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上期期中试卷高二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自古便有“侠”。春秋战国时代,豪侠横行,韩非子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朝廷对侠客也是“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郭解、朱家、田仲等游侠列传,对“侠”予以正面评价:“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武侠文学起源于先秦史书中的游侠传记,后至唐传奇、宋话本中的剑侠故事,再到明清《三侠五义》等侠义、公案小说,渐成气候。进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武侠小说形成争鸣之势。‎ 中国侠文化与同时代的大众文化心理存在一种对话关系。武侠小说的根本观念在于“拯救”:一方面在追寻儒家庙堂文化以求社会公正而遭遇失落后寻求他人拯救,是弱者心态的想象性治愈;另一方面,则期望在拯救他人中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在他救与救人之间,人们内心深处还潜藏着更加复杂、矛盾的感情机制——“桃源情结”和“嗜血欲望”,时刻左右互搏。‎ 每一次武侠文化的兴盛,都有其时代必然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金庸、梁羽生开创的新派武侠小说,与传统武侠小说产生的语境是相似的,所谓乱世出豪侠,乱世亦出制造豪侠的文学。彼时的香港,社会开放,文化自由,但这一方乐土,同时置身于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及英美等各方之间,各种势力在这里公开共存,暗相角逐。在此社会文化语境下,个性解放、民族融合、无政府主义等现代意识出现在金、梁小说中,迥异于传统武侠文学。‎ ‎20世纪80年代,新武侠小说进入内地文学市场,受到內地文人群体的追捧,尤其金庸小说,更是从一个通俗小说品种逐渐完成“经典化”蜕变。讽刺的是,伴随着正统文学体系对武侠小说的接纳和认同,它与大众读者的距离却越拉越大。‎ 武侠文化兴于时,亦衰于时。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凸显,个人焦虑感日益加重,导致人们在文化消费品的选择上,普遍倾向于娱乐化、轻松化、治愈系。大家哪里还需要打打杀杀的江湖故事?他们还意识到,买房、逼婚、失业等现实问题,“侠”也解决不了,自己埋头苦干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倘若努力后仍归于失败,一些人便放空大脑,麻痹自己,以得到片刻的欢愉和解脱。这时,武侠片显得不合时宜,而能够提供精神按摩的喜剧片、爱情片、青春片便应运而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当今时代的大众文化话语,已成为玄幻、修真、盗墓、穿越。虽有凤歌、王晴川、小椴等网络作家继续武侠小说创作,但难复“金古梁温黄”时代之盛况,不过是“独钓寒江雪”。我们不禁要发问: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武侠文化真的要消亡了吗?如果我们真的不再拥有“英雄梦”,那为什么愿意为好莱坞的各类超级英雄埋单?可能武侠文化需要的不是回潮和固守,而是展望和融合。‎ ‎(节选自张文琪《金庸之后,武侠文化何处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史书中的游侠传记以及唐传奇、宋话本中的剑侠故事等是武侠文学产生的源头。‎ B. 武侠小说最根本的观念是想象性治愈,是追求社会公正受挫后寻求拯救的弱者心态。‎ C. 新武侠小说受到内地文人群体的追捧,促使金庸小说逐渐完成了“经典化”的蜕变。‎ D. 侠无助于解决买房、失业等现实问题,因此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喜剧片等文化消费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举例论证从春秋到西汉对“侠”的评价由负面到正面转变这一观点。‎ B. 文章论述武侠小说的根本观念后,进一步指出人们内心复杂矛盾的感情机制。‎ C. 文章由因及果论述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大众文化心理与武侠文化衰落的关系。‎ D. 文章既论述了武侠文化的兴衰过程,也阐释了其时代性特点,时间脉络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侠文化式微,而玄幻、修真、盗墓、穿越等文化话语最终也或将被其他文化话语代替。‎ B. 武侠文化包含武侠小说、武侠片等文艺形态,从武侠片的衰落可以窺见武侠小说的衰落。‎ C. 正统文学体系对新文学的接纳和认同有滞后性,正统文学与大众读者往往有一定的距离。‎ D. 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武侠文化决不能固步自封,展望和融合不失为出路之一。‎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扩大范围,武侠文学的起源是先秦史书中的游侠传记,而唐传奇、宋话本中的剑侠故事为其发展期。‎ B项以偏概全,武侠小说的根本观念在于“拯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追寻儒家庙堂文化以求社会公正而遭遇失落后寻求他人拯救,是弱者心态的想象性治愈;另一方面,则期望在拯救他人中超越生命的有限性),“最根本的观念”于文无据。‎ C项强加因果,“内地文人群体的追捧”与“金庸小说逐渐完成了‘经典化’蜕变”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把论据错当论点,第一段论证的是“中国自古便有‘侠’”,而不是“从春秋到西汉对‘侠’的评价由负面到正面转变这一观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C项推论于文无据。“有滞后性”“往往有一定距离”,在原文中无法推导出这个结论,原文的表述是“伴随着正统文学体系对武侠小说的接纳和认同,它与大众读者的距离却越拉越大”。‎ 故选C。‎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市绿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 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表格为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 ‎【注】:1A=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 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 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 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 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 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 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统计样本中 