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宁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愀然(qiǎo) 箴言 (jiān) 湔雪(qián) 召唤(zhào)‎ B. 踉跄(liàng) 蹂躏(lìn) 和煦(xù) 彳亍(chì)‎ C. 漫溯(shuò) 恪守(kè) 怃然(fǔ) 莠民(yǒu)‎ D. 蓦然 (mù) 栏楯(shǔn) 冷涩(shè) 膘壮(biāo)‎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A项,“箴言”的“箴”应读:zhēn;“湔雪”的“湔”应读:jiān;‎ C项,“漫溯”的“溯”应读:sù;“怃然”的“怃”应读:wǔ;‎ D项,“蓦然”的“蓦”应读:mò;“冷涩”的“涩”应读:sè。‎ 故选B。‎ ‎【点睛】字音的辨析主要是辨识并确认汉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正确读法。特别是常见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注意积累和练习。‎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倾刻 旌表 侏儒 慢不经心 B. 斑驳 绎道 蹂躏 风生鹤唳 C. 逶迤 磨挲 游陟 毛骨竦然 D. 倏忽 昭彰 雉堞 断壁残垣 ‎【答案】D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项,“倾刻”的“倾”应为“顷”;“慢不经心”的“慢”应为“漫”;‎ B项,“绎道”的“绎”应为“驿”;“风生鹤唳”的“生”应为“声”;‎ C项,“磨挲”的应为“驿”;“毛骨竦然”的“竦”应为“悚”。‎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冬,凶猛的寒潮席卷中国大江南北,大风凛冽,寒意逼人,接踵而至的冷空气来势汹汹,使气温急剧下滑,让人猝不及防。‎ B. 作为去年联赛的冠军,这支足球队今年联赛开赛的初段成绩差强人意,球迷反响很强烈,俱乐部领导层再三考虑,决定撤换教练。‎ C. 两条虎鳍迅速地向我们的小艇冲过来,我们吓得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但两个向导却泰然自若,笑眯眯地看着它们渐渐逼近。‎ D. 工作中的他很严肃,不苟言笑。但实际上,生活中的他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发上指冠,愁则眉头深锁,乐则得意忘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项,猝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此处符合语境。‎ B项,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该句使用“差强人意”显然不恰当,因为成绩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球迷的反响是不会强烈的,也不会出现撤换教练的结果。‎ C项,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看着,都不说话。符合语境。‎ D项,发上指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极度愤怒,符合语境。‎ 故选B。‎ ‎【点睛】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 25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人们在想象中把活生生的人同牢房、焚尸炉、毒气室和地下窒息室联系起来的时候,使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心情变得无比沉重。‎ B. 河北姑娘张梓琳在第57届“世界小姐”大赛中斩获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小姐冠军,也是本次大赛唯一进入“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 C. 《国家宝藏》演绎文物的故事,对一件件文物的历史进行梳理,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到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 D. 各国领导人决心把厦门会晤为新起点,再接再厉,打造更紧密、更广泛、更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使”。 ‎ B项,搭配不当,“进入”与“殊荣”搭配不当,应改为:获得“十佳”殊荣。 ‎ D项,句式杂糅,“把……作为……”和“以……为……”杂糅,应改为“各国领导人决心把厦门会晤作为新起点”或“各国领导人决心以厦门会晤为新起点”。‎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作品(如《孔乙己》《药》《祝福》《示众》等)中塑造了许多愚昧麻木的“看客”形象,其文笔幽默犀利,旨在批判国民劣根性。‎ B. 一位哲学系学生曾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 C. “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 - 25 -‎ ‎ 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这种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然后对应作答。题干要求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B项,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表示后文是推理的内容。‎ C项,句子末尾的句号应移到引号之外。‎ D项,“极庄严”后的逗号应改为顿号,三个并列的状语。‎ 故选A。