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五节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专题练 (1)
第五节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 1.【18 届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光中学 2017 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 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5 年 10 月 30 日,李云迪在韩国首尔艺术中心的演出中表演失误。担任客座钢琴师的他,在演奏成 名曲《肖邦第一协奏曲》时,由于记忆错乱导致演奏被迫中断。事后,李云迪在微博上道歉,坦言是因为 舟车劳顿导致。舆论继续发酵,有网友指责这是李云迪在娱乐圈过分“浸染”,参加的商业活动和综艺节 目越来越多,荒废钢琴事业之故。有网友指责李云迪频繁出现在娱乐圈,是对古典音乐的不尊重,对自己 的事业缺乏敬畏之心。但也有网友认为,音乐会上演奏者甚至大师出现失误的事时有发生,不必过度解读, 李云迪不过就是演奏上的失误,没有什么不道德的行为,不应该受到舆论如此强烈的谴责。 如何看待“李云迪的失误”?由此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答案】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荒废则在于贪玩。这里,“勤”和“嬉” 是条件“精”和“荒”是结果。 李云迪在“肖邦大赛”上夺魁,这是他“勤”的结果;而此后的 15 年并未在钢琴事业上深加精研, 而业界可以推断,李云迪今天的水平已落后于当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勤”,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促进学业的发展,可以促使美好愿望的 实现。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不“勤”。美国作家海明威成名了,但他还是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 写作字数。这种写作上的“勤”,使他写出了《老人与海》等不朽着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勤”,造 就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那样的伟大文学家,造就了镭元素发现者居里夫人那样的伟大科学家,造就了 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那样的伟大画家。而李云迪在“肖邦大赛”夺魁后的 15 年,并未在钢 琴事业上深加精研。从曲目量、演奏稳定性和音乐品味等方面,他今天的水平已落后于当年。是什么导致 他的止步?答案是“嬉”,是他过度热心于娱乐。 “嬉”,就像一种腐蚀剂,它使有志者变得消沉,使聪明者变得愚蠢,使大有希望者变得无所作为。 为“嬉”所腐蚀是可悲的。中国古代有个农民的儿子叫方仲永,他 5 岁时就能“指物作诗”,被人们誉为 “神童”。人们纷纷请他们父子俩作客,又是招待,又是送钱。而他父亲认为这样很有好处,于是把这位 “神童”带到各处吃喝玩乐。这样,过了六七年,“神童”再也写不出诗——变成庸才了。“嬉”的教训, 难道还不足以记取吗? 我们是 00 后的中学生,也都懂得韩老夫子“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所 成就。但也有一些同学,唱着“少年不美,老来后悔”的调调儿,忽儿迷恋了网游,忽儿热心穿越;有的 同学拉帮结派,有的同学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得过且过。总之,他们蹉跎岁月,虚度年华,荒废学业。 有人说得好,勤奋带来硕果累累,贪玩使人两手空空。年轻的朋友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你是要“勤”, 还是要“嬉”,值得深思! 【解析】 试题分析:李云迪作为着名的钢琴家,在如此重要的音乐会上,弹奏他的成名曲,出现严重的失误。 点睛:既然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评论性的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得关注身边事情,写作的时候要注 意充分结合现实和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 2.【18 届安徽皖西南 50 所名校联盟高三 2017 年 11 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学习是一种投资,考虑投入产出,权衡风险收益…… 有人说,学习是一种消费,如果有可能,他要去读 n 个 PhD(博士) 对于你来说,学习是投资还是消费?请从这个问题出发,可以回顾你的学习经历,也可以遐想你的学 习前景,来审视你的学习生活,阐述你的思索和体会。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最好的投资是学习 怎么才算最好的投资呢?阳光给予树木一丝光芒,就是阳光对树木的投资,也是阳光觉得最好的投资, 农民给白菜施肥,就是农民对白菜的投资,白菜可以帮他挣钱,所以他认为这是最好的投资。但学习才是 最好的学习,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听听它的好处吧! 你应该听过一句话吧,活到老学到老。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写出了人一生下来就必须学习这个道 理,难道不是吗?从牙牙学语,直到台上唱出一首首动听的曲子;从连爬都不会,直到在台上跳出优美的 舞蹈;从一加一都不会,直到得到奥赛的一个个奖项。这难道不是学习带来的好处吗? 有些人又会认为学习没有什么好处,学习是一种负担,学习时犹如把自己关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笼子里, 学习就像在受精神虐杀一般。但是我想问那些人,你们是否听过一句话,我学我学,我学了就会。这句话 告诉我们,学习时只需要你投入一点点的时间和精力的。学习又是,但你做起了一道题时,那便是世上最 无与伦比的快乐。难道就只需要我们投入一点点时间和精力就能体会到世上最快乐的事,难道不好吗? 