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洪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卷2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景洪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卷2 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语文期末复习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通过“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要。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是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故土的眷念和对家园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 22 -‎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 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 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 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 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 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 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C. 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 D. “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 - 22 -‎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A项,“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说法错误。“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B项,“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说法错误。“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 D项,“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说法错误。“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项,“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说法错误。“时间先后顺序”“发展的历史轨迹”不正确,从全文来看,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小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说法错误。逻辑关系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文中有“‘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据此可知,是因为“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所以才不能把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当作“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22 -‎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崤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①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②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③,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批:触动,触犯。逆鳞:传说中龙颈部生的倒鳞。触及倒鳞,龙即发怒。②购:通“媾”,媾和,讲和。③惛然:忧闷,烦乱。惛,糊涂。‎ ‎4. 对文中加框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B.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C.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D.‎ - 22 -‎ ‎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5.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筑”在战国时代很流行。‎ B. “三晋”,战国初韩、魏、赵三家分晋,立为国,故称。其地大约位于当今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C. “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D. “太子丹质秦”之“质”是指当时诸侯国以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来相互取信的制度。‎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在卫国时,人们称他为“庆卿”;到燕国后,人们称他为“荆卿”。‎ B. 荆轲到燕国后,每天都和一个擅长击筑的宰狗的屠夫高渐离在集市上喝酒。喝得兴起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唱毕复哭,旁若无人。‎ C. 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曾在赵国相识,关系很好,但后来两人闹翻。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太子丹一筹莫展。‎ D. 鞠武认为,如果收留了樊於期,就好比是“委肉当饿虎之蹊”,必定会招致巨大祸患。即使管仲、晏婴再世,也无法挽救。‎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2)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答案】4. B 5. D 6. B ‎ ‎7. (1)他到燕国后,燕国的隐士田光先生也很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2)做出危险的行动却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却企求幸福,计谋浅薄可是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长祸患”了。‎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 22 -‎ 句子意思是:燕太子丹,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而秦王嬴政出生在赵国,他少年时和太子丹要好。等到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秦王对待燕太子不友好,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 ‎“秦王政生于赵”,主谓结构,意思是“秦王嬴政出生在赵国”,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排除A;“秦王”为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政”是“秦王”的名字,“秦王政”作“生于赵”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错误,作为人质的可以是太子,但更多的是其他王子。‎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项,“一个擅长击筑的宰狗的屠夫高渐”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狗屠和高渐离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 ‎(1)句,“之”,到,去;“善”,友好;“庸”,平庸。‎ ‎(2)句,“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事;“造”,制造;“计浅”,计谋浅薄;“连结一人之后交”,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大害”,大祸患;“资”,积蓄;“助”,助长。