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⒄。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严几道先生担任本校校长时,看到学生有长足之进步,就把三件事告诉给大学生们。 B.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是校长对同学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 C. 校长到任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大刀阔斧地完成了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 D. 文章结尾,校长觉得自己前面的话说得有些重了,所以说了一句:“随时再为商榷。” 2. 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想判断一个人上大学的宗旨是否正大,先了解大学的性质是一个前提条件。 B. 千方百计消除谣言不如想方设法加强自身修养,行得正,坐得端,谣言不攻自破。 C. 外人指摘本校腐败,是认为本校学生选择偏科,选法科人多更因以后干工作可走终南捷径。 D. 作者论述入大学须抱定宗旨,既有说理,亦有举例。正反对比,循循善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德行,作者认为在道德沦丧的社会里,如果根基不够深固,很少有人不被流俗所污染。 B. 在谈及大学生的责任时,作者认为大学生地位高,责任重,以身作则,力矫流俗,责无旁贷。 C. 以正当之娱乐替代不正当之娱乐,于身体有益,于道德无亏。 D. 老师能为学生求学提供便利;同学共处一室,互相切磋,道义相勖,也可共同进步。这些都是学生敬爱师友之原因。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严几道……看到学生有长足之进步,就把三件事告诉给大学生们”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C项,“但是已经大刀阔斧地完成了两件事”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最后一段,原文为“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据此可知两件事是计划将要去做,还有完成。D项,“校长觉得自己前面的话说得有些重了,所以说了一句:‘随时再为商榷。’”属于无中生有,文章最后一段说“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并没有“觉得自己前面的话说得有些重了,所以说了一句:‘随时再为商榷’”意思。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是认为本校学生选择偏科,选法科人多更因以后干工作可走终南捷径”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于道德无亏”说法错误,原文为“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病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别坐车,上下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没问题的,主要是运动疗法。方子上的药只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他告别了谦恭地送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飞语。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觉得可笑。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门心不惊。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走他的路。 林森有一个女儿。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来到林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去局办做职员。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最后一次,女儿是哭着回来的。回来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父亲,接着又半跪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步行了,并且要争取多上几回市报和电视。 林森莫名其妙;这与女儿的工作有啥关系? 女儿稍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出了原因。原来环保局的人被她缠得没法,才亮出了底牌:你爸爸要完了,我们还要你干啥呀! 林森听了,气得面皮紫涨,拍着桌子直吼:“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他转过头来安抚女儿:“不要紧!啊,不要紧,爸爸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势利小人一般见识!” 哄得女儿高兴了,林森心头却沉重起来。积毁销骨,真是人言可畏啊!他终于领教到了谣言的厉害。 为期一月的“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小魏医生谦恭的微笑来,他心情轻快了许多,这个小魏不错,他想,有机会一定跟卫生局说说,表扬表扬。这样的年轻人如今不多了。 到了医院候诊室,林森把挂号单递给了小魏医生。 和一个月前一样白皙英俊的年轻白大褂这次没有了微笑,他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挂号单,把它拂下地来:“排队去。” 林森弯腰拾起挂号单,想了想,又掏出魏医生的名片递过去,笑着说:“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我是林森呀!上个月……” “什么上个月下个月的!”白大褂的脸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医疗公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懂不懂啊?下一个,王瑶……” 看着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挂号单和名片,林森蒙了。少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血涌上了头顶。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从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凑在耳边大声吼到:“小景,我是林××。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市中心医院来!不,给我开加长林肯!”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塑造小魏大夫这个形象时,不仅有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B. 医院就是个小社会,反映了人世百态。小说中林森和小魏大夫之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其实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 C. 小魏大夫为人很现实:有用之人,就阿谀逢迎,想尽办法拉关系;无用之人,就黑面以对,冷若冰霜不理睬。 D. 此文意在告诉读者做人做事都要一以贯之,不能前后不一,更不能变幻无常。 5. 文章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 6.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4. D 5. 表面意思是指林森两次看病这一情节主体,深层含义是指林森由此看到了社会的病态及由此引发的自己心态的失衡。 6. 这一情节揭示了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深化了主题;也为下文林森心理的变化作铺垫。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此文意在告诉读者做人做事都要一以贯之,不能前后不一,更不能变幻无常”说法错误,本文通过对市里的主要领导林森前后两次看病的情节的记叙,揭示了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解答时除了题目的表层含义外还要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本题问“文章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通读文章,本文题目“看病”,这个“病”,是指身体上病,更是指心理上的病,社会的病态。考生逐一分析清楚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情节作用能力。分析小说情节作用,首先要明确情节内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改情节与上下文的关系。本题题目是“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解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林森“坐车”的时候,市环保局主动请林森的女儿去工作,而林森“步行”之后被误认为是职务受到了影响,女儿的工作没了着落,反映出社会普遍存在的趋炎附势现象;从结构上看,“林森的女儿找工作一事”在文章的中间位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林森遵医嘱“步行”,也为下文医生对林森态度改变做了铺垫。 【点睛】文章的标题,被称作文章的“题眼”,通常是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文章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具体作答时,还可以从文章的内容、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内容主要分析文章的内容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 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是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标题中使用了艺术手法,答题时还要求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长,辩赡 长:长大成人 B. 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相当,匹敌 C. 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书信 D.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以:凭借 8.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徒:我国古代重要官职名,三公之一。也是姓氏的一种。 