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单元考(三) 优化重组单元测评卷(C)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单元考(三) 优化重组单元测评卷(C)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单元考(三) 优化重组单元测评卷(C)‎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广义而论,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是一个大集成系统。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其诞生和演变与信息化发展息息相关。智能制造有三种基本范式:数字化制造——第一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互联网+制造”或第二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 我们从制造系统的进化历程看一下智能制造的发展。‎ 制造系统的第一个阶段是基于人—物理系统的传统制造。从200多万年前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两次工业革命,都属于传统制造阶段,这种制造系统是由人和物理系统两大部分所组成,物理系统是主体,人是主宰和主导。‎ 第二阶段是数字化制造。20世纪中叶以后,制造系统进入数字化制造时代,这是智能制造的第一种基本范式,可以被定义为第一代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相比,数字化制造最本质的变化是在人和物理系统之间增加了一个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部分脑力劳动。‎ 制造系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的阶段,它可以被定义为“互联网+制造”,也可以被定义为第二代智能制造。它最大的变化在于信息系统,互联网和云平台成为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接互通和协同集成优化成为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 制造系统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新一代智能制造,这是面向新一代的人、信息、物理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个系统增加了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认知的部分,不仅仅具有更加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更具有学习认知、产生知识的能力,也就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 ‎(摘编自《周济院士: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材料二:‎ - 25 -‎ 智能制造就是在信息技术驱动下进行企业和产品的转型升级。从技术角度看,它包括网络制造、3D打印、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从产品的维度来看,即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使用过程智能化。‎ 为什么要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看来,以产业数字化推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智慧融合,将构筑智能制造新动能。“大规模定制化和智能产品的消费升级倒逼了服务与制造升级,产业链结构优化则提升了行业效率。”‎ 在工业互联网的重构下,传统制造业也将带来无限价值。制造商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可将生产效率提高17%~20%;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应用,将带来工作效率以两位数的速度提升;机器换人在使中国流失7 500万个工作岗位的同时,将会创造1.38亿个新的岗位。‎ 虽然发展智能制造是全球共识,但杨华勇也坦言,目前工业互联网与协同制造发展面临着多方挑战。“我们需要协同,不仅是产学研协同,更是跨地域、跨界的协同。龙头企业应做好顶层设计,以平台思维来构建‘顶层战略设计+局部快速迭代’。行业内应注重人脑和机器智能的‘混合脑力’模式,并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治理模式为主流。此外,在发展模式方面,应注重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服务升级、制造升级以及全链路系统升级的带动作用。”杨华勇说。‎ ‎(摘编自《杨华勇谈智能制造:以机器智能解放人工智慧》)‎ 材料三: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背景下各国的重要选择。在此次大潮中亚洲正在积极寻求突破。2017年,韩国政府宣布拿出10亿美元做人工智能资金;日本鼓励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新加坡政府的国家研究基金会宣布国家人工智能计划,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5亿新加坡元(约1.07亿美元)发展人工智能。‎ 除了政府的支持,亚洲企业更积极打破行业壁垒,加快新产品开发。不同于欧美同类企业,亚洲领先企业间的合作屡见不鲜,例如百度与小米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开发更多应用场景,腾讯与京东合作布局电子商务生态圈;印度系统集成商组成AI联盟。这赋予它们惊人的影响力,也意味着它们拥有可用于快速推动创新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基础。