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年高中语文8兰亭集序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8 兰亭集序 毛笔受到了冷落,人们怕它,人们无法驾驭它桀骜不驯的性格,它的奔放,它的豪迈。 是呀,写字并不是零乱随意的涂鸦,写字是在写生命,一笔一画间,都是对美好生命的虔诚 礼赞,抑扬顿挫的笔法,是笔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柔软的笔触与粗糙的纸面所碰撞出的 激情,那是笔者内心深处灵魂的呐喊。书法所呈现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优雅悦目的线条艺术, 书法的背后还蕴含着神意和主愿。 美 字 体 永 和 九 年 岁 在 癸 丑 仰 观 宇 宙 之 大 兰 亭 赏美文 书法情缘 上至远古时代,下至时下今日,中华民族的书法史,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而又日趋完美、坎 坷不平但荣光无限的光辉历程,其光彩夺目,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为世 人所敬仰。 作为中华儿女,我为之一生骄傲而自豪。 书法,是一门至高至上的线条造型艺术再现。诸子百体,名人大家,或篆或隶或楷或行或草, 或婉约,或奔放,清新中透出灵动,灵动中藏有睿智,睿智中显特质,睿智中见大气。无声的线条, 张扬的是不拘一格、别开生面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正所谓字如其人一般直观而显性。 少时,喜欢看庄上老学究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的淋漓酣畅的书法墨宝,心里特痒痒的,总想也 一试身手,小试牛刀。当然,更多的是赞叹和神往。沉醉不知归路的我,对书法一直情有独钟。茶 余饭后,练习和欣赏书法也就成了我最大的乐趣之一。 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对书法有点灵性和悟性吧,抑或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虽然未经响鼓重锤,虽 偶获天成,我的书法作品倒也自成一家、独具风格,每每为亲朋好友和同仁所欣赏和喜好。抱着试 试看的平和心态,我寄出的几幅软硬笔书法作品,居然在区、市级也偶有获奖,小有所获。遗憾的 是,我没能一直坚持走下去,但这么多年来,我与书法早已成莫逆之交,割舍不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止水,勤耕不辍是每一个书法人必经的华山一条道。任何浮躁、功 利、世俗都是肤浅而苍白无力的,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莫大的亵渎和玷污。 闲暇之余,泡上一杯浓茶,静品浓茶苦口的余香,徜徉于颜筋柳骨的碑帖殿堂,与怀素大师零 距离交心对话,同书圣羲之讨教运笔的真谛,感受毛公的大气磅礴和荡气回肠,聆听书家的一叶总 关情的心声,其情其景,妙不可言,秉烛夜游,流连忘返! 每次外出,欣赏文人墨宝也就成为我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的必修功课之一。 突然想起泰戈尔经典而传世的一句话:天空未出现飞鸟的踪迹,我已飞过!带着一颗淡然的心 上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我心无悔! 【课内挖掘】 1.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恣情天地之间,放浪形骸之外。您用一支短竹将中华的筋骨 与神奇定格方寸之上,醉卧兰亭,醒叹世事;您用一篇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字句 之间。兰亭虽已矣,但永不逝去的是《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您也为自己写下了 华丽的篇章。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定格成了一代书法 家的心迹。您,就是方寸展人生的一代书圣王羲之。 2.诗人以诗为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足以体现这一点。做禊事时,志同道合的老 少诗人聚在兰亭。这里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环境更是幽美,但却没有“丝竹管弦之盛”, 又何以为乐呢?凭“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达到了“信可乐也”的境界,足可见作诗是诗人 引以为乐的趣事。通过景与事,感悟生命的短暂,体会到古人“死生亦大矣”的观念。但他 并没有因此而消极地看待人生,他能做到欢乐有终,体现了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莺飞草长的季节,兰亭边的小溪,荡漾着诗意 的涟漪,飘荡着书法的粗犷。圣地会稽,诗文相遇,墨香飘逸,竹林葱郁,溪水汩汩,把酒 临风,赋彩天地。只是俯仰之间,一切皆为陈迹,而你,在用一生的心血书写自己。从小就 拿住毛笔,为自己书写华丽的篇章,先是墨池,而后墨溪,无数次洗笔之后狂草的墨迹,终 于形成。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 [运用角度] 这些材料可用于“人生”“生死”“心境”“挫折”等相关的话题作文 中。 【课外运用】 示例一: 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 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 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王羲之和 陶渊明都是这样的诗人。他们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个“列叙时人,录 其所述”,唯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一个“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忘 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 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示例二: 王羲之和陶渊明都生活在社会风气与自己不和的年代,当时官场黑暗腐朽,许多人追求 功名利禄,他们作为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做出的选择却不一样。