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2020级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16世纪末叶起,经由赴华传教士的著述,欧洲人开始逐渐了解中国语言文字。恰在此时,一股寻觅普遍语言文字的思潮开始在欧洲学人中孕育,并迅疾蔓延开来。引发这场思潮的动因是双重的。首先,拉丁语的没落造成了普遍语言的真空。中古以后,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相继建立,不再愿意采纳哪一民族的语言作为族际通用语;然而欧洲和外部世界的商贸活动的扩大,美洲和远东航路的打通,却使得各国比从前更加需要有一种能够通行于世界市场的语言。其次,经验科学勃兴,知识急剧膨胀,对语言表达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无论古典的希腊拉丁语还是现有的欧洲民族语,似乎都跟不上学术发展的步子,于是在科学、哲学、教育各界出现一种革新现有的语言文字的呼声。‎ 早期觅求普遍语言的欧洲学人当中,近代经验论的始祖、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是最热心的一位。1605年,他在《进学论》中提出了普遍语言的构想;十余年后撰著《新工具》时,他又进一步探讨了构建普遍语言的可能性,他寄希望于用这种语言来获取新鲜知识,清除以往的思想偏见或假象。这样的假象有多种,其中对思想危害最大的是“市场假象”,即由语言文字造成的概念模糊,意义含混。‎ 这种关于语言不可靠性的疑虑,古人也曾经有过,而培根的思考是出于近代科学的考量。然而要造就这种“最美好的言语范式”,培根本人也不知从何下手。就在这时,传教士发现了汉语,而早期传到欧洲的中国语言文化形象又以正面居多,于是培根寻求普遍语言的热情就有了寄托之所。他认为,汉字是一种“真字”,可以直接表示物象或概念,有利于记录和传达“真知”。《进学论》谈及中国语言文字时说:“在中国以及地中海东部的一些王国,习惯于使用真字,这种字符既不表示字母,也不表示整个的词,而是表示事物或概念。各国各省的语言并不相通,却能读懂他国他省的书面作品。所以,跟语言相比,文字为人们更广泛地接受。”‎ 在如何看待中国语言文字的问题上,培根显然背离了他自己所信奉的经验主义原则和科学归纳法,误以为所有汉字都是表示物象或概念的宇符,不具表音的功能。实际上他对汉语汉字并无直接的经验,他的些许认识完全是传教士汉语观的翻版。不过,他的着眼点是理想化的普遍语言,汉语只是恰巧进入欧洲人的眼帘,才成为他借题发挥的一个对象。在培根看来,设若文字只是用来记录语言和纯粹服务于书写,那么西方拼音文字要比象形表意的汉字优越得多;然而,事实上文字还起着保存、传递知识的作用,而在这后一方面,汉字或许能比拼音文字更有作为。对于西方语言和拼音文字,词是事物、思想的映像,而字母则是词的映像,所以,字母与语言真正表示的内容并不直接关联。‎ 哲学家们努力想把语言改造成合乎理性需要的思维工具,要求语词与概念逐一对应,概念与事物之间建立严密的逻辑关联;对于文字,则要求字符直接适配于事物。殊不知模糊、冗余、同义等等乃是自然语言系统的固有特性,无论说出的话,还是写出的字,都无法避免这类“缺陷”。‎ ‎(摘编自姚小平《西方语言学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古后,欧洲产生了许多新的民族语言,他们都不能填补拉丁语没落造成的普迫遍语言真空。‎ B. 对培根等人来说,构建一种普遍语言,既能满足学术发展的需求,也能让人们获取新的知识。‎ C. 文字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可以用来记录语言和服务于书写,而且还起着传承人类知识的作用。‎ D. 哲学家培根将寻求“最美好的言语范式”的热情寄托在了刚传入欧洲的中国语言文字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从两方面分析了欧洲学人寻觅普遍语言的原因,接者论述了培根在其中所作的努力。‎ B. 第三段引用《进学论》,说明培根认为中国语言文字有利于传达“真知”,适合作为普遍语言。‎ C. 文章第四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论证了象形表意的汉字相对于西方拼音文字的优越性。‎ D. 文章以培根对普遍语言的寻找和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认识为论述对象,指出了其观点的局限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培根的思考是出于近代科学的考量,他想创立一种新型思维工具而非真正专注于汉语研究。‎ B. 早期传到欧洲的中国语言文化形象多为正面,因为汉字消除了传教士以往对中国的思想偏见。‎ C. 培根实际上对中国语言文字并无直接的经验,他的对汉字的热情和误解是赴华传教士带来的。‎ D. 人们应该创制一种合乎理性需要、直接适配事物的语言文字,用以摆脱自然语言系统的约束。‎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无中生有,“欧洲产生了许多新的民族语言”错误。由“中古以后,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相继建立,不再愿意采纳哪一民族的语言作为族际通用语;然而欧洲和外部世界的商贸活动的扩大,美洲和远东航路的打通,却使得各国比从前更加需要有一种能够通行于世界市场的语言”可知,“欧洲产生了许多新的民族语言”文中并没有提到,于文无据。‎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论证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C项,“论证了象形表意的汉字相对于西方拼音文字的优越性”错误。由“在培根看来,设若文字只是用来记录语言和纯粹服务于书写,那么西方拼音文字要比象形表意的汉字优越得多;然而,事实上文字还起着保存、传递知识的作用,而在这后一方面,汉字或许能比拼音文字更有作为”可知,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相比,各有优势,但是要看哪一方面。‎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强加因果,“因为汉字消除了传教士以往对中国的思想偏见”错误,由“就在这时,传教士发现了汉语,而早期传到欧洲的中国语言文化形象又以正面居多”与是否“对中国的思想偏见”无因果关系。‎ C项,“他的对汉字的热情和误解是赴华传教士带来的”错误。由“实际上他对汉语汉字并无直接的经验,他的些许认识完全是传教士汉语观的翻版”可知,他对汉语汉字的些许认识完全是传教士汉语观的带来的。由“早期觅求普遍语言的欧洲学人当中,近代经验论的始祖、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是最热心的一位”和“他的着眼点是理想化的普遍语言,汉语只是恰巧进入欧洲人的眼帘,才成为他借题发挥的一个对象”可知,其热情来源于对普遍语言的追求,汉字汉语只是“恰巧”。‎ D项,“人们应该创制一种合乎理性需要、直接适配事物的语言文字,用以摆脱自然语言系统的约束”错误,由“殊不知模糊、冗余、同义等等乃是自然语言系统的固有特性,无论说出的话,还是写出的字,都无法避免这类‘缺陷’”可知,人无法“创制一种合乎理性需要、直接适配事物的语言文字”。‎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要理解大数据这一概念,首先要从“大”入手,“大”是指数据规模,大数据一般指在10TB.(1TB.=1024C.B.)规模以上的数据量。大数据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其基本特征可以用4个V来总结(Volume、VA.riety、VA.lue和VeloC.ity),即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速度快。‎ 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数据类型繁多。