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 语文科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 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 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 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选摘自《乡土中国》,费孝通) 材料二: 2010 年代前后,中国的城乡关系发生革命性跃迁。随着 80 后及 90 后成为劳动力迁移主 力军,他们沿袭着上一代农民的离土、出村,但是,大多数人却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即 便回村的农民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也发生重大变化。 “农二代”的经济和社会行为变化,正在引发乡村的一场历史转型,农民与土地的粘度 发生变化,乡村的人地关系、农地权利、农业经营制度、农业发展方式、村庄演化、城乡关 系等方方面面呈现新的特征,标志着一个与“乡土中国”不同的“城乡中国”的到来。 伴随城市化进程,中国的村庄缩减势成必然。全国自然村数量从 1990 年的 377 万个降到 2017 年的 244.9 万个。未来的村庄数量还会进一步减少。 - 2 - (选摘自《“城乡中国”正在取代“乡土中国”》刘守英 2019 年 8 月 26 日) 材料三: 随着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步步推进,人口的快速繁衍增加,人们的居住方式也在逐渐 向集聚化、现代化、经济化的方向发展。原有的粗放农业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淘汰,传统村落 作为农村居民居住的载体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侵 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村落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失。 我国虽然早就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但是主要用于广泛意义上的文物 保护。绝大多数遗存下来的传统村落建筑及其文化遗产与形态,虽然一方面具有文物的特征、 属性和价值,但是另一方面却又往往介于“文物”与“非文物”之间。《文物保护法》不能、 也不宜将其全部涵盖而纳入保护范畴之内。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 区的市、县财政,基本上无力拨付保护项目的经费。在这种情形下,许多传统村落古建筑, 挂着被保护的牌子,实际上却长期处于缺乏监管与维修的状态。 (摘自《中国村落正在消失》胡彬彬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材料四: “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冯骧才说,“据我所知,一些村落腾笼 换鸟,将当地村民迁走,交给旅游开发公司运营,大搞农家乐和民宿,编造伪民间故事吸引 游人。”“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 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变成‘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 冯骥才说。 他同时强调,乡村不是不能搞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去,让 - 3 - 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拋 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前不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去山西大米村拍摄资料照片, 这个村子建于北魏时期,历史悠久。工作结束时,这位工作人员拍了一张与全村村民的合影。 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 16 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 (选摘自新华网,2017 年 12 月 20 日) 1.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中国社会具有乡土性。 B. 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它技能。 C. 种地是中国传统社会乡下人普遍的谋生办法,泥土的珍贵他们最懂。 D. 土地不流动,庄稼动不得,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不愿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 2. 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村庄数量逐年递减,未来还会进一步减少。 B. 农民对土地的粘度降低,这导致绝大多数农民一旦离乡就不会再返回。 C. 《文物保护法》主要用于文物保护,却不能完善地保护传统村落。 D. 农村搞旅游有利有弊,一面会致使“千村一面”,一面又有利于传播传统村落。 3. 不属于“中国的村庄缩减势成必然”的原因的是( ) A. 中国的城乡关系发生革命性跃迁,“农二代”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正在发生变化。 B. 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步步推进,使人口开始往城镇流动。 C. 粗放农业生产方式被淘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侵蚀。 D.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无力拨付保护村庄项目的经费。 4. 结合材料,概括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 5. 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结合文本说说传统村落具有哪些价值?我们该如何保护传统 村落。 【答案】1. B 2. C 3. D 4. ①传统村落空巢化严重,部分村落已被年轻人拋弃。②法律法规缺位、保护标准缺失、保 护经费缺乏,使得传统村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③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套路化、粗鄙化、单 一化严重,情感和文化价值重视不够。 5. 传统村落具有旅游、文化、文物、历史、艺术、自然、经济等价值。①对传统村落的文物 与古遗址进行重点保护和定期维护。②加强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非遗传承。 - 4 - ③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的法律法规,使保护做到有法可依。④保存传统村落原本的特色,发展 旅游业,避免套路化和过度开发。⑤保护村落依托的自然生态环境。⑥重视本地人才培养, 发展特色经济,出台挽留本地年轻人的措施。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不会其他技能”,无中生有。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 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A 项,“数量逐年递减”错误,不是逐年递减,图表显示 14 年数量有增长。 B 项,“农民对土地的粘度降低,这导致……”强加因果。 D 项,“农村搞旅游有利有弊,一面会致使‘千村一面’”曲解原文,套路化粗鄙化地搞旅游 才会导致“千村一面”,这并不是农村搞旅游的必然结果和弊端。