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2)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1-2) 学案 1.弄清表现形式。“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表现直露而明显,有的隐晦而含蓄;有的分散,有的集中;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有的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这就需要考生仔细分辨,看属于哪一种形式。 2.弄清材料内涵。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3.区分真伪言论。在文中,有些言论是文章中人物的话,有些言论是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体现。现在高考文言文的取材广泛,文章的结尾处大都有议论性的评价语言,这往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如选自《史记》的文段结尾常有“太史公曰”这样的话,其实这就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立场。 4.运用辩证方法。无论怎样分析概括都要紧扣原文,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或随意拔高文意,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古人,客观公正,不苛求;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杨评事文集后序 柳宗元 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虽其言鄙野,足以备于用。然而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故作者抱其根源,而必由是假道焉。作于圣,故曰经。述于才,故曰文。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兹二者,考其旨义,乖离不合。故秉笔之士,恒偏胜独得,而罕有兼者焉。厥有能而专美,命之曰艺成。虽古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需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梓潼陈拾遗①。其后燕文贞②以著述之馀,攻比兴而莫能极。张曲江③以比兴之隙,穷著述而不克备。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文之难兼,斯亦甚矣。若杨君④者,少以篇什著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晚节遍悟文体,尤邃叙述。学富识远,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既获是,不数年而夭。其季年所作尤善,其为《鄂州新城颂》、《诸葛武侯传论》、饯送梓潼陈众甫、汝南周愿、河东裴泰、武都符义府、泰山羊士谔、陇西李练凡六《序》,《庐山禅居记》、《辞李常侍启》、《远游赋》、《七夕赋》,皆人文之选己。用是陪陈君之后,其可谓具体者欤。 呜呼。公既悟文而疾,既即功而废,废不逾年,大病及之,卒不得穷其工、竟其才,遗文未克流于世,休声⑤未克充于时。凡我从事于文者,所宜追惜而悼慕也。宗元以通家修好,幼获省谒,故得奉公元兄命,论次篇简。遂述其制作之所诣,以系于后。 (原文有删改) 【注】①陈拾遗:指陈子昂。②燕文贞:指张说。③张曲江:指张九龄。④杨君:即杨凌,中唐人,因官至大理评事,又称“杨评事”。⑤休声:指美好的名声。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文章的源起无非就是“经”与“文”。 前者源于《尚书》《周易》,后者源于虞、夏之时的歌谣,殷、周之时的风雅。 B.作者认为,“经”与“文”各自的要领很不相同,所以爱好写作的人往往只擅长两者中的一个方面,两者都很擅长的人很少。 C.作者认为,自唐代以来,既有才华,又擅长“经”与“文”这两种文章的人,并非只有陈子昂,还有张说、张九龄等人。 D.作者认为,对杨凌这类作家虽才华横溢,志存高远,但终没能达到艺术极致这件事情,我们从事写作的人要产生追悼、惋惜、景仰的情感。 【答案】C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往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考生对原文进行分析和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二是针对的对象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018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饿乡记 【清】蓝鼎元 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①之所未曾游也。