‎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2 -‎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而后到了燕国,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子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是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的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的隐士田光先生也很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燕太子丹,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而秦王嬴政出生在赵国,他少年时和太子丹要好。等到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秦王对待燕太子不友好,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归来就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燕国弱小,力不能及。此后秦国天天出兵山东,攻打齐、楚和三晋,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地侵吞各国,战火将波及燕国,燕国君臣唯恐大祸临头。太子丹为此忧虑,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回答说:“秦国的土地遍天下,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有陇、蜀的崇山峻岭为屏障,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做要塞,人口众多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绰绰有余。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定的地方了。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太子丹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鞠武回答说:“让我进一步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鞠武规劝说:“不行。秦王本来就很凶暴,再积怒到燕国,这就足以叫人担惊害怕了,又何况他听到樊将军住在这里呢?这就叫‘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即使有管仲、晏婴,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了。希望您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杜绝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请您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联络齐、楚,向北与单于和好,然后就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老师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的心里忧闷烦乱,恐怕连片刻也等不及了。况且并非单单因为这个缘故,樊将军在天下已是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强暴的秦国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送到匈奴去,这应当是我生命完结的时刻。希望老师再考虑别的办法。”鞠武说:“做出危险的行动却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却企求幸福,计谋浅薄可是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长祸患’了。”‎ - 22 -‎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高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堰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8.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未喜欢你? ‎ B. “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 C. 下片续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诗人听别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 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谕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9.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8. C 9. 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堰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诗人听别人吟诵《离骚》”错误,“听读《离骚》去”是说“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听我朗诵《离骚》。‎ 故选C。‎ ‎【9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赏析。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这首词以物写人,故侧重的是词人的品质;答题时,找出描写物的关键词,结合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偃蹇”表现的是青山高耸,傲慢的形象;“天高处”表现的是明月的高洁;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以青山、明月自喻,来表达自己傲岸高洁的形象。‎ ‎【点睛】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四、默写题 ‎ ‎10. 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一诗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摹写出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 ‎(3)《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客人箫声进行了侧面描写。‎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故不积跬步 (2). 无以至千里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7). 羽扇纶巾 (8). 谈笑间 (9). 樯橹灰飞烟灭 (10).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1). 师不必贤于弟子 (12). 金戈铁马 (13).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 默写时注意一下字词书写:跬、至、胁、膺、壑、嫠、纶、樯橹、贤、戈。‎ 五、语言表达 - 22 -‎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追求视觉感官的满足,理性消费转变为感性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转变为情绪满足消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实体书店一味地 ,终将被社会的这个趋势浪潮所淘汰,因此实体书店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困境。‎ 迄今为止,各个社会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很多实体书店也 积极转型,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但是实体书店一味地追求商业利润,一味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就容易出现实体书店“忘本”的情况,实体书店的社会责任也在逐渐淡化,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扭曲的书店经营业态。‎ 当今许多实体书店为了转嫁单一地销售图书难以维持生计的危机,在销售产品中引入了各种文创产品,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走进实体店,本是 ,但是有的实体书店却 ,在书店内卖起了衣服、帽子、包包等产品,有的实体书店还利用新媒体进行恶性营销,这显然是淡化实体书店社会责任的行为,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是不可取的,实体书店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场所,应该有所坚守。