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 5 课 离骚 披发抚剑,你独立在斜阳残照里;仰天长啸,你苦吟于凄风苦雨 的湘水边。声声啼血,你哀叹的是危难的祖国;字字流泪,你悲吟的 是受难的苍生!汨罗江水,能够夺走你的生命;滚滚浊流,熄灭不了 你生命的火焰。捧读《离骚》,透过遥远的时空,我们看到一座顶天立 地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你啊,屈原!你用泪、用血、用生命写成的 壮丽诗篇,字里行间,体现民族精神;千秋万代,激励中华儿女。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屈原(约公元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中 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 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楚怀王 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 改革政治。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 同抗衡秦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 于屈原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的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 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 278 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 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 死。 主要 作品 《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代表作 品有《离骚》《九歌》等。 2.背景解读 屈原与楚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 - 2 - 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楚 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得到了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 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 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 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 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回楚都既不可能,远 游、求贤又不成,这时的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3.相关知识 “楚辞”与“骚体诗” (1)“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 一种诗歌样式。它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 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 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 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 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主要的作品有 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2)骚体诗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 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 《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具有楚辞 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 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裁,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 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 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 深远。 (3)《离骚》中的“香草美人” 《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 - 3 - 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 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 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 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 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 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 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 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 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 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修姱.(kuā) 革几羁(jī) 謇.(jiǎn) 朝谇.(suì) 蕙. (huì)(_xiānɡ) 揽茝.(chǎi) 谣诼.(zhuó) 偭.(miǎn) 忳.郁邑(tún) 侘傺..(chà)(chì) 溘.死(kè) 鸷.鸟(zhì) 方圜.(yuán) 攘诟..(rǎnɡ)(ɡòu) 延伫.(zhù) 兰皋.(ɡāo) 芰.荷(jì) 岌.岌(jí) (2)多音字 度 适度.dù 揣度.duó 冠 冠.冕ɡuān 冠.军ɡuàn 2.字形辨认 - 4 - 诼谣诼 琢琢磨 溘溘死 瞌瞌睡 伫伫立 贮贮存 椒辣椒 俶俶装 一、阅读课文第 1 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以:连词,表并列,相当于“而” 涕: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 流眼泪 哀: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悲伤 2.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虽:连词,虽然 好:爱慕、崇尚 修姱:修洁而美好 3.又申之以...揽茝 申:加上 之:代词,代自己 以:介词,因为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善:崇尚、爱好 虽:连词,表假设,即使、纵然 5.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察:体察 6.谣诼..谓余以善..淫 谣诼:造谣、诽谤 以:介词,用 善:善于、擅长 7.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固:本来 工巧:善于取巧 偭:背向,引申为违背 错:通“措”,措施 8.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邑:通“悒”,苦闷 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 思 - 5 - 9.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流亡:随水流逝 10.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方圜:方和圆,方枘(榫头)和圆凿(榫眼) 周:合 孰:何 11.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屈:使……受委屈 抑:使……受压抑 攘:忍受 诟:侮辱 1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伏:守、保持 直:正道 固:本来,原来 厚:推崇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译文:(我)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啊,哀叹百姓的生活多灾多难。 (2)謇朝谇而夕替。 译文: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3)谣诼谓余以善淫。 译文: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4)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译文: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译文: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二、阅读课文第 2 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相:观察、选择 延:久久 反:返回 2.回.朕车以复路兮 回:使……返回,掉转 3.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缓行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通“罹”,遭受 修:整理 5.苟.余情其信.芳 苟:只要 信:确实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 长: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 - 6 - 陆离:修长的样子 7.忽反顾..以游目..兮 反:回转 顾:看 游目:放眼观看 8.芳菲菲其弥章.. 弥:更加 章:通“彰”,明显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译文: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疾驰到长 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译文: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3)不吾知其亦已兮。 译文:不了解我也罢了啊。 (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文: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译文: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 挫而改变的吗? 屈原一生忠君爱国,为实现这一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可 以说,屈原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但也有人认为屈原为楚怀 王这样的人而死不值得。你认为呢? [他人之见] 观点一:屈原是一个传统的悲剧式英雄。屈原的一生是为祖国的 利益奋斗的一生。他在被谗言离间的情况下,仍念念不忘楚国,始终 期盼继续为国效力,最后在绝望中投江而死。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 悲剧式英雄。 - 7 - 观点二:屈原的死不值得。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有才能的人投靠 名主的例子不胜枚举。以屈原的才干,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容易找到一 个识才的明君,如此屈原辅佐君主成就一番霸业也未可知,结果屈原 却在楚国郁郁而死。因此,他的死不值得。 [吾之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旨归纳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为,表现 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和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 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表现了他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人格。 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 与反动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反动势力的嚣张。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离骚》中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十分广泛,比喻形象、丰富、 复杂、互相联系,塑造出一组组富于象征色彩的意象群。例如,用“蕙 - 8 - ”“揽茝”“蛾眉”比喻自己的美德;用“灵修”这种神圣的事物比 喻君王、君心;用“众女”比喻群奸;用“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用“鸷鸟”比喻诗人的刚烈不群。这些比喻给人带来了丰富的想象。 用“芰荷”“芙蓉”表现诗人美好的精神境界,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 义气息。 (2)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屈原的浪漫主义在《离骚》中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诗中塑造 了一个高大纯洁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 的强烈,这个形象远远超出了现实。诗中贯穿着诗人改造现实的斗争 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便表现出以身殉理想的坚 决意志。二是运用奇特的幻想、新奇的意象来表现个人生活和政治理 想,感情充沛、强烈,语言华丽。《离骚》中的感情或炽热、激越、昂 扬,或缠绵、细腻、深沉,同时有“我”,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个 性的展示,诗中充满了内质与魅力,带给我们感动、眼泪、欢喜、惆 怅。他用兰花香草、荷衣蓉裳来象征自己品格之纯洁高尚,他将群小 党人比作萧艾臭草、恶禽秽物,这一切都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屈原 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交相辉映,奠定了中国诗 歌的优良传统。 (3)具有强烈的韵律感、音乐性 ①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余虽好 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里, “替”“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 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里,“错”“度”是韵脚。 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 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③大量使用对偶句。如:“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固 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何 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 - 9 - 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④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革几羁”“郁邑”“侘 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 4.课文译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啊,哀叹百姓的生活多灾多难。 [太息:叹息。以:连词,表并列,相当于“而”。掩涕:掩面流 泪。涕,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流眼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多:这里为动词,是“多有”之意,译为“充满”。艰: 艰难,艰辛。]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 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 谇而夕替。 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好(hào):爱慕、崇尚。修 (kuā):修洁而 美好。 