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

乌兰察布分校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  模仿与创造是艺术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艺术上的模仿最重要的是技巧。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先说传达的方法。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传达出来让旁人领略。‎ 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其中园亭、花木、湖山、风月,件件都了然于心,可是我不能把它画出来。因为我不能动手,不能像支配筋肉一样任意活动。我如果勉强动手,我所画出来的全不像我所想出来的,我本来要画一条直线,画出来的线却是七弯八扭,我的手不能听我的心指使。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这种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它须费一番功夫才学得来,起初都要经过模仿。‎ 中国诗人和文人向来着重“气”字,我们现在来把这个“气”字研究一番,就可以知道模仿筋肉活动的道理。曾国藩在《家训》里说过一段话,很可以值得我们注意: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 从这段话看,可知“气”与声调有关,而声调又与喉舌运动有关。韩昌黎也说过:“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声本于气,所以想得古人之气,不得不求之于声。求之于声,即不能不朗诵。所以从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朗诵。姚姬传与陈硕士书说:“‎ - 23 -‎ 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从此可知从前人所谓“气”也就是一种筋肉技巧了。‎ 关于传达的技巧大要如此,现在再讲关于媒介的知识。‎ 什么叫做“媒介”?它就是艺术传达所用的工具。比如颜色、线形是图画的媒介,金石是雕刻的媒介,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 做诗文的人一要懂得字义,二要懂得字音,三要懂得字句的排列法,四要懂得某字某句的音义对于读者所生的影响。这四样都是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绩。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句话很好地阐述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对“模仿”和“创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艺术上的模仿最重要的是技巧。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B. 创造和欣赏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意境;但是创造比欣赏要更进一步,要把这种意境传达出来让自己领会。‎ C. 艺术的创造是手能从心,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刻在石上。‎ D. 前人在字义、字音、字句的排列等方面都有了专门的研究,并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大可借鉴模仿,不必一一再去发明。‎ ‎2.下列有关“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艺术家要处理好“似”与“不似”的问题,也就是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问题。‎ - 23 -‎ B. 艺术须从模仿入手,但终归于创造;创造不能无模仿,但只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C. 这里的“似”侧重讲形式上的模仿;这里的“不似”则侧重讲内容上的创造。‎ D. 从模仿人手是创造的开始和基础,但又不能止于模仿,只有不断创造,才能写出好诗。‎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想象到了一个很美的夜景却画不出来,这说明没有掌握画画传达的方法,也就是没有掌握画画所需的筋肉技巧。‎ B. 姚姬传在写给陈硕士的信中,强调了朗诵的重要性,否定了默读的意义,认为靠默读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诗文的。‎ C. 我们在学习某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时,应利用过去的经验,吸收已有文化。‎ D. 艺术家是诗人和匠人的综合,匠人侧重模仿,诗人强调性灵的妙悟,都不可缺少,但青年作家常常忽略匠人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开门的是个男青年。‎ 少平一惊:这张脸太像晚霞了!‎ 不过,他很快明白,这是晓霞她哥田晓晨。‎ ‎“你是少平吧?”晓晨在客厅里问他。‎ 他,点了点头。‎ ‎“我父亲在里边等你。”晓晨指了指敞着门的卧室,便垂头不再言语了。‎ 孙少平通过客厅,向里间那个门走去。‎ 他在门口立住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桌上那个带黑边的像框。晓霞头稍稍歪着,烂漫的笑容像春天的鲜花和夏日里明媚的太阳。那双美丽的眼睛欣喜地直望着他,似乎说:亲爱的人!你终于来了……‎ 像框上揽结着一绺黑纱。旁边的玻璃瓶内插几朵白色的玫瑰。一位老人罗着腰坐在沙发上,似乎像失去知觉一般没有任何反应。这是晓霞的父亲。‎ 孙少平无声地走到小桌前,双膝跪在地板上。他望着那张亲爱的笑脸,泪水汹涌地冲出了眼眶。‎ - 23 -‎ 他扑倒在地板上,抱住桌腿,失声地痛哭起来。过去,现在,未来,生命中的全部痛苦都凝聚在了这一瞬间。人生最宝贵的一切就这样早早地结束了吗?‎ 只有不尽的泪水祭奠那永不再复归的青春之恋……当孙少平的哭声变为呜咽时,田福军从沙发上站起来,静静地立了一会儿,说:“我从晓霞的日记中知道了你,因此给你发了那封电报……”‎ 他走过来,在他头发上抚摸了一下,然后搂着他的肩头,引他到旁边的沙发里坐下。他自己则走过去立在窗户前,背着他,望着窗外飘落的朦朦细雨,声音哽咽地说:“她是个好孩子……我们都无法相信,她那样充满活力的生命却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她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另一个更年幼的生命。