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凯里一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黄金卷二》文综试题(扫描版)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凯里一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黄金卷二》 文综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波河流域主要属于地中海气候,因此一年中夏季降水最少,径流量最小但是河流北部夏季有阿尔卑斯山冰川融水补给,因此该河流量最小应该是夏末而冬季降水还未到来之前的秋季,综上应为夏末秋初。选C。 2.【答案】D 【解析】波河地处地中海式气候区,夏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中下游地区由于泥沙淤积地势低平,流速缓慢,加上河流汛期相对较长,流量充沛,排水不畅导致沼泽形成。D正确。 3.【答案】A 【解析】该流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且光照充足,因此光照充足是该流域种植优质葡萄的优势气候资源。选A 4.【答案】B 【解析】海南省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纬度低,光热资源充足,成为我国冬季瓜果蔬菜等重要基地,但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因素则主要是国内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选B。 5.【答案】A 【解析】海南省海陆位置优越,冬季瓜果蔬菜生长所需光热资源充足,由图可知该地气温年较差为15℃左右,气温年较差不大B错。另外本题强调冬季瓜果蔬菜,主要考查海南岛的自然区位——热量对农业的影响。选A。 6.【答案】D 【解析】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相对较少。雨热同期,纬度低,热量充足,作物生长周期较短,如水稻可实现一年三熟,生长周期短,但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相对较长。A错。降水丰富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而非水田。水田应该是农业生产方式。B错。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全年较高,复种指数高。D正确。 7.【答案】C 【解析】由图中纬度可知海地属于热带气候,且南部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有明显旱雨季,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降水季节变化大,C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北部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是地处 东北信风的迎风地带,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多地形雨,故B项正确。D为易错选项,本区域流经洋流为暖流,南北均受其影响,故而排除。 答案解析: 9.【答案】 B 【解析】元谋干热河谷是亚热带区的一种非地带性现象,由于纬度较低,又位于封闭且海拔较低的狭长河谷或盆地中,气温高,蒸发剧烈;由于地形的焚风效应和局部环流,河谷中降水少,故①③④正确;该地位于我国西南主要受季风影响故②错;河谷中海拔较低,且该地降水主要受季风影响故⑤错,选B。 10.【答案】D ·22· 【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该地多年平均气温为21.9 ℃,≥10 ℃年积温为8003 ℃,最热月均温27.1℃,最冷月均温14.9℃,年均降雨量为642.2 mm,年平均蒸发量为3911.2 mm,可以判断其气候与稀树草原气候相似,适合耐热耐旱的稀树灌木草丛生长,故D正确。 11.【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草本盖度曲线的斜率小,说明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较小即受海拔高度影响小,A错;草本和灌木盖度大约在1800m处相等,B错;该区域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蒸发量大幅减小,而降水量有一定改善,水热条件变好,更加适于植被生长,所以植被总盖度会增加,C对;海拔1800m以上随着灌木及乔木层盖度增加,导致了光热条件的重新配置,使得草本层盖度有所降低,D错。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题意,(1)算出2017年M商品价值量为240÷20=12元;2018年M商品价值量为12÷(1+20%)=10元。(2)2018年甲企业的产量为20×(1+50%)=30万件。(3)2018年甲企业生产的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10×30=300万元。(4)对比2017年的价值总量,300-240=60万元,增加了60万元,故答案选C。 13.【答案】D 【解析】从题目所给信息可知,2019年1月21日与2月25日对比,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故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赴美国留学费用降低,③④正确;不利于吸引美国居民到我国旅游、购物,也不利于向美国出口产品的中国企业的发展,①②说法错误,故选D。 14.【答案】 B 【解析】根据题目设问,在人工智能新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应该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②正确;应该更新消费观念,但不应该倡导超前消费,①错误。劳动者应该积极适应社会需求,但不一定要坚持自主创业,③太绝对,不选;劳动者应该把握机遇,转变观念,坚持多种方式就业,④正确。故选B。 15.【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要继续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我国应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②③正确。①是企业的应对措施,而不是国家。④错误,应该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故选C。 16.【答案】 B 【解析】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村民说事制度有利于保证村民直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而不是村民直接行使基本民主权利,②说法不正确。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自己选举当家人,③说法错误。村民说事制度有利于培养村民的民主主体意识和能力,推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 B 【解析】“放管服”改革旨在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需要,①④符合题意。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了树立自身权威,排除②。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要依靠法律,③说法有误且不合题意,故选B。 18.【答案】A 【解析】新中国的建立就确立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③排除。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社 ·22· 会和政治基础是我国的历史传统、民族分布特点以及民族关系,④说法有误且不合题意。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9.【答案】 D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才是维系两岸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①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不是团结统一,②错误。材料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印证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20.【答案】 C 【解析】2019年央视春晚通过积极运用互联网和新技术,创新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手段,而不是途径,①错误;材料也说明了在文化交流传播上应重视发挥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优势,文化传播方式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②④正确。材料未能体现春晚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③不选,故C正确。 21.