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3)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周制、尚文、礼乐是一组连续性的概念。人们之所以推崇周制,原因在于它的尚文,即孔子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而周制之所以被认为是尚文的,原因则在于它在诸多治国方略中选择了礼乐。有一套贯通天道人心的价值体系:首先,就礼乐与人内在精神欲求的关联看,它是“尽精微”的。孔子云:“礼云礼云,玉帛云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这就是强调礼乐在人心灵深处的奠基性。其次,就礼乐与天道自然的关系看,它是“致广大”的。《礼记·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则将礼乐看作了充塞天地、洋溢万物的普通概念。 那么,在心灵的精微与天地的广大之间,礼乐如何存在?礼分为礼制、礼仪、礼容、礼器等诸多维度,乐则可分为乐德、乐语和乐舞。在礼乐之间,礼为人的行为建立秩序,为了使这种秩序洋溢出生机活力,要以乐弘礼;乐作为使人性释放的力量,则极易导致人欲的泛滥,所以又要反过来以礼节乐。礼与乐两种相互制衡的力量,共同塑造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至孔子时代,诗与乐分离,礼乐并举被进一步具体化为诗、礼、乐三分。个体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统一被规划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式的三段论。这样,在由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等一系列概念规划的价值体系中,又进一步显现出一种阶梯式的上升之路,即在诗、礼、乐之间,存在着次第性的超越关系,乐境代表了理想政治所能达至的最高境界。 至此,我们当能总结出一个儒家政治次第上升的价值序列:首先,在礼乐与刑政之间,刑政是现实性的,礼乐是理想性的;其次,在礼乐之间,乐对礼具有超越关系。再次,春秋晚期,虽然诗与乐发生了分离,但在根本意义上,中国上古时期的诗、乐、舞是不分的,它们共同归属于“乐”这个大概念。据此,如果说“乐”代表了中国政治追慕的最高境界,那么理想的政治也必然是被富有乐感的艺术表征的政治。 从以上分析看,礼乐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它既具有内在的深邃性和饱满性,又具有外在的弥漫性和上升性。就其深邃性而言,它奠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即“人不能不乐”(《荀子· 乐论》)。就其饱满性而言,它以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诉诸人间教化,使现实世界成为一个被诸种艺术元素配置而成的美好世界。就其弥漫性而言,礼乐不仅规范人世,也通达自然,从而使礼的秩序和乐的和谐成为一种贯通天地人神的宇宙精神。就其上升性而言,礼乐在世而超越。按照儒家的三世说,人类社会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顺序进化,其中的“太平世”正是礼乐政治最终实现的时代。据此来看,如果说审美精神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灵魂,那么诗、礼、乐、舞等则是它的践履和展开形式。 (选自刘成纪《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政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乐有一套贯通天道人心的价值体系,它关照到了人的精细微妙的精神欲求,也关照到了自然万物的广博深厚的境界。 B.没有礼,则易导致人欲的泛滥;没有乐,则易导致社会缺少活力;礼和乐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 C.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呈现次第性超越关系,礼境高于诗境、乐境高于礼境,乐境代表理想政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D.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使现实世界成为美好世界,从而礼乐基于人性,也使礼的秩序和乐的和谐成为一种宇宙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阐释周制、尚文、礼乐,引用《论语》和孔子的言语进行论证人们推崇周制的原因以及礼乐和天道自然的关系。 B.文章对礼和乐进行分类,强调礼乐各有特点。进一步论证礼乐分离使得人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同步进行 C.文章谈论儒家政治次第上升的价值序列,多层次多角度进行阐释,“乐”代表了中国政治追慕的最高境界。 D.第四段在前文论据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得出诗、礼、乐、舞等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灵魂的践履和展开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朝选择了礼乐作为治国方略,因此周制被认为是尚文的;因为尚文,所以周制被人们推崇;周制、尚文、礼乐构成一组连续性的概念。 B.在中国的传统政治中,注重刑政反映了儒家政治现实主义的一面,而追求礼乐则反映了其理想主义的一面,礼乐为现实注入了审美理想。 C.“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表明大乐、大礼充塞于天地之中,并与之和谐共存,这是礼乐“致广大”的特征的具体体现。 D.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礼乐具有其饱满性,只有将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诉诸人间教化,才能构建一个美好的现实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中亚、中东和欧洲、东南亚和非洲输出自身的优势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管理模式,最后取得世界市场与国际合作优势,实现全方位的开放。“一带一路”吸引了很多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为我国健康可持续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沃土。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沟通更为便捷,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会带来更多的商机。劣势也相当明显,外来文化对本地习俗、宗教信仰的冲击,很容易造成本土文化的没落,原有的经济体系也将受到影响。“一带一路”强调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互相信任,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多形式、多渠道谋求交流合作的机会。“一带一路”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论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材料二: “一带一路”建设以其开放、多元、共赢的特质,日渐为世界所认同。