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二十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二十六)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 ‎ ‎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 题组一 专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6分)‎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乡举入国学。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母忧归。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服阕,改刑科。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请见。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成化中,赐谥恭惠。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3分)‎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 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④城中皆缟素 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 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解析 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③是贼寇头目黄萧养的话,不属于“军民”。⑥是朝廷的命令。‎ 答案 C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信民性格刚直不阿。在担任广东左参议时,他弹劾了郭智,揭发了其继任者黄翰,又弹劾了佥事韦广,使他们都受到应有的处理。‎ B.杨信民军事才能出色。他守备过白羊口,在贼寇围困广州的紧急时刻,临危受命,担任右佥都御史,他单车赴约,平息了贼寇之乱。‎ C.杨信民体恤百姓。他进入广州城,分发仓粮,让百姓能出入;他富有仁心,贼寇见他,也欢呼并争相下拜,有的甚至哭泣流泪。‎ D.杨信民受到朝廷的褒扬。他去世后,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答应百姓建其祠堂并赐谥号恭惠;皇上还命主管部门每年在其忌日祭祀。‎ 解析 B项,“军事才能出色”誉之过重,“平息了贼寇之乱”属无中生有。‎ 答案 B ‎【参考译文】‎ 杨信民,名诚,是浙江新昌人。乡试中举进入国学。宣德年间,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因)母亲去世回家。安葬的土石一定亲自抬几百步,说:“我安葬我的母亲,却专门役使别人(来干),我心中不安。”守丧期满,改任刑科。不久因王直推荐,提拔他为广东左参议。他高尚的情操非同一般,曾经在田野上行走,寻访利弊进行变更。他生性刚强不屈,按察使郭智不守法,杨信民弹劾他,使他进监狱。黄翰代替郭智,杨信民又揭发他的奸邪。不久,又弹劾佥事韦广,韦广于是揭发杨信民,因此杨信民与黄翰一起被逮捕。军民哗然,到京城请求皇上留下杨信民。皇上下诏恢复杨信民的官职,而黄翰、韦广罪行审问属实,除去他们的官名。景帝监管国事,于谦推荐杨信民,命他守备白羊口。恰巧广东贼寇黄萧养围困广州紧急,岭南人向杨信民求救,于是授予他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军民听说后相互庆祝说:“杨公来了。”当时广州被围困很久,将士作战总是失败,禁止人民出入,砍柴被阻绝,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杀害,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贼人。杨信民来后,打开城门,分发仓库里的粮食,刻木锲给百姓,百姓得以出入。贼人看见木锲说:“这是杨公给的。”不敢伤害。避贼的人都收留保藏它,百姓好像得到新生。杨信民加紧操练士兵,多方招抚,投降的人一天天到来。于是派使者拿着檄文来到贼营,用恩信告知。黄萧养说:“得到杨公一句话,死而无憾。”约定日期请求相见。杨信民单车到那儿赴约,隔着护城河和他说话。贼党望见,欢呼说:“果然是杨公!”争相下拜 ‎,有哭泣流泪的。贼人用大鱼进献,杨信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黄萧养将要投降,而都督董兴大军到来,贼人忽然变卦。晚上有颗大星在城外坠落,七天后杨信民突然发病去世。当时是景泰元年三月乙卯日。军民聚在一起痛哭,城中人都穿着白色的丧服。贼人听说了这件事,也哭道:“杨公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退路了。”不久,董兴扫平贼寇,所过村落多遭受杀掠。百姓仰天号哭说:“如果杨公在世,怎么能使我们到这地步!”讣告传到朝廷,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录用其子杨玖为国子生。广东百姓赴京城请求给杨信民建祠堂,皇上答应了。成化年间,赐谥号恭惠。很久以后,皇上听从选人卢从愿的请求,命主管部门每年在杨信民忌日那天祭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16分)‎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 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  )(3分)‎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 筛选的依据是吴德基爱民,而①说的是吴德基不在意南康人对自己的轻视,⑥说的是吴德基辞官回家后接受了宋濂的劝告。其余四项分别从吴德基的言行举动和潍州百姓境遇的好转角度表现其“爱民”。‎ 答案 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解析 C项,开头的“县令”一词于原文无据。