‎ ‎11.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迄今为止,社会各个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指明和提出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 B. 迄今为止,社会各个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提出和指明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 C. 迄今为止,各个社会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指明和提出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 D. 迄今为止,各个社会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提出和指明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 ‎1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开设微信公众号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并且进行受众细分 B.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受众细分 C. 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受众细分等,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D. 并且进行受众细分开设微信公众号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故步自封 处心积虑 无可非议 随心所欲 - 22 -‎ B. 孤芳自赏 处心积虑 无可厚非 无所不为 C. 故步自封 绞尽脑汁 无可厚非 随心所欲 D. 孤芳自赏 绞尽脑汁 无可非议 无所不为 ‎【答案】11. B 12. C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线句中,“各个”词序不当,应放在“学界”前面作定语。排除CD两项。A项,“指明和提出”语序不当,应当是先“提出”,后“指明”。故选B项。‎ ‎【1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语境前面说的是实体书店转型,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括号内应当是对前句话进一步阐释。结合后面的批评书店过分逐利的行为,说明前面书店的举措取得了成效。因此括号内的内容应当是“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受众细分等,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B项,先取得效果,后表述行为举措,不合事理逻辑,因此排除。A项,先说举措,再说效果,最后又回头说举措,逻辑混乱,因此排除。D项,应当是“开设微信公众号”是阐述总体行为,应在前,“进行受众细分”是进一步阐述,应在后。也要排除。故选C项。‎ ‎【1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是“固步自封”的同义词。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语境说的是书店如果不改变,沿袭旧的做法。因此选用“故步自封”。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语境里没有贬义。因此选用“绞尽脑汁”。无可非议,‎ - 22 -‎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语境表达的是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走进实体店,虽然不太妥当,但也能理解,因为书店也要维持生计。因此选用“无可厚非”。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坏事。贬义词。语境说的是书店想卖什么就卖什么,卖衣服鞋帽过分了,但也不能称之为坏事。因此选用“为所欲为”。故选C项。‎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有什么用?这真的是个 的问题。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有什么用?光合作用不会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就停止,人类还是一样昼作夜息。知道电磁波有什么用?我们一样熟练地使用手机,天涯若比邻;一样用X光检查身体,保障健康。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但是,这句话不能 的理解,认为“科学技术必须是生产力”或者“不能马上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就是无用的”。布鲁诺绝不是因为预测到今天的人造卫星,才用生命捍卫“日心说”“新宇宙观”的;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865年做出关于电磁学的理论预测时,也肯定不会知道将开启一个新世界。‎ 虽然今天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不再 ,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距离仍然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很多时候,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发现美的需求和满足好奇心的渴望。因为人类的幸福感,( )。也只有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中,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22 -‎ A. 擢发难数 不胜枚举 蠡测管窥 大相径庭 B. 众口难调 不胜枚举 蠡测管窥 泾渭分明 C. 擢发难数 琳琅满目 孤陋寡闻 泾渭分明 D. 众口难调 琳琅满目 孤陋寡闻 大相径庭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 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无数事实和历史证明的伟大论断。‎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还来自物质的满足 B. 不仅来自物质的满足,还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C. 不是来自物质的满足,而是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D. 不是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是来自物质的满足 ‎【答案】14. B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众口难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由语境“难以回答的问题”来看,应选“众口难调”。不胜枚举:举也举不完,形容很多。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由语境“这样的事情很多”来看,应选“不胜枚举”。蠡测管窥: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或对世事了解的不多。由语境“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不足”来看,应选“蠡测管窥”。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由语境“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来看,应选“泾渭分明”。故选B。‎ ‎【15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注意句中是否有明显错误标志,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文中划线句存在着成分残缺的语病。A项加上谓语“是”,但是主宾仍搭配不当;B项加上“这”,但是句子缺少谓语“是”;D项将“无数事实”和“历史”更换位置,并没有改变成分残缺的语病。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首先从上文“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发现美的需求和满足好奇心的渴望”来看,该处应强调的是人类幸福感的精神需求,因而,该句应选用递进关系。从选择项来看,“不仅……还……”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故排除CD两项。既然是递进关系,应先物质后精神,A项将“精神追求”排列在前,而“物质”在后,不合逻辑,故排除A项。故选B。‎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年在北大,上辜鸿铭先生的课,听他臧否当世人物是一大享受。