【答案】 B 【解析】意识对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④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但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是在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故②表述不严谨;①③观点都正确分析了意识的作用或影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 22.【答案】 C 【解析】题干中的转化是苦难与辉煌的转化,而不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转化,①不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说法错误;矛盾的转化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中国革命从苦难走向辉煌体现出观点②④,故答案选C。 23.【答案】 D 【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的作用突出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不准确;“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错误,②排除;英雄的奉献品格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③正确;英雄身上所体现的正确价值观,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较大帮助,④正确。故选D。 24.【答案】C 【考点】先秦的政治、文化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史上第一次社会转型时期,把文化理念融入政治特点,既有时空观,又有历史阐释,考查了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核心素养,体现了以核心素养立意,兼顾知识与能力,适合新课程标准。题干中材料“........其剑身上的鸟篆书铭文中,‘王’字的上部即采用了艺术化的鸟形装饰,”可以得知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和图腾崇拜,选C项正确。A项在时间上有误。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内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为正确答案。 25.【答案】B 【考点】 汉代的监察制度。 【解析】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也是第一次社会转型定型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成为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契合时政廉政建设切入,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社会流弊,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以纵容避匿论罪。假使有擅自借给印绶或者以假文件作恶........”可得出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无关。故B项为正确答案。 ·22· 26.【答案】C 【考点】唐宋阶级变动。 【解析】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封建社会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也是古代社会的第二个转型时期,封建文明的发展表现在各个领域。从唐宋的阶级变动切入,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同时关注经济发展与阶级结构变动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中出现了“多田翁”、“足谷翁”、“富家翁”等记载,是一个精英阶层的产生。得出C项正确,A和B项是材料本身的内容,与关键词“说明”的含义不符合,D项不能反映材料的内容,不能作为正确答案而排除。故C项为正确答案。 27.【答案】D 【考点】明清时期政治。 【解析】明清时期是古代社会的第三次转型时期。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具有新的经济因素,但新的生产方式发展很缓慢是因为封建制度的腐朽。本题看是从经济角度命题,实则把清代政治与经济融合一体,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和全球史观的史学范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材料中盐商报效的资金分别在军需水利等方面,使产业资本无从发展,也就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资金,得出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史实而排除。故D项为正确答案。 28.【答案】C 【考点】洋务思想。 【解析】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其思想处在近代转型时期具有矛盾的特点,从思想的角度切入,体现了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结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预见性。材料指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的变法自救的观点在顽固派和维新派之间寻求平衡,得出C项正确。A项是顽固派观点。B和D项史实错误而排除。故C项为正确答案。 29.【答案】DKS5UKS5U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解析】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具有里程碑的重大事件,其影响深远。从这幅漫画切入,考查学生从画中提取信息,学会进行历史解释,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特别是让学生学会用文明史学范式解读历史现象,提升史识,史实,史论三结合的思维能力。图片中“革命了,武昌首义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皇朝的辫子时代。”得出了辛亥革命是一场政治革命。又是一场生活习俗的变革,D项符合材料主旨。ABC项在表述中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而排除。故D项为正确答。 30.【答案】A 【考点】 “三大政策”及国共合作 【解析】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大大地推进了中国民主化进程,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篇章,材料突出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分析理解材料。从材料“以某些迹象表明·····,也就行了”可得出A选项;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可以排除B、D ·22· 选项;材料没涉及到革命道路问题,C选项错误。 31.【答案】D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从材料“官员必须依法行事,一旦触犯法律,便要受到惩处”得知D选项正确;A、B、C选项与材料意思不符合。 32.【答案】D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制度、市场体制、敬业工人等,材料突出权利所有者对其所拥有的权利具有排他的使用权 、 收入的独享权和自由的转让权,所以选择D选项。 33.【答案】C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解析】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理论得到发展。题干反映的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非城市来帮扶农村,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城乡收入变化趋势,不仅仅只是城市,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可支配收入多元化,反映出改革开放时期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完善,故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国内城乡收入情况,材料未涉及市场经济体制,且表述错误,故D项错误。 34.【答案】A 【考点】斯大林模式及苏联工业化。 【解析】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苏联通过实施五年计划逐步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并取得了伟大成就,苏联现代化模式为部分国家所借鉴。材料突出斯大林时期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带动广泛的社会变革并取得巨大成就,所以A选项正确。