《兰亭集序》中写道:“固 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批判了当时清谈、务虚的风气。《归去来兮辞》中陶渊 明“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对黑暗的官场,他选择了 逃避。 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在与自己不和的社会环境中,就像人生活在困境中一样,重要的是 看我们如何去应对。很多人会被所处的环境改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原本是正直、 善良的,但却改变了,失去了本性。但也有许多人“出淤泥而不染”,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 傲然挺立,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优秀的人的品性不会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生命是短暂的,不管环境如何恶劣,我 们都要坚守信念、纯洁美丽。让自己的人生在腐朽的社会背景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大漠中 的白杨,笔直地挺立,与风暴作斗争。 保持自己的善良,坚定自己的信念,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活出精彩的人生。 示例三: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生与死的 思考;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就在生死抉择中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人 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东晋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也强调“死生亦大矣”, 为我们留下了他对生与死的思考。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诗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死问题历来是中外文学家和哲学家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示例四: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挥洒如椽大笔,您书写入 木三分的霸气;泼墨如浪的豪情,您成就墨染一方的壮举。 您以江河为墨,以高山为笔,以苍穹为纸,以大地为砚,仿佛吸纳恒星之阳刚与星月之 柔芒,您在刚柔并济中舒展侠骨柔肠,仿佛窃取惊雷之声响与闪电的光亮,在群星璀璨中初 现锋芒。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矫若惊龙,飘若浮云,笔底波澜, 书中骨筋。您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您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大。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ū) 峻.岭(jùn) B.彭殇.(shānɡ) 会稽.(jī) 形骸.(hái) 悟.言(wù) C.哀悼.(dǎo) 禊.事(xì) 驰骋.(chěnɡ) 契.约(qì) D.嗟.叹(jiē) 流觞.(shānɡ) 激湍.(tuān) 曲.(qǔ)水 解析:A 项,“癸”应读ɡuǐ;C 项,“悼”应读 dào;D 项,“曲”应读 qū。 答案:B 2.下列词语的书写与《兰亭集序》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流急湍 惠风和畅 放浪形骸 应带左右 B.群贤毕至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取诸怀抱 C.所知既倦 情随世迁 修短随化 畅叙友情 D.若合一契 喻之于怀 世殊事异 幕春之初 解析:A 项,清流急湍——清流激湍,应带左右——映带左右;C 项,所知既倦——所 之既倦,情随世迁——情随事迁,畅叙友情——畅叙幽情;D 项,幕春之初——暮春之初。 答案:B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依,随着)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解析:D 项,致:思想情趣。 答案:D 4.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取诸.怀抱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 解析:例句的“诸”是兼词,“之于”的合音。B 项,兼词,“之于”的合音;A 项,形 容词,各,众;C 项,兼词,“之乎”的合音;D 项,代词,相当于“之”。 答案:B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 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凭借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 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 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 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解析:C 项,应为“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 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答案:C 6.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 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 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 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 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解析:B 项,《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言。 