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已经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及全球。中国与巴基斯坦成立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缅甸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瑞士政府在外交部设立“一带一路”咨询协调办公室…“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日本通运等跨国公司,正以不同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截至2018年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落实率达96.4%。5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和20多亿美元税收。中欧班列开行1.4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等一批惠民工程落地生根;中国港口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共建 “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幸福感日益增加。 (摘编自《瞩目共建“一带一路”盛事》) 材料三: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担心“一带一路”对美国全球影响力构成“一定威胁”。他们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意欲借此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控制欧亚大陆,并在国际秩序方面“另起炉灶”。 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美国智库和战略界人士对“一带一路”并非一味反对,而是心态更趋复杂。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克斯等人呼吁,美国不应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需要认真对待这一将深刻影响中国内外政策的重要倡议,应深化对“一带一路”相关进展的分析,寻求更坚实的信息基础和更明智的应对之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波森、对外关系委员会东南亚项目主任柯兰奇克称,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但是“让中国失败”并不必然发生,也不必然对美国有利,美中在促进地区发展等方面并非“你输我赢”关系,不妨考虑“让中国成功”。曾供职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南亚问题专家、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维耶拉称,“一带一路”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很多共同目标,两者如能实现“串联”,可更好完成相关重大项目。 (摘编自《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美国因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了赢得世界市场,扩大与他国间的合作,实现全面开放,实施了“一带一路”构想。 B.在全球化可能冲击本土文化、影响本土原有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强调互相信任和了解,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 C.美国战略界人士张克斯反对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 D.“一带一路”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吸引了许多大银行、跨国公司广泛参与,成为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全球化”可以加强国家之间联系、沟通、合作,带来商机,也会给本土的文化、原有经济体系带来不利影响。 B.“一带一路”成果丰硕,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问题,为当地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C.开放、多元、共赢的“一带一路”,为中国赢得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朋友圈遍及全球,日渐为世界所认同。 D.“让中国失败”和“让中国成功”是美国内部对“一带一路”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体现了美国人对此的矛盾心态。 6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述各方对“一带一路”的不同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 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 “这么小也做土匪!” “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 “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么给你一颗枪弹吧!” 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月亮”则反衬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 B.有着“红五星”的帽子先被隐藏,后被发现,最后“红五星”“渐渐地高去”,“红五星”的多次出现隐含人物心理变化,暗示小说主题。 C.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 D.小说结尾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 8.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塑造“小红军”的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耆字元弼,开封人。年十一,给事真宗藩邸,及即位,授西头供奉官。尝与石知颙侍射苑中,连发中的,擢供备库副使、带御器械。 咸平中,契丹犯边,以功迁南作坊使、昭州刺史、天雄军兵马钤辖。边兵未解,徙镇州行营钤辖。契丹围望都,耆与诸将从间道往援。比至,城已陷矣。耆与敌战,身被数创,杀契丹枭将。迟明复战,而王继忠为契丹所执。耆还,因言天道方利先举者,请大举讨之,及上兴师出境之日。帝以问辅臣,以为不可。迁昭州团练使、并代州钤辖。明年,契丹兵复入,旁欲亲征,耆奏边事十余条,多论兵贵持重及所以取胜者。召还入对帝曰卿尝请北伐契丹入塞与卿所请兴师之日同悔不用卿策今领守澶州而未得人如何耆请行。帝喜,命为驾前西面钤辖,令至澶州候契丹远近。耆驰骑往,改东面排阵钤辖。 先名旻,至是表改名耆。加尚书左仆射,历河阳、泰宁、山南东道、昭德军节度使,进兼侍中,封邓国公。章献太后崩,以左仆射、护国军节度出判许州,移襄、邓、孟、许、陈、寿六州,封徐国公。 耆为人重密,有智数,真宗在东宫,尝命授以《论语》《左氏春秋》,后又赐《宸戒》二十条及《圣政记》《册府元龟》,故颇知传记及术数之学,言象纬辄中。章献太后微时尝寓其家,耆事之甚谨。及太后预政,宠遇最厚,赐第尚书省西,凡七百楹,安佚富盛逾四十年。家居为曲阑,积百货其中。御诸子严,日一见之,即出就外舍,论者亦以此多之。