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饶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全年级)‎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 ‎。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 B. 胡适“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将历史和社会相结合观察人间之法并无不同。‎ C. 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 D. 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最后总结。‎ B. 文章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逻辑清晰。‎ C. 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辨证色彩鲜明。‎ D. 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并结合典型事例阐释道理,颇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不像曹雪芹的艺术想象力那样无拘无束。‎ B. 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开展,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有所发现。‎ C.“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 D. 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不仅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大气环境质量,还可为有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课题组对全国42个主要城市2001〜‎ ‎ 2010年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冬季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秋、春次之,夏季污染最低。这种季节变化规律,表现出我国以煤烟和二次扬尘为主的大气污染特征,也与天气气候条件以及局地因素的季节变化有关。冬季降水偏少,气候干燥,植被干枯,西北风强劲,易引发起沙、扬尘天气;另外冬季,尤其是早晚,容易出现逆温层,抑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同时冬季为采暖期,燃料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故量大,更加剧了大气污染。春季是沙尘暴频发的季节,多发生于西北的沙尘暴借强劲的西北风可长距离输送,影响中国的不少城市,有时会席卷大半个中国,沙尘加大了空气中的含尘量,从而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然而,夏秋两季降水增多,湿度增大,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相对于春、冬两季),而且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层热力对流旺盛,逆温出现的几率小,空气的扩散条件好,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空气质量无疑相对较好。(摘编自调查报告《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二 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L。‎ 材料三 近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汇聚全国2000多名一线专家参与的联合攻关项目,如同给大气污染状况作了一个“全身CT”,使人们对雾霾的来龙去脉,看得更为清晰。对病根全面检查和诊断的结果,表明前几年的药方是对症的。最新攻关研究成果使得各地各部门有信心持续照方抓药、标本兼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子继续走下去。‎ 不过,大气污染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治环境污染的沉疴,不能指望药到病除,过程中必然会有曲折和反复例如,去年秋冬季,由于区域气象条件较差、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等因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PM2.5浓度同比不降反升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很严峻。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如果不能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定力,动摇、松劲、开口子,以牺牲蓝天白云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将来付出的代价必定是“难以承受之重”。‎ 治理污染要动真碰硬,也要依靠科学,不能蛮干。对大气重污染病因的精细分析,为下一步精准治理提供了依据。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打好打赢。‎ ‎(摘编自《坚定信心,打赢蓝天保卫战》,《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19年3月28日) ‎ 材料四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高敬)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35. 8%;全年优良天数比率79. 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2.2%。‎ ‎21日,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作报告,介绍了上述情况。‎ 李干杰说,去年我国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同时,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秋冬季重污染依然多发。此外,他指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日趋复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难度加大。‎ ‎(摘编自《2018年我国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人民网2019年4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阳辐射强烈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得到有效地抑制,这使空气质量呈现出了相对较好的状况。