‎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卒莫消长也 (最终) 信可乐也 (实在,确实)‎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给与) 杀人如不能举 (全、尽)‎ B.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怜惜) 不闲军旅(使……悠闲)‎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忧虑) 形影相吊 (慰问)‎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进出) 纵一苇之所如 (到……去)‎ 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通“阵”,军队的行列) 凡再变矣(两次)‎ D. 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 夙遭闵凶(早年)‎ 裂裳衣疮(包裹) 今大敌垂至(将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A项,与:交往; ‎ B项,闲:通“娴”,娴熟,熟习; ‎ C项,出入:偏义复词,应译为:进入。‎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7.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25 -‎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道芷阳间行 ③吾得兄事之 ④乃我困汝 ‎⑤草行露宿 ⑥齐彭殇为妄作 ⑦欲不战以老秦师 ⑧顺流而东也 A. ①④/②⑧/③⑤/⑥⑦ B. ①⑥/②⑧/③⑤/④⑦‎ C. 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D. ①⑤/②⑦/③⑥/④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①意动用法,把……当做朋友; ‎ ‎②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 ‎ ‎③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 ‎④使动用法,使……受苦; ‎ ‎⑤名词活用为状语,在草地; ‎ ‎⑥意动用法,把……同等起来; ‎ ‎⑦使动用法,使……疲敝; ‎ ‎⑧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进。‎ 故选B。‎ ‎8.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刘夙婴疾病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此亡秦之续耳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C 邠人偷嗜暴恶者 凌万顷之茫然 D. 何为其然也 非汝,谁与成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要积累常见特殊句式的标志,并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A项,都是被动句。‎ B项,“此亡秦之续耳”是判断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是状语后置句 - 25 -‎ C项,都是定语后置句 D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故选B。‎ ‎【点睛】文言句式常见的类型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等。考生在备考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积累各类典型例句,答题时方可对号入座,避免判断失误。‎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趁机在座位上袭击沛公,杀了他。否则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B.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遭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明护佑的缘故吧。‎ C.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译文:希望陛下怜惜我的诚心,准许我小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 D.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不同,人们用来产生感叹的情趣是一样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选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D项,“所以”没有翻译出来,“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即使世界发生变化事情与现在不同,用来抒发胸怀的原因,它的情致是一样的。‎ 故选D。‎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0.下面文化知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5 -‎ ‎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起战国初期,下迄五代,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 B. 赋是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篇幅长短不限,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较讲求文采,多用铺陈手法。