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空中课堂”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空中课堂”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题( 共5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浩荡的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由巴蜀至荆楚,再从吴越奔流入海,一条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的黄金水道,从古奔腾至今。时至今日,国人已然认识到,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重大的保护价值。湖北作为“长江之腰”,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 。 淡水资源被污染,江岸生态被破坏,这是长江的伤口,也是中华民族的重症。唯有 ,才能彻底治疗。《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应运而生,为湖北治理长江污染、发展长江经济提供了“尚方宝剑”。近两年来,此《次定》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也得到了极大改进,广袤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看,汉口江滩的沙场、仓库等杂乱无章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芦花栈道的 ;有着“光灰城市”之称的黄石也果断关闭“五小”企业、拆除非法码头,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摘掉了“光灰城市”的帽子。( )。 猛药去疴, 。整个黄金水道绿意盎然。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必须穿“新鞋”,走“绿道”,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才能永葆生机,长江经济带的深入发展也或可期待。 1.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责无旁贷 釜底抽薪 人声鼎沸 不分畛域 B. 义不容辞 对症下药 人声鼎沸 不废江河 C. 责无旁贷 对症下药 人潮涌动 不分畛域 D. 义不容辞 釜底抽薪 人潮涌动 不废江河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极大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 B. 此《决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 C. 深入贯彻执行此《决定》,极大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 D. 湖北段长江生态得到极大改善,此《决定》从而也得到深入贯彻执行。 - 33 -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B. 湖北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C. 湖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 D. 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不是道义上,而是责任。用“责无旁贷”。对症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釜底抽薪:意为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借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衔接前文伤口、重症,用“对症下药”。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人潮涌动:人群像潮水一样涌来,形容人很多的样子。此处并非指芦花栈道人声嘈杂扰人,排除“人声鼎沸”,用“人潮涌动”。不废江河:语出杜甫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指初唐四杰在文学与学术上各有建树,如同长江黄河万古长流。后因以“不废江河”赞美作家及其著述流传不朽。不分畛域:不分界限,也比喻不分彼此。文段中说治理水道,用“不分畛域”恰当。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画线句子成分残缺,“此《次定》深入贯彻执行”应改为“此《次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生态也得到了极力改进”搭配不当,“生态”与“改进”不能搭配,应改为“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所给选项中,A项,“《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成分残缺,“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搭配不当;B项修改正确;C项,“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搭配不当;D项,因果关系倒置,不符合文意。故选B。 - 33 - 【3题详解】 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中,“修复长江生态处于压倒性位置”是原则,应置于句首;排除B、C两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具体做法,应紧跟其后;“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是结果,且衔接后文“面向未来”,置于句尾,排除A项,故选D。 【点睛】第1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倨傲(jù) 舍相如广成传(zhuàn) 曩者(rǎnɡ) 遗赵王书(wèi) B. 列观(ɡuàn) 自刭(jǐnɡ) 不怿(yì) 蹶(jué)上将 C. 俾倪(nì) 宿将(sù) 渣滓(zǐ) 定计于鲜也(xiǎn) D. 百里而趣(qū)利者 控捲(quán) 批亢(kānɡ)捣虚 黥(qínɡ)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本题A项,“曩”应读“nǎnɡ”; C项,“鲜”应读“xiān”; D项,“亢”应读“kànɡ”。 故选B。 【点睛】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的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仅仅。 B. 臣等不肖,请辞去 请:请求。 - 33 - C. 独畏廉将军哉 独:难道。 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B项,“臣等不肖,请辞去”是说“我们这些人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请”是说“请允许我们”。 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咎:过错。 B.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恨:怨恨。 C. 即女也,吾徐死耳 即:假如。 D.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良:确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B项,“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是说“您如果能确保不断绝赵氏的祭祀,我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恨”是说“遗憾”。 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7.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33 - B.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也 C.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致食客三千人 D. 恨私心有所不尽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A项,“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是说“在北边可救赵国,在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伐”是说“功业”。