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2016-12)

南阳一中2017届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 12.16‎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1.下列有关“环境”和“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B ‎.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D.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的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B.利居,仍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 C.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D.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B.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 C.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 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路遥的“平凡世界” ‎ 厚夫 ‎1986 年夏,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大体有眉目后,路遥决定去南方的广州逛几天。一来,自己这几年埋头创作,对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是很敏感,亲自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走走,现场感受那里的变化,寻求心灵体验,对接下来的创作有好处;二来,即将开工的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大潮下我国北方城乡底层人物的梦想与追求,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又如何把握?‎ 路遥就是这样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在深入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想象,而不是不负责任地随意胡编乱造。在广州的每一天,他都把自己的见闻与观感写到笔记本上。笔记本写满了,他对同行的王天乐说:回吧,犁地的绳子等着我哩…… 于是,他们又回到西安。‎ 该想到的都想到了,该做的准备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路遥又决定去一趟长安县柳青墓,看看长眠在那里的柳青老人。从文学起步的那天起,路遥就受到柳青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精神姿态,包括创作风格。这次,在《平凡的世界》三部曲的第二部即将开始创作之时,路遥去柳青墓显然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平平常常的祭扫。‎ 很多年后王天乐这样回忆道:“‎ 回到西安后,路遥忽然要领我去一趟长安县的柳青墓。路遥好像对柳青墓地特别熟悉,哪里又多长了几根草都能说清楚。他在柳青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碑前,放声大哭。……”路遥在柳青墓前为什么放声大哭?到底想了些什么,说了什么?这些已经永远是历史之谜了。不过,按照路遥的性格来推断,他一定向柳青老人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路遥经常给朋友们说,作家要突破的永远是自己;作家在拳击台的对手就是自己,要不停地战胜自我。柳青生前也经常告诫作家: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文学是以六十年为一个单元。如今,在长篇小说创作进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沼泽之时,路遥虽是位精神硬汉,但也更需要柳青赐予特定的精神力量。‎ 路遥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精心建构的虚拟文学世界中,与小说中的人物倾心对话。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北方城乡人物的奋斗与悲欢离合,该出场的人物都已悉数出场了,他们在路遥精心搭建的文学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故事在路遥的笔下不断延伸,人物在路遥笔下不断丰满,他的第二部不断接近目标。‎ 在第二部初稿的最后创作过程中,路遥明显地感到自己身体变化呈加速度状态——苍老许多不用说,走路的速度力不从心,眼睛仍在发炎,难受得令人发狂。他感到这来自身体内部的变化正在让所谓的“青年时代”在瞬间就此永远结束。他还吟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句:“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了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写到最后,路遥大声给三弟王天乐朗读起来。他的眼里闪着泪花,王天乐的眼里也闪着泪花。