对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位置的客观记录,与美国海军天文台同期的数据对照,相当客观。 10.作家狄更斯与画家对天空雾气的描绘趋同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遗失的寒冷 张亚凌 三十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出新芽儿的柳枝映在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的影子,我一边感慨着“春天总算来了”,一边告诉自己:在以后所有的冬天,你再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才尝试着触摸那段遗失寒冷的岁月。 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必须在学校住宿。褥子被子一捆,和一大布袋子红薯、糜面馍馍、玉米糕绑在一起,母亲帮我拎起来搭在肩上。背上是褥子被子,胸前是一个大布袋子,后面重前面轻,我都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的身子。母亲只是交代了句“不要贪吃好的,一顿蒸上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就行了”。 走一走歇一歇,到了学校。宿舍是一面窄窄的空荡荡的窑洞,我们直接在地上铺铺盖。 别人都是先在地上铺一个厚厚的草垫子,上面再铺个毡子毯子什么的,接下来才铺上褥子,褥子上面还有个布单子,怕将褥子弄脏了。我呢,只带了褥子和被子,压根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铺在地上。于是我就满学校找来了一些废纸片,铺在地上,才开始铺褥子。结果是:我的床铺比两边同学的低下来一截,她们都觉得我不应该夹在中间。于是,我就自觉地挪到了最边上——门口的墙下。 - 41 - 我的褥子几乎是直接挨着地面的,很潮湿。只要有一丁点太阳的影子,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褥子抱出去晾晒。我现在特别喜欢冬天的太阳,甚至会深情地看上半天,恐怕就源于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对太阳的感激吧?那时在别人眼里,我或许是个很可笑的女孩,跑到学校似乎就是为了等太阳出来晒褥子。 冬天天冷,夜又长,起夜的学生就多。门一拉一合,冷风就直吹过来。抗击了半天寒冷好不容易入睡的我,常常又被寒风刺醒。为了应对寒冷跟风的袭击,我睡觉不再脱衣服且蒙住了头。 我从没有向母亲提及此事,母亲看到我在家里睡觉的样子便有些想不通,曾给父亲说:“这娃书念的,成呆子了——炕中间烧得热乎乎的,她咋老蒙着头靠墙根睡?” 是那夜夜寒风吹走了我的寒冷? 记忆里,那年的冬天,下雪的日子经常有。我也清楚地记得当语文老师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吟诵“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我的泪水悄然滑落。 在我,下雪天是最最难熬的日子,包括雪后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褥子会一直潮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只有脚上一双布鞋,不像别的孩子,还有一双可以换着穿的鞋子或是能踩雨雪的黄胶鞋。教室、饭堂、厕所,跑上几趟,布鞋的鞋底就湿了,半天下来,就湿透了。我就满教室找别人扔的纸片,厚厚地铺在鞋里。一两节课下来,又湿透了。取出来扔掉,再找纸片,再铺进去,再应付一阵,如此反反复复。纸片也不是那么好找的,那时一个本子一毛钱,都是很节省地用。 雪后若有太阳,在别人吃饭时,我就留在教室里。因为饿是可以忍受的,入骨的冰凉却是难以抵御的。等到教室里没人了,我就将凳子搬到外面,将鞋子脱下来,底朝上晒晒。我则盘腿坐在凳子上,搓揉着冰凉如石块的脚,让它暖和些。 再后来,我有些开窍了:找到塑料袋,撕开,铺在鞋底,再铺上纸,就好多了,也不用不停地换纸。有一句话我信,那就是“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 更多的时候,是等着鞋子自己慢慢变干。我甚至一度固执地认为,是我自己的身体暖和了脚,脚再暖和着鞋子,直至吸干鞋里里外外所有的“水分”,鞋底才会变干。 还是连续的雪天冻掉了我的寒冷? 每个周三下午有一个半钟头的活动时间,我常常趁机跑回八里外的家里取下半周吃的东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下着大雪。 雪大风猛,我是抄小路往家里赶的。有的地方雪没过了我的膝盖,很熟悉的小路也因大雪的覆盖变得陌生,以致我一脚踏下去摔进了雪里面——我把沟边当成了小路。从雪里爬出来,继续往回赶。我一推开房门,母亲愣住了,一个劲儿地说:“照一下镜子,看你成了啥样了,看你成了啥样了……” 父亲赶忙倒了一碗热水让我暖和暖和。我伸手去接,明明接住了,碗却摔在了地上——我的手指冻僵了!我走到镜子跟前,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被雪弄湿了的头发,再在风的猛刮下,直直地向上竖着! 母亲拿着梳子赶过来给我收拾头发,才惊叫道“你的头发都结了冰”。我只说,赶紧给我装吃的,我不想迟到。背起装满干粮的布袋子,我又赶往学校。 风还是那么猛,雪更大了。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从独自对抗过那场大雪后,她似乎再也没有畏惧过寒冷!接下来的两个冬天,似乎都一样,冬天再也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来折磨这个小姑娘。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是那场大雪不客气地冻掉我那脆弱的寒冷? 我只知道:在三十年前,我,遗失了我的寒冷。 (选自《读者》,有删改) 11.十三岁的“我”在那一年经受了哪些苦难?请加以概括。(3分) 12.文中说“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请简要概括“我”用了哪些“智慧”。(4分) - 41 - 13.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14.文章为何以“遗失的寒冷”为题目?(5分) 15.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请结合文本以及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人属孟尝君 属:同“嘱”,请托 B.揭其剑 揭:高举 C.愦于忧 愦:竭尽、缺乏 D.矫命,以责赐诸民 矫:假托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41 - A.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左右以君贱之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C.驱而之薛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衣冠而见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作者通过他对收债于薛这一具体事件的见解和处理,来表现他的足智多谋和对复杂政治关系的洞察力。 B.收债于薛这一事件,由冯谖签署受命、矫命焚券、买义复命以及由此所显示的政治效果几个环节组接贯穿起来,环环相扣,曲折缜密。 C.冯谖敢于矫命焚券,正由于他看到了收买民心对于巩固孟尝君统治地位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孟尝君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的可贵品质。 D.作者表现冯谖的才能识见,并不是单刀直入,而是采取欲扬先抑、欲露先隐的曲折的手段,不到事件临头,不显其真本领。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分) ②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可以纾祸。(3分)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4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1~22题。