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假期训练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假期训练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假期训练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政治被称为礼乐政治,对礼乐的崇尚和实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明、文化、政治的基础,诗教、礼教和乐教则构成了国民教育的主干。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乐则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 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后,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的境域。春秋时代,孔子对西周政治推崇备至,一段时间梦不见周公就心怀惶恐。但他在讲西周政治的特色时并没有讲到善或道德的问题,而是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说明人文性的美并不仅仅是为善的到来铺陈前奏,而是对至善之境具有整体的涵盖和弥漫性。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育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 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一方面则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的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的问题。一种美德共济、美善相乐的雅化国风正是借此形成的。在美与德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者之所以以美和艺术作为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原因在于美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者之所以持之以恒对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从中国历史来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关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 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的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 15‎ ‎(选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与“德”》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古人对礼和乐的崇尚与实践是构成中国传统文明、文化、政治的基础。‎ B.中国传统儒家也强调善对美的作用,认为良善的本性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 C.孔子以周公的美与善作为处世标准,所以“一段时间梦不见周公就心怀惶恐”。‎ D.学习诗、礼、乐可以让人民向善,儒家思想者非常重视对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美与善或美学与道德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是混融的。‎ B.文章用了例证法、引证法来论证美与善之间的差异,肯定了儒家的“以美储善”思想。‎ C.文章在论证美与德的关系时,从个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来进行对比论证。‎ D.文章结尾指出,深刻认识美与善、美与德之间的关系对当前国家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论语·八佾》中,孔子对上古乐舞《武》和《韶》的不同评价,说明了美的未必就是善的。‎ B.在现代人看来,古人美与善或美学与道德不分,是因为现代学科划分的标准过于精细。‎ C.西周政治没有善或道德的内容,“吾从周”"说明孔子后来对西周政治进行了完善。‎ D.儒家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把美与德审美化和艺术化,以人性化和人情化来规范与治理百姓。‎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把灯光调亮(节选)‎ 张抗抗 好几个月过去了,卢娜总觉得这个人出现的有些蹊跷。‎ 这人是书店的一位陌生顾客。他进门时,朝卢娜客气地点了点头。此后无话,独自一人站在书架前一排排看过去,他蹲下去又站起来,一本本看得仔细,拿出来又小心地放回去。‎ 那天下午,到了五点多钟,他的购书筐已经满了,又回身去抱了几本,一起放在收银台上。卢娜一眼看过去,算出有二十多本。等着卢娜清点的辰光,他踱步走到店门外去,抬头朝着门楣上的招牌看,然后一字一顿念道:明光书店!‎ 15‎ 又自言自语:明光书店,这个名字,蛮好!读书就是给人带来亮光的。‎ 明光——卢娜心里忽然被狠狠地剐了一下。陌生顾客不会晓得,明光施以硌人的名字,一个很久以前的人,确切的说,是她童年的伙伴,消失在她高考落榜那一年。就这一声呼唤,另一个人刹那间就回来了。那个人站在卢娜面前,使她一时乱了方寸。卢娜用手指敲打计算机,一次次敲错,重来,还是错。‎ 他站在一边耐心看着卢娜结账,当她拿起那本精装的《宽容》扫码时,他开口问:这本书,你店里前后卖过多少种版本?‎ 卢娜的手指哒哒响,闷头答道:这本《宽容》,除了三联的老版本,起码还有过七八个版本,有中英文双语版、摄影艺术版,还有房龙文集呢,你买下的这一本,是三联去年新版的精装……‎ 这人有一刻没说话,卢娜能感觉到他惊讶的目光。‎ 那天傍晚,面对这个一下子买了二十多本书的人,卢娜想问问,为啥不去主街上的新华书店买书,他是从哪里听说明光书店的呢?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买的都是社科类的书?这么啰唆的问题,面对的又是一个陌生人,卢娜自然不好意思开口。‎ 卢娜没开口,他却开了口。他抽出那本巨厚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好奇地问她:这部书去年刚上市,你一个民营书店怎么能进到货?‎ 卢娜看他一眼,笑着说:卖书人总有办法的,不要小看了县城书店,这本《耶路撒冷三千年》,本店已经卖出去一百多本了……‎ 她不想告诉他,为了让明光书店第一时间进到最新最抢手的书,她动过很多脑筋。有个本城书友的女儿在北大读书。那个女孩春节回来探亲,卢娜一次次请她吃饭,就像亲生女儿回来了一样。那女孩回北京后,每礼拜都会去一趟有名的书店,把书店的权威推荐“每周书榜”用手机拍了照,微信给她。卢娜再按图索骥直接去出版社进货,快捷度自然超高。‎ 在他惊诧的目光里,她亲自为他把书捆好,再套上了一只大号的塑料袋,这样拎起来就稳当了,不会把书角折皱。现在人工越来越贵,很多琐杂的事情,她常常都是自己做的。‎ 他拎起那袋书,说了声谢谢,却不走,犹豫了一会,又说:有一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繁荣》,我在省城没买到,刚才找了一会儿,也没有。但我蛮想看这本书,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代购一下?‎ 卢娜有点犹豫。她和批销部门很熟,再冷门的书都找得到。问题是,这种书一旦进了来,本城没有人会看的,他如果不来买,书就压在她手里了……‎ 于是她好心建议说:其实呀,你也可以到网上去寻,网上的图书,品种多,速度快……她奇怪自己怎么突然变成了电商推销员。‎ 他想了想,认真地回答说:我不在网上买书,我一向都在书店里买书。我,想让书店活下去。‎ 15‎ 卢娜心里一震,一股电流从头顶瞬间传到脚底。