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辽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辽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 试题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据文 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 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 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 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 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 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 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 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他同 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如此说来,孔子摄 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因此,在孔子那 里,仁与礼是互摄的。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 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 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礼乐文明的 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 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 被打破,它们便失去了和平共处和交流会通的思想文化平台,“诸神的和谐”也就被“诸神 的战争”所代替,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明变迁所特别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 是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经过长期激进的反传统而被摧毁,丧失了社会存在的根基; 另一方面,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 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 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新时代,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进而重建儒学与 生活的联系,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重建复兴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代的礼乐制度源自殷商的祭祀礼仪,据文献记载,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由周公建构 完成。 B. 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 C. 春秋时期 文化困境表现为礼丧失仁的基础,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丧失化民成俗 的功用。 D. 中华天下体系形成于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近代以来儒家发生的两方面变化为现实前提,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 B.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C. 第三段重点论述的是孔子对“仁”和“礼”关系的认识:互为前提,互摄和相互成就。 D. 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分析了礼乐文明与儒家学说,各种外来文化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了孔子,礼乐文明的精神才大白于天下,所以,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 的精神特质。 B.文化之间的“和谐”变成“战争”,与涵融它们的礼乐文明体系这一母体被解构、被打破有 关。 C. 因为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所以儒学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 越远。 D. 新时代,如果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 系,礼乐文明就会重建复兴。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的 A 项,“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错,由原文“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 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可知,周代的礼乐制度直到西周中叶才正式完成,此时 已不是“周公”,所以不是由周公建构完成。 B 项,“儒家学派……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错 误,由原文“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 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可知,是“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 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儒家学派”。 D 项,“形成于”错,“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论证话题错误,本文论证的是“重建礼乐文明需要 什么样的儒学”,作者的逻辑是礼乐文明内蕴于儒学,所以前面用来较多的篇幅二者的关系, 并对孔子“仁”“礼”关系做了分析,因而,要重建复礼乐文明,须从儒学入手,而儒学从 近代以来又遭遇两方面的变化,故而作者最后期待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 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这也是作者对标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 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 项,结论绝对化。 C 项,原文是因果推导,选项的开头变成了并列关系。 D 项,原文只是说“关键所在”,不能推导出这一绝对化的观点。 故选 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 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 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 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 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 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 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 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 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 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 用物资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 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以垃圾焚烧为例,垃圾分类能助力焚烧处理做得更好,可起到减量、 减排、提质(改善燃烧状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依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国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见下表。 类别 类 型 比重 可回收垃圾 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可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主 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约 10%-25% 厨余垃 圾 如剩菜剩饭、骨头、果皮等食品类废物及花草等生 物类废弃物。 