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 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 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 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 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答案】4. C 5. B ‎ ‎6. ①优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垃圾分类投放指导;②构建法律体系,出台具体而有效措施;③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④强化公民参与,压力与动力并行,培养市民行为习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C项,“用坏或用完的生理盐水瓶属于有害垃圾”说法错误,由材料一“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可知,(用坏或用完的)的“生理盐水瓶”,首先其内残余的盐水对人与环境无害,其次“瓶”无论是玻璃还是塑料所制,都属于可回收物。所以对“生理盐水瓶”归类有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B项,“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说法错误,由材料三“日本形成了……宣传教育体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可知,其压力和动力不光来自政府、政策层面,也来自教育与舆论环境,选项对日本相关情况的表述片面。‎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个材料的重心。题目要求分析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可以从由材料一“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可知,借鉴上海等城市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经验,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首先要制定垃圾分类标准,结合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给以垃圾分类投放工作针对性指导意见。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可知,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需要出台具体而有效措施,制订相关的法律政策,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由材料二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的统计可知,由各类废弃物的分类频率可以看出从不分类、几乎不分类、偶尔分类占总比中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左右,说明居民对垃圾分类不够重视,应加强宣传,引起市民的足够重视,增强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由材料三“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可知,要做好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既要注重宣传教育,更要调动公民积极参与,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使垃圾分类工作日常化。‎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和全面。那么,准确和全面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注意五个方面,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标准。浏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在信息区域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留主干;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明确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择其要点材料进行归纳,调整组合。如果是选择题,将有效信息与各选项进行比较,辨别各选项与文中有效信息是否吻合,进而做出选择。如果是表述题,就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摘出、调整、组合文中的有效信息,按照题目的规定写出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蚕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组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以前的老师,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说自己的姓名。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来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拍着手,“养蚕的同学多吗?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刺,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一抱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 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萝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萝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级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萝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金,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他本来要教我们唱歌的,但后来他自己唱不出来了,就突然转过身,走出门去。‎ 我们一下子拥出教室,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来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握住了蒋老师的手。‎ 他向我讨要我发表过的小说。‎ 我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记起来该暖蚕籽儿了。