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 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 ‎(摘编自岳麓山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大数据应用及其解决方案)‎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 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和产业革命也将带来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从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打破信息壁垒、推动信息共享,再到利用大数据平台形成社会治理合力,用好大数据这个利器,将有力提升治理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推进“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医疗”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教育、就业、医药卫生、住房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弥补民生短板;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助力。‎ ‎(摘编自新华社《用好大数据,布局新时代》,新华网2017年12月10日)‎ 材料三:‎ 今天,数据价值堪比石油,引得商家“争抢”,是因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已经被算法包围。企业利用算法挖掘分析用户数据,可以精准判断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精准“推销”产品、谋划产业布局。但是,对用户而言,乐也算法,忧也算法。乐的是算法带来服务个性化,忧的是算法提供的服务“太精准”。一旦数据泄露或者被滥用,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也可以从过去的“误打误撞靠运气”变得“精准定制有底气”。保留免受骚扰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正是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捍卫数据安全,就是在守护美好未来。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把关,不仅要养成安全使用手机软件的习惯,而且还要在发现隐私被侵犯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企业亦如是,如果不是目光短浅,便一定能看得清,一旦安全事故的“灰犀牛”来临,商家将丧失更多用户;只要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商业前景就会受到挑战。放弃窃取、滥用数据的眼前利益,共同守护数据安全才是明智之选。以制度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形成个人、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监管网络,方能阻断窃取隐私的“不法之手”。‎ 今年两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张业遂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这意味着我们将告别个人信息保护分散立法的状态。未来,有了专门法律做“靠山”,企业非法收集、滥用数据的“灰色空间”将越来越小,用户的数据安全感也将越来越实。‎ ‎(摘编自姜赞《共同守护数据安全》,《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2日)‎ ‎4. 下列对“大数据”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并不等同于海量数据,“大”是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只有当数据规模达到10TB.以上,才能称之为大数据。‎ B. 大数据虽然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但也可能掺杂了太多无用信息,因而价值密度不高,需要用户对信息进行甄别。‎ C. 大数据有多种呈现类型和广泛来源,网络日志、图片均是其呈现类型,各种传感器都是数据来源或承载方式。‎ D. 大数据作为一场技术和产业革命,将对国家治理带来深刻变革,用好大数据有利于提升治理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庞大,跃居世界第二,这得益于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为表现的数字经济新模式的快速发展。‎ B. 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以及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都是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 C. 商家通过分析用户数据有利于精准判断用户需求,从而为产品营销、产业布局带来好处,因而数据成为商家竞相争抢的一种资源。‎ D. 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是算法在带来服务个性化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因提供的服务太精准,而使其失去自主选择权。‎ ‎6. 如何才能守护数据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 ‎6. ①用户应养成安全使用手机软件的习惯,发现隐私被侵犯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 ‎②企业应将眼光放长远,放弃窃取、滥用数据眼前利益,共同守护数据安全。‎ ‎③应构建制度防御体系,个人、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监管网络。‎ ‎④应加强立法,应捍卫数据安全,保障用户保留免受骚扰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使用户有安全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绝对化,“只有当数据规模达到10TB.以上,才能称之为大数据”错误。由“要理解大数据这一概念,首先要从‘大’入手,‘大’是指数据规模,大数据一般指在10TB.(1TB.=1024C.B.)规模以上的数据量”可知,原文是“一般”,而非“只有”。‎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以偏概全,“也可能因提供的服务太精准,而使其失去自主选择权”错误,由“保留免受骚扰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正是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可知,“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不只是“其失去自主选择权”,还有“保留免受骚扰的权利”。‎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察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做答此类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才能守护数据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分析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应分条作答。