约 40%-60% 其他垃 圾 主要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 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 食品袋(盒)。 约 20% 不可回收垃 圾 有毒有 害垃圾 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 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 荧光管、灯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 收或填埋处理。 约 25% 垃圾分类,国外发达国家施行得较早,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 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他们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且不断细化完善,像《废物避免产生和 废物管理法》《废物管理法案》《包装条例》《电子电器设备法案》《电池条例》等。 自 20 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 育过程。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 是课本内容。 在垃圾后期处理阶段,对于有机垃圾、纸类、玻璃类等生活垃圾,以及特种的有害垃圾, 企业会通过不同车队进行分类收集、专项运输送往不同种类的处理厂处理。企业专业处理垃 圾后,可以将有生产价值的原材料提取出来,向各产业针对性销售。据统计,德国垃圾回收 行业从业人员超过 25 万,每年的营业额达 500 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 1.5%。 另外,日本也是垃圾处理较好的国家。日本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才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 最初只简单地分类,之后才逐步细分与完善起来的。到如今,垃圾分类的意识与方法早已完 全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摘编自《垃圾分类,引领绿色生活》等) 材料二: 图一:2011-2017 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图二:2011-2017 城市垃圾处理量及占比走势 (摘编自《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材料三 做好垃圾分类是解决好垃圾问题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垃圾处理的全部,垃圾处理需要 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环节同时发力。 目前各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正加大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榆、分类处理 4 个 环节中后 3 个环节的投入,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车的购买等,实现从投放到运输再到处理的整 体链条分类,避免“先分后混”等问题。 事实上,实施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方式,这一举措也将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 式。比如,餐饮外卖要不要配送许多餐具、网购商品包装能否尽量减少胶带和泡沫塑料、礼 品包装能否更加环保……显然,从前端的人人分类投放到后续各个环节,垃圾分类离不开全 社会的共同参与,创新城市垃圾管理不能只是一阵风,而需要各界同时发力,扎实推进。 (摘编自亢舒《垃圾处理,不只“分类”这点事儿》,《经济日报》2019 年 7 月 12 日) 4. 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垃圾分类可变废为宝,如把纸张、布料、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及废旧家用电器 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 B. 垃圾分类可使垃圾处理更科学有效,如分类后可改善垃圾品质,减少污染排放量,减少或 避免有毒有害垃圾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C. 厨余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 40% -60% ,也是易腐垃圾,污染周围环境,因 此,相比其他垃圾的处理,应更重视对厨余垃圾的处理。 D. 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是垃圾分类后续程序,和垃圾分类一样考量着垃圾处理的水平, 可以说,做好垃圾分类只是做好垃圾处理的第一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德国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主要在于技术髙超和经济化运营,他们对垃圾进行了专业处理 再利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B. 截至 2017 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在不断增加,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不过仍然做不到对全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C. 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以焚烧、填埋为主,这两种方式中,填埋是主要方式, 占比一直在 50%以上,不过呈下降趋势。 D.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方式,也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垃圾分类意识与方法融入人们的生活, 有助于社会风貌得到更大改观。 6. 请结合材料,就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提出合理性意见。 【答案】4. C 5. A 6. ①政府环卫部门等: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体系统筹,不断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借鉴其他国的先进经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垃圾分类意识。 ②企业等:提供更为环保的商品包装等,提供与垃圾处理配套的设施,完善垃圾的收集、运 输、处理等后续程序,提高有用垃圾的利用价值,提高垃圾处理技术等。 ③民众: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自觉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约占垃圾总量的 40%-60%”错。从材料一所提供的图表中数据看出,“40%-60%”反 映的只是中国生活垃圾的情况。“相比其他垃圾的处理,应更重视对厨余垃圾的处理”,表述 不合逻辑,不能单从量的比重来看是否需要重视。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 项,“主要在于技术髙超和经济化运营”无中生有,从材料一第三段“垃圾分类,国外发达 国家施行得较早,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 他们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且不断细化完善,像《废物避免产生和废物管理法》《废物管理法 案》《包装条例》《电子电器设备法案》《电池条例》等”中看,德国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有 多种因素,文中并未强调哪种因素是主要的。 故选 A。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 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 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 从材料三第二段“目前各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正加大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榆、 分类处理 4 个环节中后 3 个环节的投入,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车的购买等,实现从投放到运输 再到处理的整体链条分类”中看,在政府环卫部门等方面,要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体系 统筹,不断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从材料一第三段中“垃圾分类,国外发达国家施行得 较早,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中看,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给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 民众垃圾分类意识。