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五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丰城中学 高安二中 樟树中学 宜春九中 宜春中学)‎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习近平同志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这阐明了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文明。透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文明形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2)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人类在不同地区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同文明形态。人们不仅要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历史上,受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流客观存在。‎ ‎(3)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补性也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4‎ ‎)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不同文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文明共同体也是价值共同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共同的追求。比如,在当今世界,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们应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认知,以团结、智慧、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 ‎(5)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后果严重的。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应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与世界力量对比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联系起来,推动不同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摘编自欧阳康《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近平在开幕式上的演讲主旨是: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B. 抓住了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就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惑。‎ C. 人类文明有机体包含不同人类文明形态,他们存在差异,所以其特征就是交流互鉴。‎ D. 历史上,文明之间的交流缓慢,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上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的。‎ B. 文章第(3)段中“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文明也是一样”,这是类比论证。‎ A. 第(4)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令人信服地论证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 B. 文章末段论证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观点,含蓄地批评当下有些错误的有害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明,不能自我封闭,要在交流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 B.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 C. 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这符合交流互鉴思想。‎ D. 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其他文明,将给其他文明带来灾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一 6 题。‎ 材料一: 记者 3 月 31 日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我国科考队员近日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和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新纪录。科考队员是在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 46 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中获此发现的。根据对沉积物现场元素测试数据、浅地层和多波束测量资料综合分析,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了面积约 150 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这是国际上首次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发现大范围富稀土沉积,为在该区域深入开展深海稀土资源调查和相关环境研究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经过科学家前期研究,我国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划分出了 4 个富稀土成矿带,提出了全球 12 ‎ 个深海稀土资源潜在富集调查区,并对全球海底稀土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目前,我国在深海稀土资源的调查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之列。‎ ‎(摘编自《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 材料二: 中国一直无法自主决定稀土的产量、出口额与价格。从 1990 年到 2005 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近 10 倍,但平均价格几乎缩水六成。以重要的军工原料碳酸稀土为例,2012 年 7 月包头碳酸稀土价格为 6.8 万元/吨,而 2013 年 7 月其价格下跌至 2.7 万元/吨,跌幅达到 60%,可见中国对价格的调控成效微弱。由于世界高尖端经济与军事工业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出口,因而每当中国试图调控价格或削减出口量时,其他利益攸关国往往联合反对并威胁报复,致使中国不得不在权衡后做出妥协。加之中国国内出口商不计环境成本无序出口,相互恶性竞争,国内稀土产业整合困难。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内外交困,导致定价权旁落。尽管中国积极采取稀土出口配额管理,但实质上无法阻止国内稀土资源大量外流,反而引起稀土走私现象。至今,中国稀土贸易仍处困境之中,贸易劣势仍未得到改善。‎ ‎(摘编自李宏《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国稀土产业的经济外交策略》)‎ 材料三: 主持人:徐光宪院士在七十年代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做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这一理论在今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严纯华:首先,从旧石器、新石器、铜器、铁器时代至今,从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认识元素 本身的发展来说,稀土家族是最后一个被关注的元素家族;其次,过去几十年间,几乎每隔 5 至 10 年稀土科技都有重大的发现和技术突破,这些发现和突破不仅促进了科学和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深深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再次,稀土与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 能源、环境和信息等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目前稀土采选冶炼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也是我们的研究机遇。