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学案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感知分析语言文字,再现诗中意境,品味其组成的宏大气势。 2、了解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中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展开联想,体会诗人壮阔的胸怀和豪情 壮志。 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 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教学方法: ①.朗诵法 ②.合作探究法 ③.提问法 Ⅰ。教材助读: 1.读下面的文字,感受意境之美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 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 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 《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 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 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Ⅱ。预习自测 2、课前熟读《沁园春·长沙》 3、抄写一遍《沁园春·长沙》 【信息链接】:建议看《毛泽东选集》 《毛主席诗词》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1 整体朗读。 2 合作探究问题 Ⅰ.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问题 1】同学们已经诵读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请同学们说一下读了这首诗的整体感 受? 【问题 2】第二次读课文(读上阕):划分本词的层次,上阕可分为三层。从哪里到哪里?明 确写出来 每层都讲述什么内容?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 问题 3 ] 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写由“看”字看到的秋景有什么。是怎样注意视 角变换和写景顺序的。 [问题 4] 上阕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指出问题,引起回忆。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 岁月,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问题 5] 那么“同学少年“时怎样的意境呢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 命气概何其大也! 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 慨激昂。 【小结】小结:归纳一下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 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训练案 Ⅲ.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复矫正。 课堂练习 一、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知识点 1:了解文体词的有关知识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 全盛时期。 问 : ( 4 分 ) 解 释 : “ 沁 园 春 ” , 。 “ 长 沙” , 。词,又叫 ,不同 的词牌有 要求。 (2)知识点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 问:这里的秋景选了哪些意象,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5 分) (3)知识点 3:理解诗歌跳跃性的语言。 问: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 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5 分) 2.知识点演练 (1)变式演练 1: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以 58 字以内为小令,59 字到 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 问:(3 分)《沁园春·长沙》属于 。 (2)变式演练 2: 问:(5 分)含有秋季景物意象的诗词还有很多,试举出几例。 二、题型训练 1.题型(选择题)(5 分) 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的愤恨、迷惘和不解。 B.表现了作者的远大胸怀和革命壮志。 C.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奥秘的寻求与探索。 D.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怀疑和挑战。 2.题型(填空和简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25 分)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 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本词依长短来看,属( ),从分段来看,是( )。 (2)词的上阕由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起笔,然后点明时间( )、地点( ),并调 动了视觉和嗅觉写所见之景( )、所嗅之气( ),表现了一种战斗者的( )心 情。 (3)词的下阕先写秋风劲吹的秋天不似春风和煦的春天,然后一转,指出却“胜似春光”, 原因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对打破旧世界的战场上的秋风进行了赞美,而实际上是赞美 ( )。 (4)“寥廓”一词在《沁园春。长沙》指( ),在此处应指( )。 (5)“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一、 1.知识点学习: (1)解释:“沁园春”,词牌。“长沙”,题目。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不同的 词牌有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的要求。 (2)诗人选取了山、林、江、舸、鹰、鱼→万物 这些意象,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 ,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 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 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3)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2.知识点演练: (1)长调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 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 《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 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三、1.选择题 答案:B ( 如果你选 A,说明你关注到了作者的情感,只是未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怀; 如 果你选 C,可以看出你基本理解此句的含义,只是未结合全词的意境;如果你选 D,说明是你 已经把握了词的情感,只是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怀,所以理解这句话地意思要结合全词的意 境和作者当时的情怀判,正确答案是 B。) 2.(1).小令 双调 (2)重阳 战地 战地黄花 香 喜悦 (3)蓬勃发展的工农革命战争 (4)宇宙的广阔 高大广远 (5)“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不仅点明战地重阳节观菊花的欣喜心情,而且抒发了乐观、昂扬 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作者生平及其著作: 写作此诗的背景: 独立寒秋→→→→→时间 (我)湘江北去→→人物 橘子洲头→→→→→地点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看 由远及近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由上至下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 ↑ ↓ ↓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 ↑ ↑ ↓ ↓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更多资源:http://zhdduya100.taobao.com/ 左手按住 Ctrl 键(键盘左下方),然后鼠标单击此链接进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