从材料三第三段“比如,餐饮外卖要不要配送许多餐县、网购商品包装 能否尽量减少肢带和泡沫塑料、礼品包装能否更加环 保”中看,企业要提供更为环保的商品 包装等,提供与垃圾分类处理配套的设施,完善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后续程序,提高 有用垃圾的利用价值,提高垃圾处理技术等。从材料一第四段“自 20 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 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 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中看,民众要掌握 垃圾分类的知识或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鲁迅先生的温柔 叶浅韵 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 10 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一 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 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 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 芳。 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近的先 生塑像,莫名的大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 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 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 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时, 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不请自来。他是她 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 无比的品牌精神食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也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 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 在一纸一句里。 而在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里,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昂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多才, 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是说起时尚衣着也 头头是道。从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 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 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人家。 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 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 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 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 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 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 7 条,除了交代丧 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 家”。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 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 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 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 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 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 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越一切之上。先生 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东西南北,各方各圆。 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我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已是多 余。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从鲁迅文学 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的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 B. 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化抽 象为具象,生动形象地写出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美好的爱情。 C. 作者写鲁迅先生临终遗嘱。这些遗嘱里有对周海婴将来职业的要求,有对无原则主张宽容 的痛恨,并与现实进行对比,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 D.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 视线在历史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温柔看待世界之一 切的态度予以高度评价,朴素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睿智的深邃。 8. 请简要说说文中鲁迅先生的“温柔”表现在哪些方面。 9. 本文的中心内容在于写鲁迅先生的温柔,而结尾却写“我”在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这样 写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C 8. ①对许广平爱情的温柔;②讲求情趣尤其是衣着,美学等的时尚;③孩 子般可爱而顽劣的天性;④自成方圆有棱角。是非恩怨分明。(答出三点即可) 9. ①“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 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与开头相呼应,“我”是在春 天的芬芳中拉开了对温柔的鲁迅先生回忆的序幕。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 的 构严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 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 句子,仔细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 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来,判断时要仔细认真。C 项,“这是为了表现鲁 迅先生高超的智慧”分析错误。原文“55 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是对鲁迅先生壮年去 世的惋惜,作者写鲁迅先生的遗嘱是为了表现鲁迅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 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 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文主要谈 论鲁迅的温柔。首先,他对妻子是温柔的。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他是她永远的小 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 牌精神食粮。其次,他对待生活是温柔的。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 然成了时尚达人。再次,他有着孩子般顽劣的天性。