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拓展练习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拓展练习语文

专 训 卷 一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韦弘机,京兆万年人。祖元礼,隋淅州刺史。‎ 弘机仕贞观时为左千牛胄曹参军,使西突厥,册拜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叛,道梗,三年不得归。裂裾录所过诸国风俗、物产,为《西征记》。比还,太宗问外国事,即上其书。帝大悦,擢朝散大夫。累迁殿中监。显庆中,为檀州刺史,以边人陋僻,不知文儒贵,乃修学官,画孔子、七十二子、汉晋名儒象,自为赞,敦劝生徒,繇是大化。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宦者犯法,杖乃奏,帝嗟赏,赐绢五十匹,曰:“后有犯,治之,毋奏。”迁司农卿。‎ 帝尝言:“两都,我东西宅,然因隋宫室日仆不完,朕将更作,奈财用何?”弘机即言:“臣任司农十年,省惜常费,积三十万缗,以治宫室,可不劳而成。”帝大悦,诏兼将作、少府二官,督营缮。初作宿羽、高山等宫,徙洛中桥于长夏门,废利涉桥,人便之。天子乃登洛北绝岸,延眺良久,叹其美,诏即其地营宫,所谓上阳者。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谓侍御史狄仁杰曰:“古天子陂池台榭皆深宫复禁,不欲百姓见之,恐伤其心。而今列岸讠移廊亘王城外,岂爱君哉?”弘机猥曰:“天下有道,百官奉职,任辅弼者,则思献替事。我乃府藏臣,守官而已。”仁杰非之。俄坐家人犯盗,劾免官。‎ 初,东都方士朱钦遂为武后所宠,奸赃狼藉。弘机白:“钦遂假中宫驱策,依倚形势,亏紊皇明,为祸乱之渐。”帝遣中使慰谕,敕毋漏言,逐钦遂于边,后恨之。永淳中,帝幸东都,至芳桂宫,召弘机使白衣检校园苑,将复任之,为后掎而止。终检校司农少卿事。‎ ‎(节选自《新唐书·韦弘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B.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C.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D.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  【答案】B(参考原文: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牛,禁卫官千牛备身、千牛卫的省称,掌执千牛刀,为君王护卫。‎ B.生徒,指唐代的科举制度中,经学馆选拔后举荐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者。‎ C.两都,又称“两京”,即两个京城。唐代“两都”是指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D.中宫,即宫室的中心,文中代指宫中的宦官。‎ ‎  【答案】D(中宫是指皇后居住之处,也可借指皇后。<注意区分“中宫”与“中官”,后者代指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韦弘机处处留心,不辱使命。他出使西突厥时遇石国反叛,道路不通,于是撕下衣襟记录下沿途各国的风俗、物产,撰写了《西征记》,回国后呈给皇帝,皇帝大为赞赏,升任他为朝散大夫。‎ B.韦弘机铁面无私,执法严明。他主管东都营田苑时,对犯法的宦官,杖打后才奏报,皇帝赞叹,赐给他五十匹绢,说:“以后有犯法的,直接处置他们,不用奏报。”‎ C.韦弘机节财省用,为君解忧。皇帝想要修整宫室,苦于财力不足。韦弘机提出用他担任司农卿期间节省的三十万缗营造宫室,皇帝非常高兴,下诏由他督造了多个宫殿。‎ D.韦弘机仗义执言,得罪武后。他告发受武后宠幸的方士朱钦遂贪赃枉法,因此得罪武后。太宗欲复韦弘机之职,受到武后阻拦。‎ ‎  【答案】D(“太宗欲复韦弘机之职,受到武后阻拦”错,是高宗欲复韦弘机之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有道,百官奉职,任辅弼者,则思献替事。我乃府藏臣,守官而已。(5分)‎ 译文: ‎ ‎ ‎ ‎(2)帝遣中使慰谕,敕毋漏言,逐钦遂于边,后恨之。(5分)‎ 译文: ‎ ‎ ‎ ‎  【答案】(1)天下有道,百官奉行自己的职守,作为辅佐君主的人,就考虑诤言进谏之事。我是府藏大臣,奉行职守罢了。(“辅弼”“献替”“守官”各1分,句意2分。辅弼:辅佐君主的人。献替: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指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守官:奉行职守)‎ ‎(2)皇帝派遣宦官劝慰晓谕韦弘机,敕令他不要乱说,将朱钦遂放逐到边远地区,武后恨韦弘机。(“慰谕”“漏言”“后”各1分,句意2分。慰谕:劝慰晓谕。漏言:泄露密言或情况,引申为失言。后:武后)‎ ‎  【参考译文】‎ 韦弘机,京兆万年人。祖父韦元礼,在隋朝时任淅州刺史。‎ 韦弘机在贞观时任职左千牛胄曹参军,出使西突厥,册拜同俄设为可汗。正赶上石国反叛,道路不通,三年不能返回。他撕下衣襟记录下沿途各国的风俗、物产,撰写了《西征记》。等到回来后,唐太宗询问外国的情况,韦弘机就呈上这本书。皇帝很高兴,升任他为朝散大夫。多次迁任后担任殿中监。显庆年间,任檀州刺史,因边地人鄙陋无知,不知道文儒高贵,于是建立学官,画孔子、七十二子、汉朝和晋朝名儒的像,亲自写赞文,敦促劝勉学生门徒,从此教化大行。契苾何力征讨高丽,驻扎在滦水边,正赶上河水暴涨,军队停留了三天。韦弘机给他们输运资粮,军队没有挨饿,唐高宗赞赏他,升任他为司农少卿,主管东都营田苑。有宦官犯法,韦弘机杖打后才奏报,皇帝赞叹,赐给他五十匹绢,说:“以后有犯法的,直接处置他们,不用奏报。”升迁至司农卿。‎ 皇帝曾经说:“两都,是我东西两处宅第,然而由于隋朝宫室一天天残败不完整,我将要重新改造,费用怎么办呢?”韦弘机就说:“我担任司农卿十年,节省日常费用,存钱三十万缗,用这些钱来营造宫室,可以不烦劳百姓而建成。”皇帝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兼将作、少府二官,监督营造事务。起初建造宿羽、高山等宫殿,又迁移洛中桥到长夏门,废弃利涉桥,人们认为很方便。天子于是登上洛河北面高岸,眺望了很长时间,赞叹那里景致好,下诏在该地营造宫殿,就是人们说的上阳宫。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对侍御史狄仁杰说:“古代天子的陂池台榭都建在深宫之内,不想让百姓看到,害怕伤他们的心。如今竖列岸上的宫殿的侧门曲折绵延于王城之外,‎ 这难道是爱君吗?”韦弘机猥陋地说:“天下有道,百官奉行自己的职守,作为辅佐君主的人,就考虑诤言进谏之事。我是府藏大臣,奉行职守罢了。”狄仁杰责备他。不久因为家人盗窃获罪,他被弹劾免官。‎ 当初,东都方士朱钦遂被武后宠幸,肆意贪赃。韦弘机奏报说:“朱钦遂假托受中宫驱使,依倚权势,亏损、紊乱皇家圣明,是祸乱的开端。”皇帝派遣宦官劝慰晓谕韦弘机,敕令他不要乱说,将朱钦遂放逐到边远地区,武后恨韦弘机。永淳年间,皇帝巡幸东都,到芳桂宫,召见韦弘机使他以平民身份检校园苑,将要重新任用他,被武后排挤而中止。官位终于检校司农少卿事。‎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守军威武雄壮的气势。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故土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往事,表明收复失地已刻不容缓的句子是“         ,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         ”;从“不变”的角度看,“        ”。 ‎ ‎  【答案】(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谜语文化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璨明珠。谜语是暗射事物    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形象化手法    地描绘事物特征,( ① )。它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    。灯谜,又叫“文虎”“灯虎”。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象形等( ② ),通过会意、别解、假借、用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吻合。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 猜灯谜是富有我国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字联想游戏。所谓游戏,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玩物适情、自我行乐的活动。而“人们在每种游戏中,也如在劳动中一样,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与其他游戏的特点不同,它所发挥的增益智力、陶冶情操、涵养身心、博趣遣兴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又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以及爱好不一,所选择的游戏形式也各有异。灯谜是一种文字联想游戏,其寓意深邃,涉及知识面广。因此,它一般适合在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但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们中间进行。‎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或    旁敲侧击    传诵 B.和 拐弯抹角 传颂 C.和 旁敲侧击 传颂 D.或 拐弯抹角 传诵 ‎  【答案】D(“或”表示选择关系,“和”表示并列关系。根据语境,此处应用“或”。拐弯抹角: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旁敲侧击: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从侧面曲折表达,多用于讽刺和抨击。根据语境,此处应用“拐弯抹角”。传诵:辗转传布诵读;辗转传布称道。传颂:辗转传布颂扬。根据语境,此处应用“传诵”)‎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 ‎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B.①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C.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D.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  【答案】C(“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与前面主语一致,语意连贯;“义、音、形变化”中的语序与“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象形等”呼应)‎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又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不一,所选择的游戏形式也各有异。‎ B.又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以及爱好不一,其所选择的游戏形式也各有异。‎ C.又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不一,其所选择的游戏形式也各有异。‎ D.又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不一,甚至其所选择的游戏形式也各有异。‎ ‎  【答案】C(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兴趣以及爱好”有逻辑错误,二是缺少主语。只有C修改到位)‎ ‎9.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社会公信力”,不超过45个字。(6分)‎ ‎“民无信不立”,国家机关或社会公共服务部门也应如此。国家机关或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在处理公务中必须能够妥善解决问题,考虑其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与公益性,考虑公民的心理因素和利益需求,考虑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己的一切行为必须让公众认同,让公众信任,让公众满意。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把增强政府公信力作为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社会公信力是 ‎ ‎ ‎ ‎  【答案】(社会公信力是)国家机关或公共服务部门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中所具备的为社会公众所认同和信任的影响能力。‎ 专 训 卷 二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 尤其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人们对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人们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他们对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但调查显示,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方面,仍然存在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有些人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作用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用。‎ 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高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C.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就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D.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 ‎  【答案】A(B“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只是条件之一,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养绿色生活方式”等方法。D“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错误,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进行比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1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 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存在的问题。‎ 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 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答案】C(“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误。文中更多的是结合现实问题来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要改正对生态治理的认知错误,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 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C.在生态治理上,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不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 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  【答案】B(“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误。文中“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善用对比论证,其中“           ,          ”是因为心思浮躁,与蚯蚓的用心专一形成鲜明对比。 ‎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通过对恶劣的行路环境的直接描写,既点了诗题,又暗寓诗人人生路上面临的艰难险阻的两句是“          ,          ”。 ‎ ‎(3)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 ‎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3)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它随时代而    ,绵延不绝,生生如昨,形成了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中国诗歌培养了我们    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以及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 中国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    ,源远流长?(  )。中国诗歌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渗透于小说、曲艺、歌舞、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因此,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得到人们的重视,呈现出新诗和中国传统诗歌双峰并峙、交相辉映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有数量、缺质量”问题的    。仅2018年通过网络新媒体发表的诗歌就近亿首,而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喜爱的精品诗作比例偏低,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 ‎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衍变  落落大方  交口赞誉  彰显 B.演变 彬彬有礼 交口赞誉 彰显 C.衍变 落落大方 脍炙人口 凸显 D.演变 彬彬有礼 脍炙人口 凸显 ‎  【答案】D(第一处,衍变:动词,发展变化。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演变”常指可预见的变化,该变化有其必然性的原因,该处应用“演变”。第二处,落落大方:形容人举止潇洒自然,不拘谨,不做作。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下文说“待人风格”,该处应用“彬彬有礼”。第三处,交口赞誉:指异口同声地称赞。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根据语境,该处应用“脍炙人口”。第四处,彰显:鲜明地显示。凸显:清楚地显露。根据语境,该处应用“凸显”)‎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深刻体现了时代精神是中国诗歌优秀的首要原因 B.深刻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是中国诗歌优秀的首要原因 C.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深刻体现了时代精神 D.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 ‎  【答案】C(A、B表述均是中国诗歌为什么优秀,而非回答前文提出的问题。故排除。