‎ B.经过努力,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果,但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治理难度很大,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C.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念不能动摇,哪怕当前国际形势严峻,经济发展困难,也不能越过生态保护的红线 D.去年我国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全国有1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空气污染治理前景值得期待。‎ ‎5.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材料二中变动率及季均值这两项,我们能够了解到AQI的波动幅度及周期性波动规律。‎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两年的AQI的季节变化特征均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春秋居中的特点。‎ C.由于冬季干燥易引发沙尘天气,且早晚易出现逆温层,天冷供暖又导致燃煤量激增,这些使得AQI值达到一年中的顶峰。‎ D.空气质量指数能描述空气质量状况,越大说明空气质量情况越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小。‎ ‎6.围绕“污染防治”,以上三则文字材料所呈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从文体特征角度,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红孩子 楸 立 我叫陈延安,但我还有好多名字,比如王海、吴小洲、常京京、霍小武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在我每次换新家后,爸妈起的。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清楚爸妈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我说过我经常搬家,今天在上海,明天到常州,半年后又到了南京。我和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一起,无声地四处漂泊。爸妈的真实名字我不知道。我叫王海时,爸爸叫老王,叫吴小洲时,他自然就随我姓吴了。妈妈长得很美,我的记忆里妈妈很少说话,她总像爸爸的助手。‎ 爸爸妈妈出去办事时,把我一个人锁在木屋里。白天从窗子上向外张望,马路上小孩子们穿着花衣服,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手牵手上幼稚园、去戏院,我心里就好羡慕。这些对于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楼下的空地里晒太阳也是不允许的。‎ 巷口有几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女孩,正在跳房子做游戏,我在窗子里向她们摆手,可她们看不到我,能和她们一起玩该有多好呀!这时门开了,妈妈走进来,我急忙把手藏到身后。晚上,我蜷缩在被子里,屋子里静得可怕,屋檐上猫的叫声那么瘆人,角落里总有个黑影张牙舞爪地准备吞噬我,我把被子蒙起来动也不动,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 不要认为我是个被遗弃和拐来的孩子,我是爸妈亲生的,他们很疼我、很爱我,一家人在一起时,爸爸亲着我的小脸蛋说:“孩子,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了。”‎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有一次问妈妈:“家里的表坏了吗?”妈妈说我的耳朵出问题了。可我的耳朵好好的。‎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在这座城市换了三个地方,爸妈分头出去的时间多了起来。一天深夜,我在被子里听到妈妈和刚进门的爸爸小声谈话,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赶快转移。‎ 妈妈问:“什么时候走?”爸爸坐在床沿上低头吸口烟说:“明天你先走,我去把这次的任务完成了!”我看到妈妈从老皮箱里取出一支乌黑锃亮的小手枪,递给爸爸。‎ 天刚发亮,爸爸就出去了,妈妈为我穿好衣服,拎起那只皮箱领我下了楼。我的小手被她牵着,上了一辆黄包车,我抬头望了望住了仅十几天的老木屋。‎ 黄包车到了江边码头,我和妈妈登上一艘油轮,妈妈时不时地看着手腕上的表,焦急地盯着码头,却始终不见爸爸的影子,我也开始为爸爸担心起来。油轮的汽笛叫了三次了,码头上忽然来了好多宪兵和军警。他们向油轮奔来,妈妈抱紧我,亲了亲我的脸,对我说:“孩子,在这里不要动,不许哭,会有人接你,妈妈要走了。”我看到妈妈平静地走上码头,一个瘦脸男人指着妈妈说了什么,军警就把她押上了汽车。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我没哭。‎ 后来,我睡着了。醒来时,我身旁站着个高个子叔叔,他说是爸爸让他来接我的。我和他到了一个地方下了船,换上汽车,然后是马车,走了好多天,来到了到处是山的地方,山上还有宝塔,一切都那么新鲜。‎ 高个子叔叔领着我,到了周伯伯那里。周伯伯从我的衣角里面取出一张纸条,上面密密匝匝写满了数字和字母。‎ 我住进了宽敞的窑洞,这里有学校,学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我不再孤单了。可到夜里,我总是梦到爸爸妈妈。我弄醒一旁的罗陕北,问道:“小北,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 小北说:“我想。”‎ 然后,我们就哭出声来,把所有的孩子都闹醒了,孩子们都哭喊着要爸爸妈妈。‎ 第二天,周伯伯来了,他身旁跟着位慈祥的阿姨。周伯伯来到我们中间,那位阿姨拉着我和罗陕北的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你们,学校的老师、阿姨都是你们的亲人,孩子们,我就做你们的妈妈,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所有的孩子一齐喊:“妈妈,妈妈!”声音漫山回荡……‎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写“我”记得用过的很多名字,也经常搬家等内容,增加了神秘感,也暗示了“我”爸妈的工作。‎ B.由于地下工作的保密性,爸妈是不会当着“我”的面谈工作的,作者就多次用睡觉和做梦的内容来叙述“我”所了解的世界、所理解的世界。‎ C.“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是与前文“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相呼应,表现一个孩子内心的压力和恐惧。‎ D.文章以“‘妈妈,妈妈!’声音漫山回荡……”结尾,既传达出红孩子们对妈妈的无限思念,也暗示了红孩子们在组织的怀抱中获得了新生。‎ ‎8.从小说塑造的不同类型的人物的角度,总结概括小说表达的主题。(6分)‎ ‎9.