‎ C. 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D. 闻一多诗歌《死水》集中体现了新月派所倡导的“三美”诗歌主张: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纪传体史书”错误,《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故选A。‎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昭皇帝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之母弟也。幼而英特,早有大成之量,武明皇太后早所爱重。及文襄执政,遣中书侍郎李同轨就霸府为诸弟师。遂笃志读《汉书》,至《李陵传》,恒壮其所为焉。聪敏过人,所与游处,一知其家讳,终身未尝误犯。同轨病卒,又命开府长流参军刁柔代之,性严褊,不适诱训之宜,中被遣出。帝送出阁,惨然敛容,泪数行下,左右莫不歔欷。其敬业重旧也如此。天保初,进爵为王。五年,除并省尚书令。帝善断割,长于文理,省内畏服。七年,从文宣还邺。文宣以尚书奏事,多有异同,令帝与朝臣先论定得失,然后敷奏。帝长于政术,剖断咸尽其理,文宣叹重之。时文宣溺于游宴,帝忧愤表于神色。文宣觉之,谓帝曰:“但令汝在,我何为不纵乐?”帝唯啼泣拜伏,竟无所言。文宣亦大悲,抵杯于地曰:“汝以此嫌我,自今敢进酒者,斩之!”因取所御杯尽皆坏弃。皇建元年八月壬午,皇帝即位于晋阳宣德殿,大赦 - 25 -‎ ‎,改乾明元年为皇建。帝聪敏有识度,深沉能断,不可窥测。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望风表,迥然独秀。自居台省,留心政术,闲明簿领,吏所不逮。及正位宸居,弥所克励。轻徭薄赋,勤恤人隐。内无私宠,外收人物,虽后父位亦特进无别。日昃临朝,务知人之善恶,每访问左右,冀获直言。曾问舍人裴泽在外议论得失。泽率尔对曰:“陛下聪明至公,自可远侔古昔,而有识之士,咸言伤细,帝王之度,颇为未弘。”帝笑曰诚如卿言朕初临万机虑不周悉故致尔耳此事安可久行恐后又嫌疏漏泽因被宠遇。其乐闻过也如此。性至孝,太后不豫,出居南宫,帝行不正履,容色贬悴,衣不解带,殆将四旬。殿去南宫五百余步,鸡鸣而去,辰时方还,来去徒行,不乘舆辇。太后所苦小增,便即寝伏閤外,食饮药物尽皆躬亲。太后常心痛不自堪忍,帝立侍帷前,以爪掐手心,血流出袖。友爱诸弟,无君臣之隔。雄断有谋,于时国富兵强,将雪神武遗恨,意在顿驾平阳,为进取之策。远图不遂,惜哉!‎ ‎(选自《北齐书·卷六》,有删节)‎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于文理 长:擅长 B. 竟无所言 竟:竟然 C. 弥所克励 弥:更加 D. 太后不豫 豫:舒适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笑曰/诚如卿言朕/初临万机/虑不周悉故/致尔耳/此事安可久行/恐后又嫌疏漏/‎ B. 帝笑曰/诚如卿言朕/初临万机/虑不周悉/故致尔耳/此事安可久/行恐/后又嫌疏漏/‎ C. 帝笑曰/诚如卿言/朕初临万机/虑不周悉/故致尔耳/此事安可久行/恐后又嫌疏漏/‎ D. 帝笑曰/诚如卿言/朕初临万机/虑不周悉故/致尔耳/此事安可久/行恐/后又嫌疏漏/‎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讳: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做法,在言行、作文章时必须避开以父祖名为名的事物。‎ B. 大赦:新皇帝登基或皇宫有重大喜庆时,常会赦免一批在某一时期内犯一定之罪的特定罪犯。‎ C. 特进:官名,授给功德优盛、在朝廷有特殊地位的诸侯。南北朝时,特进为加官,无实职。‎ D. 四旬:古代以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旬。“四旬”即四十天。‎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昭帝敬重学业,重视旧交。老师刁柔因性格严厉偏狭,不适合教导子弟,中途被遣,孝昭帝泪眼相送,令旁人动容叹息。‎ - 25 -‎ B. 孝昭帝聪慧过人,善于决断。他擅长执政的方法,对政务的分析判断都合乎道理;熟悉各类簿册文书,官吏常常都比不上。‎ C. 孝昭帝心胸坦荡,闻过则喜。裴泽直言朝廷不如往昔,有识之士都说是小人伤政之故。孝昭帝不但不怪罪,还因此厚待他。‎ D. 孝昭帝性情至孝,友爱弟弟。太后患病,孝昭帝昼夜服侍,亲自伺候饮食药物。与弟弟们友爱相处,没有君臣之间的隔阂。‎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宣以尚书奏事,多有异同,令帝与朝臣先论定得失,然后敷奏。‎ ‎(2)日昃临朝,务知人之善恶,每访问左右,冀获直言。‎ ‎【答案】11. B 12. C 13. B 14. C ‎ ‎15. (1)文宣帝因为(或:认为)尚书上奏政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命令孝昭帝和朝中大臣先讨论确定是非得失,这样以后再陈述起奏皇上。‎ ‎(2)太阳偏西时仍在朝廷处理政事,一定要知道人的好坏,每次咨询身边的人,希望得到正直公正的话。‎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B项,竟:最终。‎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孝昭帝笑着说:‘确实像卿所说的。朕刚开始处理众多的政事,考虑不周全,所以导致了这种情况。这种事怎么可以长久地进行下去,恐怕以后又嫌疏忽遗漏。’”‎ ‎“朕”是“初临万机”的主语,所以应在“朕”前断开,排除AB;‎ ‎“故”,意思是因此,常位于句首,应在“故”前断开;“行”是“此事”的谓语,应在“行”后断开,排除D。‎ - 25 -‎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常会赦免一批在某一时期内犯一定之罪的特定罪犯”错误,大赦不以特定的人为限;特赦对某种罪犯或特定犯人减轻或免除刑罚。‎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裴泽直言朝廷不如往昔,有识之士都说是小人伤政之故”错误,原文“而有识之士,咸言伤细”中“伤细”的意思是琐碎。