D语序不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与“体现了时代精神”两者间,前者更直观,语序排列时应放在前面。故选C)‎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B.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C.不关怀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D.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怀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  【答案】B(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更是罕见”与“还比较普遍”两个短语的语序不当,“还比较普遍”句应放在前面;二是“关注”与“人民生活”搭配不当,“人民生活”应与“关心”搭配。故选B)‎ ‎8.2018年7月1日起,我国调整了一系列商品的进口关税。下面为关税调整示意图,请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不超过100个字。(说明:图中商品和国家并不一一对应)(6分)‎ ‎ 答: ‎ ‎ ‎ ‎ ‎ ‎ ‎ ‎ ‎ ‎ ‎ ‎  【答案】从2018年7月1日起,我国将下调孟加拉国、印度、老挝、韩国和斯里兰卡的进口商品关税,涉及的商品有化学品、农产品、医疗用品、服装以及钢铁和铝制品。其中,农产品大豆的税率从原来的3%降为0。‎ 专 训 卷 三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 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B.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C.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D.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  【答案】C(参考原文: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居注,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设有专门负责记录的人员,且“左史记事,右史记言”。‎ B.科敛,古代统治者向老百姓收取钱财的方式之一,非正式税收,而是按有关条文摊派、聚敛。‎ C.知制诰,官名。唐置,掌起草诏令;由翰林学士任此官者,专掌内命,其他官员任此职者称外制。‎ D.天兵,汉族神话中指天神的兵将。言说者喜用它借代己方的军队,如文中指梁王的军队。‎ ‎  【答案】D(“如文中指梁王的军队”有误,这里的“天兵”指朝廷的军队,即明朝的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博学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修编《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他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告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接着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莫及。‎ ‎  【答案】A(“还认为他在博学方面胜过宋濂”分析有误,根据原文“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可知,王祎不是博学方面胜过宋濂,而是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5分)‎ 译文: ‎ ‎ ‎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5分)‎ 译文: ‎ ‎ ‎ ‎  【答案】(1)适逢元朝派遣脱脱来征集粮饷,故意说吓人的话胁迫梁王,一定要杀死王祎。(“会”“遣”“必”各1分,状语后置句“胁王以危言”1分,句意1分)‎ ‎(2)上天已经终结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明朝已经取而代之。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日月(一样的明朝)争辉呢!(“既”“讫”“实”“余烬”各1分,句意1分)‎ ‎  【参考译文】‎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自幼机敏聪慧,等到成年后,(王祎)身材高大挺立,伟岸而气度非凡,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目睹元王朝国政的衰颓凋敝,写了七八千字的文书上呈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推荐了他,但是没有答复。于是(王祎)退隐青岩山,著书立说,名气越来越大。太祖征伐江西时,王祎献上颂词。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位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论学问谁更渊博,你不如宋濂。要论才思的雄健,宋濂不如你。”太祖创立了礼贤馆,召置(王祎)在礼贤馆中任职。(王祎)积功升迁为侍礼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做出了很多惠民政绩,太祖赐给他金带以示宠爱。太祖即将称帝,将王祎召回,商议即位的礼仪。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奏说:“祈求苍天永保江山的关键,在于忠厚存心,宽大为政,效法天道,顺应人心。严刑峻法,可以一时使用而不可以经常如此。既然浙西已经被平定了,赋敛应该削减。”太祖表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但是不能完全照他说的办。第二年修编《元史》,皇帝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王祎擅长记载史事,裁删繁芜,行文得当而下笔简洁。修完《元史》后,(王祎)被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任国史院编修官。(王祎)奉诏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他把经术讲得明白,把事理讲得通达,善于开导。皇上召他到殿廷对答,必定给他赐座,(他)从容应答。洪武五年正月,皇帝与群臣商议招抚云南,命令王祎奉诏前往。(王祎)到云南后告谕梁王,应立即奉送版图给职方官,表示归顺,不然朝廷讨伐的军队很快就到。梁王不听从,并把他安置在别馆居住。有一天,(王祎)又告谕(梁王)说:“朝廷考虑到云南有百万生灵,不愿看到他们毙命于锋刃之下。如果你凭借地势的偏远险要,抵抗皇帝的命令,后悔都来不及!”梁王被吓服了,随即将他改为在正馆居住。适逢元朝派遣脱脱来征集粮饷,故意说吓人的话胁迫梁王,一定要杀死王祎。梁王不得已叫王祎出来相见,脱脱想让王祎屈服于他,王祎怒叱道:“上天已经终结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明朝已经取而代之。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日月(一样的明朝)争辉呢!何况你我都是使臣,我岂能屈服于你!”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素负盛名,不可加害于他。”脱脱撸起袖子说道:“今天就是孔圣人在这里,也不能让(王祎)存活!”王祎回头对梁王说:“你要是杀了我,朝廷大军就会到来,你的祸患也就要接踵到来。”于是(王祎)就这样被杀害了。‎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形象地写女主人公对恋人朝思暮想,翘首以待的句子是“         ,          ”。 ‎ ‎(2)《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评价宋荣子,说整个社会都在赞誉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的句子是“        ”;说他能认清自身和外界的关系的句子是“        ”。 ‎ ‎(3)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 ‎ ‎  【答案】(1)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 ① )。‎ 他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不对帝王说话而对我们这些平常人说话的人。当别人都在对着诸侯不太耐烦的耳朵喋喋不休地说着如何“治人”的时候,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激动地告诉我们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在一片混乱中独自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净,如何在丑恶世界中保持住内心的自尊,不为时势左右而无所适从、丧失本性,以及如何在“无逃乎天地之间”的险恶中“游刃有余”地养生,以尽天年。‎ 于是,我们感到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渺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    。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    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    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 ② )。他不就是这样恣肆怪诞、汪洋浪漫吗?一路挥洒着他的天才、激情与痛苦,在那个受了伤的年代,还有谁比他抚摸伤口的姿势更令人难以忘怀呢?还有谁的著作像他那样,纯是一片弥漫开去的天才、激情,甚至热血呢? ‎ ‎6.下列在文中括号①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的作品充满野味,且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摇曳多姿,仪态万方,神韵天成,有一种湿漉漉的水的韵味 B.他的作品充满野味,且有一种湿漉漉的水的韵味,在晨风中摇曳多姿,仪态万方,如遍地野花,神韵天成 C.他的作品充满野味,且有一种湿漉漉的水的韵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摇曳多姿,仪态万方,神韵天成 D.他的作品有一种湿漉漉的水的韵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摇曳多姿,仪态万方,神韵天成,充满野味 ‎  【答案】C(根据文段语境,可判断“充满野味”与“且有……韵味”构成递进关系,故排除A、D;B“他的作品”“在晨风中摇曳多姿”搭配不当,应为“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摇曳多姿”,故排除B)‎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可理喻   体察   踩踏 B.捉摸不定 体谅 踩踏 C.捉摸不定 体察 作践 D.不可理喻 体谅 作践 ‎  【答案】C(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捉摸不定:猜来猜去而不能决定。根据语境,应选“捉摸不定”。体察:体验和观察。体谅: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谅解。语境对象是世界,因此选“体察”。踩踏:踩,践踏。作践:糟蹋;作弄,侮辱。第三处并非真正的踩踏动作,而是有轻视之意。因此选C)‎ ‎8.下列补入文中括号②处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它们被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B.而当众人散去,这一切又被收拾起,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C.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D.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  【答案】D(A“它们”与“失声痛哭”搭配不当;B后句缺少主语;C成分残缺,应在“拥在胸前”前加“把它们”)‎ ‎9.阅读下面的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博物馆”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容丰富,不超过60个字。(6分)‎ 博物馆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它的活动已经渗透到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之中。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艺术欣赏的文化教育场所,被视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博物馆还是保存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博物馆,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博物馆数量还将迅速增加。‎ 博物馆是 ‎ ‎ ‎ ‎ ‎ ‎  【答案】(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艺术欣赏的文化教育场所。‎ 专 训 卷 四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科学思想的作用是惊人的。18世纪,科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等相继出现,带动了社会体系的全面革新。英国借助强大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超级帝国。19世纪,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科学规律陆续被发现,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美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新兴的超级大国,国家实力大大增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以核能、计算机、航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思想,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愈加深远。‎ 然而,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在古代并不占先机。“科学”一词是在近代才从国外传到我国的。虽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些发明从本质上说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并不涉及“科学原理”或“科学思想”层面。比如古人制造火药,他们知道配什么东西可以燃烧,甚至导致爆炸,但是为什么会爆炸,以及爆炸的原理是什么,古人并不做探究。后来火药技术传到西方,西方人在进行深入研究后找到了爆炸的原理,形成了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这促进了西方国家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中国相对落后于正发生科学革命的西方国家,虽然这其中还有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但科学思想不彰无疑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 科学思想既指一种创新思维,也指具体科学门类中的理论成果。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思想以逻辑思维、好奇心、批判性思考、想象力为特征,对万事万物运行规律进行无穷探索。科学思想的源头是基础研究。如果将科学技术的发展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基础研究就如同地基,地基打得不够坚实深厚,就谈不上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我国在全球科研格局中还没有取得引领地位,究其根本,正是我们的基础研究水平整体上还未达到领先水平,原创性的科学思想还远远不足。在科技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仍任重道远。‎ 真正的科技复兴应该是领先的、可持续性的,这只能依靠原创性的科学思想。放眼世界,科技领先的国家,无一不是科学思想先行。基础研究强的国家,其科技实力一定强。我们基本上找不到基础研究强,而科技实力差的国家。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源源不断地涌现原创性的科学思想,‎ 归根结底要靠人才。从事基础研究是培养富于科学思想和创新思维的人才的最佳途径,青年学生从事基础研究,可以接触到科学的前沿理论,这最能锻炼和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如果不注重基础研究、深层次的原理性的学习和研究,只关注实效和功利,就无法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优秀人才,难以担负起我国科技复兴、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重任。‎ ‎(摘编自田刚《科学思想的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一次科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都能促进新事物的出现,有些国家更是借助这个机会增强了国力,迅速崛起。‎ B.我国在古代就有“四大发明”,但是古人并不探究其科学原理,因而在探索原理、系统研究科学理论方面,我国在古代并不占先机。‎ C.科学思想是以事物运行规律为探索对象,以逻辑思维、好奇心、批判性思考、想象力为特征的创新思维方式。‎ D.科学思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答案】C(缩小了范围,原文第3段中点明“科学思想既指一种创新思维,也指具体科学门类中的理论成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以三次工业革命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科学思想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B.文章把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研究火药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论证,论证了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C.文章第3段阐释了科学思想的概念、内涵,并且指出了科学思想的源头——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两段针对前两段提出的“科学思想”的话题,论述了“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  【答案】B(“论证了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错误,对比论证是为了论述“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在古代并不占先机”。再者,“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有很多,是一个宽泛的说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西方国家发生科学革命的时代,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思想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B.青年学生如果想接触科学的前沿理论,锻炼和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从事基础研究。‎ C.