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是本文构思的一大亮点,这种独特的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 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谛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缔: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接近宰相。‎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河南: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宋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得意”反衬自己的落寞;次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行人渐少,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 B. 诗歌颔联写自己病愈之后频频饮酒,以此自我娱乐;梦醒后倚楼遐思,与题目中的“快哉”相合。‎ C. 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刹,芳草萋萋,营造出凄迷的意境,情景交融。‎ D.本诗突破常见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十分灵动。‎ ‎15.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自己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 山水之间。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境般的快速路。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 的一体。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出来的。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风餐露宿,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 的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叹为观止。何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人间奇迹的行为。‎ 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这,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而那些曾经盛开的波斯菊,刚刚谢去,有些花朵仍坚持在枝头。还有野山菊,( ),是专门用来表彰种植它们的那些修路者的。尤其,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一丛丛、一片片地 微笑在那里,仿佛与巍峨长城有个约定似的。它们遥相呼应, 。这,也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分割 鬼斧神工 延展 心照不宣 B.分割 天造地设 延展 心有灵犀 C.切割 天造地设 延伸 心照不宣 D.切割 鬼斧神工 延伸 心有灵犀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虽然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却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B.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C.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D.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尽管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也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热热闹闹开得正盛,像是摆出的一道晚秋盛宴 B.像是摆出的一道晚秋盛宴,热热闹闹开得正盛 C.像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热热闹闹开得正盛 D.热热闹闹开得正盛,像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 ‎20.在下面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语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人工呼吸,即用人为方法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____,维持最基础的生命。最常见的是口鼻吹气法,让被救者仰躺平地,头部后仰,以便清洁被救者呼吸道。施救者一手捏住被救者的鼻孔,用嘴将气吹入被救者口中,促成吸气;施救者吹气后嘴离开时,松开捏住的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_____。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14-16次。但是如果被救者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_____。吹气量一般以吹进气后,被救者胸廓稍微隆起为宜。口对口时可放一块叠二层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以不影响空气出入为宜。‎ ‎21.请对下面这段话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在数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我国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不仅如此,散裂中子源的“‎ 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你的理由。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 B(“并无不同”错误,李大钊的观点只涉及人间的“过去”和“现在”,胡适“祖孙的方法”则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二者有区别。)‎ ‎2. A (“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最后总结”错误,应当是“总分结构”,全文最后一句是对最后一段的总结。) ‎ ‎3.B( A于文无据。C“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他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可见“存在”先于“想象”,而“想象”只是为了“把握(想象共同体)”。