B. 会稽:县名,在今浙江北部和江苏东南部一带。 C. 《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作,共八十一章,道家经典作品。 D. 钟繇: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工书法,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 1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会稽山水皆佳,羲之到此就有了终老于此的想法。 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答案】7. C 8. D 9. B 10. D 11. (1)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他的字飘逸像浮云,矫健像惊龙。特别被他的伯父王敦、王导看重。 (2)王羲之曾经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申明他的志向。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C项,“然闻信至,咸自矜持”的意思是“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到,都显得拘紧不自然”,所以“信”的意思是“信使”。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性”“鹅”“会稽”“姥”“亲友”“羲之”“日”,虚词“以”“之”,“一鹅”作“养”的宾语,意思是“养了一只鹅(养了只鹅)”,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善鸣”承前省略主语“鹅”,指老婆婆养的这只鹅,意思是“(这只鹅)善于鸣叫(或者:这只鹅叫声很好听)”,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思: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然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句子可以断开为: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故选D。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会稽:县名”说法错误,会稽是郡名。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还有“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此处是说“王述深以为遗憾”,不是怨恨。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称”,称赞;“其”,代词,他的;“称其笔势”,称赞他的书法笔势;“以为”,认为;“若”,像;“为……所……”,表被动;“器重”,看重。(2)中“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省略主语“王羲之”,翻译时补齐;“尝”,曾经;“同志”,志同道合的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饮集会;“自”,亲自;“为”,动词,写,作;“以”,目的连词,来;“申”,申明,表明;“其”,代词,他的,指王羲之的;“志”,志向。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为人正直刚健而著称。他尤其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一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遍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到,都显得拘紧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 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许询、支循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些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其志。 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然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坦率。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赣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都没来,王述深以为遗憾。”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 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点明诗人身处邯郸驿馆时恰逢冬至。 B. 第二句描写诗人孤灯下形影相吊的情状。 C. 第三句写诗人对家中人深夜久坐的想象。 D. 末句主要写家人责怪远游之人不思还乡。 E. 此诗塑造了漂泊异乡却恬然自安的诗人形象。 13. 作者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是很巧妙的,请结合后两句诗谈谈表达的巧妙之处。另外,诗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12. DE 13. 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D项,“家人责怪远游之人不思还乡”说法错误,末句“说着远行人”表现的死家人对“远行人”的思念。E项,“却恬然自安”说法错误,诗人也在抱膝灯前,想念家人。故选DE。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能力。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想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从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到要赏析表达技巧诗句仔细阅读,答题时,先指出该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赏析诗歌语言特点,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根据诗歌遣词造句,关键字词,分析把握诗歌语言特点。本题题目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是很巧妙的,请结合后两句诗谈谈表达的巧妙之处。另外,诗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题目有两个问,第一问要求结合最后两句谈谈诗人表达自己“思家”之情的巧妙之处。仔细阅读诗歌最后两句“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意思是: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这是运用想象,不正面写自己“思家”,而用笔锋一转,来个曲笔,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第二问,诗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仔细阅读整首诗歌,“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诗人用“驿里”“逢”“抱膝”“灯前”“影伴身”“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些平实质朴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14.古诗文背诵默写 (1)《氓》中的女主人公在夫家受尽屈辱,命运悲惨。可自己的家人不但不理解,还讥笑自己。体现这一内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体现屈原一想到百姓生活艰难就忍不住泪流满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屈原坚守前圣的美好品行,甘愿为正道而献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能让作者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之乐趣,获得无穷快乐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兰亭集序》中作者表达了生死本不相同,长寿短命也不一样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羽化而登仙。 (7)《赤壁赋》中作者感叹人生何其短暂,生命如此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_____________,是自己不必后悔的,也是别人不会讥笑的。 【答案】 (1). 兄弟不知 (2). 咥其笑矣 (3). 长太息以掩涕兮 (4). 哀民生之多艰 (5). 伏清白以死直兮 (6). 固前圣之所厚 (7). 仰观宇宙之大 (8). 俯察品类之盛 (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0). 齐彭殇为妄作 (1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13). 寄蜉蝣于天地 (14). 渺沧海之一粟 (15).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理解性默写,也有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咥、太息、艰、清、固、俯察、盛、虚诞、彭殇、妄、冯、御、遗世、蜉蝣、渺、沧、粟。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 语言文字表达题 15.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蓊(wèng)郁 弥(ní)望 猗(yī)郁 混(hùn)沌 B. 肄(yì)业 冶(yě)游 相勖(xù) 訾詈(yán) C. 镣铐 枷锁 蜷缩 峰颠 D.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崇山峻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字形辨析能力。字音题,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本题要求选出“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A项,“蓊郁”中的“蓊”应读“wěng”,“弥望”的“弥”应读“mí”。B项,“訾詈”中的“詈”应读“lì”。C项,“峰颠”应为“巅峰”。故选D。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A项,修短: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短;B项,舞、泣:动词实用用法,使……舞动,使……哭泣;C项,夷、近:形容词作名词,平坦的地方,距离近的地方;D项,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暗昏惑的地方。