我和我的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蚕儿”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蚕儿,将“我”和蒋老师相处虽然短暂但却难忘的一段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B. 在学生眼中新来的蒋老师与众不同,他身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自我介绍时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学生,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 C. 小说运用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包扎时“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细致真切;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钉截铁,毫无留恋之意。‎ D. 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老师处得融洽了,可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 ‎8. 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写三十年后师生重逢,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増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③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増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 ‎9. ①情节上,三十年后相逢,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小说情节更完整。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在蒋老师的巨大影响下,我也回到母校当上了老师,证明蒋老师是位优秀老师。③主题上,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曲解文意,这两个动作,有不舍之意,但又无可奈何。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小说中叙述角度作用的能力。本题问的是第一人称“我”的构思好处。考生首先要明白第一人称“我”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有很强的代入感,易于抒情,接下来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作用,最后按照题干要求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的好处。小说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老师,所以第一个方面,从读者阅读效果方面,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増加了真实性,让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写老师和学生一起养蚕,突出了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学生心中真正优秀的教师的形象;从小说主题方面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便于直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尊重之意,突出了园丁赞歌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写三十年后师生重逢有哪些作用。可以从小说几个核心要素的角度考虑。首先,从情节上,三十年后重逢,学生“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这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让小说情节更完整;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写“我”在蒋老师的影响下回到母校当老师,并且保留了老师的做法,表明蒋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从主题方面,“我”见到老师给老师一张丝片和老师最后流泪,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美好主题。‎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方,京兆长安人也。性刚决,有胆气。仕周承御上士,寻以战功拜上仪同。高祖为丞相,方从韦孝宽破尉迟迥于相州,以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侯,邑八百户。高祖受禅,进爵为公。仁寿中,会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乱,据越王故城,左仆射杨素言方有将帅之略,荐之,上于是诏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统二十七营而进。方法令严肃,军容齐整,有犯禁者,造次斩之。然仁而爱士,有疾病者,亲自抚养。长史敬德亮从军至尹州,疾甚,不能进,留之州馆。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 其有威惠如此,论者称为良将。至都隆岭,遇贼二千余人来犯官军,方遣营主宋纂、何贵、严愿等击破之。进兵临佛子,先令人谕以祸福,佛子惧而降,送于京师。其有桀黠者,恐于后为乱,皆斩之。寻授欢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略林邑。方遣钦州刺史宁长真、欢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以步骑出越常,方亲率大军舟师趣比景。高祖崩,炀帝即位,大业元年正月,军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方击走之。三月,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于是济区粟,度六里,进至大缘江,贼据险为柵,又击破之。四月,师至林邑国都。林邑王梵志弃城奔海,方刻石纪功而还。道远无辍,士卒脚肿,死者十四五。方在道遇患而卒,帝甚伤惜之,乃下诏,赠上柱国、卢国公。‎ ‎(选自《隋书·刘方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B 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C 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D. 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爵位可分为公、侯、伯、子、男。秦汉以后“侯”是仅次于“王”的爵位。‎ B. 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世曾有权臣以禅让之名来夺取皇权的事例。‎ C.