路遥笔下倾注了无限情感的中国农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了……‎ ‎(节选自厚夫《路遥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的冲突,文明与落后,新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冲突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内容。‎ ‎(路遥《路遥自传》)‎ ‎②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路遥《平凡的世界》)‎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广州之行,让路遥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作了准备。‎ B.路遥写作前专程祭拜柳青,在柳青墓前放声痛哭,这是向前辈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 C.路遥认为作家应该突破自我,不停地战胜自我;在精神姿态,创作风格上都应当有所创新,突破前人。‎ D.路遥是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当这位“精神硬汉”发现青春不在之时,他感到了自己的苍老和力不从心。‎ ‎5.从选文内容看,路遥的作品及文学创作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6.写到《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最后,路遥高声朗读,眼里充满了泪花。从选文内容看,路遥的眼泪里饱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白雪猪头 苏童 我母亲凌晨就提着篮子去肉铺排队,可是她买不到猪头肉。人们明明看见肉联厂的小货车运来了八只猪头,八只猪头都冒着新鲜生猪特有的热气,我母亲排在第六位。可是等肉铺的门打开了,我母亲却看见柜台上只放着四个小号的猪头,另外四只大的不见了。我母亲踮着脚向张云兰的脚下看,看见的是张云兰紫红色的胶鞋。那只胶鞋突然抬起来,把什么东西踢到更隐蔽的地方去了。我母亲断定那是一只大猪头。‎ 猪头售空了,我母亲却倔,“我数过的,一共来了八只。”我母亲说,“还有四只,拿出来!你不拿我自己进来拿了。”我母亲以为正义在她一边,人就有点冲动,推推这人,拨拨那人,可是也不知是肉铺里人太多,或者干脆就是人家故意挡着我母亲的去路,她怎么也无法进入柜台里侧。她听见张云兰冷笑的声音,你算老几呀,自己进来拿,谁批准你进来了?一些纷乱的男女混杂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少数声音息事宁人,大多数声音却立场鲜明,表示他们站在张云兰的一边。见喜的母亲向我母亲耳语了几句,竟然就让她冷静下来了。她说,“张云兰记仇,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她,我跟你一样,有五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年龄,要吃肉的,怎么去得罪她呢?”‎ 我们街上不公平的事情很多,还是说猪头吧,有的人到了八点钟才去肉铺,却提着猪头从肉铺里出来了。比如我们家隔壁的小兵,那天我母亲看见小兵肩上扛着一只猪头往家里走,尽管天底下的猪头长相雷同,我母亲还是一眼认出来,那就是清晨时分在肉铺失踪的猪头之一。‎ 小兵家没什么了不起的,他父亲在绸布店,母亲在杂货店,一个手里管着棉布,一个手里管着白糖,都是紧俏的凭票供应的东西,我母亲不是笨人,用不着问小兵就知道个究竟了。‎ 我母亲平时善于与女邻居相处,她手巧,会裁剪,也会缝纫,小兵的母亲经常求上门来,让我母亲缝这个缝那个的,我母亲有求必应。当然女邻居也给予了一定的回报,主要是赠送各种票证,有煤票,草纸票,最好的是布票。我们家那么多人,到了过年的时候,几乎不花钱,每人都有新衣服新裤子穿。‎ 那天夜里我母亲带了一只崭新的假领子到小兵家去了。小兵的母亲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说,张云兰也有四个孩子呢,你给她家的孩子做几条裤子嘛!为了孩子的肚子,你就别管你的面子了,你做好了裤子我给送去,保证你有好处,马上要过年了,这么和她僵下去,你还指望有什么好东西端给孩子们吃呀,张云兰那把刀是长眼睛的,你吃了她的亏都没地方去告她的状。女邻居把我母亲说动了心。母亲说,你替我捎个口信给张云兰,让她把料子拿来,以后她儿女的衣服我来做好了。‎ 凡事都是趁热打铁的好,尤其在春节即将临近的时候。小兵的母亲第二天回家的时候带了一捆藏青色的布到我家来。此后的一个星期也许是我母亲一生中最忙碌的日子。张云兰提供的一捆布要求做五条长裤子,都是男裤,长短不一。时间紧迫,只好挑灯夜战,我们在睡梦中听见缝纫机应和着窗外的北风在歌唱,声音有时流畅,有时迟疑,有时热情奔放,有时哀怨不已。‎ 我母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张云兰家的五条裤子。整个事情的结局却出乎意料,张云兰从肉铺调到东风卤菜店去了!早不调晚不调,她偏偏在我母亲做好了那五条裤子以后调走了!‎ 我们对于春节菜肴所有美好的想象,最终像个肥皂泡似的破灭了。‎ 除夕前那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天色还早,其他人都没起床,我和我三哥计划在家门前堆雪人。我们在拉门栓的时候感觉到外面什么东西在轻轻撞着门,门打开了,有个裹红围巾穿男式工作棉袄的女人正站在我们家门前,女人的手里提着两只猪头,左手一只,右手一只,都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大猪头,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人的围巾和棉袄上落满了一层白色的雪花,两只大猪头的耳朵和脑袋上也覆盖着白雪,看上去风尘仆仆。