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题干和原文语句内容 分别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 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无力拨付保护村庄项目的经费”与“中国的村庄缩减势 成必然”,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与“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相关内容,关键 句主要有:“传统村落作为农村居民居住的载体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赖以 - 5 - 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侵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村落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失”“我国虽 然早就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但是主要用于广泛意义上的文物保护”“绝 大多数遗存下来的传统村落建筑及其文化遗产与形态……《文物保护法》不能、也不宜将其 全部涵盖而纳入保护范畴之内”“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市、 县财政,基本上无力拨付保护项目的经费。在这种情形下,许多传统村落古建筑,挂着被保 护的牌子,实际上却长期处于缺乏监管与维修的状态”“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 化严重”“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拋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据此分条概 括即可。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 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 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传统村落的价值”:“乡村不是不能搞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 去,让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 值,拋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据此可知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考生可以从经济、文化、情感、自然、历史等多个角度概括。 “如何保护传统村落”,首先从原文找到“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村落文化 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侵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村落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 失”“我国虽然早就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但是主要用于广泛意义上的文 物保护。绝大多数遗存下来的传统村落建筑及其文化遗产与形态,虽然一方面具有文物的特 征、属性和价值,但是另一方面却又往往介于“文物”与“非文物”之间。《文物保护法》不 能、也不宜将其全部涵盖而纳入保护范畴之内”“许多传统村落古建筑,挂着被保护的牌子, 实际上却长期处于缺乏监管与维修的状态”“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 重”“大多数人却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即便回村的农民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也发生重大变 化”。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举措。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 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 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 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 6 -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 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 “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 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 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 依据。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箱子岩 沈从文 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 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日,河中人过大 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皆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 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 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 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嘭嘭嘭嘭 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附近渔船上妇女小孩们,精神皆十分兴奋,各站在尾梢 上锐声呼喊。其中有几个小孩子,我只担心他们太快乐了些,会把住家的小船跳沉。 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 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下停泊。这一天是十二月七日,快要过年 的光景。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 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岩壁十分瘦削。我便上岸,看看乡下人过年以前是什么光景。 四点钟左右,黄昏已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 火边烤火。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 他的旱烟。有些来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 一种奇异的乡情。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与编制竹 缆工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皆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却在这个地方,按 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 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 - 7 - 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 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改变历史, 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 种“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 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 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 一个跛脚青年人,手中提了一个新桅灯,灯罩光光的,洒着摇着从外面走进屋子。