“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是说“每制定出一条律法,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伐”是说“夸耀”。 B项,“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是说“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望”是说“远远看见”。“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也”是说“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望”是说“抱怨”。 C项,“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是说“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想法”,“致”是说“表达”。“致食客三千人”是说“招来宾客三千多人”,“致”是说“招来”。 D项,“恨私心有所不尽”是说“遗憾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完成”,“恨”是说“遗憾”。“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是说“因此知道公子会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恨”是说“遗憾”。 “恨”均解释为遗憾。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8.指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B. 辞决而行 C.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D. 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 33 - 本题A项,“公子引侯生坐上坐”是说“公子引领着侯生坐在上座”,第二个“坐”:通“座”,座位。 B项,“辞决而行”是说“诀别某人而去”,“决”通“诀”,告别。 C项,“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是说“朱亥在袖子里藏了一个四十斤的大铁椎”,局子里没有通假字。 D项,“北乡自刭以送公子”是说“面向北自尽,来为公子您送行”,“乡”通“向”,朝向。 故选C。 【点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 我见相如,必辱之! B.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所给的加点字分析词语的意义。C均为意动用法,“羞”认为羞耻,意动用法。“先、后”以国家为先,以私仇为后的意动用法。A项“辱”为形容词作动词。B项“廷”在朝廷上,名词用作状语。D项“衣”穿衣,名词做动词。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子必不绝赵祀 B. 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 C. 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D. 赵武服齐衰三年 【答案】D 【解析】 - 33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A项,“子必不绝赵祀”是说“您如果能确保不断绝赵氏的祭祀”,“绝”:使……断绝。 B项,“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是说“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过?请你们让他活下来”,“活”:使……活。 C项,“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苦”:使……受苦。 D项,“赵武服齐衰三年”是说“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服”:名词动用,穿丧服,守孝。 A、B、C项均为使动用法,D项为名词用作动词。 故选D。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欲隐勿现②齐使以为奇 B. ①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②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C. ①齐威王欲将孙膑②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D. ①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②孙子度其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A项,“欲隐勿现”是说“想要让他隐藏起来不再出现”。“隐”,使动用法,“使……隐藏、埋没”;“齐使以为奇”是说“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是奇才)”。“奇”,形容词用作名词,“奇才”。 B项,“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是说“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客”,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客人那样”;“齐军既已过而西矣”是说“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进发”。 - 33 - C项,“齐威王欲将孙膑”是说“齐威王想让孙膑做将军”。“将”,“让……做将领”“使……为将”;“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是说“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蹶”,“使……受挫、受损”。都是使动用法。 D项,“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是说“(庞涓)和他的轻装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行程并在一天来追赶齐军”。“轻锐”,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装精锐的军队”;“孙子度其行”是说“孙子猜测庞涓的行进路线”。“行”,动词用作名词,“行程、行进路线”。 故选C。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梦见叔带持要而哭②臣有大事而君不闻 B. ①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②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C. ①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②负之,衣以文葆 D. ①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②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本题中,A项,“梦见叔带持要而哭”是说“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而”,连词,表修饰;“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说“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而”,连词,表转折。 B项,“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是说“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之”,助词,相当于“的”。“春秋祠之,世世勿绝”是说“春秋祭祀他,世代不绝”。“之”,代词,代程婴。 C项,“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是说“就追究杀害灵公的逆贼,用这种办法来牵连出赵盾”。“以”, 介词,用;“负之,衣以文葆”是说“背着别人家的婴儿,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以”, 介词,用、拿。两个“以”均为介词,用、拿。 D项,“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是说“你就勉强做较难的那件事吧,我来做那件简单的”。