(7分)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①,桃叶渡②,烟柳暗南浦③。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 ①宝钗分: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③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21.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手法来表达闺中女子的思想感情。(2分) 22.这首词的下片表达感情细腻委婉,请简要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 41 - 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及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刑。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23.韩非是战国时期________家思想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的诞生,正如《报任安书》中所云“韩非囚秦,________________”。(2分) 24.子产以火、水为喻,告诫游吉什么道理?(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选3句) (1)________________,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茑鸟。茑鸟不论飞东还是飞西,满天的乌鸦都是紧追不舍,茑鸟无处可逃,疲累地飞行,心神涣散时鱼就从嘴里掉下来了。那群乌鸦朝着鱼落下的地方继续追逐。 茑鸟如释重负,栖息在树枝上,心想:我带着这条鱼,恐惧烦恼;现在没有了这条鱼,反而内心平静,没有忧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41 -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四 一、选择题(1-5题每小题3分,6-17每小题4分,共6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赠谥(shì)虫豸(zhì)踮脚(diǎn)园圃(pǔ) B.旋涡(xuàn)稍息(shāo)笤帚(tiáo)肇造(zhào) c.愧怍(zuò)户牖(yǒu)熨帖(yù)涟漪(yī) D.剔透(tì)粗糙(cāo)渑池(iǎn)脑髓(su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退变为暴力行动。 B.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指。 c.故乡的田地里有很多鹤鹑。麦地里,豆地里,棉花地里,处处都有它们灰色的身影。鹤鹑飞不高,也飞不远。起飞的时候,翅膀把空气振得蹭蹭作响。 D.文学应当有力量惊醒生命的生机,弹拨沉睡在我们胸中尚未响起的琴弦;文学更应当有勇气凸显其照亮生命,敲打心悱,呵护美善,勘探世界的本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据美国“自由灯塔”网报道,在2月12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前数小时,两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挂载核弹,抵近美太平洋关岛基地飞行。此新闻已被证实纯属骇人听闻。 B.当他承受着命运给予他的生活的奔波与辛苦时,他没有自怨自艾。赛场上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场诗。 c.一大批有实力的歌手,由于缺少机会,没有为听众熟知。但可以肯定,他们只要坚持不懈,假以时日,一定能成为明日黄花。 D.虽然多数国人已是居者有其屋,但大家仍多忙于“挣钱”,唯恐钱不够用,既无安全感,又有危机感,如此一来,便有了季孙之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第二季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B.大力开展厕所革命,使洁净厕所覆盖全城,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是民心所向,必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欢迎。 c.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 D.家风传统、亲情牵挂、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显示出反哺个人、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而且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②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的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 ③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④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 41 - ⑤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A.③⑤①②④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⑤②④D.③⑤①②④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如蒙应允,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 B.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是令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除而迎。 c.某新锐作家将他的新书赠给位老作家,说:“晚辈才疏学浅,奉上批作,敬请海涵。” D.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有什么想法姑妄言之即可。 7.选出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国别史,为“十二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B.《论语》是孔子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了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 c.鲁儿,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祝福》选自《彷徨》。 D.高尔斯华绥,美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1932年,他的代表作品《福尔赛世家》因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而荣膺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A.左右欲刃相如B.常以身翼蔽沛公c.北虽貌敬D.欲流之远者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能容于远近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吾属今为之虏矣D.如今人方为刀俎 10.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被相矣?——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做丞相呢?