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1课包身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 11 课 包身工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新闻工作者。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 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 《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体裁知识: 报告文学是新闻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以文学的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重点理解】 一、思考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提示】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 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接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黄昏放工一天的时间 里。 二、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的? 【提示】吃: 洋铅桶浆糊一般的薄粥、两粥一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粥的成分是较少的籼米、锅焦、 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莴苣的菜叶就是难得的佳肴。 穿:没有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破 脏的粗布鞋,缠过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住:蜂房般的格子铺;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在充满了汗 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平 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 行:包身工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和工厂之间,两点一线,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 气三大威胁。 三、包身工制度是20世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现在学习这篇报告文学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提示】课文虽然是老文章,反映的也是 20 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但文章中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 一种对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却是永恒的。从这个角度讲,文章仍然有它的 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可以引导我们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难点探究】 一、作者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呢? 【提示】它所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写包身工的起床,吃 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做一下概括性的叙述。包身工是一个 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 面: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 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 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写出人物的群像。 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 “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 点: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 二、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 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提示】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 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床的 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 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 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 三、这篇报告文学材料丰富,画面广阔,揭示深刻,采用了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试着简单分析分析。 提示:(主线) 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 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副线) 综述包身工制度各方面的情况。 1.介绍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 ⑴包身工的来源、身份 ⑵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2.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发展 ⑴包身工受到的摧残﹝三大威胁、三种罚规﹞ ⑵日本纱厂因雇佣包身工而飞跃的膨大 3.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四、生动的语言——显示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征。试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生动的人物描写。第三自然段; 写清晨女工们忙着起床时,“那男子(打杂)虎虎地向起身 慢一点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写 打杂的快速的连续动作,用“虎虎的”描写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现出这个流氓的凶暴本相。) 生动的人物对话。打杂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突出了日本资本家 和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凶狠残暴的性格。) 形象的类比。用船户养墨鸭捕鱼和驱赶包身工劳动作类比,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连这一点施与的温 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发人深思的警句。结尾“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凝 聚了愤激的烈焰,一旦爆发出来,必将焚毁那吃人的制度。)