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边关出现在唐诗中,皆因丝绸之路的通达,开放的国家社会格局,文人墨客对漫游边塞、从军入幕的崇尚以及包括过所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限制等。相比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边关的文化意义更为抽象,象征性更强,所承载的感情也更为复杂。诗人多以社会现实为吟诵主旨,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战场形势。从军事意义上讲,边关地理位置重要。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已经烧入了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例如,唐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李白《从军行》中“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体现出关防将士守卫家园、驱敌出境的豪迈气魄。 其次是戍边之所,“关”是军防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诗歌里有恢宏阔大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相应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再次是阳关寄情。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指的是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其曲名便为《阳关三叠》或《渭城曲》,唐代许多诗人都曾提到。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诗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 最后是家国分界。丝绸之路上的边关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与中原地区差距较大,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和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内地与西域的分野、不同文化的分野、生死安危的分野、家国与异乡的分野,是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感烙印。 唐诗中的“边关”含义不再单一、表面。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 (摘编自邢宇晨《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经常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地吟诵社会现实的主题,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B.无论知名关隘是否安定平宁,唐诗中的征战杀伐都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C.涉及边关意象的诗歌即描写恢宏的战场形势,也塑造渺小的个体,因为“关”是军防的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 D.年老思乡的班超向皇帝上疏,表达了“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唐诗中边关意象的内涵,层次分明。 B.文章引用唐彦谦和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边关地理位置的重要和边关对诗歌情感抒发的影响。 C.文章将“阳关诗”单列,既点明了“阳关”有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又指出了其人文伴随意义。 D.文章结尾点明唐诗中“边关”有多层含义,并再次明确“边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论述重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诗中出现边关意象,与当时通达的丝绸之路、开放的国家制度和文人墨客对从军入幕的崇尚等社会因素有关。 B.唐代文人将士们虽然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面对塞外惨烈的战事、荒凉的环境及冷漠生疏的人情,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 C.据《全唐诗》记载,与王维相差一个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仍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足以见出《阳关三叠》的流传深远。 D.边关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而成为生与死的临界、不同文化的分野、物质与人文界限等象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 据“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它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艉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m堆积层)加20厘米雪层不被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雪龙2”号作为科考破冰船,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这艘极地科考船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摘编自陆雪苑《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今交付使用》,《人民日报》2019年7月11日) 材料二: 今天上午,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码头。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于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308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历时131天。 今年1月19日,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雪龙”号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船上设备运行正常。科考期间,考察队克服了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自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任务以来,“雪龙”号已先后22次奔赴南极、9次驶向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到今年为止,“雪龙”号服役时间已达25年,足迹遍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此外,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了解到,“雪龙2”号今年也将完成交付,并开始执行极地考察任务。“雪龙2”号将成为未来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摘编自解敏《克服碰撞冰山困难,“雪龙”号安全返回上海码头》,东方网2019年3月12日) 材料三: “中国‘雪龙’ 号实施的救援近日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各国媒体对中国在南极活动的报道相较几个月前更中立了。”在这一连串牵动人心的遇险和救援行动中,中国“雪龙”号扮演了迄今当之无愧的主角。