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黄河以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和刺人把他杀死,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领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1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业协会对同行业价格的监督功能比较强:原料进价如何?成本支出如何?心中一清二楚。至于什么样的货究竟卖什么样的价?也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 - 41 - B.富贵可以追求,但必须坚守基本的准则。儒家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强调道义重于一切。 c.雅典奥运会,香港获得1枚银牌,多哈亚运会,香港获得6金、12银、10铜……从默默无闻到显山露水,香港竞技体育走出了一条厚积薄发之路。 D.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重视“礼乐”。一方面建立如“礼”这样的制度,另一方面也采取像“乐”这样的措施来教化人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用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泰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和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其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奏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古文观止•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鼓:弹奏 B.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摩:倒下 c.赵得其情则弗予情:真实意图 D.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绐:欺骗,欺诈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王为赵王击缻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因跪请秦王因人之力而敝之 c.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是寡人之过也 D.以明大王之失信以旌其所为 15.对上面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1 - A.第一段文字描述渑池之会上的斗争:秦王步步紧逼,耍弄赵王;蔺相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运用对比把这场短兵相接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蔺相如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 B.司马迁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的“前”这一动作,表现出他的机智;“跪请秦王”表现了他对秦王的恭敬,显示出两人地位的悬殊。细节描写,精炼而准确传神。 c.王世贞对蔺相如的完璧归赵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从蔺相如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形势进行周密的论证,认为应该千方百计地使秦王处于理曲的境地,而不必采取“使舍人怀(璧)而逃之”的不光明的手段。 D.王世贞把完壁归赵和赵国这种功绩的取得归功于“天”,认为这是天意的安排,并且指出蔺相如的行为可能会招致严重的后果来照应开头的“予未敢以为信也”,使得本文结构谨严,论证周密,令人叹服。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17题。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是西方人普遍认为汉语难学,包括华人后代。尤其语法这块,目前的汉语语法实际上是通过西学框架加大量特殊句式来描述的,没有一个本质贴切的原理可以指导实践。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汉语有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语法?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 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他描述了文言文形成、成熟的整个过程,揭示了文言文不是口语的简单记录,更从文言文法重要方面的“辞”说清了文言文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也就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之乎者也非口语”结论虽小,但折射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文明等方方面面,书中详尽的考证展示了独到的见解和合理的推论,虽有个别值得商榷之处,但仍是引人深思。 孟教授在书中阐述的主线之一是传统文字“意内而言外”的概念,以及作为具体体现的“之乎者也”之类“辞”的运用。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是要表达“意”,但是文字和语言特点不同,有很多场景下的对话不仅仅有吐字发音,更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以体现出的当事人心态、话外之音、逻辑意向,等等,文字记录时不仅要记下具体声音所对应的字,还要加进去“辞”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 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文言区别于口语的理念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的西方语言学观点冲击下渐渐模糊,尤其是《马氏文通》出版后,一系列混淆概念的虚实字分类,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文字的认识,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孟教授在书中详尽剖析了马氏对后人的误导。 孟教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古代文章、文法这么发达,为什么没有产生像西方那样发达的语法学?也就是说,我们现今的汉语语法研究,是不是在填补古人的空白?这是发人深思的问题,其回答促使我们更好地审视语言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上溯汉语的渊源、发现汉语本质,甚至汉语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等等。 孟教授的这本书破开了“西学中用”造成的百年误区,剥离着西学强加给汉语的框框。更重要的是,我们去哪里寻找华文的根?去哪里寻找汉语的本质?孟教授给我们做了示范,那就是,在传统语言文字中找,在古典文学中找,这一切巨大的财富,是汉语乃至华夏文化回归的希望所在。 (摘编自子明《跳出西学框框回归汉语本质——评孟昭连教授〈之乎者也非口语论〉》)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西学框架并结合特殊句式所描述的当下汉语语法,不是土生土长出来的,因为缺少本质贴切的原理,所以不能指导实践。 - 41 - B.“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结论虽小,但涉猎极广,全书既有独到见解,引人深思,又能指导实践,提供途径,值得全面学习。 c.与“语言”不同的是,文字除了记下应有的字外,还要加上各种“辞”,以弥补文字因脱离具体场景对话而导致的诸多不足。 D.文章和文法即使很发达,也未必能使语法学很发达,孟昭连教授对此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语言实践方面找到答案。