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蠕动 儒子牛 横七竖八 蜂涌而至 见机 反射 血肉之驱 生杀予夺 呻吟 欧打 步履蹒跚 草煎人命 2.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B.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 C.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 起变化的危险。 D.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 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 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 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 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 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 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核心价值观不是孤悬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现实之上的空中祥云,而是贯穿传统和现实、连接 庙堂与民间、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愿景。 B.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 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C.最新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死亡病例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增高造成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 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 D.减少外出、减少户外锻炼、饮食清淡、少开窗通风、适量补充维生素等,都是防止雾霾不再侵袭我 们健康的有效措施。 阅读课文最后 3 个自然段,完成 5~8 题。 看着这种饲料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 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 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 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 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 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 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5.“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 8 段“……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 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 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6.课文倒数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 么?“黎明”象征着什么? 8.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说说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 果。 9. 阅读下面文字,用 4 个关键词概括“自媒体”的特点,每个关键词不超过 4 个字。 在像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 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 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这样,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 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 变成了个人的传播载体。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 行反馈。但是,有的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 部分民间写手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从而降低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 10.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官方微博“盐城交警”发出一张海报,提醒骑电动车的人们遵守 交通规则:“像我们这个年纪,骑电动车一定要记住戴安全头盔,路口遇到红灯一定要及时停车不越线, 否则会被开奔驰、宝马的同学认出来。” 请你对以上微博进行评论。要求态度鲜明,语言简练,不超过 45 个字。 1.【答案】 “儒子牛”应该为“孺子牛”,“蜂涌而至”应该为“蜂拥而至”,“血肉之驱”应该 为“血肉之躯”,“欧打”应该为“殴打”,“草煎人命”应该为“草菅人命”。 2.【解析】 A 项,句中的“芦柴棒”是用特征代替本人的名字,所以是借代。B 项,是比喻中的明喻, C、D 两项,是比喻中的暗喻。 【答案】 A 3.【答案】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常用的成语。对成语本身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尤为重视。成语应用 需要结合语境,不能一味强记。归纳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褒贬失当、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 重不当、谦敬错位、修饰失当等,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如“汗牛 充栋”“滔滔不绝”为对象误用。“滥竽充数”为望文生义。 4.【解析】 B 项,“经验阅历”与“大幅度提升”搭配不当;C 项,“归因于……造成的”句式杂糅; D 项,不合逻辑,“防止……不再”,双重否定变肯定。 【答案】 A 5.【答案】 “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这个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感情是不 同的。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达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描写农民的贫 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6.【答案】 开头连续用了六个“没有……”,用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 有……”和“有的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之情。 7.【答案】 “黑夜”象征着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 8.【答案】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想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向肆无 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 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社会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亮色。 