“为”,动词,做;“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是说“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为”,介词,给。 故选C。 - 33 -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公子于是乃置酒②乃谢客就车 B. ①公子闻之,往请②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C. ①公子往数请之②范增数目项王 D. ①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②不让,欲以观公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本题中,A项,“公子于是乃置酒”是说“公子于是摆酒”。“乃”,副词,就。“乃谢客就车”是说“才辞别了朋友上车”。“乃”,副词,才。 B项,“公子闻之,往请”是说“公子听说这个人,前往邀请他”。“之”,代词,代指侯嬴。“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是说“今天我侯生难为公子也差不多够了”。“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公子往数请之”是说“公子几次去拜访他”。“数”:多次、屡次。“范增数目项王”是说“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数”:多次、屡次。两个“数”均为副词,多次、屡次。 D项,“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是说“绝不会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以”,介词,因为。“不让,欲以观公子”是说“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以”,介词,用来,,“以”后省略“之”。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庞涓恐其贤于己②赵急,请救于齐 B. ①齐使田忌将而往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 33 - C. ①虏魏太子申以归②木欣欣以向荣 D. ①窃载与之齐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本题中,A项,“庞涓恐其贤于己”是说“庞涓怕他比自己能干”。“于”:介词,比;“赵急,请救于齐”是说“赵国情势危急,向齐国求救”。“于”:介词,向。 B项,“齐使田忌将而往”是说“齐国派遣田忌率兵前往”。“而”:连词,不译;“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是说“秦国以城池为代价要求交换和氏璧,如果赵国不同意就是赵国理屈”。“而”:假设连词,如果。 C项,“虏魏太子申以归”是说“俘虏了太子申后就凯旋回国了”。“以”:承接连词,就;“木欣欣以向荣”是说“树木欣欣向荣”。“以”: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译为“……地”。 D项,“窃载与之齐”是说“偷偷把他载到齐国来”。“与”:介词,和、同。“微斯人,吾谁与归”是说“(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和谁在一起呢”,“与”: 介词,和、同。两个“与”都是介词,和、同、跟。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5.下列各句句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②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③求人可使报秦者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⑥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⑦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⑧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A. ①②④/③⑧/⑤⑦/⑥ B. ①④/②⑦/③⑥⑧/⑤ C. ①②④/③/⑤⑦/⑥⑧ D. ①④/②/⑤⑦/③⑥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 - 33 -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本题中,“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是说“更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是被动句,标志是“为……所”。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是说“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是被动句,标志是“于”,表被动。 “求人可使报秦者”是说“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是定语后置句,标志是“者”,……的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是说“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是被动句,标志是“见……于”。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是说“和氏璧是天下人一起传颂的宝物”,是判断句,标志是“……也”。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是说“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是宾语前置句,标志是“何以”应为“以何”,有什么。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是说“秦国是像虎和狼一样凶猛贪婪的国家,是不可信任的”,是判断句,属于语意判断。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是说“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功”,“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本题C项句式划分正确,依次为: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故选C。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16.选出对“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料想到秦王特意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着给赵国城邑,赵国实际上不能得到。 B. 蔺相如猜想秦王故意装作给赵国城邑,实际上不可能得到。 C. 蔺相如料到秦王故意用欺骗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赵国实在不可得。 D. 蔺相如料到秦王只不过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着给赵国城邑,赵国实际上不能得到。 【答案】D 【解析】 【详解】 - 33 -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特”应理解为“只不过”;“(赵国)实不可得”是省略句。可以排除ABC项。 故选D。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战国时,诸侯以下官阶,由高到低如下:上卿、上大夫、大夫。 B. “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在古代是对地方官吏的通称。 C. “负荆请罪”的“荆”指的是荆条,“负荆”意思即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 D. “汤镬”是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放入大鼎,用滚烫的水将人活活煮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本题B项,“‘有司’,在古代是对地方官吏的通称”错误,“有司”,在古代是专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 故选B。 【点睛】解答识记文化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化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一)社科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文学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定义。