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 人家。最后,他的温柔不是无原则的。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 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 自成方圆。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结尾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 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结尾段落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 或与标题呼应;结尾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在 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这样安排,一方面,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 应,文章第一段最后“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 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另一方面,在 内容上,“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春光正好,春天在画里。这正好与文章主题“鲁迅先 生的温柔”相一致。鲁迅先生给人的一贯印象都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 一个极严肃的形象,通过回忆,对先生的温柔的描写,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 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 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梦麟,字文子,西鲁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尚书宪德子。乾隆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授 检讨。十五年,迁侍讲学士,再迁祭酒,提督河南学政。十六年,授内阁学士。十七年,湖 北罗田民据天堂寨谋乱,梦麟以河南商城邻罗田,驰往捕治,上嘉之。疏言:“商城界江、 楚,峻岭深岩,易藏奸宄,请增兵巡察。”下河南巡抚议,移驻守备,增兵百。十八年,署 户部侍郎,充江南乡试考官,即命提督江苏学政。二十年,授工部侍郎,代还,调署兵部, 兼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二十一年,命在军机处学习行走。大臣在军机处,资望少浅者曰"学习 行走",自梦麟始。 是岁,河决孙家集。二十二年,河道总督白锺山奏请开荆山桥河,命梦麟驰勘,趣即兴 工,工竟,议叙。上南巡阅河,以六塘河以下积潦,桃源、宿迁、清河诸县卑成浸,令梦麟 勘治。寻奏:“六塘河上承骆马湖,至清河分两派,由武障、义泽等河汇潮河入海,长三百 馀里,中间淤浅数十处,已令速疏浚南北两堰。并去年水坏宿迁堰工及诸缺口,俱加修筑。 诸县积水,开沟十五,设涵洞五,建闸四,俾得宣泄。”工既竟,又奏:“荆山桥河道经铜、 沛、邳、睢四州县,分设四汛;黄水自丁家楼汇入苏家闸,荆山桥正当其冲,应令堵筑。微 山湖至荆山桥河下游王母山,纡长湾曲,每岁霜降后应令疏浚。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 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上命如所议行。 山东巡抚鹤年奏金乡、鱼台、济宁诸州县水患,命侍郎裘曰修偕梦麟驰往相度,合疏言: “诸县久为微山湖水所浸,当筹分泄之路。韩庄闸南伊家河至江南梁旺城入运,今已久淤, 当开浚引积水东注。”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二十三年,复 调工部,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卒,赐祭葬,年仅三十又六。 (摘自《清史•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上命如所议行 B. 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上命如所议行 C. 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上命如所议行 D. 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上命如所议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隆,清高宗年号。年号始创于汉武帝,有时一个皇帝换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般是一个 皇帝一个年号。 B. 祭酒,官名,西汉称博士之长,东汉改为博士祭酒。此官职历代沿置,隋、唐国子监都以 祭酒为长官。 C. 工部侍郎,明清两朝六部之一工部最高长官。工部是六部之一,主管全国的土木、水利工 程、机器制造等多项事宜。 D. 学士,最早指在学校读书的人,六朝以后为掌管编纂撰述的官,本文的“翰林院掌院学士” 指的就是后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梦麟家族显赫,出身显贵。他是正白旗人,家族地位相当显赫;而他的父亲宪德又位居尚 书,也是朝中大员。 B. 梦麟反应机警,有预见性。罗田有乱,他驰往捕治;商城地势险要,易藏违法作乱的人, 他提醒朝廷增加了守备的兵丁。 C. 梦麟年轻有为,政绩卓著。他二十三岁就在朝廷任职,三十四岁又进军机处任职;他兵事、 河务兼善,后者业绩尤著。 D. 梦麟精于河务,能因地治水。他成功开凿荆山桥河,发现并治理好六塘河下游积潦问题, 修堰、开沟、设涵、建闸等各得其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七年,湖北罗田民据天堂寨谋乱,梦麟以河南商城邻罗田,驰往捕治,上嘉之。 (2)河道总督白锺山奏请开荆山桥河,命梦麟驰勘,趣即兴工,工竟,议叙。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乾隆十七年,湖北罗田百姓占据天堂寨作乱,梦麟因为河南商城毗邻罗田,就前往 捕捉平乱,皇上称赞他。 (2)河道总督白锺山上奏请求开挖荆山桥河,朝廷命令梦麟前往勘察,马上动工,工程结束 后,接受考核。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译文为:当地百姓就在河湾筑坝捕鱼,在渡口铺石走路,都堵塞了河道,应该严令禁止,皇 帝下令按照他的建议实施。 “就湾”是“筑堰坝捕鱼”的地点,后面不可断开,排除 BC 两项;“阻河道”为动宾结构, 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明清两代”错误,应为中国隋唐至清末。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D 项,“梦麟……发现并治理好六塘河下游积潦问题”错误,“发现”一说错误,文章第二段 说的是“上南巡阅河,以六塘河以下积潦,桃源、宿迁、清河诸县卑成浸,令梦麟勘治”,由 此可知,不是梦麟发现,而是皇上,皇上南巡认为六塘河以下积潦,然后命令梦麟勘治。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据,占据;以,因为;嘉,称赞。 ②驰勘,前往勘察;趣,马上;竟,结束。 【 【点睛】译文:梦麟,字文子,出身于西鲁特氏,是蒙古正白旗人,尚书宪德的儿子。乾隆 十年中进士,改任庶吉士,被授予检讨一职。乾隆十五年,升任侍讲学士,再升任祭酒,后 来任提督河南学政。乾隆十六年,被授予内阁学士一职。乾隆十七年,湖北罗田百姓占据天 堂寨作乱,梦麟因为河南商城毗邻罗田,就前往捕捉平乱,皇上称赞他。梦麟上疏道:“商 城邻近江、楚,山峻洞深,容易躲藏奸贼,请求增兵巡察。”交给河南巡抚议事,移师驻防 守备,增兵百人。乾隆十八年,任户部侍郎,又担任江南乡试考官,就被任命为提督江苏学 政。乾隆二十年,被授予工部侍郎一职,又调任兵部,兼任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乾隆二十一 年,被命令在军机处学习行走。大臣在军机处,资历名望少浅的人被称为“学习行走”,这是 从梦麟开始的。 这年,孙家集黄河决堤。乾隆二十二年,河道总督白锺山上奏请求开挖荆山桥河,朝廷 命令梦麟前往勘察,马上动工,工程结束后,接受考核。皇上南巡阅河,因为六塘河以下积 涝,桃源、宿迁、清河诸县都被淹,令梦麟前往勘察治理。不久梦麟上奏:“六塘河上承骆 马湖,到清河时分成两派,由武障、义泽等河汇集潮河流入大海,长三百多里,中间淤浅的 地方有数十处,已令马上疏通南北两堰。以及去年被水冲坏的宿迁堰工及其它缺口,都已加 以修筑。诸县洪涝积水,挖开沟渠十五条,设置涵洞五个,建立闸门四座,使之得以泄洪。” 工程结束后,又上奏:“荆山桥河道经铜、沛、邳、睢等四个州县,分别设立四汛;黄河之 水自丁家楼汇入苏家闸,荆山桥正首当其冲,应该下令堵筑。微山湖至荆山桥河下游王母山, 有迂回绵长的湾曲,每年霜降后应下令疏通。居民靠近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作为步道, 都阻塞了河道,应下令严禁。”皇上下令按照他所说的施行。 山东巡抚鹤年上奏金乡、鱼台、济宁诸州县遭水患,命令侍郎裘日修和梦麟前往察看, 两人一起上疏道:“各县久被微山湖水所浸,当谋划分洪泄涝之路。韩庄闸的南面伊家河至 江南梁旺城的水进入运河,现在已经淤积很久,应当疏浚引导积水东流。”奏章献上后,皇 上称赞他说中要害,调任户部冬工,最后回京师。二十三年,又调任工部,任翰林院掌院学 士。死,赐祭葬,年仅三十六。