我想让书店活下去——除了那几位明光书店的铁杆书友,隔三岔五给她发几条暖心的微信,鼓励她坚持下去,这句话从一个陌生人口里说出来,更让他感动。‎ 书店里暗下来,卢娜走过去开灯,啪嗒啪嗒,店里所有的灯都亮起来。不过,这几年,为了省电,她早已把所有的灯都换成了低瓦数的节能灯。‎ 他走到门口,转过身,像是无心地随口说一句:书店的灯光好像暗了点,买书的人看不清书名。你看,能不能,把灯光调亮一点?‎ 卢娜心里咯噔一声。对呀,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挂了“明光书店”的牌子,假如他哪一天偏偏天黑时经过这里,连个招牌都看不见,她不就全都白费心思了么?说白费心思也不对,她又不是为他开的书店,而是为自己!她没考上大学,不等于没文化,书店虽然目前生存艰难,但有了人们的支持……‎ 等卢娜回过味醒过神,眼前还没亮灯的昏暗小街上,这个人已经走远了。‎ 第二天,卢娜把墙上的壁灯、天花板上的筒灯,全都换了灯泡,书店好像一下子睁大了眼睛。‎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陌生顾客提及“光明书店”的名字,唤醒了卢娜尘封已久的记忆,这是卢娜方寸大乱,结账几次算错,可见卢娜是个自控能力不强的人。‎ B. 虽然卢娜业务熟悉、服务周到、能在第一时间进到最新最抢手的书、和批销部门很熟,但光明书店依然不景气,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C. 小说以陌生顾客到书店买书为主线,又通过卢娜的心理活动详细写了卢娜和“他”的情感经历,交代了卢娜开书店、书店命名的原因。‎ D. 小说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设置悬念,后一一解开“”卢娜觉得这个人蹊跷的原因:一口气买了很多书、对书店名称好奇、不在网上买书等。‎ ‎5.题目“把灯光调亮”有哪些丰富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6.小说中,他说“我不在网上买书,我一向都在书店里买书。我,想让书店活下去”。你是否赞同他的做法?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家(节选)‎ 15‎ 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物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还买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 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掀起门帘进去。‎ ‎“你出来了?”觉新看见觉慧进来,抬头看了他一腿,吃惊地问道。‎ 我这几天都在外面,你还不晓得?”觉慧笑着回答。‎ ‎“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但他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我管不了这许多,他晓得,我也不怕。”觉慧冷淡地说。觉新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继续拨算盘珠子。‎ ‎“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着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觉民在旁边解释道,他在窗前的藤椅上坐下来。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 ‎“爱情是个伟大的字,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照我的意思看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 觉新和觉民都抬起头带着惊疑的眼光看了他两眼,但是他并不觉得,依旧用同样的调子念下去:‎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一股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 陈剑云从外面走了进来:“我在读书,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 ‎“这是什么意?”剑云低声说。没人回答他,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渐地压下来。‎ ‎“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这种思想近来不断地折磨他,可他无意间遇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连忙掉过头去,又看见剑云的忧郁的、忍受的表情。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静寂。他觉得什么东西在咬他的心。他不能忍受地叫起来:‎ ‎“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你们,你们都该受诅咒!”众人惊讶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大叫。‎ ‎“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温和地问,“我们跟你一样,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讨生活。”‎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这时侯他忘记了他自己也是矛盾的。”‎ ‎“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幔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小。”‎ 15‎ 觉慧掉过头,又遇见觉新忧郁的眼光,好像在责备他似的。他埋下头去,过了一会儿,他的声音又响了。‎ ‎“我们不是奢侈家,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们只是劳动者。穿起我们自己的皮制的围裙,在自已的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在我们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我们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幸福!”‎ ‎“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 ‎“为什么?难道你没有幸福,就连别人说把福争过来的话也不敢听吗?”觉慧对他的大哥不客气地说,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 ‎“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我的不同,”觉新推开算盘,叹口气说,“你说得对,我的确怕听见人提起幸福,因为我已经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也做过美妙的梦,可是我的幸福早就给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別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的痛苦你们不会了解……我还记得爹病中告诉我的一段话:‘我的病恐怕不会好了,我把继母同弟妹交给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顾他们。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会使我失望。’从此以后,我每想到爹的话,就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觉新愈说下去,心里愈难过,眼泪落下来。觉慧的眼泪快要流出来了,但是他极力忍住,他看见剑云拿着手帕在揩眼睛,觉民用杂志遮住了脸。