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为此费了许多纸张和脑力。衡量这些定义是否靠谱,还是要回到“情”上来。有了“情”,才有文艺;越是情深意长,艺术性就越强。 - 33 - 关于情感的传达,在美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学说,被称为“传达说”,提出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众多不朽名著的大作家,曾尝试回答“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他写道:“艺术是一个人通过某种外在符号,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受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受所感染,也体验到它们。”托尔斯泰的观点有非常大的影响,几乎所有当代西方美学史都要提到。其中的原因恰恰在于,他与那些职业美学家们,与学院理论家和批评家们讲得不一样。作家心中要有理想的读者,将情感诉诸文字,向这些读者倾诉,而接受者以自己的方式,与作者进行沟通,分享这一份情感。 有人指出,文学不过是一种生产活动。这是有道理的,他说出了在市场经济下文学存在的状况。文学研究者一般将文学分成两类,一类是作为文学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创性”或“经典性”文学作品,另一类是“类型文学”。“类型文学”是诸如“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等。这些小说都有一些吸引读者的手段,例如侦探小说提供智力游戏的快感,科幻小说用于实现对未来猜想的科学等。“类型小说”受市场经济的支配,所以只需将一些套路固定下来,把握其中的要素,就可以迅速而大量地生产,形成固定的消费需求。 然而,文学的发展,总是不可避免地在走向类型化与内在于文学中的反类型化冲动之间摆动。这种反类型化的内在冲动背后的动力源,在于表现和传达真情实感的需要。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如果没有作者深入人心深处的描写,就只是一个情欲泛滥而自取灭亡的类型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在托尔斯泰的笔下,从一个出轨女人最后走投无路自杀的滥俗故事,成为感动世界的杰作,这些都是由于情感溢出了故事本身,点石成金,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 (摘编自高建平《文学艺术就是要传情达意》) 材料二 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 33 -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孙悟空历炼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再次,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从这两个方面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审美价值取向:个性、自由。举一处例子:对那个专门用来“拘系、收管”他,不让他“逍遥自由耍性子”的紧箍儿,念念不忘能“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孙悟空一生奋斗,都是为了获得人生的最大自由,而“斗战圣佛”的成果也是“来去任自由,也无恐怖也无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以及在追求过程中体现的优良品质,英雄特征无一不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所向往的,而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了。 (摘编自《解读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材料三 民间文学反映了百姓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 为什么会如此呢? 由于它的作者人数众多且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和精确地反映社会生活。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谣,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 - 33 - 民间文学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在国境以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较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和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此外,像故事或叙事诗里,某些构思或部分情节相似的,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别的民族影响的结果。如中国与邻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就有长久的文化上的交往。因此,中国的民间文学与那些国家的同种类作品的关系相当密切。从民间文学的互相交流、影响现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及文化的交流是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是国家、民族中广大物质财富生产者所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有它独特的表演过程和传播方式。 (摘自《民间文学》) 18.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曾困扰人们许多年的“文学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直到托尔斯泰情感“传达说”出现才形成了一致看法。 B.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成功地将情感传递给读者,这无疑与他提出的“传达说”密切相关。 C. 材料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身上所蕴含的人民性,其实也就是托尔斯泰“传达说”的具体体现。 D. 从材料三看,民间文学由于不是文人创作,对照托尔斯泰“传达说”它完全是个例外,民间文学的宗旨是为生活服务。 19.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职业美学家、学院理论家及批评家只从自身学科角度出发,因此没有揭示出艺术的本质问题。 B. 《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能够成为经典,根源在于通过情感溢出故事本身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对类型化的超越。 C. 孙悟空的精神母题意在告诉人们,要想成功,不光要走正道,还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D. 孙悟空性格中有个性、追求自由的特点,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20.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人民性”观点一项是 A. 托尔斯泰这位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名著的作家。 B. 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 C. 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 D. 民间文学中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劳动歌谣、民间谚语、英雄传说等。 【答案】18. B 19. A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 33 -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本题A项,“直到托尔斯泰情感‘传达说’出现才形成了一致看法”说法错误,第二段文中只说“托尔斯泰的观点有非常大的影响,几乎所有当代西方美学史都要提到”。并不能据此推导出它出现后,关于“文学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才形成了一致看法。 