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所给予的一种称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高祖是谥号,炀帝是庙号。‎ D. 上柱国,古代官职。起源于春秋时期,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唐以后逐渐成为战功卓著者的荣誉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方刚毅果断,得以军功封爵。髙祖时刘方南征交州,对待敌人或招降或斩杀,在平定李佛子和林邑国国王叛乱后,回到朝廷被追赠为卢国公。‎ B. 刘方军纪严明,带兵有威有恩。刘方军令严明,军容齐整,有违犯军令的人必被斩首;同时又对士卒仁慈爱护,士兵患病他也亲自抚慰关照。‎ C. 刘方方略得当,能以晓谕降敌。隋军至都隆岭,遇贼兵来犯,刘方遣将击破,大军逼近李佛子大营时,先派人向李佛子陈述利害,致其恐惧投降。‎ D. 刘方南征林邑,异常艰苦,终刻石纪功而返,但由于长途跋涉,连日行军,士兵脚都走坏,死去的人达十之四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答案】10. C 11. C 12. A ‎ ‎13. (1)分别的时候,刘方见其病情危重而哀伤,呜咽流泪,过路的人都为之感动。(2)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贼”是名词,是主语,“乘”是动词,是谓语,宾语是“巨象”,主谓宾俱全,应在“巨象”后断开,排除B;“蹂”是动词,其宾语是“其阵”,句子结构完整,且“溃不可收”的主语应是“贼军”,故应在“阵”和“贼”之间断开,排除A;“溃不可收”的主语是“贼军”,而“俘馘万计”的主语是“俘馘”,这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句子,“收”和“俘”之间要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高祖是谥号,炀帝是庙号”错误,选项说反了,应该高祖是庙号,炀帝是谥号。‎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A项,“刘方……在平定李佛子和林邑国国王叛乱后,回到朝廷被追赠为卢国公”错误。从文中来看,刘方平定林邑国国王叛乱后,病死在路上,未回到朝廷,刘方死后,“炀帝甚伤惜之”,才下诏追赠他为上柱国、卢国公。‎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1)哀,为动用法,为……哀伤;笃,病重;行路,过路的人。‎ ‎(2)决起,迅速跃起;抢,撞到,碰到;则,或者;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之,到。‎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刘方,京兆长安人。刘方性刚毅果断,有胆识气魄。北周时任承御上士,不久因战功被授予上仪同的官职。高祖杨坚任丞相时,刘方随韦孝宽在相州平定了尉迟迥的叛乱。因功加任开府,赐爵河阴县侯,封邑八百户。高祖杨坚受禅登基,刘方进爵为公。仁寿年间,适逢交趾(郡治宋平,今越南河内)俚人(古族名,主要分布在广东西南沿海及广西东南等隋朝地)首领李佛子叛乱,占据越王故城。左仆射杨素说刘方有将帅之才,推荐他,隋文帝于是下诏任命刘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率二十七营隋军前去平叛。刘方军令严明整肃,军容齐整,有违犯军令的人,立刻斩首。然而他对士兵仁慈爱护,士兵患病他亲自抚慰关照。时长史敬德亮随军行至尹州,病重,不能前行,留在州馆。分别的时候,刘方见其病情危重而哀伤,呜咽流泪,过路的人都为之感动。刘方有这样的官威和仁惠,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将。隋军进至都隆岭,遇贼兵两千余人前来进犯官军,刘方派营主宋纂、何贵、严愿等击破贼兵。隋军继续前进,逼近李佛子大营时,刘方先派人向李佛子陈述利害,李佛子因恐惧而投降,被执送长安。其中一些凶悍狡黠的人,刘方恐其将来叛乱,全都斩杀了。不久,隋炀帝委任刘方为欢州道行军总管,任用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营林邑。刘方派钦州刺史宁长真、欢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等率步、骑兵出越常,自己亲率主力乘舟船开赴比景。高祖驾崩,炀帝即位,大业元年正月,进军到海口。林邑国国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刘方击跑了他。三月,刘方军队驻扎阇黎江,贼兵在南岸建立栅栏据守,刘方多多陈设旗帜,敲响金鼓进军,贼兵恐惧而溃逃。刘方指挥部队南渡阇黎江后,行军三十里,贼兵乘巨象由四面合围。刘方派兵用弩射大象,大象中箭受伤,大象返回阵中踩踏贼兵,贼兵溃乱不可收拾,被俘万人。于是刘方率军渡过区粟、六里,进军至大缘江,贼兵占据险要地方设立栅栏,又被刘方击破。四月,大军来到林邑国都。林邑国王梵志放弃国都逃入海岛,刘方刻石纪功然后班师回朝。由于道路遥远,行军不停,士兵的脚都肿了,死了十分之四五的士兵。刘方在路上也染病而死。隋炀帝非常悲伤痛惜,于是颁下诏书,追赠刘方为上柱国、卢国公。‎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 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 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 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15. 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答案】14. A 15. 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③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词内容和鉴赏诗词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A项,“充满生机”错误,“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错误, “懒追随”说明无兴致。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的丰富内涵。尾联“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意思是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诗词尾联写景,以景结情,意蕴无穷;由“想见”“篱东”可知作者运用了想象(虚写)、用典的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及诗人的归隐之情加以分析即可。‎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两句自然现象中的“出”与“还”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作了适当的总结。‎ ‎(2)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究,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秋天的色彩变幻,突出水色山光,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两句话:“_______,_____”。