‎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以”,因为/认为;“异同”,偏义复词,不同;“然后”,这样以后。‎ ‎(2)“日昃”,太阳偏西、天晚;“务”,一定;“每”,常常;“冀”,希望。‎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 25 -‎ 孝昭帝高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文宣皇帝的同母弟弟。小时候才智超群,很早就有能成大事的器量,武明皇太后早就宠爱看重他。等到文襄帝执掌国政,派遣中书侍郎李同轨到霸府作弟弟们的老师。孝昭帝于是专心阅读《汉书》,读到《李陵传》,一直赞赏他的行为。孝昭帝聪明过人,和他交游过的人,一旦知道了他们祖辈的名讳,终身不再不慎冒犯。李同轨病死,朝廷又命令开府长流参军刁柔代替他,刁柔性格严厉偏狭,不适合诱导训诲人,中途被遣送出来。孝昭帝送他出门,表情悲伤,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人没有不叹息的。他敬重学业重视旧交就像这样。天保初年,晋升爵位为王。天保五年,授任并省尚书令。孝昭帝善于决断,擅长文辞义理,省内的人都敬畏佩服他。天保七年,跟随文宣帝返回邺城。文宣帝因为尚书上奏政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命令孝昭帝和朝中大臣先讨论确定是非,这样以后再陈述奏上。孝昭帝擅长执政的方法,分析判断都合乎道理,文宣帝赞叹器重他。当时文宣帝沉溺于游乐宴饮,孝昭帝忧伤气愤流露在表情上。文宣帝觉察到,对孝昭帝说:“只要让你在,我为什么不放纵行乐?”孝昭帝只是哭泣拜倒在地上,始终不说话。文宣帝也十分悲伤,把酒杯推到地下说:“你因为这个嫌恶我,从今以后敢进献酒来的人,斩了他!”于是取来所用的酒杯全都砸坏丢弃。皇建元年八月壬午,孝昭帝在晋阳宣德殿即位,大赦天下,改乾明元年为皇建。孝昭帝聪明有见识和器度,沉着持重善于决断,不可窥伺揣测。身高八尺,腰阔十围,仪表风度,和常人绝然不同。自从位居尚书台开始,就留心执政的方法,熟悉簿册文书,官吏都赶不上。等到登帝位住在宫中,更加刻苦努力。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内没有个人的宠爱,对外收揽人才,即使是皇后的父亲官位也是特进没有特别。太阳偏西时仍在朝廷处理政事,一定要知道人的好坏,常常咨询身边的人,希望得到正直公正的话。曾经问舍人裴泽外面如何议论朝政的得失。裴泽率性地回答说:“陛下聪明而最为公正,自然可以远和古代的圣明帝王相比,可是有识之士,都说不足之处在于太琐碎,帝王的大度,没有得到弘扬。”孝昭帝笑着说:“确实像卿所说的。朕刚开始处理众多的政事,考虑不周全,所以导致了这种情况。这种事怎么可以长久地进行下去,恐怕以后又嫌疏忽遗漏。”裴泽因此受到恩宠优待。他乐意听到自己的过失就像这样。孝昭帝天性十分孝顺,太后患病,出来住在南宫,孝昭帝走起路来脚步歪斜,面容神色憔悴,睡觉没脱过衣服,大约将近四十天。宫殿距离南宫五百多步,孝昭帝鸡叫时去,到辰时才回来,来去都是步行,不乘坐车子。太后的病痛略有增加,他就睡在门外,饮食药物全都亲自侍候。太后经常心口痛得不能忍受,孝昭帝站在床帷前伺候,用手指掐手心,血流出了袖子。同弟弟们相友爱,没有君臣间的隔阂。勇武果断而有计谋,当时国家富裕军队强盛,打算要洗雪神武帝的遗恨,意图在平阳驻留,为征伐做准备。远大的谋略未能实现,可惜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 2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注】‎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本诗写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王安石出使辽国前。长安君即作者的妹妹王淑文,被授予长安县君的封号。‎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开头直抒胸臆,诗人说年轻时就已伤感离别;而到暮年,即使是相逢也会因即将而来的分别引起了心中的伤悲。‎ B. 兄妹相聚满是欢声笑语,却也话尽人生沧桑,灯火昏暗,兄妹仍不愿休息,这一细节传达出了兄妹之间真挚的情感。‎ C. “草草”直言相聚时间甚短,与颈联“三年”时间之长、“万里”相距之远相呼应,表达了兄妹聚少离多的凄怆之苦。‎ D. 过去湖海久隔,而今万里尘沙远离,旦夕间兄妹重逢又别,作者以“自怜”“又作”慨叹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 ‎17.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16. C 17. ①对比。将年轻和年老时面对聚散的感受程度不同进行对比,表达了人世的慨叹,强化了离别的感伤。②想象。还未分别,作者便已想象去路“尘沙万里”描摹分别之苦;问及“后期”,作者寄情于将来鸿雁南飞之景,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和对分别的无奈与感伤,表情达意更显深沉曲折。③虚实相生。相聚别离即在眼前,诗人回忆过去、想象未来,虚实结合加强了悲凉的况味。‎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 25 -‎ C项,“草草”二字描绘了酒菜的简单,而非“相聚时间甚短”。“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答题前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考生对诗歌中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要熟知,并能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判断和赏析。