C项,“孙悟空身上所蕴含的人民性,其实也就是托尔斯泰‘传达说’的具体体现”说法错误,从两个材料中关于“传达说”及人民性的定义来看,结合“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 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等分析,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D项,“完全是个例外”表述错误。过于绝对化。结合“不少劳动歌谣,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分析,“完全是个例外”表述过于绝对化。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本题A项,“因此没有揭示出艺术的本质问题”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一只谈到托尔斯泰与其他人讲得不一样,并没有提及他们是否揭示出了艺术的本质问题。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 33 - 本题根据材料二“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分析,对人民性的定义,抓住“人民”分析,可以排除ABC三项。 故选D。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 33 -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崂里,谁没在野山野地里吃过饭呢?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 33 -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有删改) 2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 B. 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 C. 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山乡圪崂”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D. 孙少平是特定年代农村青年的典型,他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处境已非“贫困”所能形容,但他并未消沉,敏感而自尊的内心正是向上人生的一种表现。 22.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物描写,描写了雨丝、雪花,渲染了初春黄土高原雨雪交加、严寒的自然环境。 B. “寒冷”还有象征意义,象征社会的寒冬,此处的景物描写也暗示着社会的春天也还没有到来,需要耐心等待。 C. 夸张手法:“雪当然再不会存留”“消失得无踪无影了”写出春雪消融之快,也符合早春的乍暖还寒的特点。 D. 一语双关:“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既指自然界的暖春没有到来,也指中国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裕、幸福)的新时代还没有到来。 23. 下列选项中关于《平凡的世界》艺术真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33 - 作者在写作中追求了细节的真实,对生活进行了精细的描写,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高度的逼真感受。 B. 典型的情节: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争先恐后热闹纷乱地吃午饭的情节,这样平凡的日常,普通而又真实,如在眼前,极富现场感。 C. 典型的环境:无论是写早春的黄土高原的乍暖还寒、县城街巷的寒冷空荡肮脏,还是县立高中的简陋纷乱,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真实地展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落后贫瘠的黄土高原的社会状况。 D. 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对孙少平的肖像、穿着、动作、语言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他内心坚定、强大,勇敢面对贫困的性格形象相吻合,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21. C 22. C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本题C项,“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分析错误,文中没有批评,只是客观叙述学生的生活水平,为孙少平出场做铺垫,更加衬托孙少平上高中时的贫穷。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 本题C项,“雪当然再不会存留”“消失得无踪无影了”不是夸张手法,应是拟人手法。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首先要先通读全文,在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本题D项,选文内容没有涉及对孙少平的“语言描写”;另外,说“他内心坚定、强大”不恰当,他表现出的是自尊、敏感。 故选D。 【点睛】 - 33 -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古代诗文阅读(2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2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使……受挫折,折损。 C.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 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2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素悍勇而轻齐②蟹六跪而二螯 B. ①遂成竖子之名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C. 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3 - 26.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膑“能行”和“能言”的一组是 A. 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②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B. ①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②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C. ①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②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D. ①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②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答案】24. C 25. C 26. D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C项,“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是说“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期”应该是“约定的意思”。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本题中,A项,“素悍勇而轻齐”是说“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而”是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是说“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而”是连词,表并列。两个“而”均为连词,表并列。 B项,“遂成竖子之名”是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之”为结构助词,的。