我们都应该为她骄傲,也应该感到欣慰……”他说着,猛然转过身来,两眼含满泪水,“不过,孩子,我自己更为欣慰的是,在她活着的时候,你曾给过她爱情的满足。我从她的日记里知道了这一点。是的,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安慰我的痛苦了。孩子,我深深地感激你!”‎ 孙少平站起来,肃立在田福军面前。田福军用手帕抹去脸上的泪水,然后从桌子抽斗里拿出三个笔记本,交到少平手里,说:“她留给我们的主要纪念就是十几本日记。这三本是记述你们之间感情的,就由你去保存。读她的日记,会感到她还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孙少平接过这三本彩色塑料皮日记本,随手打开了一本,那熟悉的、像男孩子一样刚健的字便跳入了眼帘——……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孙少平的视线被泪水模糊了。他合住日记本,似乎那些话不是他看见的,而是她俯在他耳边亲口说给他听的……当田福军搂着他的肩头来到客厅的时候,晓晨旁边又多了一位穿素淡衣服的姑娘——她不是晓晨的妻子就是他的未婚妻。他们要带他去吃饭。‎ 但少平谢绝了。他说他已经吃过饭,现在就回他住宿的地方去。田福军让晓晨到值班室叫了一辆小车,把他送到了火车站附近的那个旅馆。回到旅馆后,少平立刻又决定当晚搬到黄原办事处住。他明天要赶回黄原。‎ 他明天一定要赶回黄原!因为后天,就是晓霞和他约定在古塔山后面相会的日子。她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还要和她如期地在那地方相会!‎ 中午十二点刚过,他就走出旅社,从东关大桥拐到小南河那里,开始向古塔山走去——‎ - 23 -‎ 走向那个神圣的地方。‎ 对孙少平采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 他沿着弯曲的山路向上攀登。从山下到山上的这段路并不长。过去,他和晚霞常常用不了半个钟头,就立在古塔下面肩并肩眺望脚下的黄原城了。但现在这条路却是如此漫长,似乎那个目的地一直深埋在白云深处而不可企及。‎ 他看了看手表,离一点四十五分还有一个小时;而他知道,再用不了二十分钟,就能走到那棵伤心树下。他要按她说的,准时走到那地方。是的,准时。他于是在亭子间的一块圆石上坐下来。‎ 心脏开始狂跳起来——上了那个小土梁,就能看见那个小山湾了!‎ 在这一瞬间,他甚至忘记了痛苦,无比的激动使他浑身颤栗不已。他似乎觉得,亲爱的晚霞正在那地方等着他。他满头大汗,浑身大汗,眼里噙着泪水,手里举着一束野花,心衰力竭地爬上了那个小土梁。‎ 他在小土梁上呆住了。泪水静静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 他来到杜梨树下,把那束野花放在他们当年坐过的地方,此刻,表上的指针正指向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 ‎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33章。田晓霞,省报记者,是省委副书记田福军之女,与矿工孙少平相爱。两人两年前曾约定在黄原城古塔山的杜梨树下再相会,但在约定日期的前几天,她主动前往报道洪灾情况,帮助疏散群众,奋勇救了一个小女孩,自己却被汹涌的洪水卷走,英勇牺牲。田福军得知女儿深爱着孙少平后,给孙发电报,让他来跟田晓霞做最后的告别。‎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来到田福军家中,看到田晓霞的遗像,孙少平泪水涌流,失声痛哭。照片上晓霞越显得青春美丽,纯真烂漫,就越凸显出少平内心的巨大痛苦。‎ B. 田福军并没有因为与女儿相爱的孙少平是个矿工而轻视他,相反,他为少平给了女儿爱情的满足而感到欣慰和感激,可见田福军的开明与慈爱。‎ C. 在少平心中,黄原城古塔山的杜梨树下是个神圣的地方,一点四十五分是个神圣的时刻,斯人已逝,赴约准时,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十分鲜明。‎ D. 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而热烈的情感,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描摹人的言行神貌,均笔下含情,真切深挚,令人动容感怀。‎ - 23 -‎ ‎5.为什么“对孙少平来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请结合文本理解。(5分)‎ ‎6.田晓霞有怎样的思想性格?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什么是大数据,迄今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从宏观世界角度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因为物理世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有了在信息空间中的大数据反映,而人类社会则借助人机界面、脑机界面、移动互联等手段在信息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大数据映像。从信息产业角度来讲,大数据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劲推动力。‎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速度快、模态多、难辨识和价值大密度低的特征。但大数据的主要难点并不在于数据量大,因为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量大带来的挑战。其实,大数据真正的挑战来自于数据类型多样、要求及时响应和数据的不确定性。 ‎ ‎(摘编自程学旗等《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 材料二:‎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数据,是指人们依托互联网而将自己的行为信息与人际间的互动信息以互联网能识别、分析与保存的方式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互联网中大数据的价值再造过程如下图。