为什么要学习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说的难道不对吗?只要学进去了,你便也会遨 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到其中的快乐,著名的现代文学家冰心从学习中得到过美的享受,还扩大了知识 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以学习知识为乐的话, 那么学得最出色的那个人就会是你自己。学习其实真的是件快乐的事啊,因为你会和冰心一样,获得美的 享受,并且扩大知识面。学习的好处这么多,难道还不是最好的学习吗? 学习难道不是力量吗?火箭上天,智能手机,电脑,电灯,这些都是学校的结果,学习又是二十一世 纪人类不可缺少的,学习又是搭建人类情感的阶梯,可见学习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所以我觉得学习是最好的投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驱动任务型作文,分析材料:“有人说,学习是一种投资……”“有人说,学习 是一 点睛: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 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第二步, 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 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 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3.【18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 11 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上面六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报告中引用过,你对这六句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 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坚守信念 有一种力量能让生命短暂的夏蝉亮歌唱整个夏天,只为创造生命中的第一次辉煌;有一种力量能让平 凡的蚕蛹挣脱茧的束缚,只为开始生命中的第一次飞翔;有一种力量能让嫩绿的小草顶开头上的巨大石块, 只为迎接生命里的第一缕阳光,这种力量便是——信念。 坚守信念是一种奋斗更是一种追求。我们每一天都在幻想着信念能很容易就成为现实,但是白日梦永 远不会成为现实。许多人有着自己丰富的人生信念,但他们并未因此创造出人生辉煌,反而一步步坠入阴 霾的深谷。因为信念不反需要幻想,更需要梦想。只有靠自己真实的奋斗,信念才会一步步向现实逼进, 只有靠自己的不断追求,信念才会一点一点地走向辉煌。 坚守信念是一种确信更是一种自信。在人生之路上,我们的信念也许很渺小,也许很伟岸,但不论它 多么不值一提,只要你努力,它一定会缩绽放出灿烂的光芒。可是如果你走错了方向,那么无论你多么努 力,多么坚持,它只会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狂想。因此,我们要确信自己所追求的是正确的信念,自信自己 的信念能通向成功的殿堂。 坚守信念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信仰。我们的人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有追求,有渴望。这一 个个小小的梦想便组成了我们的信念。于是我们苦苦寻觅,也许是命运之神在故意刁难我们,因而我们找 不到信念的光芒。此时千万不要中途放弃,因为成功就在前方。只有坚守住自己的信念,成功才会出现在 你的身旁;只有坚持为自己的信念奋斗,美好的未来才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坚守信念丰富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希望,坚守信念创造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拥有人生的快 乐;坚守信念成就我们的人生,让我们享受人生的辉煌。 信念是立身的法宝,诱惑是现实和成功之间一道纸糊的门,只要你肯穿破,要相信即使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也会有一村! 【解析】 理性、冷静和对初心的坚持。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自信,坚守,拒绝诱惑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当,爱国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奋斗,永不言老、永远年轻的心态,上下求索、追逐梦想,属 于自己的风景最好 点睛: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 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 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 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 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 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此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诗歌表达的主题又是审题的 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诗句中心意,找出三句组合成逻辑关系,确定立意角度。 4.【18 届广西来宾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联合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记者问一家锅具品牌的负责人:“你们造的锅说能用一百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 因为没多少人能活一百年。