‎ 觉新继续又说:‎ ‎“妈嫁到我们家,一直到死,并没有享过福。她那样爱我,期望我,我究竟拿什么来报答她呢?为了妈我就是牺牲一切,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们长大,替爹妈争口气,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觉新说到这里便摸出手帕揩脸上的泪痕。‎ 觉慧让眼泪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又止住了泪。他心里想:“过去的事就让它埋葬了罢!为什么还要挖开过去的坟墓?”但是他却不能不为他的亡故的父母悲伤。‎ ‎“三弟,你刚才念的话很不错。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只是一个劳动者。”觉新漸渐地安靜下来,他望着觉慧凄凉地笑了笑说,“然而我却是一个没有自已的幸福的劳动者,我——”他刚说了一个“我”字,忽然听见窗外的咳嗽声,便现出惊惶的神情,改变了语调低声对觉慧说:“爷爷来了,怎么办?”‎ 觉慧稍微现出吃惊的样子,但是马上又安静了。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人。”‎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段就“出场”的翻译小说《前夜》,是文中重要的道具,觉慧朗读该作品的举动不仅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自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动作描写能传神,本文觉慧“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与《祝福》中四叔“踱出门外”寻找祥林嫂的动作反映出人物内心一“动”一“静”。‎ 15‎ C.本文善于运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如面对觉慧的责问,觉新的自我表述透露了他日趋妥协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父母的压力。‎ D.本文描述了旧时代高家几个兄弟的家庭生活画面,谴责了旧势力对新生生命的压制,歌颂青年一代的初步觉醒,有很强的时代感。‎ ‎8.小说中觉新、觉民与觉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请概括出三人的不同形象特征。(6分)‎ ‎9.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真”的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不往。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 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故所部无盗。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 ‎ ‎ 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 ‎ 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 ‎ 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15‎ D.园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 ‎ 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 ‎ 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 ‎ 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 ‎ 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 ‎ 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 ‎ ‎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 一毫不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15‎ ‎ 蜀道登天,—杯送、绣衣行客(2)。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    ”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    ”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蜀主刘禅应当广开言路,发扬先帝遗德,鼓舞人的志气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共9分)‎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________。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________。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至今日,( )。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15‎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________,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________,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 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D. 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B.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 C.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 D.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金科玉律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抽丝剥茧 B.金科玉律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顺藤摸瓜 C.不易之论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顺藤摸瓜 D.不易之论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抽丝剥茧 ‎20.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21.阅读下面文段,围绕“报国情怀”,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6分)‎ 15‎ 中国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核潜艇的研究和入列,莽莽海疆有了制敌于千里之外的“钢铁蛟龙”,背后深藏着科研人员的奋斗和牺牲。他们用“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诠释了“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报国情怀。这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子情怀; ;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父母在,不按揭。”‎ 在年轻人房贷首付超过六成要靠父母帮助的当下,有人适时地提出这条新时代格言。