‎ ‎(摘编自章政等《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体制》)‎ - 23 -‎ 材料三:‎ ‎“神威·太湖之光”,系统采用全国产处理器构建,峰值性能每秒超过 12.5 亿亿次,是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2017 年,共有五项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入围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提名,其中两项获奖,这是中国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近年来最重大的突破。“神威·太湖之光”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神威·太湖之光’有着大数据应用的天然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说。超算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计算、分析能力,而现在的大数据应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密切结合,“神威·太湖之光”将为二者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将是一所‘人工智能’大学。”科学家张晖这样描绘未来。他说,这所大学的学生并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超算的“培训”下,智能机器人将拥有独立思考的“头脑”。比如医院的 CT 机可以代替医生去诊断分析病情,通过大量数据的计算,选择最优解决方案,甚至比人做得更好。‎ ‎(摘编自过国忠《“神威·太湖之光”,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马雪梅、顾庆赟《超算,开启人工智能新时代》)‎ 材料四:‎ ‎“神威·太湖之光”背后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只有 25 岁。‎ 早在 2015 年夏天,以清华大学为主的科研团队就来到无锡。这群年轻人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要为这款完全国产化的超级计算机打造属于自己的系统。超算团队当时的工作环境简陋,甚至连空调都没有。他们面临的挑战也是艰巨的。“机器是全新的,硬件是全新的,软件与应用都不完善,只能迎难而上。”29 岁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甘霖说。当时,唯一的优势就是这支年轻的团队,快速学习与大胆尝试是团队的优势。‎ 团队里的王冬见证了“神威·太湖之光”成长的整个过程:从被欧美技术封锁,到研制出完全国产芯片,再到完全国产化的超算诞生,并成为具有全世界最快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最后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王冬说,这是一个“彻底强大起来”的过程,中国的科学家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摘编自李超《攀上世界超算最高峰,青春闪耀“太湖之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的纽带,大数据不但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23 -‎ B. 人类社会借助技术手段在信息空间产生的大数据映像,有一部分经过互联网的识别、分析与保存,有可能被收集、整合,应用于生产生活。‎ C. 相较于传统数据,大数据的体量更大,但这不是目前大数据应用的主要难点,因为体量大带来的挑战可以通过扩展计算机系统得到缓解。‎ D. 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中,个人、企业用户因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数据,经过云计算整合后形成大数据,反馈给各行业生产者,实现价值再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神威·太湖之光”峰值性能每秒超过 12.5 亿亿次,是目前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在应对数据体量大、要求及时响应等大数据应用挑战上有优势。‎ B. 两项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获得“戈登·贝尔奖”,表明我国超算研制水平和高性能计算应用能力已全面超越欧美,位居世界第一。‎ C. 未来,医院的 CT 机有可能代替医生诊断分析病情,这是因为 CT 机在超算的“培训”下会计算懂决策,将拥有能独立思考、超人的“头脑”。‎ D. 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的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只有 25 岁,年轻使他们具有快速学习与大胆尝试的团队优势,使他们能克服种种困难,完成研发任务。‎ E. 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成长的过程,也是以清华大学为主的科研团队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9.在未来,“神威•太湖之光”这一类的超级计算机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①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②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 - 23 -‎ 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③,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通“斯”。分开。③瘵:困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B.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C.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D.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B.居母丧,为母亲守孝。居丧,又称为守孝、值丧或丁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C.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D.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夷、西戎、南狄、北蛮。 ‎ - 23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王方冀坚强乐观。他幼年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 B.王方冀重情重义。他的友人赵持满被杀,赵的亲戚没有人敢探看收尸。王方冀礼数周全地埋葬了他,唐高宗听说后对他很赞赏。 C.王方冀骁勇善战。永淳初年,他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无数,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了敌首,西戎从此归服。 D.王方冀精明能干。他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但他都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③,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②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答对1题2分,答对2个5分)(5分)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 - 23 -‎ 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E.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5)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4)《醉花阴》以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见情,以花拟人,生动的表达抒情主人公憔悴面容和愁苦神情的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 ‎(6)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23 -‎ ‎①科技巨头三星电子在硬件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但是在软件上一直是该公司的薄弱之处。近日三星认为公司内部只有1%-2%的员工可以在谷歌任职,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横生枝节,不要试图破坏这个局面。 ③2月12日,人们在意大利威尼斯观看花船游行,华服面具让人目不交睫。据悉,本次狂欢节于2月11日开幕,将持续至2月28日。 ④昨天夜里,凡此种种场景,皆如电光火石一般,在难以入眠时掠过我的眼前,让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息。 ⑤老人在谈及自己一生与朋友交往的经历后总结说,世人的交往大抵是倾盖如旧,而白首如新则需要极大的机缘和运气。‎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1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作家的风格各如其面,宁真而丑,毋假而妍。‎ ‎②颇有一些作家喜欢标榜“朴素”。‎ ‎③这类作家无力建立或改变自己的风格,只好绷着一张没有表情或者表情不变的面孔,看到别的作家表情生动而多变,反而说那是在扮鬼脸。‎ ‎④其实朴素应该是“藏巧”,不是“藏拙”,应该是“藏富”,不是“炫穷”。‎ ‎⑤拼命说自己朴素的人,其实是在炫耀美德,已经不太朴素了。‎ ‎⑥这比喻也很传神,可是也会被平庸或懒惰的作家用来解嘲。‎ A. ①②④⑤③⑥ B. ①⑥③②④⑤ C. ②③①⑥④⑤ D. ⑤④②③⑥①‎ ‎20根据下列示例及要求进行三段论逻辑推理。(6分) ‎ - 23 -‎ 三段论是以一个大前提(一般性原则)以及一个小前提(附属于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引申出一个符合大前提的结论(特殊化陈述)的过程。请根据示例,判定题目所给的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写出序号并依据示例的形式,写出正确结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 示例:‎ 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大前提)‎ 张三是公民,(小前提)‎ 所以,张三要遵守法律。(结论)‎ 题目:‎ 假定:(1)所有的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 ‎(2)所有的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 ‎(3)绝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 ‎(4)A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 请根据以上条件,判定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并依据示例,写出大前提和小前提。‎ ‎① A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② A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正确结论: ___________(只填序号)‎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做好人生规划,明确大学求学方向,某高中“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心中的高校”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高校的校训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国家会计学院:不作假账   ‎ - 23 -‎ 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校训,写一篇文章向知心朋友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要求选好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B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对“模仿”和“创造”的表述,B项,结合文本内容“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传达出来让旁人领略”分析,“但是创造比欣赏要更进一步,要把这种意境传达出来让自己领会”篡改文意。