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学文化的本质特性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儒学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那么,儒学具有哪些本质特性呢? 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时,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当佛学传入中国后,儒学不仅与之共存,而且将其引为自己的借鉴取长对象。这些都体现了儒学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备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惟是以求、知错即纠”,而不能“知错不改、文过饰非”。实事求是出自中国史籍《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刘德是一个具有儒学思想的人,《汉书》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这里举一个例子。东汉著名儒学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一书有《问孔》《刺孟》两篇文章。文中认为,即使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和儒家学说创始人,如果发现他们思想中有疏失有错误,也应加以“问难”,以纠“非”而明“是”。像王充这样敢于指出和纠正前辈儒学思想家著述与言行中错误的学者,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这说明,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 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为务”。所谓经世致用,就是要坚持将儒学的道德要求和思想主张应用于个人的修养和国家、社会的治理,也就是儒学大家们坚持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实干兴邦”。在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儒学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为汉武帝所采纳。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正是由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才不仅成就了它对中国文明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节选自《教育文化论坛》) 1. 下列关于“儒学本质特性”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学产生、存在和发展于中国,且传播到亚洲乃至世界,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它具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不断进步,推陈出新。 B. 儒学有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等几个最主要方面的本质特性。它因开放包容所以能海纳百川,对别的学说兼收并蓄。 C. 儒学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位居第一的“显学”,是儒学比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更有影响力的结果。 D. 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所具有的重要特性,中国儒学在文化的发展历程,都对自身思想存在的问题,加以了指出和纠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儒家思想与佛学等共存的事实,论证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及发展活力。 B. 文章因果论证,指出因为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求是并改错。 C. 文章举刘德的例子,论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国历代的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 D. 文章引用王充《论衡》中相关的观点,说明王充敢于纠正孔孟思想中存在的错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学的经世致用,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B.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 C. 西汉时期,因为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所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 D. 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的两千年间,能够存在和发展,并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共同决定的。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儒学本质特性”的理解和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推陈出新”无中生有;C项“比……更有影响力”错,原文是说儒学向道家等学说学习,才位居百家第一;D项绝对化错误,原文是“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王充敢于纠正孔孟思想中存在的错误”错误,文章引用王充《论衡》中相关的观点,旨在说明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儒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原文中是目的关系,“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选项曲解为“因为把积极进取……所以汉武帝……”因果关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4.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B.