‎ ‎①由“忧的是算法提供的服务‘太精准’。一旦数据泄露或者被滥用,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也可以从过去的‘误打误撞靠运气’变得‘精准定制有底气’”可知,应捍卫数据安全,保障用户保留免受骚扰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使用户有安全感。‎ ‎②由“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把关,不仅要养成安全使用手机软件的习惯,而且还要在发现隐私被侵犯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可知,用户应养成安全使用手机软件的习惯,发现隐私被侵犯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 ‎③由“企业亦如是,如果不是目光短浅,便一定能看得清,一旦安全事故的‘灰犀牛’来临,商家将丧失更多用户;只要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商业前景就会受到挑战。放弃窃取、滥用数据的眼前利益,共同守护数据安全才是明智之选”可知,企业应将眼光放长远,放弃窃取、滥用数据的眼前利益,共同守护数据安全。‎ ‎④由“以制度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形成个人、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监管网络,方能阻断窃取隐私的‘不法之手’”可知,应构建制度防御体系,个人、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监管网络。‎ ‎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和“这意味着我们将告别个人信息保护分散立法的状态。未来,有了专门法律做‘靠山’”可知,应加强立法,保护数据安全。‎ ‎【点睛】作答此类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斯科的天空 ‎【前苏联】格·古里亚 我们的下面是铁和混凝土。我们的上面是混凝土和铁。‎ 这是战后莫斯科的一个建设工地。机器在隆隆作响,电焊的火花向四面喷射。起重机忽上忽下不停地转动着,递给建筑工人水泥、砖头、铁。我们正站在乘客电梯上。‎ ‎“你们得等一下,一个姑娘说道,“同意吗?”‎ 参观者们在第十九层楼上有什么事要做呢?当然要等着。‎ 可是,她不希望别人误解她的话。“这个时候人们不常利用电梯,所以你们需要稍微等候一下。”姑娘解释说。‎ 电梯上很洁净,一切都擦得亮光光的。可是这种洁净并不是很容易就做到的。四周尘土飞扬,使得她不得不经常加以清除。这个姑娘名字叫娜达莎·库兹涅佐娃,她坐在小长凳上。她从电梯角落的架板上取下了一本书看起来。‎ ‎“娜达莎!”‎ 姑娘探询地瞧着我们,一对蓝眼睛中隐约有倦意了。头上包着深色的头巾。头巾下面露出一绺黑发,头巾上也有水泥点子。娜达莎的年龄多大呢?最多恐怕不过十八岁。是的,地证实了我们的推断,她才十七岁。‎ ‎“你在这里工作很久了吗?"我们很想知道,她为什么乐意参加工作,而不去念书。‎ 娜达莎好像猜到了这一点。她说:“我父亲在这次战争中在波罗的海牺牲了……我母亲在机关工作……她除了我还有两个孩子,所以我得帮忙养活他……”‎ ‎“你这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代数。”‎ 娜达莎把铁门砰然一声关上,我们就向上升了。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层……她答应把我们送到大学大厦的圆顶下面:“从那里可以看见整个莫斯科,一览无余。”‎ 电梯把我们升得越来越高……我们又谈起了娜达莎的那本书。‎ ‎“你在准备功课是不是?”‎ 娜达莎转过头来瞧着我们说:“准备进这个正在建筑中的大学。我现在就在工地上的十年制学校里读书……瞧,已经到了。”‎ 我们走上了平台,平台上堆满了钢架、生铁管、发出松脂气味的松木板……压缩机把空气压入管子时发出沉重的响声。‎ 娜达莎从她的电梯里跑出来打电话:“丹娘吗?是你吗?你好呀。咱们的第一课是什么?你知道吗?……果然不出我预料……那么,好吧,我不会迟到……”娜达莎放下话筒,向电梯跑去。‎ 从这里,从大厦圆顶底下远望,可以看见整个莫斯科。列宁山位于莫斯科的最高处。一座正在建筑中的大学大厦在列宁山上耸立着。一朵一朵的云从我们站立的窗口飘过……在我们的上面,正准备着钢尖顶的根基;在我们的左下方和右下方正在建立巨大塑像的根基,再向下是塔楼,塔楼上将装置一座九米高的大钟。我们遥望克黑姆林宫的塔楼。离塔楼不远的地方,在斯摩枝斯克广场上,在高节尔尼却斯克河岸街上,在红场大门旁边,耸立着一些好像有了生命一样的巍峨的白石大厦。‎ 一个钟头以后,我们又乘电梯下去。‎ ‎ “娜达莎,你有什么话要转给丹娘吗?”‎ 娜达莎笑了:“问候她一声。”‎ ‎ “我们到哪里去找她呢?”‎ ‎ “你们不是要经过入口处的外室吗?”娜达莎解释说,“你们在那里就会看见她的。她在研磨大理后。”‎ 铁门砰然一响,娜达莎又升向圆顶去了……大学总外厅将来要用美丽的大理石完全装饰起来。工人们在精心地研磨每一方石块。我们要寻找丹娘。在柱子后面的那一个可能就是她……可是那里有两个姑娘。哪一个是丹娘呢?我们走到离我们较近的那一个姑娘面前。‎ ‎“请问你是不是叫丹娘?”‎ ‎“不,我叫季娜。”‎ ‎“我们想找到准备升大学的那个丹娘。”‎ 季娜嗤嗤地笑了。她的前额上有汗珠,鼻子上有雀斑。‎ ‎“这里准备升大学的人可多啦。喔,我好像认识她。”‎ 季娜便问她的女伴,手指着前面也有一个姑娘在工作的地方:“她是不是叫丹娘?”外室里人很多,很嘈杂。这里正忙着加工工作。裱糊顶棚、墙檐,用砖头铺砌墙壁,研磨大理石,焊铁,搅拌混凝土……这位姑娘为了盖过嘈杂的声音,又大声重复说:“她是不是叫丹娘?”那姑娘否定地摇摇头。‎ ‎“好吧,不麻烦你了,季娜。请告诉我们,你们今天第一课是什么?”‎ ‎“文学。”季娜答道,“怎么?”‎ ‎“这样看来,你是不认识丹娘的。她的第一课是代数……”‎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首段两句看似同义重复,其实准确表现了“我们”置身于在建大楼中的空间感受,并透露出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 B. 娜达莎“一对蓝眼睛中隐约有倦意了”,可见她已经不堪重负,因为她既要拼命工作帮助母亲养家,又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C. 小说通过记叙“我们”参观莫斯科一所在建大学时的所见所闻,以点代面,表现了卫国战争之后苏联百废俱兴的景象。‎ D. 小说虽然主要围绕娜达莎展开叙述,但又巧妙地通过寻找丹娘的情节,塑造了特定时代背景之下的青年女性群体形象。‎ ‎8. 文中划线语段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以“这样看来,你是不认识丹娘的。她的第一课是代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案】7. B 8. ①点出了作者之所以与娜达莎有交集的原因,同时作者登上高楼。作者从“天空”俯瞰莫斯科的建设,与小说的标题相照应。‎ ‎②显示了前苏联人民都在热火朝天的建设自己的家园,展现了其建设家园的远大理想。‎ ‎③运用拟人手法, “耸立着一些好像有了生命一样的巍峨的白石大厦”,赋予了建筑物以生命,说明了整个城市充满生机,预示前苏联国家美好的未来。 ‎ ‎9. ①内容上,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小说结尾通过对话告知读者第一课是代数,该人不是丹娘;也说明战后苏联青年学习很全面。‎ ‎②结构上,照应对女孩子身份的推测。‎ ‎③主旨上,说明战后苏联青年学习热情极高,预示了前苏联的美好未来。‎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无中生有,“可见她已经不堪重负”错误。