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把文章写好,中国古人在书面表达中应该很讲究修“辞”,而一般的口语表达,则不讲究修“辞”。 B.《马氏文通》应该是在“西学中用”背景下,诞生的一部关于汉语语法的著作,在今天已缺乏学术价值。 c.在孟昭连教授看来,现今的汉语语法研究,其实并没有填补古人的空白,是西学强加给汉语的框框。 D.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各阶段的教育应该加大文言文经典篇目学习,积极传播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二、名句默写,文言文断句题(共9分) 18.根据语境,填写名句。(每题2分,共6分。任选3小题)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激昂大义, ,亦曷故哉?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4)孟子强调学校教育作用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 , 。 1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三、阅读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 空村 农人 屈指算来,离开生我养我的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已经有整整二十五年了。与以往不同,这几年每次返乡,总有一种情感使我无法释然,我知道这种感觉叫做“孤独”,孤独的主人不是我,而是我的小村。 为了表示对村邻们的尊重,或是为了更多地感受一下久违了的乡音乡情,每次回老家,我总是把车停在村口,步行回到在村子尽头的家。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走在我从小就模爬滚打、嬉戏玩耍,熟悉到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的小村的当街上,却渐渐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陌生感。这就是,已经很少看到路上匆匆行走着的或三或两的荷锄下田的农人;也很难再看到街边路口或交头接耳或手舞足蹈地扎堆拉呱的村妇;更看不到滚得浑身是土的“泥猴子”突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针刺里冲出来,蹭着你一闪而过,眨眼间便没了踪影的孩子们。就连邻居家养的狗,也无精打采地趴在自家大门口,当你从它面前经过,只是百无聊赖、散漫地瞥你一眼而已,再没有了往日的暴躁和骄狂。 显然,小村已全然是一副落寞的了无生机的模样。 - 41 - 有时回家,也偶尔会住上一夜,过去那种吃过晚饭同老人兴致勃勃地拉上一通,然后就着浓浓的乡情倒头便睡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悄然而生的是夹杂着丝丝忧虑的长夜难眠。忧虑是什么呢?这村还是当年的村,这夜还是那样的夜,这夜静的还是像过去那样谁家的大人突然间打了个喷嚏,邻人们也会吓一跳的…… 昔日熙熙攘攘的水井周边空了,随之消失的不仅是村人们担着水挑子匆匆行走的声影,还有水桶碰磕井沿的叮当声和村姑们的棒槌敲打在井台边儿衣服上的空旷悠远声,最可惜的当属随着水担行走而顺着水桶的漏缝儿画在村路上那些蜿蜿蜒蜒的曲线,也早已湮没无迹了;过去塞满了欢声笑语的碾道子空了,再不见了石磙的两侧通常一大一小的两个人推着碾棍周而往复和旁边端着盛满粮食的簸箕候碾的人们,更不见了散在碾道里探头探脑啄食粮屑的鸟儿,剩下的只是碾道两侧石缝里冒出的小草,摇晃在风中,瘦弱又凄惶;过去时光里充满了苦也充满了乐的农家院落也空了,这不是过去农人们的篱笆柴库被高墙深宅朱门铜锁替代的缘故,实则是因了那些在过去,时刻飘荡着的人畜喧闹连同那些缥缥缈缈的炊烟样,都被一风吹散,再无了踪影。 过去的——那个早晨起来每家每户都会升起袅袅炊烟的小村,那个白天充斥着农具叮当声、大人吆喝声、小孩喊叫声并伴杂着狗叫鸡咬声的小村,那个晚上在各家的母亲们或高或低的唤儿声中逐渐沉入梦乡的小村,只是我记忆甚或是梦中的故乡了。 如今,小村真的成了老弱病幼的天下,稍微有点力气称得上劳力的人都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偶尔再在街上碰到一两个儿童,他们脸上呈现的不再是过去孩子脸上那种单纯的天真和活泼,取而代之的是让你感到隐隐不安的与其年齡极不相称的静默和成熟。此时我的心情竟像极了现在的小村,空落落的。 海子是同我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玩伴,初中毕业后,就成了村里打工队伍中的一员。去年在这个城市里碰巧见到了急匆匆赶路的海子,刚过不惑之年的他,由于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昔日满口白白的牙齿已经掉了一半。海子同我说,要到城市的另一头去跟在人家家里当保姆的媳妇见一面。海子说,现在都不知道哪里是家了,一家四口分在三个地方,只有在农忙和春节的时候才能回老家同两个孩子一起住上几天…… 有时候我常想,海子们的家究竟是在哪里呢?他们也已经成了村庄的客人了吗?或许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孩子们也会“笑问客从何处来”吗? (选自《散文选刊》) 20.简要概括文章标题“空村”中“空”的内涵。(4分) 2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22.文章倒数第二段为什么写海子的遭遇?(4分) 23.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6分)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戈尔)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 - 41 - 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省。读了上面五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可以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③不得套作;①不少于700字。 - 41 -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骨血(xuě) 伺候(cì) 汗涔涔(cén) 沐猴而冠(guàn) B.渐染(jiān) 锁钥(yuè) 煞风景(shā) 泥古不化(nì) C.镣铐(liào) 瓜葛(gě) 潜台词(qián) 人才济济(jǐ) D.根茎(jīng) 装载(zài) 压轴戏(zhòu) 掎角之势(jī) 2、下列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巉岩 发轫 震聋发聩 不孚众望 B.提纲 遑论 艰苦备尝 声名雀起 C.纰漏 亲睐 繁芜丛杂 震古烁今 D.通牒 恻隐 长年累月 李代桃僵 3、以下划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3分) 道家和儒家不同,因为他们是对农民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加以理论化。农民生活简单,思想纯真。【甲】道家从这一点出发,谴责文明,鼓吹返璞归真;把儿童的天真烂漫理想化,鄙视知识。【乙】《道德经》第八十章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不是对农民社会的田园诗式颂歌吗?农民时刻和自然打交道,他们爱慕自然。【丙】道家把这种爱慕发挥到淋漓尽致,同时把属于自然和属于人的东西严格区分:一个是自然的,另一个是人为的。自然令人快乐,人为给人痛苦。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荀子评论道家“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丁】道家这种思想最后发展到主张“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与宇宙合一。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西部山区外出打工的壮年人数在不断增加,留守少年的教育问题日趋严峻,有些孩子甚至整日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B.