“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说“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之”为结构助词,的。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C项,“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是说“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他们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是说“我也后悔自己随着他们出来因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其”是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D项,“孙膑以此名显天下”是说“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以”为介词,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说“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以”为介词,因为。两个“以”均为介词,因为。 - 33 - 故选C。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细致、准确。本题要求选择分别表明孙膑“能行”和“能言”的一组。 A项,这两句话的句意分别为:孙膑和庞涓曾经一起学习兵法;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前半句是介绍孙膑和庞涓的经历,非孙膑“能行”;后半句是孙膑的军事言辞,属于孙膑“能言”。 B项,这两句话的句意分别为: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前半句是孙膑见使者的行为,表明其“能行”;后半句是孙膑对庞涓的预言,非其“能言”。 C项,这两句话的句意分别为:孙膑来了,庞涓担心他比自己有才华,很着急;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前半句是庞涓的反应,非孙膑“能行”;后半句是孙膑的军事言辞,属于孙膑“能言”。 D项,这两句话的句意分别为: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要顺着时势的发展趋势从有利的方面去引导它。前半句是孙膑根据地势做出的指挥行为,属于孙膑“能行”;后半句是孙膑的军事言辞,属于孙膑“能言”。 故选D。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孙膑到来,庞涓害怕孙膑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把他隐藏起来不让他见人。 …… - 33 -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堧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 - 33 - 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2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辄听,宠幸倾九卿 倾:倾轧。 B. 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疏:疏远。 C.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反对。 D. 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罢:撤退。 2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错所更令三十章②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B. ①错乃穿两门南出②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C. ①以其辩得幸太子②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D. ①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2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他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B. 晁错的改革遭到了诸侯们的反对,晁错的父亲急忙从颍川赶来劝说他,晁错不为所动,父亲饮药自尽。不久,晁错也被斩于东市。 C. 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D. 这篇传记的中心线索是晁错削地收郡,这一改革举措震荡朝野,影响深远。丞相悔、公卿畏、窦婴争、诸侯疾、老父死、七国反、自身亡皆因此举措而发。 【答案】27. A 28. B 29. D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A项,“辄听,宠幸倾九卿”是说“皇帝总是听取,宠幸晁错胜过九卿”“倾”应该是“压倒、超过、胜过的意思”。 故选A。 【28题详解】 - 33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本题中,A项,“错所更令三十章”是说“晁错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所”是代词,与“更令”构成了“所字结构”。“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是说“太常派晁错到伏生的住所受学《尚书》”,“所”是名词,地方。 B项,“错乃穿两门南出”是说“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由南面出入”,“乃”是连词,于是,就。“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是说“就任命邓公做城阳中尉”,“乃”是连词,于是,就。 C项,“以其辩得幸太子”是说“晁错凭借他的辩才被太子宠爱”,“以”是介词,凭借;“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是说“吴楚七国果然拿诛晁错为借口举兵反叛”,“以”是介词,拿、用。 D项,“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是说“况且我担心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言”,“且”为连词,况且、而且。“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是说“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且”为形容词,暂且。 故选B。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D项,“丞相悔”何不先杀晁错,为的是“穿门”的事,是在“削地”之前。 故选D。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33 - 景帝登位,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个别听取他的进言,皇帝总是听取,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却无力加以伤害。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外的隙地上,门在东边,出入不大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愤怒,想以这个过错写成奏疏,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风声,当夜请求皇帝单独召见,详细地说明情况。丞相奏上这事,陈述晁错擅自凿开庙墙为门,请求交给廷尉杀掉。皇帝说:“这不是庙墙,而是外墙,不算犯法。”丞相谢罪。退朝后愤怒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斩后奏,却先奏请,被这小子出卖,实在错误。”丞相很快发病而死。 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晁错升任为御史大夫,请求根据诸侯王的罪过,削弱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枝郡。奏书呈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谁也不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喧哗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帝刚刚即位,你当政办事,侵削诸侯势力,疏远人家骨肉,人们纷纷议论而多埋怨你,为什么呢?”