从“倦意”一词可知,娜达莎有些疲倦,结合“电梯上很洁净,一切都擦得亮光光的。可是这种洁净并不是很容易就做到的。四周尘土飞扬,使得她不得不经常加以清除……她从电梯角落的架板上取下了一本书看起来” 可知,她的疲倦来自于工作和学习,但并没有到“不堪重负”的程度。‎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回到文章中去,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 ‎①由“从这里,从大厦圆顶底下远望,可以看见整个莫斯科。列宁山位于莫斯科的最高处。一座正在建筑中的大学大厦在列宁山上耸立着。一朵一朵的云从我们站立的窗口飘过……”点出了作者之所以与娜达莎有交集的原因,同时,作者登上高楼,由“一朵一朵的云从我们站立的窗口飘过”可知作者从“天空”俯瞰莫斯科的建设,与小说的标题相照应。‎ ‎②由“在我们的上面,正准备着钢尖顶的根基;在我们的左下方和右下方正在建立巨大塑像的根基,再向下是塔楼,塔楼上将装置一座九米高的大钟”可知,显示了前苏联人民都在热火朝天的建设自己的家园,展现了其建设家园的远大理想。‎ ‎③由“我们遥望克黑姆林宫的塔楼。离塔楼不远的地方,在斯摩枝斯克广场上,在高节尔尼却斯克河岸街上,在红场大门旁边,耸立着一些好像有了生命一样的巍峨的白石大厦”可知,本句话运用拟人手法,属于景物描写,其中“耸立着一些好像有了生命一样的巍峨的白石大厦”,赋予了建筑物以生命,说明了整个城市充满生机,预示前苏联国家的美好未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落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回到文章中去,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 ‎①内容上,由“这样看来,你是不认识丹娘的。她的第一课是代数……”可知,小说结尾通过对话告知读者第一课是代数,该人不是丹娘;也说明战后苏联青年既有学理科的,也有学文科的,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②结构上,照应了前文对:“她是不是叫丹娘?”对女孩子身份的推测。‎ ‎③主旨上,文章旨在通过对苏联青年在工作之余,仍热火朝天的学习文科理科,说明战后苏联青年学习热情极高,预示了前苏联国家美好的未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瑾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谔,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于是权意往往而释。权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惟理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珍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 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黄武元年,迁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虞翻以狂直流徒,惟瑾屡为之说。翻与所亲书曰:“诸葛敦仁,则天活物,比蒙清论,有以保分。恶积罪深,见忌殷重,解释难冀也。”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威。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遗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瑾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B. 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C. 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D. 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东,又称江左、江表,指长江下游以北地区,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属于东吴政权。‎ B. 白帝,即白帝城,因西汉末年公孙述在此自号白帝而得名,刘备伐吴兵败后在此托孤。‎ C. 节是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授予使臣作为凭证的信物,苏武出使被困,曾持节牧羊。‎ D. 赤乌是吴帝孙权的年号古代纪年方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葛瑾效命东吴,深得信任。汉朝末年他避乱江东,得到孙权姐夫的推荐,担任长史、中司马等职;后来有人告发他与刘备私下接触,孙权不为所动。‎ B. 诸葛理品行端方,公私分明。他与诸葛亮本是亲兄弟,但在接受孙权的使命前往西蜀与刘备通好时,仅与诸葛亮以公事相见,没有任何私人的会面。‎ C. 诸葛瑾善于言辞,劝谏有方。他和孙权谈话时,从不急迫直言;孙权判处殷模重罪,群臣为殷模说情未果,他出面替殷模辩解,说服了孙权赦免殷模。‎ D. 诸葛理性情敦厚,仁义待人。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诸葛瑾多次替他说情;虞翻在给亲友的信中对诸葛瑾给予很高的评价,并表达了感激之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 ‎(2)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优戚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1)不能相互自我督促激励,(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以致于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德,自己陷于罪恶之中。‎ ‎(2)孙权认为(诸葛恪)不一般而格外器重他,但(父亲)诸葛瑾经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那种能保住家业的孩子,经常为此而忧愁烦恼。‎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决”修饰“计”,中间不能断开,“计可立决”翻译为:计策可以立即定下。故排除CD。“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荆州大小孰与海内”翻译为:荆州和天下相比哪一个更大哪一个更小?“海内”和荆州相比较,故应在其后断,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指长江下游以北地区”错误。江东,又称江左、江表,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C项,“孙权判处殷模重罪,群臣为殷模说情未果,他出面替殷模辩解”错误。由“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惟理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可知,众大臣很多人替殷模说情,孙权的愤怒更盛,和(众人)反复争辩,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因此“他出面替殷模辩解”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1)躬,亲自;厉,激励;万一,万分之一;令,使。‎ ‎(2)器,器重;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异;谓非保家之子,判断句,翻译为“认为他不是那种能保住家业的孩子”。‎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郡阳都县人。