‎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句内容理解。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结合文本倒数第二、三节内容分析可知,无中生有。‎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所以从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朗诵。姚姬传与陈硕士书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分析可知,“认为靠默读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诗文的”表述绝对化。‎ ‎ ‎ ‎4.C ‎5.‎ - 23 -‎ 因为对孙少平来说,此行①是完成自己与田晓霞的约定,②更是对二人刻骨铭心的爱情的纪念,③还是对田晓霞的祭奠与怀念。‎ ‎6.①热爱生活,充满活力。她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笑容灿烂,眼神欣喜。‎ ‎②舍己为人,品格高尚。她主动奔赴抗洪前线,帮助疏散群众,并为救小女孩献出生命。‎ ‎③纯真热情,大胆追求爱情。身为省委副书记的女儿,她没有门第观念,大胆爱上了矿工孙少平。‎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诗歌的内容,其中C项,文本此处的情节具有一定的浪漫性,但作品的风格是现实主义的。‎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句子含义的题目,要求回答“对孙少平来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的含义,答题时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同时注意句中重点的词语,此题注意抓住句中的“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其包含“完成自己与田晓霞的约定”“对二人刻骨铭心的爱情的纪念”“对田晓霞的祭奠与怀念{”三层含义,因此说是“庄严的仪式”。‎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要求概括田晓霞的思想性格,答题时首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性格特征,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她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笑容灿烂,眼神欣喜”“她主动奔赴抗洪前线,帮助疏散群众,并为救小女孩献出生命”“身为省委副书记的女儿,她没有门第观念,大胆爱上了矿工孙少平”概括其“热爱生活,充满活力”“舍己为人,品格高尚”“纯真热情,大胆追求爱情”等性格特征。‎ ‎7.D ‎8.BD ‎9.①服务大数据应用,提高互联网中大数据价值再造水平,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让我们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②为大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助推智能机器人制造,让我们享有更智能更便捷的优质生活与服务。‎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 - 23 -‎ 项,“经过云计算整合后形成大数据”不当,由材料二图表可以看出,应是个人、企业用户因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数据,整合成大数据,再经过云计算反馈给各行业生产者,实现价值再造。‎ ‎8.试题分析:B项,无中生有。“表明我国超算研制水平和高性能计算应用能力已全面超越欧美,位居世界第一”文中没有依据。虽然文中提到“‘神威·太湖之光’,系统采用全国产处理器构建,峰值性能超过每秒12.5亿亿次,是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全面超越欧美,位居世界第一”的结论。D项,强加因果。“他们能克服种种困难,完成研发任务”与“年轻”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 ‎9.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由材料三“‘神威·太湖之光’有着大数据应用的天然优势”,可总结出“神威·太湖之光”这一类的超级计算机可以服务于大数据应用,再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对大数据的介绍,可总结出提高互联网中大数据价值再造水平,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由“现在的大数据应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密切结合,‘神威·太湖之光’将为二者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可总结出为大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由“未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将是一所‘人工智能’大学”“这所大学的学生……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可总结出助推智能机器人制造。‎ ‎【答案】‎ ‎10. C;11D;12D  ‎ ‎14 BD  ‎ ‎。‎ ‎17B ‎【解析】①望文生义,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里误以为自卑; ‎ - 23 -‎ ‎②正确,横生枝节:解决问题时,发生了一些意外事情.符合语境; ③不合语境,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这里应改为“眼花缭乱”; ④正确,电光火石: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符合语境; ⑤不合语境,白首如新;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与“需要极大的机缘和运气”不符; 故选:B.