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C.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D.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车白马是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秦王子婴用绳索系颈,乘此车马迎接汉王,是表示甘愿请降受死。 B. 弃市是指对犯人执行死刑后,将其尸体抛弃在人众集聚的闹市,任众人凌辱唾骂,这种惩罚不仅作用于犯人的身体,亦作用于人的精神。 C. 雍:古代分中国为九州,比较常见的九州是:冀、兖、青、徐、扬、荆、豫、益、雍,秦所在的区域就是古雍州。 D. 相:即“丞相”,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皇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其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进入咸阳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政策,如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深得民心,以至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B. 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 C. 本文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特别是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 刘邦有政治才能,以“柔”得民众,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 7.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答案】4. C 5. B 6. A 7. (1)再说,我把军队撤回驻扎在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2)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 【解析】 4. 试题分析:“号为雍王”“王关中”是“项羽”的并列谓语,中间段开;“以自益”是“稍征关中兵”的目的,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号为雍王”“王关中”是“项羽”的并列谓语,中间段开;“以自益”是“稍征关中兵”的目的,不要断开。 5. 试题分析:B项,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6. 试题分析:A项,概括不全面。刘邦进入咸阳后,又还军霸上。 7.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所以:表原因;约束:规约、法纪;军:驻军,名词动用;活:救或者使活命,使动用法;文:刘邦的话;谕:转告或告诉。同时注意(1)句中判断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晏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本来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祥。”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在关中称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的秦朝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是要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项羽于是向西进军,对咸阳宫殿一路烧杀,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破坏的,秦国人民大失所望,但是因为害怕他,不敢不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会人。少力学,尤习本朝典故。以父任入官,进《艺祖庙谟》百篇。又言:“元丰制,六察许言事,章惇为相始禁之,乞复旧制,以广言路。”从臣力荐之,迁一秩,为湖北提刑司干官。未几,入为主管吏部架阁文字。丁母艰,服阕,进《典故辨疑》百篇,皆本朝故实,盖网罗百氏野史,订以日历,核其正舛,率有据依,孝宗读而褒嘉之。擢大理司直,迁敕令所删定官,通判楚州。郡守吴曦与都统刘超合议,欲撤城移他所,大性谓:“楚城实晋所筑,最坚,奈何以脆薄易坚厚乎?”持不可。台臣将劾其沮挠,不果。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罢戎帅,召大性除太府寺丞。陈傅良以言事去国,彭龟年、黄度等继皆去。大性抗疏言:“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为户部侍郎,升尚书。朝论将用兵,大性条陈利害,主不宜轻举之说,忤韩侂胄意,出知平江,充荆湖制置使。江陵当用兵后,残毁饥馑,继以疾疫,大性首议振贷,凡三十八万缗有奇。 前官虚羡①,凡十有四万五千缗,率蠲放不督,民流移新复业者,皆奏免征榷。边郡武爵,本以励士,冒滥滋众,大性劾两路戎司冒受逃亡付身,凡三千四百九十有七道,率缴上毁抹。江陵旧使铜镪,钱重楮轻②,民持赀入市,有终日不得一钱者。大性奏乞依襄、郢例通用铁钱,于是泉货流通,民始复业。除刑部尚书兼详定敕令。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惠。 (选自《宋史·李大性传》,有删改) [注]①羡:盈余。②钱重楮轻:指纸币不能兑换成铜钱,贬值。楮:纸币。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B. 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C. 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D. 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母艰,遭逢母亲丧事。古代在职的官员,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 B. 敕,可以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皇帝下达制令的形式一般有谕、旨、策、制、诏等。 C. 榷,文中指税。榷,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 D. 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诉讼、军令、考课等事务,长官是刑部尚书。