从稀土研究本身来讲,人类发现稀土至今已有 200 多年,但真正系统地开展稀土本征性质研究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都有待解决。‎ 过去 30 年,因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发达国家依赖中国价廉物美的稀土产品,形成了稀土资源开采和分离方面的人才和技术断层,目前中国在稀土采选冶炼技术上具有优势,支撑了全球 95 以上的需求量,但是在稀土的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中国还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距离,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既有优势,高效利用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快稀土研究的步伐,在稀土资源高效、绿色利用和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方面做出更具价值的探索和成果。‎ ‎(摘编自《稀土纳米功能材料的领跑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先生访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的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面积 150 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之后提出了全球 12 个深海稀土资源潜在富集调查区.‎ B. 在稀土的产量、出口额与价格方面,中国一直无法自主决定,有的稀土价格曾在一年之间跌幅达六成,可以看出中国对价格的调控成效微弱。‎ C. 在众多元素家族之中,稀土家族虽然是最后一个受到关注的,但是过去几十年间稀土科技有重大发现和技术突破,深深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D. 发达国家在稀土资源开采和分离上存在人才和技术断层,与它们对中国稀土产品的依赖有关,这印证了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客观地介绍了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 46 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中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B. 国内出口商在稀土出口上的恶性竞争,以及稀土利益攸国的联合反对与威胁报复,使得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内外交困,导致稀土定价权旁落。‎ C. 解决稀土在采选冶炼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推翻近五十年前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以便真正系统地开展稀土本征性质研究。‎ D. 为缩小在稀土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科学家应加快研究步伐,在核心技术方面做出更具价值的探索和成果。‎ 6. 发展国内稀土产业,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石 魂 杨 建 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砣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物——石磨、石磙、石臼、‎ 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 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 六爷不理睬我。别家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睬。‎ 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 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 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六爷从此就再没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知足。村人们一边捣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稳的岁数,也没歇手的打算。只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 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 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 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奶抹着泪说:“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 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南山石场。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爷这是要干啥去呀?”‎ 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 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石雕上。‎ 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雕惊住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刻的造型!‎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魂”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 B.小说中写别的工匠与六爷同样被人雇用,前者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但后者完全相反,从而衬托了六爷的高尚品质。‎ C.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爷的个性十分偏执,令人难以亲近。‎ D.小说中多次对六爷看到他所打的石具因为没用场而被丢弃时的神态进行了刻画,从而突出了六爷对其石刻品被践踏的痛苦心理。‎ ‎8.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试结合全文进行探究。(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 ‎..‎ 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难得之才也。”珣转主薄。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 ‎..‎ 务并委珣焉。‎ 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从温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 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谢安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人希安意,乃出为豫章太守,珣 ‎..‎ 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王国宝自媚于会稽,‎ 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尚书令。珣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既 ‎..‎ 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逼于嫌谤,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此吾所望于法护也”,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晋书·王珣传》,有删节)‎ ‎【注】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B.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C.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D.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 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B.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信。C.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D.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本文意思是说帝王不上早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王珣年青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B.