许多 人见了他都同声叫唤起来:“什长,你发财回来了!好个灯!” 那跛子年纪虽很轻,脸上却刻划了一种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在乡下人中仿佛身分特高 一层。把灯搁在木桌上,大洋洋地坐近火边来,拉开两腿摊出两只大手烘火,满不高兴地说: “碰鬼,运气坏,什么都完了。” “船上老八说你发了财,瞒我们。怕我们开借。” “发了财,哼。用得着瞒你们?本钱去七角,桃源行市只一块零,除了上下开销,二百 两货有什么捞头,我问你。” 原来这个青年汉子,是个打鱼人的独生子。三年前被省城里募兵委员看中了招去,训练 了三个月,就开到江西边境去同共产党打仗。打了半年仗,一班兄弟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好好 的活着,奉令调回后防招募新军补充时,他因此升了班长。第二次又训练三个月,再开到前 线去打仗。于是碎了一只腿,战争是个什么东西他也明白了。取得了本营证明,领得了些伤 兵抚恤费后,于是回到家乡来,用什长名义受同乡恭维,又用伤兵名义作点特别生意。我想 弄明白那什长的年龄,从旁边一个成衣人口中,方知道这什长今年还只二十一岁。那成衣人 还说:“这小子看事有眼睛,做事有魄力,蹶了一只腿,还会一月一个来回下常德府,吃喝 玩乐发财走好运。” 回船时,我一个人坐在冷冷的船舱中,计算那什长年龄,二十一岁减十五,得到个数目 是六。我记起十五年前那个夜里一切光景,那落日返照,那狭长而描绘朱红线条的船只,那 锣鼓与呼喊,……尤其是临近几只小渔船上欢乐跳掷的小孩子,其中一定就有一个今晚我所 见到的跛脚什长。唉,历史。生硬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点点毒药敷上,尽 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这跛脚什长,我对 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是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 想…… 1934 年(节选自《湘行散记》有删改) - 8 - 【注】特别生意:指贩卖鸦片。成衣人:裁缝。 6.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暗示昔日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正处在风雨飘摇、濒临崩溃之中,为下 文写故乡的人事做铺垫。 B. 结合文意可知,第三段划线句中,“按照一种分定”生活,也就是安于一种由客观环境造 成的命运。 C. 作者在湘西以外的世界生活了十五年,他对湘西社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对跛脚什长, 他是极厌恶的,深感绝望的,称他为“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 D. 沈从文曾说:“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却忽略了。”本文 以平实的语言记叙了他两次游箱子岩的经历,作品背后正隐伏着悲痛。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曾说“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在这条承载着湘西儿女的哀乐悲欢、长达千里的沅 水中,位于沅水中段的悬崖——箱子岩,寄托了作家对湘西人民的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 的苦苦思考。 B. 作者描绘的十五年前看到的自然景物色彩鲜艳,景色明丽,带有一些神秘色彩。而十五年 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物却是寒冷、破败、单调、萧条的样子。 C. 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协 的划龙船精神,与后文写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 D. 本文是—篇游记性散文,作者欣慰那些未受市侩“文明”污秽侵染的家乡父老,不管外面 的世界如何,他们始终毫无负担,自得其乐。 8. 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端午节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 9. 从全文来看,沈从文对乡民们的生存状态持什么样的复杂态度? 【答案】6. C 7. D 8. (1)作者借写赛龙舟来表现当地人身上的那种植根于湘西古老民族文化土壤的朴素的人 性美——洋溢着单纯快乐、勇敢热情的生命活力。(2)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 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协的划龙船精神。(3)与后文写故乡人生活 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作者希望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和热情,创造历史,改变历 史。 9. 沈从文对于乡民们的生存状态,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觉得他们在玩龙舟方面表现出 来的活力,是值得赞赏的; 另一方面,又看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那样的麻木,被动地接受命运 - 9 - 的安排,不思改变现状,是没有未来(明天)的,这令他感到惶恐。在沈从文看来,这完全是划龙 舟那样的生命力的浪费,但又不知道如何来把这种消极的生命力转化到新的竞争方面去,可见 是迷茫的、无奈的。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 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 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 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 些硬伤。 C 项,“他是极厌恶的,深感绝望的”错误,文中特别强调了这个人的堕落是受了时代与命运 的影响,所以沈从文对他的情感,厌恶之外,还有些许悲悯,还想着是否可以“改造这些人 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 项,“欣慰”理解错误,作者对于这些不管外面世界如何,始终活得毫无负担的乡亲们是痛 心且忧虑的。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和分析文中的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 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 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 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内容上看,“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 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 到悬岩顶上去,把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 船中锣鼓声相应和。附近渔船上妇女小孩们,精神皆十分兴奋,各站在尾梢上锐声呼喊”概 - 10 - 括出端阳节赛龙舟当地人的精神面貌:单纯快乐、勇敢热情的生命活力,有一种朴素的人性 美;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协的划龙船精神。这里的精神风貌展现出 的是通过赛龙舟这样的一种传统的文化载体,来展现植根于湘西民族文化的一种土壤,挖掘 湘西文化土壤中所蕴含的人性美,凸显出一种单纯性的快乐和勇敢的生命活力。