这是一艘中国科考船,肩负着前往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的任务,但收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受困求救信号后,“雪龙”号义无反顾前往出事海域,以其科考船的能力面对已被俄船验证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雪龙”号这次救援表现了中国的国际合作精神的一个缩影,表明了中国社会对自己尽国际义务所持态度。中国人很愿意自己的国家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成员。 中国在极地位置争先赛中属于后来者,但其对南极的兴趣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而持续增长。最新的科考站将是中国在南极洲的第五个科考站,这也将超过一些先于中国进入南极的国家。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归功于中国持之以恒地投入巨资参与极地勘探和研究外,还得益于美英等国因资金受限以及将科研勘探让位于其他国际事务而回撤。 一项国际条约暂停了所有针对南极洲的领土诉求,事实上将其划为科学保护区。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在上月召开的极地年会上表示:“这为快速发展中国的极地基地提供了宝贵机会。”新西兰梅西大学讲师马克•兰藤嘉说:“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洲的主要力量。” (摘编自王晓雄译《外媒:“雪龙”号出发,中国也加入极地权力游戏》,《环球时报》2017年11月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突破的“雪龙2”号交付后,将独立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任务。 B.“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自首次科考以来,已经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其装载的相关设备,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C.外媒称,中国虽然是极地争先赛的后来者,但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先进入的国家。这主要是英美等国因资金紧张造成的。 D.救援俄罗斯考察船有很大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但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义无反顾前往救援,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精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雪龙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冲撞破冰能力和全球航行能力的极地破冰船,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 B.“雪龙”号服役时间已达25年,足迹遍布五大洋,曾22次奔赴南极,9次驶向北极,是我国执行极地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的重要基础平台。 C.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对南极的兴趣更浓,不断投入巨资,先后建起了五座科考站,已经成为拥有基地最多的国家和南极洲勘探和研究的主要力量。 D.“雪龙”号扮演了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救援的主角,这表明了中国对自己尽国际义务的态度,愿意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员。 6.这三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国极地科考船展开的,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候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1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 庶民”、“ 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前,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徙、流、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李斯被判腰折,跟他的次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5分)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2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15.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都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 ”两句。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深为人们所称赞。宰相张说命人将此诗中的某一联写成条幅挂到朝堂上,让其他官员引之作为居官行事的标准。此一联是 , 。 (3)《后赤壁赋》中作者观赤壁与初秋之景迥然不同而抒发感慨的句子是: , 。 三、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当表情包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情达意。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 ,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 、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也许有人认为,( )。其实,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 。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 。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推波助澜 累赘 俯拾即是 遏止 B.兴风作浪 繁杂 应接不暇 遏止 C.兴风作浪 累赘 应接不暇 遏制 D.推波助澜 繁杂 俯拾即是 遏制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较为明显,台湾地区症状略轻。 B.“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略轻,台湾地区症状较为明显。 C.“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D.“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略轻,大陆症状较为明显。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B.“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C.“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D.“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个字。(6 分) 近日,西安一家写字楼里出现了一家“共享自习室”,有偿供人们在此看书、自习。对此,很多人觉得非常新鲜。其实,① ,一些城市早在去年就出现了类似的项目,而在韩国等国家,更是一直存在着“学习包厢”等各种形态的自习室。一些人认为“想学习在哪都可以学”,这实则是太过理想化的说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② ,才能学得进去。“共享自习室”,其功能指向比图书馆、咖啡馆更加明确,那就是“学习”。身处这种环境中,玩手机、打游戏、看剧的可能性更低,③ 。除了提供场地,提供学习的氛围同样是“共享学习室”的价值。而这,也是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的理由之一。