B、C、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故排除。 35.【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此题主要对学生识记能力和时空观的考察。材料突出法德合作对欧共体向更深层次发展所起的作用,从材料中的关联词“不仅提议加速--而且主动提出---”,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成立于196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C选项于1993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选项与1957年签订,故错误。 二.非选择题 36.【答案】 (1) ①原料指向型企业(2分)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原料加工成产品重量大幅减小,原料容易腐烂变 ·22· 质)(2分) 加工企业接近原料产地(2分) (1) 水源丰富(2分) 接近原料产地(接近甘蔗产地)(2分) 市场广阔(南部沿海有甜食的习惯)(2分) 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2分) 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三点得6分 (2) 制糖工业、造纸工业、饲料工业、酒精工业、复合肥料厂(答对一项2分,任意三项6分) (3) a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2分) b提高经济效益(2分) c降低生产成本(2分) d进行清洁生产(2分) e降低内部交易成本(2分) f减小环境污染(2分) 每答对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回答合理适当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37.【答案】 (1)(6分) ①沿海河流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盐分; ②沿岸受离岸风(西风)影响,盛行上升补偿流,底层营养盐上泛; ③寒暖流(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底层营养盐上泛; ④东部海域大陆架广阔,光照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 ⑤该岛人口较少,捕捞量少。 (2)(8分) ①该市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且以肉质鲜美的冷水渔业资源为主; ②日益增加旅游人数和旅游需求为其带来广阔的市场; ③开发成本低廉,收益较大; ④政府缺乏管制,使其能够自由发展。 (3)(8分) 赞同。休闲渔业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为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4分)。可提供一定就业岗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缩小该市与阿根廷发达地区的差异,从而更利于社会稳定(4分)。 不赞同。政府缺乏监管,容易导致不合理捕捞,破坏当地海洋生态系统;捕捞过程中易污染海洋环境;多为小本经营,缺乏行业规范和政府监管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8.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攻坚期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以及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14分) 【答案】 依据: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2分)②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2分)③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分) 举措: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分)③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分)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2分) (若从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消费水平等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2· 39.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世界新秩序的必要性。(12分) 【答案】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构建良性互动的世界新秩序推动国际社会共同问题的解决,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4分)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良性互动的世界新秩序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4分) ③世界多极化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世界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4分) (其他答案若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0. (1)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时代楷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致性是如何体现的。(10分) 【答案】 ①两者都蕴含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都反映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3分) ②时代楷模精神属于中国优秀文化,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与丰富发展。(3分) ③时代楷模精神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写照,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中国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体现。(4分) (2)依据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活动的合理性。(10分) 【答案】 ①向时代楷模学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体现了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 ②学习时代楷模精神要与时俱进并注重特点与精髓,把握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3分) ③学习时代楷模的活动,符合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的标准,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分) (若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请就如何弘扬时代楷模精神,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6分) 【答案】 ①重视量的积累,在生活中自觉践行时代楷模精神,从点滴做起。 ②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时代楷模精神。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每点三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2· 41. 【考点】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社会的阶段特征,晚清政治、经济、思想 【解析】十九大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绿色健康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1978年唐山地震、1998年洪灾、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史的研究成了历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的疫灾和晚清卫生行政制度建立为切入点,古今贯通,考察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概况历史问题的能力。把社会热点与学术热点结合,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格局,树立全球视野和科学的发展观。通过概括材料并结合魏晋及明清时期的历史即可归纳出原因;通过材料并结合晚清的历史特征:西方工业革命后科技和医学的发展、晚晴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改革运动的兴起,日本现代化的成功等即可得出第二问答案。