D“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4.A“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得到有效抑制”曲解原文,原文是说“太阳辐射强时,近地面层热力对流旺盛,空气的扩散条件好,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5.D“越大说明空气质量情况越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小”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的分析应为“越大说明空气质量情况越差,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大”。‎ ‎6.第一问:①材料一,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②材料三,从污染防治的成果、现状等论述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观点;③材料四,报道2018年我国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3分)‎ 第二问:三则材料文体不同。材料一是调查报告,通过对调查情况的分析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材料 三是时评,针对新闻事件发表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看法;材料四是消息,对新近出现的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 情况进行报道。(3分)‎ ‎7.(3分)C 【解析】“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是为了暗示父母作为地下工作者,在夜里发电报,与前文“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不构成呼应,也不是为了表现一个孩子内心的压力和恐惧。‎ ‎8.(1)从以父母为代表的革命先烈(地下工作者)的角度,讴歌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情怀;(2)从以“我”为代表的红孩子的角度,表现革命先烈的艰辛,赞扬他们的坚韧顽强;‎ ‎ (3) 从以“周伯伯”为代表的革命者的角度,表现组织对烈士遗孤的关心呵护。(每点2分)‎ ‎9.(1)情节:以革命者的孩子来介绍革命活动,以亲历者(或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既起线索作用,又能增强情节内容的真实感与感染力。(2)主题:通过描写红孩子们迁徙不定、危险四伏的童年生活与孤独恐惧的心理状态更能突出革命志士虽爱孩子却舍小家顾大家的牺牲精神的崇高与伟大。(3)读者:孩子的眼界和理解力是有限的,通过写“我”的疑惑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有思考的空间;(4)叙事:孩子的有限认知使行文略去很多笔墨,叙述变得简洁。(答出3点即给满分)‎ ‎10.B ‎ ‎11.C 此题C句中“宋代”错,元朝开始设立“行省”,“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错,文中“河南”指黄河以南。 ‎ ‎12.C,“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错,原文“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是指皇上诏令的新太守到任后,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不是让百姓自选太守。 ‎ ‎13.(1)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得分点:除,按治,寝,被动句各1分,句意1分) ‎ ‎(2)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或请求主管祭祀),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得分点:谢,丐,旋,知,会。)‎ 参考译文:‎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 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虔州(很多)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任职)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不举行祭礼,(期间)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以日易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真宗皇帝的做法)是可以的,在(实行了三年丧制的)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14.B(“自我娱乐”错,应该是“自我排遣”;“与题目中的’快哉’相合”错,扣题中的“登”字。)‎ ‎15. (1)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得意,而自己客居他乡,“征尘断处见归程”“故园又负黄华约”流露思乡心切之愁。‎ ‎(2)迟暮之憾: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 ‎(3)失意之恨:蝉的得意反衬诗人的失意,“秋风发上生”含年华空逝、一事无成的失意之恨。‎ ‎16.(1)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7.C(切割:将物体分隔开。分割: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根据语境,一条沟壑将山水隔开,结合前面的“刀砍斧凿”应用“切割”。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天造地设: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结合“这山水,这路”分析,选用“天造地设”。 延伸:延长,伸展。延展:延伸,扩展。根据语境 “修路”应为“延伸”。 ‎ ‎ 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也指互相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对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应,而无需对方提醒。结合“遥相呼应”“修路人留下的佳作”分析,选用“心照不宣”。)‎ ‎18.C(第一处语病“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属于前后脱节,应该为“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作状语,排除A项、B项;第二处语病是关联词语运用不当,这里没有递进关系,只是并列关系,因此把“不但是……而且是”改为“不再是……而是”,排除D项。故选C。)‎ ‎19.D(根据前后内容分析可知,“盛宴”在后,排除B项、C项。“摆出”的施事者应该是“晚秋”,排除A项。故选D。)‎ ‎20.排出二氧化碳 以帮助呼气 须堵住口对其鼻孔吹气 ‎ ‎21.