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03)
淮北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中国素食传统的国学蕴涵 王汐朋 素食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墨子》记载:“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清人孙诒让注:“素食,谓食草木”。素食又称“蔬食”,《礼记》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东汉郑玄注:“草木之实为蔬食”。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饱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括爱惜、同情和敬畏。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动物视为生活资源,但怀爱惜之情有节制地取用,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的主流思想。熟知的典故,如成汤“网开一面,德至禽兽”、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 从人类认识的进程来看,在认识到万物与我是有区别的截然两物之后,再认识到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是更深刻的认识。古代中国早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的哲学命题。深切地从动物生命身上直接体认这种思想,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孟子》最初表达了这种思想:“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宋儒程颐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的观点:“一说天生禽兽,本为人食,此说不是。岂有人有蚁虱而生耶?”(《河南程氏外书》卷八)晚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知识灵明,其去人盖不远矣,其知痛苦亦甚矣”,主张戒食动物,并预言未来世界一定是素食的社会。 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在思维深处对“浑然与物同体”的默会体认。只有默会了鸟兽的疼痛恐惧与我的疼痛恐惧是同一个疼痛恐惧,鸟兽的生命与我的生命是同一个生命,“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方才会有发自情感深处的呼应。在此意义上,同情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这在中国哲学中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 早期中国对动物的道德化,不唯赋予各种动物以特定德性,亦将动物纳入一个道德谱系中,是一种深层次的宇宙图景的精神化。《大戴礼记》中有一个本体意味的万物谱系:一般动物(毛羽介鳞)和人同处于自然世界,麟凤龟龙等祥瑞动物(简称四灵)与圣人处于更高的神圣世界;平行的双层世界又有垂直的投射关系,四灵是动物之精,圣人是人之精。在哲学意义上,四灵象征从一般动物抽象出的超越的德性实体,圣人表示从人抽象出的超越的完善人格。《春秋繁露》还记叙了四灵出没的条件:为政者若爱惜、恩惠动物时,四灵便作为令人崇敬的祥瑞象征而出现;若残酷对待动物时,四灵便会隐退,并出现令人畏惧的自然灾难。在此意义上,敬畏四灵和爱惜动物不是对两种对象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而是内外贯通的关怀:对动物的爱惜,就是对四灵的敬畏;怀敬畏之心去施行爱惜,以爱惜之举来表达敬畏。 当代学者乔清举创见性地将祥瑞动物列入动物生态伦理的范畴,以四灵为例指出了“ 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对中国思想有深切领悟的法国先贤史怀泽,曾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不过,“敬畏生命”落实到动物后是同情,与古代中国对祥瑞动物的敬畏之心是有区别的。换言之,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这不难理解,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中,只有上帝才具有唯一的神性位格。而在古代中国,至上神“帝”早在周代既已取消,祥瑞动物作为“帝使”是德性的神圣象征。在此意义上,敬畏的真正对象不是四灵,而是为四灵所代表、为自然生命所承载的德性本身。 (2016年08月29日 《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墨子》和《礼记》中的有关记载证明了这一点。 B.中国与西方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饮食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西方则以肉食为主。 C.中国古代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对动物的爱惜、同情、敬畏之心是古代中国独有的精神特质。 D.“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体现了古代中国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上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庄子•天下》中“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说法,印证了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的观点。 B.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孟子》表述得更直接,要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 C.晚清康有为认为“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他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的观点,主张戒食动物。 D.“浑然与物同体”就是说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是浑然同体的,所以人对动物会产生恻隐之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戴礼记》中的万物谱系说明了早期中国对动物的道德化,也由此看出古代中国对祥瑞动物的敬畏之心。 B.从《春秋繁露》记叙四灵出没的条件来看,敬畏四灵和爱惜动物是对两种对象内外贯通的关怀,即对动物的爱惜,就是对四灵的敬畏。 C.法国先贤史怀泽曾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不过“敬畏生命”落实到动物后是同情,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 D.古代中国人以敬畏心态面对动物,将之神格化,并作为“帝使”,使动物获得了与神灵相同的地位。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4. 收字纸的老人 汪曾祺 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宽肩的篓子,竹蔑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 。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他是司文运的。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版。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版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因为生活所迫,老白只能靠看文昌阁和收字纸为生,尽管生活清贫,但他无怨无悔,甘于寂寞,悠然自得。 B.“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一句,体现了汪曾祺作品语言干净利索、淡而有味的特点。 C.老白收到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习题的字纸,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步伐,但老白对此并不大理解。 D.“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一句,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冲突,带有悲剧意味。 E.这篇作品写了一个收字纸的老人的晚年生活,叙事平实,不追求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也不重视高潮的设置。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收字纸的老人 汪曾祺 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宽肩的篓子,竹蔑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他是司文运的。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版。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版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 。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5.文中描写了不少的乡土风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阅读全文,谈谈“老人”的形象,并探究描绘老人形象的社会意义。 四、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B.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C.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D.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8.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即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而"殿下"仅是对皇太子的敬称。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10.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 六、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1. 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前后不相同的选项是:() 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D.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12.下面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铺垫。 B.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 C.“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此时各种颜色的菊花盛开,五彩缤纷,渲染了宴饮的盛况。 D.“欲将沉醉换悲凉”的“换”是说词人想借饮酒而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表现词人对故乡思念。 13.对“殷勤理旧狂”包含的曲折情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平日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恢复昔日的豪迈狂放. B.客居他乡,本无意于“绿杯红袖”,但此时他乡景色似故乡,于是“殷勤”而“理”,忘却悲伤。 C.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 D.这一句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之妙。 七、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4.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越王勾践破吴归”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B.“满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描摹春天里春光明媚、宫殿里美女如花的景象.“鹧鸪飞”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C.“旧苑荒台杨柳新”,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D.“菱歌清唱不胜春”写吴王宫景色。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宫女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 。 