王珣富有才学,为文颇有造诣。皇帝特别委任王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予他,他以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后王珣之梦果应验。‎ C.‎ 王珣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达了想去为谢安哭灵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但王珣坚持己见。‎ D.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王精通经史,仪容洒脱,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嫌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5 分)‎ ‎(2)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详写了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A. ‎“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B. 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 “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C. 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15. 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歌颂一代又一代的蜀国人不畏艰险、成功打通蜀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在日升月落、草木枯荣中感受时间的律动,在蝉嘶蛙鸣、风吹叶动中 自然的和谐,在衣 食住行、日用伦常中把握社会的脉搏,这都需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美育,正是要让人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从而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美育正是指向心灵的成长与建设,离不开对心灵的 与研究。美育,不只是每个生命个体 的事。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影响着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社会风尚、精神风貌。从人类文明史看,刚健质朴的审美,背后是一个时代蓬勃的生机。( )。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现实中,那些城镇中奇形怪状的建筑,那些 的 网红产品,也都说明,我们在审美水平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美育不仅仅是在学校的小课堂,更存在于社会的大课堂。近些年,正由于《朗读者》这样优秀的综艺节目,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为他们衬托出审美底色。而那些有着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在美育中 更是 ‎。正是审美活动使整个社会的审美水位一点一点地提升起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A.聆听 观照 千篇一律 责无旁贷 B.倾听 观照 五彩缤纷 责无旁贷 C.倾听 关照 五彩缤纷 义不容辞 D.聆听 关照 千篇一律 义不容辞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审美活动凝结的社会文化价值外化后,才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B.经过外化,审美活动凝结的社会文化价值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C.社会文化价值是审美活动凝结的,外化后,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D.审美活动凝结的社会文化价值,经过外化后,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近些年,正是《朗读者》这样优秀的综艺节目,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为他们衬托出审美底色。‎ B.近些年,正是《朗读者》这样优秀的综艺节目,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为他们衬托出审美底色。‎ C.近些年,正是《朗读者》这样优秀的综艺节目,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为他们渲染出审美底色。‎ D.近些年,正由于《朗读者》这样优秀的综艺节目,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为他们渲染出审美底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它不只影响人的精神, 。研究表明,美妙的 音乐能使人体产生和谐的共振.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这种作用可改变与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老人吃饭听点音乐,促使 ,从而起到增强食欲、促进消化的 作用。这是由于消化系统植物神经兴奋点提高后,胆汁、唾液等消化液分泌增多。老人最好选择 ,对消化更有好处。有两类音乐不适合老人吃饭听。第一,不宜听节奏、情感过于强烈 的音乐,这与老人的生理节奏有很大反差;第二,避免听分贝过高、声音过尖的音乐,比如爵士、迪斯科等,会给心脏、血压不好的老人造成不适反应。‎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6 月 14 日,2019 年度“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据了解,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着国际科学界的崇高荣誉。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22、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 分)‎ 日前,福州市某小学 8 岁男孩小冯就语文课本提了一个问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情况是这样的:二年级课本有篇文章《羿射九日》,前一段刚提到“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既然江河里的水都蒸干了,羿是怎么蹚过大河的呢?‎ 小冯提的这个问题,被妈妈何女士晒到朋友圈,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不少网友对小冯的思维品质表示肯定,也有网友为他解答疑问。之后,何女士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了反映,媒体对小冯提的这个问题也作了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回应称,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南方都市报》 2019 年 09 月 15 日)请你给小冯的母亲何女士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态度、观点或建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可以以“致何女士的一封信”为题,也可以自拟标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张冠李戴,“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这是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的关于交流互鉴的问题,不能说成是演讲的主旨;B.不合逻辑,选项把必要条件说成了充分条件。原文是“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C.强加因果,且第2段中“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不能反过来说“其特征就是交流互鉴”。)‎ ‎2.C(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 ‎3.D(“将给其他文明带来灾难”错,原文说“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做法上是后果严重的”,并不能得出“将给其他文明带来灾难”。)