其土其俗其人,与二乡大同而小异。但其节尚介,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 昔者伯夷、叔齐②,尝造是乡,爱其境,婆娑不忍去。乡之人留之,群奉为主,凡有过客,悉禀命辨别去留。孔子去卫适陈,道经是乡。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孔子不顾。然亦重违其意,乃偕诸弟子为停骖者七日。于陵陈仲子,矫廉于齐,齐人疑之,仲子投是乡三日,欲亲伯夷,夷笑而麾之曰:“避兄离母者,非吾徒也。”仲子惭而去。汉周亚夫慕是乡高义,弃通侯之尊,徒步款里门。伯夷蹙额曰:“亚夫粗人,岂足以居此?但彼既来,亦不可拒者。”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凡有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辱亲敝乡,迎之致敬,无敢失礼。其为贱吏鄙夫,亟扑杀之里门之外。 吾友黄越甫尝游是乡,归为余言:“此中佳胜,非俗人所知。”余初未以为然。年来,偕越甫联袂而往,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复勉强前行,忽尔气象更宽,别有天地,其山茫茫,其水淼淼,忘贫富贵贱。俯视王候卿相,不啻蝼蚁之尊。持粱齿肥,醉饱欲死,殊觉可怜莫甚焉!伯夷、叔齐为余言是乡来历,及君子之至于斯者,且言:“彼未入时,虞帝、大舜及商臣傅说、胶鬲,皆流连是乡;后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诸公,谒吾徒而来请。盖天将有意于是人,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二君其亦然乎?”余笑而不信,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恨王无功、苏子瞻之不获从吾游也。 【注】①王、苏二子:指王绩和苏轼,王绩著《醉乡记》,苏轼著《梦乡记》。②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二子,孤竹君死后,他们都不愿继位,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商灭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 逮:及 B.然亦重违其意 重:难 C.不啻蝼蚁之尊 不啻:差不多 D.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 益:好处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夷笑而麾之曰 去今之墓而葬焉 B.以高风荡涤羞秽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殊觉可怜莫甚焉 且焉置土石 D.盖天将有意于是人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以神奇的想象力为我们创造一个横绝天地、纵贯古今的世界,这里聚集了古今困厄的人们,却别有气象。 B.在饿乡,如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得到礼待,而贱吏鄙夫却遭到鄙弃,可见这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世界。 C.虽然饿乡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是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感叹、理想、感情融入其中,所以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D.饿乡在“我”心目中自始至终是一个崇尚廉介、清高,超越“醉乡”“梦乡”的佳胜之地,所以早已心生羡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 (2)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 1.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益”应是“增加”的意思,与前面的“增”同义,不能理解为“好处”。 2.B 3.