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 一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稍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艺术摄影等等。概言之,“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放大,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古风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动漫、网游、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正因如此,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深刻的相通处——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不过,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基于古代文化符号的古风毕竟还有传统的制约。古代文化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规范性为首要考虑。就像如今各种制服,不能怎样好看就怎样穿,就像戏曲表演讲究“宁穿破,不穿错”。对照这一标准,当前基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时尚的古风审美则有碎片化、不稳定的特点。这种特质的积极方面是有一定创造性,另一面则是随意和粗糙,有些作品或现象甚至被讥为“辣眼睛”。此外,因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各种取向:有的强调要严格尊重传统形制,有的只把古风作为设计元素来运用,两方面推向极端都有偏颇之处。‎ ‎  由此,古风发展过程中总有小众与大众、兴趣与商业之间的矛盾和平衡。其实,音乐、服饰、文学等各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相近规律:一开始,几个深度爱好者基于共同兴趣形成小圈子,交流作品,分享心得;随着知名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大,更多追逐时尚者进入,打破小圈子的交流语境;有了更大社会关注以后,商业模式介入,兴趣爱好不再是主要推动力量,出于成本考虑,商业运作难以支持初创者般的无条件投入,商业营销也常有标新立异之举。所有这些,在忠实粉丝看来就是“变味”,于是,追求“纯粹”者又开始另起炉灶。‎ 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应该看到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让传统文化以当代时尚的方式再一次迸发活力,文史专业研究者或可深入进来,帮助年轻人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可持续、有后劲的创新之举。 ‎ ‎(摘编自孙焘《挖掘传统文化的时尚之美》,《人民日报》2019年8月2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古风”之所以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是因为年轻人追逐时尚的天性。‎ B 古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余年前,其流行的群体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C 虽然古风爱好者在古风审美上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但其内在取向还是一致的。‎ D古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兴趣爱好和商业运作之间的矛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抽丝剥茧,探究了“古风”流行的本质。‎ B文章先对“古风”下定义,再分析“古风”流行的原因及发展特点,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C文章对“古风”的流行持充分肯定的态度,认为“古风”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文章对古风的议论分析极具辩证性思维,也具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并不意味着他们想要复古。‎ B“古风”满足了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因而受到众多青少年的喜爱。‎ C商业运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古风”变味,但“古风”的发展并未因此而终止。‎ D“古风”的流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不可简单粗暴地否定。‎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捡 剩 ‎ 黄荣才 ‎ 捡剩是我童年的主要农活之一。捡剩虽然让我们增添了许多游玩的成分,让我们简单的童年在充满汗水的时候也充满欢乐和笑声,但对于大人来说,捡剩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游戏,而是正儿八经的农活,甚至有很明显的指标考核。捡多了大人自然高兴,捡少了不仅仅是劳动果实的不够丰厚,还很容易催生大人们“一样养小狗却咬输人”的挫折感,这对于讲究“输人不输阵”的大人来说足以很生气,生气的后果要么孩子挨骂甚至挨打。‎ ‎   在稻田或者麦地捡稻穗或者麦穗是我们开始的捡剩劳作。收割之后的土地承载了我们热烈的搜寻目光。空旷的土地喜怒哀乐取决于我们目光之内的收获,看到等待捡拾的稻穗,我们奔跑的脚步绝不拖泥带水。在稻草堆里,我们的翻找急促而且有规则,稻草是要照样码整齐的,否则大人的骂声肯定在屁股后面响起,甚至会劈头盖脑扔过来一束稻草,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那份恐吓已经足够让我们惊怵地遵守“游戏规则”。