极力渲染赛 龙舟的热闹场面,主要是为了表现出一种你追我赶,勇于拼搏向上的精神气质和龙舟精神, 这是整个湘西文化命脉的根本体现,这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一内容与故乡中人们生活中所 存在的污秽、痼疾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借此表达相湘西人用划龙舟的精神来展现自己的人 生的价值追求,从而使历史得到改变,增强文本的韵致美。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 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言 之成理,言之有据,注意不要脱离文本的内涵而凭空想象。 本题是一种探究题,要求分析沈从文对乡民们的生存状态持什么样的复杂态度,实际分析的 是文章的主旨和情感,答题时注意从文章的标题、文中主旨句、文章的人物的典型等角度切 入,重点注意文章开头结尾以及文中的重点句子,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这些人在 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 些。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听他们谈了许久, 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 知道的地方”“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分析沈从文的矛盾 心理以及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 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 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 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 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 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 4 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 分的题答案有三点 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 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 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 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 - 11 - 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 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 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 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 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 之,登不听,使(人)求过丸,比之非类,(其人)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 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 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 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 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 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 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 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 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 敢辞拜受而已 B.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 敢辞/拜受而已 C.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 敢辞/拜受而已 D.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 敢辞拜受而已 - 12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 指食邑万户以上,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候”。 B. “黄龙元年”,是以东吴君主孙权的年号纪年的。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常常 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 C. “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 报告工作、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等。 D. “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著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前 行迹,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陶渊明私谥“靖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 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对犯了错误的人,不忍处罚,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B. 孙登孝顺养母,有感恩之心。徐氏对孙登有养育之恩,虽遭废,但徐氏派人送来的衣服, 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养母为皇后。 C. 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上疏颇有见地,提出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 认为有些地方应该宽缓刑祛,减轻赋税,调整或停止一些劳役,顺应民心。 D. 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赞赏他的人品 和能力,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册立为太子,追谥宣太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14. 为何孙登死后,孙权一提起他就忍不住落泪?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跟从的人想打那个人,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孙登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 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 (2)孙登已经去世了,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 14. ①孙权长子,从小悉心教养,寄予厚望,被立为太子。②待人仁德,对继母亦有情有义, 孝顺恭敬。③临终仍关心国事,恳切进言,举荐贤才,其拳拳爱国之心令人感动。 