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三单元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本单元学习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我国古代散文从简单的记事开 始,逐渐发展成为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写景记游类的抒情散文则 产生较晚。起初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到了东晋时期,世事离乱,偏 安江南的士大夫们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 水,此时描写山川景物、记叙观赏游历的散文才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 起来。唐宋时期,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更高,审美能力更 强,于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便大量涌现。“唐宋八大家”描写山水、记 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亮点,影响所及直 至明清而不衰。这类散文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作家在游览 山川景物、名胜古迹时往往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 寄寓其中,抒写个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具有浓厚的抒情成分。本单 元所选三篇散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其景、情、理的高 度统一,历来为人们所称赞。 【图说·画中有话】 【概说·单元内容】 1.了解游记类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的有关 背景,以便于分析理解作品。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3.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并做 到举一反三。 4.在阅读古代优秀散文作品时,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 品的艺术魅力。 - 2 - 5.要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 当的评价。 6.体验古人徜徉山水的乐趣,感悟人生的情趣,培养我们对自然 美的感受能力。 【师说·单元所学】 1.疏通字句,把握文章大意。阅读古代作品,首先要克服语言困 难,弄懂每字每句的意思;其次要反复诵读,体会句读语气;进而把 握文章大致内容,分出写景、议论、抒情的层次。 2.提纲挈领,抓住关键语句。山水游记类散文往往通过议论性语 句,借景抒情、借事说理,寄托作者的理想或政治抱负。阅读这类文 章,就要留意文中起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作用的语句,抓住这类语句, 就能化繁为简,纲举目张。 3.分析景语,体会情景关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是必不可少的, 但写景状物的目的是抒情,景与情往往融合在一起,情有时也通过写 景抒发。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者边写景边抒情, 有时景语即情语。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4.关注形象,揣摩写作意图。山水游记既注重客观景物的描绘, 也讲究作品中自我形象的塑造。凡优秀的作品,不但客观景物生动, 而且作者自我形象鲜明。因此,关注作品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 也是捕捉作品写作意图的捷径。 第 8 课 兰亭集序 一位哲人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一 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生活在精神的自由 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和诗意的氤氲之中。晋代书法家王羲 之又是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品读《兰 亭集序》,去触摸他那一段不寻常的心路历程吧! - 3 -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东晋琅玡临沂(今山 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历任秘书郎、 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 右军”“王会稽”。 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有“书圣”之称。后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 稽。《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 一行书”。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 学功底。 作品 书法: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 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 等。 2.背景解读 东晋时期,士族统治阶层门阀森严而且生活奢侈无度,使得相当 一部分有文化教养的士族文人遁入纵情山水、游山翰墨的隐逸之途。 他们注重精神自由,珍视人格完美,崇尚自然情趣,善于哲理思辨, 直率旷达。但是,由于政治的险恶和社会的动荡,他们在流连山水、 饮酒赋诗的同时,又感到“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而不能不“临文嗟 悼”,因而酣畅之余,内心无不苦闷,无不感伤。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 气,抒写了一篇情真意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 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3.相关知识 - 4 - 王羲之刻苦学书法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因常听老师讲 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 情,并决定以张芝临池学书的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 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 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凝眉苦思,以致废寝忘食。一次,他因练 字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拿起馍蘸着墨吃起来,家人发 现时,他已满嘴黑墨了。王羲之常到池边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 池水尽墨,人称“墨池”。至今,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 归宗寺等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古迹。 4.文体知识 序 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序”也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 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 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 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赠序”是古代惜别时的 一种赠言,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 《送东阳马生序》就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5.文化常识 (1)岁在癸丑.. 癸丑: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 50 年称“癸 丑年”。干支纪年中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 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 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2)修禊事..也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 - 5 - 福消灾。 (3)若合一契. 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1.字音识记 癸.丑(g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 骋.怀(chěng) 形骸.(hái) 趣.舍(qū) 符契.(qì) 嗟.悼(jiē) 虚诞.(dàn) 彭殇.(shāng) 2.