要想国家科技领先,就必须依靠原创性的科学思想;要想国家科技实力强大,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D.只要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就能够培养出新一代优秀人才,就能引领世界科学发展。‎ ‎  【答案】C(A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2段“中国相对落后于正发生科学革命的西方国家,虽然这其中还有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但科学思想不彰无疑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可知,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原因,除了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还有科学思想不彰。B“如果……就……”的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最后一段“青年学生从事基础研究,可以接触到科学的前沿理论,这最能锻炼和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可知,“从事基础研究……可以接触到……”这个条件成立,并不能够说明“要接触到……就要从事基础研究”成立。D混淆条件和结论,‎ ‎“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不是“培养出新一代优秀人才”“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条件,根据原文最后一段“我们如果不注重基础研究、深层次的原理性的学习和研究,只关注实效和功利,就无法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优秀人才,难以担负起我国科技复兴、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重任”可知,“注重基础研究、深层次的原理性的学习和研究”是“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培养出新一代优秀人才”“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条件)‎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 陆 游 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句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与名流雅士交游的繁华、热闹的生活情景。‎ B.三十年来像梦一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对世事无常的不尽慨叹。‎ C.“客路萧萧两鬓秋”,写出了作者在他乡为官,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至于两鬓斑白。‎ D.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羞愧,刻画了一个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 ‎  【答案】C(“在他乡为官,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至于两鬓斑白”错。其两鬓斑白的原因应是年老体衰、事业无成等)‎ ‎5.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试具体分析。(6分)‎ 答: ‎ ‎ ‎ ‎ ‎ ‎ ‎ ‎ ‎ ‎  【答案】①早年青春年少,而今年老体衰。②早年广交名流雅士,而今孤独重游。③早年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而今功业无成,万事皆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        ”体现了本文的主旨,后又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 ‎(2)《论语》中,曾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勇于担当的人才能够被称为“士”的句子是“        ,        ”。 ‎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 ‎  【答案】(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美国悍然发动贸易战,一个常被其挂在嘴边的论调就是“美国吃亏论”。“二战”之后,美国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相应的,美国出现了制造业外流、工作机会减少等国内问题。  ①  ,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病急乱投医,否则只能“按下葫芦浮起瓢”。美国把解决国内问题的希望寄托于贸易霸凌,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和地区做出不合理让步。  ②  ,必然引发强烈的反弹。事实证明,美国想要在打击中国的同时,不伤及美国企业、工人和消费者,  ③  。 ‎ 答: ‎ ‎ ‎ ‎  【答案】①解决这些问题 ②这显然抓错了药方 ③无异于痴人说梦(意思对即可)‎ 专 训 卷 五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继宣,开封浚仪人。尝命往陕州捕虎,杀二十余,生致二虎、一豹以献。契丹寇静戎军,从崔彦进过拒马河接战,自午至申,大败之。雍熙三年,曹彬北征,继宣从先锋李继隆至方城,力战三日,大军继至,遂克固州。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斩其酋贺恩相公,继宣亦中流矢。大军还雄州取刍粮,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召入,以功超授崇仪使。‎ 淳化三年,徙知保州。筑关城,浚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区;造船二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课军中劲弩,为入阵之备。至道三年,契丹寇定州,至怀德桥,继宣领兵三千掩袭之。契丹保丰隆山寨,继宣伐木治常山桥,契丹闻之,大惧,拔寨遁走。继宣锐于追袭,傅潜为部署,继宣诣潜请行,颇为所抑。及召潜属吏,诏继宣与高琼同主军事,逐敌越拒马河,复为镇州钤辖。受诏按视缘边城寨,权知威虏军,敌骑至城下,屡出兵设伏,斩获甚众。‎ 咸平四年,领康州刺史。敌至,继宣即召赤虏之师,敌走上羊山。继宣逐之,环山麓至其阴。继宣马连中矢毙,凡三易骑,大克捷。诏书称奖。景德初,契丹乘秋来攻,继宣独主镇州全师。及与契丹和,命为高阳关钤辖。继宣罕识字,上以河间郡事繁,虑狱讼有枉,命高继勋代之,止为钤辖。‎ 大中祥符初,召还,加四方馆使。以疾,授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每夕罕巡警,为留司所举,特诏增巡检一员,专主夜巡。六年,疾甚,求至京师寻医,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李继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B.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C.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D.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  【答案】C(参考原文: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午、申,旧式计时法中,午时指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申时指下午三点到五点。‎ B.先锋,旧时指率领先头部队的将领,现在多用来比喻起先进作用的人或集体。‎ C.刍粮,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刍,割草,也指喂牲口用的草。‎ D.属吏,指部门的下属官员,也指交给执法官吏处理。文中的意思是前者。‎ ‎  【答案】D(从原文“及召潜属吏,诏继宣与高琼同主军事”可以推断出,属吏在文中的意思是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继宣勇猛无畏,因功受封。李继宣曾受命到陕州捕捉老虎,他杀死了二十多只;后来跟随李继隆作战,斩杀敌酋,身中流矢,因战功被任命为崇仪使。‎ B.李继宣恪尽职守,积极备战。李继宣任保州知州时修筑城墙,修葺房舍,造船二百艘用来运粮,并且督促士兵训练使用强弩,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C.李继宣不惧牺牲,追赶敌军。李继宣任康州刺史时,勇敢迎敌,与所率军队一起追赶敌人,所骑的马多次被敌人射杀,但他继续战斗,终获胜利。‎ D.李继宣患病任职,深享恩典。李继宣因患病被任命为西京水南都巡检使,但每晚派遣的巡检太少,被留司举报,皇帝为此增加一名巡检,专管夜巡。‎ ‎  【答案】D(“每晚派遣的巡检太少”错误,原文“每夕罕巡警”的意思是每晚<李继宣>很少出来巡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5分)‎ 译文: ‎ ‎ ‎ ‎(2)继宣罕识字,上以河间郡事繁,虑狱讼有枉,命高继勋代之,止为钤辖。(5分)‎ 译文: ‎ ‎ ‎ ‎  【答案】(1)在新城遭遇契丹人,血战到黄昏。第二天再战,李继隆被敌军拦截,李继宣率领部队将他救出。(被动句1分,“邀”“拔”各1分,句意2分)‎ ‎(2)李继宣认识的字很少,皇上因为河间郡事务繁多,怕他断案有误,就命高继勋接替他,只让他担任钤辖。(“罕”“枉”“止”各1分,句意2分)‎ ‎  【参考译文】‎ 李继宣,开封浚仪人。曾经接受命令到陕州捕虎,杀掉二十多只老虎,活捉了两只老虎、一头豹子献上。契丹侵犯静戎军,李继宣跟从崔彦进渡过拒马河与敌作战,从午时到申时,大败契丹。雍熙三年,曹彬北征,李继宣跟随先锋李继隆到方城,奋战三天,大军才来到,于是攻克固州。在涿州的东面进驻并筑工事固守,又与敌人作战,乘胜进攻北门,攻克。每天率领轻装骑兵渡过涿河,侦察敌情,又率领五千骑兵援救米信,趁机率领精锐追击到新城的北面,大败敌人,斩杀敌人的头目贺恩相公,李继宣本人也中了流箭。大军返回雄州取粮草,在新城遭遇契丹人,血战到黄昏。第二天再战,李继隆被敌军拦截,李继宣率领部队将他救出。召入京城,因为功劳越级提升为崇仪使。‎ 淳化三年,调任为保州知州。修筑城墙,疏浚护城河,修葺房舍一千五百区;造船二百艘,进入鸡距泉去运粮,人们都感到很方便。督责军中训练使用强弩,以备战时之用。至道三年,契丹进犯定州,到了怀德桥,李继宣领兵三千突然袭击他们。契丹人退守到丰隆山寨,李继宣伐木修理常山桥,契丹人听到消息后,十分害怕,拔营逃跑。李继宣追击勇猛,当时傅潜担任部署,李继宣请求傅潜批准他的行动,受到傅潜的压制。后来等到傅潜被召回京城查办,朝廷命令李继宣与高琼一起主持军事,驱逐敌人渡过拒马河,接着又被任命为镇州钤辖。接受诏令巡视沿边的城寨,任代理威虏军知军,敌人骑兵到城下后,李继宣多次出兵设伏,杀伤很多敌人。‎ 咸平四年,担任康州刺史。敌人来到,李继宣马上召集驻守赤虏的军队,敌人逃上羊山。李继宣紧紧追赶敌人,沿山脚直到山北。李继宣骑的马接连被敌人射杀,前后换了三次马匹,取得胜利。朝廷下诏书表扬他。景德初年,契丹乘秋季来进犯,李继宣单独指挥镇州全军。等到与契丹议和后,李继宣又被任命为高阳关钤辖。李继宣认识的字很少,皇上因为河间郡事务繁多,怕他断案有误,就命高继勋接替他,只让他担任钤辖。‎ 大中祥符初年,被召回京城,加官四方馆使。因为患病,任命他为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每晚他很少出来巡视,被留司举报,朝廷特别命令增加一名巡检,专管夜间巡视。大中祥符六年,病情加重,请求到京师看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       ,        ”的论断。 ‎ ‎(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后决心纳谏。描写下令之初大臣反响热烈的两句是“        ,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以“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善攀援的猿猱也很难越过。 ‎ ‎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绝”著称。其中,( ① ),而云海在冬季出现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夏季,其时,峰、石、松    于云海之中,影影绰绰,恍如人间仙境。 ‎ 冬日,皑皑白雪铺遍峰峦,处处冰雕玉砌,令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雾凇、冰挂等也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百里黄山,一夜之间玉树琼枝,分外妖娆。棵棵黄山松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满树满枝的雾凇、冰挂,仿佛珠帘长垂,风吹树动,万籁有声,( ② )。‎ 云海被赞为“天宇雄浑之奇特景象”。黄山冬天的云海气势磅礴、雄奇壮美,以酣畅淋漓的大笔触挥洒而就,比其他季节显得更加奇绝壮观。清晨雪霁,红日东升,霞光万道,    在云海之上,霎时间    ,鲜艳夺目,形成了奇妙壮观的霞铺云奇景。 ‎ 霁雪初晴,云海溢起。冬季的黄山,出现佛光的频率最高。佛光又称“宝光”或“祥光”,它虽然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说是一种光学现象,但是许多游人认为佛光象征着吉祥如意,以此为吉兆。‎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 ‎②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乐 B.①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 ‎②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节 C.①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 ‎②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节 D.①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 ‎②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乐 ‎  【答案】D(承接前面的话题,①处主语应为“冬雪”,排除A、C;“如闻仙乐”是总结性的语言,应放在句末,排除B)‎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隐现   辐射   云谲波诡 B.隐现 映射 色彩斑斓 C.隐没 辐射 色彩斑斓 D.隐没 映射 云谲波诡 ‎  【答案】B(隐没:隐蔽;渐渐看不见。隐现:时隐时现;不清晰地显现。映射:照射。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云谲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色彩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学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说是一种光学现象,而且许多游人认为佛光象征着吉祥如意,以此为吉兆。‎ B.虽然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甚至说是一种光学现象,但是许多游人认为佛光象征着吉祥如意,以此为吉兆。‎ C.虽然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说是一种光学现象,但是许多游人认为佛光象征着吉祥如意,以此为吉兆。‎ D.它虽然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甚至说是一种光学现象,但是许多游人认为佛光象征着吉祥如意,以此为吉兆。‎ ‎  【答案】C(A关联词搭配不当,“虽然”与“而且”不搭配;B连词误用,“甚至”应改为“或者”;D语序不当,“它”应放在“虽然”之后,并且连词误用,“甚至”应改为“或者”)‎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密不可分。思维能力是人脑内在的对事物思考的能力,涉及对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的认识;  ①  。也就是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二者是外在与内在、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思维能力是内在的,看不见听不着;  ②  ,通过外在的物质形式如语音、文字、词汇等表现出来。所以,  ③  。练习想清楚,是思维训练;练习说清楚,是语言训练。学习语言不忘分析语言背后的思维规律,就是思维训练;思考问题不忘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语言训练。 ‎ 答: ‎ ‎ ‎ ‎ ‎ ‎  【答案】①语言能力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思维结果的能力 ②语言能力是外在的 ③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也是紧密联系的 专 训 卷 六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审美活动中,感知是出发点,理解是认识性因素,感知在生理上是常数,理解在逻辑程序中是常数,正是想象才使它们成了变数。‎ 想象大概是审美中的关键,正是它使感知超出自身,正是它使理解不走向概念,正是它使情感能构造另一个多样化的幻想世界。动物没有想象力,只有人才能想象。想象从一开始便贯串在感知里。想象把某些经验的(或体验的)东西提出来回忆、联想、类比、期待,把脑中一些模模糊糊的东西明确下来。想象是既与个别事物有关联,又具有主动支配性和综合统一性的感性活动。正因为想象极为丰富和复杂,不为概念性的认识所规范,所以理解才多义而宽泛。想象又常常与情感、欲望等本能相联系,受后者支配,具有无意识的意向性。‎ 在审美欣赏中,对内在意义的理解,不是靠概念而是靠想象来联系的。高尔基的《海燕》没有明确地讲革命,却给人以革命的启示。这是通过想象,即由想象来负载审美理解。想象在心理学中一般分为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想象还包括联想,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比联想等等。接近联想如由齐白石画的《岁朝图》(爆竹)感到春节的气氛,类比联想如用花比美人、用暴风雨比革命等等。此外,无意识中梦似的变形、浓缩、重叠、不遵守同一律(是A又是非A)等种种非理性的想象,在现代文艺中也广泛流行。艺术作品之所以必须具有“空白点”,之所以具有朦胧性、不确定性,便正是为了给想象以舒发活动的天地。如果没有这种活动,这个美感也就建立不起来。‎ 想象的这种广阔性使艺术与生活的对应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和深刻。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和模拟论美学早已被弃若敝屣,主观心理的时空和主体感受的真实占领了现代艺术的中心。中国传统文艺则在实践理性精神的理解因素的渗入、支配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相当重视想象的自由活动:中国戏曲中著名的各种虚拟程式;绘画、诗词中非常宽广的时空范围;不需要布景、灯光,舞台上可以现出白天、黑夜;不需要焦点透视,画面上可以展现万壑千山。也正因为想象丰满而自由,所以理解才多义而宽泛。想象不是为概念性的认识所引导、规范,而是恰恰相反,想象指示着、引领着、趋向于某种非确定性的认识。这正是艺术想象不同于科学想象的地方。‎ ‎(摘编自李泽厚《美学四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想象使感知有了更多的可能,使理解不受概念性的认识约束,所以是审美的关键。‎ B.现代艺术抛弃了三一律和模拟论美学,以主观心理的时空和主体感受的真实为中心。‎ C.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人们的理解也会呈现多种姿态,这导致了想象的丰满和自由。‎ D.艺术和科学最大的不同就表现在是否遵循实践理性精神,是否重视想象的作用。‎ ‎  【答案】B(A原文是“想象大概是审美中的关键”;另外“所以”也不对,前后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C因果倒置,原文为“也正因为想象丰满而自由,所以理解才多义而宽泛”。