东汉末年逃避祸乱来到江东,正碰上孙策去世,孙权的姐夫见到他认为不同于常人,将他推荐给孙权。和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宾客的礼待,后来任孙权的长史,(又)改任中司马。建安二十年,孙权派诸葛瑾出使蜀国与刘备互通友好,(他)和弟弟诸葛亮都在公事相会(时才)见面,结束后(他们)从不私下会面。‎ 诸葛瑾和孙权交谈说话劝谏讽喻,未曾(有过)激烈直露(的言辞),(只是)略微显示风度神采,大体讲明意见要义,如果有不合(孙权心意的),就放弃(它)而去谈其他事情,慢慢地再借其他事情来引起先前的话题,用类似的事情来求得孙权理解,因此孙权的意见往往就不再坚持。吴郡太守朱治,是孙权提拔的将领,(孙权对他)一向十分尊敬。孙权曾因事对他有怨恨,却很难亲自诘难斥责,怀恨在心不能释怀。诸葛瑾揣摩明白了其中的缘故,但不敢公开说出来,于是在孙权面前写信,广泛地论说事物道理,借此用自己的想法来迂回揣测孙权的心意。写完后,把信交给孙权,孙权很高兴,笑着说:“我的思想解开了。颜渊的德行,使人更加亲近,难道(不是)说的这样的事情吗?”孙权又曾怪罪校尉殷模,给他定的罪名令人感到意外。众大臣很多人替殷模说情,孙权的愤怒更盛,和(众人)反复争辩,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孙权说:“子瑜为什么独自不说话?”诸葛瑾离开坐席说:“我和殷模等人遭遇家乡动乱,百姓几乎死光了。(我们)放弃祖坟,扶老携幼,拨开野草,(前来)归依圣明的教化。在流亡的仆役中,蒙受着养育长生的幸福,(却)不能相互自我督促激励,(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以致于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德,自己陷于罪恶之中。我认罪还来不及,实在不敢说什么。”孙权听了这些话很伤感,就说:“(我)特地为您赦免他。”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诸葛瑾多次替他说情。‎ 刘备向东讨伐东吴,吴王求和,诸葛瑾给刘备写信说:“(我)听说大军来到白帝城,有人担心(您的)谋臣因为吴王侵夺了荆州,害死了关羽,怨恨很深祸害极大,(而)认为不应答应和解。这是着意于小处,没有考虑大处。(请让我)试着为陛下分析此事的轻重,以及它的大小。陛下如果能抑制威怒平息忿恨,暂且考虑我所说的,主意就能立定,不用再向群臣征询了。陛下认为和关羽的亲近程度能比得上同汉朝先帝的关系吗?荆州的大小能比得上整个天下吗?同样面对仇恨,哪个应在前,哪个应在后?如果能够权衡此中道理,(事情的解决)就易如反掌了。”当时有人说诸葛瑾另外派了亲信去给刘备通报消息,孙权说:“我和子瑜有生死不渝的誓言,子瑜不会辜负我,就像我不会辜负子瑜一样。” ‎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诸葛瑾升任左将军,率军驻公安,假节,封宛陵侯。虞翻因任性耿直被流放,当时只有诸葛瑾多次为他求情。虞翻给诸葛瑾亲笔书信说:“先生敦厚仁义,对我的恩情有如天地养育众生,我蒙受先生的搭救,以便保全我的名分。然而我的罪恶深重,被孙权忌恨,您为我辨解恐难以奏效。” 孙权称尊号,授予大将军、左都护的官职,兼任豫州牧。诸葛瑾在当时十分有名望。孙权认为(诸葛恪)不一般而格外器重他,但(父亲)诸葛瑾经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那种能保住家业的孩子,经常为此而忧愁烦恼。赤乌四年,六十八岁去世,留下遗言要求用素棺和当时通行的服装装殓,丧事从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赠弹筝人 ‎【唐】温庭筠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凤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赠弹筝者 ‎【元】萨都剌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诗中弹筝人曾出入宫廷,侍奉君王,还曾教导过宁王音乐,表现出她昔日的辉煌。‎ B. “钿蝉”“金凤”是精美的首饰,但弹筝人丢弃了这些首饰,体现了她的朴素、大方。‎ C. 温诗末句中的“泪”,既是为个人身世坎坷而流,也是为时代变迁、社会动荡而流。‎ D. 虽然两首诗题材相近,但温诗侧重写弹筝人的身世,萨诗侧重表现音乐的感染力。‎ ‎15. 请简要分析萨都剌《赠弹筝者》最后两句的妙处。‎ ‎【答案】14. B 15. 结尾两句运用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写了一曲终了,四周一片安宁,奏者、听者都沉浸在筝曲之中,各怀心事。既有知音难觅的感叹之感,还包括理想和抱负难成的失落。以月光暗喻心事,以虚写虚,把难以描摹的听曲感受和心中难以排遣的伤心事,都托付给照进小舟的明月,意境悠远含蓄,留下无限想像空间,读来意蕴深长。‎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综合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针对选项,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B项,“体现了她的朴素、大方”错误。“钿蝉金雁今零落”中诗人以物喻人,借首饰零落来象征着绝代艺人身世的飘零凄凉,与朴素大方无关。‎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诗句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请简要分析萨都剌《赠弹筝者》最后两句的妙处。其次,从内容结构上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如有手法,则需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联系全诗分析解释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并辨明效果。‎ 诗的三四句中的“故人”,既指弹筝者,又指自己,两人都有知音难觅的感叹;“情怨”不仅指私人感情,还包括理想和抱负,而后者正是作者一再感慨、心中难以排遣的伤心事。既然知音难觅,且将一腔心事尽付与江上的朗月清风;这是劝慰弹筝者的话,也符合这首赠答诗的本意。当然,这同时也是在安慰自己。后面一句还点出了聆听演奏的地点是在小舟上,时间是夜里。后两句描写弹奏的场所和演奏所带来的内心触动,以照进小舟的江月来比喻心事,清风朗月扑面而来,有如顿悟的境界。后两句描写弹奏的场所和演奏所带来的内心触动,以照进小舟的江月来比喻心事,清风朗月扑面而来,有如顿悟的境界。‎ ‎【点睛】古诗词鉴赏常见考查角度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无论考查什么都离不开句意及情感主旨等信息,至少占一半分数,所以要做好鉴赏题,能疏通文字障碍,即准确翻译是前提条件,会翻译才能更准确地解读情感把握观点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骏马设喻,反面证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刘裕当年气势如虹,极具豪迈气概。‎ ‎(3)《曹刿论战》中曹刿判断齐军没有伏兵,鲁国可以乘胜追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骐骥一跃 (2). 不能十步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吾视其辙乱 (6). 望其旗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情景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骐、骥、辙、靡。‎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位西方学者总结说:“一部西方小说史,就是一部不断淡化英雄的历史。”