9.【答案】创建简单 平民化 传播迅速 可信度低 (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点睛: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出自原文原 则。考生找到所谓的关键词应是材料中出现的词语,如本题“降低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可 以得出可信度低。 10.【答案】(示例一)宣传语采用轻松诙谐的语气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人感到温馨,印象深刻,易于接 受。 (示例二)宣传语流露出以物质基础划分社会地位的等级意识,容易形成价值观误导,在社会中产生不良 影响。 (示例三)宣传语寓教于乐无可厚非,但是要传播积极的能量,否则容易助长爱慕虚荣的风气。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的观点,重点是“戴安全帽”,总体上是对个人的安全有好处,可以肯定, 但在言语之间又有“等级”的观念是值得否定的,注意选准角度进行分析。 【课外拓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 失败了就当做公益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访谈录 广州日报:摩拜单车出来后,叫好和唱衰声都有。比如恶劣天气抑制车辆使用;人为破坏严重;单车 成本高;难优化用车配置;竞争环境激烈。你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广州日报:有人质疑,共享单车会不会是互联网创业的一种套路,通过炒作、画大饼,吸引风投? 胡玮炜:我不在乎。其实我也没想到一定要进行创业。完成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 广州日报:现在注册会员有多少?单车的平均日使用量是多少? 胡玮炜:摩拜单车使用量最多的时候,一天一辆车被骑 30 次。我们现在还是婴儿期,没有那么爱去往 数据方面引导。 广州日报:创业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胡玮炜:我觉得还是很幸运的,很多事情去做,才能碰到幸运的事情。如果不去做,就永远碰不到。 你肯定要面对很多困难的时刻,最困难的事情永远在未来。 广州日报:有没有找到商业模式? 胡玮炜:其实不一定要说我一定要找商业模式。我的出发点是:这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不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如果我不去做的话,我会很难受。 广州日报:有思考盈利模式吗? 胡玮炜:现在去思考,是限制自己的想象力。成长是现在最大的主题。 广州日报:创立摩拜单车之初,你说相信“人本善”? 胡玮炜:相信是一回事,但如何去构建体系是另外一回事。为什么这些破坏车辆的人能被抓住,就是 因为可用科技手段帮助警方去抓住他们。 另外,制定了很多制度。一个公德心比较差的人,也不会成为我们的用户。我们建立了很多信用体系, 和社会上很多征信机构结合在一起,是全维度的。 广州日报:这会不会成为摩拜发展的绊脚石? 胡玮炜:所有问题都会成为绊脚石,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广州日报:自行车的毁坏率高吗? 胡玮炜:从整体上来看还好。我们会逐步想办法去解决。这是一个过程,现在去评判,为时过早。 广州日报:有人说这个行业很难一家独大,对于摩拜和 OFO 而言,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胡玮炜:我对这些标签都没什么兴趣了。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广州日报:行业竞争对手很多,怎样看待这种竞争? 胡玮炜:到目前为止,我只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不会去比较。 广州日报:现在有很多竞争对手,包括 OFO、小鸣单车,也是对城市的改变? 胡玮炜:很好,很欢迎大家都来参与。 广州日报:你觉得现在最大对手是谁? 胡玮炜:我自己。创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 广州日报:投资人会给你压力吗? 胡玮炜:这只是压力的一种,还有很多种压力。 广州日报:有人说你们是自行车界的滴滴? 胡玮炜:这个说法可能方便大家理解,我觉得无所谓。 有人会说苹果是谁吗?有人会说 google 是谁吗?facebook 是谁吗?它们就是它们自己呀,我为什么要 成为别人? 广州日报:接下来的路会不会考虑到上市? 胡玮炜:现在去想这些太早了。 广州日报:你认为自己算创业成功的范例吗? 胡玮炜:我离成功还很远。只是有一个初步的雏形。我还没到一个可以教导别人的时候。 广州日报:成功的定义? 胡玮炜:摩拜真的能让自行车回归城市,骑行,真的能改变这个城市,让城市更加宜居。 广州日报:怎样平衡家庭和工作? 胡玮炜:在一段时间内是没办法平衡的。现在只能去牺牲和家庭在一起的时间。我相信,孩子看到妈 妈在努力投入地工作,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广州日报》记者杜安娜 2016 年 11 月 17 日 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胡玮炜最初创立摩拜单车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但现在已经有不少人理解和接受,甚至较好。 B.胡玮炜创立摩拜单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找到一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而是想为个人和社会做一件有意 义的事。 C.“摩拜单车”公司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制定各种制度、建立信用体系等方式来保障共享单车的正常使用。 D.有人评价摩拜单车是自行车界的滴滴,胡玮炜并不认同这种评价,她认为“摩拜”就是“摩拜”,是独 具特色的“摩拜”。 8.下列针对访谈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所有问题都会成为绊脚石,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这句话表现了胡玮炜能理性看待创业过程中刚 遇到的困难,并且对解决困难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B.胡玮炜把创业成功界定为“让自行车回归城市,让骑行真正改变城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这充分表 现了她是一个拥有远大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 C.在行业竞争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所以胡玮炜只需面对来自投资人的压力,无需面对来自 竞争对手的压力。 D.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玮炜回答问题时看似有些漫不经心,但她的思维简洁有力,让人觉得她内心蕴藏 着某种改变生活的力量。 E.胡玮炜用努力投入工作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她凭借这一点平衡了家庭和工作的关 系。 9.按照记者提问角度的不同,这篇访谈录的内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5 分) 【答案】 7.B 【解析】原文说“并不一定是想找到一种商业模式”。 8.CE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取义成仁忠报国 段明艳 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中国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余国中战死 的军衔最高的将领。