D原文最后一句“这正是艺术想象不同于科学想象的地方”,说明科学也需要想象;文中只说了艺术想象和科学想象的不同,没有提到艺术和科学的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概括说明想象对感知和理解的重要性,再具体论述想象的特性和作用。‎ B.文章第2段阐述了想象的本质、特征、分类以及作用,逻辑清晰,论述严密。‎ C.文章第4段介绍了想象在中国传统文艺中的种种表现,给了人们直观的认识。‎ D.文章运用了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会看似枯燥的美学理论。‎ ‎  【答案】B(文章第3段才介绍了想象的分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想象具有主动支配性,常常支配情感、欲望等人的本能,使后者符合自我想象。‎ B.艺术作品中的“空白点”,会给予想象自由的空间,这样人们才能借助想象建立美感。‎ C.在审美欣赏中,我们通过想象来承载对内在意义的理解,可能会想到更多。‎ D.中国传统文艺利用想象的特性,不使用布景、灯光,舞台上也可以现出白天、黑夜。‎ ‎  【答案】A(“常常支配情感、欲望等人的本能”不正确。由原文“想象又常常与情感、欲望等本能相联系,受后者支配”可知,想象受情感和欲望等本能支配)‎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了蜀道飞泻的激流和汹涌的瀑布,其中表现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奇险壮丽的句子是“         ,        ”。 ‎ ‎(2)韩愈在《师说》一开始就对“师”下了定义——“         ”,而他也认为“        ”,连孔子也会向很多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 ‎(3)《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        ”。 ‎ ‎  【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福建土楼是一种客家民居的建筑群,形状众多,有圆形的、方形的、多角形的等等,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福建土楼的历史比较悠久,具有很高的价值,无论是艺术方面还是历史方面。福建土楼还享有很多种称号,比如“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等等,这些荣誉称号都很适合福建土楼。登上福建土楼,    ,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有竞相开放的鲜花,有红绿相衬的果树,( ① ),还有开心歌唱的鸟儿,到处都是祥和之景。 ‎ 来到福建土楼,就像来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一样,    ,无拘无束,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与繁杂,找到了一处修养身心的地方。居住在福建土楼的居民比较淳朴善良,他们还保留着以前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如果不受外界的干扰,这真是一个修养身心的世外桃源。因为这种土楼的规模庞大、设计精巧等原因,逐渐被世人熟知,被世界关注。福建土楼能够逐渐被世界了解,自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福建土楼设计    ,造型美丽,功能齐全,简直是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对这种既设计精巧又舒适悠闲的建筑群产生好感,( ② ),福建土楼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的。 ‎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居高临下  怡然自得  精湛 B.高屋建瓴 扬扬自得 精湛 C.高屋建瓴 怡然自得 精细 D.居高临下 扬扬自得 精细 ‎  【答案】A(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扬扬自得:形容十分得意。精湛:精深。精细:精密细致;精明细心)‎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有松柏的郁郁葱葱 ‎②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艺术 B.①有郁郁葱葱的松柏 ‎②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座建筑 C.①有郁郁葱葱的松柏 ‎②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艺术 D.①有松柏的郁郁葱葱 ‎②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座建筑 ‎  【答案】C(第一句要与上文结构一致;第二句要符合逻辑认知顺序,应是递进关系)‎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种土楼因为规模庞大、设计精巧等,逐渐被世人熟知,被世界关注。‎ B.因为这种土楼的规模庞大、设计精巧等,逐渐被世人熟知,被世界关注。‎ C.因为这种土楼的规模庞大、设计精巧等,逐渐被世人熟知,被世界关照。‎ D.这种土楼因为规模庞大、设计精巧等,逐渐被世人熟知,被世界关照。‎ ‎  【答案】A(B缺少主语;C缺少主语且搭配不当,“关照”应改为“关注”;D搭配不当,“关照”应改为“关注”)‎ ‎8.阅读下面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6分)‎ ‎2019年6月19日,2018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结果公布。参加调查的上海初中教师的多项指标领先于其他地区。上海初中教师平均年龄为39.4岁,平均教龄达16.7年;六成教师认为社会重视教师职业,近九成把教师职业作为首选,这些数据均远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值,显示出我国在尊师重教、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以及校长、教师专业培训方面卓有成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2008年起实施“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已于2008年、2013年和2018年进行了3次调查,今年有48个国家和地区、近24万教师参与。上海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抽取200所初中的4000位初中教师和200位初中校长参与调查,样本学校涵盖了全市16个区的各类初中学校。‎ 答: ‎ ‎ ‎ ‎  【答案】“教师教学国际调查”结果公布——上海教师职业认可度高。‎ 专 训 卷 七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 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燿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逮宗皋及燿,各杖一百,燿遂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  【答案】C(参考原文: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诏狱”指皇帝下令查办的案件,也指关押钦犯的牢狱。如明代的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 B.“夺俸”指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得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改元”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二年称为元年。‎ ‎  【答案】D(“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二年称为元年”不正确,第一年称为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的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任职兵部,因地方战事不力而屡受牵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这都让郭宗皋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粮食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  【答案】B(“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错。文中说“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5分)‎ 译文: ‎ ‎ ‎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5分)‎ 译文: ‎ ‎ ‎ ‎  【答案】(1)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认真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一味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惇崇”“察纳”“以……为”各1分,句意2分)‎ ‎(2)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命令他罢职回来听候调查。不久事情真相得以查清楚。(“侵冒”“勘”“白”各1分,句意2分)‎ ‎  【参考译文】‎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提拔为御史。嘉靖十二年十月,星像下雨一般陨落。没过多久,哀冲太子去世,大同发生兵变。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认真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一味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皇帝大怒,将他关进钦犯监狱,打四十大板后释放了他。历任苏州、松州、顺天府的巡按使。恰逢朝廷推荐保定巡抚刘夔回来管理都察院事务,宗皋弹劾刘夔曾经推荐大学士李时之子,奉承讨好没有品行,不能胜任纠察风纪的职责,(惹怒皇帝)被定罪罚扣俸禄两个月。‎ 二十三年十月,敌寇进犯万全右卫,抵达广昌,布列大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被关入监狱,朝廷提拔宗皋以右佥都御史身份代替他,敌寇已经离去。宗皋上书说:“密云是最要害的地方,应该设重兵把守。请求敕命马兰、太平、燕河三地每年调拨一千人,在五月奔赴密云,有紧急情况时总兵官就亲自带兵增援密云。居庸、白杨,地位重要但兵力薄弱,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等待兵部上奏,不能及时处理。请求预先拟定好借调的方案,命令驻守建昌三屯的军队,平时就协助密云,遇到紧急情况就移兵驻守居庸。”都回复可以。很久之后,宗皋听说敌人四十万骑兵想要分道进入,上奏调派京营、山东、河南军队增援。准备完毕最终却没有发生,(宗皋)被罚剥夺一年俸禄。按照惯例,京营每年调拨五军到蓟镇参与秋天防务。宗皋请求撤销三军,把犒劳军队的饷银用来补充本镇招募军队的费用。又请求调拨修边墙剩余的银两,增加修筑燕河营、古北口。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命令他罢职回来听候调查。不久事情真相得以查清楚。不久进封兵部右侍郎,总管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俺答带领三万军队进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俺答在鹞儿岭激战,双方伤亡相当,宗皋因此被罚剥夺俸禄。第二年,俺答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林椿都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燿因此被罚剥夺俸禄。给事中唐禹追究伤亡情况,趁机说全军沦陷,是数十年没有的大耻辱。皇帝于是逮捕宗皋和陈燿,各杖打一百,陈燿于是被打死,宗皋被贬戍守陕西靖虏卫。‎ 隆庆元年,从戍卫的地方起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兵部,协助处理军政。不久进封南京右都御史,改任兵部尚书参与重要事务。给事中庄国祯弹劾宗皋衰老平庸,宗皋也自认为年老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准许他的请求。万历年间,两次慰问,每年供给粮食、奴仆。十六年,宗皋年已九十,皇帝又派遣使者去慰问。这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康介。‎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通过描写行人的动作和惊恐的神情,侧面表现了蜀道的高险难行。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引出下文对乐声来源的探问。 ‎ ‎(3)荀子《劝学》中“        ,        ”两句,讲了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相近的观点。 ‎ ‎  【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2)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话虽这么说,这条路也实在是够折腾人的了。一次次地上山,又一次次地下山,山又高,路又窄,力气似乎已经耗尽,后来完全是麻木地抬腿放腿、抬腿放腿。山峰一个个无穷无尽地陈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终于连后悔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得在默不作声中磕磕绊绊地行进。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突然对古代文人产生了深切的认同。是的,凡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总不会以轻浮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他们不相信人类已经可以    地来君临山水,因此总是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山水熔铸在一起。读他们的山水诗常常可以感到一种生命脉流的搏动。在走向三叠泉的竭尽全部精力的漫漫山道上,我终于产生了熔铸感,生命差不多已交付给这座山了,一切就由它看着办吧。 ‎ 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已出现在眼前。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但是,猛的一下,( ① ),轰然震耳,溅水成雾。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地冲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了一阵,拼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之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做一次最后的冲杀。它挟带着雷霆蹿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    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    ,因为我们已经看到,( ② ),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 ‎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排列过去,我内心已产生了此行的无数次的后悔 B.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排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 C.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陈列过去,我内心已产生了此行的无数次的后悔 D.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陈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 ‎  【答案】B(画横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无穷无尽”应放在“一个个”前;搭配不当,“山峰”与“陈列”不能搭配,“陈列”改为“排列”。只有B修改到位)‎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盛气凌人    毕竟    消逝 B.豪放不羁 毕竟 消亡 C.豪放不羁 究竟 消逝 D.盛气凌人 究竟 消亡 ‎  【答案】D(豪放不羁:性情豪爽,不受约束。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句子强调的是“傲慢自大,气势逼人”,应填“盛气凌人”。究竟:表示结果,多用于书面语言。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根据文意,应填“究竟”。消逝:消失。消亡:消失,灭亡。根据文段,这里是指水,应该选“消亡”)‎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 ‎②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B.①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 ‎②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C.①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 ‎②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D.①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 ‎②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  【答案】C(①句的主语应该是“它”而不是“巨岩”。②句,从后文的“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来看,“哪怕……都”这组关联词的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前,所以应该选“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古代的铜钱当中都有一个四方形孔眼,这主要是由当时制造铜钱的工艺决定的。铜钱在钱模子里浇铸而成后,轮廓总是不整齐。  ①  ,必须用锉刀修锉。因为一枚一枚修锉铜钱的周边很费工时,所以  ②  ,将100多个铜钱穿在棍子上一次锉成。如果孔是圆的,那么铜钱在木棍上会来回转动,不好修锉。为此,工匠们把中间的孔做成方形,再穿进一根方棍,  ③  ,修锉起来就方便多了。 ‎ 答: ‎ ‎ ‎ ‎  【答案】①为使铜钱周边整齐 ②就在铜钱当中开个孔 ③铜钱便不再转动(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专 训 卷 八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随着制造业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工业化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服务型制造发展迅速。所谓服务型制造就是制造业企业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不断增加生产经营活动中服务要素的比重,从而实现向消费者提供“制造+服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及重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全新生产经营方式,进而在产业层面表现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这种产业形态既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又是面向服务的制造。