故选B。 17.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A项,被动句,“于”表被动,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B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即“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集会。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即“于其址舍”,在它的山脚下筑舍定居。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即“于赤壁之下游”,在赤壁之下游览。故选A。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②实施新政策不到三年时间,咱村就已改头换面:不仅重见青山绿水,而且家家都致富了。 ③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⑤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⑥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A. ③④⑤ B. ①②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此题,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和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对象错配。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变内容。 褒贬误用。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如汤沃雪,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对象错配。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 B. 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10万亩桃花林,每年春天烂漫的桃花漫山遍野,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C. 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关系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D. 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则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A项,成分残缺,删去“由……中”。还有结构胡乱,“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结构胡乱,把“组成为”改“组成的”;B项,结构混乱,“境内10万亩桃花林”中途易辙,前面加上主语“山东肥城市”;D项,成分残缺,“关注”缺少宾语,在“人满为患”后加上“的问题”。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 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样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 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 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请为下面对联的上联对出一个下联。 上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枝头红梅,颜娇香郁志节高;崖畔青松,枝繁干壮品节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联拟写能力。对联是一种应用文体,它既考查了学生的仿写能力,又关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对联言简意深,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合律,音韵和谐,对联的上下句的平仄一定是交叉对仗;语意相关,深刻新颖。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 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 “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本题要求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拟写下联,拟写时注意对联要求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参考答案: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枝头红梅,颜娇香郁志节高;崖畔青松,枝繁干壮品节高;河边桃花,眉飞色舞脚下散。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许多经典的诗词名句,读来总会引起人们的感慨和深思。下面三则诗句,哪一则最能打动你?请以该诗句的思想感情为立意作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要求:合理引用上述一句诗句,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虚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千磨万击,且行且坚持 霍金讲“人类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千差万别,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总有你能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事实的确如此。我认为,努力没有极限,坚持亦是重要支点,可通向心中的象牙塔。以我之见,应发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精神,且行且坚持,追寻希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所以,郑板桥的诗令我深思。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的话充满哲理,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浸透着汗水与坚持。凌晨四点,哈佛图书馆灯火通明,看书的人坐满了屋子;凌晨四点洛杉机,篮球巨星科比此时的每一天都迎接初生的太阳训练;利用一切时间读书的毛泽东曾戏谑的说:“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些学子、巨星与伟人,用“千磨万击”的“坚劲”,为追求理想,夯实基础,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创造不凡的业绩。所以,无论伟大与渺小,努力没有界限,吃苦终有回报。倘若放弃,便是随波逐流,一事无成。 坚持的力量不容小觑。努力过程中,常常遇到超负荷的运转,恒信毅力不可或缺,“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在自勉联中道出真谛,一曝十寒万万不可,坚持不懈才是硬道理。千淘万漉虽然辛苦,但一事无成会更辛苦。诗人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所以,且行且坚持,惟有千磨万击才能得以“坚劲”。落榜后俞敏洪坚持复读三年,终考北大,才有今天的“新东方”。 虽然我不敢给他假设,但“泯然众人矣”一定是他的最终结局。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万万不能成功。无论伟大渺小都应努力。正像泰戈尔所言: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实现理想必须靠拼搏实践,游戏人生,只能是放纵与自我毁灭。海尔董事长张瑞敏告诉员工: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倘若发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韧精神,以梦为马,追向梦想,不轻言放弃,那么不努力就会与之大相径庭。成功的路并不拥挤,只是坚持的人太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句意味深长的诗句铭刻在你我心中,让你我在追梦路上,踏破荆棘,也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且行且坚持,让梦想成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作文的构思立意,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解读材料构思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题材料是三则诗句,第一则是郑板桥诗《竹石》中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是说竹子依靠顽强的意志,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也就是说竹子经过千万次磨难,在磨难中坚持,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变得强大,就不再惧怕磨难。第二则是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诗人用拟人手法,将门前的景物“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第三则是范仲淹的边塞词《渔家傲·秋思》中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虽然词人思念自己的家和亲人,但是在国家安危面前,作为军人词人毅然选择后者,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参考一下立意:;经历风雨,方能见得彩虹;直面磨(苦)难;在苦难中坚持;要有逆境成就强大,逆境使人成长;千磨万击,且行且坚持;爱护环境;热爱自然,诗意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利益高于一起;家是温暖港湾,是催人奋进的力量;心怀天下;家国情怀;等等。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捕捉关键语句。这类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②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③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