【解析】 - 13 -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 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 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句子的翻译是:起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孙登从小有养育之恩,后来徐夫人因 为妒忌被废,住在吴地,而步夫人最受宠。步夫人有赏赐,孙登不敢推辞,只是恭敬地接受 而已。“初”,时间词,放在句首,一般与下文断开,排除 AD;“有母养之恩”是动宾短语, “步夫人最宠”是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错误,并非所有的帝王专用一个年号。历史上有些皇帝喜欢 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甚至有的一年要换几次。只是到了明清两朝, 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 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 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 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 析是否合理。 D 项,“孙权赞赏他的人品和能力,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错误,东中郎将,万户侯 皆不是孙权所赐,而是魏王。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 - 14 - 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捶,捶打;听,听任、允许;非类,不一样;见,被。 (2)绝,咽气、去世;摧,伤痛,哀伤;陨涕,掉眼泪。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 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 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本题“为何孙登死后,孙权一提起他就忍不住落泪”主要考查的是对孙登人物形象的分析能 力。从“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 岁,立登为太子”可知,孙权对他寄予厚望;从“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人)求过丸, 比之非类,(其人)乃见释”可知他待人仁德;从“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 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可知他对继母孝顺恭敬;临终上疏颇有见地,提出国家的政令 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认为有些地方应该宽缓刑祛,减轻赋税,调整或停止一些劳役,顺 应民心,可知他关心国事,忧国忧民。据此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孙登,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魏国黄初二年,任命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 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以有病为由没有接受。这一年,立孙登为太子,给他选拔设置师傅, 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他的宾客朋友。于是诸葛恪等人被选入,陪着孙登研读诗书, 外出跟着骑马射猎。孙登接待他的属官,大都采用平民交往的礼节,和诸葛恪等人有时同车 而乘,有时共床而卧。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有时外出打猎,本来应当走便道,而他经常远远地避开良田,不去践踏庄稼,到了 休息的处所,又选择空闲的地方。他就是这样不想烦扰百姓。他曾经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 从他身边飞过,手下的人便去寻找射弹丸的人。有一个人拿着弹弓,身上带有弹丸,大家都 认为是他干的。审讯他,他却不承认,跟从的人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他身边 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还有一次,孙登丢失 - 15 - 了盛水的金马盂,查出盗窃的人,是他身边的人干的,孙登不忍心给他处罚,就把他叫来责 备数落一通,打发他回家不再回来,并告诫身边的人不再提这件事。 起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孙登从小有养育之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忌被废, 住在吴地,而步夫人最受宠。步夫人有赏赐,孙登不敢推辞,只是恭敬地接受而已。徐夫人 派人来,凡赐给他的衣服,他必定沐浴之后才穿上。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他推辞说:“本原 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当先立王后。”孙权问:“你的母亲在哪儿?”孙登回答 说:“在吴地。”孙权听了,沉默不语。 孙登三十三岁去世,临终前,他上书说:“我私下听说下面郡县有不少地方荒芜残败,百 姓生活物品匮乏,非常困苦,奸邪祸乱滋生,因此法令频繁增加,刑法更加苛刻。我听说治 理政事要顺从民意,法律政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眼下确实有必要和将相大臣们仔细 地选择合乎时宜的政策,广泛采纳众人的意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调整停止一些劳役, 以顺应百姓的愿望。陆逊对时政忠诚勤勉,献身忧国,尽心为公,有不谋私利的气节。诸葛 瑾、步骘为国尽忠,通晓治国的体制。可以让他们献出合乎时宜的办法,除掉苛刻繁琐的政 策,爱护养育兵马,安抚慰藉百姓。五年以后,十年之内,远方的人归顺,近处的人尽力, 不用打仗,一统天下的大事就可以确定。希望陛下留意听取采纳我的意见,我即使死了,也 还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孙登咽气之后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 孙登就掉眼泪。孙登的谥号被定为宣太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 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 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①,记余戏语。 [注]①靴纹绉面: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请托者甚多。他深感厌恶,唯有强装笑脸,自 嘲笑得面似靴皮。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笔八字,总括辛氏家族历久不变的门风,刚烈正直,铮铮傲骨,对君国忠心耿耿。 B. “椒桂”指胡椒和肉桂,此处象征辛氏族人令小人畏而怯步、避而远之的辛辣品质。 - 16 - C. 词人深感辛家不及及其他人家,希望族弟能代表辛门子弟,扭转家族命运,奋起直追。 D. “休忆”一句表明词人与族弟感情深厚,此处劝其应专心公务,勿以手足离别为念。 16. 请从“戏”字人手,体会作者在戏谑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5. C 16. ①戏说“辛”字意义,实为辛门子弟坚守家风的辛酸遭遇,有对家族 的自豪,也透露了词人内心的不满和无奈;②表面解嘲辛家无缘荣华富贵,实则是不屑于别 家子弟谄媚权贵求取名利的行为;③作者借田元均调侃自己笑似靴皮的典故,联系上阙对 “辛”字的戏说,表达对族弟此次赴调的祝福,同时希望他能牢记和发扬辛家刚烈正直的门 风。 【解析】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词的赏析。C 项,词人于下阕反面立意,表面将本家子弟与别 家子弟对比,自嘲辛家与高官厚禄无缘,实则希望辛族子弟能牢记家门清白刚烈的作风,不 做附权媚势、溜须拍马之事。