‎ ‎4.A(选项A“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的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面积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错误,材料一,“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了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 ‎ ‎5. C(“需要推翻近五十年前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以便真正系统地开展稀土本征性质研究”错误,材料三与之有关信息,“‘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做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目前稀土采选冶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也是我们的研究机遇”,并未涉及推翻“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 ‎6.① 从资源上看,要加强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加快寻找富稀土成矿带;②从技术上看,要提升稀土资源高效、绿色利用水平,发展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③从贸易上看,要整合国内稀土产业,借助经济外交策略走出稀土贸易困境。‎ ‎(每点2分)‎ 7. C(“表现了六爷个性古怪偏执、难以亲近”错误。六爷不理会,是因为他对我所说的话不赞同,表现了六爷高贵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 8. ‎①“我”是小说的线索,通过“我”将六爷给人凿石、痛心石器被弃被卖、为自己凿石像等情节串联起来,使情节集中紧凑。(2分)‎ ‎②“我”是六爷人生际遇的的见证者,“我”的叙述增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真实性。(2分)‎ ‎③“我”的见闻、感受,烘托六爷精湛的技艺和淳朴高尚的品质,凸显了六爷对石艺的痴迷和献身精神,深化小说的主旨。 (2分)‎ 9. ‎ ①小说结尾通过写“我”看到六爷雕刻的自我形象时的震撼,来表现对六爷毕生追求石刻艺术的敬佩之情。(2分)‎ ‎②小说结尾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正是六爷对石艺喜爱甚至痴迷的表现,凸显六爷对石刻艺术的执著。(2分)‎ ‎③结尾未完成的石雕体现作者对传承传统工艺的呼唤,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化小说的主旨。(2分)‎ ‎10.B(“而发”应该属于前句,“今先事而发”是一个整体,意为“现在就事先发起进攻”;“窃发”属于后句,“窃发于京辇”是一个整体,意为“私自发兵至京城”。) ‎ ‎11.D(晏驾,旧为帝王驾崩的隐讳说法,本文也是此意。) ‎ ‎12.C(“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错误,原文“献之惊曰:‘此吾所望于法护也。’”意为“王献之惊讶地说:‘这是我对法护您期望的。’”所以王献之是理解和支持的) ‎ ‎13.(1)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经略”“中夏”“竞”“委”意各1分,句意1分) ‎ ‎ (2)皇帝非常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雅”“以”“见”“昵”意各1分,句意1分) ‎ 参考译文: ‎ ‎ 王珣,字元琳,是琅邪郡临沂人。成年后与陈郡人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手下,都被桓温敬重。桓温曾经对他说:“谢玄四十岁时,必定持旄杖节(做大官)。王珣年少时即有作为,这都是难得之才呀。”王珣转任主簿。这时桓温筹划逐鹿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军中机务都委托给王珣。文武官员数万人,王珣都认得出来。王珣跟从桓温讨伐袁真,被封为东亭侯,转任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王珣兄弟都是谢氏的女婿,因为猜嫌而导致矛盾。太傅谢安与王珣断绝婚姻关系,因此二族就成了仇敌。当时有人知道了谢安的意图,就把王珣外放为豫章太守,王珣不去上任。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又不去上任。谢安死后王,珣升任侍中,孝武帝很依靠他。转任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里被士人和百姓所喜欢。后来被征召为尚书右仆射,主持吏部。皇帝很喜好典籍,王殉与王恭等人都凭借才学文章被皇帝亲近。王国宝向会稽王献媚,与王珣等人不合,皇帝忧虑自己死后,他们矛盾必生,所以让王恭、王恢外出任方伯,而任命王珣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用椽子那样大的笔给他,他醒来后,告诉人说:“一定要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 不久,皇帝去世了,朝廷商议谥号祭文等事,都是王殉所起草。隆安初年,国宝掌权,谋划废黜旧臣。王恭去帝陵拜祭时,想杀国宝,王珣阻止他说:“国宝虽然最终制造祸乱,但重要罪行未显,现在你早早发动,必大失朝野的期望,不是良计,何况你带着强兵从京师出动,劳师动众,谁会认为你不是在作乱呢?国宝如果还是不改,他的恶行公布于天下后,然后你再顺从大家的期望除掉他,也没什么不好的。”王恭于是罢手。四年后,王殉因为生病离职。一年后,王珣去世了,享年五十二。被追赠为车骑将军、开府,谥号叫献穆。王珣神情明朗聪悟,经史都理解得透彻,仪容洒脱。时事艰难时,他的道路崎岖,饱经风霜。被嫌谤所迫,不能尽展才能,当初,王珣已经与谢安有矛盾,在东面听说谢安死了,就派人出京师,到族弟王献之那里,说“我想为谢公哭。”王献之惊讶地说:“这正是我对法护您的期望”,于是王珣径直上前哭得死去活来,法护是王珣小字。‎ 14. A (A项,“详写了一次具体的”分析错误,且不一定是“春日”。) ‎ ‎15.‎ ‎ 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每点2分,答满3点即可得6分)‎ ‎(诗歌赏析: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16、 ‎(1)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2)腹犹果然 三月聚粮 ‎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7.A(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倾听:指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观照:仔细观察审视关照:关心照顾;照应;口头通知。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说不允许推辞。)‎ ‎18.D(“审美活动“紧上文,A、D项和上文衔接紧密,但A项话题是社会文化价值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条件,而D项“社会文化价值,经过外化,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和下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呼应。)‎ ‎19.C(A项、D项,成分残缺,C项“渲染”和“底色”搭配更好。)‎ ‎20.参考示例:(1)还会影响人的生理。‎ ‎(2) 消化系统植物神经兴奋。‎ ‎(3) 比较舒缓悠扬的音乐。(每点2分共6分) ‎ ‎21.关键信息:①2019年6月14日;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③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④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前三点每写出一点得1分,第四点2分,共5分,每超1字扣1分)‎ 22、 参考标准。‎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人物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请你给小冯的母亲何女士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态度、观点或建议”,要理解“这件事”是指小冯对教材提出疑问,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最终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并解决。要带着这个任务写作。‎ 审题:根据材料的叙述,对“这件事”理解,是指小冯对教材提出疑问,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最终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并解决。就此谈自己的态度、观点或建议时,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肯定赞扬小冯的质疑精神;一是肯定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样的权威“知错就改”的态度。写作时明确一个观点阐发即可。注意文体要求,写成书信格式。‎ ‎【立意】‎ ‎ (1)肯定赞扬小冯的质疑思辨精神:学生学习、企业生产、科技领域、国家发展等等都应有怀疑精神,敢于提出质疑,这样才能有思维的创新、科技的创新发展。‎ ‎ (2)肯定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样的权威“知错就改”的态度:权威有时也会有疏漏和不足,权威也应该发展,弥补不足之处,知错就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