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 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 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 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4. 下面对这首词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 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 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 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5. 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 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 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 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 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 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 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 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B 项,“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说法错误,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想 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的原因。“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 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 B。 的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表现手法能力。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指出诗词运用的 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词具体内容分析诗词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点出诗词运用该 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主要用了哪 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是要求学生赏析诗人表现自己家国情怀的表现手法。本词首三 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 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 思似织,这是借景抒情。“看浩荡千崖秋色”写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 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想到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泪水滂沱。结尾“鸿北 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表达了 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这些都属于借景抒情。结合注释可知“白发书生神州 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用典,意思是说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 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 这是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常恨 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意思是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 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 烦。这里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 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还有“少年自负凌云笔。到 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意思是: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 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这是拿少年的才华与如今 才气凋尽进行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还有“常恨世人” 三句词人是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 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 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这是把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 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具体答 题,根据以上分析,从借景抒情、用典和对比几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 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 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 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 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 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提到的达成逍遥之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那茫茫的雾气、茫茫的江水、 茫茫的夜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的样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描写的情景 与苏东坡《浣溪沙》词里所描绘的“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情景相同。 【答案】 (1). 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白露横江, (4). 水 光接天。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御”“辩”“佛 狸”“辩”“祠”“神鸦”,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 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 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 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 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_________,文 化产品创收_________,这样的转变,不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 _________。从_________到俯下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 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 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还要让博物馆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 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 400 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 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森曾说过:“( )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 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只有发展 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 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处身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 文化传播、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要建立与公众的联结,不 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销声匿迹 风生水起 改弦易辙 板起面孔 B. 