此话不仅对小说而言,也可以理解为对整个西方文学发展历程的总括:那正是一个脱离圣雄豪杰的神话传奇、不断向平民生活靠拢的过程。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明代“四大奇书”中,《西游记》说佛论道,离世俗生活甚远,可以____________。《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 至《水浒传》讲说民间英雄豪杰传奇,已经向市井读者大大跨近了一步,不过打虎的武松,拔杨的鲁智深,到底还是身边难觅的超人。至世情小说《金瓶梅》,则开长篇小说专写市井人物的_________,读者在书中常能发现___________的影子,却再难见割据的雄主、超凡的英雄。——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这可能就是学者把《金瓶梅》推为“白话小说____________”甚至是“真正的小说”的重要原因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按下不表 先例 下里巴人 分水岭 B. 存而不论 先河 左邻右舍 里程碑 C. 按下不表 先河 下里巴人 里程碑 D 存而不论先例左邻右舍分水岭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 “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C.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D.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酸。‎ B. 《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酸。‎ C. 《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 D.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平民读者需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 ‎【答案】17. B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辨析正误多用排除法。‎ 按下不表:暂且不说。‎ 存而不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存,保存;论,讨论。‎ 第一空,由于“按下不表”一般出现在明清话本小说中,而本文属于议论性文段,故填写“存而不论”。‎ 先例:以前尚未出现过的事情。‎ 先河:首先创导的事物。‎ 第二空,由“《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至《水浒传》讲说民间英雄豪杰传奇,已经向市井读者大大跨近了一步,不过打虎的武松,拔杨的鲁智深,到底还是身边难觅的超人”可知,《三国演义》、《水浒传》写的都不是世俗凡人。由“那正是一个脱离圣雄豪杰的神话传奇、不断向平民生活靠拢的过程。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可知,《金瓶梅》专写市井人物的是历时的趋势,应用“先河”。‎ 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左邻右舍:泛指邻居。‎ 第三空,由前文“则开长篇小说专写市井人物的_________,读者在书中常能发现___________的影子”可知,能发现的影子指人,“下里巴人”与对象不符,此处应用“左邻右舍”。‎ 分水岭:比喻标志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 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重要标志的大事。‎ 由: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这可能就是学者把《金瓶梅》推为“白话小说”可知,学者们对于《金瓶梅》持肯定态度,故此处应用“里程碑”。‎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破折号作用的辨析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首先应明确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或补充、表示话题的转变、表示话语的中断、表示声音的延长、 表示引出下文、表示总结上文、分行列举、用在副标题的前面、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然后针对题干、选项进行辨析,找到作用相同的一项。‎ 例句,由“——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 可知,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 A项,不同。由“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可知,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B项,不同。由“‘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可知,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话语的中断。‎ C项,相同。由“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可知,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 D项,不同。由“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可知,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总结上文。‎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先回到文章中去,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句子。然后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最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应用排除法。‎ ‎①纵横捭阖:指国际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不能修饰“帝王将相”。另有下文“至《水浒传》讲说民间英雄豪杰传奇”可知,前文“《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应与后文结构相似,应改为“《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排除AD。‎ ‎②由“《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可知,划线句子滥用介词“让”、“令”掩盖主语。“不免脖子发酸”的原因是前文的“仰视才见”,二者联系紧密,“不免脖子发酸”的主语是前文的“平民”,故应去掉“令人”,排除C。‎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我们在抵抗某种使我们受到感染的病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定的抗体,使我们在痊愈后不大可能再次受到感染。有些疾病如感冒,我们对它们的抵抗力只是暂时的,____。然而,对其他一些疾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以及天花,我们的由一次感染激发起来的抗体,______。这就是预防接种的原理:给我们接种一种已经灭活或减毒的菌株,______但不必真的去生病。‎ ‎【答案】 (1). 痊愈后可能再次受到感染 (2). 使我们获得终生免疫 (3). 