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大性积极进言,主张广开言路。他因父亲的恩荫步入仕途,积极进献文章;他反对章惇禁言的做法,认为应该恢复以前的进言制度。 B. 李大性关注边防,为政务实。楚州郡守和都统想弃城而去,李大性表示反对,差一点被台臣弹劾;李大性把察访情况如实报告朝廷,有官员被惩处。 C. 李大性不惧权贵,力除弊政。他反对出兵打仗,得罪人而被调出京城;前任官员不追讨欠税,他予以纠正;有人利用边防政策进行舞弊,他予以处理。 D. 李大性关注民生,体恤百姓。江陵地区使用铜钱,纸币贬值,有人做买卖一天换不到一枚铜钱,李大性建议使用铁钱,解决了民生问题。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网罗百氏野史,订以日历,核其正舛,率有据依,孝宗读而褒嘉之。 (2)江陵当用兵后,残毁饥馑,继以疾疫,大性首议振贷,凡三十八万缗有奇。 【答案】8. B 9. D 10. C 11. (1)大概是收集百家野史,用日历订正,核对它的正误,全都有根有据,孝宗读后赞扬嘉奖了他。 (2)江陵正是战争之后,残破毁坏闹饥荒,接着又流行瘟疫,李大性首先倡议救济,一共三十八万多缗。 【解析】《宋史•李大性传》,作者:脱脱,朝代:元。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虚词“也”,注意理解“爱君”的意思。结合句意断句,句意:朝廷清明,却让进言的人无缘无故离开朝廷,我为之很惋惜。这几个人的内心,本来都是爱护君主,明知他们是爱护君主的,听任他们离去而不管,恐怕离去的正人君子将会不止这些。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军令”一般由兵部掌管,“考课”一般由吏部掌管。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前任官员不追讨欠税,他予以纠正”错,应是前任官员虚报,盈余他予以免除。 点睛: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网罗”译为收集,“率”译为全都,“订以日历”状语后置句式。(2)“当”译为正,“用兵”译为战争,“振贷”译为救济。 参考译文: 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会人。李大性年轻时刻苦学习,尤其熟习本朝的典章旧事。因父亲的恩荫而做官,进献《艺祖庙谟》一百篇。又说:“元丰时的制度,六察司允许向上评论政事,章惇担任宰相才禁止,请恢复以前的制度,来拓宽进言之路。”侍从大臣极力推荐李大性,升官一级,担任湖北提刑司干官。不久,入朝担任主管吏部架阁文字。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进献《典故辨疑》一百篇,都是本朝旧事,大概是收集百家野史,用日历订正,核对它的正误,全都有根有据,孝宗读后赞扬了他。 提拔为大理司直,升任敕令所删定官,任楚州通判。郡守吴曦和都统刘超一同商议,想要撤出城池转移到别的地方,李大性认为:“楚城实际是晋朝时修建的,最为坚固,为什么要用脆弱的调换坚固的呢?”李大性坚持认为不行。台臣打算弹劾李大性阻扰成议,没有实现。恰好担任送北方使臣的从官,朝廷于是命令李大性察访,李大性把实情全都告知朝廷,朝廷于是罢免军队统帅,召李大性入朝授任太府寺丞。 陈傅良因进言国事离开京城,彭龟年、黄度等人相继离去。李大性上疏直言:“朝廷清明,却让进言的人无缘无故离开朝廷,我为之很惋惜。这几个人的内心,本来都是爱护君主,明知他们是爱护君主的,听任他们离去而不管,恐怕离去的正人君子将会不止这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美须髯,便弓马。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袭爵永富县,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结。及高祖作相,领左右宫伯,使镇守天台,总统露门内两箱仗卫,常宿禁中。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上于是乃止。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曰懿。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传》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B. 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C. 葭莩,本意是芦苇秆内的薄膜,常常用来作为亲戚的代称。如文中“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D.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这对荣定而言,是平步青云的契机。 B. 窦荣定曾出兵凉州,在高越原与沙钵略开战,两军胜负难分。此地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禁,竟有十二三个官兵被活活渴死。 C. 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援引先例,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高祖才作罢。 D. 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旻亲自掌管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2)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答案】12. B 13. D 14. B 15. (1)(窦荣定)后来跟随北周太祖在北芒同北齐作战,北周军队形势不利,窦荣定和汝南公宇文神庆一起带领两千精锐骑兵拦击北齐军队,北齐军队才退却 (2)如果那些贤人们,稍微自我抑制,远远地避开权势,谦让而不以功臣自居,那么就可以保全天年,哪里会有使宗族覆灭的危险呢?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这句话的含义是“窦荣定仰天叹息,不一会儿天降及时雨,隋军士气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全军奋力进攻,多次挫败敌军锐气,沙体略害怕了,请求订立盟约罢兵离开,荣定班师回朝,高祖赏赐他绢万匹,爵位升至安丰郡公,增加一千六百户食邑”,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可以抓名词,如“荣定”指的是“窦荣定”,“突厥”指敌方,“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这是高祖给以窦荣定的赏赐,可以抓几个动词,“赐”“进”“增”;从选项来看,“之请盟而去”显然句意不通,“之”做“惮”的宾语,应在“之”后停顿,排除AD,“进爵安丰郡公”句意完整,之后应停顿,排除C,故正确选项为B。