偃旗息鼓 如火如荼 改弦易辙 一本正经 C. 销声匿迹 如火如荼 殚精竭虑 板起面孔 D. 偃旗息鼓 风生水起 殚精竭虑 一本正经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故官是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B. 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话的文化。 C. 故官是有文化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D. 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B. 不仅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 来”,还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 C. 不仅要使其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 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D. 使其不仅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 起来”,而且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 【答案】17. A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偃旗息鼓:原意是放倒军旗,停止擂鼓,秘密行军, 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第一处,是说“厕所收费”早已消失, 应使用“销声匿迹”。 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 热烈或激烈。第二处,是说“文化产品创收”蓬勃兴旺,使用“风生水起”更为恰当。 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针、计划或做法。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第三处的语 境是指发展思路的改变,所以应该用成语“改弦易辙”。 板起面孔:绷紧面孔,表示严肃、不悦或冷淡。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由后文的“从 自带敬畏感”可知,第四处的语境为绷紧面孔来表示严肃,所以应该用成语“板起面孔”。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需要填写的是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森的一句话,从后面“只 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 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故宫”和“文化”的“生命力”,因为 故宫代表着一种文化,文化只有在焕发生命的基础上才能体现活力,才能得以传播。 A 项,重点落在“文化”上,与前后语境不符。 B 项,“文化”与“生命”的关系说反了。 C 项,把重点放在“文化”上,排除这三项。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 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D 项,主语一致,关联词在主语之前,错误; B 项,“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 来’,还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语序不当; C 项,“要使其”滥用介词,不合逻辑。 故选 A。 【点睛】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 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 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 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 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 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 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 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 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 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之所以如此,①_________。 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传承危机,就无需花这么大的力气来传承了。②___________?因为传 统文化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中国以 前是农业社会,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 以前的农业文化③___________ 。因此,今天还要守着过去的农业文化就很困难了。 【答案】 (1). ①是因为传统文化遇到了传承危机 (2). ②为什么传统文化会遇到传承 危机 (3). ③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 基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要求所补写的句 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 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 ②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 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 ①处,根据划线前面“之所以如此”,推断出所填句子的开端是“是因为”,再结合横线后“如 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传承危机”,可推断出这里应填“是因为传统文化遇到了传承危机”; ②处,根据“?”和“因为传统文化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可推断此处应填“为 的 什么传统文化遇到传承危机”; ③处,根据横线前“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可知,中国进入功业社会甚至 信息社会后,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就不再是农业文化了,因此农业文化存在的物质基础也就不 存在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日前,国学英才系统化教育高层研讨会暨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仪式在京 举行。院长蔡恒奇介绍,国学院将搭建平台,每年从全国遴选 25 名优秀学子组成国学“长城 班”,以熟悉经典、能解经和力行为标准,实施国学英才系统化培养。国学教育的根本在于知 行合一,让经典活起来,让经典走进生活。与会学者建议,“长城班”的课程要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通过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答案】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每年遴选优秀学子,进行系统化培训,达到 知行合一,提升文化自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 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 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所给新闻报道共包含四句话,第一句话的中心意思是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仪 式在京举行;第二句话介绍了国学院的目的和做法,其中核心信息是“遴选优秀学子,进行 系统化培训”;第三句介绍了国学教育的根本,关键词语是“知行合一”;第四句话介绍了“长 城班”的教学模式和目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文化自信”。