促使我们的抗体产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题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的过程中,应注意前后语义的勾连、关联词语、标点符号、逻辑关系等。同时,应注意字数的限制,即不超过12个字。‎ 第一空,根据前文“我们在抵抗某种使我们受到感染病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定的抗体,使我们在痊愈后不大可能再次受到感染”可提炼为:特定的抗体使我们不大可能再次受到感染。由“有些疾病如感冒,我们对它们的抵抗力只是暂时的”可知,此空填写:有可能再次感染。‎ 第二空,由“然而”表转折,意味着前后情况相反。前文写到“有些疾病如感冒,我们对它们的抵抗力只是暂时的”,因此可能再次感染,那么转折之下,由“对其他一些疾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以及天花,我们的由一次感染激发起来的抗体”可知,次空填写:使我们获得终生免疫,或不大有可能再次感染。‎ 第三空,“这就是预防接种的原理”指代前文“其他一些疾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以及天花”一次产生抗体,可终生免疫。后文是针对前文总结“预防接种的原理”,即目的是通过“给我们接种一种已经灭活或减毒的菌株”“但不必真的去生病”来使我们获得抗体。‎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题,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形式,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和主动句的选择。语言表达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7月,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进入旅游旺季。为妥善解决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维护大众共享文物保护成果权益,保障布达拉宫等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布达拉宫管理处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7月21日起,实行客流限制,游人参观需提前一天预约。计划参观的游人可通过布达拉宫官网(网上唯一购票渠道)预订和现场预约两种方式预约参观。现场预约时,游客需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前往预约,每人最多可预约4张门票。‎ ‎【答案】自2019年7月21日起,游人需提前一天到布达拉宫官网预约,或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到现场预约,现场每人最多可预约4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题,属于压缩语段能力。平时我们在写文章时,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有时自己写的东西远远超出规定字数,那就必须对语段进行压缩,才能符合要求。压缩语段主要需要我们三个方面的能力:理解材料、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首先分层并概括层意,本文段可以划分为 层,以句号为标记。‎ 第一句,“7月,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进入旅游旺季”为背景。‎ 第二句,“为妥善解决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维护大众共享文物保护成果权益,保障布达拉宫等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 ‎“布达拉宫管理处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7月21日起,实行客流限制,游人参观需提前一天预约”为措施,可提炼为:自2019年7月21日起,游人参观需提前一天预约。‎ 第三句话,“计划参观的游人可通过布达拉宫官网(网上唯一购票渠道)预订和现场预约两种方式预约参观。现场预约时,游客需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前往预约,每人最多可预约4张门票”为措施内容,可进行整合为:游人可到布达拉宫官网或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到现场预约,现场每人最多可预约4张。‎ 最后表达归纳时去掉背景、目的,并对措施及其内容进行整合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面的材料出自2018年5月4日由全国学联秘书处指导、中国青年报社与腾讯QQ联合发布的《00后画像报告》。同样作为“00后”,你对获得成功的条件有什么思考和认识?请据此写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奋斗无悔 在我们“00后”眼中,成功非努力奋斗不可。‎ 人生在世,若想成功非“奋斗”二字不可。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你要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怎样才能充实地走完这段历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是碌碌无为,虚度韶华?还是踏踏实实,拼搏奋斗?这取决于自己。是成为笑傲天穹的精灵,还是成为陆地上平庸的小丑,一切的一切还是由自己决定。‎ 倘若你不抓奋斗进取,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你将会是一个既可悲又可怜的人。因为你的人生画卷是如此得空白,如此得缺乏光彩。本来应该由你涂抹的画卷,却因为你的虚度而被白白地弃用。你自己说到底可悲不可悲?  ‎ 生在世,若想成功非“奋斗”二字不可。铸剑师十年磨一剑,为的就是“剑快至倚天”的境界。削发如泥者,利也。漫长的十年,在铸剑师眼里是那样短暂,因为他早已将岁月忽略,遗忘,在自我构筑的碉堡中精心研究铸剑。可以这样说,他没有浪费光阴,他可以自豪地说,“为了一剑活十年,我无怨无悔!”然而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可见,人生在世,若想成功非“奋斗”二字不可。‎ 君不见张明接二连三跳槽,君不见李帆天长日久搞网恋,君不见马涛灯红酒绿分外甜。在浮躁的社会形态下,他们能够安心下来,搞点事业也就不错了,怎么敢奢望他们“十年磨一剑”! ‎ ‎“奋斗”二字,意蕴无穷。与其任而白白流逝,倒不如抓住它,好好利用一番。相信成功总是喜欢垂青这类人的。  ‎ 若干年后,当步入暮年,你可以对自己说,“我的青春没有虚度,我的人生终于有所成就,我高兴,我自豪。”这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事实上许多人到老的时候,往往感到很失落,很无奈。青春无悔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个谎言。中年无所建树,让他们后悔莫及。凡世没有后悔药,一错过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人生之悔莫过于此。  ‎ 人生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岁月匆匆,无情地流逝着。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抓住时间,乘风破浪,直挂云帆,享受搏击沧海的乐趣。人生在世,若想成功非“奋斗”二字不可。  ‎ 不要将遗憾留下,“00后”,抓紧时间奋斗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00后画像报告》,成功,条件,努力奋斗,良好机遇,良师指导,亲友相助。‎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道含有图表的材料作文,学生需对图表进行分析,然后分析要求部分,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辨析图表需看清表头,仔细审查每一条信息,分辨哪些种因素为主要因素,哪些因素为次要,最后得出结论。‎ ‎1、图表部分 表头即图表题目:《00后画像报告》。‎ 问题:获得成功需要有哪些条件?‎ ‎①努力奋斗89.4%;②良好机遇62.0%;③个人天赋50.3%;④良师指导38.6%;⑤亲友相助15.3%;⑥父母给力10%;⑦其他1.4%——成功最重要的条件。‎ 分析:在“00后”眼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努力奋斗;良好机遇、个人天赋、良师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亲友父母的相助和其他因素一样比较不重要。‎ ‎2、要求部分 问题:同样作为“00后”,你对获得成功的条件有什么思考和认识?‎ 综上,本次作文应反映,“00”后对成功的条件的认识,即个人奋斗最重要。‎ 根据分析确定立意,确定好立意之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开展写作,或记叙,或议论,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让读者在读了你的文章之后,有所教益,有所启迪。‎ ‎【立意】①成功非奋斗不可 ‎②人生当奋斗 ‎③且去奋斗 ‎【素材】1、生命若是那熊熊燃烧的烈焰,那么奋斗便是那乌黑发亮的煤。‎ ‎2、一肩担尽古今愁,历史的演绎如同滚滚的江水,历代多少仁人志士为去奋斗,使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卧薪尝胆,面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他却为了信念说“不”,一条木舟承载着他划过江心,在岸边招贤纳士;一张薪床,上面已没有他的美姬,有的只是他的思考,他的决心;一枚苦胆,除了苦涩之外,更给予他信念与勇气。他便是勾践,为了心中的信念,努力拼搏。终于灭吴,成就千古霸业。  ‎ ‎3、可谁又知道,霍英东先生的今天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呢?童年时的贫寒家境和成年以后的生活坎坷、煎熬,磨炼了霍英东的毅力,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奋斗性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人扩建机场,他去当苦力,日报酬是七角钱和半磅配给米。那时,他每天只吃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饿得头昏眼花。结束以后,霍英东投身于运输业,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开展了航运业,生意十分兴隆。霍英东不满足于运输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又开始向房地产业进军,从此,房地产成了他致富的基础。  ‎ ‎4、勤奋的门捷列夫(通过奋斗达到目标)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从事化学研究,勤奋不息,硕果累累。由于生活清苦和过于用功,门捷列夫在大学时期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他偷偷地把书本纸笔带进病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他常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但仍口授由秘书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门捷列夫就是以这样不断奋斗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500多篇科学著作,其中包括篇幅达数千页的著作。  ‎ ‎5、轮椅上的霍金(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创立了新的宇宙学说,著有《时间简史》等书,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2年时间了。他却支持到现在,取得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这与他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息息相关。1970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轮椅,至今已有30余年之久,但他始终坚持物理学研究,甚至在丧失说话功能之后,仍然依靠机器工作。  ‎ ‎6、北师大天文系教授何香涛在80年代初期曾参加霍金的学术报告会,当时霍金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与人交流也很不方便,但他始终坚持奋斗,刻苦钻研。霍金大学时结识的朋友狄克斯说:“当霍金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他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不息的奋斗精神。”  ‎ ‎7、十年写就《三都赋》(奋斗成全自我)西晋时的左思出身寒微,自幼反应迟钝,长得丑,又讷于言辞。学书法、弹琴,都没有学成。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智力差,笨。”左思很不服气,发奋学习,以勤补拙。他着手准备《三都赋》,吃饭、走路想的都是文章。连家中茅厕里也放着纸笔,一旦他琢磨出了好句子,便随时记下。当时,在洛阳任职的才子陆机也在准备《三都赋》,听闻此事,讥笑说:“这里有个丑八怪想写《三都赋》,他写的文章只配给我盖酒瓮。”左思毫不动摇,并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秘书郎,借机苦学苦读。他日积月累,终于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了《三都赋》,达官显贵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让奋斗成为生活的习惯 ‎8、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克里西年轻时致力于文学创作,但他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得力的亲戚可攀。他向英国所有的出版社和文学刊物投稿,得到的却是743条退稿条。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他曾对朋友说:“不错,我正承受着人们难以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条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一张退稿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  ‎ 后来,他的作品终于问世了,他潜在的创作才能如大江奔涌,不可遏止。到他1973年75岁逝世时,43年间他一共写了564本书,总计4000多万字。他本人身高1.78米,而他写的书堆叠起来超过了两米。‎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奋斗无悔”这一中心论点从“为什么”“怎么做”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