从抗战一开始他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都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次战 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掉。枣宜会战前夕,他留下了两封信,一封信是致将士们,另一 封信是致他的副将,却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 【1940 年 5 月 1 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将领、各部队】 致战友: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 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 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维纲、月轩、纶山、常德、振三、子烈、纯德、铭秦、德顺、德俊、迪吉、紫封、九思、作祯、亮敏、斡 三、芳兰、之喆、文海、春芳诸弟。 小兄张自忠手启五、一 【1940 年 5 月 6 日,张自忠致第 33 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亲笔信】 仰之①我弟如晤: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 河东后,如能与 38D②、179D 取得联络,即率诸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 179D、38D 取 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 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小兄张自忠手启五、六于快活铺 1938 年 2 月,时任第 59 军军长的张自忠奉命沿津浦路南进,支援淮北于学忠部。在固镇指挥 59 军与 日军血战七天,夺回曹老集、小蚌埠,稳定了淮河防线。3 月,又奉命支援临沂庞炳勋部,指挥 59 军在临 沂城郊与日军精锐坂垣师团进行拉锯战。他抱定拼死的决心,曾致电鹿钟麟:“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 生,虽生亦死。”经七昼夜鏖战,取得临沂战斗的胜利,为夺取台儿庄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0 年 5 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数十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 国军队第 33 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 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自己亲率 2000 多人渡河作战。出战前,他留下两 封绝命书(见前文)。一封写给第 33 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一封写给全体将士,句句肺腑,字字千钧, 舍己为国,感天动地。 6 日晚,张自忠率军东渡襄河后,日军以优势兵力对其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 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十多次,日军伤亡惨重。15 日,日军一万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 击。激战到 16 日拂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 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九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数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16 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战至下午 2 时,张自忠手 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 8 人。 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 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最后,浴血奋战,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将士拼死抢回张 将军的遗体,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 庆,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蒋介石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彰。 8 月 15 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张自忠将 军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朱德、彭德怀联名题词:“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 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周恩来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原文有删改) 【注】①仰之:冯治安的字,时任第 33 集团军副总司令,在张自忠牺牲后接任总司令。②D:师。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张自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享有盛誉,因为无论是贡献,还是军衔和职务,他都是不可绕过的军事将 领。 B.身为抗日军队将领,张自忠具有强烈的爱国心,积极抗战,宁可“战而死,虽死犹生”,可谓“取义 成仁”。 C.在浴血奋战后,张自忠壮烈殉国,其言辞“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 忠诚。 D.张自忠的遗体被运往重庆安葬时,一些民众纷纷哀悼,在政府举行国葬数月后,仍有地方举行追悼活 动。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报国必死”是张自忠的心志,每上战场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时再把信撕掉,这一细节显示出他 情感的深沉含蓄。 B.张自忠率领军队先后在固镇、临沂跟日军均作战七天,加入台儿庄战斗序列,为台儿庄战役大捷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在东渡襄河后的十天内,张自忠多次指挥部队向兵力强敌发起冲锋,在十里长山因寡不敌众而血洒疆 场,最终阻止日军。 D.张自忠左臂中弹仍然指挥作战,军队仅剩下数百官兵时,又派卫队增援前线,殉国前还写下战况报告, 其精神可歌可泣。 E.张自忠将军殉国后,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都高度评价其精神,书写挽匾或挽联以资表彰,更加激发 了人们的抗战热情。 6.文章引用了张自忠的两封亲笔信,这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分) 4.【考点猜想】考点为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具体表现为对人物精神品质的特点、行为的思想 倾向进行考查。2017 年高考将格外注重“立德树人”这一命题的思想导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普遍价值理念相同的部分进行考查。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与教育部考试中心 所指出的“一体四面”值得重视。 【参考答案】A 【应试必备】按照选项内容,找出原文出处,比对二者的差异,判断表述是否存在错误,例如时间、地 点、评价等方面是否存在错误或不当之处。 