‎ 首联,“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的意思是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可知作者把“少年”和“老去”的情感作对比,突出离别的伤感;颔联,“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中“草草”和“昏昏”的叠词使用,使诗句对仗更加工整;颈联,“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的意思是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可知作者回忆感慨多年的分隔,想象对方即将离别的地方环境;尾联,“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的意思是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可知此联和颈联虚实结合,既描写现在的场景,又回忆过去,想象离别后场景,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和有层次感。‎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侧面烘托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 - 25 -‎ ‎(2)《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 ‎(3)《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流水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昆明西山龙门有一副对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该对联的上联化用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间关莺语花底滑 (6). 幽咽泉流冰下难 (7). 万里悲秋常作客 (8). 百年多病独登台 (9). 山重水复疑无路 (10).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壑”“嫠”“钩”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乡散记 韩映山 晩秋的月亮是最清朗的。尤其是在静静的淀水上面,更显得它明媚光彩。月的柔光在水面上漂荡,金黄黄地映成一条胡同,那里边有白色的云影和一个圆圆的风圈。‎ - 25 -‎ 快到村岸时,便看见一片黑压压的渔网,晾在架子上。微风吹过来鱼腥气味。从网右侧,划出一只小船。划船的是个上年纪的人。我还没看清他的脸庞,船上的人就抢先说:“这不是?这就是老豪啊!”同行的那人小声告诉我:“我们这一道上,讲叨的就是他啊。‘闻名不如见面’,就是这么个干巴瘦的老头。你看在高阳文化馆里画的那个老头像他吗?”‎ 经他一提,我脑子里又闪过贴在文化馆门口的那张画来:一位老人,在水上正领着人们打网,日光把他的脸晒成酱赤色……只见他光着背,正紧张地招呼着人们快快撒网,一条条的大鱼扑上来了。他那兴奋劲头,表现得非常突出。‎ ‎“你见了我爷爷就认识了!”坐在我身旁的小姑娘荷荷也对我说:“他那长相好认,黑瘦、长巴脸、两个黑眼,亮闪闪的。眼珠常常凸凸地转,那是看鱼养成的习惯。”他们还告诉我说,他从成社以来,就把拿鱼的手艺儿全贡献出来了。这么宽旷的大水,他能看出哪儿鱼多,他那拿鱼的法子,更是锦囊妙计。他成了全社的台柱子。听这样一说,我就更加注意起这位老人来。‎ 他和船上的人搭了句话,就一个人默默地围着网看起来,翻翻这,扯扯那,一边咕噜着:“好家伙,这么大的窟窿!多大的鱼不跑掉?咳!这是谁?使网就像吃网!”‎ 不用问,他是在细心地检查这些网哩。用了一天的网,说不清哪儿就会有漏洞。跑了鱼,这不能不是社里的损失呵!‎ 上了岸,我就住在荷荷家。吃了饭,荷荷领我到一间低得碰头的小屋去休息。‎ ‎“嫂子!”忽然院外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把梭子给我。大伯非要把网补上不行。分棉衣专等他哩!”边说边进屋去了:“大伙都说他是‘公德老’——让他去挑头一件。可他说:‘网不补上明天就误了下河,分衣不着急,让别人先分吧!剩下的我再要。’叫我来拿梭子,他还等哩!穿个小夹袄,多冷!”‎ ‎“天晚了,还看见补哇?”荷荷娘说:“要不,我去!”‎ ‎“甭!”进来的那人说:“他说在月亮地里能看见。你知道,他那是有名的‘千里眼’,一丈深的水能看见鱼浮!”‎ ‎“那就快去!”荷荷娘带笑地催促:“给你,再拿点饽饽,老人这时候还没吃饭。一天就光为‘你们’社里的事了……”没说完就忍不住笑起来。‎ ‎“快别说了!他等急了。”荷荷插嘴说:“叫我爷爷在船上挨冻,你倒跑到屋里取暖,像个社长吗?”‎ ‎“喝!你这个小社员,学‘大人吃瓜’呀!”社长逗趣,“好,我走了。”一阵脚步声跑远了。‎ 很晚很晚——我睡了以后,一种“索索”声把我惊醒。我发现,老人正拿一件棉袄盖在我被上。眼睛慈爱地看着我。我一时没说出话来,心里热乎乎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哽住了。‎ - 25 -‎ ‎“怎?醒了。”老人温和地微笑,一面低下头去,低低地说:“一个被子冷点,外面要变天。你们出门在外的……这么远,把棉衣送来救济俺们,自个倒挨冻,叫人怎过意?”‎ ‎“不。”我光着膀坐起来,热情地说:“棉衣是咱全国各地人们捐献的,他们都结记着咱们这些水灾区的人们,希望咱们吃饱穿暖战胜灾荒……大伯,你分了一件吗?”‎ ‎“我去的工夫就分完了,这是社长给留的。我的意思,是让别人先穿上,我呢,什么早晚。”大伯抽着烟,慢慢地但很严肃地说:“大伙净结记咱们;咱也得常常把大伙挂在心上呀!”‎ 我心里思索着这句话,很想和大伯谈谈。但又很愿意让大伯赶快安歇——他劳累一天,是多么疲乏啊!‎ 老人睡了,我却再也睡不着,回忆着许多事情。‎ 夜半,外面起了风。院子里苇叶子“沙沙”地响,窗孔吹进刺骨的寒风。我担心社里会因为有风而不能打鱼。这时,大伯机灵地醒了,披上衣裳就往外走,高兴地说:“淀里有风,瞧闹好鱼吧!你睡吧!离天明还早哩。”‎ 我听着老人家的脚步声,由近而远。然后,是谁家的篱笆门儿开了,接着又是一家的门栓在响。淀里,传来一声声清亮的水鸟鸣叫——处在水乡的村村庄庄,迎着黎明醒来了。‎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末写于教台村 ‎(选自《荷花淀派小说选》,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文语言朴素自然,笔调平和舒缓,意境清新和谐,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相交融的、诗意的“水乡世界”。