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 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戏谑中所要表达的情 感态度,结合词句内容分析。“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辛氏的家 族史被词人以“一笑君听取”后的三句话来概括,句句不离“辛”字。辛家人的功业都是艰 辛创立的,其间饱尝悲苦,命运总是艰苦辛酸。在概括的基础上,稼轩又对“辛”字所包含 的辛辣之意加以发挥,椒桂的辛辣让一般人不堪忍受,就像个性辛辣之人让人避而远之。透 露了词人内心的不满和无奈。“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由其他家族的显赫 引出官运、仕途的话题,进而回到词作送弟赴官的主题上。“芳甘浓美”因上片的“辛辣” 而发,这一层表面的口感比较暗示了家族命运之迥异。作者借田元均调侃自己笑似靴皮的典 故,用“靴纹绉面”之事,于祝辞里却有讽劝。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 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到头来也会后悔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7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 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 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 ③《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 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 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答案】(1)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2)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3)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盏、曾教、妆成、吠、桑树颠。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整本书阅读《红楼梦》(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是在这一天,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夏时分 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 物电扇。小伙伴们会 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跑去菜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 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 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吃得 。盛夏,烈日当空,( )。秋天,它们悄 悄地把籽洒落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白菜长成比较大棵 的时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在孕育……梦醒了,可梦境 的一切仍 ,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 。有着三 百年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B. 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C. 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 18 - D. 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 B. 西红柿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C. 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 像花朵 D. 西红柿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可是黄瓜却不那么 好吃了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胜其烦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B. 不厌其烦 大快朵颐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C. 不胜其烦 大快朵颐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D. 不厌其烦 津津有味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答案】18. A 19. C 20. D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搭配不当,“岁月”是集合概念,前面不能用具体的数量词修饰,排除 C 项、D 项; 不合逻辑,“张村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主客颠倒,排除 B 项。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语境可知,黄瓜在盛夏已经过季,所以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突出应季的西红柿,将其放 至后面可重点描绘,据此可排除 B 项、D 项; 另外,句内顺序应先写藤枝,再写果实,既可突出其好吃,又衔接顺畅。排除 A 项。 - 19 -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语境主要讲小伙伴 “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不嫌麻烦,选用“不厌其烦”。 津津有味:趣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说得很尽兴。大 快朵颐:指吃喝方面,形容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非常快活的享受美食。形容动 作“吃”,选用“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 现在眼前,一一分明。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形容梦醒了,“梦境的一切”还很清晰,选用“历历在目”。 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不绝如缕: 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结合“汩汩歌声”分析,选用“不绝如缕”。 故选 D。 21.下列关于《红楼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里大量诗文判词戏曲歌词,充满了譬喻,往往是对人物关系和命运际遇的暗示。 《枉凝眉》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 “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B. 曹雪芹善以人名隐喻,从开篇的“贾雨村(假语存)”“甄士隐(真事隐)”即可知,就 连贾府“元迎探惜”四春:精明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孤独的贾探春,冷僻的贾惜春, 也暗含了“原应叹息”之意。 C.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 又各有侧重。