‎ 中国是亚洲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政府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开展试点示范和标准体系建设;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中国智能制造取得明显成效,进入高速成长期。例如,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2亿美元,全球占比27% ,2020年将扩大到59亿美元。2018-2020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将分别为16万、19.5万、23.8万台。‎ - 25 -‎ 中国发展智能制造有哪些独特优势?首先是数据量。当前人工智能热潮背后的机器学习技术对数据极其依赖。识别人脸、翻译语言和试验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由于中国的人口数量和设备数量庞大,中国企业在获取数据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二,中国制造业企业硬件设备和厂房相对欧美企业普遍较新,比较容易实现设备连接和厂房改造。‎ ‎(摘编自《中国智能制造分析报告:中国进入高速成长期》)‎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智能制造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诞生和演变,信息化发展越充分,与制造业的融合越深,智能制造的发展就越成熟。‎ B.从传统制造到数字化制造,制造业从人、物理二元系统发展成为人、信息、物理三元系统,真正进入了智能制造阶段。‎ C.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具有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学习认知、产生知识的能力,可以代替人类进行生产制造。‎ D.智能制造的信息系统可以完成人类部分脑力劳动,加入互联网和云平台、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认知使其功能更强大。‎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制造业的智能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智能产品消费升级可以倒逼服务与制造升级,产业链结构优化可提升行业经济效率。‎ B.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和协同制造发展面临挑战,这使得智能制造在产学研及跨地域、跨界方面的协同发展严重滞后。‎ C.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都在为发展智能制造而努力。‎ D.中国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第一消费大国,不但市场规模庞大、全球占比高,而且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将持续增长。‎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展智能制造实质上是对企业和产品进行转型升级,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产品维度看,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驱动。‎ B.由于工业互联网的重构,传统制造业的所有行业将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大量增加新的工作岗位。‎ C.在发展智能制造的新形势下,欧美企业因为缺乏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而受到限制,已经远远落后于亚洲国家。‎ D.如果没有识别人脸、翻译语言和试验无人驾驶汽车的大量“训练数据”,中国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就完全不具备优势了。‎ ‎4.亚洲国家和企业为发展智能制造做出了哪些努力?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则材料都介绍了智能制造,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繁盛 李娟 ‎①我常常想,一百多年前,最早决定定居此处的那个农人,一定再无路可走了。他一路向北,在茫茫沙漠中没日没夜地跋涉。后来走上一处高地,突然看到前方视野尽头陷落大地的绿色河谷,顿时倒落在地,痛哭出声。‎ ‎②他随身带着种子,那是漫长的流浪中唯一不曾放弃的事物。他以羊肠灌水,制成简陋的水平仪勘测地势,垦荒,开渠。在第一个春天的灌溉期,他日夜守在渠边。每当水流不畅,就用铁锨把堵塞在水阀口的鱼群铲开。‎ ‎③那时,鱼还不知河流已经被打开缺口,更不知何为农田。它们肥大、笨拙,无忧无虑,争先恐后涌入水渠,然后纷纷搁浅在秧苗初生的土地上。秧苗单薄,天地寂静。阳光下,枯萎的鱼尸银光闪闪,像是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冬天,河面冰封。人们凿开冰窟,将长长的红绳垂放水中。虽然无饵无钩,仍很快有鱼咬着绳子被拖出水面。它们愤怒却迷惑。世界改变了。‎ ‎④春天,鱼群逆流产卵。鱼苗蓬勃,河流拐弯处的浅水里,如堆满了珠宝,璀璨耀眼。若在此处取水,一桶水里有半桶都是细碎小鱼。人们大量捕捞小鱼,晾干,喂养牲畜。牲畜吃得浑身鱼腥气。冬天,牲畜被宰杀炖熟后,肉汤都是腥的。世界改变了。‎ ‎⑤鱼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耕地不断扩张,沿着唯一的河流两岸上下漫延。才开始它们如吸吮乳汁般吸吮河流,到后来如吸吮鲜血般吸吮河流。再后来,河流被截断,强行引往荒野深处。在那里,新开垦的土地一望无垠。无论在种子播下之后,还是农作物丰收之时,那片土地看上去总是空旷而荒凉。而失去水源的下游湖泊迅速萎缩,短短几年便由淡水湖变成咸水湖。从此,再也没有鱼了。世界改变了。‎ ‎⑥‎ - 25 -‎ 又过去了很多很多年,我们一家才来到这里。我们面对的又是一片逾万亩的新垦土地。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路也是新的,水渠也是新的,仿佛一切刚刚开始。只有那条河旧了,老了,远在数公里之外。河床开阔,水流窄浅。而鱼又回来了。