‎ B. 小说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其中心系爷爷、活泼可爱的荷荷,嘴上玩笑内心却为老人担忧的社长,都为小说增色不少。‎ C. 小说几次写到老人干瘦、黑瘦的外貌特点,一方面点明老人长期在日光下劳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老人为公社忧心过度。‎ D. “我却再也睡不着”,写出水乡夜晚寒凉令人难以入眠,也写出了“我”内心被老人深深触动,侧面表现出老人高尚的品质。‎ E. 小说的场景从村岸转移到荷荷家,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事更加灵活,人物得以轮番登场,较全面地展现了水乡村民的风貌。‎ ‎20. 小说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1. 小说中的老豪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 作品是怎样叙述老豪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25 -‎ ‎【答案】19. CD 20. (1)环境描写上:营造了水乡环境的清幽宁静的美好氛围;(2)人物形象上:天色尚早,水乡的村民们却已经陆续起床干活了,刻画出了水乡人的勤劳;(3)阅读感受上:以农家门栓转响、水鸟鸣叫,描绘出水乡清晨的清幽宁静和水乡人辛勤劳作的和谐画面,给予读者美的感受,增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4)结构上首尾呼应:小说结尾拂晓时分环境的静谧氛围,与开头月下水乡的宁静相呼应;(5)主旨表达上:黎明到来,黑夜终将过去,象征着困难终将被克服,善良而又勤劳的人们终会迎来美好的生活。 ‎ ‎21. (1)捕鱼技艺娴熟,水平高超。从文中小女孩的描述及社长“千里眼”“台柱子”等评价可以看出老人捕鱼水平极高。(2)淳朴善良,体贴周到。担心“我”冷,为“我”盖上自己的棉袄,关心救灾人员,充满感激之情。(3)大公无私,心怀集体。一心扑在集体事务上,发赈济棉衣时让别人先领;把手艺全献出来。(4)吃苦耐劳,细心认真。不顾饥寒,趁夜捕鱼,仔细检查渔网。(5)德高望重,有领导力。大伙称他“公德老”,让他挑头一件棉衣;在遭遇水灾的情况下,积极带领村民生产自救。 ‎ ‎22. (1)以“我”的视角来叙述老豪的故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或叙事人称: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2)通过他人之间、他人与我的对话来叙述老豪的故事,增加叙述角度,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突出了老豪勤劳无私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3)开篇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方式设置悬念来叙述老豪的故事,增加了读者的好奇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水乡静谧清新的情景描写与故事的叙述相结合,使小说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老人为公社忧心过度”于文无据,老人乐观、善良,心怀大家,乐于助人,总体是乐观向上的。‎ D项,“写出水乡夜晚寒凉令人难以入眠”错误,文中“我”难以入睡是因为受老人善良品质所触动。至于夜晚寒凉,是睡不着以后的事。‎ 故选CD。‎ - 25 -‎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⑦揭示或暗示主题等。‎ 本题最后一段描写黎明时分的水乡村庄,属于自然环境。首先,通过“清亮的水鸟鸣叫”“水乡的村村庄庄,迎着黎明醒来”可看出水乡幽静祥和的环境特点;其次,通过“是谁家的篱笆门儿开了,接着又是一家的门栓在响”可看出水乡人民的勤劳辛苦;再次,通过“棉衣是咱全国各地人们捐献的,他们都结记着咱们这些水灾区的人们,希望咱们吃饱穿暖战胜灾荒”,表达出作者对于勤劳的水乡人们战胜困难,过上更好的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希望的结尾。最后,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由 “这么宽旷的大水,他能看出哪儿鱼多,他那拿鱼的法子,更是锦囊妙计”可看出老豪捕鱼技艺高超;由“他从成社以来,就把拿鱼的手艺儿全贡献出来了”“用了一天的网,说不清哪儿就会有漏洞。跑了鱼,这不能不是社里的损失呵”可看出老豪关心集体,无私奉献;由“大伙都说他是‘公德老’”“网不补上明天就误了下河,分衣不着急,让别人先分吧!剩下的我再要”可看出他德高望重、先人后己的精神;从“老人正拿一件棉袄盖在我被上。眼睛慈爱地看着我”可看出他关心他人,慈爱善良;由“大伙净结记咱们;咱也得常常把大伙挂在心上呀”可看出他知恩图报、朴实担当;由“大伯机灵地醒了,披上衣裳就往外走”可看出他以集体为重,勤劳辛苦。‎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紧扣“怎样对故事展开叙述”的和“好处”进行分析。可以从视角、人称、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每一个技巧的运择都有相应的“好处”。‎ - 25 -‎ 首先,从视角上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描写,由“我”同老豪的正面语言描写,也有“我”和荷荷等人的语言描写来侧面丰富老豪的人物形象;其次,从人称上看,本文是第一人称“我”,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再者,从结构上来看,文章开篇设置悬念,给人以神秘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从表达方式看,描写和叙事相结合,使老豪的形象更加生动、深刻。