字形辨认 禊修禊 契契约 楔楔子 悼嗟悼 绰绰约 淖泥淖 湍急湍 惴惴惴不安 揣挣揣 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德的人 少:形容词用作名词,年龄小 的人 长:形容词用作名词,年龄大的人 2.映带.左右 带:名词用作动词,围绕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其次:古今异义词,曲水的旁 边 4.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觞:名词用作动词,喝杯酒 - 6 - 5.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古今异义词,指自然界的万物 6.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所以:古今异义词,这里是“用来”的意思 游:动词的使动用 法,使……纵展 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开,敞开 极:副词用作动词,穷尽 7.翻译下列句子。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译文:名士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了做禊事。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译文:又有流势很急的水,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 来作为流觞的曲水,人们列坐在曲水之旁。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可是)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 畅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译文: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看地上万物的繁多。 (5)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二、阅读课文第 3 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夫人:古今异义词,夫,助词,引起下文;人,人们 俯仰:古今异义词,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怀抱:古今异义词,胸怀抱负 悟:通“晤”,面对面 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因:依、随着 形骸:身体、形体 4.不知老.之将至 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 5.虽趣.舍万殊 趣:趋向,取向 6.及.其所之.既倦 及:等到 之:往、到达 - 7 - 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形容词用作名词,长寿 短:形容词作名词,短命 期:至、及 8.死生亦大.矣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9.翻译下列句子。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 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译文: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 高兴和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 (3)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译文: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能不悲痛呢! 三、阅读课文第 4 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数词用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齐: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2.所以兴.怀 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3.其致一..也 致:思想情趣 一:数词用作动词,是一样 4.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古今异义词,这次集会的诗文 5.翻译下列句子。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总是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 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但抒发感慨的原因和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8 - 译文:后世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吧。 作者抒发的悲哀之情是否消极悲观? [他人之见] 观点一:这是悲观的。相比之下,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 而不消沉,不黯然,积极进取,乐观旷达。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在他的 一篇散文《论老之将至》中,也将生死这个永恒的主题升华到了壮阔 高远的境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 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 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 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 能够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人将不会因害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所珍爱 的一切都将继续存在下去。 观点二:这是不悲观的。性格刚强的曹操同样有“人生几何”的 感叹,但是它最后引发的不是消极无为,而是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兰 亭集序》在忧生叹逝中包含着对美的幻灭的悼惜,它否定老庄“一死 生”“齐彭殇”的说法,认为生即生,死即死,有生之年应做点事, 不应空谈玄理,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而他的天机 流布、挺然秀出的书法艺术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这种努力的结果。所 以读它时,我们要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执着和热 爱。这样就与上面的乐生之旨契合无间了。 [吾之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1.主旨归纳 本文以淡雅清新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 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感慨。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 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 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 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 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于是这些士人诗兴大发,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然而可 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士人儒雅的风度和诗意 的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作者发出由衷的感 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 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 10 - (2)用笔简约,格调淡雅 文章开篇叙述了兰亭盛会的情景,极力创设出一种素淡、雅致的 格调。进入作者视角的,唯有山、水、林、竹、天、风而已。这些景 物清纯明朗,生机盎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流连山水的舒心惬 意。兰亭盛会本是良辰美景、赏心悦目的乐事,然而作者内心的喜悦 之情从不过分流露,只写饮酒赋诗,畅叙幽情,陶醉于自然之美的舒 爽优雅,以“信可乐也”四字表达,保持了笔势的从容与沉稳,体现 出了一种清丽淡雅的格调。 (3)情感脉络清晰 本文感情发展脉络十分清晰,情感去着深沉。本文分三部分,第 一部分写“乐”,共写了五乐,以“信可乐也”作结。第二部分由良 辰美景、赏心乐事,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从现实的角度抒发的 人生短暂、不能自驭之叹,突出了一个“痛”字。第三部分,作者考 察古人的感情,发现古人也是如此,对生命的感慨不谋而合。人生代 代相传,痛苦也代代相传,没有休止。这样,“乐——痛——悲”遥 相照应,形成了一个整体,深刻地揭示了曲折而又深沉的情感。 4.