‎ 我们知道我们的捡剩劳动不能影响大人的劳作,也不能增加大人的工作量。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大人没有太多的耐性和包容之心,生活让他们急躁,让他们无法心平气和。在捡剩的过程中,很容易催生划地为营的思维或者说自私的思想。谁发现稻穗比较多的稻草堆是不吭声的,默默而迅速地收拢稻穗。容易为发现一个稻穗欣喜不已,也容易为一个稻穗争夺、翻脸甚至动手。往往是两双小手同时伸向一个稻穗,争执之下或者各得半穗或者某人独得。曾经有两人争一个稻穗,有一个执住稻穗不撒手,另一个用力抽夺,结果是抽夺的人赢了稻草,不撒手的人却是在争夺中握紧拳头把所有的稻粒撸下了。得到稻粒的人很有成就感地把稻粒放进自己的小娄子,另一个人却恼羞成怒,冲过去把他摔倒在地,架由此打开,最后两个人浑身都是泥巴。不过这样的打架却不会让仇怨结得太久,经常是几天不说话或者互不理睬之后,慢慢地重归于好。童年是比较容易消解仇恨和怨气的年龄。‎ 捡稻穗或者麦穗是捡剩里比较轻松的活,毕竟那只需要目光锐利,勤跑动。如果是在地瓜地里捡剩,那可是需要力气的活。带一把小锄头,在挖过的地瓜地翻刨土地,期待能找到一些漏挖的地瓜。要么是小地瓜,要么是被锄头截断的残块,要挖出完整的大地瓜是有相当难度的。有经验的捡剩人总是带着工具,在地上逡巡一遍,发现哪里土块相对集中或者隆起,赶快开挖,或者是找地头地角、沟沿等边边角角,比较有希望获得丰硕的果实。国画中大写意地找过之后,就选择一块地,老老实实地从头翻刨,渴望有被漏掉的地瓜或者吃了锄头的残块。毕竟是挥锄劳作,在地瓜地里捡剩不可能像捡稻穗一般密集,大多是各自一块地忙活着,有多少收获各自听凭运气。这样的翻刨土地是很累人的,手上起血泡是很正常的事情,满头大汗基本上是每次劳动必然出现的情景了。‎ 捡剩获得的成果稻穗或者麦穗要么手搓要么摔打之后融进家里的谷堆或者麦堆。地瓜则大多是水煮之后填进辘辘饥肠,作为物质匮乏年代的补充。后来物质相对丰盛了,捡剩依然存在,但大多是一种惯性或者说培养劳动习惯的延续,色彩消淡了许多。捡剩完全退出生活是以后的事情了,不仅仅是长大。捡剩跟年龄无关,而跟我们日益丰盈充实的物质密切相随。当年长起血泡长手茧的地方已经重新长成细皮嫩肉,捡剩自然成为蛰伏的记忆。‎ 当我们不再为一个稻穗争执的时候,“粒粒皆辛苦”也就成为书面语言,没有汗水和艰辛,没有深入骨髓的体验,朗诵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组汉字的排列,轻飘飘地在教室上空飘荡。‎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描写场面细致而生动,孩子们参与捡剩劳动,虽然有着汗水的付出,但也有快乐的因素,有童年的趣味。‎ B大人们对捡剩态度与孩子们截然不同,他们更在意孩子们捡拾粮食的数量,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候物质的不足。‎ C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叙事与抒情自然真切,又融入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受,字字句句都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D作者借事抒怀,以“捡剩”为中心事件,通过回忆童年真实而痛苦的经历,抒发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之情。‎ ‎5文章描写“捡剩”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文章,就其中两种手法进行分析。(6分)‎ ‎6作者对诗句“粒粒皆辛苦”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生的经历。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B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C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D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名,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财政大权。‎ C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座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D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 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 ‎ (2)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 (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忆江南·春去也 唐 刘禹锡 ‎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①,丛兰裛②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③。‎ ‎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注释:①袂:衣袖。 ②裛(yì):湿润。 ③嚬:皱眉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临别之际的“去也”两字,感情色彩浓厚,抵得过很多言语,貌似平淡的叙述中,融入了作者几多叹惋,几许惆怅。‎ B “多谢洛城人”则转换角度,以春天的口吻,向留恋春光的洛城人殷勤致意,如此着笔,也就化平为奇,化直为曲。‎ C 词作前面四句从春的惜别来写,最后一句则写到了惜春之人,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这位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寂寞惆怅。‎ D 整首词构思新颖,手法多变,典雅绮丽的语言中却给人结构紧凑奇巧之感,体现出清新流畅、含蓄婉转的艺术特点。