答案:B 二、迁移发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7~10 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惠风:和风 B.所以游目骋.怀 骋:放开,敞开 C.虽趣.舍万殊 趣:快走 D.况修.短随化 修:长 解析:C 项,趣:通“趋”,趋向,取向。 答案:C 8.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④映带左右 A.①感叹句 ②感叹句 ③宾语前置句 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状语后置句 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陈述句 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 ③状语后置句 ④省略句 答案:B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当其欣于所遇”的一组是( ) ①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③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⑥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①表现视听的享受,通过下文“信可乐也”,可以确定符合“当 其欣于所遇”;②综观全文,作者此行深有感慨也符合“当其欣于所遇”;⑤表现寄托情怀, 自由地生活,通过下文“快然自足”可以确定符合“当其欣于所遇”。 答案:B 10.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1~14 题。 《溪音》序 〔清〕朱仕琇 杨林溪水出百丈岭。岭界于南丰、建宁二邑。水初出,小泉也。南迤十里,合众流,溪 口扼.之,水始怒,轰豗日夜,或作霹雳声。人立溪上,恒惴憟。稍南益夷,临溪居人亦益众。 未至杨林数里许,水遂无声。然溪道益回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建宁方言,呼水曲曰洋。 杨林在巧洋南三里,溪水三面抱村如环。筠园①世居其地。村多杨木,故曰杨林。而溪 上群山,多松槠,杂他果卉,弥望郁然。中夜风雨四至,水潦声与群木声相乱,悲壮激越, 中杂希微,如钟鼓既阕而奏管弦丝竹之音。时或晨雾淅沥,居人未起,箨陨沙颓,萧屑有无 ②。缘溪独游,其听转静。至于春秋朝夕虫鸟之号,平林幽涧樵采之响,里巷讴吟和答,舂 抌机杼,鸡犬之鸣吠,远近断续,随风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会于溪。筠园家.溪上,授 徒溪西之草堂,往来溪侧,辄闻溪音,感而写之,于是其诗愈富。筠园方壮时,以诗名天下。 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所涉黄河、长江,湠漫汹涌,骇耳荡心,足以震发诗之意气。顾 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溪上,其诚有所乐耶?昔之学艺者患志不精,乃窜之无 人之地以求其所为寂寞专一者,一旦得之,遂能役物以明其志。今溪之幽僻而筠园乐之,意 岂异此耶? 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今读所补琴操古歌,益渊邃,正变备具。至效陶 诸什③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其涵澹 萧瑟④,抑亦得于溪之所助者多也。 昔孔子教人学诗之旨,审于兴、观、群、怨,而末不遗夫名物。筠园诗益富,不自名, 归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故余得详其原委云。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改) [注] ①筠园:《溪音》的作者朱仕玠,筠园是他的号。②有无:似有似无。③效陶诸 什:仿效陶渊明的作品。④涵澹:涵养淡泊。萧瑟:寂寞凄凉。这里指不慕名利,自甘寂寞。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溪口扼.之,水始怒扼:阻碍 B.筠园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家:定居 C.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游:游学 D.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序:序言 解析:“序”,名词活用为动词,“为……作序”。 答案:D 12.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效陶诸什/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 不可知也 B.至效陶诸什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 不可知也 C.至效陶诸什/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 而不可知也 D.至效陶诸什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 而不可知也 解析: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至于仿效陶渊明体各篇,那简直是无怀氏、葛天氏的遗风。 他阅历世事越来越深,日日涵养自己的志趣,走古人的路,几乎是只往前行,不管它至于何 处。可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重要实词和虚词断句。 答案:A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仕玠名满天下,怀才不遇。他年轻时曾游历京城,足迹遍及长江黄河,但最终未 施展抱负,后来退居杨林。 B.朱仕玠志趣高雅,心怀坦荡。他沉浸在幽静的溪畔,涵养志趣,追慕陶渊明,赏景 赋诗,忘却世俗,乐在其中。 C.朱仕玠热爱生活,不屈命运。他定居于溪畔草堂,欣喜于天籁,并把这种感受诉诸 笔端,以期施展抱负。 D.本文写景生动,寓理于景。文章描写了动人的溪音,表现了它对朱仕玠的影响,也 含蓄地点出了创作的源泉。 