‎ ‎18. c 19 B ‎ ‎ 20 正确结论:②(A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大前提:所有的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 小前提:A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A不是穿黑衣服的一个人)‎ ‎【解析】‎ ‎18.C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基准测验”后补出宾语中心词“政策”;语序不当,应将“将”放到“推行”的前面。B.搭配不当,“观念”和“掌握”搭配不当,可删去“和掌握”。D.表意不明,“近30个”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还是指“领导人”,有歧义。19.①表明观点,应放首句,排除 CD;⑥中“这个比喻”承①中“风格各如其面”,排除A。故选B。‎ ‎4~6.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能力,也就是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梳理文章思路就是弄明白作者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本文首先指出文风是由文句的韵律感节奏感决定的,接着以汉语为例阐述自然节奏、韵律等方面对好文风的作用,最后指出背离汉语自然的固有形式就会让人厌倦。​‎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改进文风,要端正写作态度,同时深入现实生活,遵从语言学理。​‎ - 23 -‎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习语的表达,简洁生动,“撸起袖子加油干”正是巧用俗语,明白晓畅,唤起人们心理认同,准确传递信息。‎ ‎5. (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涉及情节结构、人物语言、主题等。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误。“我在伦敦被炸伤”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B项,“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不恰当,主要是“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引出下文的情节。E项,小说只是写了“我”的一段经历,“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夸大其词。“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误,应是表现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时先用关键词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从“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能看出她大方热情、机智幽默。从“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和“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能看出她关心母亲,思念儿子。从她婉言谢绝“我”提议“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的要求,“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能看出她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真诚待“我”。从在战争中仍然坚持读书,能看出她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线索的作用的基本能力。因为接线生接错电话,两人戏剧性地联系在一起,进而命运相连。两人从未见面,只能通过电话交流,因而电话聊天透露出人物的心声,表现人物形象。电话交流的限制性又丰富了读者对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本题为探究性题目,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来分析。小说所写的情节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这或是别有深意,或是考虑失当。可就其中一个角度,从标题的艺术效果、主题等方面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 (1)CD (2)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3‎ - 23 -‎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观点一: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涉及情节结构、人物语言、主题等。 (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线索的作用的基本能力。 (4)本题为探究性题目,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8. 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网友的调侃不一定是赞赏,作者的引用是表达赞赏;C.要做自己不包括坚持以歌词针砭时弊;D.“反衬”理解不当。故选BE。‎ 本题考查把握题目作用的能力。标题的作用如下:一是内容上,反映……内容;二是情感上,能透露出……感情;三是主旨上,折射出……的主旨。无论用何为题,都要能体现文章的主题。“不想拿文学奖的歌手不是好诗人”为题,内容上是鲍勃·迪伦以歌手和诗人的身份获得文学奖,显示了作者对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鲍勃·‎ - 23 -‎ 迪伦的赞赏。语言上用语奇特而诙谐。读者感受上引发读者的兴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原文“由此可见,艺术是相通的”“他用语言表达那些其他人无法表达出来的想法与感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曾说,迪伦代表着传统,同时又在过去的54年里,不断地创新”,从中提炼概括。‎ ‎11. (1)C    “会军中”是对“召”的补充说明,其前不可断,排除A、D;“以次”为介词结构,“按次序”的意思,修饰“出”,其后不可断,排除B.