‎ ‎12 本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若全答则只看前3题,每空1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使用了起兴的手法,暗示女主人公容颜老去,也为下文遭到男子抛弃埋下了伏笔。‎ ‎(2)《琵琶行》中,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女才艺高超、容颜美丽的句子是: ‎ ‎ , 。 ‎ ‎(3)《蜀道难》中,从听觉的角度写出蜀道水流湍急,山路险峻的句子是: ‎ ‎           , 。‎ ‎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 三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2分)‎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1)沛公军霸上 (2)进兵北略地 (3)庄生晓梦迷蝴蝶 ‎(4)浔阳江头夜送客 (5)侣鱼虾而友麋鹿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1)(3)(7) B (2)(4)(7)‎ C(2)(3)(7) D (3)(5)(6)‎ ‎15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C 为仲卿母所遣。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6 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弃甲曳兵而走 ‎ A 以其求思之心而无不在也 B 扣弦而歌之 ‎ C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事久假不归的,应说服教育本人返回原单位工作;如经说服无效,本人仍坚持离职的,原单位可按自动离职处理。‎ ‎ C随着国外新冠疫情的发展,美国华尔街股市遭遇股股寒流,在各大新闻媒体上,我们已经 司空见惯了各种令人沮丧的报道。‎ ‎ D为了繁荣我市的文化艺术生活,文化局将组织我市的绘画高手舞文弄墨,即兴创作,一展风采。‎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 这篇论文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世界经济走势作了深入探讨,令人耳目一新。 ‎ B除法律明确规定外,强制隔离戒毒所不得对外提供戒毒人员档案信息。同时,禁止对戒毒人员为对象进行戒毒药物试验等。‎ C 这种新型U盘不仅能够防范病毒,使电脑免受蠕虫、木马、钓鱼软件及间谍软件的侵扰,而且还能够存储文件。‎ D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演唱曲调也不同,在广州的南沙区,就有姑妹腔、担伞调、高堂歌等曲调。‎ ‎19桃花常在诗歌中象征着美好生活,如果想送一幅书法作品给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下列诗歌适宜作为书写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B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C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 (1) 。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 (2) 。这意味着真正的考古学研究, (3) ,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 (1) ‎ ‎ (2) ‎ ‎ (3) ‎ ‎ ‎ ‎ ‎21下面是×市×中学学生李明艳写给《中学生语文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存在五处表达不得体的情况,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中学生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市×中学学生李明艳,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大作《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李明艳  ‎ ‎2020年4月20日 ‎(1)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 (2)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 (4)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 ‎(5)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含标点符号)。(4分)‎ 日前,我国科学家发表了对液态金属研究的新成果。液态金属不同于常规环境下的固态金属,即使在室温下也能保持液态。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小组研究发现,溶液环境中的液态金属液滴,在受到电场或化学物质的作用时,会产生类似于细胞吞噬外界颗粒的胞吞效应,能高效地将周围的颗粒吞入体内。这一发现也开辟了一条构筑高性能纳米金属流体材料的新途径。这种神奇的吞噬现象并不是液态金属唯一的类生物学行为。研究小组还发现,当把金属液滴部分浸没于碱性溶液并部分暴露于空气中时,处于液态金属与空气交界面的溶液会出现规律性的振荡。研究人员将利用这一新发现开拓液态金属研究的新领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作文(60分)‎ ‎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各地捐助物质涌来,并多有鼓励、祝福之语。日本捐赠武汉物质的包装箱上写的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有人将此与我们的宣传标语如“武汉挺住”“武汉加油”相比,认为人家雅,我们俗。‎ ‎ ‎ ‎ 对此你怎么看呢?请就此谈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