‎ ‎【答案】 (1). 云无心以出岫 (2). 鸟倦飞而知还 (3). 其正色邪 (4).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5). 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7). 本图宦达 (8). 不矜名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岫、邪、潦、凝、宦、矜。‎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了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它将_______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流传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________,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   )。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________的创新性“再造”。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不信命是哪吒的命”,也是中国动漫人的命。中国动漫能否以中国的故事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让我们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熟能详  另起炉灶  孜孜不倦  拭目以待 B. 耳熟能详  另辟蹊径  谆谆不倦  拭目以待 C. 耳濡目染  另起炉灶  谆谆不倦  翘足而待 D. 耳濡目染  另辟蹊径  孜孜不倦  翘足而待 ‎18.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B. 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C. 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D. 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不只是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更是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B. 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C. 它既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还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D. 它不免费“拿来”,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根据前文的“旧酒”和后文的“传统神话故事”语境,可知此处重在强调“熟悉”,而不是强调“受影响”,故用“耳熟能详”。‎ 第二空: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前文的“新瓶装旧酒”和后文的“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可知中国动漫不需要“另起炉灶”,而只需要“另辟蹊径”。因本句语境是“不需要”,故用“另起炉灶”。‎ 第三空: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谆谆不倦,恳切耐心地教诲,不知疲倦。此处并不是强调“创新性‘再造’”要恳切、有耐心,而重在“勤奋不知疲倦”,故用“孜孜不倦”。‎ 第四空: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翘足而待,一抬脚的短时间内即可等到,指很快就会实现。此处是说我们对“中国动漫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充满了期待,而不是说很快就能实现,故用“拭目以待”。‎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原句有三处语病:①“体现”与“人物形象”“场景”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②“可以使它”表意不明,因“它”的所指不确定而致“谁可以使谁”的语义不明。排除BC两项。③根据事理逻辑,先说展现人物和场景,再总说它是最适合的形式。排除AB两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根据后文的“这”字,指代出上文需要填写与“情怀式守护”和“创新性再造”相关的内容,而“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并不是“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排除AC两项;‎ 根据上文“神话传说是国漫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根据下文“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可知,动漫是可以将神话“免费拿来”的,只是不能光“拿来”而不“创新”,故排除D项。‎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果一个人在夜晚睡得很香,但是在白天仍然很困,同时难以克制地想睡觉,那么,___。嗜睡症可分为原发性嗜睡和继发性嗜睡,原发性嗜睡的原因尚不明确,继发性嗜睡症可由某些疾病、药物引起。对于继发性嗜睡症而言,__,嗜睡症状即可得到控制。举例来说,__,则应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对于原发性嗜睡症而言,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一个比较长的治疗过程。‎ ‎【答案】 (1). 这个人有可能患有嗜睡症 (2). 只要消除引发嗜睡症的根源 (3). 如果嗜睡症是由某种疾病引发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第一空,由后文“嗜睡症可分为原发性嗜睡和继发性嗜睡,原发性嗜睡的原因尚不明确,继发性嗜睡症可由某些疾病、药物引起”可确定本段话的中心语为“嗜睡症”。由前文“那么”可只知是对上文情况的推断,结合中心语可知,第一处填“这个人有可能患有嗜睡症”。‎ 第二处,由下文“嗜睡症状即可得到控制”可知,前文是对采取措施。结合上文“继发性嗜睡症可由某些疾病、药物引起”,并联系下文的例子“对于原发性嗜睡症而言,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一个比较长的治疗过程”可知,此处应填写“只要消除引发嗜睡症的根源”。‎ 第三处,由“举例来说”可知,是对上文举例论证,联系上文“继发性嗜睡症可由某些疾病、药物引起”,并结合下文“则应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可知,此处填写:如果嗜睡症是由某种疾病引发的。‎ ‎2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字短语概括5G网络的特点,不超过20字。