其本质是制造业或制造环节与服务业或服务环节之间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从制造业发展看,各国都将服务型制造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原因在于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有利于延伸价值链,提高各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尤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为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信息技术尚不发达时,制造业企业很难监测自家设备运营状况,也很难掌握个体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状态和使用后的状况,然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产业利用,使这些都成为可能。目前,制造业企业并没有局限于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和简单的售后服务,而是向它的客户(包括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服务,如提供个性化定制、综合解决方案、智能信息服务等。对制造业来说,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可以减少对能源等要素的投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 从服务业发展看,以餐饮、商贸、流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业,主要服务于生活消费,附加价值和生产率都较低;而作为在制造业向高端进阶过程中分工细化后的产物的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既包括采用高技术装备的部门,如电信、金融等,也包括创造高技术服务的部门,如软件、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这些部门主要服务于生产性活动,附加价值和生产率都较高。由于制造业发展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服务业向高端发展的重要支撑,制造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部门,既是创新的来源方,也是创新的应用方。这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只有和制造业紧密结合,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服务,才能寻求到持续的效率源泉和发展动力。因此,对于服务业而言,服务型制造发展本身也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黄群慧《中国制造如何向服务化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势改变了投入和产出的比重,出现了“制造+服务”的新模式。‎ B.服务型制造既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C.服务型制造包括许多方面,如简单的售后服务、高附加值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等。‎ D.制造业发展到高端,会成为国民经济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并促进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  【答案】B(A“改变了投入和产出的比重”不正确。根据原文,应是“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不断增加生产经营活动中服务要素的比重”。C“高附加值服务”与“简单的售后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不是并列关系。D“制造业发展到高端”不正确,制造业发展即使达不到高端,也是“国民经济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两个维度阐述了制造业服务化是世界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文章从战略高度审视世界工业发展趋势,为提出中国制造转向服务化的建议提供支撑。‎ C.文中列举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是为了阐明它们是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根源。‎ D.文章对比了两种服务业的不同,提出服务型制造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的观点。‎ ‎  【答案】C(“为了阐明它们是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根源”不正确,应是为了阐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为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制造业或制造环节与服务业或服务环节不能融合,就不会有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B.有了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产业利用来提供支撑,制造业就能实现向服务化的转型。‎ C.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只有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服务,才能不断拥有效率源泉和发展动力。‎ D.服务型制造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启示是,让客户满意,制造业才能提高竞争力。‎ ‎  【答案】B(“有了……就……”不正确,“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产业利用来提供支撑”只是使制造业实现向服务化的转型成为可能)‎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注】‎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注】这是欧阳修退居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之一;西湖,指颍州西湖。‎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描写了西湖荷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闲适之情。‎ B.上片总写“西湖好”而后再展开,具体描绘了夏天西湖上的美景。‎ C.下片写词人泛舟荷花深处,饮酒、听曲、赏花,完全沉醉于大自然中。‎ D.全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纳风景于笔端,描写了词人游览西湖的过程。‎ ‎  【答案】D(全词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来时写到归去,而不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 ‎5.这首词是如何描写西湖上荷花开后的美景的?(6分)‎ 答: ‎ ‎ ‎ ‎ ‎ ‎  【答案】①视觉与嗅觉相结合。“前后红幢绿盖随”从视觉的角度写满湖荷花盛开的景象;“香泛金卮”从嗅觉的角度写荷香的浓郁。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花比喻成“红幢”,把荷叶比喻成“绿盖”,荷花与荷叶像仪仗队一般,前呼后拥地跟随着词人,颇有气势。③侧面描写。词作通过“一片笙歌”与“醉里归”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惬意的心情,从侧面表现出西湖之美。(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        ,        ”两句,用“比”的手法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容貌衰老,揭示出她被抛弃的直接原因。 ‎ ‎(2)杜甫的《登高》中“         ,        ”两句,从大处落笔,写出了登临高处见到的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面。 ‎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        ,        ”两句,既是描写实景,也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 ‎ ‎  【答案】(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变生产为智造,中国品牌建设才能打开新局面。  ①  。对品牌而言,质量是本,诚信是根,创新是魂。这离不开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在内的各方面创新。近些年来,一些中国品牌之所以在经济大潮中屹立不倒,且用户黏性越来越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②  。如果说“Made in China”为中国赢下了一个过去,那么“Created in China”  ③  ,这需要各市场主体“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创新引领道路上久久为功、行稳致远。 ‎ 答: ‎ ‎ ‎ ‎  【答案】①创新是关键中的关键 ②长期坚持自主创新 ③才能为中国赢得一个未来 专 训 卷 九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方进读。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 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心害其能,论议不右方进。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得,其后居士大夫之间未尝不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为司隶,不肯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①过,乃就车。于是方进举奏其状,因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邪谄无常,不宜处位。”上以其所举应科,遂贬勋。‎ 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吏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上遂擢方进为丞相。身既富贵,而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及后母终,既葬三十六日②,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见任如此。绥和二年,方进自杀。赐乘舆秘器,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者数至,谥曰恭侯。‎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 ‎【注】①:等待。②汉文帝遗诏将三年之丧制度变成36天,并垂为定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B.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C.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D.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  【答案】B(参考原文: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经,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 C.外戚,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也称“外家”“戚里”。‎ D.疏,又称“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的统称。此外还有奏、表、书等。‎ ‎  【答案】C(“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不正确,外戚为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翟方进宽容谦逊。方进在处理胡常问题时,没有与胡常针锋相对,而是派遣门下诸生去他的住所询问疑难问题,并记下他的说法,胡常最终被感动。‎ B.翟方进忠直敢言。涓勋不肯拜见丞相,傲慢无礼,但对成都侯礼让有加。方进认为这不符合上下之礼、王道纲常,于是上奏皇上。‎ C.翟方进严于律己。方进加强自身修养,供养后母十分真诚,后母去世,他遵从国家制度,待守丧期结束才回来做官。‎ D.翟方进备受重视。翟方进与淳于长交好,等到淳于长因大逆不道被诛杀,与他交好的众人都被免罪,皇上也因他是重臣为其隐瞒。‎ ‎  【答案】D(“与他交好的众人都被免罪”错,原文的意思是“都被免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心害其能,论议不右方进。(5分)‎ 译文: ‎ ‎ ‎ ‎(2)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5分)‎ 译文: ‎ ‎ ‎ ‎  【答案】(1)这时候有个清河县的老儒生胡常,和方进共同学习经学。内心忌妒方进的才能,议论时并不称重方进。(“是时”“宿”“害”“右”各1分,句意1分)‎ ‎(2)皇上答复说:“定陵侯淳于长已经认罪,你虽然和他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吗,早上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你还有什么疑虑呢?”(“报”“辜”“交通”“过”各1分,句意1分)‎ ‎  【参考译文】‎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十二三岁时,死了父亲无法继续学习,在太守府供职做了一个小官,多次被掾史责骂侮辱。方进很悲伤,于是到汝南蔡父那里相面,向他询问自己适合干的事情。蔡父认为他的形貌非同一般,告诉他说:“你有封侯的相貌,应该凭经术得以发展。”辞别他的后母,想要西行到长安学习经学。后母可怜他年纪尚小,随他到长安,织鞋供方进读书。如此积累学习十多年,方进在经学方面精通熟悉,徒众一天天多起来,诸儒都称赞他。因参加射策甲科考试做了郎。两三年后,举为明经,迁任议郎。‎ 这时候有个清河县的老儒生胡常,和方进共同学习经学。内心忌妒方进的才能,议论时并不称重方进。方进知道这件事后,派遣门下诸生到胡常的住所讨教经义的疑难问题,并记下他的说法。像这样很久,胡常知道方进在谦让自己,内心不安,那之后他在士大夫之间没有不称颂方进的,于是相互亲近友善。‎ 几年后,升任朔方刺史,为官没有繁杂的法令,所考察的只要符合律条的就办,很有威名。多次向朝廷奏事,升为丞相司直。当初,方进刚任职,而涓勋也刚被授予司隶一职,(涓勋)不肯拜见丞相,后来(两人)在朝会相见,(涓勋)礼节又傲慢。方进暗中观察他,发现涓勋私下拜访光禄勋辛庆忌,又一次外出在道路上遇到皇帝的舅舅成都侯商,涓勋下车站在一旁,等王商走了,‎ 才上车。于是方进检举他的罪状,据此说:“我听说国家的兴盛,要尊敬贵者、敬重长者,遵守爵位上下的礼仪,这是王道的纲纪。涓勋不遵守礼仪,看不起宰相,奸邪谄媚没有常心,不应该处在这个位置上。”皇上因为方进所检举的符合条律,于是贬谪涓勋。‎ 恰逢丞相薛宣因广汉地区盗贼群起和太皇太后丧葬之时三辅官吏一起征发徭役作奸犯科的事获罪,被免去官职贬为平民。皇上于是提拔方进为丞相。方进已经富贵,而后母还活着,方进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供养后母十分真诚。等到后母去世,守孝三十六日,他除去丧礼之服开始办公,认为自己作为汉朝丞相,不敢逾越国家的制度。‎ 翟方进智慧才能有余,兼通法律条文吏事。当初,定陵侯淳于长虽是外戚,然而凭借才能谋略做了九卿,刚任职时,方进独独和淳于长交往,称赞举荐他。等到淳于长因为犯大逆之罪被杀时,和淳于长亲善的众人皆被免官,皇上因为方进是重臣,又向来器重他,替他隐瞒了此事。方进内心惭愧,上疏谢罪请求免职还乡。皇上答复说:“定陵侯淳于长已经认罪,你虽然和他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吗,早上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你还有什么疑虑呢?”方进像这样被皇帝信任。绥和二年,方进自杀了。皇帝赐车辆棺材和丧葬用品,房柱门槛都包上白布。皇上多次亲自前往吊唁,赐方进谥号为恭侯。‎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的《陋室铭》中“        ”一句,借诸葛亮的房子来写作者自己的陋室;“        ”一句,借孔子的话表明作者自己安贫乐道。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首先用“        ”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接下来“        ”一句,用衬托手法写送别之时的愁苦心情。 ‎ ‎(3)荀子在《劝学》中论证学习需要积累时举例,如果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        ”;如果不积累细流,就“        ”。 ‎ ‎  【答案】(1)南阳诸葛庐 何陋之有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阳关之所以    ,是因为它曾是最西处边防上通往西域诸国的重要关隘。阳关与玉门关成掎角之势,就像西域交通线上的一对雄狮,扼守要地。古阳关( ① )。走在去阳关的路上,沿途景色    。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远方地平线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来是一条林带。车轮飞转,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从沙漠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虽然昨日的阳关城早已被历史    ,但它当年的雄姿仍历历在目,使人总有无限的感慨。阳关,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非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他们来说,这里无异于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 ② )。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上,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关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    。“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闻名遐迩  变幻莫测  淹没 B.声名鹊起 瞬息万变 淹没 C.声名鹊起 变幻莫测 湮没 D.闻名遐迩 瞬息万变 湮没 ‎  【答案】D(闻名遐迩:指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湮没:埋没)‎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 ‎②像是阳关上那弯清冷而高远的月 B.①三面沙丘,流沙茫茫,沙梁环抱,一望无际 ‎②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 C.①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 ‎②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 D.①三面沙丘,流沙茫茫,沙梁环抱,一望无际 ‎②像是阳关上那弯清冷而高远的月 ‎  【答案】C(第一处描写应遵循由近及远的顺序,第二处强调归乡之梦“清冷而高远”的特点)‎ ‎8.