句子翻译为:部下的诸虏阴谋生擒王方翼作为内应,王方翼将他们全部召集到军中,给予丰厚的赏赐,让他们按次序走出营外,(然后将他们)捆绑起来.适逢大风,夹杂着金鼓之声,号呼声就无人听见,杀了七千人. 12(2)D    “南狄、北蛮”错,应为“南蛮、北狄”. 13(3)D    “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错,原文为“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两地只遭了天灾,没有人祸. (4)①簿:记录;瘵:困顿;全活:保全救活.句子翻译为:(王方翼)就拿出私人的钱建造水磨,记录赢利,用来赈济饥饿疾苦的人,修建数百座房屋让他们居住,救活保全了很多人. ②故:缘故;具:详细;创:伤口.句子翻译为:皇帝见他衣服上有污迹,询问缘故,王方翼详细地报告热海苦战的情况.察看他的伤口,皇帝叹息很久,赏赐非常丰厚. 答案: (1)C (2)D (3)D (4‎ - 23 -‎ ‎)①(王方翼)就拿出私人的钱建造水磨,记录赢利,用来赈济饥饿疾苦的人,修建数百座房屋让他们居住,救活保全了很多人. ②皇帝见他衣服上有污迹,询问缘故,王方翼详细地报告热海苦战的情况.察看他的伤口,皇帝叹息很久,赏赐非常丰厚. 参考译文: 王方翼,字仲翔,是并州祁县人.祖父名裕,任随州刺史,娶同安大长公主为妻.王方翼幼年丧父,母亲李氏,被公主所驱斥,住在凤泉墅.王方翼年龄尚小,与雇工一同做杂活,历经艰辛而不荒废时日.开田植树,整治林地,修补墙壁房屋,成为富家.高宗继立,王方翼的远房堂妹做了皇后,他调任安定令,在任时诛灭大姓,恶人豪强收敛行迹.为母亲守孝期间,友人赵持满被杀死,陈尸于路,亲戚不敢探视,王方翼说:“栾布哭彭越,是义;周文王掩埋尸骨,是仁.断绝朋友之义,掩盖主上之仁,怎能事奉君主?”(王方翼)于是前往哭尸,安排丧礼收尸埋葬.金吾校尉弹劾拘捕他,皇帝赞赏他的义行,没有治罪. 二次迁任肃州刺史.肃州没有城墙和壕沟,敌人容易攻入,王方翼于是调发士卒修建城楼堞墙,引来多乐河水环绕州城,烽火巡逻警戒严明.仪凤年间,河西蝗灾,惟独没有波及到王方翼的境内,而其他郡的百姓有的被饿死,都投到王方翼管辖的地方.(王方翼)就拿出私人的钱建造水磨,记录赢利,用来赈济饥饿疾苦的人,修建数百座房屋让他们居住,救活保全了很多人. 王方翼兼任检校安西都护,修筑碎叶城,每面有三个门,迂回曲折来迷惑进出之人,五十天完工.西域胡人全面观察,不能推测出他的策略,(只好)都献出珍宝.永淳初年,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反叛,包围了弓月城.王方翼率军在伊丽河作战.打败敌军,斩敌首千余级.不久,十万敌军随后来到,王方翼驻兵热海,进军作战,臂部中箭,他用佩刀削断箭杆,周围的人谁都不知道.部下的诸虏阴谋生擒王方翼作为内应,王方翼将他们全部召集到军中,给予丰厚的赏赐,让他们按次序走出营外,(然后将他们)捆绑起来.适逢大风,夹杂着金鼓之声,号呼声就无人听见,杀了七千人.随即派遣骑兵分道袭击敌军,敌军都惊慌溃败,乌鹘率兵逃走,王方翼生擒敌首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慑归服.在这之前,王方翼进驻葛水,河水暴涨,军队不可渡过,(王方翼)将物品投入河中祭祀祈祷,军队得以涉水而渡. 西域平定,(王方翼)因功升任夏州都督.时逢牛疫流行,百姓荒废农耕.王方翼制定了二人并耕的方法,推广机械,省力而功效显著,百姓依赖.第二年,皇帝召王方翼入朝商议西域事务,引他到奉天宫相见,在皇帝前赐食.皇帝见他衣服上有污迹,询问缘故,王方翼详细地报告热海苦战的情况.察看他的伤口,皇帝叹息很久,赏赐非常丰厚. ‎ - 23 -‎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8.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B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D项,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故选B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图以及诗歌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对诗歌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第一首诗歌通过京城元宵之夜的热闹与诗人在这个时候因内心的原因无法进行游玩,导致一种心灵的空虚,突出自己的孤苦郁闷情怀;第二首诗歌实写中秋之月的自己,又想象自己思念的家乡亲友,表现出内心的郁闷沮丧,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衬托内心的郁闷,更加显示出友谊的深厚. 14答案: (1)BD 15(2)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 比较诗歌评价题型: ‎ - 23 -‎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0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中所给的假设条件;然后根据条件中的信息能准确的判断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再根据示例要求推断出大前提和小前提。本题中,①中“A 是北婆罗洲土著人”这句是个判断错误,因为“所有的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但是“穿白衣服的不一定是北婆罗洲土著人”。所以可以推断出②中“A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据此再从假设条件中准确选择并写出大前提和小前提即可。‎ ‎10.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本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这类作文类似于评论类文章。写作时,应写成议论文,也要在看懂材料的基础上,明确立意,形成观点。同时,应根据观点从原因、意义、作用等方面来论证说理。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观点,从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来论证分析。本题可以围绕“一个人的毕业照”谈坚持也需要勇气、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谈现实社会的浮躁导致专业的冷门等。‎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