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应为“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十二三个官兵”错,应是“十分之二三的官兵”。注意文言文中各种分数的的表示法。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选项把“十有二三”曲解为“十二三个”,其实这是分数的表示法。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句首省略主语“窦荣定”;“战于北芒”,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北芒战”;“邀击”,拦击;“乃”,才;“却”,退却。第二句中,“向使”,表假设,如果;“少”,稍微;“何覆宗之有”,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窦荣定是扶风平陵人,他沉着稳健,很有才识气度,容貌伟岸,周太祖一见他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后来窦荣定跟随北周太祖在北芒同北齐作战,北周军队形势不利,窦荣定和汝南公宇文神庆一起带领两千精锐骑兵,拦击北齐军队,北齐军队才退却,凭借战功,窦荣定升官为上仪同,其后限随武元皇帝率领突厥木杆占领北齐的并州,赐绢三百段,世袭永富县公爵,食邑千户,升官为开府,授职忠州刺史,跟随武帝平定北齐,加升为上开府,授官前将军。 窦荣定的妻子是隋高祖的姐姐安成长公主.高祖小时候就与窦荣定感情深厚,窦荣定也知道高祖有帝王之相,特别与之诚心结交。等到高祖做国相.统率左右禁卫军,派窦荣定镇守天台,总管露门内两边侍卫,常常宿在宫内。 隋高祖受禅即位,窦荣定到京师朝见,高祖环顾群臣说:“我自小厌恶轻浮,与我性情相近的人只有窦荣定而已,”于是赐窦荣定骏马三百匹.后来,窦荣定因事获罪而被解除职务,高祖因为安成长公主的原因,不久又封窦荣定为右武侯大将军。高祖多次亲临案荣定的府第,恩赐丰厚。笑荣定又凭辅佐帝王建立政权的功劳,被封为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侵犯边境,高祖派窦荣定为行军元帅,统领九大总管,带领三万步兵和骑兵,出兵凉州,在高越原与沙钵略开战,两军相峙不下,高越原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禁,以至剌马取血解渴,竟有十分之二三的官兵渴死,窦荣定仰天叹息.不一会儿,天降及时雨,隋军士气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全军奋力进攻,多次挫败敌军锐气,沙体略害怕了.请求订立盟约罢兵离开,荣定班师回朝,高祖赏赐他绢万匹,爵位升至安丰郡公,增加一千六百户食邑。一年多后,窦荣定被任命为武卫大将军,随即转任左武卫大将军,高祖还想封窦荣定为三公,窦荣定上书说:“我时常琢磨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东汉的梁冀、邓禹,他们有幸依赖恩荫和裙带关系而宫位显赫,受宠过分,骄傲自满,必然招致获罪灭族之祸,如果那些贤人们稍微自我抑制,远远地避开权势,谦让而不以功臣自居,那么就可以保全天年,哪里会有宗族遭灭的命运呢?我时常思虑前代贤人,实在担惊受怕”。高祖这才作罢。 窦荣定在开皇六年逝世,享年五十七岁,高祖很悲痛,为此而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是亲自掌管丧事,赠细绢三千匹,高祖对左右侍臣说:“我曾想封窦荣定为三公,他一再坚辞不受,现在我想追封他为三公,又担心重重地违背了他的遗愿,”于是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谥号懿。 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1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反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 B. “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以及因国事而涕泪不止的忧虑之情。 C. “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 D.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 E. 结尾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清新优雅的气氛。 17. 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6. AE 17. ①亡国之悲愤。词人作此词时,中原已沦陷,兵临建康,作者面此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满腔忠愤溢于言表。②年华已逝之悲恨。“岁华销尽”,鬓发如雪,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深表遗恨。③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想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 【解析】 16. 试题分析:A项,是正面点提形势。E项,应是创造出迷离恍惚的气氛。 17.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歌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胡尘”“岁华销尽”“客心惊”“别愁”分析“亡国之痛”“年华已逝之悲”“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离别的哀愁”。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歌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胡尘”“岁华销尽”“客心惊”“别愁”分析“亡国之痛”“年华已逝之悲”“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离别的哀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 应识逋逃②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8.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 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星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D. 尾联出句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对句则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E. 