某省全面启动了自然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退耕还林,长此以往,该省的森林覆盖率有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C.刘强同学能做到这样宽宏大量、犯而不校,在崇尚个性化、自由化的今天,实在是太难得了! D.我太惊讶了,小朋友们用心做出的手工品,气象万千,绝不雷同,简直让大家瞠目结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市交运集团新开辟了20条公交路线可以直达城市周边区域甚至郊县地区。 B.多年后,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小说力作,由于他一心盯着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使他在创作上反而失去了很多偶然性和可能性。 C.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日晚上23:00,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圈抽签仪式,当晚克里姆林宫的灯火辉煌,显得雄伟壮丽。 D.近两年来,各地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限贷等措施在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缓解市场的“恐慌性心理”有积极作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 商人重利轻别离 B.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C.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41 - D.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7、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求!无乃尔是过与 A.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恐年岁之不吾与 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此所谓不能,也不是事实的不能,而是理的不能。 ②风流是一种所谓的人格美,凡美都含有主观的成分。 ③离开人的赏识,不能有美,正如离开人的感觉,不能有颜色。 ④人所不能赏识的美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人所不能感觉的颜色,亦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⑤这就是说,美含有人的赏识,正如颜色含有人的感觉。 A.②④①③⑤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②⑤③①④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把“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扩写成一段文字,要求:语句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4分)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中国文学语言的起点是在殷商。现存殷商文献有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和《尚书·商书》,此外还有存在不少疑问的《诗经·商颂》。这些文献语言可以称之为“殷商古语”,特点是艰深古奥。虽然殷商甲骨文、铭文、《尚书》典诰誓命各类文体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殷商古语” - 41 - 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仍存在着共同的形态特征:其语音是区别于西周方言语音的东方殷商古音;其文字尚处于汉字的草创阶段,有些甲骨文和铭文字形还不够稳定,甲骨文和铭文之中都有一批不能隶定的文字;其词汇意义非常古老,在历史形态上比后来的“文言”要早得多;其语法与后世“文言”大体相同,但也会有一些特殊的语法;除少数比喻之外,“殷商古语”较少运用修辞手法。从各方面来看,“殷商古语”都体现出它的古老性和原始性,都与后来的“文言”之间存在一条深深的鸿沟。 西周时期存在“殷商古语”和“文言”两种形态语言,西周铭文、周原甲骨文、《尚书·周书》、《诗经》雅颂语言因袭“殷商古语”,而《易经》、《国语》西周散文、《诗经》西周风诗、西周史官格言则采用相对平易的“文言”。前者沿袭殷商文学语言,后者则是周人通过扬弃“殷商古语”并提炼周人口语而形成的新形态的书面语言。西周沿袭“殷商古语”有多方面的原因: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商周之际有一批殷商史官因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而由商奔周,直接将“殷商古语”带到西周;周初文化水平远逊于“大邑商”,因此周人对殷商文化有一种仰慕心理;西周统治者对殷纣王与其他殷商先王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他们彻底否定的是殷纣王一人,而肯定从成汤至帝乙等殷商先王。西周初年重要文体如文诰、铭文、甲骨文、颂诗都是来自殷商,按照文体形式要求,西周作家必须运用“殷商古语”进行创作。周人在沿袭“殷商古语”过程中并非完全照抄,而是有自己的新变,如西周文诰、雅颂诗歌、铭文语言互渗,某些殷商文体语言(如铭文)在周人手中得到高度发展。 “文言”是继“殷商古语”之后又一种新的语言形态。虽然“文言”在西周属于非主流文学语言,但它接近民众口语,作者易写,读者易懂。“文言”用语生动形象,自然灵活,长于叙述和描写,文学艺术性要远远高于“殷商古语”作品,因而它比远离民众生活口语、日益走向僵化的“殷商古语”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文言”都有取代“殷商古语”的优越条件。 春秋文学语言的发展大趋势,是“殷商古语”走向没落衰亡,而“文言”方兴未艾,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学语言大变革——“文言”取代“殷商古语”,在此时宣告完成。从春秋铭文可以看出“殷商古语”在春秋时期走向式微,从《诗经·鲁颂》可以看出颂诗语言由“殷商古语”向“文言”转化,从鲁国《春秋》可以看出“文言”艺术的提升,春秋时期这三个语言范本展现了“殷商古语”与“文言”此消彼长的大势。“文言”取代“殷商古语”,有着宗教、政治、审美风尚以及作家创作心理、社会接受心理等多方面原因。 在经历了七八百年的辉煌之后,“殷商古语”终于在春秋时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中国文坛,让位于“文言”,从此中国文学语言从“殷商古语”进入了“文言”新纪元。 - 41 - (选自《商周文学语言的因革及其启示》作者:陈桐生,有删改) 10、 下列关于“殷商古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中国文学语言起点的殷商古语,虽还存在不少疑问,但它的艰深古奥的特点是毫无疑问的。 B. 自身条件相对“文言”已处于劣势的“殷商古语”在西周时期能居于主流地位,原因之一是西周统治者历史观中含有具体分析的思想。 C. 《诗经》风诗语言因袭“殷商古语”,而《易经》、《国语》西周散文、《诗经》西周雅颂、西周史官格言则采用相对平易的“文言”。 D. 西周初年西周作家可以运用“殷商古语”进行创作,周人在沿袭“殷商古语”过程中并非完全照抄,而是有自己的新变。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殷商古语”的古老性和原始性从语音、字形、词汇意义、语法这几方面体现出来,与后来的“文言”之间存在一条深深的鸿沟。 B.西周沿袭“殷商古语”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现象,因为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C.因为“文言”比远离民众生活口语、日益走向僵化的“殷商古语”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其文学艺术性要远远高于“殷商古语”作品。 D.