下列填入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游人漫步这里,既可以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等自然风光 B.游人漫步这里,既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等自然风光,还可以凭吊古阳关遗址 C.当游人漫步这里时,既可以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等自然风光 D.游人漫步这里,既可以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和自然风光 ‎  【答案】A(B语序不当,“这里”指阳关,所以应承接“这里”,把“凭吊古阳关遗址”放在前面;C成分残缺,应删除“当……时”;D不合逻辑,“绿洲、沙漠、雪峰”都属于“自然风光”)‎ ‎9.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内容全面,不超过50个字。(6分)‎ 作为一项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志愿服务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它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就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答: ‎ ‎ ‎ ‎ ‎ ‎  【答案】志愿服务能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能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能使志愿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专 训 卷 十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成人”教育理念源于孔子。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是说,“成人”应该具备智慧、德行、意志、才艺等多方面素质。孔子认为其中德行最为重要。这种“成人”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教育家、思想家。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的能力,这种教学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于当代教育中。例如,许多中学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而大学只是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这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行笃敬”“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的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他创建象山精舍,就是为了实践其教育理念。当代教育也存在不同程度地忽视人格教育问题的现象,出现了片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当今中国教育可以吸收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对家国情怀的培养。书院教育的“成人”并不是“独善其身”的自我人格完善,而是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史书记载:“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宋末岳麓书院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这正是“见危授命”的“成人”作为。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关心”作为育的基本方向,希望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国家、社会,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这正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 可见,我国古代书院文化是21世纪人类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摘编自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人”教育理念虽源于孔子,但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大。‎ B.教育必须去功利化,不能成为追求名利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古今都是相通的。‎ C.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认为君子不必读书,关键是心正。‎ D.相对于自我人格完善而言,古代书院的“成人之教”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 ‎  【答案】B(A“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大”不正确。原文为“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C“认为君子不必读书”不正确。原文为“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而不是“不必读书”。D“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正确。文中是说“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揭示“成人”教育理念的起源,简要阐释其内涵,指出其深刻影响。‎ B.第2至4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具体论述古代书院“成人”教育的特点。‎ C.在论述书院“成人”教育的特点时,文章以其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为立足点。‎ D.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从古到今,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  【答案】D(“层进式结构”“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不正确。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结构,而非层进式结构。另外,“从古到今”的说法也不正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孔子看来,要想“成人”,就应当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德行是最重要的素质。‎ B.宋代大儒朱熹反对功利化教育,严厉批评官学之弊,主张创办书院,以此恢复“成人”教育理念。‎ C.忽视人格教育,片面追求知识化、商业化,这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当今中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问题。‎ D.只要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继承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  【答案】D(“只要……就……”说法不成立)‎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用“       ,         ”两句描写春冬之时的江水,色彩鲜明,动静结合。 ‎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想象回到现实,感慨自己光阴虚掷、壮志难酬的句子是“          ,          ”。 ‎ ‎(3)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来取得战争胜利,曹刿对此事的评价是“        ,        ”。 ‎ ‎  【答案】(1)(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2)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3)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清六家”中,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和吴历都以山水画著称,然而( ① )。著名绘画史论家俞剑华先生评价道:“恽寿平为花卉名家,而其山水画高旷秀逸,妙绝等伦,实非‘四王’所能企及。”恽寿平不仅画艺高,而且其诗文、书法造诣都在“四王”之上,他书写的诗画题跋,无不独展风姿并且光彩照人,构成了其诗书画的“三绝”。‎ 恽寿平的花鸟画    北宋徐崇嗣,    了明代花鸟画中的写意法,笔触洒脱飘逸,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饶有机趣,画作    。恽寿平作画时,是用色彩直接点染的,不像传统的先用墨笔勾勒轮廓后再填色,所以叫“没骨”(骨指墨线轮廓)。这一风格的产生,引起了宫廷贵族、朝野名流和名门闺秀的竞相效仿,于是当时宫廷画院多以恽寿平的技法为正宗规范。 ‎ 康熙十九年起,恽寿平客居太仓王时敏家中达三年之久,观摩了王时敏所藏的历代书法作品和名画,从传统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又经常与娄东文人雅士谈诗论画,( ② )。居住太仓期间,恽寿平创作了大量作品,其构思、笔墨和意境都得到了突破,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5.下列在文中括号①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才华卓越的恽寿平不仅花卉画天下独绝,所作山水画其实更为高妙 B.不仅花卉画天下独绝,所作山水画更为高妙的恽寿平其实才华更为卓越 C.恽寿平不仅花卉画天下独绝,所作山水画其实更为高妙,更能显示出其卓越的才华 D.才华卓越的恽寿平不仅所作山水画天下独绝,其实花卉画更为高妙 ‎  【答案】A(与后文“恽寿平为花卉名家,而其山水画高旷秀逸,妙绝等伦”对应,应该先说“不仅花卉画天下独绝”,可以排除D,且句子的话题是“山水画”而非才华,所以排除B、C)‎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取法    融汇    精妙绝伦 B.仿照 融汇 美轮美奂 C.仿照 融会 美轮美奂 D.取法 融会 精妙绝伦 ‎  【答案】D(取法:效法。仿照: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融汇:融合汇聚。融会:融合。精妙绝伦:形容精美巧妙到了极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7.下列补入文中括号②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他的诗书画诸艺更趋精进纯熟 B.他的诗书画诸艺更达到精进纯熟 C.使他的诗书画诸艺更趋精进纯熟 D.使他的诗书画诸艺更达到精进纯熟 ‎  【答案】A(B成分残缺,“达到”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C缺少主语。D成分残缺,“达到”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且缺少主语)‎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①  。人们在因大数据受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那么,  ②  ?这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上保留了用户太多的个人数据。无论运营商在技术层面做了多大努力,数据始终来自用户自己,因此,  ③  ,才是根本之策。 ‎ 答: ‎ ‎ ‎ ‎ ‎ ‎  【答案】①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 ②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保护个人隐私 ③用户保护好自己的个人数据 专训卷十一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舒芬,字国裳,进贤人。年十二,献《驯雁赋》于知府祝瀚,遂知名。正德十二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时武宗数微行,畋游无度。其明年,孝贞皇后崩甫逾月,欲幸宣府。托言往视山陵,罢沿道兵卫。芬上言:“陛下三年之内当深居不出,虽释服之后,固俨然茕疚也。且自古万乘之重,非奔窜逃匿,未有不严侍卫者。”不听。孝贞山陵毕,迎主袝庙,自长安门入。芬又言:“祖宗之制,既葬迎主,必入正门。昨孝贞之主,顾从陛下驾由旁门入,将使孝贞有不得正终之嫌,‎ 其何以解于天下后世。昨祔庙之夕,疾风迅雷甚雨,意者儆告陛下也。陛下宜即明诏中外,以示改过。”不报。遂乞归养,不许。又明年三月,帝议南巡。时宁王宸濠久蓄异谋,与近幸相结,人情惶惧。言官伏阙谏,忤旨被责让。芬忧之,与吏部员外郎夏良胜、礼部主事万潮连章入谏。疏入,陆完迎谓曰上闻有谏者辄恚欲自引决诸君且休勿归过君上沽直名芬等不应而出有顷良胜潮过芬扼腕恨完芬因酌之酒曰:“匹夫不可夺志,君辈可遂已乎?”明日遂偕诸曹连疏入。帝大怒,命跪阙下五日,期满复杖之三十。芬创甚,几毙,舁至翰林院中。掌院者惧得罪,命摽出之,芬曰:“吾官此,即死此耳。”竟谪福建市舶副提举,裹创就道。世宗即位,召复故官。嘉靖三年春,昭圣太后寿旦,诏免诸命妇朝贺。芬言:“前者兴国太后令旦,命妇朝贺如仪。今遇皇太后寿节,忽行传免,恐失轻重之宜。乞收成命,以彰圣孝。”帝怒,夺俸三月。未几,复偕同官伏左顺门哭争。帝怒,下狱廷杖。旋遭母丧归,卒于家,年四十四。世称“忠孝状元”。芬丰神玉立,负气峻厉,端居竟日无倦容,夜则计过自讼。以倡明绝学为己任。‎ ‎(节选自《明史·舒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完迎谓曰/上闻/有谏者辄恚/欲自引决/诸君且休/勿归过君上/沽直名/芬等不应而出/有顷/良胜/潮过芬/扼腕恨完/‎ B.陆完迎谓曰/上闻有谏者辄恚/欲自引决/诸君且休/勿归过君上/沽直名/芬等不应而出/有顷/良胜/潮过芬/扼腕恨完/‎ C.陆完迎谓曰/上闻/有谏者辄恚/欲自引决/诸君且休/勿归过君上/沽直名/芬等不应/而出有顷/良胜/潮过芬/扼腕恨完/‎ D.陆完迎谓曰/上闻有谏者辄恚/欲自引决/诸君且休勿归过君上/沽直名/芬等不应而出/有顷/良胜/潮过芬/扼腕恨完/‎ ‎  【答案】B(参考原文:陆完迎谓曰:“上闻有谏者辄恚,欲自引决。诸君且休,勿归过君上,沽直名。”芬等不应而出。有顷,良胜、潮过芬,扼腕恨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微行,隐蔽身份改装出行。旧时专指帝王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 B.山陵,指山岳,比喻帝王,也指帝王的坟墓。这里指皇后入葬皇帝陵园。‎ C.诸曹,“曹”有官署的意思,“诸曹”犹言各部,文中用来借指各部的官员。‎ D.太后,帝王母亲的尊称。根据封国、非封国的情况分为王太后和皇太后。‎ ‎  【答案】A(“微行”指帝王或高官隐蔽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舒芬才华出众,严于律己。十二岁时,他作《驯雁赋》献给知府祝瀚,后来考中状元;闲居时精神饱满,夜晚则反省自己的过失。‎ B.舒芬勇于进谏,忠心一片。孝贞皇后去世,武宗想去巡视陵墓,舒芬进言皇帝三年之内应“深居不出”,即使脱去丧服后也应严肃庄重。‎ C.舒芬忧心社稷,不计私利。宁王勾结皇帝宠臣,谏议官进谏反受皇帝责备,舒芬不顾劝阻坚持上书,最后被贬为福建市舶副提举。‎ D.舒芬熟稔礼仪,尊崇礼法。武宗时孝贞皇后牌位从旁门进入宗庙,世宗时昭圣太后寿诞礼仪从简,他都援例进谏,但都未被采纳。‎ ‎  【答案】B(想去巡视陵墓只是武宗的借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自古万乘之重,非奔窜逃匿,未有不严侍卫者。(5分)‎ 译文: ‎ ‎ ‎ ‎(2)命跪阙下五日,期满复杖之三十。芬创甚,几毙,舁至翰林院中。(5分)‎ 译文: ‎ ‎ ‎ ‎  【答案】(1)况且自古以来贵为天子的人物,除非逃窜躲避,没有不用侍卫严加保卫的。(“万乘”“非”“严”各1分,句意2分)‎ ‎(2)命令他们在宫门外连跪五天,达到期限后再受杖刑三十下。舒芬伤势很重,几乎快死了,被抬到翰林院中。(省略句“跪阙下”1分,“几毙”“舁”各1分,句意2分)‎ ‎  【参考译文】‎ 舒芬,字国裳,进贤人。十二岁时,作《驯雁赋》献给知府祝瀚,于是出了名。正德十二年(舒芬)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当时明武宗数次微服出行,打猎游乐没有节制。第二年,孝贞皇后去世刚过一个月,武宗就想要亲临宣府。借口去巡视祖宗陵墓,撤除沿路护卫的兵士。舒芬向皇上进言说:“陛下三年之内应当住在深宫内不出来,即使是脱去丧服之后,也俨然是一副孤独而心怀歉意的模样。况且自古以来贵为天子的人物,除非逃窜躲避,没有不用侍卫严加保卫的。”(武宗)不听从(他的意见)。孝贞皇后入葬陵园之事完毕后,迎接孝贞皇后的牌位供奉在先祖的宗庙,是从长安门进入的。舒芬又进言道:“按照祖宗的制度,已经安葬的再迎接牌位入宗庙,一定要从正门进入。昨天孝贞皇后的牌位,臣见到是随着陛下的车驾从旁门进入的,这将使得孝贞皇后有没有得到合乎礼仪的终局的嫌疑,那凭什么向天下后世做解释。昨天傍晚在宗庙祭祀的时候,刮起了狂风且雷雨大作,其意是在告诫陛下啊。陛下最好立刻向朝廷内外发布明确的诏书,以表示改正过失的心意。”(皇帝)不予答复。于是(舒芬)乞求辞职返乡奉养父母,(武宗)又不允许。再下一年的三月,皇帝打算巡幸南方。当时宁王朱宸濠早就怀着谋反的企图,与皇帝的宠臣相勾结,人心惊慌恐惧。谏议官拜伏在宫门口进谏,因违背皇帝的旨意而受到斥责。舒芬对此感到忧虑,与吏部员外郎夏良胜、礼部主事万潮接连上疏进谏。谏疏送进宫里,陆完迎上来告诉他们说:“皇上听说有进谏的就很怨恨,想要自杀。你们暂且打消这念头,不要再推罪给皇上,来换取正直的名声。”舒芬等人不加理睬便出来了。不久,夏良胜、万潮拜访舒芬,都扼腕痛恨陆完。舒芬于是为他们斟酒并说:“平常人尚且不可以被强行改变志向,我们哪能就这样停止了呢?”第二天他便连同各部门官员相继上疏进谏。皇帝大怒,命令他们在宫门外连跪五天,达到期限后再受杖刑三十下。舒芬伤势很重,几乎快死了,被抬到翰林院中。掌管翰林院的人怕受到牵连获罪,下令把舒芬丢出去,舒芬说:“我在这里做官,就死在这里罢了。”最终(舒芬)被贬为福建市舶副提举,还包扎着伤口就动身了。明世宗即位,召他回来恢复原来的官职。嘉靖三年的春天,昭圣太后生日那天,皇帝下诏取消各位诰命夫人朝贺的礼仪。舒芬进言说:“从前兴国太后大吉之日,诰命夫人按照礼仪朝贺。而今赶上皇太后庆寿之日,突然做出传旨取消有关礼仪的事情,恐怕有失轻重。乞求陛下收回成命,以彰显陛下的孝心。”皇帝震怒,罚扣他三个月的俸禄。没有多久,(舒芬)又与任相同官职的官员们一起趴在左顺门哭着诤求。皇帝大怒,把他们关进牢里并罚以杖刑。(舒芬)不久遭遇母丧回乡,在家里去世,享年四十四岁。世人称他为“忠孝状元”。舒芬富有神采,躯干挺拔,心怀壮志,峻毅严肃,闲居时整天见不到疲倦的样子,晚上就反思过失并自我批评。把倡导和恢复高明而独到的学问作为自己的责任。‎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          ”两句,从内外两方面论证了“国恒亡”的道理。 ‎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        ”和“濯清涟而不妖”的特点来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接着又用“        ”来写莲只能从远处观赏而不能轻慢玩弄。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        ”。 ‎ ‎  【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过去的一年里,摆在我们面前的,有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改革深水区的攻坚,有反腐败斗争的进取……以    的紧迫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全面深化改革,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全面依法治国,以    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    着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成功主办APEC峰会,启动“一带一路”,推动亚投行成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一项项务实有力的行动,将中国的世界观、历史观、发展观清晰地传递给世界,凸显出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 ‎ ‎( ① )。