从上下文来看,对话发生在郡守与吴德基之间,“令”指郡守命令吴德基代送邻县牛,并非“县令”之意。“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是一个假设语气,假如牛半途死掉,赔偿的责任不好分配,并不是说“没有人代为赔偿”。‎ 答案 C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涉及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省略句。(1)“或”,代词,有的;“裾”,衣襟;“尔汝”活用为动词,称呼你我;“弗责也”省略了主语和宾语。(2)“道”,道理;“众”,名词作状语,当众;“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何……耶”表疑问语气。(3)“宣布”是古今异义词,句中的意思是“宣扬传布”;“宁……耶”是反诘语气,且前面省略了主语(国家或公家)。‎ 答案 (1)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他们)。‎ ‎(2)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 ‎(3)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 ‎【参考译文】‎ 吴德基,名履,是婺州兰溪人。官吏把他举荐给朝廷,吴德基做了南康县丞。南康民俗剽悍,当地百姓认为县丞是个读书人,心中轻视他,吴德基一如平常。几个月后,吴德基全都了解了不法之徒的伪诈情况,进行揭发惩治,全县百姓都惊讶顺服。吴德基就改以宽容感化他们。百姓有打官司的,吴德基把他们叫到面前跟他们谈话,并不加以呵斥责骂。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他们)。‎ 县令周以中刚到任,征召百姓往郡里转运东西未如愿,亲自到乡间征调。一名乡民逃跑,县令命令差役用条杖打他。乡民不肯屈服,逃入山中,骂县令说:“做官应该在县衙,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县令恼怒,差役们趁机用言语触动县令,想要诬陷这个乡民以此贪财谋利,捕获六七个人投进牢狱,锁紧狱门看押甚严。吴德基考虑百姓没有罪过,亲自出巡牢狱,叱令狱卒释放他们,狱卒用其他理由辩解。吴德基用木槌捣碎狱门遣散了乡民,说:“你们没有罪,回去告诉你们的父老兄长不要害怕。”然后就去告诉县令,县令很气愤,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吴德基说:“冒犯您的人只是一个匹夫而已,他同乡的人有什么罪?况且法律是天子制定的,难道是您排解愤怒的工具吗?”县令心中惭愧,才作罢。‎ 吴德基入朝,被提拔主管莱州府的潍州政事。潍州百姓畜养了四十头官驴,莱州郡守核验官驴繁殖的状况,与官府记录不相符,说:“官驴应当每年生驴驹,现今养了几年就应该获得几头驴驹,为什么却这么少呢?”‎ 想要以欺骗蒙蔽之罪责罚养驴人,并且要索求补偿。各县都已经勒令百姓买驴,唯独吴德基告诫百姓不要赔偿。郡守发怒,问吴德基说:“潍州不偿还驴子,有什么理由吗?”吴德基说:“老百姓确实没有欺骗官府,怎能责令他们偿还?国家四海之内极为富足,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郡守无话可说。吴德基于是指点陈说几件于民不便的事情,郡守不敢再说话了,连已经偿还了驴子的各县也就此作罢。山东百姓愿意用牛羊代替交纳秋季赋税,官府听从了他们。吴德基与百姓商议,交纳的牛羊有瘦饿而死的后患,不如交纳粟米好,唯独潍州收取百姓的粟米。别县征收牛羊要转送到陕西,老百姓驱赶着牛羊行走二千里远,都耗尽了家产,莱州郡唯有潍州得以保全,上级命令吴德基率领一千人运送邻县的牛,吴德基列举不可这样做,说:“有牛的人家运送牛,虽然劳苦也不敢抱怨。让别人代送邻县牛,如果途中牛死了,应当由谁代他们赔偿呢?”竭力抗争不服从命令。‎ 吴德基做官,不求出名,把爱护百姓做为首要事情,老百姓感激他。在潍州任职二年,奉征召回朝。潍县百姓堵住他的房门抱着他的脚哭泣下拜,说:“自从遇到您这样的父母官,潍州百姓身上不再有杖打的瘢痕。如今舍弃我们离去,希望得您一只鞋子供奉起来,来慰藉我们的思念!”‎ 吴德基回到京城,就托事辞官回家。宋濂是德基非常亲近的朋友,当时也辞官将要回家,叫来德基告诉他说:“你愿意接受长者的教诲吗?”德基说:“是,拿什么吩咐我?”宋濂说:“在家要谨慎,不要出家门,阻断与世上做官人的关系,不与他们交往。”吴德基回到家,遵从宋濂的劝诫,有修养的人赞美他能够接纳善言。‎ 题组二 综合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后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而不加礼。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迁容管经略使。建中初,河朔兵挐战,民困,赋无所出。佑以为救敝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乃上议曰:“汉光武建武中废县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时分遣使者省吏员,正始时并郡县;晋太元省官七百;隋开皇废郡五百;贞观初省内官六百员。设官之本,以治众庶,故古者计人置吏,不肯虚设。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以省吏员,诚救弊之切也。”议入,帝纳之,众议以为善。‎ 卢杞当国,恶之,出为苏州刺史,俄迁岭南节度使。佑为开大衢,疏析廛闬 ‎,以息火灾。初,佑决雷陂以广灌溉,斥海濒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万斛,列营三十区,士马整饬,四邻畏之;然宽假僚佐,故南宫僔、李亚、郑元均至争权乱政,帝为佑斥去之。‎ 党项阴导吐蕃为乱,诸将邀功,请讨之。佑以为无良边臣,有为而叛,即上疏曰:昔周宣中兴,猃狁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国,怒远夷也。秦恃兵力,北拒匈奴,西逐诸羌,结怨阶乱,实生谪戍。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禁绝诛求,示以信诚,何必亟兴师役,坐取劳费哉?帝嘉纳之。‎ 佑每进见,天子尊礼之,官而不名。后数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许之。