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自始至终”错误,从原文“余初不以为然”“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笑而不信”等内容,可知“自始至终”错误。 4.(1)伯夷带领乡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谒,执礼很恭谨,想要把主位让给他。 (2)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率”“郊”“伏谒”“以”。第(2)句得分点:“不余拒”“辄”“上下议论”“盘桓”。 【参考译文】 醉乡、睡乡的境界稍进一层,便有饿乡,(那是)王绩、苏轼两人没有游历过的地方。那地方、风俗、人物和两乡大同小异。可是那节操崇尚廉介,品行崇尚高贵,气节崇尚高洁,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却又是醉乡、睡乡所比不上的。 从前伯夷、叔齐,曾经到过这饿乡,爱那境界,徘徊不忍离开。乡里的人留住他们,一同奉他们做领袖。凡是有过客,他们就受命辨别来人,(决定他)的去留。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路过这饿乡。伯夷带领乡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谒,执礼很恭谨,想要把主位让给他。孔子不考虑留下来,可是也难违他们的情意,于是同许多弟子在这里停车七天。于陵陈仲子,在齐国假行廉洁,齐人怀疑他,仲子投到饿乡三天,要亲近伯夷,伯夷笑着挥挥手对他说:“避了兄弟,离了母亲,不是我们的同道人。”仲子惭愧地离去。汉朝周亚夫羡慕这乡的高义,放弃通侯的尊贵,走着来到里门。伯夷皱着眉头说:“亚夫是粗人,怎么可以住在这里?但他既然来了,也不便拒却。”伯夷以目示意左右的人,就在里门另外造几间屋给他住。却请晋朝处士陶渊明用高风亮节涤荡秽污。陶渊明也弃掉彭泽令,跟伯夷、叔齐相交,称为莫逆之交。凡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屈辱来到饿乡,恭敬地迎接他们,不敢失礼。那些鄙贱的人,都被急急扑杀在里门外面。 我的朋友黄越甫曾经过饿乡,回来同我说:“这乡里很好,不是俗人所知道的。”我起初不以为然。近年来,同越甫一起去,不到半路,觉得路很险峻,好像不能忍耐;再勉强向前走,忽然气象更加宽大,别有一个天地,那山水茫茫一片,(让人)忘却贫贱富贵。俯视王侯卿相,差不多蚂蚁一样的尊荣。他们吃着高粱肥鲜,醉饱要死,(我)只觉得他们特别可怜!伯夷、叔齐同我说这饿乡的来历,和到这里的君子们,并且说:“他们没到这里时,虞舜和商朝的大臣傅说、胶鬲,都流连这乡;后来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许多人,来拜谒我们请求入饿乡。因为天要降大的责任给这人,一定先要使他经历这乡,来增加他们的才能。你们俩大概也是这样吧?”我笑着不相信,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遗憾王绩、苏轼不能跟我一起游历啊。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斥责、讽刺;对文中所写的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但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主观的东西,它寓于文章之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含蓄,或直露,或集中,或分散,因此透过文中细节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切入: 1.对于记叙性文章,考生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对事件的叙述、对文章详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于议论性文章,考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2.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3.要把握文章主旨,理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胡孝子传 【清】刘大櫆 孝子胡其爱者,桐城人也。生不识《诗》《书》,时时为人力佣,而以其佣之直奉母。母中岁遘罢癃之疾,长卧床褥,而孝子常左右之无违。自卧起以至饮食溲便,皆孝子躬自扶抱,一身而百役,靡不为也。 孝子家无升斗之储,每晨起,为母盥沐、烹饪、进朝馔,乃敢出佣。其佣地稍远,不及炊,则出勺米付邻媪,而叩首以祈其代爨。媪辞叩,则行数里外,遥致其拜焉。至夜必归,归则取母中裙秽污自浣涤之。孝子衣履皆敝垢,而时致鲜肥供母。其在与佣者之家,遇肉食,即不食,而请归以遗其母。同列见其然,而分以饷之,辄不受。平生无所取于人,有与之者必报。