它们彼此间一条远离一条,深深隐蔽在水底阴影处。‎ ‎⑦和这块土地上的其他种植户一样,我们也在自己承包的地上种满了向日葵。这块土地也许并不适合种植这种作物,它过于贫瘠。而向日葵油性大,太损耗地力。但是,与其他寥寥几种能存活此处的作物相比,向日葵的收益最大。‎ ‎⑧记得第一年,我们全家上阵。我们连夜处理种子。我妈和我叔叔两人用铁锨不停翻动种子,使之均匀沾上红色的农药汁液。我在旁边帮忙打着手电筒。手电筒的光芒静止不动,笼罩着黑暗中上下翻飞的红色颗粒,它们隔天就要被深埋大地。这是种子的红色军团,在地底庄严列队,横平竖直。而熬过漫漫长冬的荒野鼠类,在地底深处遇到这些红色种子,它们绕其左右,饥饿而畏惧。后来这饥饿与畏惧渗入红色之中。‎ ‎⑨此时此刻,我妈和我叔叔的紧张与忧虑也渗入红色之中。同时渗入的还有我的悲哀,我的疲惫。我一动不动举着手电筒。手电筒的光芒在无边黑暗中撑开一道小小缝隙。荒野中远远近近的流浪之物都向这道光芒靠拢。我手持手电筒一动也不敢动,仿佛眼下这团光芒,是世间最最脆弱的容器。‎ ‎⑩第一年,我跟着去到地头,刚播完种子就离开了。那一年非常不顺。主要是缺水。平时种植户之间都客客气气,还能做到互助互利。可一到灌溉时节,一个个争水争得快要操起铁锨拼命。轮到我家用水时常常已经到了半夜。我妈整夜不敢睡觉,不时出门查看,提防水被下游截走。尽管如此,我家承包的两百亩地还是给旱死了几十亩。接下来又病虫害不断。那片葵花地无一幸免。田间地头堆满花花绿绿的农药瓶。‎ ‎⑪冬天我才回家。我问我妈赔了多少钱。她说:“幸亏咱家穷,种得少也赔得少。最后打下来的那点葵花好歹留够了种子,明年我接着种!我就不信,哪能年年都这么倒霉?”‎ ‎⑫整个冬天,小小的村庄洁白而寂静。我独自出门向北,朝河谷走去。大雪铺满河面,鸦群迎面飞起。我看到一百年前那个人冒雪而来。我渴望如母亲一般安慰他,又渴望如女儿一样扑上去哭泣。‎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三、四段中,对“人们凿开冰窟,将长长的红绳放入水中”“人们大量捕捞小鱼”等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生态的破坏。‎ B.承包土地的第一年,作者全家一起处理种子,作者描述其为“红色军团”,凸显了作者对收获的期待和担忧。‎ - 25 -‎ C.平时互助互利的种植户因引水灌溉引发争斗,既表现了生存环境的残酷,又批判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自私冷漠。‎ D.倒数第二段中,妈妈的话透露出她的庆幸和无奈,也透露出她的坚强,她仍然对土地抱有希望,期待收获。‎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运用想象手法,刻画了一百多年前先人发现这片河谷并在此定居、垦荒、开渠的情形,写出了先人的坚忍与辛劳。‎ B.文中多次出现“世界改变了”一句,这一重复手法强调了世界的改变,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改变出现后的无奈。‎ C.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大雪铺满河面,鸦群迎面飞起”,渲染了村庄寂静的氛围,衬托了作者的茫然无措。‎ D.本文语言简洁而优美,选取原生态的素材,用朴素的笔触描写了人们辛苦耕耘的场景,旨在表达对父辈的赞扬。‎ ‎8.文章第⑧⑨段在语言表达上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标题“繁盛”的意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先生讳包,字蒙吉,晚号用六居士,直隶祁州人。父克俊,乐道好施与,学者称贞惠先生。先生生而颖异,敦尚质行。年二十有五,举明天启丁卯乡试,以古文鸣于京辅。既再上春官,不第。遂弃举子业,力以斯文为己任。于城隅辟地为斋,曰潜室,亭曰肥遁。日闭户读书其中,无间寒暑。学者宗焉,执经之屦满户外。‎ 甲申国变①,设庄烈愍皇帝②主③于所居之顺积楼,服斩衰,朝夕哭临如礼。伪命④敦趣,先生以死拒,几及于难,会贼败得解。入国朝,遂不仕。日取四子、五经及宋元以来诸儒书,反复寻究,积二十年不倦。尝谓君子守身之道三,曰言语不苟,曰取与不苟,曰出处不苟。尤笃好梁谿高忠宪⑤之书,曰:“不读此,几虚过一生。”遂置主奉之,如事贞惠礼。偶有过举,必展谒悔谢曰:“‎ - 25 -‎ 某不肖,甚愧吾父师。不可为子,不可为人。”其勇于自克如此。先是,贞惠卒,三日勺水不入口,母哭慰之,始勉进一溢米。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年六十有七,以居母忧,毁悴致不起。将卒时,肃衣冠起坐,命告辞贞惠及忠宪主。问家事不答,徐曰:“吾胸中无一事,行矣。”遂瞑。学者私谥文孝先生。‎ 生平木讷,似不能言。及大义所在,则正色而谈,上下皆倾听。州有大事不能决者,必待先生一言为断。明季流贼犯州城,先生毁家倡众,誓固守,城得不破。贼既去,流民载道,设屋聚养之,病者给医药,全活尤多。有山左难妇七十余人,择老成家人护以归。临行,八拜以重托,家人皆感泣,竭力卫送,历六府尽归其家。‎ ‎(节选自《国朝先正事略·刁蒙吉先生事略》)‎ ‎【注】 ①甲申国变: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②庄烈愍皇帝:清廷给崇祯帝追加的谥号。③主: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④伪命:僭伪政权的命令。这里指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的命令。⑤高忠宪:高攀龙。东林党领袖之一,受魏忠贤迫害投水而死。崇祯初年追谥为“忠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B.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C.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D.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官是吏部的统称,吏部掌管官员考核升降、国家典章制度、学校科举、祭祀等。‎ B.斩衰是古代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服制三年。明清时子为父母、妻为丈夫斩衰三年。‎ C.私谥指古人死后由亲属或门人给予的谥号,陶渊明先生谥号“靖节”就是私谥。‎ D.山左指山东,因其在太行山之左,故称。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25 -‎ A.刁蒙吉富有威望。