‎ 她一身寒气地挤进门来,把两只猪头放在了地上,说,你妈妈等会儿起来,告诉她张云兰来过了。你们记不住我的名字也没有关系,她看见猪头就会知道,我来过了。‎ 听我母亲说,张云兰家后来也搬走了,她不在肉铺工作,大家自然便慢慢地淡忘了她。我母亲和张云兰后来没有交成朋友,但她有一次在红星路的杂品店遇见了张云兰,她们都看中了一把芦花扫帚,两个人的手差点撞起来,后来又都退让,谁也不去拿。我母亲说她和张云兰在杂品店里见了面都很客气,两个人只顾说话,忘了扫帚的事情,结果那把质量上乘的芦花扫帚让别人捞去了。(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就写了母亲的尴尬处境,并且故意交代并不是没有猪头肉可买,这为下文她和张云兰起争执做了铺垫,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母亲和张云兰争执时,周围绝大多数人不让母亲进入店铺检查张云兰是否自己私藏了猪头,都觉得母亲是无理取闹,选择站在张云兰一边。‎ C.母亲“用不着问小兵就知道个究竟了”,是因为她认出了那就是早上肉铺消失的猪头,这体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对母亲的聪明能干的赞美。‎ D.张云兰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可以看出她经常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得知要调走了,就让“我母亲”为她赶制裤子。‎ E.小说表现了人们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因迫于生计,为人处世显得有些势利,但依然保有着人性的温暖。‎ ‎8.“我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杂品店相遇的情节去掉更好,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敏,字元功,赣之石城人。父皓,有才武,建炎末,以破赣贼李仁功,补官至承信郎。敏身长六尺余,精骑射,积官至忠靖郎。以杨存中荐,擢阁门祗候。时闽地多寇,殿司兵往戍,率不习水土。至是,始募三千兵置左翼军,以敏为统制,漳州驻扎。敏按诸郡要害,凡十有三处,悉分兵扼之,盗发辄获。赣州齐述据城叛,啸聚数万,将弃城南寇。敏闻之曰:“赣兵精劲,善走崄,若朝廷发兵未至,万一奔冲,江、湖、闽、广骚动矣。”不俟命,领所部驰七日,径抵赣围其城。逾月,朝廷命李耕以诸路兵至,破之。累功授右武大夫,封武功县男【1】,领兴州刺史。召赴阙,宋高宗见其状貌魁岸,除破敌军统制。寻丁母忧,诏起复,以所部驻太平州。‎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主完颜亮来攻,成闵为京湖路招讨使,以敏军隶之,升马司统制,军于荆、汉间。敏说闵曰:“金人精骑悉在淮,汴都必无守备,若由陈、蔡径捣大梁,溃其腹心,此救江、淮之术也。”不听。从闵还驻广陵,时金兵尚未渡淮,敏又说闵邀其归师,复不听,敏遂移疾归姑孰。‎ 宋孝宗即位,张浚宣抚江、淮,奏敏为神劲军统制。浚视师,改都督府武锋军都统制。朝廷遣李显忠北伐,浚欲以敏偕行,敏曰:“盛夏兴师非时,且金人重兵皆在大梁,我客彼主,胜负之势先形矣。愿少缓。”浚不听,令敏屯盱眙。显忠至符离,果失律,敏遂入泗州守之。金人议和,诏敏退守滁阳。敏请于朝,谓滁非受敌之所,改戍高邮,兼知军事。与金人战射阳湖,败之,焚其舟,追至沛城,复败之。‎ 乾道元年,迁宣州观察使,召除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居岁余,敏抗章曰:“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仍请更筑其城。乃落常阶,除光州观察使。四年,北界人【2‎ ‎】侍旺叛于涟水军,密款本朝,称结约山东十二州豪杰起义,以复中原。上以问敏,敏曰:“旺欲假吾国威以行劫尔,必不能成事,愿勿听。”适屯田统领官与旺交通,旺败,金有间言,上知非敏罪,乃召敏为左骁卫上将军。 (节选自《宋史·陈敏传》)‎ ‎【注释】:1.县男:爵位名,唐代开始设置,为从五品,金、元沿置,明废。‎ ‎2.北界人:北国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 B.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 C.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 D.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B.丁母忧,遭逢母亲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孝三年,任官者须解官,服满后起复。‎ C.周庐,古代皇宫周围所设的警卫庐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警卫值班室。‎ D.除,在文中是“免除、罢免”之意,此外“除”还有“台阶”之意,如“洒扫庭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敏为将坚决果断。当朝廷尚未发兵之时,他就率领部队奔驰七日,直接到赣州城围剿齐述并大破之。‎ B.陈敏为国恪尽职守。他劝说成闵乘金兵不备之时进攻大梁来救江淮地区,但成闵并未听从他的意见。‎ C.陈敏深谋远虑。李显忠北伐时,陈敏劝说张浚不要急于出兵,因为胜败的形势先已形成了,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D.陈敏深得皇帝赏识。当金国人离间他时,皇帝不但知道不是陈敏的过错,反而征召他入朝担任高级武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敏按诸郡要害,凡十有三处,悉分兵扼之,盗发辄获。