‎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选项的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四、语言运用题(9分)‎ ‎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可以给诗下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形式上有韵律、内容上有点朦胧的语言。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话, , , 。 , , , ,不押尾韵但韵律感依然很强,以形式上的重复带来含义上的逆转,有修辞效果营造出的让人回味的空间。我们再看一下“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形式上有韵律,但内容太浅白,所以就算不上诗。‎ ‎①现代诗虽然一般不押尾韵 ‎②“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这不是诗 ‎③但含义太浅白 ‎④所以仍然是诗 ‎⑤而且朦胧感强 ‎⑥但往往有内在的韵律 ‎⑦比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⑧因为它虽然有韵律 A ②⑧⑥①③⑤⑦④ B. ②⑧③①⑥⑤④⑦‎ C. ①⑥⑤②⑧③⑦④ D. ①⑥②⑤⑧③④⑦‎ ‎【答案】B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一般使用排除法解题。‎ 根据上下文关联词“虽然……但”的提示,①⑥、⑧③应在一起,故排除A;‎ ‎⑧③应紧随②之后,“它”代指是诗,故排除D;‎ ‎⑦应放在最后一空,才与后文逻辑联系更紧密,故排除C。‎ 故选B。‎ ‎24.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40个字)‎ 近日,拍摄《三分钟》的陈可辛导演又要出新作品了。而这次,他要执导的是《中国女排》。据悉,这是一部电影,也是一部纪录片。它主要讲述的是从2004年陈忠和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夺冠后到2016年中国女排再次夺冠之间的故事,历时三届奥运会,整整12年时间。陈可辛导演将用记录的方式带我们重温中国女排辉煌背后的故事。‎ 此电影将于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上映,影片近日发布“上场”版预告,由巩俐饰演的“铁榔头”郎平正式亮相。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郎平是唯一一位作为运动员和主教练都获得过奥运金牌的人。而巩俐则凭《红高粱》而蜚声国际,她主演过的影片先后夺得柏林、戛纳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她们两位碰撞出的火花令人期待。‎ ‎【答案】陈可辛执导、巩俐主演的电影《中国女排》将于2020年1月25日(或:农历大年初一)上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应注意把握语句的层次,根据关键词语来筛选信息。同时要注意题目字数限制。‎ 解答新闻压缩题,可以从新闻的“六要素”分析,首先确定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要求拟写答案。这则新闻的六要素体现在:时间(2020年1月25日或:农历大年初一)人物(陈可辛导演、巩俐)事件(《中国女排》电影即将上映)。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拟写答案即可。‎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 ‎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25.请根据例句句式特点,在以下诗人中任选两位仿写两句话。‎ - 25 -‎ 读李太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读白居易, ;‎ 读李商隐, ;‎ 读戴望舒, ;‎ 读徐志摩, 。‎ ‎【答案】读白居易,让我们感受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惺惺相惜;‎ 读白居易,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哀婉凄恻;‎ 读李商隐,让我们感受到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怅然迷惘;‎ 读李商隐,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恳切;‎ 读戴望舒,让我们感受到了“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的无奈伤感;‎ 读戴望舒,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殷殷期盼;‎ 读徐志摩,让我们感受到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深情洒脱;‎ 读徐志摩,让我们感受到了“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逐梦豪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例句句式特点,在以下诗人中任选两位仿写两句话”,然后把握仿写的要求,仿写的基本要求是神似和形似,接着要分析例句,把握其句式、修辞以及句间的关系。“读李太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这段话仿写关键点是“句式特点”“两句话”,每句能选用一个诗人,一个名句,并用四字词语归纳其主要内涵,意思对即可。如选择戴望舒和他的诗歌《雨巷》,可写为:读戴望舒,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殷殷期盼。