晁错说;“本当这样。不这样,皇帝不被尊贵,国家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这个样子,刘家的天下安定了,而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随即饮药自杀,临死时说:“我不忍看着大祸临头。”死了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以诛晁错为名举兵反叛,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皇帝就命令将晁错穿着朝服斩于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做了校尉,讨伐吴楚军时任将军。回朝来,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见皇帝。皇帝问:“你从军事前线回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谋反已几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恼怒,以诛晁错为名,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况且我担心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言,不敢再进言了。”皇帝问:“为什么呢?”邓公答:“晁错担忧诸侯强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弱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师,这是万世的利益。计划刚刚实行,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以为陛下不该这样。”景帝沉默了好久,说:“你说的对,我也为这事悔恨。”就任命邓公做城阳中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3分) 3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焦山 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 33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两句中,“孤云”“孤帆”衬出江天、江水的浩渺;“来去”“上下”纵横交错,可知词人在游目骋怀,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跳荡的神思。 C. 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 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C项,错在“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词中并没有议论。“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两句,词人从追溯历史中回到现实,他痴痴地倚立江边,不禁感慨万千。词人对古来枭雄无限神往,期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展宏图,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词人满腹诗书,却官小权微,难受重用,大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他不得不开解自己。“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词人艳羡江边鸥鹭能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高,直飞到青霄之上,不管人间兴废。结尾两句由艳羡鸥鹭更进一步,词人想象自己能与鸥鹭同命,可以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从侧面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忧闷。综上所述,词中并没有议论。 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四、写作(6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33 - (1)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战士,在解放战争中先后立下多次战功,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60多年来,张富清深藏功名退役转业。直到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迹被发现。 (2)陈俊武院士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进入耄耋之年,他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 (3)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1978年冬,这18位带头人的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4)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楷模,中宣部在中央电视台设立“时代楷模”发布厅,发布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 阅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想?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参加学校开学典礼,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自拟标题,写一篇以“致敬楷模,争当先锋”为主题的演讲稿。 ②给某位“时代楷模”写一封慰问信。 ③观看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直播视频,写一篇观后感,与即将高中毕业的青年学生分享你的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时代,需要这样的楷模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时代,需要这样的楷模》。 当人们谈及到偶像,人们的头脑中,必定会冒出各种各样的电影小生,电视剧明星,舞台歌手等荧屏偶像,但在21 - 33 - 世纪这个新时代里,偶像一词早以一改原本的面貌,它们不在单指那些人们心中的流量小生,而更多的是指具有时代精神的社会偶像,国家楷模。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么样,人们总是可以凭借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爱因斯坦在这句话中更多的向我们袒露了坚持与不忘初心的精神,这也是时代中所需要的精神。但这种时代精神在崔庆涛这样的寒门学子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出身寒门的崔庆涛在生活艰难环境恶劣中用坚持和毅力打破了陈规旧俗,更是坚持自己的目标,突破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当他站在中国最高学府的门前,这种时代精神也成为了像王心仪这样懂得感谢贫穷的青少年们学习的对象,所具备不断的激发出拼搏精神,不被命运所屈服用坚持在高考上写下了709分的奇迹,这也是王心怡的精神。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与不忘初心,才使他们身上充满了干劲,最后成为他们取得辉煌成就的动力!这不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时代精神吗,这不就是我们所要弘扬的时代楷模吗? 当代时代偶像与时代精神怎么会少了“爱国”这一永不褪色的话题?“她不为自己而骄傲,也不在乎那些待遇,在乎的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这是外国人对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评价,因为她的爱国精神。遇事不慌而沉稳的华春莹也是爱国的代言人,更是时代的偶像!她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国家与民族复兴而努力,让中国面向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无不一体现着她的爱国情怀,她的沉着冷静,是以爱国为支柱力量的爱国精神,她为此也成为了新一代的时代楷模。