解析: “朱仕玠热爱生活,不屈命运”“并把这种感受诉诸笔端,以期施展抱负”理 解不符合文意,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C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溪上,其诚有所乐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筠园诗益富,不自名,归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但是因为不得志,处境艰难而回到家里。年纪将近五十了,徘徊在溪上,他 内心里真快乐吗? (2)筠园的诗作更丰富了,不让自己扬名,却归功于溪水,诗集编成后,拿“溪音”作 篇名,因此我得详详细细地叙述它的本末。 参考译文: 杨林的溪水出自百丈岭。这岭在南丰与建宁二县的交界处。水刚流出来时,是一道小泉。 向南斜行十里左右,汇合了许多小河的水,由于溪口狭小阻塞,水变得汹涌起来,日夜不停 地轰响,有时响如霹雳。人站在溪岸上,常常感到恐惧战栗。稍南,水平缓一些,临溪居住 的人也就多起来。离杨林只有几里了,那水便无声无息了。然而溪道却更加回绕,多弯曲, 村里人称它为巧洋。建宁的方言,称水曲为洋。 杨林在巧洋南面三里处,溪水像环一样三面环抱着村庄,筠园世代居住在这个地方。村 子里多杨树,所以称为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树槠木,间杂着其他花卉果实,远远望去郁 郁葱葱。半夜风雨从四面来,地上的流水声与众树木的声音相互交杂应和,悲壮高亢,清远 之中,夹杂着一种空虚寂寥、似有似无的音响,好像是钟鼓的声音完结了而继以管弦丝竹声 音一样。有时或者早上的露水淅淅沥沥,村里人还未起床,笋壳丢下,泥沙坍塌,那声音萧 疏细微,似有似无。沿着溪水独自游览,听起来转觉静寂。至于春秋早晚,虫鸟的鸣叫声, 树林深涧樵夫砍树的声音,里巷中讴歌吟诵互相和答的声音,舂米织布的声音,鸡鸣狗叫的 声音,远远近近,断断续续,随风高下,一切使人可喜可愕的声音都在溪口里聚集。筠园的 家建造在溪口上,他在溪西的草堂教书,来来往往于溪畔,常常听着溪音,一有感触便写出 来,于是他的诗作也就多了起来。筠园在壮年时,他的诗就名满天下。曾经游太学,观赏过 京师的伟丽。他涉过黄河、长江,江流河水壮阔无际,汹涌澎湃,惊耳荡心,足以奋发他诗 的意气。但是因为不得志,处境艰难而回到家里。年纪将近五十了,徘徊在溪上,他内心里 真快乐吗?从前学艺的人担忧志趣不专不精,于是跑到没人的地方,来求他所谓的寂寞专一。 一旦得到这种境界,就能借助山川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志。现在处在幽僻的溪畔,筠园 却以之为乐,他的意趣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 我曾经为筠园的诗集写过序言,认为他的诗风雄浑深得高岸深谷的理趣。现在又读所补 的琴曲、古歌,更加渊懿深远,正体变体各种风格全都具备。至于仿效陶渊明体各篇,那简 直是无怀氏、葛天氏的遗风。他阅历世事越来越深,日日涵养自己的志趣,走古人的路,几 乎是只往前行,不管它至于何处。他的诗有涵养能超脱,无人间烟火气,或者是由于得到溪 的帮助很多啊! 从前孔子教人学诗的主旨,在于明白兴、观、群、怨,而在小的方面要认识鸟兽草木的 名称。筠园的诗作更丰富了,不让自己扬名,却归功于溪水,诗集编成后,拿“溪音”作篇 名,因此我得详详细细地叙述它的本末。 三、创新语用 15.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 字母) 《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 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 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①________。结构上,极 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②____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 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 筋骨,有血肉,③____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 无穷,④________。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解析:先读懂整段文字,对《兰亭集序》书法作品是从“章法、结构、用笔”等方面来 评析的,从对“章法”的评析看,第①处应该填 D 项,D 项是从整体的章法上总结的。根据 第②处前的“平正、对称、均匀”,可推知填 C 项最恰当;同样,根据第③处前的“鲜活的 生命,有筋骨,有血肉”可推知 A 项的总结最恰当;第④处自然就是 B 项了。 答案:①D ②C ③A ④B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许多人习惯喝咖啡不仅仅是因为咖啡的味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喝咖啡真的可以提神吗?为什么有的人喝完咖啡就很精神,而有的人喝了却跟没喝一 样?其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基因。因 为 基 因 的 关 系 , 每 个 人 大 脑 中 的 受 体 是 不 一 样 的 。 其 次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 60 岁的人大脑中的受体仅为 20 岁的人的三分之 一不到,所以咖啡对老年人的作用往往比较小。最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会对喝咖啡 的效果有所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根据横线前面“不仅仅是因为咖啡的味道” 可以推知第①空应填“更是因为……”或“还因为……”,再根据横线后面的“可是,喝咖 啡真的可以提神吗?”可以推知第①空所要填写的内容。根据后面“首先”“其次”“最 后”等内容可以推知,第②空所填语句是对后面内容的总领,而第②空后面讲的是“为什么 有的人……一样”的原因,据此可以推知此空应填“喝咖啡效果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根据“一个 60 岁的人大脑中的受体仅为 20 岁的人的三分之一不到”可以推知第③空应填 “年龄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之类的句子。 答案:①更是因为咖啡可以提神醒脑 ②喝咖啡效果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③年龄的 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