‎ 五、写作(60分)‎ ‎26.请根据材料与要求作文。‎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变着我们的习惯和观念。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困扰。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与手机有关的事情?有哪些与手机有关的回忆?‎ 请以“手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手机 - 25 -‎ 现如今,手机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具,有的人用它办公,有的人用它聊天,有的人则用它劈劈啪啪地发短信……我们现在的手机确实也很有用,很方便,不论天涯海角,都可以联系上,比以前的书信可方便多了。可谓“咫尺天涯”,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在手机信号的包围之下。它的功能之强大,根本就不是一个工具所能及的了……‎ 不过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好处,有时也有坏处。手机改变了很多人的观念,它也可以说是制约了人们,想像一下,诗人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的时候,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吗?李白在感叹“低头思故乡”的时候,会有人打电话让他回家看看吗?一定没有吧!而他们却有许许多多的经典诗作,我们现在却生活在韩寒和郭敬明的时代,再也没有人去欣赏那些名人雅客的优秀诗作了。‎ 有的人有了手机,就再也没去过邮局了,你想想,现在还会有“鸿雁传书”的情景吗?打个电话,不就OK了吗?在月圆的时候,还会有人字字斟酌,想着怎么写家信吗?发个短信,不就good了吗?过年的时候,发一条短信就算拜年了,如果你端端正正地写上你的祝福,贴上邮票,经过邮递员的手,到达你的朋友那里,还饱含着体温呢!每个字都很温暖,让人快乐,你的朋友一定会很高兴的。而你发去的短信呢?每个字都冷冰冰的,没有感情。收到的人,也就是随便地看一眼,回一个,就删除了。我的朋友就曾给我写过信,我收到的时候,都喜得合不拢嘴,就去买了邮票、信纸和信封,坐在椅子上,拿起笔准备写回信,那滋味,可真不一般呢!‎ 我的爸爸是一名律师,每天都忙的很,像一个永远也不停下的陀螺,吃饭时打电话,看电视时打电话,看书时打电话,就连睡觉时被人吵醒打电话,要是有人找他,他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手机全天开机,有事打我电话。"真忙啊!我想他一天不碰电手机都不可能。想到我长大后可能跟爸爸一样每天守在手机前面,一步都不离开,可真恐怖呀!‎ 我的表姐,一个高中生,手里也摸着一个手机,天天都要过电话瘾,打电话一聊就是一个小时,能从东边的明星讲到西边的歌手,滔滔不绝,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概!为此,她的爸爸妈妈也不给她用手机了,“没收了”他们说,“高中生每天逮着手机聊可不行,影响学习!”‎ 我对此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玩手机,用手机呢?手机固然是现代化高科技产品,它怎么就那么吸引人呢?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 看来手机有利也有弊,我们要恰当地利用手机才对呢,可不能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了。‎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注意选择其中一个题目,结合所选题目立意。注意字数和文体的要求。写记叙文时注意化虚为实化显为隐、化平为奇、化情为物、化理为形。同时,在成文的时候,还要注意时代感,要有时代意识。‎ ‎【审题】分析材料语和要求语,主要有以下关键信息:题目是“手机”,背景是手机作为重要的工具带来的便捷及困扰;内容是与手机有关的事情或回忆;主题是关于“手机”的思考;文体是“记叙文”。‎ 参考立意:‎ ‎1、手机让我们生活更便捷。‎ ‎2、拒绝沉迷手机。‎ ‎3、手机有利也有弊。‎ 素材:‎ ‎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随着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离不开它,但我们是否意识到,手机只是工具,可以丰富生活,却无法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2.据调查数据显示:在随机抽取11个国家的8000人中,有3/4的人会随身携带手机,1/4的人认为手机比钱包更重要,2/3的受访者在睡觉时并不会关机,超过1/3的人甚至说,他们离开手机无法生活。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手机,并沉迷其中。被抽取调查的大部分学生表示,失去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表现出“孤独、烦躁、困惑、焦躁、易怒、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 ‎3.生活中离不开手机。手机,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手机是信息时代标志,见证时代的发展。手机影响人们的生活,寄寓人们的情怀。‎ 行文结构:文章首先指出手机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其次指出手机有利也有弊,然后回忆以前没有手机的美好生活,再通过爸爸和表姐的例子来说明手机的弊端,最好希望我们要恰当地利用手机,不能沉迷在手机的世界。‎ ‎【点睛】命题作文,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 ‎ - 25 -‎ - 25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