上课之际,讲到得意处,一把年纪的他也会忘形,轻则一展歌喉唱段小曲,重则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米大嚼,其形象让人 _____。‎ 老辜素来以______闻名,骂起人来常常令人捧腹。袁世凯称帝时,他正上课,站在讲台上,接二连三地从第一分钟骂到最后一分钟,学生在下面拼命鼓掌助兴,下课之后这些骂语犹能_______。‎ 在北大,( )。那些所谓“新文化运动的君子”,在以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辜鸿铭眼里更是_______。他批评胡适干什么不吆喝什么,认为他的英语是美国中下层的英语,说:“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既懂拉丁文,又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但不懂拉丁文,而且不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没骗小孩子?‎ B. 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既不懂拉丁文,又不会德文,教哲学不是骗小孩子。‎ C. 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虽然不懂拉丁文,但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D. 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懂拉丁文,又不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2 -‎ A. 没有几个人在辜鸿铭的法眼里 B. 能入辜鸿铭法眼的人没有几个 C. 辜鸿铭的法眼里没有几个人 D. 没有几个能进入辜鸿铭法眼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忍俊不禁 铁齿铜牙 绕梁三日 不屑一顾 B. 前仰后合 咬牙切齿 余音不绝 视若无睹 C. 忍俊不禁 咬牙切齿 绕梁三日 视若无睹 D. 前仰后合 铁齿铜牙 余音不绝 不屑一顾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划线句子“胡适既懂拉丁文,又会德文”与后面“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语义矛盾。A、B项否定失当;C项犯了和画线句子一样的错误。‎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后语境“那些所谓‘新文化运动的君子’”陈述重点并非辜鸿铭,所以排除C项。‎ A项,在……法眼里,表述不恰当,而且与后语境“在以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辜鸿铭眼里更是”表达重复;‎ B项能与下文衔接,正确;‎ D项,本身成分残缺,应为“几个人”,另外也不能说“进入法眼”。‎ 故选B。‎ ‎【19题详解】‎ - 22 -‎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成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根据语境“其形象让人”,应选“忍俊不禁”。‎ 铁齿铜牙:比喻能言善辩。咬牙切齿:由于极端愤怒或忍住极大的痛苦而咬紧牙齿。根据语境应选“铁齿铜牙”。‎ 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不合语境,应该选择“绕梁三日”。‎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视若无睹: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根据语境应选“不屑一顾”。‎ 故选A。‎ ‎(四)‎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______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_______的当下,必须_______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 - 22 -‎ ‎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溢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 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 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 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 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 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 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答案】20. B 21. A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因此排除C项;“加大”与“处罚措施”搭配不当,排除A;“加大”与“处罚”搭配不当,排除D项。‎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能力。‎ - 22 -‎ 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词开头,排除CD;B项,“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 第一处,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根据语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填入“突飞猛进”;‎ 第二处,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根据语境“‘刷脸’已经”,填入“屡见不鲜”;‎ 第三处,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根据语境“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填入“方兴未艾”;‎ 第四处,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根据语境“必须”,填入“未雨绸缪”。‎ 故选D。‎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3. 把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著名专家学者们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 ‎【答案】(1)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2)很多人对这个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不同意见。(3)著名专家学者通过论证证明了这些意见是不科学的。‎ ‎【解析】‎ ‎【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本题是一个传统题型:长句变短句。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主干分析法:先抽出句子主干独立成句,再将附加成分抽出来单独成句,而后添加各自的主语,这样整个长句就变成由几个单句构成的句群,最后将几个句子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排列即可。整理句子时要注意连贯,用好代词和关联词。本题先抽出句子主干:著名专家学者通过论证证明了这些意见是不科学的。然后将附加成分分别抽出独立成句:很多人对这个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不同意见,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 ‎【点睛】句式变换的几种类型及方法:一、主动句与被动句。方法:主动句→被动句 将主动句的宾语(或介词“把”的宾语)变成句子的主语,将主动句的主语变成“被”的宾语。‎ 被动句变主动句: 将被动句的主语变成句子的宾语(或介词“把”的宾语),将“被”的宾语变成句子的主语。2.整句与散句。方法:整句变散句: 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散句变整句: 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之与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或者从参差错落的散句中寻找可以并列的若干点,以此调整成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若干句子。3.长句与短句。方法:长句变短句: 抽取主干,单独成句,抽取附加成分,变成独立的几个句子。短句变长句: 根据句意,确定其中一个句子做长句的主干,把其他短句有序地变成修饰成分。4.重组句子。方法:分析句子结构,正确把握分局简单逻辑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前后话语的衔接。