春秋时期春秋铭文、《诗经·鲁颂》、鲁国《春秋》这三个语言范本展现了“殷商古语”与“文言”此消彼长的大势。 12、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殷商古语”的发展历程。(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16题(18分) 多事芭蕉 张瑞 ①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②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 - 41 - 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③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④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⑤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⑥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 - 41 - 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13、芭蕉具有怎样的韵味?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4分) 14、本文在写疯和尚怀素之前先写了丰子恺,请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4分) 15、赏析第②段末尾的画线句子。(4分) 16、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17-20题(15分) 甲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 41 -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一:全,都;洒:洗刷。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憾:遗憾 B. 愿比死者一洒之 比:为,替 C.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悌:敬爱长辈 D. 彼陷溺其民 溺:落水,引申为“深渊” 1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长子死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 B. 王往而征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恐美人之迟暮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东败于齐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都是魏国的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都体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B.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甲文连用四组排句,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 C.乙文中孟子认为小国可以打败大国,弱国可以战胜强国,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D. 两文都指出了梁惠王“不王”的问题所在,甲文是梁惠王“罪岁”,乙文则是梁惠王“夺民时”“陷民溺”。 2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3分) - 41 - ②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3分) (二)断句。(3分) 21、用“/”给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划线句断句。 诗中固须得微妙语然语语微妙便不微妙须是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乃足令人神远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刘熙载《艺概》) (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22-23题(7分) 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依仗立云沙①,回首见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③,云山也爱咱。 【注】①云沙:犹言如海。这里指苍茫空旷、云沙相接之处。②山家:山那边。 ③行踏:走动、来往。 22、“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3分) 23、诗人抒发了自己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这种感情是如何抒发的?(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24、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季氏将伐颛臾》) ⑵曰:“不可! ,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 41 - ⑶不见复关, 。 (《氓》) ⑷ ,不思其反。 (《氓》) ⑸青泥何盘盘, 。 (《蜀道难》) 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⑺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⑻ ,幽咽泉流冰下难。 (《琵琶行(并序)》) ⑼去来江口守空船, 。 (《琵琶行(并序)》) ⑽此情可待成追忆, 。 (《锦瑟》)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员工激情极度高,老板都把内裤当了。各行各业奖金方式真不少,老婆买包孩子还要报名校……”抗日名曲《黄河大合唱》近几年颇受欢迎,其改编后的版本屡屡成为公司晚会的热门节目。改编范围不限于歌词,还有给演员穿上滑稽服装的,还有让指挥随着铿锵的节奏狂扭屁股的。作为抗日名曲,《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民族呐喊,凝结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血泪;但在今天,这首经典歌曲却被如此恶搞。愤慨之余,人们也自然有所反思。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 41 -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B D C D C C B D D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B D D C B C C B D B 二、填空题(本题有2小题,共6分) 23.(2分)纪传体 十二本纪 24. (1)奈何取之尽锱铢 (2)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一尊还酹江月 (4)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5)至今遗恨迷烟树 三、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10分) 25.(4分)①就近取譬。由格斯拉所从事的鞋匠职业兼及皮革,用“皮革”喻示其坚韧、诚实的性格;(答出“比喻”1分;答出“坚韧”、“朴实”、“严肃”等意思的词语,1分。) ②寓褒于贬。“死板板”“僵硬”“迟钝”这些词语看似贬抑,实则褒扬:赞扬格斯拉对手艺、对品质的坚守。(每点2分,意对即可) 26.(3分)①采用倒叙的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②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同时也奠定全文的悲剧的感情基调; ③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更好认识到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7.