课文译释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永和九年,这年按干支纪年属于癸丑年,阴历三月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名士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永和,东晋穆帝年号。癸(ɡuǐ)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 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 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会稽:郡 名,在今浙江北部和江苏东南部一带。山阴:当时的县名。禊(xì)事: 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 一种祭礼。] 群贤毕至,少 这一天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 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岭、茂密的树林、高高 - 11 -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的竹子,又有流势很急的水,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四周,[毕、咸:均当 “全”“都”讲。修竹:高高的竹子。激湍(tuān):流势很急的水。映 带:映衬、围绕。] 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人们排列坐在曲水之旁。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可是喝 [引:疏导,引来。流觞(shānɡ):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 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觞,酒杯。其次: 曲水的旁边。次,旁边。丝、弦:指琴瑟一类弦乐器。竹、管:指箫 笛一类管乐器。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舒畅。[是:代词,这。 惠风:和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看地上万物的繁多,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品类:指 自然界的万物。所以:这里是“用来”的意思。游目:使眼力纵展。 骋(chěnɡ):放开,敞开。极:穷尽。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助词,引起下文。相与:相交 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或取 有的人把 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 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或:代词,有 的人。诸:兼词,之于。怀抱:胸怀抱负。悟言:对面交谈。悟,通 “晤”,面对面。因:依、随着。所托:指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 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虽趣舍 虽然人们各有各 - 12 - 万殊,静躁不同, 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性情的安静与躁动也不同,可是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 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 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兴和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趣(qǔ):趋向,取向。万殊:千差 万别。殊,不同。静躁:安静与躁动。欣于所遇:对所接触的事物感 到高兴。暂:一时。得于己:感到自得,自以为称心如意。快然:高 兴的样子。] 及其所之既 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 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及:等 到 。 之 : 往 、 到 达 。 感 慨 系 之 : 感 慨 随 着 产 生 。 系 , 附 着。]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以前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历史的旧迹,仍然不 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 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 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 最后要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 不痛哉! 不悲痛呢![向:过去,以前。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 因。之,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兴,发生、引起。化:指自 然。期:至、及。]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 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总是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 于怀。 于心。 [ 兴感:发生感慨。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样相合(意思是感触相同)。契, 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临:面对。嗟悼:叹 息哀伤。喻:明白。] 固知一 我本来知道把 - 13 - 死生为虚诞,齐彭 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 殇为妄作。 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 百岁。殇(shānɡ):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后 后代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啊!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 虽世殊事异,所以 以便传到将来,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抒发感慨的 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 原因和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 有感于斯文。 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列叙:一个一个记下。述:著述。虽:纵使。 所以:……的原因。致:思想情趣。] 文言文断句五凭借 一、凭词性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借助某一类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 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需要 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它的后面就可能需要断句。 【实战演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 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 - 14 - 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A.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 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B.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 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C.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 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D.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 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解析:可先断后两句,魏舒名舒,最后一句可据此断开;将军钟 毓名毓,在这个字前断,也肯定没问题;再看“工射”一词,可断定 与射箭有关,据此可断开两处有关打猎的句子,最后确定第一处。 参考译文: 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学习平常人所做的琐事,年少的时候擅长 射箭,进入山林湖泽,每次打猎都有很大的收获,担任后将军钟毓的 长史,钟毓与他的副将比赛射箭,魏舒经常坐着替他们用筹码计算(射 箭的成绩)。