羁(jī jī):喻指束缚、约束。 ,马缰绳。羁,马笼头。謇(jiǎn): 古 楚 语 的 句 首 语 气 词 。 谇 (suì) : 谏 诤 。 替 : 废 弃 、 贬 斥。]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 以揽茝。 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既:连词,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 关系。以:介词,因为。下文“以揽茝”中的“以”同此。蕙 (xiān ɡ):用蕙草编成的佩带。蕙,香草名,也叫“薰草”,俗名“佩兰”。 申:加上。之:代指自己。揽茝(chǎi):采集白芷。此处“蕙 ”“揽 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亦余心之所善兮, 这也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 虽九死其犹未悔。 纵使死上千万次我也绝不后悔。[所善:所崇尚的美德。善,崇尚、 喜爱。虽:连词,表假设,即使、纵然。九死:死多次。九,泛指多 次。犹:还。]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我的 - 10 - 民心。 良苦用心。[灵修:神仙,这里指怀王。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民心:人心,这里指诗人的良苦用心。] 众女嫉余之 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 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 指高尚德行。谣诼(zhuó):造谣、诽谤。谓余以善淫:状语后置句。正 常语序为“以善淫谓余”。] 固时俗之工巧 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 兮,偭规矩而改错。 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固:本来。时俗:世俗。工巧:善于 取巧。 (miǎn):背向,引申为违背。规矩:比喻行为的规范,原则。 错:通“措”,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 容以为度。 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 比喻准绳、准则。追曲:随意歪曲。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度,准 则。]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tún)郁邑:强调忧闷之 深切。忳,忧闷。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傺(chà chì):失意 的 样 子 。 穷 困 : ( 路 ) 阻 塞 不 通 , 引 申 为 走 投 无 路 的 意 思。]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 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 此态也! 这些世俗小人的种种行径啊![溘(kè):突然,忽然。流亡:随水 流逝。古人视死无葬身之地为可怕、可耻之事。不忍:不能忍心。此 态 : 指 “ 众 女 ” 违 背 准 则 陷 害 好 人 、 讨 好 他 人 的 丑 恶 行 径。]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凶猛的鸟不会与凡鸟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鸷:凶猛的鸟,指鹰、雕等。不群:不合群。比喻忠贞自守,不 - 11 - 同流合污。群,名词用作动词,合群。] 何方圜之能 哪有圆凿和方枘能够相 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的?[方:方枘(ruì)。圜(yuán):通 “ 圆 ” 。 周 : 合 。 孰 : 何 。 异 道 : 不 同 道 。 相 安 : 相 处 , 相 容。]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屈、抑:均为使 动 用 法 。 尤 : 责 骂 。 攘 (rǎn ɡ ) : 忍 受 。 诟 ( ɡ òu) : 侮 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伏:守、保 持。清白:指清白的节操。死直:献身于正道。厚:推崇。]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 相 道 : 观 察、选择道路。延:久久。伫:久立。反:返回。] 回朕车 掉转我 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远。[回:使动用法,使……返 回。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复路:回原路。 及:趁着。行迷:走迷了路。] 步余马于 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 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 [步:缓行。皋(ɡāo):水边高地。椒丘:长着椒树的山冈。驰:快 跑。焉:于彼,在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 进不 到朝廷做官而不被 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进、退:古代君子进则从政,兼济天下;退则归隐,独善其身。 不入:不被君王所用。离:通“罹”,遭受。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 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 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 - 12 - 以为裳。 瓣做下装。[制:裁剪。芰(jì)荷:荷叶。芙蓉:荷花。衣、裳(chán ɡ ) : 古 时 上 衣 称 为 “ 衣 ” , 下 衣 称 为 “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 世人不了解我也罢了啊, 苟余情其信芳。 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不吾知:即“不知吾”。其:语助词。 已:停止,引申为“罢了”“算了”。苟:只要。信:确实。芳:美 好。]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高、长:用作动词。岌岌(jí jí):高耸的样子。陆离:修长的样 子。]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 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惟独我 昭质其犹未亏。 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芳:芳香。泽:光泽。昭质:光明 纯洁的本质。犹:还。唯……犹……:可译为“惟独(只有)……还……”。 亏:亏损,损伤。]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 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啊,将 往观乎四荒。 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反顾:回头看。游目:放眼观看。往观: 去观察。四荒:指辽阔大地。] 佩缤纷其繁饰兮, 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 芳菲菲其弥章。 菲菲芳香更加显著。[缤纷:繁多。繁饰:众多装饰品。芳菲菲: 服 饰 品 之 芳 香 浓 烈 。 弥 章 : 更 加 明 显 。 章 : 通 “彰”。] 民生各 人生各有各 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民生:这 里指人生。好修:爱美,比喻修身养性。修,这里指修洁的品行。以 为常:认为是常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 - 13 - 之可惩? 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体解:肢解,即五马分尸,古代的一种 酷刑。这里含被动意。未变:不会改变。惩:受创而改变。]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知识讲解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两大类。