‎ ‎(2)敏又说闵邀其归师,复不听,敏遂移疾归姑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14~15题。(11分)‎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 B.下阙的情绪直承上片的气氛,“男儿身手和谁赌”赞叹男儿矫健的身手无人可敌,抒发了一种独孤求败的孤独感,以及对像鹰一样的对手的思念。‎ C.“秋空一碧无今古”在情景上陡然一转,骤然改变了前两句中略带萧飒和冷厉的的气氛,把一片高朗辽远的景象带入词境。‎ D.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E.“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拟人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15.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杜甫的《登高》中“ , ”两句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桃花源记》中写老人和孩子神情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简练为文”是适应快节奏运行的时代要求的,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句无可削”、“字不得减”的高水准。‎ B.为了写好博士论文,李刚费尽心思遍查文献,寻章摘句,最终使论文的观点新颖并有一定的创见,论文受到专家们的好评。‎ C.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打击,盗版书曾一度从图书市场销声匿迹,可风声一过,很快又东山再起。‎ D.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元旦期间,学校团委举办首届校园书画展,师生舞文弄墨,共度美好时光。‎ B.八路军打个大胜仗,村里的老百姓拥到村口,箪食壶浆,夹道欢迎人民子弟兵凯旋。‎ C.虽然有数百篇小小说佳作被选入多种典藏版,但真正被社会认可的小小说作家实属雪泥鸿爪。‎ D.文化遗产的管理者把遗产定性为优质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火车过了敦煌,从车窗向外望去,我的心灵为之一震,茫茫大漠,赤地千里,沙丘连绵,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旷远和雄浑从心底涌起。‎ B.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C.高中时我俩同桌,分别已20余年,他的性格依然开朗健谈,我们两人一见如故 ‎,完全没有生疏之感。‎ D.云贵山区许多少数民族村落依然处在闭塞、落后的状态,筚路蓝缕的生活,永无休止的劳作,使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麻木之中。‎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喝温的或凉的白开水,能很快被人体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是一种方便简捷的美容和养生之道。‎ B.公务员逢年过节收受土特产、礼金红包等的行为屡禁不止,不少官员借口“节日收红包是我们的风俗习惯”为名义,为其不法行为进行辩护。‎ C.针对美国国会有关中国企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言论,外交部回应称,希望美国国会尊重事实,摒弃偏见,多做有利于中美经贸合作的事。‎ D.针对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薄弱、力量不足,各地要紧紧依靠政府和基层组织,建立起农村交通安全责任制,发挥好农村派出所、交警队的作用。‎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诉求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会呼吸的痛”让当下的人们期待干净的空气和水。‎ B.尽管高考命题思路与方式发生了转变,但在新一轮复习中,同学们仍应从知识点的构成中理解知识要素,对知识网络进行梳理,切忌不可忽视学科基础。‎ C.企业从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政府拿出科技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请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D.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该奖项设立于1927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成人歌曲音调较高、音域较宽,经常唱这样歌曲的孩子,会对声带造成严重损伤。此外,迎风唱歌或唱歌后喝冷饮等做法都会损伤声带。‎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特赦展示出我党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信,体现了中国的法治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了社会主义中国开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D.