后来碰上朋友少,(钟毓)让魏舒充人数,于是(魏舒)射箭没 有射不中的,加上(他)举止娴静优雅,差不多能展示出(射箭)的所有高 超技艺。 二、凭对话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 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了。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 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 键的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实战演练】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 - 15 - 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 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 一举而亡国矣。” A.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 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B.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 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C.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 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D.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 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解析: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 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参考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请求 让他为武王医治。左右大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 面,医治它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楚,眼睛看不分 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生气地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 “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术的人讨论放弃治疗。假 如像这样去治理秦国的内政,那么君王随便一个举动就会导致亡国。” 三、凭虚词断句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 他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因为虚词可以使前后之间变得 一目了然。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初次判断的过 程。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以借助具体情景 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运用虚词就可以使断句变得很容易。 常见的情况有:①句首语气词和表谦敬的副词前面可断句,如:其、 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 请、敬等。②句首关联词前多可断句,如:苟、纵、是故、遂、于是、 - 16 - 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③句末语气 词后面可断句,如:也、矣、耶、哉、乎、欤、焉、兮、耳、而已等。 ④句中虚词前后不能断开,如:于、为、则、而、以等。 【实战演练】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 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 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 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 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 王何?” A.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 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B.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 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C.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 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D.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 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解析: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 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参考译文: 孟子对(宋国大夫)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向善吗?我明白地 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的官员,想要他的孩子学会说齐国话,那么, 是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 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 纵使每天鞭挞他,逼他说齐国话,他也做不到;(假若)带他到(齐国的) 庄街岳里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挞他,逼他说楚国话,他也是做不到 - 17 - 的(因为他天天听到的是齐国话)。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 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是薛 居州这样的好人,那大王同谁去干坏事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 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不是薛居州这样的好人,那大王又 同谁去干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四、凭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 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 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 哉”“何……为”等。被动句,如:“为……所……”“受…… 于……”“见……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 乎”“何(以)……为”等。但是,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常常会碰到省 略的情况,阻碍我们正确断句。因此,我们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 内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实战演练】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 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 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A.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 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B.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 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C.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 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D.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 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解析: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 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引进 - 18 - 主动者的被动句。