让现代化与13亿多人口全方位结合,让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保持中高速增长,让环境与发展相协调、先富与共富相统筹、增长与转型相兼顾,东方巨轮前行的每一程,都不会是“愉快的郊游”。( ② ),在锲而不舍中改革发展,在坚忍不拔中成就梦想,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争朝夕    壮士断腕    坚定 B.时不我待 壮士断腕 树立 C.只争朝夕 刮骨疗毒 树立 D.时不我待 刮骨疗毒 坚定 ‎  【答案】D(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时不我待: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刮骨疗毒: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特指《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比喻意志坚强。壮士断腕: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做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7.下列在文中括号①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回答好时代命题就能开创新的历史。今天的中国,正在攀登登顶前那段最险峻的上坡路 B.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回答好时代命题才能开创新的历史。今天的中国,正在攀行登顶前那段最险峻的上坡路 C.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回答好时代命题才能开创新的历史。今天的中国,正在攀登登顶前那段最险峻的上坡路 D.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回答好时代命题就能开创新的历史。今天的中国,正在攀行登顶前那段最险峻的上坡路 ‎  【答案】B(A“就能”应改为“才能”,“攀登”与“上坡路”搭配不当,应改为“攀行”。C“攀登”与“上坡路”搭配不当,应改为“攀行”。D“就能”应改为“才能”)‎ ‎8.下列补入文中括号②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越是这个时候,信念越要坚定、激情越要焕发、韧劲越要保持 B.在这个时候,就要坚定信念、焕发激情、保持韧劲 C.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定信念、焕发激情、保持韧劲 D.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焕发激情、坚定信念、保持韧劲 ‎  【答案】C(A语序不当,“越要”应放在“坚定信念”“焕发激情”“保持韧劲”前。B语气平淡。D语序不当,“坚定信念”应放在“焕发激情”前)‎ ‎9.请描述下面的中国民间剪纸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 ‎ ‎ ‎ ‎ ‎ ‎ ‎ ‎ ‎ ‎ ‎ ‎ ‎ ‎  【答案】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组成,画面是回头的鹿驮着“福”、装着“寿”。寓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收入丰厚。(答题时,首先分析剪纸画的组成要素,然后分析这些要素的寓意。这幅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组成。“鹿”与“禄”谐音,象征丰厚的收入;梅花鹿驮着“福”、装着“寿”,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幸福和健康长寿的期盼)‎ 专训卷十二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和工作方针的变化,意味着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面对这一变化,企业如果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政府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反,在经济水平低下时贸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可能遭遇东欧式的失败。‎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因此关键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日益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既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那么新时代的工作重心就是努力实现平衡式发展。例如,通过收入调节政策缩小收入差距,通过“精准扶贫”缩小贫富差距。过去中央推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发展差距。若我国能做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成就不亚于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经济大国。‎ ‎(摘编自聂辉华《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个维度》,光明网2017年10月2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而做出的科学论断。‎ C.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实际上是应对供给侧转变做出的正确选择。‎ D.既要做大经济蛋糕,又要分配好经济蛋糕,实现平衡式发展,这是新时代的工作重心。‎ ‎  【答案】A(B强加因果,由原文不能得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且由常识可知,即使是也绝非唯一的依据。C张冠李戴,应是应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做出的正确选择。D以偏概全,选项中的“这”指“既要……又要……”两个方面,由原文第5段可知,“分配好经济蛋糕”“实现平衡式发展”才是新时代的工作重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2段辨析了改革开放初期与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即从供求矛盾到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B.第4段将美好生活需要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列举了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些做法,指出这如同让中国摆脱贫困一样意义重大。‎ D.文章从需求不平衡、追求品质、全面发展、公平分配这四个维度解读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答案】C(原文第5段确实列举了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些做法,但效果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尚不能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不能将其成就归于“不亚于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经济大国”,即“如同让中国摆脱贫困一样意义重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姓已不满足于吃得饱,更希望吃得好,这启示企业生产应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品质。‎ B.如果解决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会得到充分满足。‎ C.只有在大力发展经济、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之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D.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对社会发展变迁的把握,但终归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 ‎  【答案】B(“如果……就……”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面对这一变化,企业如果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僧归日本 钱 起 上国①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②法舟轻。‎ 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  【注】①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②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唐朝)。‎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歌标题和首联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 B.诗歌起笔突兀,本是送别诗,却偏从来路写起,以衬托归途中的艰辛。‎ C.诗中用了“随缘”“法舟”“禅观”“梵声”等佛家术语,切合僧人的身份。‎ D.尾联描写了僧人遥远归途之中,只有孤灯相伴,渲染了凄凉哀伤的氛围。‎ ‎  【答案】D(“渲染了凄凉哀伤的氛围”理解错误。根据最后一句“万里眼中明”可知,虽然尾联描写了船舱内孤灯孤影的画面,但在这位僧人的眼中,只要心存光明,万里航行就都是坦途。孤灯孤影反衬了僧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 ‎5.有人评价此诗“海趣禅机,笔底含情”,请结合“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两句,简要赏析。(6分)‎ 答: ‎ ‎ ‎ ‎ ‎ ‎ ‎ ‎ ‎ ‎  【答案】①这两句写僧人月下坐禅,舟上诵经,水和月也随之空寂,海内鱼龙也受僧人感染,出来听诵经之声。②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水月、鱼龙以人的思想感情,水月通晓禅理,鱼龙倾听诵经,生动有趣,此为“海趣禅机”。③作者想象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表达了作者对僧人修为高超、谨守佛律的赞美和对僧人海上归途颠簸艰辛的担忧,可谓“笔底含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朝思暮想,看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的两句是“        ,        ”。 ‎ ‎(2)杜甫在《望岳》中用“         ,        ”两句,表现了大自然对神奇秀美的泰山的钟爱和泰山的高峻奇险。 ‎ ‎(3)《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        ,        ”。 ‎ ‎  【答案】(1)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2)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3)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疾病,  ①  。一般来说,疾病只要在早期被发现,  ②  。但有些民众也许会认为,  ③  。其实,过度体检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做一次胸部CT,辐射剂量相当于拍100张X光片。 ‎ 答: ‎ ‎ ‎ ‎【答案】①尽早进行治疗 ②治疗和控制的效果就都不错 ③体检项目越多越好/体检频率越高越好 专训卷十三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拜征虏将军,封襄平子。太和中,时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以序为吴兴太守。序至郡,讨擒之。事讫,还兖州。宁康初,镇襄阳。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太元中,苻坚南侵,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后丁零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翟辽又使其子钊寇陈、颍,序还遣秦膺讨钊,走之,拜征虏将军。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败走。参军赵睦追永,破之于太行。永归上党。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序退次洛阳,使子略督护洛城。序还襄阳。会稽王道子以序胜负相补,不加褒贬。其后东羌校尉窦冲欲入汉川。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率众赴之。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诏断表,遂辄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太元十八年卒,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节选自《晋书·朱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 B.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 C.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 D.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 ‎  【答案】D(参考原文: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封襄平子”,被封为襄平子爵。“子”是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中的一种。‎ B.“自河阴北济”,从黄河北岸渡河。“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阳”则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C.“诏断表”,皇帝下诏书拒绝接受朱序所上的奏章。“诏”指皇帝的命令或文告,“表”指给皇帝的书信、奏章。‎ D.“归罪廷尉”,把朱序送到廷尉处治罪。“廷尉”,官名,掌刑狱,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  【答案】B(“自河阴北济”,指从黄河南岸向北岸渡河。“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序一世为将,讨贼有功。经过多次升迁担任了江夏相,他先后讨伐了梁州刺史司马勋以及长城人钱弘等叛军,并擒获叛乱首领钱弘。‎ B.朱序镇守襄阳时,苻坚派苻丕围攻襄阳,朱序连续作战击退贼兵,但因督护李伯护暗中与贼兵接应,最终襄阳沦陷敌手,朱序被俘。‎ C.朱序综观全局,善于指挥。平定翟辽和慕容永的叛乱,彰显了朱序的指挥才能,他派遣手下讨伐叛贼,但因胜负相抵,终不被奖赏。‎ D.朱序因为年老多病,多次上书请求朝廷免去自己的职务,但最终没有被准许,后来,他就直接离开了自己的职位。‎ ‎  【答案】B(“因督护李伯护暗中与贼兵接应,最终襄阳沦陷敌手”说法错误。文中的相关内容为“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这说明原因有二:一是疏于防备,二是李伯护做了内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5分)‎ 译文: ‎ ‎ ‎ ‎(2)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率众赴之。(5分)‎ 译文: ‎ ‎ ‎ ‎  【答案】(1)苻坚怀疑夏揆,逮捕了他,朱序便到苻晖处自首,苻坚赞许朱序而不追究,任命他为尚书。(“收”“诣”“问”“以为”各1分,句意1分)‎ ‎(2)周琼失掉了巴西三郡,人数少力量弱,向朱序报告情况紧急,朱序派遣将军率军队前去援救他。(“众”“告急”“赴”各1分,介词结构后置“告急于序”1分,句意1分)‎ ‎  【参考译文】‎ 朱序字次伦,是义阳人。朱序为当世名将,多次升迁任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年,梁州刺史司马勋反叛,桓温上表朝廷举荐朱序为征讨都护前去征讨司马勋,(朱序)因战功拜授征虏将军,被封为襄平子。太和年间,当时长城人钱弘聚集党羽一百多人,躲藏在原乡山。(朝廷)任命朱序为吴兴太守。朱序到吴兴郡,(率兵)征伐并擒获了钱弘。事情结束后,返回兖州。宁康初年,朱序镇守襄阳。这一年,苻坚派其部将苻丕等率兵围攻朱序,朱序固守襄阳,‎ 贼兵粮草将要用完,(因而)率兵竭力攻城。朱序率兵连续作战,击退贼兵,人心劳累松懈,又认为贼兵退去渐渐远了,可能不会再来了,(因而)守备不严。督护李伯护暗中与贼兵接应,襄阳城便沦陷敌手,朱序落入苻坚手中。苻坚杀掉李伯护,并将其示众,因为他不忠贞。朱序想逃回(东晋),秘密地到了宜阳,藏在夏揆家中。苻坚怀疑夏揆,逮捕了他,朱序便到苻晖处自首,苻坚赞许朱序而不追究,任命他为尚书。太元年间,苻坚南侵,谢石派谢琰挑选八千名勇士渡过淝水挑动敌人出战。苻坚部众稍稍向后撤退了一些,这时朱序在军队后面,高呼:“苻坚战败了!”于是苻坚部众大败奔逃,朱序才得以返回(东晋)。后来丁零、翟辽反叛,朱序派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同征讨他们。翟辽又派他的儿子翟钊进犯陈、颍二城,朱序回兵派秦膺征讨翟钊,击退翟钊,(朝廷)拜授(朱序)征虏将军。后来慕容永率部众向洛阳而来,朱序从黄河南岸向北岸渡河,与慕容永的伪将王次等相遇,就在沁水交战,王次败逃。(朱序的)参军赵睦追击慕容永,在太行击败了他。慕容永逃回上党。朱序追击慕容永到上党的白水,与慕容永对抗二十天。听说翟辽想攻打金墉,(朱序)才撤回,派遣参军赵蕃在怀县击败翟辽,翟辽连夜逃跑。朱序退回驻扎在洛阳,让儿子朱略视察保护洛阳。朱序回到襄阳。会稽王司马道子认为朱序胜负相抵,(对朱序)不加褒贬。后来东羌校尉窦冲想进入汉川。周琼失掉了巴西三郡,人数少力量弱,向朱序报告情况紧急,朱序派遣将军率军队前去援救他。朱序因年老多病,多次上表请求解除职务,朝廷不允许。诏令拒绝接受他所上的奏章,于是朱序擅自离任。几十天后,朱序被送到廷尉处治罪,朝廷降诏赦免其罪,不加追究。太元十八年,朱序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左将军、散骑常侍。‎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以“          ,          ,          ”来描写桃花源外溪边绵延数百步的美丽桃花林景色,进而引出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安宁和乐的大同世界。 ‎ ‎(2)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叙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         ,          ”的感叹,这两句诗常用来表达有相似的伤感经历的人一见如故的感受。 ‎ ‎(3)有时候,生活的磨难可能会使我们内心痛苦,筋骨劳累,身体空虚乏力。但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会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一句来鼓励自己,让自己看到充满希望的明天。 ‎ ‎  【答案】(1)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泛媒介时代,相当多的年轻人乐于做直播、看直播,唱歌、游戏、逛街、撸串等各种内容的直播    ,火得一塌糊涂。