母又喜出观游,村邻有伶优之剧,孝子每负母以趋,为藉草安坐,候至夜分人散,乃复负而还。时其和霁,母欲往宗亲里党之家,亦如之。孝子以生业之微,遂不娶,惟单独一人,竭力以养终其身。 母陈氏,以雍正八年病,至乾隆二十七年,乃以天年终。盖前后三十馀年,而孝子奉之如一日也。母既没,负土成坟,即坟傍,挂片席而居。凄伤成疾,逾年癸未,孝子胡其爱卒。 所谓细节,主要是指传记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具体行为,议论文中的主旨句、起始句、总结句,以及作者的评论性语句等。 赞曰:今之士大夫,游宦数千里外,父母没于家,而不知其时日。岂意乡里佣雇之间,怀笃行深爱之德,有不忍一夕离其亲宿于外如胡君者哉!胡君,字汝彩,父曰志贤。 又同里有潘元生者,入自外,而其家方火,其母闭在火中。元生奋身入火,取其母以出,头面皆灼烂。此亦人之至情,无足异。然愚夫或怯懦不进,则抱终身之痛无及矣。勇如元生,盖亦有足多者,余故为附著之。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子胡其爱不识文字,以做雇工奉养老母。老母生病之后,她的吃喝拉撒,孝子皆亲自服侍。即使去远地做工,到晚上也必归,将老母脏污的衣服洗干净。 B.胡孝子每天早起,先为母亲洗漱,做好早饭让母亲吃了,然后再出门做工;自己穿戴很破旧,却常常买鱼、肉给母亲吃;在主家做工,遇到肉食,也必带回家给母亲吃。 C.作者写孝子胡其爱之事,不仅仅是来表扬孝子怀有笃行深爱的品德,更是对当时社会不良风气的批判,尤其是对士大夫远离父母,不尽孝道,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批判。 D.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记叙的潘元生的故事,是从正面对孝子故事所做的补充与衬托。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说,这段为多余之笔,与文章的主题并不相符。 【答案】D 考生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时,有如下技巧: 1.通读全文,分析人物言行。 2.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的人物议论区分开来。 3.综合概括,提炼观点。 (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原三先生传 (明)傅山 太原缙绅先生,如山所亲见,则献明王先生嘉言,虚舟钱先生文蔚,皆非近代所易有。王先生昆仲八人,先生长,诸弟称之为老大。真朴懒简,好道,求烧炼之法,老而不厌 。游宦二十余年,贫不任办美衣精食,然亦性不屑为此。时有宦途人所馈书仪者,诸弟遇之辄拿去,不令至老大手,遥语老大是某人馈者,我适急用,老大写报书与之,我荷去了也。老大笑而颔之曰:“荷去,荷去!”如此其常。 山生平不登宦人之堂,敬先生风,以事拜先生。先生所居大房在桥头,庭堂窗户不能得纸,风呜呜然。陈生谧言曰:过先生棋索卓子卓子残毁不稳唤小厮不来自起绕地寻支高木瓦支之定对弈。食时,中出小米饭二碗。黄咸菜二碟。对谧云:“客待食则食些。我盖不敢让。”谧亦颇怪之,何遽尔尔。及看先生食甚香美不介意,以是信先生之贫之真。尝守西安,嫌郡之烦剧。苦求调,简得宝庆。喜曰:“是中出丹砂。”未任,察罢。 傅山曰:王先生晋人也。今之人何足以知之。貌朴厚而高眉秀目,须冉冉,得风如古道士。 钱先生与王先生丁酉同举于乡,以广文复令百泉,二年余归。归之日,即焚冠带,制棺木,敛衣备而藏之,曰:“吾事了矣。从今以去,无一事可萦吾怀。”围棋茶酒,吟风弄月,寻花访竹。入夏,则三月不见客。读书抄书,时时有诗。所得佳句,率粗健淡,极似老杜口占诸奇句。七十以后,益老益健,益率益淡。 傅山曰:先生癖洁,以县令居家,而见任诸地方有司,乃不知有先生,奇哉!山数造,先生语山前辈人行事。先生语声极高,竟日夜不渐低,不能饮而饮兴豪。噭笑胜后生。忆戊寅正月,先生治具,邀山辈集崇善寺,坐过半夜矣,先生神益旺,次日有诗示山辈曰:“谁谓钱生老,犹然一酒狂。”晚年自号虚舟老人。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烧炼之法,老而不厌 厌:满足 B.谧亦颇怪之 怪:感到奇怪 C.忆戊寅正月,先生治具 治:置办 D.次日有诗示山辈曰 示:指示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老大笑而颔之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敬先生风,以事拜先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入夏,则三月不见客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乃不知有先生,奇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嘉言在外做官二十多年,无积蓄不置办美衣美食,同僚们送来的钱物,别人拿走也丝毫不介意。