随着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线运行两月以来,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从过去的平均30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109天,平均缩短近2/3。‎ ‎2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是名副其实的弱者,它们每天都会被狮子、豹子、豺狼等猛兽追逐、猎杀,似乎每天都得提心吊胆地生活。但科学家发现, ① ,它们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光都能安静地吃草、快乐地嬉戏,哪怕虎狼近在咫尺。原来, ② ,对于自己被追杀的恐怖场景或同伴被捕杀的血腥场面,几分钟后它就能忘得一干二净。接下来, ③ 。‎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你认为小卜该做出怎样的就业选择?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书写卷面(8分)‎ 书写好:美观8、工整7、清楚6‎ 书写差:基本清楚(略有勾抹)4、连笔不清2、凌乱不堪0‎ 语文第四次月考参考答案 ‎1.C 解析:原文第一段倒数第四行是这样表述的“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倒数第三行“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选项表达与这两句都不相符。‎ ‎2.A解析:原文第二段第三行“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原文表述的是“首要功能”,同时“三个层级”并非“三个方面”。‎ ‎3.D解析:原文第三段第五行“这里的‘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式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并未强调“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4.A 项。B 项“向前辈汇报了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是作者的推断;C 项所谓“突破”与“创新”是无中生有;D 项应为先“感到了自己的苍老和力不从心”,‎ 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青春不在。‎ ‎5.①路遥的作品关注中国底层人物的命运,尤其对中国农民倾注了无限情感。 ②路遥的创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注重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反对胡编乱造。 ③路遥的创作常常从前辈作家那里汲取精神的力量。 ④路遥把自己沉浸在创作中,与人物对话,创作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每点1分)‎ ‎6.①欣喜的泪水。在一部饱含了作者的心血,反映了作者对当代生活深刻理解的作品行将完成的时候,作者流下了激动的、欣喜的泪水。 ②悲壮的泪水。路遥呕心沥血创作的同时,身体每况愈下。感受到身体内部变化的同时,他并未感伤,而是内心沉寂,为自己感到骄傲与自豪。 ③‎ 爱的泪水。路遥对中国底层的农民充满无限感情,当历史进入崭新的时期,农民开始了新的生活的时候,他的泪水里饱含了对人民的爱。(答对三点给5 分,答对两点给 3 分,答 对一点给 1 分)‎ ‎7.AE(B选项中大家是怕得罪张云兰;C中“母亲不问就知道究竟的”不是猪头是哪里来,而是小兵家怎样得到的猪头;D原文中没有表示张云兰得知自己要调走。)‎ ‎8.①能干顾家。手巧会缝纫;为了让孩子吃得好,凌晨就去肉铺排队、连夜给张云兰家赶制裤子。 ②有生活智慧,懂得变通。会通过拉关系来换得更好的生活资源,如给邻居送假领子、给张云兰家做裤子。(每点2分)‎ ‎9.不同意(1分)①情节上,这段文字真实、生活化,丰富了小说的内容。②人物上,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体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善良。③主题上,正面交代了人物之间矛盾的化解,更好地反映了主题。(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给5分。)‎ 同意(1分)①从情节看,小说情节上已经很完整了,没有必要再加入杂货店这一部分。②从艺术效果看,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②从主题上,以“白雪猪头”结尾,强化了意象,更好照应了题目。( 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答出三点给5分。)‎ ‎10.D 11.D(“除”在文中是“授予官职”之意。)‎ ‎12.A( A项“大破之”是在“朝廷命李耕以诸路兵至”后。)‎ ‎13.(1)陈敏勘察各郡的要害地方,共有十三处,全都分派兵力扼守,盗贼一出动就将他们捕获。(关键字“按”“悉”“扼”“发”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 ‎(2)陈敏又劝说成闵拦击返回的金军,又不听,陈敏于是称病回到姑孰。‎ ‎(关键字“说”“邀”“归师”“移疾”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 ‎14.B E(B. “抒发了一种独孤求败的孤独感,以及对像鹰一样的对手的思念。”错,E.拟人笔法错,应为夸张手法。)‎ ‎15.①怀才不遇的忧愤。