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寓情于景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9. 请结合全诗赏析首联的作用。 【答案】18. AB 19. ①点题。出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内容,对句点明“野泊”的原因。②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出句一个“乱”字已显出诗人对荒乱时世的感慨,对句中的“逋逃”则传出漂泊无家的愤激之情。③统领全诗,引出颔联和颈联。颔联紧承首联出句,进一步写望月所见所闻;颈联则紧承对句,抒发怀归之情。④呼应尾联,尾联所写的兵荒马乱的情景正与首联“乱”字遥相呼应。 【解析】 18. 试题分析:A项“属于古体诗的一种”错,律诗是近体诗。 B项,应该是“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19.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点题”“奠定全诗情感基调”“统领全诗”的作用,然后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名句名篇默写 20. 完成下列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句子是: 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反问,对秦始皇巧取豪夺,搜刮唯恐不尽,挥金如土的行为给予了严厉的谴责。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答案】 (1). 钉头磷磷 (2). 多于在庾之粟粒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之如泥沙 (5). 覆压三百余里 (6). 隔离天日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磷”“锱铢”“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语言文字运用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挑战不可能》舞台上,一个短小精悍的机械工让25吨重的起重机从两条钢丝上顺利地通过,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②虽然前几年上映的《狼牙》只有较少人关注,但这并没有让吴京沉寂,最近他凭借《战狼2》再次崭露头角,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 ③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天鸽”不仅给台湾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使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风生水起,南方六省和港澳地区都遭暴风雨洗劫。 ④由于这个班的学生基础很差,为了让这些学生能跟得上进度,班主任经常蹲班,对学生耳提面命,希望能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⑤2017年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的事迹又一次证明:从事科技或学术研究需要脚踏实地,细水长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性。 ⑥虽已立秋,但气温依然“高烧不退”,开封各地的菊花已经盛开,这些黄菊、白菊和墨菊让人惊艳,就是用国色天香采形容也不为过。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③⑤ 【答案】C 2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经营者借助微信渠道来发展下线成员,暴露出微商管理仍存不足,传销披着微商的外衣大行其道,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②近年来,一些新闻热点事件,常常发生“舆论反转”现象。公布后的事件的真相,往往与此前引发热议的说法南辕北辙。 ③没有“明心见性”的澄明理性,不具备“知人论世”的能力,自然不能有如林先生这样光风霁月的洒脱磊落的胸怀。 ④知名学术杂志《肿瘤生物学》撤销107篇中国作者的医学论文。这个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⑤不同国度的写书人、译书人和读书人,形同陌路,因为一场场朗诵会、座谈会、读书会和签售会而聚到一起,丰富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⑥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才有利于“非遗”的传承,如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依然生机盎然。而与生活脱节的如船工号子等,则日渐衰落。 A. ②⑤⑥ B. ①③④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句中使用正确。“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句中是说“真相”和“说法”,对象不当,且不合语境。“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句中使用的是后一个一项,使用正确。“形同陌路”,指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句中说的是“不同国度的写书人、译书人和读书人”,对象不当。“生机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一般用于比喻花草树木。句中说的是“技艺”,对象不当。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如“形同陌路”和“生机盎然”都属于对象不当,比如“形同陌路”,句中所说的本就是陌生人,何来“形同”一说!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以新气象新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B. 适逢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加拿大安大略省计划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却遭到了否认屠杀行为的日本政客的阻挠。 C. 环保部8月底通报,京津冀21家企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河北和河南部分地区仍存在燃煤锅炉散烧整治不彻底,虚报完成情况,整改进展缓慢。 D. 