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太师兼侍中,谥荣僖。 (节选自《宋史·张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召还/人对/帝曰/卿尝请北伐契丹/人塞与卿所请/兴师之日同/悔不用卿策/今领守澶州/而未得人如何/ B.召还入对/帝曰/卿尝请北伐/契丹人塞与卿/所请兴师之日同/悔不用卿/策今领守澶州/而未得人/如何/ C.召还/入对/帝曰/卿尝请北伐/契丹人塞/与卿所请兴师之日同/悔不用卿策/今领守澶州而未得人/如何/ D.召还入对/帝曰/卿尝请/北伐契丹/人塞与卿/所请兴师之日同/悔不用卿/策今领/守澶州而未得人如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钤辖,官名。宋代钤辖掌一州、一路或两路军旅屯戌、营防、守御政令。 B.团练使,官名。唐代乾元元年始置,掌军事。宋代团练使为武将兼衔。 C.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的称谓。崩也有崩塌、崩溃、崩裂、败坏等意。 D.《左氏春秋》,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是左丘明所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耆年幼供职,射技高超。他十一岁就在真宗的王府供职,后被授任西头供奉官。曾和石知颙在御苑里陪侍射箭,接连射中靶心,得到提拔。 B.张耆勇于担当,雷厉风行。契丹包围望都,他和众将领从小路去援救。皇帝命令他到澶州观察契丹的远近,他骑马飞奔而去,皇帝很是高兴。 C.张耆忠于朝廷,进言献策。在契丹军队再次人侵,皇帝想亲自出征之际,张耆上奏边事十多条,大多数是论证用兵贵在持重以及取胜的方法。 D.张耆待人慎重,得到厚报。章献太后曾寄居在他家,他侍奉她非常谨慎。太后参与政事后,赏给他七百间府第,使他安逸富足兴盛四十余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至,城已陷矣。耆与敌战,身被数创,杀契丹枭将。(5分) 译文: (2)御诸子严,日一见之,即出就外舍,论者亦以此多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①,眼乱行看择婿车②。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③新湿字如鸦。 [注] ①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 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③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说诗人自己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高华。 B.颔联“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C.诗歌巧用典故,“寻春马”“得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巧妙化用。 D.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 15.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自己的诗句是“ , ”。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人现实的过渡句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年轻时貌美艺高,让人佩服,遭人妒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去年暑假,《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 ,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分,讲的是一群小人物用善良互相影响,挣扎着活命的故事。影片中,主人公程勇从印度走私价格低廉的仿制药卖给白血病患者,来赚取高额差价,一开始,他只是为了谋利。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这个原本贪婪自私的小人物唤醒了心中的善良与悲悯,他冒着被抓的风险,将比进价还要便宜的药品,亏本卖药给患者。直到程勇锒铛入狱,街头无数白血病患者纷纷摘下口罩目送他,人性中小小的善意的光芒,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让许多人感动不已。 实际上,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程勇的原型,是一个叫陆勇的白血病患者。现实中,人们将陆勇称为“药侠”,而在他看来,( )。对错有时很难论断,但至少,他让人看到,有人愿意 搀扶别人,一同抵抗残酷的命运。艺术取材于生活,现实生活始终不输给电影情节,电影中那些温柔动人、 的真实桥段,永远在生活中 地上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蔚然成风 竭尽全力 栩栩如生 接踵而至 B.风靡一时 全心全意 有血有肉 接连不断 C.蔚然成风 全心全意 栩栩如生 接踵而至 D.风靡一时 竭尽全力 有血有肉 接连不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个原本贪婪自私的小人物心中的善良与悲悯被唤醒,他冒着被抓的风险,将比进价还要便宜的药品,亏本卖药给患者。 B.这个原本贪婪自私的小人物唤醒了心中的善良与悲悯,他冒着被抓的风险,以比进价还要便宜的价格,亏本卖药给患者。 C.这个原本贪婪自私的小人物心中的善良与悲悯被唤醒,他冒着被抓的风险,以比进价还要便宜的价格,亏本卖药给患者。 D.这个原本贪婪自私的小人物唤醒了心中的善良与悲悯,他冒着被抓的风险,将价格比进价还要便宜的药品,亏本卖给患者。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自己只是一个要活命、顺便帮助大家活命的普通人,不是什么英雄 B.自己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要活命、顺便帮助大家活命的普通人 C.一个顺便帮助大家活命、首先自己要活命的普通人,不是什么英雄 D.英雄是一个不仅自己能活命,还能顺便帮助大家活命的普通人 20.下面是某校一则春游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校师生想着下周到××景区春游。各项工作学校已准备好了:联系了有资质的旅行社,张罗了出行的车子,并为师生购买了保险。希望各位家长提前为学生准备好春游所需的东西,对学生进行各项安全教育。 答: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中国精神,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自强不息,爱国奉献,守正气行正道,中国精神具体表现为民族精神。 材料: 奋斗 共赢 时代 改革创新 坚韧执着 携手同舟 风雨不惧 初心不忘 百折不挠 立潮头铸辉煌 勤拼搏勇抗争 共发展同繁荣 答: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2)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3)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4)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网络发达的社会,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请至少结合材料中两则名言,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