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 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莱州夷维人。(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 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工作而被齐国国君看重。担任齐国丞相后, 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他在 朝堂上时,国君有话问到他,他就直言回答;无话问到他,他就正直 地做事。国家的政治清明,他就遵从政令行事;国家的政治不清明, 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因此,他能接连侍奉三代君主,名扬诸侯。 五、凭对称断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 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断句。 【实战演练】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 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①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 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 未必得大鱼也②。 注:①屠沽:屠,屠户;沽,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 ②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 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A.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 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B.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 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C.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 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D.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 - 19 - 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解析: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 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参考译文: 己卯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州,有几位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 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游玩?”我高兴地答应了。走出城 西门,进入寺庙,走过小巷,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各种店铺商贩很 多,回到住处已经三更天了。家中人关门熟睡,都已经有打鼾声了。 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 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但是也笑韩退之(韩愈)钓鱼钓不到,打算到 更远的地方去,却不知道走到了海边,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课内素材] 在《兰亭集序》一文中,作者阐述了人生中一个最重大的问题—— 生与死的问题。作者列举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和理解, 揭示了人性中“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这样一种弱点,表达了要珍惜 时光,奋发有为,不要给人生留下太多悔恨和遗憾的观点。 {角度点拨} {精彩运用} 示例 1:[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理 清晰,深刻有力!) “死生亦大矣。”死生之重,今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之 中。其实,生命的消逝和诞生都带着圣洁的意味,终结和开始都是一 种哲学,需要人们思考和正视。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 20 - 妄作”,绝对需要一种勇气。他敢于正视人生之痛,表现出了自己的 真性情,吟唱出了对人生无比的热爱和眷恋。是啊,我们只有正视生 死,才能热爱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工作和创业中 去,在奋斗和奉献中增加生命的长度和厚度。 示例 2:[抒情议论型](提示:议论的同时会抒情,能使文章感情真 挚、见解深刻!) 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处偏远清幽之地,行率真自由之事,着朴素 简洁之衣,食清淡爽口之味,歌清新高雅之章,叙自然真挚之情。他 们通体洋溢着一种平淡的人生真味;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潇潇洒洒、 坦坦荡荡、真真切切。这是他们淡雅人格性情的体现,是一种“简单 的生活状态”“原生态”的生命情调。这显然是古代文人学士及当今 知识分子追崇的一种“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人生理想和乐境。 [拓展阅读] 千年兰亭 潘碧秀 兰亭,栖之于江南水乡,如空谷幽兰,飘逸着丝缕江南的空灵, 浸染着江南蒙蒙的诗意;兰亭,如亭亭玉立的女子,看尽了千年尘世 的烦忧,守候着千年的寂寞,独然隐于会稽山麓,做一番自我陶醉。 青青石板路两旁植着带露的草,我们是兰亭清晨的寻觅者。千年兰亭 没有千年幽深的感觉,和三月飘着青青小影的修篁擦肩,我们找到了 阳光下展着一种叫温馨的东西。 鹅池水盈盈满满袒露在视野里,临池,以一目览尽清澈的水底。 池 底 可 有 当 年 王 羲 之 携 谢 安 且 行 且 吟 谈 笑 风 生 的 儒 雅 之 姿 ? “鹅”——“池”两字一肥一瘦神气有如王羲之当年喂养的大白鹅装 点着一池澄碧的水。 生长于乌衣巷的王羲之自幼酷好书法,7 岁师从卫夫人学汉代蔡邕 笔法,12 岁获其父枕中所藏《笔论》,后“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 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成为妍美流畅的今体。永和九年 三月初三,其邀友雅集休憩于兰亭,饮酒赋诗,兴致所至,欣然作《兰 - 21 - 亭集序》,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那“飘若惊鸿,矫似 惊龙”的字恰如酒后一场酣舞,淋漓尽致,参透苦厄、历练、豁达, 人生况味了然于胸。兰亭别后的两年,王羲之辞官弃郡,归隐山水后, 巅峰之作狂然般地涌出:遗世的孤独,睿智,于生命的激情中,还有 一种岁月沉淀后的遗留。 走进小兰亭,小兰亭旁有“曲水邀欢处”的题刻,此处便是流觞 亭。九曲青溪轻灵地环绕在其侧,如古时的女子悠悠的长发盈盈落于 一肩一地,爱轻盈盈地围抱在心中。“此地曾游,想当年,列座流觞, 未尝无我;仙缘难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当年浅歌浅 吟,池畔诸名流饮酒赋诗的情景已如枝头一阵风轻灵飘逝。“物是人 非事事休”,唯余流觞亭在做无累的翘首,无望的等候。等待一束生 命激情,等待一抹茫茫人海中的回望。 有风铃声清脆地随风传来,幽然坠于脚跟,使旅人禁不住闻声要 去做一番寻觅的。眼前是由康熙、乾隆两皇帝同书的“御碑”(是我国 目前唯一的两皇帝合写的碑)。铃声是由其上的八角攒屋顶的翼角上的 铜质风铃撒落的。铃声洒脱,毫无羁绊,随风作漫天,幽幽韵声轻落 于修篁上,是轻灵化作一只笛,附在其上空灵地吹奏出的;落于泥径 上,是化作一只虫唱,给兰亭添一个可伶可俐的气息;落于康熙所书 的《兰亭集序》上,是和其秀媚劲健、气势开张的字体一同潇洒、一 同飘逸的。难怪乾隆来此,面对着这一派的深沉浑厚、古雅清幽,忍 不住挥毫写下: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 觞咏于今纪盛名。竹重春烟偏淡荡,花迟禊日尚黼荣。临池留得龙跳 法,聚讼千秋不易评。 兰亭注定是要和王羲之赴一次春天的约会的。这短暂的约会,铸 就了兰亭书法圣地的名号;这短暂的约会,造就了兰亭千年的沉淀和 古雅清幽。 王右军祠如一叶舟,泊在水荷的中央,粉墙黛瓦,不失水乡江南 民居的特色。可惜来得太早,池中的荷尚未呈朵儿之姿绽放在游人面 前。想夏的夜的兰亭,四角溢香,又有铜铃风声作轻坠弹唱,兰亭是 - 22 - 令人眩惑不寂寞的。祠内两侧的回廊墙壁上嵌有历代《兰亭集序》的 诸多版本及古今名人题咏真迹。一匾“尽得风流”气势非凡地悬在正 厅上。站在祠内,浏览名家墨宝,欣赏各种书风,才始知前人概括王 右军祠内涵丰富“天、地、日、月、星、山、水、廊、桥、亭,唐、 宋、明、清、真、草、篆、隶、行”的取意所在。兰亭,轻扬着笑意, 带着千年不竭的清幽纯净,带着当年王羲之吟风咏月留下的千年醉书, 游人的思绪伫留其间,是要作长久留恋的。 当年流觞亭的聚会,王羲之和谢安等人喝的不知是什么酒,想必 是古越山水间的女儿红。 {美点借鉴} 品读此文,仿佛自己置身其中,美得一步三叹!作 者也如仙境中人,唯恐被人间烟火熏染——文章写得空灵秀美。文章 由兰亭的位置、兰亭与王羲之的关系娓娓写来,思路清晰,洒脱飘逸, 值得一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