(3分)①雪的瑟瑟有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渲染了祥林嫂死去之夜凄凉的气氛; ②长夜沉寂寒冷,灯色昏黄微弱,更衬托了“我“内心深处的沉痛和哀悯; ③与小说其他部分的景物描写相照应,在极冷寂的氛围中开始了对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叙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上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二 参考答案 一、选择(18分,每小题3分) - 41 - 1.C 2.B 3.D 4.①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②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分,每小题1分,有差错不给分) 5.公共场所配套少、被侵占多、设置不合理 (3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6.示例: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 / 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 / 仿佛春天,温馨又浪漫 (3分,句式、修辞各1分,语句通顺1分,有欠缺酌扣)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7.C 8.B 9.①九月甲午,晋侯与秦伯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侯无礼,并且郑国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 ②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来往,郑国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没有什么害处。 (4分,每句2分) 10.①设身处地,为秦国着想,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问题;②分析亡郑只对晋国有力,而对秦国有害无益;③分析保留郑国对秦国的种种好处。④用事实说明晋国忘恩负义,不可靠;它暂时与秦结盟只是为了自己谋利。 (4分,每点1分,符合文意即可) 11.极度喜悦的心情。(2分,仅写出“喜悦”1分,程度1分) 12.用“即”“便”两个副词写出时间的迅速,用“从”“穿”“下”“向”四个词语串起四个地名——巴峡、巫峡、襄阳、洛阳,通俗、平实;通过想象自己还乡的路线与情境,表现作者渴望还乡的急切心理。 (4分,语句分析2分,心情2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13.C 14.A 15.①了解汉字是有道理的,有文化内涵的,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②认识汉字的长处与短处,才能秉持开放的态度,更好地吸收世界各地文化。③汉字是有趣味的,充满了古人的智慧,需要继承。 16.写出了槐树叶的娇嫩可爱,人与槐树和谐的氛围,增添了童年的乐趣;并为下文怀想奶奶、悲欣观槐园做铺垫。 17.⑴奶奶常唱的歌谣对我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渗透到心灵的深处。 ⑵为赏到名槐,回忆起童年的美好生活而感到喜悦,为怀思逝去的奶奶、寻找精神之根而感到悲苦。 18.内容上:前三则民谣,说明槐树具有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对富足、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最后一则,充满了奶奶对子孙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美好祝愿。 表达上:使文章更凝练,富有韵味。 19.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纯真而浓郁亲情的眷恋和歌赞。作者写游沈丘槐园,回忆起童年生活和洞庭大槐,表明槐树早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大槐树不在了,但美好的回忆还在,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之心用在。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三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美丽的祖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的祖先早已把我们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怎样也改变不了我们的中国心。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高三(2)班李腾同学的《我的中国心》。 7.(1)竞争比例创新低 国考热降温明显 - 41 - (2)①2019年国考的职位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招录机关对招考职位的描述更加具体,资格条件设置更加详细,有的职位明确描述了工作地点、户籍政策、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减少了考生的盲目选择,有效地引导了考生的报名。 ②随着这几年社会媒体对公务员职业的分析报道增多,考生对公务员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往出现的跟风报名情况在减少,报名更趋理性。 ③2019年国考更加注重报名的诚信机制建设,更加严格报名纪律。 ④过去,许多年轻人把当公务员看作是一件既能发财,又很荣耀、有面子的事情。如今,青年人对公权力、对公务员这个职业的认识回归理性。 ⑤社会上的中小企业不断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去吸引并留住年轻人。 ⑥如今的公务员不会再是那种只有收益、没有风险的职业。当官就要依法行政、按规矩办事,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8.D 9.B 10.①当时的工业革命导致了污染加重。②艺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艺术家忠实于生活。 11. ①小小年纪就必须在八里外的学校住宿,每周三要在一个半钟头内跑回家拿下半周吃的东西。②以“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为一顿饭食。③窑洞宿舍打地铺,冬季与寒冷对抗。 12 ①在褥子下铺上废纸片。②只要有太阳就晾晒褥子,雪后在教室外晒鞋。③不脱衣服蒙头睡觉。④鞋里先铺塑料袋,再铺纸。 13.诗句的内容引发了“我”的思绪:大雪带给“我”的不是“枕着馒头睡”的丰收喜悦,它带给“我”的只是难熬的寒冷。“泪水悄然滑落”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心灵的真实呈现。 14.①“遗失”“寒冷”的事件是全文的主要内容。②标题新颖,能够吸引读者,激发其阅读兴趣。③“遗失的寒冷”可以表现人物和艰难困苦的抗争,是文章主题的体现。 15.①寒冷这样的苦难锻炼了“我”的意志,磨砺了“我”的心灵。在后来的生活中,“我”勇敢地接受苦难的挑战,甚至觉得“冬天再也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来折磨这个小姑娘”。这样的经历是人生的巨大财富。虽然回忆起来“泪流不止”,但这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感慨与体悟。告别苦难后,我们就可以平静地面对生活、面对挫折。②人人都会不同程度地经历苦难,关键是用什么心态对待苦难。有人在苦难面前退缩,有人经历苦难后奋发。