如第五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 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D. 《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 流。”表现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苦尽甘来 十分欣悦。 - 20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 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 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本题考查《红楼梦》相关阅读。 A 项,“美玉无瑕”在红楼梦中指贾宝玉,“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 B 项,“精明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孤独的贾探春,冷僻的贾惜春”错误,应该是孤独的 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 D 项,“苦尽甘来十分欣悦”错误,书中写元春“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满心里皆 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故选 C。 22.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答案】①介绍贾府的历史及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交代故事发生背景;②点明贾府现时的 萧条和面临的危机(钟鸣鼎食之家,儿孙一代不如一代),预示贾府将来的衰落,伏脉之笔。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查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 题要求答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在第二回里,作者通过冷子兴之口, 把贾府的重要人物都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让大家都他们的情况都略知一二,并且知道了贾 家荣宁二府现在的状况,是一个总括式的章节,属于《红楼梦》序幕的一部分。它主要交代 故事发生背景,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贾府的历史,暗示贾府的危机,同时介绍贾宝玉。冷 子兴说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现在的宁荣二府,表面上还荣荣耀耀,但实际上,已经好景不 再,就像一座大厦,外面的架子还在,但里面差不多被陶空了。所以,这一回还是伏脉之笔, 点明贾府现时的萧条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 一代了。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 内容: 一、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等。 二、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 21 - 三、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四、作品的大致主旨。 23.下面一则文稿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招聘启事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小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 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 2 年以上学校或培训 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 15~20 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 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 163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 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3456789。 智慧教育培训学校 2018 年 4 月 28 日 【答案】①将“五名”改为“各(共)五名”②将“15~20 万左右”改为“15~20 万”③将“网 开一面”改为“面议”④将“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⑤将“致电”改为“来电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 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 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 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1)“五名”是表意不明,是每学科五 名还是一共五名不明确,可改为“各(共)五名”。(2)“15~20 万左右”重复,“15~20”本 身是概数,后面再加上“左右”重复,可改为“15~20 万”。(3)“网开一面”感情色彩不合, 意思是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这里是招聘优秀教师,可改为“面议” 或“面谈”。(4)“有兴趣的”语体色彩不合适,招聘启事为书面语体,可改为“有意者”。 (5)“致电”表意错误,本义指给别人发电报或打电话,可改为“来电”。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 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 (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 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 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 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 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 22 -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I) 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 2 月 23 日 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 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 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恭敬鞠躬,感恩有你 今年的寒假确实不同寻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年之后延期开学。停课不停课平台 大放送。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两张图片:一张图片反映的是 2020 年,某医院新冠肺炎 隔离病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另一张图片反映的是一百 多年前的上世纪初,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向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 - 23 - 看了这两张图片,我们瞬间泪奔。全班同学带着哭腔热烈讨论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思想 共鸣。