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决心保持恒心,瞄准中心,加速推进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创新精神更是推动发展,让国家崛起的一大重点。”潘建伟使中国成为量子通信领域的领跑者;赖远明攻克了世界性难题,让中国在地球中飞越前进;王晓东研究药物,更是让人类获得了知识的创新……他们都被称为中国创新的科技领航者!让创新的时代精神,带领中国向前跨进一大步,他们也是时代偶像。 在时代的淘洗中,凸显出自己的时代精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时代偶像代表着自己时代的精神,一定能在茫茫的天空中,闪烁着自己耀眼的光芒。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 33 - 【审题】材料比较简单,主要讲老党员张富清,深藏功名退役转业,直到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迹被发现。陈俊武院士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这些人都是时代的楷模。题干任务有三个,需要结合自己的积累,选择自己擅长的来写。(1)写一篇以“致敬楷模,争当先锋”为主题的演讲稿。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可以发出呼吁。(2)给某位“时代楷模”写一封慰问信,可以结合具体人物的事迹、精神品格来写,如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可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情。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更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3)观看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直播视频,写一篇观后感,与即将高中毕业的青年学生分享你的观感,可以写从楷模身上悟出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写受楷模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写因观看楷模事迹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等。 参考立意:时代,呼吁楷模;楷模,引领我们前进;学习楷模精神,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无私奉献,甘于平淡,做最好的自己;发挥好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选择的任务。如做一次演讲,确定演讲的标题《向楷模学习》。开头可以写楷模的意义,如“广泛开展向时代楷模学习活动,发挥时代楷模引领作用,培育文明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凝聚起促进改革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等。然后分析论述向楷模学习什么,如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我们年轻一辈人更要认真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矢志报效祖国,为党和人民奋斗终生”等。 【素材】这样一位战斗英雄,在退役转业后却将过去的功绩深埋心底。漫长的岁月里,除了向组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他从未说起过这些战功。英雄褪去光环,回归平凡,有苦自己咽,有难自己扛,再苦再难,他也绝不躺在功劳簿上。若非国家开展的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发现老人的事迹,这一切或许将永远尘封,不为外界所知晓。英雄无言,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英雄无名,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去年底,他的子女们终于知道,原来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此时,他的大儿子张建国已经退休,这是多么漫长的岁月! - 33 -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静静的感受着这份宁静磅礴的奉献之气,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奉献,实为我辈追寻之楷模。 有这样一位老人,为国建功,舍一己之名;有这样一位老人,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舍一己之利,这位老人就是我们的老英雄张富清,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和平时期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让我们后世子孙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他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祖国的繁荣富强,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一代代为之奋斗不息的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训诫言犹在耳,正是这样的一种担当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不畏艰难、奋勇向前。张富清在民族危亡,国家危难之时,他作为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在战场上奋勇作战、九死一生、保卫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他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赫赫战功之中,在和平年代、服从大局,到偏远山区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不忘初心,坚持向前,甘于奉献,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树立了榜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传承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无名精神。弘无名之精神,扬社会之正气,促国家之发展。在面临个人利益荣辱与集体国家利益荣辱之间的考验时,我们要毅然决然地选择后者。 “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时代楷模事迹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影响广泛深远。 最近一个时期,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接连涌现、灿若群星,在中华大地广为传颂,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行,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在危急时刻做出了英雄壮举,在生死关头展现了人间大爱,感动了全社会,感动了全中国。他们被誉为“最美教师”“美司机”“美卫士”,是“最美的中国人”。他们的“美”,美在爱心、美在善良、美在奉献,体现了当代社会的道德高度,不愧为当今中国的“时代楷模”。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沃土,是雷锋精神的接力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 - 33 - “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每次与死神打交道时,都会对战友说这句“口头禅”,杜富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掩护了战友,换来一方百姓的安全。他用生命担当使命,用青春书写荣光,诠释了新时代的英雄精神。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大力发扬忠于使命、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积极投身改革事业,为强军梦、强国梦贡献力量。让我们向杜富国致敬,向每一位甘于牺牲奉献的英雄致敬!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3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