E.“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八、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5.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谈谈两首诗艺术手法的异同 九、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6. 老王参观一古建筑,抄录了其中四副对联—— 甲:“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乙:“饱德饫和真福食,肴仁饿义即养生。” 丙:“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丁:“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若依“联语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则甲、乙、丙、丁四处依序应是:() A.寝室、书房、厨房、戏台 B.戏台、厨房、书房、寝室 C.寝室、厨房、书房、戏台 D.戏台、书房、厨房、寝室 17. 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 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③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学来养生术,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 ④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⑤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A.孟子孔子老子诸葛亮范仲淹 B.荀子孟子庄子欧阳修岳飞 C.孔子孟子庄子诸葛亮范仲淹 D.荀子孔子老子欧阳修苏轼 18. 张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张。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做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祥云浮紫阁,喜气溢朱门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给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张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B.甲送分店开张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给过七十大寿者。 C.甲送给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张者。 D.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张者;丙送给过七十大寿者。 十、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的诗句是 。 (2)《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20.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② 这个少年心机深沉,竟在十年前便开始布置这个圈套,他处心积虑,步步为营,阴狠狡猾令人不寒而栗。 ③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 ④12月11日,被称为“九球天后”的潘晓婷在多哈亚运会台球女子9球个人半决赛中以3比7负与台北选手柳信美,但她笑对记者提问,哀而不伤。 ⑤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⑥为何上海电气的自主创新总是能与市场需求丝丝入扣?首席技术官黄瓯一语道出天机:“用户支持是根本,在研发过程中要与用户紧紧捆绑。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21. 下列选项中,全都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组是( ) ① 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不仅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更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这无疑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②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理解、接受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③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④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⑤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的政策,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⑥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④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⑤④② C.③②⑤①④ D.③①④②⑤ 十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23. 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 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不超过85字。 十三、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24. 纪录片《红跑道》,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运动员训练的现实状况。影片开头,在教练略带口音的大声斥责里,孩子们一个个跳进红色幕布,脸上一团稚气,眼神里流露出被呵斥后的无措:镜头切换到红跑道上,伴随着教练“不许停”的口令,孩子们连续不断地跳跃、翻滚、倒立。有人认为对孩子们的训练太残忍,也有人认为,正是有这样的高强度的训练,才有奥运会上健儿们近乎完美的表现。 对于以上现状,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原文是说“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不包括爱惜、同情。) 2.C(“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是宋儒程颐的观点。) 3.D(古代中国人的敬畏心态面对的是“祥瑞动物”,而不是“动物”。 4.A、D(A“生活所迫”错,D揭示的内容错)错一个扣2分 5.①突出作品描写的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生活特征;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社会背景; ③烘托人物淡而质朴的人生境界。(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对即可) 6. 形象:① 坦然面对清贫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达观安命,尽心尽责。②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顺融洽的普普通通的社会底层百姓。(每点2分) 社会意义:①塑造老白的形象是作者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生存状态,关注民生。②弘扬普通人积极地面对生活的乐观向上的淳朴的生活态度和精神。(每点1分) 7C 8C 9D 翻译参考译文 居易聪明过人,擅长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 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 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著,坦率耿介,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陛下错了。”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 评论: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他自己说:“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做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做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做感伤诗。其它的为杂律诗。”又自讽说:“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但是杜牧说:“纤艳不检点的诗文,不是庄重高雅的人所做的。这种诗流传人间,父子母女口口相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而不能消除。”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铮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哪! ) 10.(1)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 (2)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瞻)的(判断句1分),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诛求:强制征收)民财,把所得财物称为“羡余”献个皇上(以献)。 11.C 12.C(“各种颜色的菊花盛开”错); 13.B(“他乡景色似故乡”) 14.BD 15.相同的是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抒发了诗人,表达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2分) 不同的是第一首以前三句的篇幅着重写“昔盛”,而最后一句写“今衰”来否定之,从而形成对比,转出新意;第二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4分)(《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16.B 17.C 18.D 19(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0.D 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步步为营:意思是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形容进军谨慎。也比喻行动,做事谨慎。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 哀而不伤: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按图索骥: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丝丝入扣:比喻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和艺术表演) 21.D (④ 句式杂糅。改为“而常常忽视与这些理论……训练”;⑥表意不明,“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 22.C【解析】语句排序遵循一个逻辑原则,即是“先言其物而后可言也”,比如③句中首次提到“箕顶”,那么才有后文对“箕顶”的描述,所以②应在后③;空格后的“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句中提到的“遗址”,显然是在告知其前应是④;而④明显是从上往下看的景象,所以应在“箕顶”之后,即③②之后。排除法,即选C项。 23.首先您要提供需扫描的纸质图书,然后把具体要求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会扫描图书并制作成电子书。如果检查电子书的质量没有问题,结清费用,您就可以把图书和电子书带走了。(内容:“提供”“加工”“交接”每个分项内容1分,共3分;语言得体,合理使用敬辞、口语,语言连贯,合理使用关联词2分,每超过3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24. 此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文章的能力。材料作文在审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明确褒贬法、多向辐射法、舍次求主法、求异同法等。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材料的结尾点明了材料的主旨:正是有这样的高强度的训练,才有奥运会上健儿们近乎完美的表现。参考立意:严师出高徒;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功源于艰苦的训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