每年秋季举行的军训是大学、中学新生履行国防教育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适逢南京大屠杀80周年”或“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C项,成分残缺。在句子最后加“的问题”;另“河北和河南部分地区”表意不明。D项,搭配不当。“履行”不能和“国防教育”搭配,改为“接受”,把“履行”放在“兵役义务”前而。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适逢南京大屠杀80周年”和“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2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如今很多网络业务都与用户绑定的联系电话相连,手机成了银行和支付机构验证个人身份和保护个人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B.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习的各种科目并不是“浪费生命”,而是给学生的未来打下基础,为学生的人生走向提供更多的选择。 C. 在互联网时代,读书和知识成为共享。互联网为阅读注入了社交元素——分享、互动、传播,在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互动中,阅读的价值正在被放大。 D. 五年后,漂亮的采访记者和这个可爱的纳西族小女孩紧紧地抱在一起,她心里很高兴:终于又见面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手机”不是“手段”。搭配不当。B项,主语不是“各种科目”,而是“学习各种科目”,“的”字导致短语结构错乱。D项,“她”指代不明,歧义。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昨日您光临寒舍,我出差在外,未能见面,明日我将登门拜访,请您在家恭候。 B. 编辑部给李老师发来贺电:祝贺您的大作获得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敬颂编安! C. 既然令郎各项条件符合,且愿意到市物流公司的财务科工作,我一定玉成此事。 D. 大家都认可这幅书法,大李说:“这是拙荆的涂鸦之作,承蒙厚爱,不胜荣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恭候”是敬辞,指自己恭敬地等候别人。B项,“编安”改为“教祺”。“编安”是称编辑的,不用于老师。C项,“玉成”是敬辞,用于别人,不用于自己。 作文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7年4月15日,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反观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万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物勒我名,是以敬畏 月溅星河中,有他们的漫漫长路;风烟残尽处,是他们的阑珊独影。杨洁导演的辞世令人浩叹,却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是什么让《西游记》穿越三十载光阴依旧让人百看不厌?覃思良久,想起了一句古语“物勒工名,以证其诚”,及其所对应的古代工匠必在完工时刻名于器上、以备他人检验之事,于是悟到:只有以敬畏之心对待创作,方可成就经典。 以敬畏之心对待创作,才有踏平坎坷的坚定。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个中辛苦,自不必提。是什么让杨洁导演无惧风刀霜剑、满途飞沙,毅然踏平坎坷、走罢艰险?我想正是那因敬畏创作而生出的坚定意志。遥想西晋左思,为作一篇《三都赋》,踏平了自身天资愚笨的坎坷,踏平了父亲“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的蔑视的坎坷,踏平了文豪陆机“须其成,当以覆酒瓮尔”的嘲笑的坎坷,“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终《三都赋》出,洛阳纸贵。试想,若杨导和左太冲不能对自己的创作满含敬畏,又如何能踏碎坎壈,终证大道呢? 以敬畏之心对待创作,才有精益求精的雕琢。与如今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的剧组相比,《西游记》剧组资金少、技术差,能做出精品,靠的就是对创作的敬畏之心和其所带来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在这条不求流量求质量的取经路上,我仿佛看到了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红楼梦》,仿佛看到了列宾花费20年时间、绘制数百张草图才完稿的《涅瓦河边的普希金》,仿佛看到了梁思成穷尽30年之功、大量查阅古籍、考察建筑终写成的《营造法式注释》。《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因为敬畏,所以雕琢。 以敬畏之心对待创作,才有不计回报的投入。《西游记》演员无一人片酬达百元,依然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背后支持他们的那不计回报的投入,正是来自对待创作的敬畏之心。不由想到了花费36年时光编写《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车洪才。42岁接到国家编写任务,却没有一分钱经费,便自己垫资编写,期间因视网膜脱落而两度手术,依旧无悔付出。当250万字煌煌之作完成时,已年近耄耋,连出版社都已将此事遗忘。车先生和《西游记》演员们一样,全心投入,为的不是回报,而是那份对待创作的敬畏。 诗人郭小川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我想,《西游记》的剧组成员,是可以一生骄傲,俯仰无愧的。因为他们用一颗颗对待创作的敬畏之心,拍摄出了不随时间风化的永恒经典。斯人已逝,我无法找杨洁导演问个究竟,但我相信,如果要问为何能这样踏平坎坷、精益求精、不计回报,她的回答会是: 因为上面刻了我的名字。 物勒我名,精雕禅杖白马;心怀敬畏,细刻铁棒金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一篇结合现实的材料作文,材料作文重在理解材料的寓意。本篇材料可以理解为态度决定高度;踏平坎坷,不畏艰难;没有信仰难取真经;工匠精神可嘉;拒绝浮躁,远离功利等。 点睛:既然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评论性的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得关注身边事情,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和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