求学的人尊崇他,常向他求教;州里有不能决断的大事,必定请他决断。‎ B.刁蒙吉严于律己。偶然有错误的举动,他一定会在父亲和高攀龙的牌位前拜谒,悔过谢罪。‎ C.刁蒙吉为人至孝。父亲去世后,他连续三天不进饮食,母亲哭着劝慰,他才勉强吃点东西。‎ D.刁蒙吉乐善好施。他提供房屋安置流民,亲自医治生病者,又精选仆从护送逃难妇女还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先生生而颖异,敦尚质行。年二十有五,举明天启丁卯乡试,以古文鸣于京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季流贼犯州城,先生毁家倡众,誓固守,城得不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刁蒙吉是如何践行“出处不苟”的“君子守身之道”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注】‎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 - 25 -‎ ‎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从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的诗句“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直抒内心痛别之情。‎ D.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情感表现极有层次。‎ ‎16.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意趣。‎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疑问句来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武帝刘裕吞灭强敌的气势,而“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出师败还的结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呢,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呢?总之,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器宇轩昂、气质高贵的,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一株老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人在老树的影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滑行。__①__——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 - 25 -‎ 老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此时,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__②__,小孩子在嬉戏玩闹,大人们在拉家常,讨论春天种下的庄稼籽是否饱满,夏天娶的媳妇是否已经怀上娃娃,入秋时配的母猪是否有小崽子已经坐胎……‎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设问、比喻、拟人 B.反问、排比、比喻 C.比喻、拟人、排比 D.比喻、夸张、排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就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报纸拟刊登的一则启事的正文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4分)‎ 为了让越剧更好地走上新时代的发展之路,《中国越剧》组委会决定向社会各界广开言路,垂询“行外人”的意见,聆听“行外人”对越剧艺术发展新方向、新目标的展望。《中国越剧》经过精心的规划,自当天起推出“行外人·越剧与生活”主题征文活动,希望越剧爱好者能踊跃参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 ‎22.请使用下面的词语,想象自己是春天小溪边的一棵小草,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温暖、美好的感受。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超过90个字。(5分)‎ 春风 温馨 滋润 裙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石障山屏难阻挡,千回百转总流东”。黄河之水一路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流经九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 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浑堪称世界奇迹。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十万里以上。‎ 港珠澳大桥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跨海通道工程,连通香港、澳门与内地,历时七年主体桥梁成功合龙。工程先后攻克了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形成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了中国跨海通道建设工业化技术体系。‎ 浩荡奔腾的黄河、绵延挺立的长城、飞越沧海的港珠澳大桥,都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中国精神。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举办的国庆70周年演讲比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25 -‎ 单元考(三) 优化重组单元测评卷(C)‎ ‎1.