在西安为官时,厌恶官场的繁重,主动要求去偏远的宝庆。居家时,以棋为乐,吃住简单。 B.钱文蔚归隐后常下棋饮酒,观花赏竹,多读书赋诗,能够写出极似杜甫风格的诗作;七十多了身体却很健康,与人集会,坐至半夜不疲倦,他酒量不高但酒兴高,笑声爽朗胜过年轻人。 C.本文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生活的清贫与对仕途的淡漠和决绝;而他们所倾心的都是围棋、读书等。他们都能超脱名缰利锁的羁绊,都是甘于物质贫困而享受精神富足的人。 D.本文在传文中属“史传类”,它在质朴自然、平实深沉的风格中,显示着一种亦庄亦谐、亦雅亦谑的笔调,凸显出当时知识分子层的某一情状,并折射出现世的某些势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过 先 生 棋 索 卓 子 卓 子 残 毁 不 稳 唤 小 厮 不 来 自 起 绕 地 寻 支 高 木 瓦 支 之 定 对 弈。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语老大是某人馈者,我适急用,老大写报书与之,我荷去了也。 (2)山数造,先生语山前辈人行事。 1.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示:给……看。 2.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连词,因为;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C项,连词,就/连词,却;D项,连词,竟然/连词,于是。 3.A 4.过先生棋/索卓子/卓子残毁不稳/唤小厮不来/自起绕地/寻支高木瓦/支之定/对弈。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所断句子的基本含意,其次了解断句的规律,找出句中的动词,注意一些技巧。句中的动词有“过”“索”“唤”“寻”“支”等。句中的“卓子”连用,是顶真的修辞手法,两个词语之间要断开。 5.(1)远远地告诉老大是某某馈赠的,我恰好有急用,老大给馈赠的同僚写回信时,我就把钱物拿走了。 (2)我屡次去造访,钱先生告诉我前辈人的事迹。 【参考译文】 太原的缙绅,像我所亲眼见到的,王嘉言献明先生,钱文蔚虚舟先生,他们都不是近代所能轻易出现的贤才。王嘉言先生兄弟八人,他年龄最长,诸位弟弟都称他为老大。他纯真朴实,疏懒简易,喜好道家思想,寻求道家,寻求道家的烧炉炼丹方法,年龄越老越不厌倦。他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二十多年,生活清贫,也不置办美衣精食,当然本性上也不屑做这些。当时有同僚馈赠钱物的,以前诸位弟弟遇见了总是拿走,不让东西到老大的手里,远远地告诉老大是某某馈赠的,我恰好有急用,老大给馈赠的同僚写回信时,我就把钱物拿走了。老大(见了)笑着点头说:“拿去,拿去!”像这样的事都是经常的。 我生平不喜欢登官宦之家的门,但敬重先生的风操,因为一些事常去拜访先生。先生居住的房子在桥头边,庭堂的窗户没有贴窗纸,风吹得呜呜响。陈谧对我说:“曾去拜访先生下棋,找来桌子,桌子残缺毁坏,摇晃不稳,喊家中小厮不来,先生自己起身绕地去办,找来木片瓦块支起垫高桌子,支稳桌子后,开始下棋对弈。早饭时间,厨房中端来两碗小米饭,两碟黄色的腌咸菜。 先生对我说:“你想吃就吃一点,我一概不敢相让。”我也很奇怪,饭食怎么就如此简单呢。等到看先生吃得很香很美,一点也不介意,这才相信先生的清贫是真的。曾经镇守西安,嫌弃郡中的事务繁重。多方辛苦要求调动,被选拔到偏远的宝庆,却高兴地说:“这里出产丹砂啊。”但没有去上任,只是去察看了一番。 傅山评价先生说:王先生是山西人,现在的人怎么能够了解他呢。先生相貌上朴实厚道,眉毛高挑,双目秀美,须发柔软下垂,就像古代信实淳厚的道德风尚人士。 钱先生与王先生丁酉年在乡试中一同中举,凭借儒学教官的身份又做了百泉令,两年多以后回乡。回乡之日,就焚烧了以前穿过的衣服,为自己制作棺木,寿衣也准备好收藏起来,说:“我一生的事都结束了。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一件事萦绕我心了。”每天,先生下棋饮茶品酒,赋诗作文,赏花观竹。入夏以后,往往三个月不会见客人。每天读书抄书,还不时写写诗。所写出的佳词丽句,率真、粗豪、雄健、淡远,很像杜甫吟出的那些奇诗妙句。七十岁以后,先生越老越健康,越率真越淡泊。 傅山说:钱先生爱清洁成了癖性,他以县令的身份居住在家里,而在地方上现任的有关官员,竟然都不知道有钱先生这么个人,真奇怪啊!我屡次去造访,钱先生告诉我前辈人的事迹。钱先生说话的声音极高,从早到晚声音不会慢慢地降低,他不能饮酒但是饮酒的兴致豪放不羁。爽朗的笑声超过了年轻后生。回忆戊寅年的正月,先生置办酒席,邀请我这一辈的人在崇善寺集会,坐在那里一直到半夜,先生精神更加旺盛,第二天写诗给我们看:“谁谓钱生老,犹然一酒狂。”先生晚年自号虚舟老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