考生把每句所选的关键词语整合起 来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实”的造字本义为柜子里装满了贝壳,指家境富裕;进而引申为充盈饱满没有空隙; 再进一步引申为有内涵、不虚假。“实”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 远流长,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更需要弘扬这种精神。辽宁省实验中学的校风“文明、勤奋、求实、进取”中就包括“求 实”。 现在作为本校优秀学生的你,带领高一学生在校史馆参观后,要发表一次主题演讲,向他们 阐明“实文化”的内涵,并对他们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愿“求实”精神常在你我心中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 今天带领大家参观了校史馆,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感悟。我校秉持“求实”的校训, 并以“求实”作为校名,足见我校对求真务实精神的重视。求实的基本内涵是尊重科学、追 求真理。从根本上说,求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地坚持真理,无畏地修正错误。 我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在心里种下一颗“求真务实”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扎根在大家的 心中。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要反复强调“求实”精神的重要性?因为我国历史上曾经有深刻的 教训。若将时光倒转 48 年,那么,我们将看到中华大地上曾经上演的极荒唐、极悲哀的一幕: 人民公社“大跃进”,各地粮食高产“放卫星”,河南省西平县 1958 年竟称小麦亩产 7320 斤, 党报上也公然刊登密集的稻穗托住一位小姑娘的摄影照片。粮食多得吃不完了,于是,各地 大办公共食堂,“放开肚子吃饱饭”,国家对农村大量征购粮食,结果,不到半年,1959 年春 天部分地区就出现饥荒,1960 年冬春几乎全国城乡处处缺粮,大量的人口因饥饿死亡,高产 卫星叫得最响的河南信阳地区人口饿死率高达 30%,河南全省一个冬春竟饿死 200 多万人。这 是什么性质的灾难?这是浮夸风、共产风的恶果! 弄虚作假,祸国殃民!只有求真务实,才能兴国富民。综观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我们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这么快,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生活水平之所以由 基本温饱提升到小康,最关键的一条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奉行了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中央正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较落后、人们的思想道德 水平还不高这一国情,大力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工商企业推行 股份制和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政策,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这 20 多年 来人们的逐步富裕,各地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国力强盛,归根到底,靠全国上下的求真务实, 靠党和国家制订并实行了一系列适合国情、适合我国社会实际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机制! 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求真务实,这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工作作风;一切从 实际出发,这是我们必须奉行的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每 一事物都具有与其他事物不一样的特殊性,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即规律 性,因此,不论是治党治国,还是办企业、种粮食、造房子,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努力使主观与客观实际、客观规律相符合,而不能使计划、目标和法律、政策、办法、 措施等与客观实际脱节,与客观规律相悖。只有主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那创新规划、政策 措施才能切实施行,那劳动、那努力才能结硕果、出实绩。 愿大家都能记取“大跃进”浮夸风的惨痛教训,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求真 务实,开拓进取!能够做到踏踏实实学习,真真切切做人。感谢大家!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为材料作文。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 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因此,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本题材料分成两部分。第 一部分对“实”字的语义和语源进行必要解说,这三个义项的引申路径是从物质到精神再到 人格;第二部分阐释了“实”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提示考生,需要从物质财富创 造、个人品格、民族精神等不同层面对“实”进行思考和辨析。材料中隐含了“物质财富创 造个人品格、民族精神”这样逐次深入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已经为学生搭建了构思基本框架。 学生作文时需要辩证地处理“古代与现代”“当下与未来”的关系。写作者的身份是高年级 学长,任务对象是求实中学高一新生,写作时要注意对象的身份和接受程度,语言风格要平 易亲切。此外这个要求其实隐含了这样一个任务:现代中学生如何看待“实”的精神?写作 中要注意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以照顾题目中“希望与建议”的写作要求。 1、论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2、生活容不得半点虚假; 3、踏踏实实学习,真真切切做人。 素材:1.制度决定了敢不敢做到求真务实做到求真务实,制度是关键。制度提供的是一种游 戏规则,一条行为边界,规定了组织成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所以,久而久之便会日积月累为一种所谓的制度环境,形成一种机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 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有人说,干部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说假话和造假数字,未必 全是心甘情愿的,首先应是政绩评价机制作用的结果。这种认识虽然片面,但不无道理,起 码说明了一个事实,这就是,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形成两种完全相反的导向,科学的制度安排 会让人做到求真务实,不科学的制度安排则会让人难以做到求真务实。所以说,求真务实, 不仅表现为一种作风的源泉,更是一种制度安排的结果。所以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 就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 向反面。” 2.要使党的干部自觉地在求真务实的轨道上知与行,必须做出科学的制度安排。譬如,政绩 的客观评估制度,既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看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发展的可 持续性,既看上级领导的评价又看一般干部群众的评价。再如,科学的用人制度,确实做到 能者上、庸者下。又如,严格的督察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等等。科学的制度安排会产生激 励和约束两个方面的作用。所营造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党的干部乐于求真务实,求真务实的 人可以得到褒奖和重用;好大喜功的人则会受到批评和惩戒。所营造的约束机制,能够及时 发现并纠正党的干部违背求真务实精神的各种不正之风和错误做法。   3. 是否求真务实,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外在反映。一个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人, 必定努力去求真务实;一个坚持个人利益至上的人,肯定不会去求真务实。要成为求真务实 的忠诚实践者,必须有求真务实的能力,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注重践履。做到求真务实, 制度很关键。