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代替人类进行生产制造”夸大了人工智能的作用。‎ ‎2.B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因果关系有误,且材料中只是说“我们需要协同,不仅是产学研协同,更是跨地域、跨界的协同”,并没有说“智能制造在产学研及跨地域、跨界方面的协同发展严重滞后”。‎ ‎3.A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所有行业”错,原文是就整个传统制造业说的,并不是说传统制造业的所有行业都将如此。C项,“欧美企业因为缺乏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而受到限制,已经远远落后于亚洲国家”于文无据,材料说到亚洲一些国家对人工智能进行了政策、资金的支持,并没有说欧美国家是否有政策、资金的支持,也没有说它们的企业远远落后于亚洲国家。D项,“就完全不具备优势了”错,材料中提到中国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独特优势有数据量、硬件设施和厂房,“识别人脸、翻译语言和试验无人驾驶汽车的大量‘训练数据’”只是数据量方面的优势,因此D项表述不合文意。‎ ‎4.答案:①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②企业积极打破行业壁垒,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强企业间的合作。(4分)‎ 解析:‎ - 25 -‎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三概括亚洲国家和企业为发展智能制造做出的努力,作答时,要先回到材料三。材料三第一段讲全球智能制造的背景及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第二段介绍亚洲企业的做法,最后两段介绍中国智能制造的做法、成效和优势,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材料一侧重于介绍智能制造的概念及其发展;材料二侧重于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的观点,介绍发展智能制造的意义及应如何发展;材料三侧重于介绍亚洲国家如何发展智能制造,先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层面介绍,然后重点介绍中国智能制造的做法、成效和优势。(6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其实就是要求筛选整合各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作答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如材料一中的“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我们从制造系统的进化历程看一下智能制造的发展”,材料二中的“为什么要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虽然发展智能制造是全球共识,但……”,材料三中的“除了政府的支持,亚洲企业更……”“中国是亚洲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中国发展智能制造有哪些独特优势”,根据这些关键句子,即可抓住各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分析出其侧重点。‎ ‎6.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又批判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自私冷漠”错,“平时互助互利”说明并不冷漠,“引水灌溉引发争斗”主要反映的是生存环境的残酷。‎ ‎7.D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旨在表达对父辈的赞扬”‎ - 25 -‎ 错,本文主要表达的是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忧和对人类生存的忧虑。‎ ‎8.答案: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如“这是种子的红色军团,在地底庄严列队,横平竖直”。②运用细节描写,细腻传神,如对“手电筒的光芒”的描写。③想象丰富,使人如临其境,如“种子的红色军团”“熬过漫漫长冬的荒野鼠类”。④语言有张力,具有韵味,如“使之均匀沾上红色的农药汁液”“笼罩着黑暗中上下翻飞的红色颗粒”“这饥饿与畏惧渗入红色之中”。(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且意思对即可。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语言表达特色,一般可从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的“这是种子的红色军团,在地底庄严列队,横平竖直”,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种子带着全家人的希望;第⑧段中的“手电筒的光芒静止不动,笼罩着黑暗中上下翻飞的红色颗粒”和第⑨段中的“手电筒的光芒在无边黑暗中撑开一道小小缝隙”属细节描写,描写了黑夜中的手电筒的光芒;第⑧段中的“这是种子的红色军团……在地底深处遇到这些红色种子,它们绕其左右,饥饿而畏惧”,是对地底情况的想象;第⑧段中的“这饥饿与畏惧渗入红色之中”和第⑨段中的“我妈和我叔叔的紧张与忧虑也渗入红色之中。同时渗入的还有我的悲哀,我的疲惫”等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语言富有张力和韵味。‎ ‎9.答案:①“繁盛”在文中既指河流中鱼类的繁盛,也指定居此地的人的繁盛。②人们为了庄稼的繁盛去开垦土地并苦心播种、灌溉,却换来干旱、病虫害导致的歉收。③“繁盛”‎ - 25 -‎ 蕴含着作者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忧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从其他层面作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意蕴的能力。