你看别人造的锅,五年十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你们把 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 负责人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 来买。”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工匠精神和诚信 什么是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专注、坚持、严谨、敬业……这些都是,但似乎并非都不可或缺。那么, 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须臾难离的核心,没有它,工匠精神将不复存在?格力集团老总董明珠日前在接受媒 体采访时给出她自己的答案:诚信。 董明珠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在大家心目中留下了“不行”的烙印,这是因为企业没有诚信,不 是把做最好的产品作为追求,而是去欺骗消费者、欺骗市场,这样的话消费者就慢慢对企业产品失去信心 了。因此,对企业而言,诚信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诚信,就根本不可能会有工匠精神。 她此前曾用电饭煲和马桶盖的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两种产品的技术并不复杂,但国内消费者 却愿意到国外购买,就是因为过去一些企业不讲诚信,欺骗了消费者,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信誉产生了 怀疑。国人海外抢购现象恰恰反映了企业的诚信问题。个别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用技术造假、专利侵 权等手段欺骗消费者,甚至影响到整个行业,使行业形象受损。 董明珠是用反例从反向说明诚信之于企业、之于工匠精神的重要,而要从正向看,能找到的例证更多。 一向被人们视为工匠精神典范的德国业界,就有不少写进教科书的企业案例。德国著名厨房用具制造商菲 仕乐(Fissler)负责人曾被问到:“你们造的锅据说要用 100 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 为没多少人能活 100 年。你看别人造的锅,10 年 20 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你们把 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这位负责人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 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 菲仕乐的关注点不是如何让顾客第二次来,而是如何赢得第二个顾客。从“第二次来”到“第二个人”, 这是企业经营理念质的飞升,也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体现。菲仕乐对质量口碑的追求,与董明珠“把做最好 的产品作为追求”的理念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可以还原为企业的诚信坚守。我们看到,国内外很多好的 产品,都预设了一定的使用期限,也吸引了回头客,扩大了产品销量。这种理念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也有 一定的支持者和市场。但这与工匠精神并不契合,因为工匠精神看中的不是短期的销量和利润,而是在将 每件产品赋予“使用 100 年”寿命期许中延续企业的生存基因。企业长寿的期待与人的健康期待一样,在 生命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糊弄应付和欺骗,必须小心谨慎,真实无妄,如《大学》所言,“诚于 中,形于外”。 关于诚信,《大学》里还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心诚求之,虽 不中亦不远矣。”把企业诚信上升到市场之“道”的高度,也可以说,只要企业心诚求之,虽不中亦不远 矣。“中”的什么道?当然是长久立于市场兴而不倒的经营之道。 不过,话又回到董明珠的反向角度,企业诚信出了问题,影响的不光是一个企业,基于“天之道”(市 场规律)“人之道”(消费者选择)的惩罚,还会向更远、更深处延续传递。有人用“诚信株连”一词来表 达这种具有强大负能量的诚信危机。在他们看来,随着现代传媒的日益发达,一旦有问题企业被曝光,消 费者就会本能地从自己的购买清单中删除掉相关产品,该企业没问题的产品也会因此一并遭到冷遇。原因 很简单,在信息占有方面处于不对称地位的消费者,只有把这些出自不诚信企业之手的所有产品都推定为 问题产品,才能实现最彻底的自我保护。此乃对不诚信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的“诚信株连”。由此推演,“诚 信株连”还会从单一产品或服务延至整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域甚至一个国家。近些年来,中国制造 产品在民众中的认可度、信任度并不是很高,一些国人甚至远赴海外抢购,很大程度上即拜“诚信株连” 所赐。 看到不断有中国企业在诚信问题上栽跟头,前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曾有过善意的提醒:“从长远看, 中国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目前从政府到学界 都在呼吁中国制造要培育工匠精神,如果这算是一项工程,那么就把诚信当作基础,筑牢筑实吧。 【解析】 试题分析: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一种人造锅是“能用五年十年就足够了”。目的是“可以赚更多 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 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 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 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材料的倾向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从“追求质量”或“赢得 信誉”的角度立意行文即可。 