求真务实,不仅表现为一种作风的源泉,更是一种制度安排的结果。 4.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 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 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党一贯倡导求真务实。今天又赋予了求 真务实新的思想内涵,把它提高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求真务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 难,一以贯之则更难。价值观决定了想不想做到求真务实 5.求真务实本身是一种价值取向,其中蕴含着价值观。价值观反映的是一个人对待事情的立 场、观点和态度,也就是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是否求真务 实,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外在反映。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拥有 群众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还是拥有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想不想做到求真务 实。 6.一个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人,必定要努力去求真务实。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道理。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同志这由衷的心声感动了 每一个中华儿女。他希望看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共同贫困,所以敢于冲破“两个凡是” 的束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敢于冲破“姓资”、“姓社”的束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改革目标。彭德怀同志亲自了解到了脱离实际的“大跃进”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所以他在庐山会议上敢于上万言书为民请命。郑培民同志始终有着“万事民为先”、“当官要 多做造福人民的事情”的理念,所以他无论是在条件较好的湘潭,还是在条件较差的湘西, 都做到了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任长霞同志始终牢记自己是 人民的警察,所以她敢于与黑恶势力做无情斗争而不顾个人安危。 7.一个坚持个人利益至上的人,自然不会努力去求真务实。这也是被许多事实所证明了的。 王怀忠和李真,既是腐败分子的典型,也是不求真务实的典型。王怀忠自诩升官的秘诀是“要 善于吹牛”。阜阳农民养牛不过 20 万头,被他吹成 100 万头。阜阳本来刚刚解决温饱,数字 被他吹涨了十几倍。结果是阜阳群众被折腾得苦不堪言,称王怀忠为“王坏种”。李真是一个 信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人。他不仅肆意篡改自己的学历、出身和档案,而且蓄意夸 大河北税收,造成寅吃卯粮,群众讥讽他“李真不真”。当然,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现实当 中,不求真务实的表现各种各样。不想求真务实者,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 无为;不愿求真务实者,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不敢求真务实者,明哲保身、患得患失,奉行庸俗的好人主义处世哲学;不善 求真务实者,沉湎于文山会海,成为庸碌的事务主义者。不求真务实者虽然表现各异,但有 一个共同特征,这就是个人利益至上,至少是对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8.真正的共产党人应当自觉地把求真务实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作为自己政绩的评判标准, 以做到求真务实为荣,以做不到求真务实为耻。有人讲,为求真务实而奋不顾身虽然令人钦 佩,但自己顾虑多、勇气少。我们有些同志为什么没有勇气去驳领导、同事和朋友的面子? 为什么没有勇气去坚持求真务实?说到底,原因还在于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无私方能 无畏。想求真务实的人,必须有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有人讲,不是不想求真务实,而是 求真务实太费力,自己缺乏那个韧劲。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肯定比真抓实干容易,作威作 福肯定比为民造福舒适。想求真务实的人,必须有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 9.做到求真务实,不仅要有愿望和热情,而且要有能力。求真务实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 统一。坚持求真务实,贵在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注重践履。可以说,知行统一是党的干部 是否求真务实的试金石。要成为求真务实的忠诚实践者,必须有求真务实的能力。再美好的 蓝图,再宏伟的战略设计,再巧妙的策略安排,如果缺乏应有的能力,终究是空中楼阁,纸 上谈兵。同样的事情,处理起来,为什么有的人得心应手,有的人则束手无策,原因就在于 能力的差异。美国企业界知名人士写的一本名叫《执行力》的书,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该书风靡全球企业经营管理界,被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共同列为 畅销书。现在,“执行力太差”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口头禅,如何提高执行力成了企业培 训的核心内容。同一行业内的不同企业,经营战略没什么大的不同,经营业绩则大不相同, 根本原因在于执行力的不同。该书认为,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另 外 30%则靠运气。美国《财富》杂志对企业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大多数企业失败的原 因不是策略不好,而是贯彻执行不到位。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做不到求真务实 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而是应当首先从自己能力上找原因。一个只会以会议落实会议、以 文件落实文件而不会真抓实干的人,肯定没有能力做到求真务实。 10.一个人,即使今天有能力做到求真务实,也并不意味着永远有能力做到求真务实。目前正 在流行的一本名叫《本领的恐慌》的书,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这是一个所谓的中国天才少女 所写的书。书名来自毛泽东同志 1939 年在延安讲的一段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 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书中讲的是有关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习理念 和学习模式,论述了人人都需要的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素质学习。在今天这样一个日新月异 的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瞬息万变的新情况,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课题,每一个党的 干部都应该从做到求真务实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能力。领导干部应具备多方面能力。就坚持 求真务实而言,最关键的是真抓实干的能力。是否有真抓实干的能力,关键看人民群众对其 政绩是否满意。 结构层次:本文是以优秀学生的身份在校史馆为高一新生做的讲解,符合演讲稿件的语体特 点:偏重说理,口语化程度高,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题目《愿“求实”精神 常在你我心中》,直击主题。 2.开篇点明自己身份,结合现实,引发我们对“求实”精神的思考,亮出观点:我希望大家 从今天开始在心里种下一颗“求真务实”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扎根在大家的心中。 3.主体段落,阐释求实的内涵,列举事例,人民公社“大跃进”,各地粮食高产“放卫星”、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反对比论证,内容充实,符合题意,朴实自然又 不失灵动,表达准确到位,句式的灵活多样。 4.结尾段紧扣中心,重现自己观点。愿大家都能记取“大跃进”浮夸风的惨痛教训,说老实 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能够做到踏踏实实学习,真真切切做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