分析标题“繁盛”的意蕴,要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联系文章主旨进行思考。由第③段中的“阳光下,枯萎的鱼尸银光闪闪,像是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和第⑤段中的“鱼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可知,“繁盛”“既指河流中鱼类的繁盛,也指定居此地的人的繁盛”;文章主要讲的是人们为了生存而开垦土地并苦心播种、灌溉,因此,“繁盛”是人们对庄稼的期望,对生的期望;文章最后写到病虫害、旱灾等致使庄稼收成不好,最后一段写“我看到一百年前那个人冒雪而来。我渴望如母亲一般安慰他,又渴望如女儿一样扑上去哭泣”可知,“繁盛”的愿望没有实现,表达了作者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忧虑。‎ ‎10.C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 “丧祭”作“一准《礼经》”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饮酒食肉”是并列结构,应连在一起,排除D项。故答案为C。‎ ‎11.A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春官”为礼部的别称,掌礼乐、祭祀、贡举等。‎ ‎12.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亲自医治”错,原文“病者给医药”的意思是给生病的人医病吃药。‎ ‎13.答案:‎ - 25 -‎ ‎(1)先生幼时聪明非凡,推崇(崇尚)质朴的品行。二十五岁时,参加明朝天启丁卯年间的乡试,凭借古文在京城及其附近闻名。(关键词“敦尚”“质行”“举”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明末,流寇侵犯州城,先生捐献出全部家产来号召众人,发誓坚守城池,城池得以不被攻破(得以保全)。(关键词“季”“毁家”“倡”各1分,句子大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一向是考查的难点,但也有规律可循。从答题技巧的角度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把握重要实词意义是关键,而实词意义可以通过字形、句中位置、语法关系、上下文语境来综合判断。②利用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来确定句子的表述方式。③准确判定文言特殊句式,并确定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方式。④疏通文脉,保持句子通畅,不出现语法错误。⑤尽量突出得分点,特别是重要实词,尽量直译。‎ ‎14.答案:两次落第后放弃科举,致力于文,每日闭门读书;明朝灭亡后,大顺政权胁迫他做官,他以死抗拒;到了清朝也不做官。(3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出处不苟”即出仕退隐不随便。从材料中寻找与刁蒙吉出仕、退隐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刁蒙吉两次科举不顺,便“弃举子业,力以斯文为己任”“日闭户读书”,大顺政权时期坚决不出仕,到了清朝也“不仕”,由此可见他的“出处不苟”。‎ 参考译文:‎ ‎(刁)先生名包,字蒙吉,晚年别号用六居士,是直隶祁州人。父亲(刁)克俊,喜好圣贤之道,喜欢拿财物周济他人,学者称他为“‎ - 25 -‎ 贞惠先生”。先生幼时聪明非凡,推崇(崇尚)质朴的品行。二十五岁时,参加明朝天启丁卯年间的乡试,凭借古文在京城及其附近闻名。(先生)曾经两次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于是放弃参加科举考试,致力于文学,把文学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城里偏僻的一角,整修土地建造屋舍,命名为“潜室”,(建造的)亭子叫“肥遁”。每天在这里关着门读书,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那些求学的人尊崇他,手持经书向他求教的人站满门外。‎ 甲申年,国家出现变故,(刁包)在他所住的顺积楼上设置了庄烈愍皇帝(崇祯帝)的牌位,穿着礼节最重的丧服,按照礼节每天早晚面对着牌位痛哭。大顺政权下令催促(先生做官),先生以死抗拒,差点蒙难,适逢李自成的军队溃败得以解脱。进入清王朝,(先生)就不再做官。每天取四书五经以及宋元以来各位儒家大师的著作,反复查考研究,连续二十年不知倦怠。(他)曾经说君子守身之道有三点,即言辞用语不随便,拿取施与不随便,出仕退隐不随便。尤其喜好梁谿高攀龙的著作,(他)说:“不读高攀龙的书,几乎就虚度一生。”于是设置牌位供奉他,就像侍奉贞惠先生的礼节一样。偶然有错误的举动,一定(在牌位前)拜谒,悔过谢罪说:“我没有能耐,非常愧对我的父亲和老师。不能做好他人的儿子,不能做一个正当的人。”他就是这样勇于严格要求自己。先前,父亲贞惠先生去世的时候,他连续三天连一勺水都没喝,母亲哭着劝慰他,他才勉强吃了一溢米。‎ - 25 -‎ ‎(后来他)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丧礼祭祀全都按照《礼经》的规制要求,(为父亲)举行完葬礼后,在中庭的屋檐下居庐守丧,三年不饮酒吃肉,不进入内室休息,每当初一、十五或者(父亲的)忌日,(先生)伤心地号哭,感动路人。(先生)六十七岁的时候,因为为母亲守丧,哀伤过度而憔悴,以致不能起床。将要去世的时候,(他)整理衣冠起身端坐,命人到贞惠先生和忠宪公牌位前告别。(别人)问起家中的事情他(一概)不回答,(只是)慢慢地说:“我心中没有一件事,走了。”就闭上眼睛了。学者们送给他“文孝先生”的谥号。‎ ‎(先生)质朴而不善辞令,好像不能说话。等到涉及大是大非问题的时候,他就辞色严正,侃侃而谈,上上下下的人都侧耳倾听。州里有大事不能决断的时候,一定要等先生一句话来决断。明末,流寇侵犯州城,先生捐献出全部家产来号召众人,发誓坚守城池,城池得以不被攻破(得以保全)。流寇离去后,流浪的百姓塞满道路,(先生就)布置房屋将那些人聚集起来养活他们,给有病的人医病吃药,保全救活的人特别多。有七十多个山东的逃难妇女,(先生)挑选成熟持重的仆人护送她们回家。临行前,以朋友间的八拜之礼隆重地托付他们(好好护送这些妇女),仆人们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竭尽全力护送她们,经过了六个府的路程,把她们全都护送到家。