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20日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定为“智能新生态、开放新时代”,大会论坛部分邀请了300多位业界顶尖专家和企业领袖开展主旨报告和高峰对话。大会同时还举办了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及世界机器人大赛。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展览面积52万平方米,由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物流机器人四大展区组成,18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科研机构将携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2019世界机器人大赛已在全球举办多场选拔赛,全年累计参赛人数超过4万人,本次将有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支队伍参赛。在大会开幕式上,国家工信部透露: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4.8万台(套),全球产量占比是38%。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86.8亿美元,市场需求潜力依然巨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乾隆的太子嘉庆小时候因为读书不用功,被老师王杰惩罚下跪,恰好被乾隆看到,乾隆让太子起来,责备王杰:“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乾隆的意思是:(太子)教导是天子,不教导也是天子,还有没有君臣上下之分了? 王杰当场怼了回去,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王杰的意思是,(太子)教导就是尧舜,不教导就是桀纣,这是我做老师的责任和权力。 最后,乾隆无奈,只能让嘉庆继续跪着。 材料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四:“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D 【解析】“表达了‘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可见一词”理解错误,这两句话与“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没有关系,表现的是思乡之情。原文是“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感烙印”。能体现“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的是“但愿生入玉门关”这句。 2.C 【解析】“既点明了‘阳关’有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又指出了其人文伴随意义”错,原文是“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诗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可见将“阳关诗”单列,主要是为了说明它的人文意义。 3.A 【解析】B项,“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扩大范围,原文是“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可见是“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会产生“思乡怨忿之情”。C项,“足以见出《阳关三叠》的流传深远”错误,原文是“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诗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由此可见,与王维相差一个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是因为“阳关”的人文含义,而不是因为王维的诗。D项,“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错,原文是“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可见不是“失去了”地理属性,而是“超越了”地理属性。 4.D 【解析】(A项,曲解文意,“将独立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任务”理解有误,原文是“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B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谈到“其装载的相关设备,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这一事实。C项,“超过了先进入的国家” 将未然变已然;主要归因于别国资金紧张与原文不符,主因应从中国角度概括。) 5.C 【解析】(“已经成为拥有基地最多的国家”将未然变已然,且以偏概全,与文意不符,原文的表述是“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 6. 材料一,侧重介绍了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考察船“雪龙2号”的设计理念、性能,以及即将执行的任务。材料二,侧重介绍了南极科考船“雪龙号”的船载装备,科技含量,以及完成科考任务的情况,重在功能。材料三, 侧重介绍了南极科考船 “雪龙号”科考对于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以及救援俄罗斯考察船所表现出的中国负责任态度和担当国际义务的能力。(每则材料侧重点的概括2分,侧重点正确即可。) 7.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故选B。 8.【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题干的核心词有两个:“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小说直接描写老舞蹈师的句子比较多,“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属于外貌描写,“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属于细节刻画,都表现了老舞蹈师的守旧和衰老;“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是细节刻画,“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舞蹈师谈起小步舞时的痛苦和无奈。对老人的侧面烘托主要集中在对花园的描写上,“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非常幽静”“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花园的幽静和消失都烘托了时代变迁使小步舞被渐渐遗忘所带给老人的痛苦和失落。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9.【答案】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性特别明显,解答此题,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本文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 ,如此美好休闲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的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么样了”韵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0.C 11.D 【解析】“斩”错,应为“死”。 12.B 【解析】“为寿”在此文里,只是“敬酒庆贺”之意,不指“庆生”。 13.(1)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依祸转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释”、“善”、“处”各1分,句意1分) (2)那使花草树木摧败零落的本领,不过是秋气所具有的一点点余威罢了。 (3)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惩处李斯案,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14.B 【解析】“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错误,青袍白马,指的是诗人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也不准确,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指代洛阳。抒发物是人非时的悲哀和眷恋故乡的感情。 15.①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心情抑郁落寞;②眷恋故乡,思念兄弟。有乡不得归,身在四川,心在洛阳,牵挂失散的兄弟们;③国家局势动荡、故乡物是人非,心感悲哀。 16.(1)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7.A 【解析】推波助澜:比喻助长事物的声势以扩大影响 <多含贬义>。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累赘:形容文字繁复或语言啰唆。繁杂:事情多而且杂乱。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来多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遏制,强调阻止的过程。遏止,强调结果。 18.C 【解析】从语序上看,应先台湾后大陆;从内容上看,“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以及台湾学者的分析都容易让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 19.D 【解析】这个句子有三处问题: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在短时间内升温,然后才会引起关注;二是先“关注”后“热议”;三是句式杂糅,最后句陈述原因,既用了“因”,又用了“所致”。 20.①“共享自习室”并非新生事物 ②还是要找个图书馆、咖啡馆等特定的地方 ③专注学习的概率更高 21.示例: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20日在北京开幕,大会分论坛、机器人博览会及机器人大赛三部分。主题为“智能新生态、开放新时代”,有来自全球的1000余支队伍参赛。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占全球近四成。(5分。时间、地点各1分,主要事件3分,其中“大会组成” 1分,“主题”“与会人员”和“中国在此领域中的地位”三点说到其中两点即可。超过字数3字以上酌情扣分。) 22.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本题给了四段材料,材料一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讲述乾隆与王杰的辩论,材料三引述了鲁迅散文中关于老师的“戒尺”的文字,材料四则谈论尊师重教与家国兴亡的关系。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归纳各则材料大意,还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内容,防止偏题或跑题。 2.立意限制。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思考“教育惩戒”问题,并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一己认知。立意方向不仅应包含对“教育惩戒”的价值判断,更应关注到“教育惩戒”与“学生”“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一和材料四对教育惩戒和教育惩戒权有明确的价值肯定,考生不得否定。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对以上材料思考的角度不同,立意便有所不同,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的角度不同,立意也会有所不同。考生可以谈对教育惩戒的认识,也可以谈如何进行教育惩戒。 2.思维是开放的。思维品质的差异性,使得考生关于“教育惩戒”话题探究的独创性与批判性、广阔性与深刻性会各有不同。 解题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阅读材料时,要全面把握四则材料内容,综合材料大意。确定立意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惩戒也是良药。 2.明确教育惩戒权是社会的进步。 3.无金箍,不成佛。 4.惩戒是素质教育的钙质。 5.惩戒乃师之担当。 6.教育惩戒是教师的权利。 7.从“刑赏忠厚之至论”谈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偏题立意: 1.严师出高徒。(以“严师”对应“教育惩戒”,以“高徒”对应“有不当行为的学生”,以偏概全,而且忽略了材料四所谈的教育与家国的关系) 2.教育惩戒的困境。(立意价值观有偏差,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对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认识,教育惩戒的困境是论据,不可作为论题)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抓住了“教育”与“家国”的关系,但偏离了“教育惩戒”的话题) 4.教育的责任。(立意大而空,缺乏文学性) 【佳作赏析】 教育惩戒,大张四维 教育,已在今天的社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使人进步,使人明智。而教育惩戒,是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了教育惩戒,可以让教育更进一步地发挥好处,可以大张四维,振兴国家。 《礼记》有云:“四维不张,则国亡矣。”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它代表着人们的价值观、廉耻观以及道德品行。教师在教育惩戒的帮助下,带领学生走上正轨,磨炼其品质,进而大张其四维。 教育惩戒,可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对学生过度宽容,则会造成无尽的伤害。多少学生由放松变为放纵,多少学生对自己的过错不以为意,多少学生凭借教师的宽容肆意顶撞教师?“民之于国,则如木之于林。若无良木,则无茂林”,民族的树林需要良木,可人非圣贤,便需要依靠教育惩戒,来敦促学生、警醒学生,使他们朝着品学兼优、明辨廉耻的方向发展前行。 鲁迅曾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成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这也便是教育惩戒中最重要的一点,正确地使用教育惩戒,方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不少教师也许是恨铁不成钢,过度打骂学生。虽然这亦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前途未来的关心与担忧,但却更多地给学生带来了阴影,使他们意志消沉,学习消极,如果这样,又谈何张其四维呢?教育惩戒,便应像寿镜吾老先生那样,偶然有而不常有,同时给学生留下严肃形象,使惩戒规则成为帮助学生严而律已的工具。 当然,教育惩戒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或者说,还不够深入人心。家长因教师打骂学生而大闹学校的事件在全国已经见多不怪。许多家长仍未意识到教育惩戒对学生们的好处,而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难受、抱怨。所以,只有当惩戒意识深入人心后,教育惩戒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大张四维。 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我相信,有着教育惩戒的良好发挥,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用心点亮学生之心,大张四维。 