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册赠太傅,谥曰安简。佑天性精于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缺。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 ‎(选自《新唐书·杜佑传》,有删节)‎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 B.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 C.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 D.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 答案 B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中,是年号,建中初,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中国,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有时指国家,本文就是指国家,而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C.乞骸骨,是委婉的说法,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告老还乡之意。‎ D.谥,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解析 B项,中国,在本文中指中原地区。‎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佑的父亲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所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英才豪杰。他的政绩优异,可因犯了一些小错而丢了官。‎ B.河朔的军队长期作战,百姓穷困,赋税无法征收。杜佑认为解决的办法就 是节约财政支出,并裁减官员,他上的奏折中还列举了历朝的做法来说服皇帝,皇帝觉得有道理,采纳了他的意见。‎ C.杜佑姑息放纵他的属下官吏,从而导致他们争夺权力扰乱政局,皇帝批评了他并要求杜佑罢免他们。‎ D.杜佑认为面对边境小国的入侵,应当用友好的态度笼络,除掉他们的奸谋,不需屡次发动军队作战,浪费粮钱。‎ 解析 C项,原文中“帝为佑斥去之”是皇帝替杜佑罢免了他们的官职,而不是要求杜佑罢免他们。‎ 答案 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国,怒远夷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元甫有一疑难案件不能决断,就考一考杜佑,杜佑替他辨别真伪抓住关键,判断得没有不全面的。‎ ‎(2)(周宣王)追击到太原,到边境就停止了,不想因为战争使国家疲敝,触怒疏远夷族(使夷人发怒并疏远)。‎ ‎【参考译文】‎ 杜佑字君卿,是京兆万年县人。父亲杜希望,讲信用,一诺千金,他交往的人都是当世英才豪杰。任安陵县令,都督宋庆礼上表章向皇帝报告他的优异政绩,后来犯了小错丢了官。‎ 杜佑因是功臣之子被任命为济南参军事、剡县县丞。曾经拜访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把他看作是老朋友的儿子来接待他,没有用常礼厚待他。有一天,元甫有一疑难案件不能决断,就考一考杜佑,杜佑替他辨别真伪抓住关键,判断得没有不全面的。元甫认为他是奇才,安排他任司法参军,元甫后调任浙西、淮南节度使。都上表章举荐杜佑,安排在他的幕府任职。杜佑入朝任工部郎中,充任江淮青苗使,两次升为容管经略使。建中初年,河朔的军队长期作战,百姓穷困,赋税无法征收。杜佑认为挽救疲敝穷困的方法没有比得上节约财政支出的,节约财政支出就要裁减官员,于是上奏章给皇帝说:“‎ 汉光武帝建武年间,撤除了四百个县,官吏一概十人中选一人;三国时魏国太和年间分别派出使者减少官员,正始年间合并郡县;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裁减了七百名官员;隋朝文帝开皇年间废除了五百个郡;本朝贞观初年裁减宫女、妃嫔、太监六百人。设立官员的根本目的,是治理百姓,所以古代都按人口设置官吏,不肯虚设。自汉朝到唐朝,因为战争国家财政困难原因而裁减官员,的确是挽救疲敝穷困的最合适的办法。”奏章送入,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其他官员也认为这是对的。‎ 卢杞执掌国政,讨厌他,调出京都到苏州任刺史,不久升任岭南节度使。杜佑为他们修四通八达的大路,疏散街市住宅区的房屋,用来平息火灾。当初,杜佑开挖雷陂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开垦海边荒弃的土地为良田,积藏的米达到五十万斛,排列三十座兵营,兵马整齐,四邻都怕他;但姑息放纵部下官吏,所以南宫僔、李亚、郑元均到了争夺权力扰乱政局的地步,皇帝替杜佑罢免了他们的官职。‎ 党项暗中联络吐蕃发动战乱,诸将领求取战功,请求征讨他们。杜佑认为没有优秀的守边防的臣子,他们有借口叛乱,就上奏疏说:古代周宣王中兴,猃狁发动战争,(周宣王)追击到太原,到边境就停止了,不想因为战争使国家疲敝,触怒疏远夷族。秦朝仗恃兵力强大,向北抗击匈奴,向西赶走羌族各部落,结下仇怨的根本原因,实在是用流放的罪人守边。党项是小藩国,与大唐的居民混杂居住,有时边塞的将领侵犯他们。现在戎族正强大,边防不充实,的确应该谨慎地选择优秀将领,使边塞坚固安定。禁绝诛杀求功,向对方显示诚心和信用,何必屡次发动军队作战,坐取劳累和浪费钱粮呢?皇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杜佑每次进见皇帝,皇帝都很尊敬他,以礼相待,称他的官职而不叫他的名字。后来几年,坚决请求退休回乡,皇帝不得已,同意了。元和七年(812),病故,享年七十八岁,赠册追封为太傅,谥号“安简”。杜佑天性在吏职方面精通,治理政事不明察,多次主管赋税,视对百姓有利还是有害增加或减少赋税数目,议事官员称赞杜佑治理政务的成绩无缺陷。只是晚年用妾做夫人,对他的名望有所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