‎ 六、材料作文 ‎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抢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无需C位,亦绽光华 央视春晚小品中“抢C位”的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人们无处不在拼“C位”、搏出位,广告牌的正中央、舞台的首席、追光灯的焦点……仿佛身处“核心位置”,便能将世人灼灼瞩目的目光披在身上。然而C位虽为社会分工的各类中心位置,却并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位置。做最好的自己、不懈追求进步,便无需借他人之光辉,人生何处不能绽放自己的光华?‎ 做最好的自己,人生舞台处处皆是“C位”。‎ - 22 -‎ 纪德说:“如果我们的灵魂比别的灵魂更有价值,那一定是因为我们的灵魂比别的灵魂燃烧得更炽热些。”所处的位置是否是“C位”,并不能决定你的价值,若是“报春”而“不争春”,待到山花烂漫,也可以丛中傲然。小提琴家盛中国一曲《梁祝》将中国的民族之声传向世界,他曾在多少音乐厅中演奏,但当他在街头接过残障艺人的提琴,卸去了“C位”的光辉,一曲清越琴音亦能引无数行人驻足,翩然离去时只留下“中国”二字。‎ ‎“感动中国人物”王继才夫妇,三十年坚守祖国版图上的一个偏远小岛,远离社会生活的“C位”,却在荒岛上种下千百棵果树。多少风浪中的日夜,他们站成灯塔,为国守岛,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书写灿烂岁月,这璀璨丝毫不输聚光灯下“C位”的耀眼光环。人生、社会、国家的舞台上不仅仅有“C位”,也有属于每一个劳动者、奉献者、追梦者的位置,即使不处“C位”,尽善值守,燃烧生命,便也是一种至高的价值。‎ 不处于“C位”也可以是精彩,是高贵。 “C位”,不是人生价值的勋章; “C位”,可以是一个闪耀璀璨的远方,鼓舞着每一个还未站上“C位”的人,勇敢逐梦。‎ 不懈追求进取,逐梦“C位”的过程足以令人绽放光芒。‎ 巴里摩尔说:“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便没有死。”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一个众星捧月的位置,而是在追逐“C位”过程中的汗与泪、光与热,是一个勇敢追梦的自己。优秀农民工代表胡小燕走出乡村时仍是一个普通的女工,可她在每天八小时辛苦工作后,还自己跑到工厂学习技术,不断进步的她最终走上人民代表大会的议席,她曾是万千工人中的平凡一员,没有身处“C位”,她努力奔跑,在逐梦的过程中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绽放光芒。科研工作者追求的“C位”是探索世界的先发位置,但成功的科研者们能沉淀于逐梦途中,潜心钻研,不为名利纷扰:如潜心研究石墨烯超导的曹原,如百分百精度焊接的技工宁显海,如身怀六甲仍在高压电下提“铯”的赵杏文……他们心有担当、抱负远大,亦能摒除杂念,终会逐梦成功,是对事业“C位”的理想追求,支撑他们走得更久,行得更远。站在“C位”上的身影固然耀眼夺目,逐梦途中的背影亦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光彩熠熠!‎ ‎“C位”可以是远方,是追求,但不是终点和勋章;‎ ‎“C位”其实是你所站立的地方,因你平凡的位置上不凡的努力与价值,光芒万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也就是说考生的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引发,并始终聚焦材料的焦点问题展开思路:怎样正看待“C”位?考生要围绕“C位”这一中心话题即社会现象,悟出点什么,能否写出“我”真切的体验,挖掘出“C位”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立体地、辨证地看待“C - 22 -‎ 位”,给不理智的“C位”开出一剂良方。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C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C位”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C位”,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C位”的心态,指出这种“C位”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C位”的人们。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C位”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C位”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C位”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C位”或在“C位”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文体选择上,题目已经明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参考以下立意:‎ ‎①要想占“C”位,得问己价值;②抢占“C”位,人生更出彩;③欲占“C”位,必承其重;‎ ‎④不居“C”位,也能发挥价值;⑤自含凌云志,何顾身所置;⑥有为自有C位;⑦C位不必争,关键看能力;等等。‎ 行文结构:首先给文章拟写一个体现或者隐含观点的题目,比如“无需C位,亦绽光华”。开头段紧扣材料入题,并由此及彼,类推关联典型生活场景,阐明“C位”并非“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段末以反问句明确立意。分论点一紧紧围绕“C位”这一核心词,强调“做最好的自己”与“处处皆是‘C位’”的思辨关系。举王继才的例子,论证“就算远离‘C位’,也可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并由此推而广之,论述每一个并没有处于“C位”的平凡逐梦者也可实现自我的价值,与分论点暗合。分论点二,仍然紧扣“C位”这个核心词,在分论点一的基础上翻出一层新意,强调追逐“C位”的过程也能“绽放光芒”。收束全文时巧妙回扣前文,紧扣“C位”的丰富内涵,含蓄照应开篇并深化中心。‎ 相关素材积累:‎ ‎1.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2.生活像一片烂漫山花,桃李芬芳,争奇斗艳。然而,最美的花不一定就是那处于山巅的那一朵。在毫不起眼的角落,仍能开出美丽无比的仙葩,把芳香撒向我们心里。一如我们正火的“C位”一词。“C位”并不是你的地位,而是你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3.所谓“C - 22 -‎ 位”,不是班级里优秀学生的位置,如今的位置,也不一定能代表你将来的成就。春晚小品《占位置》不仅幽默风趣,更发人深思。在我看来,曾经的位置与你将来的高度并无联系。奥巴马曾经住在混乱的黑人区,念着最差的学校,却凭不懈努力一步步登上权力的中心;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前受世人嘲笑,但他凭自己的兴趣与毅力,点亮了这盏举世瞩目的“人造太阳”,照亮了黑暗的永夜。古今中外,大器晚成者不在少数。面对他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将曾经的位置与如今的成就挂上等号?C位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置,将班级座位当作“C位”,实在是本末倒置。‎ ‎4.主活中,要抢占“C位”只能依靠自己。如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为了让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报名参加了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让子女压力山大。其实,真正的“C位”不是依靠这些便能抢到的。家长的帮助,只能作锦上添花,却不能为雪中送炭,为什么年年都有山区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因为他们能有依靠自己走出大山的决心和动力,这恰好是城里锦衣玉食的孩子们没有的,别人的的帮助反而会消磨我们的斗志;抢占C位,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永攀高峰的决心以及永不言弃的毅力。‎ ‎5.C位不是盼来的,如之前所说,C位是你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这是通过你的努力无形中形成的,正如李清照笔下的桂花,“何需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卖弄风情。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其正的“C位”,并不一定要身居高位,炙手可热权倾国。而是追求自己心中的大道,是自然的流露,正如苏轼即使屡遭排挤,仍敢道“小蝇在食,吐之为快。”正如嵇康、谢安石居于深山仍能成为天下士子心中的榜样,引领魏晋风流。若想登上“C位”,需遵循本心,你若盛开,自有蜂鸟、游人、清风相随。‎ ‎6.鲥鱼多刺,仍美味可口;海棠无香,依然令人流连忘返。真正的“C位”,不需歌尽桃花扇底风的娇柔。它抢不来,占不来,它由自然的本心氤氲而生,如一缕清风。你若盛开,它便自来!‎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