‎ ‎15.C “直抒”错。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的诗句,含蓄蕴藉地表现离怀别思。‎ ‎16.答案:夜深风静扶醉欲归时,夜景如画:一轮明月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明如镜(玻璃)。(2分)词人以明澈、温静的江月,象征述古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2分)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 - 25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本着两个原则:一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就是要有明确的语境意识;二是将字面义、语境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起来。本题字面上是考查理解能力,实际上必须联系词句的手法和其在语境中的位置来解答。从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这是景物描写;从抒情方式和语境位置的角度看,这是以景结情;联系意象及整首词来看,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最后两句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组织答案时,力求简洁明了,要点清晰。‎ 诗歌鉴赏:这首词以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上片揽景兴怀,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写出了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景象。这两句从远处着笔,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后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回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下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化用杜牧的《扬州》诗:“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更添离怀别思。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 - 25 -‎ 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 ‎17.答案:(1)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2)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3)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辨;(3)赢。‎ ‎18.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树干坚硬如铁”“一株老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是否……是否……是否……”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等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段中没有使用设问、反问、夸张的修辞手法。‎ ‎19.答案:原句为疑问句,写出了作者的思考过程,更能引发读者思考老树与村庄的关系;原句语气更亲切,句子也更活泼。(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变化后的句子由疑问句变成了陈述句,那么就要分析疑问句与陈述句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陈述句是直接给出结论,而疑问句表明作者在思考,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比陈述句表达效果更好;另外“不是……就是……”的语气明显要比“是……呢,还是……呢”更生硬。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20.答案:①老树伸出不同颜色的手 ②‎ - 25 -‎ 村人聚集在老树下(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①处,根据插入语后的“轻轻抚摸”可得出信息“伸出手”,根据插入语中的“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可得出信息“不同颜色的手”。据此可推知答案。第②处,根据横线后“小孩子在嬉戏玩闹,大人们在拉家常……”可推知答案。‎ ‎21.答案:①“广开言路”改为“发出倡议”;②“垂询”改为“寻求”;③“规划”改为“筹备”;④“当天”改为“即日”。(每处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这里没有上下级之分,可改为“发出倡议”;“垂”是敬辞,“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可改为“寻求”;“规划”意为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此处应为事先准备之意,可改为“筹备”;“当天”过于口语化,可改为“即日”。‎ ‎22.答案:和煦的春风像温暖的手掌,抚摸着我的发梢,温馨、惬意。脚下的土地开始一点点解冻,我的身体慢慢舒展开来,滋润起来。我知道,春天已来临,迎春花会舞动她漂亮的裙裾,欢迎又一个美好的季节。(5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强化审题意识,关注题干中的“第一人称”“温暖”“美好”等关键信息以及修辞手法、字数等要求,然后根据提示,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拟写答案时,注意做到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23.