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1

第四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问题导学 ‎1.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3.本文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性的语言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请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 ‎(1)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2)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3)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4)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自主探究 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选择“载人航天精神”中所涉及的一点或几点,结合课文中杨利伟的事迹,谈谈你的理解。‎ 思维激活:从对“载人航天精神”的理解入手进行分析。‎ 文法导析 ‎1.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导语写中心事件,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 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把一个个的事件贯串起来。主体部分运用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墨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在记叙中,作者加入了一些议论和抒情,使这篇通讯感情充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比如,“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写出了中华民族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期待;“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热烈赞扬了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抒发了成功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感。这样,这篇通讯就做到了叙事简明,线索清晰,重点突出,感情浓烈,是一篇典范式的通讯作品。‎ ‎3.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的特点 本文开始在杨利伟飞向太空之际,笔锋一转,从明朝的万户写起,写中国几百年的航天奋斗历程,不但时间长,而且空间跨度大。除此之外,文中用了许多精确的时间数字,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再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都有力地说明了“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本文结尾通过形象的描写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言简意赅而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请你写一个片段,借鉴本文的方法或者利用其他方法升华其主题。‎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明朝人,曾用47支自制的火箭绑 在椅子上,试图飞上天空。不幸火箭爆炸,他也被炸死。在万户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最早具有飞天梦想”,“中国是嫦娥的故乡”,中国诞生了“真正的航天始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不能服输,不能落伍。‎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酒泉人说,我们酒泉有三多:一是酒多如泉,二是诗多如星,三是飞天神话多如牛毛。‎ 朋友,不知你去过酒泉没有?《三秦记》载,此地“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到酒泉可曾去过酒泉公园?去公园是否喝过霍去病御酒?喝御酒是否饱尝了金泉的甘甜?甘甜中是否荡漾着“香甘一掬陶然醉”的情感?或许,像杜甫《饮中八仙歌》吟诵的汝阳王那样,生出一缕“恨不移封向酒泉”的遗憾?‎ 不,朋友,酒泉人说,来这里可以不读“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但不能不领略李白《月下独酌》的意境。请听一听诗仙当年的预言吧:“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斗酒不醉诗百行,酒星腾飞上九天,徜徉于诗境中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朝北走,去亲眼看一看“酒星上天”: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射中心在酒泉兴建,第一颗卫星从酒泉升空,第一艘宇宙飞船从酒泉飞上太空,第一个黄皮肤的中国航天员从酒泉把飞天梦圆……‎ 酒泉人说,这里是嫦娥的故乡。若不是嫦娥恋后羿,恐怕天下已无处寻那粼粼如波的月光。据说,痴情的嫦娥偷吃了不老丹,飞向月宫上了天堂。想后羿,思故乡,离别情,愧惆怅。唉,月宫冷寂,高处不胜寒,天上哪有人间好,泪洒祁连变酒香。‎ 千年的传说让酒泉人怀想,飞天的夙愿激励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敢和力量。祁连雪,弱水浪,化作彩云飞天上。“神舟”飞船九天遨游,为织女捎去了口信,把手机送给了牛郎。告诉他们,如今家乡变化很大。‎ 答案:[问题导学]‎ ‎1.提示:(1)语言富有诗意。文章中用了许多诗意浓浓的语言,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面对天疆的呼唤”“在这个金色的秋日”等等。这些句子洋溢着散文与诗的美的意境,给人以浪漫的想象,也增加了新闻的文采。而“嫦娥奔月”的传说则使文章在紧张之余,多了一份轻松,让读者多了一份遐思。‎ ‎(2)语言充满鼓励性与自豪感。这篇通讯,不只是报道了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一事实,更在于让人们从这一事实中给全国人民以鼓舞。如:“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这些鼓舞性的语言读后令人振奋,在自豪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3)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如“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是议论,也是抒情,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提高了文章的鼓舞性。‎ 本文第三段:“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样的议论使读者不仅看到了事实,而且领悟到这一事实的重大现实意义。‎ 在本文中,很多的议论和抒情很难截然分开,在关键之处使用议论和抒情,有情有理,增强了通讯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2.提示: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而且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 步,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想知道的。本文提供的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3.(1)提示:这句话言简意赅,很好地概括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明朝的万户想用自制的火箭飞入天空,已有几百年了,从那时起,中国人便有了飞天的梦想;而从1958年毛泽东决定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到‎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科技工作者已辛勤工作了将近半个世纪。这句话写出了无数中国人为了实现飞天梦想而持之以恒、努力工作的情况,很有感染力。从结构上讲,这一句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衔接句,起着过渡作用。‎ ‎(2)提示:这是在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作者发出的感叹。第一句用整句,第二句用散句,整散结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精神融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用逗号将“中国”两字隔开,意在强调。同时告诫国人,我们不能再落后了,从而激发起中国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让中国人团结起来,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3)提示:句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比喻,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努力,中国的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中国人民的航天路非常曲折,但中国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在不断地走下去。‎ ‎(4)提示: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调,热情讴歌了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讴歌了我们民族取得的辉煌成就。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强调这次发射的伟大意义,使读者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 ‎[自主探究]‎ 提示:观点一:本文通过航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顽强的行动,为我们展现了顽强拼搏、刻苦训练、意志坚强、刚毅质朴的航天人形象。同时也以大量的事实告诉人们,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大踏步前进,绝不是偶然的。杨利伟,能够“潇洒走苍穹”是与航天人背后所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分不开的。‎ 观点二: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理应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杨利伟应是千千万万个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代表,他的荣誉是所有航天人的荣誉。我国的航天事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经过了许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杨利伟的成功。我们在称颂杨利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为我国的航天事业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一篇好文章结尾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我们在写作中如何在结尾处深化主题?‎ ‎(1)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个别到一般是深化文章主题常用的方法。‎ ‎(2)可以引用与中心有关的名言警句或谚语等作为文章的结语,来深化主题。‎ ‎(3)可以在文章结尾预示或展开一个美好的前景来深化主题。‎ ‎(4)可以描写一个与主旨有关的环境或写富有哲理的语句结尾,言尽意深,引发思考,深化主题。‎ 范例展示 墙 土垒的、砖砌的、木扎的墙,青灰的、雪白的墙。一堵堵墙把整个世界分隔成一个个小世界,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生活着,相安无争,这一切似平都是墙的功绩。‎ 可是,我却憎恨墙。‎ 我童年时有一个好朋友,是我的邻居,我们俩可好了。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作业一起做,就连挨批评也分不开。我们两家的大人一直都是和和睦睦相处的。哪知道,有一天,他妈妈跟我奶奶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多年的邻里之情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第二天一堵简陋的墙便站在两家共同的小院中间。我和好朋友都接到一个“命令”:“不 准和墙那边的人讲话!”从此,我们俩不再讲话了。每天上学时,我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上学。偶尔在门口碰见他,也是匆匆地分开。‎ 顿时,我觉得有一堵又高又厚的墙隔在我与他之间,就是这堵又高又厚的“墙”使我与他之间的友谊破碎了。我在黑暗的夜里苦思冥想:为什么人们喜欢建筑这么多的墙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么多无形的“墙”呢?如果有一天,世上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都没有了该有多好啊!‎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追梦”“为梦想而奋斗”“探索与成功”“奉献”‎ ‎(2)“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科学”“探索”“追求”‎ 文本图解 ‎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