第三问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答案】 (1)原因:气候寒冷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战乱连绵,社会动荡(国家分裂,民族冲突不断);人口密度增加,人口流动性增强(人口迁移频繁)(任答三点即可) 特点:时间长,频度大;时间分布不均匀;疫灾与社会治乱变化相关;疫灾与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等。(任答三点即可) (2)背景:.科技发展与医学进步;民族危机加深、强国保种的强烈渴求; 传统卫生观念的发展;西方经验的引入和借鉴;日本现代化成功的刺激 ;晚清社会观念的进步;清末改革运动的推动(答出4点即可) (3)注意的问题: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健康发展;重视经验总结;民间与政府力量结合;完善防疫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2. 【考点】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构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执政能力的充分体现。通过本题的考察,旨在加强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执政能力的认识和拥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由材料可知,本题以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为引子,进一步归纳和阐释了中国模式具备的特殊特征。在组织答案上,主要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和政府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进程相关史实,拟定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的根本保障 论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是现当代中国崛起的政策保障。 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下,经过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切实保障民生,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 在对外开放进程中,确立了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的策略,逐步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现当代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 (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论题明确并列出相关史实论证。0—4分; 第二层次:论题明确结合相关史实正确,论证比较充分。4—8分; 第三层次:论题明确结合相关史实正确,论证充分。8—12分。) ·22· 43.【答案】 发展历程:1989—2005为第一阶段,2006—2012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呈缓慢发展的特点,第二阶段发展速度加快 原因:①城市规模大,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②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③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休闲娱乐体验旅游的需求增加④靠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较短⑤政策的大力支持⑥发展时间早(6分,任答其中3条即可给6分,其他合理说法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44.【答案】 危害:①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占用城市用地空间②引发火灾,影响市民人生安全③滋生蚊虫传播疾病④旧轮胎老化会释放刺激性气体,刺激呼吸道,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6分,任答其中3条即可给6分,其他合理说法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措施:①将废旧轮胎与沥青混合制成新型筑路材料②旧轮胎再生材料包裹电缆③轮胎翻新制作汽车备胎④DIY制作庭院、景区装饰物如花盆、盆景等⑤提炼汽油 45. 【考点】宋代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分治问题逐步突显出来,突破城乡二元分治是现今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本题切合时政热点。从材料来看,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户籍管理制度尤其是城镇人口的管理政策,(1)问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将已学内容加以迁移运用的能力,由材料“中古田制经济模式渐趋瓦解”可知原有土地制度面临的挑战,进一步结合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市镇文化状况即可组织作答;(2)问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开创了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格局”、“催生出一个新兴的市民阶层队伍”、“政府的各种尝试性管理举措也纷纷出台”、“加快了向近代化城市演进的步伐”等语句即可组织作答。 【参考答案】(1)背景:中古田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国家增加赋税的需要等。(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得满分。) (2)意义:确立了城乡二元分治格局;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市民阶层力量;推动政府管理政策的变革;推动城市化进程。(每点3分,答到3点即可得满分) 46. 【考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国共两党关系在近年来再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题以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作为切入点,将历史问题与现实热点相结合,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解读,通过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求学生通过仔细阅材料归纳读国共两党加强合作的表现,第(2)问要求学生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 【答案要点】 (1)表现:国民党主动寻求与共产党取得联系,中断多年的国共两党开始接触;共产党积极争取国民党内抗日力量,将“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一点3分,二点6分) 背景:日本侵入华北,频频制造事端,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分) (2)意义:有利于国共两党关系的改善;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2· (7分) 47.【考点】李鸿章的教育思想 【解析】教育体制改革是我国目前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举国上下热切关注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风吹草动。本题以我国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教育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将历史上的教育改革与当今教育体制改革热点相结合,考查考生提取、解读信息,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求学生通过仔细阅材料归纳概括李鸿章的教育思想主张,第(2)问要求学生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李鸿章教育思想提出的意义。 【答案要点】 (1)教育思想:改革科举制度,针对技术人才另设考试科目;创办新式学堂并教授科学知识,培养新式人才;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7分)(一点2分,三点7分) (2)推动科举制度改革,培养洋务运动所需人才;促进新式学堂的创办和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开留学教育先河,培养了大批人才。(8分)(一点2分,三点8分) ·2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