题目解读:‎ - 25 -‎ 阅读材料可知,材料的内容涉及黄河、长城以及港珠澳大桥工程,题干要求考生思考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丰富”一词则暗示考生可写的中国精神不止一种。“石障山屏难阻挡,千回百转总流东”,写出黄河之水奔腾汹涌,势不可挡,流动中不惧艰难险阻,据此可提炼出有关中国精神的关键词:奋斗拼搏、无惧艰难、开拓进取。长城历时久远,工程浩繁,据此可以提炼出相关关键词:无惧艰苦、团结守护、智慧与创造力。港珠澳大桥则展现出直面挑战、勇于进取、不惧困难、刻苦钻研、勤劳智慧、自主创新、团结一致等中国精神。考生可以从以上关键词中采撷各自的精神实质,以“中国精神”统摄之,并结合“国庆70周年”的主题,以演讲稿的形式成文。‎ 素材链接:‎ 港珠澳大桥: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 从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到2012年7月桥梁工程队伍进场,再到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这既是超级世纪工程建设渐进的过程,更是锻造港珠澳大桥创新精神并逐步发扬的过程。‎ 单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近23公里的桥梁,在桥梁工程上部结构首次大规模采用钢结构,用钢量达40多万吨,这足以建造60座埃菲尔铁塔。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的板单元组装和焊接机器人系统,先进的超声波相控阵检测设备,工厂化的“长线”‎ - 25 -‎ 法拼装,代替了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使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如此,港珠澳大桥还开展了多项技术创新,包括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等,为实现其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国内后续桥梁工程提供示范。‎ 佳作展台:‎ 锐意进取,圆梦中华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锐意进取,圆梦中华”。‎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赏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如今,我们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千百年来,任世界风云变幻,我们始终是不变的见证者;千百年来,从筚路蓝缕到盛世辉煌,不变的是我们那锐意进取的中国精神。‎ ‎“石障山屏难阻挡,千回百转总流东。”从中华民族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便赋予了我们百折不回、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纵然绵延五千里,九曲十八弯,黄河始终不改其奔腾东流之势;即使历史上多次改道,中华人民却总能在黄泛区再次扎根,变滩涂为良田,虽饱受磨难仍能创造出愈加辉煌的文明。沿着黄河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奔大海,在河西走廊与广阔的华北平原,我看到了祖国的富饶、辽阔和千里马般飞速的发展。进取之心,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 因其进取,我们在汉代就串联起丝绸之路的辉煌,在盛唐就创造出万邦来朝的胜景,在宋代就让科技发展到封建时代的巅峰……‎ - 25 -‎ 千年以来,正是中华民族在进取中不断积淀自己的文明,丰盈自己的民族精神,才有今日之中国。‎ 锐意进取,是一种“铁肩担道义”的浩然正气,是一种“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之则存,无之则亡”的无畏豪气。中华大地千百年战火频仍,却依然葆有生机与活力,全在于此。正如一百年前,在国家动荡、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青年时期的李大钊写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豪言,而无数志士仁人又在这种刚健勇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感召下,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而辉煌的篇章。‎ 锐意进取,是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昂扬锐气。昔日,在建造港珠澳大桥的设想提出后,欧洲一家顶级的工程咨询公司在商谈沉管安装技术合作时漫天要价,并将核心技术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保护,形成了技术壁垒。外力无凭,唯有自强。港珠澳大桥自此走上自主研发之路,以总工程师林铭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建设者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七年间创造出多个“中国标准”,填补了世界范围内多项技术空白。‎ ‎《曹刿论战》有言:“夫战,勇气也。”战场之上,决定胜败的是士兵之勇气。个人的生活、国家的发展亦是如此。当下,正值我们全力以赴,共筑中国梦的关键时刻,更需得有勇猛精进之气。唯锐意进取,方可助力我们圆梦中华!‎ 名师点评:‎ - 25 -‎ 文章开头以排比引入,增强了演讲稿的气势。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自黄河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始,由汉代到唐宋,再到百年前乃至如今,引用昔日李大钊的豪言,并以今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例,论述了历代中国进取精神的体现。行文详略得当,并在结尾再次点题,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