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 而对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则要分析其肖像动作、神态、性格、情感、 观点、处境等,从而把握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 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 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链教材·认知考点] 形象类型 教材链接 傲视权贵、傲 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心怀天下、忧 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 寄情山水、归 隐田园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的形象 李白的《将进酒》 矢志报国、慷 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 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 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 14 - 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 二、考查形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三、答题步骤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ǎi)乃:指渔歌, 一说指摇橹声。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 )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 日出打鱼。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 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 - 15 - 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 诗风格正相似。 解析:C 项中,“‘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说法不准确, 这里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用“欸乃一声”恰衬托出山水的宁静;另外, “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表述也欠准确,因为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时 期,且此处表现了在悠闲恬静的诗境中的孤寂落寞的心情。 2.诗人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渔翁形象?诗人借渔翁形象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步骤 1)。他饮清 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鱼,悠闲淡然(步骤 2)。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 情(步骤 3)。 [课内素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结合诗人大半生 的经历,抒发了诗人复杂沉痛的感情,展现了楚国当时的政治状况和 政治斗争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操的热烈追求,反 映出诗人热爱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角度点拨} {精彩运用} 示例 1: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因小人谗言他落魄失意,因坚持改革他受人排挤。他却仍坚持 自我,吟出《离骚》这一千古绝唱。他独立于历史长河,他独立于精 神的王国。“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独立是他的坚持,独立是他的 - 16 - 探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独立,让他身穿荷叶 清新飘逸;独立,让他冲破枷锁上下求索;独立,让他坚持自我九死 不悔。 示例 2:屈原是一株有思想的苇草。屈原才华卓绝,明于治乱,娴 于辞令。然而,奸臣当道,君王昏聩,屈原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在报国无门之时,他“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也不愿“以皓 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他纵身一跳,跃入滔滔汨罗江中,那江边 溅起的水花,直到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在人们心中激荡。夜色苍茫中 飒飒作响的苇草站立在江畔,仿佛是在守卫他不朽的风骨。云烟散去, 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王公贵戚何人知晓,只有那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 依然活在历史的记忆中,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 [拓展阅读] 读屈原 一考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纵被罢逐流放,也不随 其流而扬其波。汤汤的汨罗江最终收留了他,可汨罗江水太浑,涤荡 不掉他的忧愁;汨罗江水太浅,掩埋不掉他的遗憾。 你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但还仍“闻佳人兮召予, 将腾驾兮偕逝”。在帝王大殿慷慨直言,激扬陈词;在封建初兴之际 试图进行贵族权力改革;在民族危亡之际“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无不显示出你的大忠诚、大智慧。但很无奈,当一个民族衰落时,一 个强大的人总会被“大众”视为异类,于是楚王下旨:流放。 当楚王背弃“成言”,“悔遁而有他”时,你感悟“君可思而不 可恃”,感叹“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但纯洁无瑕的贵族血统与心性 使然,站在失败面前,你呼喊、顿足、指责、抗争,得到的却是更大 的打击与不堪。无奈,你轻弹灰尘,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不含蓄, 不躲闪,不讲策略,怒形于色。当别人伤害你时,你便毫不保留地将 伤口暴露给他,大声呼喊:我要报仇! 千年前,你开创了“楚辞”,创作了《九歌》《九章》:浪漫,敏 - 17 - 感,潇洒,文采斐然,诗意纵横,这才该是你的内心映照。也正因为 你太过追随你的内心,才不肯降低自己的精神品位与世俗思齐。刚直, 刚直得有些固执;博学,博学得有些神奇,这便是屈原。当白起的旗 在郢城上空飘扬之余,沉吟泽畔,九死不悔。 不知道是因为《天问》问得深邃激荡,《离骚》领千古风骚,还是 因为一个纯粹书生与大动荡的政治磨合过激,才会让屈原被后人如此 敬仰。想来屈原与“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南唐后主 李煜也不无相似之处:同为浪漫潇洒、才高八斗的文人,同在本不该 在的混乱政局。但不同的是:作为君主的李煜做的不是治天下的奋斗, 而仅为一臣子的屈原却考虑了一个有抱负的君主应考虑的事;李煜太 过柔弱,不懂政局的阴暗,不会运用“手腕”,才致寄人篱下,做人 “违命侯”的命运,而同为不会运用“手腕”的屈原表现出的是刚直、 抗争,是祖国没落时的“共存亡”精神。当然,从文学角度讲,两人 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同为中国历史文坛的浪漫主义代表,却有着不同的 浪漫方式:李煜是从作品到生活的通彻浪漫,并一生有大、小周后相 陪,像处在迷雾中若隐若现般,任由历史公断,后人评说;而屈原只 是将浪漫情怀抒写在了橘园,他的生活还是硝烟弥漫,尔虞我诈,屈 原一生都不曾婚娶,至于缘由想来也知。也正因此,他便赤裸地置身 于风口浪尖,用躯体抗争敌人的宰割、风雨的冲刷…… 屈原走了,就这样走了,时代的大动荡,环境的难契合,加之性 情的正直袒露,终究是造就了这样一场千古难辩、难平的悲剧…… 坚贞博学的人才拂袖而去,眼中常沁泪水,伤只伤这一世奇才, 竟落得国破人亡,伤痕累累。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魂兮归来! {美点借鉴} 屈原一生三次被流放,最后投江而死。他创造的“楚 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 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屈原的作品以及事迹展现了屈 原的高尚人格和爱国情操,语言富有感染力,并且透露出深厚的文化 - 18 - 底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