‎ 在5G网络下,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它的峰值下载速度可以达到20G/秒,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显示器就可以上网了。随着技术的发展,5G可以为更多的应用提供网络。5G网络可以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这些领域要求在高速中保证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及时反应,而5G网络能够达到1毫秒的时延,甚至更低,完全可以为高速运行提供支持。5G网络可以让某些智能设备一周或者一个月进行一次充电,这将极大的提高我们的使用体验以及增加更多的设备到万物互联的大家庭。‎ ‎【答案】速度更快时延更低功耗更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特别是材料中提到的5G网络,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其次要明确题干要求的是概括5G网络的特点。本语段划分为三层,第一句话为第一层,是说5G网络下载速度快;第二三句话为第二层,是说5G网络能够达到1毫秒甚至更低的时延应用于多个领域;最后一句话为第三层,5G网络可以让某些智能设备充电周期延长,强调能耗低。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写出三个四字短语,对5G网络的特点进行概括。‎ ‎【点睛】“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特点是“化繁为简”。“压缩语段”的题目,注重体现思维的外化,也就是说,不论何种形式的语段压缩,其本质都是对语段主旨和内容的准确把握。‎ 其中,1、叙事性语段的压缩: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来概括信息。记叙的要素主要指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份等)、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 ‎2、描写性语段的压缩:要抓住所描写的景物,景与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 ‎3、议论性语段的压缩:要抓住议论的话题、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得出的结论;‎ ‎4、说明性语段的压缩:要抓住被说明的事物的主要特征、范围、说明的目的等。‎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精神在哪儿?‎ 在阅兵式那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他们身体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们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在董万瑞将军的坚守里!这位56岁的老人,长江大堤上年龄最大、军阶最高的人,他与战士同战斗、72小时不合眼,与大堤共存亡、与洪魔共进退!‎ 在大国脊梁高伯龙隐姓埋名的奉献里!他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默默奉献,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中国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 ‎ 在李小文院士的布鞋里!李小文堪称国内地理信息学领域的泰斗,朴素得就像一位农民,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节课,他还坚持站着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 在郎平34年的执著里!中国女排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而郎平也拿到了自己排球生涯的第四座世界杯冠军。‎ 在庞众望的微笑里!庞众望父母均有残疾,家庭极度贫困,他却以684分的成绩被清华录取!‎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精神”的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中国精神永传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精神永传承》。‎ 浩浩华夏,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 怀着这份自信与骄傲,我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养;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内涵;从日益喷薄的现在展望你光辉的未来。‎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一节每一段都书写着中华精神。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农氏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王待民的仁爱,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从容大度,中华文明的步伐与中国精神的传承血脉相连。‎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首先要传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魄与胸襟。儒家“仁”“和”的思想胸怀人民,和则“大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胸怀自然,尊重自然;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大爱无疆,热爱和平,他们启示我们要想进步与发展,就要胸怀世界、自然。‎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还要传承“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的执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无畏。 正是这种种精神,挺起了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我们要像范仲俺“先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像岳飞“精忠报国”,要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要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更要传承“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创精神。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人间天堂的苏州园林;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广袤的塞北高原;更有如玉带般翩飞的长江,锋芒般倚天的珠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翻天巨变,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一日千里。