大家觉得语文老师这堂课是“独特一课”,但有“别样收获”。 小患者弱小的身躯深深鞠躬撞击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敏感部位,让我们无比动容,我们为 他懂得感恩而泪奔。这两位小患者,从身高体态上看,应该是学龄前儿童。他们来到人世间 只有几年,懵懵懂懂中还不大知道人事世故和人情冷暖。他们的鞠躬,完全发自内心肺腑完 全出于自然而然,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假成分,是对医生护士的最高礼赞!联想到社会上不 少医闹事件,有些人对医生大打出手,有些人甚至丧心病狂地刺杀医生。不管何因不管出于 什么动机,这些行凶者至少不懂感恩,他们是十足的白眼狼。 小患者在治病期间,看到了医生护士的艰辛付出,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道理,他们 无以为报,只有用深深鞠躬来表达谢意。是的,这次新冠肺炎肆虐的时候,很多人还来不及 看医生就病逝了,很多人得病后在医院通宵达旦地等床位等检查,很多人确诊后苦苦服药苦 苦上呼吸机……真的,太难了。新冠病毒很野性很烈性,传染性强,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让人 的双肺变白变成纤维状,乃至摧毁其它脏器。对于这样的顽凶病毒,人类起先认识不清,人 们谈之色变,说不怕那是假的。然而,那四万余名支援湖北的白衣天使们,明知山有虎偏向 虎山行,面对面地近距离地同病患者们接触,夜以继日地抢救病人,他们累得直接和衣而卧 在走廊上深沉地睡着了。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闷热沉重,脸上勒出道道红痕。为了不上 厕所免脱防护服,他们少吃少喝竟然穿上尿不湿。这样的人,是可亲可爱可敬的人!他们是人 们的健康守护神是民族的脊梁,理应得到尊重。小患者的弯腰鞠躬,代表了全社会向逆疫而 行的白衣天使的最高致敬! 这种感恩致敬,百多年来一脉相承,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为人处世,你敬我一尺, 我敬你一丈。再说文雅点,那就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 报。正因为如此,在面对着小患者的深深鞠躬时,院长和护士顺势回礼。互爱互敬,让人倍 感人情味十足。人世间能如此,夫复何求呢? ! 写到此,我的眼眶湿润了,鼻子酸酸的。这个场景给我们上了很重要的人生一课,将会 萦绕于我们的脑海,直到永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 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 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 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 - 24 - 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 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 态度。 【审题】这道作文命题,选用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最萌鞠躬礼”照片与一百年前的医 患互相鞠躬的老照片放到一起,然后设置命题情境,提供了师生的模拟对话,这个材料情境 的内涵并不复杂,然而与照片结合起来,还挺有意思,也颇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考生写作 时从“生甲”“生乙”“生丙”的角度立意切入进行写作,都可以。考生写作时,还可以进 一步分析医患之间都要心存敬畏,患者对医生,医生对患者,都是值得尊敬的社会公民,人 与人之间就是相互支撑的结构关系。这次新冠疫情,让我们对人类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体 验与思考,每一个人都要有人类共命运的新思维,极端个人主义不仅害人,而且还会害“个 人”。要注意侧重医患关系方面的分析写作,毕竟放置到医患关系的层面分析写作是最好的。 【立意】从生甲角度考虑:小患者的鞠躬让人很感动,立意可谓患者要懂得感恩、敬重医者, 尤其在这次人类“战疫战争”中,白衣天使们为了人民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因此,我们更 应感恩,应该牢记医者的付出与大爱。 从生乙的角度立意:护士和院长的举动带给我们启发,医者仁心,尊重患者,谦卑懂礼,心 有敬畏。医生的职责即是治病救人,对待病人,要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把爱心献给患者, 把尊重献给每一个生命,这也是医患关系改善重要一面。 从生丙的角度立意:相隔百年的两幅照片值得人们深思,美好医患关系的延续在中华民族有 悠久的传统,这样传统的医患关系是人类之福,理应发扬光大。 【素材】一张照片是某医院新冠状隔离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 回礼。另张照片是上个世纪,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在 我看来,尽管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都传达出相同价值观,那就是仁心即仁爱之心。 仁心,不一定要胸怀天下;英雄,也不一定要杀身成仁。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经济不断腾飞,面对身边的很多事情,呈现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冷漠之感。我们往往忘记了我 们还得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这颗仁心,永远不能丢了。 能够用树立自己的仁心去帮助别人同样去树立,将心比心,将自己的心灵感受去跟同类的人 做同一种心灵的频率和同一种的心灵模拟,这就是仁爱践行的简单方法。这样的方法就是孟 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上个世纪的院长对于小患者 的仁爱,在当下已经完成了,但是他们把它推广开来,经过一百年之后,面对大疫情,大灾 - 25 - 难的时候,不需要多么口号,也不需要位高权重,它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直接打动 了我们彼此心灵深处。这就是仁爱的力量。 一边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一边是看惯生死的医生。这两张照片,被我们成为“最萌医患鞠躬 照”。乍一看,觉得的确萌萌哒,细细一品,又觉得庄重无比,两张照片之间相隔百载光阴, 而医患真情绵延犹在。那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诚意,有小患者对医生的由衷感激,也有医护 对患者的尊重爱护。无怪乎,大家纷纷表示内心瞬间就被照片上流淌的温情融化了。不容我 们回避的是,人们在平时也对医护有过误解,乃至伤害。这里面的原因,有医患关系链出现 断裂,也有个体戾气过重,理智缺失。但大难来临,我们又赧然发现,仇医的心态应该被摒 弃,因为医生救的不只是一个人,还可能是一个国。在今天的这堂语文课上,有同学就评论 道:“百年的时光已苍凉,但愿医者间的互爱互敬未冷却。”还有同学说,我们渴望保温的, 又何止美好的医患关系?还有互敬互容、充满善意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乃至 陌生人之间,大抵如此吧! 【结构】开头可以结合疫情形式分析,然后写看到两张图片后,以同学身份谈谈认识和思考。 这种认识和思考最好带有真感情,不虚不妄。分析两张图片,都是医者对小患者一种仁爱之 心。然后围绕“仁”展开分析论述,如:其实,人性是相通的,不管是上个世纪,还是如今, 医者都是展示出相同的仁爱;小患者的鞠躬令人动容,护士和院长的回礼体现了互敬互爱等。 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有仁心者,便如星光,永恒在夜空”等。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 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 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 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