【佳作赏析】 以教育戒尺,育时代新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人们一贯认为的原则。每个人生来便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如果任其自由发挥,则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此时,教育的戒尺,则可发挥其不可比拟的作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惩戒能够规范学生行为,维护教学秩序。小孩的天性本是顽劣的。如今,有多少孩子12岁13岁便缀学,当混混,化妆、谈恋爱。这是因为当今社会,教育惩戒成为学生和家长共同指责的行为,以致老师、学校不敢惩戒学生。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知鲁迅也受到过惩戒,不过,他小时候的顽劣却因先生的惩戒而变得乖顺。所以后来他才能在世界文坛上赫赫有名,可见,教育惩戒能够规范学生行为。 教育惩戒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当今我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科教兴国。教育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任何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惩戒制度。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身心并没完全发展成熟,很容易冲动,做出一些后悔一生的事情。而教育惩戒则在此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学生因一些观念上的误解而与同学产生矛盾,教师可以进行教育惩戒,并与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帮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优秀地走下去。 在网络时代,教师的一举一动被严密地监控着,一旦有处罚学生的行为,便被网友疯传到网上去,导致很多网友在未知情的情况下,对教师进行人身攻击。在2019年5月份,一位陕西的杨老师因惩罚学生而被停职,并且遭到网友的人身攻击。这位年轻而优秀的老师在不堪压力下跳河自尽了,到后来查清事实后,才还了这位老师一个公道。这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惩戒的反思,如果社会中没有了教育惩戒,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教育惩戒是顺利进行教育传播的必要手段,它将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 “立国之本乃教育”,希望学生和家长体谅教师的不易之处,支持教师的工作,也期盼教师能够运用好手中的戒尺,以教育的戒尺培育好时代的新人! 【佳作赏析】 一条戒尺,一次新生 今年七月,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这一消息如春花般绽放在教育之土上,一张张布满忧愁之色的教师脸上也绽放了笑颜。教育惩戒权如一条戒尺,可给同学们一次新生。 一条戒尺,助力教师教学。 教育惩戒作为一种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与古代私熟中塾师的戒尺有一般无二的作用。但它与体罚却又有所不同。我们国家以前法律规定教师不可体罚学生。体罚是什么?教育惩戒又是什么?教育惩戒重戒,体罚重罚。教育惩戒与体罚相比,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受侵害,惩罚力度相对较轻。因之前教师禁止体罚学生,如今,虽教育形势总体较好,但部分乱象也随之而生。 古语有言:“尊师重教。”可在当下,提倡师生如友,师生平等的当下,部分学生开始胆大妄为。公然与老师顶嘴,不服从管教、追求个性自由,不顾及老师及做错事拒不认错的现象,在如今也早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老师对他们只能批评教育,却难以进一步进行管教。恰如今教育惩戒这把戒尺赋于了老师管教的权力,让教师面对此情况也不会束手无策。 一次新生,塑造学生良好人格。 教育惩戒让教师能去教,敢去教,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你公然违反校规班纪时,一次小小的罚站可以让你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当你作为班干部却并未很好地履行职责时,一次小小的检讨可以让你明白承担责任、完善自我的重要意义。这些价值与功能都是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教育惩戒这一把戒尺给了学生一次新生。 少年强,则国强。 荀子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而我要说:“法度存则必贵师重傅,贵师而重博,国将兴。” 教育惩戒权的确立有利于形或良好的尊师重教,贵师重傅的氛围。老师是浇灌祖国花朵的园丁,祖国花朵贵师重傅学到自立自强,祖国花朵是国家的希望,作为祖国花朵的少年自立自强,则祖国自立自强,少年强则国强。 教育惩戒这把戒只交由教师,教师脸上的阴霾消散,祖国的未来昂扬向上,祖国也生机逢勃发展。一把戒尺,一次新生,一次少年学子的新生,亦为国家的新生。 【佳作赏析】 教育惩戒,必不可少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我们总是对父母乱发睥气,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爱的人。”现如今许多孩子,都已成为温室中的花朵,娇生惯养。经不起风雨的吹打与困难的磨砺。 以至于在学校,学生成了打不得一下骂不得半句的“祖国未来的花朵”。这现象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教育惩戒在教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无规则,不成方圆。”教育惩戒有助于培养规则意识。 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国家,都不能没有规则,不然,又哪来的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呢?借助教育惩戒,使学生在发生不当行为之时,老师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以后更多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教育惩戒有助于锻炼学生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 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接受惩罚是一种担当,也是一次挫折的承受。有言道:“对不起有用,那还要警察干什么?”现如今,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而是法治的社会。若一切事情发生之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那仅是将错误承认即可的吗?根本仍在于要减少错误的发生,而教育惩戒也能使学生长记性,勇于承担增强锻造品格的韧性。 当然,也不是一味地鼓励教师狠罚狠打,教育惩戒,也应注意分寸。 首先,为的是教师的人格尊严与生命安全。 社会千奇百态,各类各色的人均有,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行事偏激,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近几年,出现过学生持刀捅杀教师,持凳砸教师等令人痛心的恶劣事件。教师是国家的人才与奉献者,荀子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教师是无声的园丁,为了他们自身的人格尊严与生命安全,教育惩戒定当有度,有分寸,以免遭致不必要的伤害。 然后,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友关系。 师爱生,生敬师。为响应号召新型友好师生关系,也为学生的健康身心着想,教育惩戒有度,有分寸才可。 面对如今“学生如温室中的花朵般”的社会教育现状,教育惩戒是极其有必要的,当然,也切不可失了分寸,有度有分寸,才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友好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