由于您的强大,长江三峡工程得以建成;由于您的强大,08年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您的强大,2010年世博得以成功举办;由于您强大,“神舟号”和“嫦娥号”得以成功发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雄厚的物质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您开拓创新的羽翼,相信你的未来将与日同辉!‎ 作为祖国的希望,作为未来的开拓者,我们理应胸怀大志为祖国,敢于创新写人生!“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来吧,让我们秉承这悠悠中华魂,自豪地说: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万寿无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中国精神,老兵,深情敬礼,勋章,董万瑞,将军,坚守,战斗,高伯龙,奉献,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李小文,院士,布鞋,堪称,泰斗,朴素,坚持,执著,女排,五冠王,郎平,冠军,微笑,残疾,贫困。‎ 本次材料作文,材料较长,需仔细阅读,梳理材料结构,并分条解析。然后,寻找其共同点,进行立意。‎ 材料为总——分的关系,中心句:中国精神在哪儿?‎ 分句:‎ ‎1、在阅兵式那一位位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他们身体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们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为国战争而战的捐躯精神。‎ ‎2、在董万瑞将军的坚守里!这位56岁的老人,长江大堤上年龄最大、军阶最高的人,他与战士同战斗、72小时不合眼,与大堤共存亡、与洪魔共进退——坚守。‎ ‎3、在大国脊梁高伯龙隐姓埋名的奉献里!他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默默奉献,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中国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隐姓埋名的奉献精神。‎ ‎4、在李小文院士的布鞋里!李小文堪称国内地理信息学领域的泰斗,朴素得就像一位农民,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节课,他还坚持站着讲了整整两个小时——朴实和渊博学识和坚守。‎ ‎5、在郎平34年的执著里!中国女排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而郎平也拿到了自己排球生涯的第四座世界杯冠军——执著奋斗。‎ ‎6、在庞众望的微笑里!庞众望父母均有残疾,家庭极度贫困,他却以684分的成绩被清华录取——贫困中的奋发有为。‎ 本材料提到抗战老兵的为国战争而战的捐躯精神,提到在大国脊梁隐姓埋名的奉献精神,提到董万瑞将军的坚守,提到布鞋院士李小文的朴实和渊博学识,提到郎平34年的执著奋斗,提到庞众望贫困中的奋发有为。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努力进取、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热爱国家的宝贵精神。作文时,可以围绕这些素材进行立意。‎ 本次作文要求写演讲稿,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是在群众集会上或一定场合中口头发表的讲话文稿。它是演讲的书面依据,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应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并注意演讲稿的特点:①对象的针对性。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作演讲稿一定要把听众对象调查清楚,根据不同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心理状态以及兴奋点来确定演讲的内容;②内容的现实性,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 ‎【立意】①传承中国精神。‎ ‎②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③面对挫折,努力奋斗。‎ ‎④热爱祖国,报效国家。‎ ‎【素材】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管是水灾、洪涝、泥石流,还是唐山、汶川大地震,都给大家带来了惨痛的损失和沉痛的伤害,可就在灾民们心濒临绝望,心灵无处安放时,各救援队从天而降,拼尽全力拯救更多人,才让部分灾民得以幸存!这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全民的力量,才让人们心中燃起了希望!‎ ‎2、传承中国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十分必要!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血肉的躯壳,一个有英雄精神却不会传承的民族,是荒诞无稽的民族!‎ ‎3、岁月如梭,却也在匆匆流去的时光里,踏下了自己的足迹。那些崇高的精神信仰,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更是那无数英雄用滚烫的热血镌刻下的不朽记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用心传承呢?‎ ‎4、以枫为笺,遥寄流年。你可曾想过,我们此刻正在享受着的岁月静好,是无数平民英雄在背后忍辱负重前行得来的?你可曾知道,我们国家在国际赛事上取得的荣耀,是无数爱国人士经无数次受伤与拼命坚持得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斗?‎ ‎5、处于行到路中山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地带,我们只有以中国精神为旗帜,扬起希望之帆,才有可能抵达胜利的彼岸,才更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6、每个有血有肉的华夏子孙,血管里都流动着满腔的热血,有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深深印记!每一次民族灾难,都会让我们愤恨不已,每一次民族荣耀,都会让我们十分骄傲与自豪!只因为,我们是年轻一代、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中国人!心中那炽热的光芒,来源于不朽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将在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身上传承下去,永不泯灭!‎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中国精神永传承”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