“男儿身手和谁赌”表达了诗人的牢骚不平, “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而不见用的悲愤.“偏思汝”又体现无人欣赏的落寞。 ②老当益壮的豪迈之气。“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 ③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渴望。“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以“闲狐兔”比喻人间的恶人、小人。诗人立志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去奸惩恶,还人间以公道。‎ ‎16.(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D(繁文缛节:指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用在句中不合文意;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东山再起:比喻有地位的人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8.B(舞文弄墨:玩弄文字技巧或歪曲法律条文作弊,贬义词。箪食壶浆:百姓犒劳军队。雪泥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此处应为“凤毛麟角”。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利益,褒贬误用。)‎ ‎19.B(赤地千里,形容天灾过后,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秀色可餐:双义成语,景美或女子美。一见如故:形容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20.C[解析]A. 主语残缺。B.句式杂糅。应该为“以……为借口”或“以……名义。D.成分残缺。在“力量不足” 后加“等问题”。‎ ‎21.答案:D A项成分残缺,应在“从温饱到环保”后加上“的转变”;B“切忌不可”否定失当;C项,结构混乱。“政府拿出科技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的主语是“政府”,而下面的主语是“企业”,把“政府拿出科技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改为“拿政府的科技经费来研发技术”。‎ ‎22.答案:C A 语序不当,应为“孩子经常唱这样的歌曲”; B.这是由于……的缘故”和“这是由……决定的”套在一起而成。改“由于”为“由”即可。D项成分赘余,删去介词“随着”。‎ ‎23.答案:①羚羊每天都生活得很“轻松”②羚羊是一种“健忘”的动物③它们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那样(或它们仍旧悠闲地生活)。‎ 参考译文:‎ 陈敏字元功,是赣州石城人。父亲陈皓,有才能武力,建炎末年,因为击破赣州盗贼李仁的功劳,补授官职直到承信郎。陈敏身高六尺多,精通骑马射箭,累积做官到忠靖郎。因为杨存中的推荐,提升阁门祗候。当时闽地盗寇较多,殿司的士兵去防卫,都不服水土。从这时候,开始招募三千当地士兵安置在左翼军中,让陈敏任统制,驻扎在漳州。陈敏考察各郡的要害地方,共有十三处,全都分派兵力扼守,盗贼一出动就将他们捕获。赣州的齐述占据赣州城叛乱,响应聚集的有数万人,准备放弃赣州往南侵犯。陈敏听到消息后说:“赣州兵精悍强劲,善于奔走险地,如果朝廷发的兵没有到,万一奔突冲出,江、湖、闽、广等地就要受骚扰震动了。”不等命令,率领他的部队奔驰七天,直接抵达赣州并将城包围起来。过了一个月,朝廷命令李耕统率各路大军来到,击破了叛军。累积功劳任命为右武大夫,封为武功县男,兼任兴州刺史。征召到朝廷,宋高宗见他外形相貌魁武伟岸,授任破敌军统制。不久母亲去世,下诏命服丧未满重新起用,率领他的部队驻守太平州。‎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来进攻,成闵任京湖路招讨使,将陈敏的军队隶属他,升任马司统制,驻军在荆、汉之间。陈敏劝成闵说:“金人的精锐骑兵都在淮河一带,汴都一定没有守备,如果从陈、蔡两地直捣大梁,击溃它的心腹,这是救援江、淮地区的办法。”成闵不听。跟随成闵退到广陵驻守,此时金兵还没有渡过淮河,陈敏又劝说成闵拦击返回的金军,又不听,陈敏於是称病回到姑孰。‎ 孝宗即位,张浚巡视安抚江、淮地区,上奏任命陈敏为神劲军统制。张浚检阅部队后,陈敏改任都督府武锋军都统制。朝廷派遣李显忠北伐,张浚想派陈敏同去,陈敏说:“盛夏发兵不合时宜,而且金国人的重兵都在大梁,我是客方他是主方,胜败的形势先已形成了。希望稍微等一等。”张浚不听,命令陈敏屯兵盱眙。李显忠到了符离,果然失利,陈敏于是进驻泗州防御。金人议和,皇帝下诏命陈敏退守滁阳。陈敏向朝廷请求,说滁阳不是迎击敌人的好地方,改守高邮,兼主管军事。与金人在射阳湖交战,打败他们,烧了他们的船,追到沛城,再次击败他们。‎ 乾道元年(1165年),迁任宣州观察使,召入朝授任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在任一年多,陈敏上书直言说:“长期担任皇宫警卫,没有机会效鹰犬之力,何况敌人性情多诈,和谈不足以依靠。如今两淮没有设防,臣请求率领旧部士兵,再次驻守高邮。”接着请求重新修筑高邮城。于是取消常任官阶,授任光州观察使。乾道四年(1168年),北国人侍旺在涟水军反叛,秘密联络本朝,声称联系约集山东十二个州的豪杰起义,要恢复中原。皇上就这事询问陈敏,陈敏说:“侍旺想藉我国的力量来做打劫的事罢了,一定不会成功,请不要听从。”正值屯田统领官与侍旺有来往,侍旺失败后,金国有离间的话,皇上知道不是陈敏的罪过,于是召陈敏入朝任左骁卫上将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