5.【18 届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 年 10 月 8 日,河南南阳某学在操场举行手机销毁大会,数十部从学生处没收来的手机被用铁锤 砸毁、投入水桶中。该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此举过于暴力,涉嫌违法。也有人表示,为了让 学生专心读书,可以理解。学校方面称,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有律师表示,此举涉嫌损害私人 财产,并不可取,但可以采用代学生保管、放学后交还的方式来处理。 10 月 12 日上午,南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复称,“教育局已经责成宛城区政府、区教育局负责处理 此事。家长发现学校违法的话,也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12 日下午,宛城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称,“目前, 教育局已经给该校下发了整改通知,督促其尽快处理。” 此事件引发了媒体和群众的热议。 对于学校的做法,你认为怎么样?请你从“学校、网友、律师”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得抄袭、套题。 【答案】 正如村规民约不得超越法律,而只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实施,校规再正当再有理由,也不能僭越法律。 更何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的权利还要受到特别保护,而非“保护为名的伤害。”我们不能一 边高呼法治建设,一边又毫无顾忌的践踏法律。 于是一个问题来了,教育部门所要求的整改,究竟如何整改---是原价赔偿,赔礼道歉,还是承诺下 不为例?整而不改,或者变本加厉,现实性而言,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 因为砸手机,不过是教育管理粗暴化的一个侧影,亦是教育方式粗暴化的一个缩影。单方主导和强化, 暴力式约束与管控,是现行教育体系的主导与精髓,也是应试教育最可怕的地方。要看到砸手机行为的背 后,是对未成年人理想、信念、追求、自由、权利的完全操纵。被禁锢在一个套子中成长的孩子,所谓的 “诗意的成长”只是一种幻想与梦呓。 从绿领巾、红校服、三色本,及至罚款后进用于奖励先进的做法,教育管理上的荒唐早成泛化之势。 学校当众销毁手机,教育粗暴的底线之失。教育者的人格立不起来,被教育者的人格自然也就难以培植。 一个可怕的结果是,在无所不用其极的管理之下,孩子们却问题重重,青少年叛逆烦躁、自卑自闭、不懂 人际交往、沉溺网络、打架斗殴、离家出走、辍学厌学、亲情冷漠、情感脆弱、生命观缺失、创造力不足、 创新乏力……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谈及中国教育发展问题时表示,自己对中国教育现状比较绝望。甚至 “50%以上的家长在非常认真地、全心全意地‘摧毁’自己的孩子。” 2007 年中国政法大学做的一项调查 显示,近三分之二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 当承担教育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成为了最大的违法和权利伤害者,自然就难以担负起教育和塑造的神 圣使命。如何教育教育者,如何管理管理者,才是最宏大的教育命题,及最复杂的社会问题。若此无以求 解,什么教育改革,什么人格塑造,什么百年树人,什么教育为本,什么转型升级,都不过是镜花水月。 既然违法,就当有纠错机制,不但其行为要被及时制止,做出违法的决策者也应为此承担行政和法 律的代价,一方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在调查核实之后,启动相应的问责机制;另一方面,对于孩子造成 的伤害,应有相应抚慰措施,比如赔礼道歉等最低要求当得到满足,从而给予未成年者人格的补偿与尊重。 当然,由此进行教育导向的思考,以及管理措施的纠偏,才能避免类似行为的发生。 只有承认错误,才可能纠正错误,只有意识到危害,才会触动心底敬畏。否则,在错误的道路上迷失, 最终连自己都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教育失败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权利失衡下的粗暴,以及暴力主导下的 底线之失和价值丧失。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评类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毁掉“学生手机,材料中列举了大家的观点, 主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 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 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 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 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 锐反应能力。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 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 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 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 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 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 论证即可。此题注意从学校、网友、律师中任选一个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