‎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15‎ 15‎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假期训练题 语文答案 ‎1.(3分) C (孔子“一段时间梦不见周公就心怀惶恐”是因为他对西周政治推崇备至,而不是因为“以周公的美与誉作为处世标准”.)‎ ‎2. (3分)C("对比论证"错误,从第三段的内容来看,文章在论证“美与德的关系时","个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之间并不存在对比。)‎ ‎3. (3分)A (B"划分的标准过于精细”原文并未提及。C偷梁换柱,原文的表述是孔子“在讲西周政治的特色时并没有讲到兽或道德的问题" ,而并非“西周政治没有兽或道德的内容" ;"吾从周"说明的也不是“孔子启来对西周政治进行了完善"。D曲解文意,文章中的"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更合乎人性和人情"的意思并不是"以人性化和人情化来规范与治理百姓".)‎ ‎4.B ‎5.①指卢娜把书店的灯光调亮。②卢娜得到了顾客的支持,增添了把书店坚持下来的信心。③书店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亮光。‎ ‎6.赞同他的做法。理由如下:①书店生存艰难,如小说中卢娜的书店,为了节约开支,很多琐碎的事自己做,把灯泡换成了低瓦的节能灯。这些书店如果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就有可能倒闭。②书店具有象征意义,是一座城市知识的象征、文明的标志,书店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存在的必要。③到书店购书,质量有保障;而网上购书虽然价格便宜,但质量参差不齐。‎ 或反对他的做法。理由如下:①就如文中卢娜所言“网上的图书,品种多,速度快”,这一优势是书店无法比拟的。②如今已进入网络时代,书店被淘汰是一种必然,于卢娜而言,与其苦苦支撑,不如让其倒闭。通过个人到书店买书的方式让书店活下去于事无补。③书店对一座城市虽然有象征意义,但并不是唯一的,如果书店倒闭,可以另建其他的文化标志。‎ ‎7.C(“日趋妥协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父母的压力”错,主要是来自“爷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势力)‎ ‎8.①觉新是旧家庭中为家庭不惜牺牲自己梦想和幸福的有责任心的善良又软弱的大哥形象。②觉民是既同情大哥又理解兄弟,内心有矛盾而又态度温和的青年学生形象。③觉慧渴望幸福生活,敢于反对旧家庭束缚,是坚定勇敢的青年革命者形象。(每条2分)‎ ‎9.①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觉新既勇敢担起家庭重担又害怕祖父,有胆小懦弱的一面。‎ ‎②时代环境、日常生活描绘真实可信,再现了封建大家庭中受过教育又身份地位不同的青年人的生活情境。‎ 15‎ ‎③从情节发展的真实性来看,在新旧时代剧烈变迁的背景下,年轻人自然会呈现或激进、或保守、或徘徊的不同样态。‎ ‎④作者传达出对旧时代青年的真实感受,既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将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又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每条2分,任选三条作答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0.A “经宿复苏”指的是“被殴杀的少年”,而不是“其父”,故应在“复苏”后断句;“奇”的对象是“材力”,而不是“材”,故应在“材力”后断句。‎ ‎11.D(D项,“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所以选D。)‎ ‎12.D(D项,手下的将领很不高兴的原因不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而是王汉忠“自矜尚”。‎ ‎13.(1)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得分点:从征、急、壮,被动句“流矢中眸”。)‎ ‎(2)王汉忠有见识和谋,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得分点:识、行师、祝、贷。)‎ ‎14.D(“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有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是眼前之景,并非回忆之景。)‎ ‎15.(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2分)‎ ‎(2)“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2分)‎ ‎(3)“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2分)‎ ‎16、(1)潦倒新停浊酒杯 往往取酒还独倾 一尊还酹江月 ‎(2)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 ‎17.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句式杂糅,“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可以改为“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或改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D项,“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 ‎18.B【解析】一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和“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二看后半部分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衔接更紧密。‎ 15‎ ‎19.D【解析】不易之论:内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和法律条文。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硕果仅存:指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珍贵的人或物。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异军突起:指新的派别或新力量突然兴起。抽丝剥茧:形容分析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 ‎20.考点说明:考查语言应用文体中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参考答案:将“失败”改为“失误”;将“曲解”改为“误解”;将“认可”改为“谅解”‎ 将“散布”改为“传播”;将“严肃”改为“严谨”‎ 详细解析:5分。修改对一处给1分,只找出没修改对不给分。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1. (6分)示例:这是一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情怀 这是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情怀 这是一种“维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奋发情怀(6分)‎ 1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