作为中学生,应该积极面对苦难,把苦难当作人生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和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16.C愦:昏乱 17.A 竟然,却 18.C孟尝君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 19.①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 ②当时(双方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约邀(我国)当权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 ③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去奖给天下有谋略的臣子,用对待秦的方式去利于天下的奇才,一起向西进攻,那么恐怕亲人吃饭都咽不下去吧。 21.用典 借景抒情 22.下片运用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细腻委婉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一个“觑” - 41 - 字,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女子数花瓣卜归期。一瓣一瓣数过了,戴到头上,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从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心酸,充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最后以女子的哽咽梦呓作结,借无理责问表达至深情感。 23.法 《说难》《孤愤》 24.要法律严明,不能一味宽仁,以致百姓轻易触法。 25.(1)今两虎共斗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4)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5)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题每小题3分,6—17每小题4分,共63分) 1.C 2.C 3.B 4.B 5.C 6.A 7.C 8.A 9.D 10.A 11.B 12.D 13.B 14.D 15.B 16.C 17.B 二、(共9分) 18.(每小题2分,共6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素不闻诗书之训,蹈死不顾。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9.3分,每断对一处得0.5分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20.4分 ①人空,壮年外流,只剩老弱病残。 ②景空,村庄萧条衰败。 ③心空,乡村人精神空虚。 (答出一点给1分,二点给2分,三点给4分) 21.4分 ①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很难看到小村当年的忙碌之景。②农人村妇等细节,是对难以言说的陌生感的具体描写。 - 41 - ③将小村进行前后对比,写出小村衰落之景。 ④表达了对村庄陷落的惋惜和感伤之情。 (每点1分,共4分) 22.4分 ①从手法上讲,海子的遭遇是“点”,与前文的叙述构成“点面结合”。 ②内容上讲,海子的遭遇是乡村凋零的具体体现。 ③从主旨上讲,海子的遭遇表现了对“空村”的忧虑。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二点即可得4分) 23.6分 ①揭示了当下的农民正逐步成为异乡人,乡音、乡情、乡愁正在淡化的现实。 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未来命运的关切之情。 ③表达了作者对农村陷落的痛惜,对农村未来的担忧,对农村的前景的迷茫。(每小点2分,共6分)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五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D 6、D 7、B 8、D 9、参考答案: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水清如镜,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缥缈,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 10、B (A、偷换概念,原文“中国文学语言的起点是在殷商”,不代表中国文学语言的起点是殷商古语。C、张冠李戴,原文“《诗经》雅颂语言因袭‘殷商古语’”“…西周风诗…采用相对平易的语言”。D、“西周初年作家可以运用“殷商古语”进行创作”,原文是“西周作家必须运用‘殷商古语’进行创作”) 11、D (A、“几个方面”缺少了“修辞”。B、以偏概全,“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只是众多原因之一。C、因果倒置,因果后面内容互换) 12、①殷商时期已经存在并被使用。 ②西周时期“殷商古语”与“文言”并存,“文言”比“殷商古语”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③ - 41 - 春秋时期“殷商古语”走向没落衰亡,“文言”取代“殷商古语”。 13、①亲切、家常(不似梅兰竹的气清品高);②逸气、率真;③洒脱、狂傲;④天然、大气。 14、①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②丰子恺的笔意温润晶莹有余,率性狂放不足,与怀素和尚形成对比(1分),④烘托了怀素和尚自由洒脱、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1分),③从而突出了芭蕉的韵味特征。(1分) (共4分) 15、①“山风啸啸,蕉叶滔滔”运用叠词、对偶,动态化的景物描写;(三点写出一点即可)(1分)②“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运用比喻和拟人(写出一点即可)(1分),写出怀素和尚在蕉叶上作画时的洒脱和狂放(1分)③从侧面突出与之相适合的芭蕉的逸气。(1分) (共4分) 16、①手法:“多事”,将芭蕉拟人化(1分),生动有趣,吸引读者。(1分)②结构:用“多”或“芭蕉”串联众多内容,统领全文。(2分)③主题:似贬实褒(1分),不是说芭蕉做多余的事和没必要做的事,而是说明芭蕉具有多方面的特点,给人以不同角度的启发,揭示文章的主旨。(1分) (共6分) 17、C.(悌:敬爱兄长) 18、C.取独 ;(A.兼词;句末语气词 B.承接;转折 D.介词,表被动;介词,跟) 19、D(“夺民时”“陷民溺”的是秦、楚的执政者) 20、(1)(现在)狗猪吃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收敛,路上出现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不是我,是年成不好(的缘故)”。(“检”“发”各1分,“非我也,岁也”的判断句式1分) (2)(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使”“达”各1分,文意1分) 21、诗中固须得微妙语/然语语微妙/便不微妙/须是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乃足令人神远/花鸟缠绵(3分)(评分标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2、答:“眠”“戏”。(1分)“眠”字呈现出野鹿与山草拥眠的静态图景, “戏”字突出山猿与野花相戏的动态图景,写出诗人悠然轻松,潇洒飘逸的心境。(2分)(如只找出一字并作分析,酌情给予1分) 23、答:①融情于景,作者写了云山、野鹿、山猿、山草、野花等景物,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境;(2分)②直抒胸臆: “我爱山无价” “云山也爱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云山的无限喜爱之情,更增添了退隐山居的愉悦之情。(2分) 24、⑴而在萧墙之内也 ⑵直不百步耳 ⑶泣涕涟涟 ⑷信誓旦旦 - 41 - ⑸百步九折萦岩峦 ⑥剑阁峥嵘而崔嵬 ⑺艰难苦恨繁霜鬓 ⑻间关莺语花底滑 ⑼绕船月明江水寒⑽只是当时已惘然 - 4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