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说明:答题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 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答案】1.D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文中无依据。‎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原文是“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文中无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 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B.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C.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D.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阙”有宫殿的意思,也可以代指朝廷,本文中“伏阙”是指伏在宫门前的意思。 ‎ B.古人取“字”男子是在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女子是在十五岁举行笄礼时,以字称呼表示对本人的尊重。 ‎ C.兵部右侍郎是隶属兵部正三品官职。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兵部尚书统辖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D.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官府认定科举殿试录取的都可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让他担任兵部右侍郎。‎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答案】4.D  5.D  6.C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句意。这段话是说: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阿,意为逢迎,振指王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省略了主语李锡,故“劾”前应断开。可得答案。‎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官府认定科举殿试录取的都可赐‘进士及第’的称号”错,殿试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错,应是李锡为逢迎王振,而弹劾于谦使之入狱。‎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5分)‎ ‎ ‎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5分)‎ ‎ ‎ ‎【解析】主要掌握关键词(1)关键词:会、直省、手、超迁 (2)关键词:秩、迁、未足、不听离任 (一)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完成8-9题。‎ 浣溪沙 (宋)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8.从词的上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9 .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下片。(6分)‎ ‎【答案】8.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亦可从人物塑造手法上分析)‎ ‎9.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 ‎【解析】8.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答题一般步骤为:概括人物形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结合本题,词的上片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 ‎9.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常见情景关系主要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请、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乐情等。本词的下片写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充满乐趣,可最后一句“江南春好与谁看”词人却说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可知词人是以乐景写哀情,抒发故国灭亡之痛。‎ (二)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答案】(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是理解型名句默写,需要学生平时对文章内涵的深入理解。易错字:(1)锲、镂;(2)翼;(3)御、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10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 《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痛心。‎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6分)‎ ‎ ‎ ‎ ‎ ‎(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6分)‎ ‎ ‎ ‎ ‎ ‎(4)怎样理解刘文典说“大学不是衙门”这句话的含义?结合个人理解,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8分)‎ ‎ ‎ ‎ ‎ ‎【答案】(1)AC ‎(2)①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如讲到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②做学问自视甚高。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③面对强权有傲骨。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 ‎(3) ①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②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只有自己;③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 ‎(4)第一问:大学是做学问的文化殿堂,是知识精英谈经论道的地方,是教师们教书育人、塑造灵魂的地方。大学不应为政治权力服务,不应成为车马喧嚣、迎来送往之地。这句话有力地表明了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勇敢地捍卫学校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尊严,捍卫这所神圣殿堂的纯净的伟大精神。‎ 第二问:如从学术独立、治学氛围、教师的个性和才华等方面谈均可。‎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涉及的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本项属于无中生有;D项,“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痛心”“痛心”言过其实,应是“叹惋”;E项,写作手法表述错误,文中没有夹叙夹议。‎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狂”意为纵情人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态度的内容,总结归纳可得答案。“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之前刘氏曾有豪言……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我们可以从刘文典对庄子作品的研究和做人态度似庄子这两方面出发,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和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明确“大学”“衙门”的含义,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衙门是政权机构的办事场所。由此可知本句是指大学不应为政治权力服务,不应成为车马喧嚣、迎来送往之地。第二问回答时,言之成理即可。‎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了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B.“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的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世界上热点问题不断少,按下葫芦又起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指自家人不说客气话。B项,“君子之交淡如水”指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C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比喻提前做好准备。本句中几大运营商已经有具体行动,不合语境。D项,“按下葫芦起了瓢”比喻做事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B.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C.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D.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将“经过”放在句首;B项,搭配不当,关联词应是“不是……而是”;C项,语义重复,妇孺指妇女和儿童。‎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这几句话之间是递进关系,⑤②强调食品安全所涉及的部门以及不监管的危害,⑥用“因此”承上启下,谈具体措施,③①是从监管部门谈,④是从企业角度谈,由大到小。‎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 。其实,只要愿意,③ ,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答案】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紧密联系上下文,从上下文的衔接中找答案。①空前讲给与,①空后讲我们没有认识到给与的强大力量,所以①处填我们不习惯给与;②空是对上文的总结,而②空前主要写给与对我们身心的好处,所以②空填给与对我们身心健康有益处;③空前讲只要愿意,③空后讲给与的各种方式,可知③处填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 ‎16.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6分)‎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 宾:① 。(2分)‎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 宾:② 。(2分)‎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 宾:③ 。(2分)‎ ‎【答案】①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 ‎②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③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 ‎④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得体。材料由一幅漫画和主持人与嘉宾的问答组成。漫画表现的是空巢老人的现状,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亟须解决的问题。读懂了漫画内容,根据问答提示,横线处不难作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湾企业家黄梅邨表示,父母常说一句话,我们不做我们不让孩子做的事,家风是无形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 篮球明星姚明坦言,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他对家教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家风”的内涵有什么思考、联想,或联想到有关“家风”的故事、看法,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话题范围。‎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的核心话题是“家风”,因此只要围绕“家风”来写都是符合题意的。立意时可以材料为基础,将三个人的意见作为写作角度。‎ ‎(1)黄梅邨的“我们不做我们不让孩子做的事,家风是无形的”就是说良好家风的形成,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2)姚明的“诚实”可以联想到“善良”“勤劳”“友爱”等;(3)莫言的“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说的是“家风”与“人品”的关系,可以从“为什么要培养良好家风”的角度立意,倡导良好家风,培养优良人格。当然,也可以围绕“家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层深入去论述。‎ 高二语文【答案】‎ ‎1.D(D项,“都从”错误,应是大半从格律入手)‎ ‎2.A( “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 ‎3.D(“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4.D5.D,官方认定一甲赐“进士及第”6.C ‎7.(1)关键词:会、直省、手、超迁 (2)关键词:秩、迁、未足、不听离任 ‎8.(5分)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1分)(亦可从人物塑造手法上分析)‎ ‎9.(6分)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乐景,哀情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1.(1) A C (B项涉及的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本项属于无中生有;D项“对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痛心”错,应该是一种惋惜之情。项E项写作手法表述错误,文中没有夹叙夹议。)(答对A项给3分,答对C项得2分,答对D项得1分)‎ ‎(2)①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如讲到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2分)②做学问自视甚高。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2分)③面对强权有傲骨。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2分)(每点中每个方面与举例各1分。)‎ ‎(3) ①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②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只有自己;③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 (注意:每点2分。)‎ ‎(4)第一问:大学是做学问的文化殿堂,是知识精英谈经论道的地方,是教师们教书育人、塑造灵魂的地方。大学不应为政治权力服务,不应成为车马喧嚣、迎来送往之地。(2分)这句话有力地表明了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勇敢地捍卫学校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尊严,捍卫这所神圣殿堂的纯净的伟大精神。(2分)(注意:第一问4分,其中阐释句意2分,答出内涵2分;)‎ 第二问:如从学术独立、治学氛围、教师的个性和才华等方面谈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表述不当、条例不清晰者酌情扣分(4分)‎ ‎12.C13.D14. C ‎15.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意思相近,符合语境即可。答对一处2分,两处4分,三处5分。)‎ ‎16. ① 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② 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③ 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