我国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攻克了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技术难题,并解决了多台磁铁磁场同步问题,还自主研发了中子探测器。‎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具体考的是对这段话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这其实就是要求考生找到关键句子进行提取重要信息。‎ 语段一共六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句说的是“我国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攻克了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技术难题”。语段的第句说的是“我国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解决了多台磁铁磁场同步问题”。第句说的是“中国科研人员还自主研发了中子探测器”。语段的核心词语是“散裂中子源”、“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磁铁磁场”、“中子探测器”。之后把以上三句话合并成简洁流畅的语句,即我国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攻克了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技术难题,并解决了多台磁铁磁场同步问题,还自主研发了中子探测器。根据题干要求,要严格控制字数,不超过60个字。‎ 22. 写作提示:‎ ‎1.审题立意 ‎(1)先看新闻材料中,所说的“好”,是指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让人感觉不错的,(有青春朝气,有励志效果,能磨砺意志,有正能量的,有有益成分的,引发人们的好感,让人有心理和情感认同,激发人们某种积极的欲望);‎ 而所谓的“对”,是指正确的(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顺应社会与自然规律,符合正确的价值观)‎ ‎(2)写作任务是阐述“好”与“对”的关系,要求考生就“好与对”的关系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立意应紧扣二者的关系行文,不可只涉及一方,只谈“好”或只谈“对”‎ 均视为不合题意,比如谈什么是好,怎么判断好坏等等,得分不高于36分。在谈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侧重谈一方是可以的。对具有思辨性思维的作文,鼓励打高分。‎ 考生要就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亮明自己的观点,怎么辨证看待好与对,分析原因,阐述理由。如果只是罗列一些现象,没有分析原因,陈述理由,则建议不高于40分 ‎2.几点补充 ‎①考生可能对“此”的具体指代会有分歧:如认为是指代“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于是立意为“换个角度看问题”“不同角度不同观点”“横看成岭侧成峰”。‎ 实际上,统揽整个语段,“此”应当侧重指“好”和“对”的关系。换而言之,这样认定更能全面地概括本段内容。‎ ‎ ②对于广义的“规则”,诚然可辩证分析。但在此题中,遵守交通规则,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负责,警察劝阻与处罚,是严格执法的表现。此规则和一般的规则不同,不宜被“打破”“颠覆”。也就是说,考场中遵从作文材料所界定的含义来行文,无疑是稳妥的。‎ ‎③此题不是纯粹的一事一议时评类作文,而是侧重考查二元(多元)思辨性。因而泛泛而谈地讨论大学生长途刷街这一新闻事件,或者单纯对交警的处罚提出质疑、反驳,都是不符合作文要求的。‎ ‎ ④建议化繁为简。能明确新闻事件“好”和“对”的特定意义,已是难得,能扯清这两者关系,就更可贵。如果再进一步去扯“对”的局限性(因时而变,世易时移,发展变化,辩证分析),可能导致文意更纠结。‎ ‎3.“对”与“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示例如下:‎ ‎(1)对立选择关系 ‎①“好的事不一定是对的”‎ ‎ ②“对的事不一定是好的”‎ ‎(2)辩证统一关系 ‎①“好”的也可以是“对”的,“对”的也可以是“好”的。‎ ‎ ②“好”“对”可以融合,兼而有之 ‎③做“对”做“好”,更加和谐,是做人做事的更高目标。‎ ‎④当“好”与“对”出现冲突时,我们尽量做“对”。‎ ‎4.参考拟题:‎ ‎(1)好与对的思辨 ‎(2)莫把“好”“对”划等号 ‎(3)“对”是“好”的基础 ‎(4)“好”以“对”为先 ‎(5)“对”在“好”先 ‎(6)把“好”事做“对”‎ ‎(7) 做对了,才叫真的好 ‎(8)坚守“对”,也追求“好”‎ ‎(9)先做“对”,再做“好”‎ ‎(10)先对后好,锦上添花 ‎(11)好和对的融合 ‎(12)好与对,可兼得 ‎(13)“好”“对”兼具,方为至境 ‎(14)好的目的还需对的方式 ‎5.参考素材:‎ ‎(1) “好”的不一定是“对”的 ‎①抓住小偷后,出于义愤,常常会通过痛打等方式来惩罚偷盗行为,其初衷自然有“维护正义”的一面,且人们对这种看似“正义”的行为往往有情感认同,但这不符合法律法规,甚至可能涉嫌犯罪。‎ 既“好”又“对”的做法是:有正义心,勇擒窃贼,将其制服,扭送公安机关,或积极提供线索,及时报警。‎ ‎②对待日本俘虏,出于民族尊严与情感,希望采取直接枪毙俘虏,可以满足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切齿痛恨,但这是不符合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的,八路军曾经提出过“优待俘虏”的政策。‎ 既“好”又“对”:战场上面对日本鬼子,作战勇敢,战场上杀敌立功,而面对放下武器的日本俘虏,不应泄愤式地报复,以不姑息纵容的理性态度对其绳之以法。实际上,有不少日本兵回国后改邪归正,在和平年代到中国来忏悔谢罪。‎ ‎③《我不是药神》中一个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商贩程勇从印度带回了仿制药“印度格列宁”,并私自贩卖,引起警方调查。从自私走向无私,为病人的生存权而抗争(“好”的),最终违法被抓(不“对”的)。‎ ‎④修路改善交通,助力当地经济,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乱砍乱伐,破坏生态,则是不“对”的。比如,西藏地区有些公路,就破坏了藏羚羊的生存环境,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 ‎(2)“对”的不一定是“好”的 ‎ ①保安值班,尽职尽责,坚持原则,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入校,他们按照制度办事,防止非法分子潜入校园,这是“对”的。但可能没考虑到特殊情况(父母探望生病的孩子,兄弟学校老师友情来访),可能让人有抵触,引发矛盾,则又是不“好”的。‎ ‎ 既“好”又“对”的做法:坚持原则,严格护校,又可以灵活变通,有人本关怀。‎ ‎②校规校纪规定学生统一服饰着装,仪容仪表,是为了维持教学秩序,维护学校形象,整体而言这些制度是“对”的,但有约束个性之嫌,又是不太“好”的。‎ 既“好”又“对”的做法:学生着装朴素大方即可。‎ ‎6参考范文:‎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