5.【考点猜想】考查内容为人物传记,具体为事实、细节、条件、因果关系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人物思想情 感内涵。2017 年高考本题将注重考查人物成长的逻辑关系,条件、结果、重大转折的意义等方面的考查。 新《考试大纲》指出,加大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力度,值得注意。 【参考答案】DE 【详解详析】A 项错误,“深沉含蓄”应改为“强烈高昂”,这也可从他给将士们的亲笔信的内容中看 出来。B 项错误,“加入台儿庄战斗序列”在原文中没有明确的依据。C 项错误,“最终阻止日军”属 于无中生有。D 项正确,属于人物的品质和时代精神意义,符合实际情况。E 项正确,选项表述揭示了 一代抗日名将的壮举和气概,属于对人物精神的评价,符合实际情况。 【应试必备】熟悉人物传记的写法,理解文章叙述中的事实、细节、背景、因果关系等,进而判断选项 内容属于何种部分,将之与原文比照,找出异同点。 6.【考点猜想】考点为分析人物传记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2017 年高考更加重视考查考生阅读文本的素 养,因此会读并读懂人物传记将成为考查的趋势。 【应试必备】从传记所引用材料的基本特点去考虑,即从真实性、权威性、可读性、解释性、例证性等 角度逐一分析,选择两三个合适的角度分析,进而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 【模拟试题】 (广州市 2017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保护地球 从懂得开始 雅克·贝汉的最新作品《地球四季》作为“中法环境月”的开幕影片在中国上映,我们特别对法国著 名演员、导演、制片人雅克·贝汉进行了专访。 主持人:首先,祝贺您的影片《地球四季》在中国上映。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二十多年来, 您导演了好几部以自然为题材的影片,比如《迁徙的鸟》和《海洋》,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拍摄此类影片? 雅克·贝汉:我认为本世纪初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他者的生存:像森林的生存、大海的生存……这 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如果大海消失了,如果只有企业家,只有油船,如果人类向污染低头,那太可怕了, 人类就会前途无望。而且,我认为电影是令人愉悦的表演,但同时也是武器,直击人的情感。于是我告诉 自己:“我们要拍摄电影,保卫大自然,保卫动物。” 主持人:说到电影,您多次强调您的作品是“影片”而非“纪录片”。请问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区别? 雅克·贝汉:“纪录片”意味着进行说教。一般来说,纪录片要向观众阐释某些观点,片中呈现的画 面仅仅是为了给言论配图,但我们不是为言论配图,而是实质。我想倾听大自然:鸟儿的歌声,动物的低 吼。对我来说这就是评论,生动的评论。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难过的时代,我想对亲爱的观众说: 注意,对我的电影做出评论,是在放映厅里看到画面时对其含义做出思考并得出结论。所以,我不愿意自 己的电影被列为“纪录片”。 主持人:您的影片主角是动物,而非人物。您为什么选择了这种方式呢? 雅克·贝汉:因为大家都只讲述我们自己,拍摄与我们人类有关的电影,即便谈到动物,也不过是陪 衬。(常常是)在人的场面之后,有一只小狗、小猫或小鸟经过。而我希望给动物近景,因为它们是和我 们一样的完整生命。为什么对动物要做出这种区分和矮化呢?我们想过做一件事情,就是呈现仅仅只有人 类的生活,没有动物。那时,将会看到人类是多么难受,生活是多么可悲,“没有比一个只有人类生存的 世界更不人道的事情了”。 主持人:从《鸟的迁徙》到《海洋》再到《地球四季》,您的视野似乎越来越开阔,人和动物之间的 互动越来越多。 雅克·贝汉:我认为,我们缺乏对动物深深的尊重。动物的存在不只是为了成为人类的宠物,不是为 了陪伴人类,而是和我们一起,为了去除大都市的屏障,为了让我们体会到身处大自然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主持人: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您理想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吗? 雅克·贝汉:关系就是一方接受另一方,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动物身上。如果在田野里你把一只野生动 物放在家养动物旁边,野生动物不会逃跑;但是,如果把一个人放进去,所有的动物都会跑掉。现在,所 有的动物都知道要害怕人类。 主持人:您是否关注过中国的环境问题?近两年来,中法合作拍摄的影片越来越多,您是否有这方面 的计划? 雅克·贝汉:我认为中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但目前已经很好了,因为如今在北京我们可以呼吸,能 够看见蓝天。在欧洲也有被污染的城市,中国和美国刚刚递交了《巴黎气候协定》的批准书,表明了官方 意愿。对于效果,我们拭目以待。至于合作拍摄,我知道双方都有意向和计划,并且已经开始成行。让·难 克·阿诺拍摄了《狼图腾》,取得了成功经验,应该积累更多这样的经验。与此同时,还应该更开放,我 愿意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环保事业中,电影就是一种如此奇妙的沟通手段。 (摘编自“中国网”2016 年 10 月 26 日《中国访谈·对话世界》) 7.下列对材辩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雅克·贝汉认为环境破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人类前途堪忧,他拍摄电影就是为了 宣传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 B.雅克·贝汉不想让自己所拍摄影片成为阐述某些观点的纪录片,他希望自己的影片能够呈现大自然本来 的面貌,引起观众思考。 C.在雅克·贝汉的影片中,动物不再是人类的陪衬而是成为了主角,这是为了告诉人们,在自然界中人类 并不是真正的主角。 D.雅克·贝汉希望人和动物之间是互相接受的关系,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不仅人类对动物缺乏深深的尊重, 动物也对人类十分害怕。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及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主持人首先祝贺《地球四季》上映,接着提出与影片题材的相关问题,既让受访者放松,感受到尊重, 也让访谈得以顺畅展开。 B.雅克·贝汉在访谈中十分坦诚,感慨自己“生活在一个令人难过的时代”,这是影片主题被观众误解后, 他遗憾心情的真实表现。 C.雅克·贝汉拍摄影片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的影片更多地关注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他对环境 问题的认知不断丰富。 D.雅克·贝汉的演员、导演和制片人经历使他对电影的认识不断深入,他认为电影不仅是表演和武器,更 重要的是一种沟通手段。 E.雅克·贝汉对中国感情很深厚,他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努力和成效,并十分向往与 中国在电影方面的合作。 9.这篇访谈体现了雅克·贝汉先生哪些精神特质?请结合采访的话题谈谈你的理解。(5 分) 【答案】 7.C(3 分) 【解析】说法过于绝对,选项说“动物不再是人类的陪衬而是成为了主角,这是为了告诉人们,在自然界 中人类并不是真正的主角”,原文的说法则是“希望给动物近景,因为它们是和我们一样的完整生命。为 什么对动物要做出这种区分和矮化呢”,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8.AC(4 分) 9.(5 分) ①忧患的意识。雅克·贝汉先生关注环境问题,担忧人类前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