(    )。一者,直播的法律和道德边界尚未明确。“全民直播”近一两年才兴起,势头很猛,但一度    、乌烟瘴气。为了“吸粉”、赚钱,“老虎”“馒头”“蜜直播”等直播平台相继涉黄,越来越多的主播靠发嗲索要礼物……要说这样的直播是“正业”,不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城市文明,恐怕都不会接受。美国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    ,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直播也好,其他新兴业态也罢,都不能陷入娱乐至死的    ,否则可不就是一种“不务正业”吗?因此,网络直播对我们来说,应该支持其健康发展,制定相应的措施,找出问题根源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计其数  泥沙俱下  附属  鬼门关 B.数不胜数 鱼目混珠 附属 死胡同 C.数不胜数 鱼目混珠 附庸 鬼门关 D.不计其数 泥沙俱下 附庸 死胡同 ‎  【答案】D(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结合“相当多的年轻人乐于做直播、看直播”分析,两个词语都可以。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根据语境,应选“泥沙俱下”。附属:①某一机构所附设或管辖的<学校、医院等>;②依附,归属。附庸:①古代指附属于大国的小国,今借指为别的国家所操纵的国家;②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根据语境,应选“附庸”。鬼门关:迷信传说中的阴间与阳间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死胡同:走不通的胡同,比喻绝路。根据语境,应选“死胡同”)‎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种“火”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但也有一定的时代性 B.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但这种“火”也有一定的时代性 C.这种“火”有一定的时代性,但也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 D.存在一定的时代性,但这种“火”也有边界不清的问题 ‎  【答案】C(结合“唱歌、游戏、逛街、撸串等各种内容的直播”异常火爆分析,主语应该为“这种‘火’”,排除B、D。结合“一者,直播的法律和道德边界尚未明确”分析,后面应该是讲“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排除A)‎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网络直播,我们应该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支持其健康发展,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B.对于网络直播,我们能否支持其健康发展,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C.对于网络直播,我们应该支持其健康发展,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D.网络直播对我们来说,应该支持其健康发展,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而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  【答案】C(A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支持其健康发展”,然后“找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成长”。B表意错误,应将“能否”改为“应该”。D缺少主语,应将“我们”移到“应该”前面,删除“对”“来说”,并在“网络直播”前加“对于”)‎ ‎9.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③不少于60个字。(6分)‎ 盛夏,村口的梧桐树给人们送来凉爽。‎ 答: ‎ ‎ ‎ ‎ ‎ ‎ ‎ ‎ ‎ ‎ ‎ ‎  【答案】示例:蝉声聒噪,酷暑俨然到来,烈日炎炎,照耀得大地都好像要融化了一般。村里的邻居们都不见了踪影,他们去哪儿了呢?嚯!正是村口这棵茂密的梧桐树,伸展开的枝丫上布满了青绿的叶,活像一把巨大的伞,盖住了树下正在避暑的人们。人们在树下或游戏,或谈天说地,好似盛夏已经过去了。(符合①得1分,符合②得2分,符合③得1分,语意准确得2分)‎ 专训卷十四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顺民心”是先秦诸子对于如何治理国家而制定的一条重要的原则。但他们对于“民心”的理解又有所不同,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理所当然的依据。对“民心”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产生了不同意见。‎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的范围应是指“国人”——宗族之人(包括贵族),或者“庶人”——社会上所有的一般民众。《论语·子路》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可见,孔子对于“民心”的理解,首先是“富”,其次是“礼”。“礼”是社会的秩序,是百姓遵守社会等级与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一种约定。百姓对于统治者与社会秩序的信心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来到这个国家,所以有了“礼”的保障,百姓就会“既来之,则安之”。而同时,“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孔子出身贵族,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有礼的文明社会当中。‎ 老子是史官,一向主张“无为”,他的论述时常是建立在君主的立场上;而百姓,在他看来就像“羊”一样是可以驾驭驱使的。百姓的心会被统治者所导向,所以统治者不能使百姓生起异心。在老子的眼里,百姓的意志是会随着天下形势不断地变化的,而且并不能做出自我判断。百姓最舒服的政治姿态就是符合“道”运行的政治姿态,这是最自然的、不被打扰的状态。百姓少税少役,少受指令的限制,君主不矜功好战,自然就会积累财富。同时君主还应对百姓一视同仁,百姓愿意生活在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当中。‎ 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为君主服务,而非为百姓着想,由此与老子所言称之“以百姓心为心”的平等之思想不同。韩非子认为百姓所希望的理想社会,是君主圣人能够公正审判是非,要公正平等,要治乱饬邪,制止淫荡泛滥,有明法严刑可以让百姓规范自己,杜绝恶的行为,杜绝僭越,使国家富强。韩非子是贵族出身,对于百姓的生活并未体贴过多,他所理解的民意,是从理论逻辑出发去推想的,把行法令、定是非、去奸邪放在第一。‎ 墨子在论述当中经常用人民死亡来说明儒家过于注重礼、排场,以此来证明政教不可行。在其他诸子的论述当中,并没有一家,有如此多的民众死亡事例。墨子深处人民大众之中,深知他们的难处,所以他提出节用、节葬,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物质需求,满足更多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墨子认为顺民心者,能够得到鬼神的祐助,并以此作为应该爱惜民意的依据。‎ ‎(摘编自江咏《先秦诸子“民心”说内涵之差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道家、墨家都将“顺民心”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但他们对“民心”的理解有所不同。‎ B.使百姓富足并不是最终目的,使百姓知礼才是孔子所认为的接近理想的状态。‎ C.老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建议统治者像驾驭驱使羊一样役使百姓,不使其生异心。‎ D.韩非子所认为的平等是法制上的平等,这与老子认为对百姓一视同仁的平等思想不同。‎ ‎  【答案】C(“建议统治者像驾驭驱使羊一样役使百姓”错。结合文本内容“百姓最舒服的政治姿态就是符合‘道’运行的政治姿态,这是最自然的、不被打扰的状态。百姓少税少役,少受指令的限制,君主不矜功好战,自然就会积累财富。同时君主还应对百姓一视同仁,百姓愿意生活在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当中”分析可知,文中说老子主张“无为”,建议统治者对百姓要“少税少役”,少一些“指令的限制”,使百姓处在一种“不被打扰的状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的民心思想是达到“富”与“礼”,文中冉有与孔子的对话就直接佐证了这一观点。‎ B.第3段侧重论述道家主张的统治者要“无为”而治,顺“道”而为,同时兼顾公正。‎ C.法家的民心思想是法令公正,第4段侧重叙述韩非子的法制思想是为君主服务。‎ D.末段论述了墨家的“顺民心”的思想,与儒家对民心思想的论述形成对比关系。‎ ‎  【答案】D(“对比关系”错。结合最后一段内容分析可知,墨家的“顺民心”与儒家的民心思想在论述上是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道家、法家与墨家都认为君主要坚持顺民心的原则,国家才能治理得好。‎ B.儒、道、墨三家因自身的社会地位不同,从而对“民心”的理解也产生了差异。‎ C.老子认为民心是不断变化的,统治者不需要去理会,只需一视同仁,顺其自然。‎ D.孔子的先“富”、老子的“少税少役”、墨子的“节用”都体现了对百姓的关注。‎ ‎  【答案】C(“统治者不需要去理会”错,歪曲原意。从原文“百姓的心会被统治者所导向,所以统治者不能使百姓生起异心”一句来看,老子主张对民意进行恰当的引导,否则会使百姓生起异心,而不是“不需要去理会”)‎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能文能武的豪迈气概。 ‎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含典故的“          ,          ”两句,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友的感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 ‎(3)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说的是阿房宫突出的钉头,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 ‎ ‎  【答案】(1)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3)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从载人航天、量子卫星、“中国天眼”等大国重器,到被誉为“新四大发明”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当前中国创新成果呈    之势。在这一轮的全球创新竞赛中,我国从“跟跑者”到“并跑者”,    成为一些领域的“领跑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不跑出创新“加速度”,怎能成为领跑者?‎ 过去五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活,也惠及了世界。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科技走出国门,成为我们递给世界的“创新名片”,海外“拷贝中国”的案例越来越多。 ‎ 要跑出创新“加速度”,就要突出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激发所有人的创新活力,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    的机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和落实创新激励政策,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 ‎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暴发  进而  方兴未艾  小试锋芒 B.暴发 从而 蔚然成风 小试锋芒 C.爆发 从而 方兴未艾 大显身手 D.爆发 进而 蔚然成风 大显身手 ‎  【答案】D(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故填“爆发”。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故填“进而”。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故填“蔚然成风”。小试锋芒:稍微显示一下本领。大显身手: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故填“大显身手”)‎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创新慢了会落后,不创新也会落后 B.要想不落后,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 C.不创新会落后,创新慢了也会落后 D.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才能不落后 ‎  【答案】C(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应表达“不但要创新,而且创新不能慢”的意思,故选C)‎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B.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和落实创新激励政策的要求,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 C.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 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 ‎  【答案】D(A“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应与“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位置互换。B“完善和落实”语序不当,“的要求”应放在句末。C“明确强调”搭配不当)‎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2019年3月,一部名为《家国与边关》的宣传片走进全国多家电影院。这部短片时长45秒,聚焦中国各地极端艰苦环境中的边防军人。‎ 与常见的军队宣传片风格不同,这部短片不“秀肌肉”,只“讲感情”。飞机大炮、刀光剑影等常规元素在此片中无处可寻,‎ 有的只是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等艰苦条件下巡逻的场景。在最具冲击力的自然环境中呈现人物遭遇危险时的困境,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令观者动容,产生尊崇之情。‎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说,国防部新闻发布和宣传一直努力破除“高冷范”“衙门腔”,未来会越来越多地采用贴近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国防部的举措受到很多网友的点赞,请简要分析点赞的原因。‎ 答: ‎ ‎ ‎ ‎ ‎ ‎  【答案】①短片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使观众受到深刻的国防教育。‎ ‎②从普通边防军人的日常工作入手,以小见大,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③国防教育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专训卷十五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永竟废不用。‎ 辽东兵变。中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节选自《明史·马永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  【答案】B(参考原文: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 ‎  【答案】B(“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错,应是有关官员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扶持健壮者,所带部队称雄各军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 B.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知人善任,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 C.马永有威力,奋力平叛。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乘机作乱,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 D.马永文武兼备,被人称赞。他养了一百多个西北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应镇守辽地;王廷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重用。‎ ‎  【答案】D(“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错,由原文“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可以知道,李时只是认为马永勇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5分)‎ 译文: ‎ ‎ ‎ ‎(2)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5分)‎ 译文: ‎ ‎ ‎ ‎  【答案】(1)马永只是感念杰出人才赏识自己,想报效自己的私情。请求皇上宽容原谅他,让他回镇任职。(“知”“效”“俾”各1分,句意2分)‎ ‎(2)马永身为将领,厚待间谍,知晓敌人的虚实,因此逢战必胜。(“抚”“情伪”“辄”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长得魁梧伟岸,骁勇果敢有谋略。学习兵法,喜欢《左氏春秋》。继承世袭职位任金吾左卫指挥使。马永守备遵化时,敌寇入侵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弹劾,朝廷提拔马永代理其官职,镇守蓟州。完全淘汰各营里的老弱士兵,马永让他们去务农经商,收取佣金供给健壮的士卒,因此马永所统帅的部队,是各路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武宗巡幸到喜峰口,‎ 想要出边关,马永勒住马劝谏。皇帝注视他很久,笑着停止了出塞。中路擦崖面对敌人的要冲,没有城堡,耕地和放牧的百姓经常被敌寇抢掠。马永命令士兵每人带一个月的粮食,在山外扎营,在山崖上建筑城墙。城墙官署按期建成,于是调部队防守。记功,晋升为署都督同知。‎ 马永上书替陆完请求朝廷按已故官员的典制加以赠封,并且请求宽恕因议大礼而获罪的各位臣子。皇帝大怒,剥夺了马永的官职。巡按御史丘养浩说:“马永以仁德体恤军队,清廉并自律,巩固边防,击退强敌,军民安居乐业,把他比作国家的长城。边民听说马永要调离,拦住道路请他留下,并且携带子女想逃往他乡。马永只是感念杰出人才赏识自己,想报效自己的私情。请求皇上宽容原谅他,让他回镇任职。”马永最终被罢官不用。‎ 辽东发生兵变。宦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发生兵变后,元凶虽被斩杀,漏网的却很多。强悍的士兵无所顾忌,纠集同党大呼小叫,动不动就心怀叛乱。广宁士兵佟伏、张鉴等乘旱灾发生饥荒,煽动众人造反作乱,各营军兵却因惧怕马永没有人敢响应。佟伏等叛兵登上城的望楼,擂鼓叫嚣,马永亲率家兵向上展开猛烈攻击。千户张斌被斩杀,马永奋力战斗,带领将士全歼了叛军。‎ 马永蓄养了武士百余人,都是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兵变初定时,皇帝问李时谁可当将领。李时推荐马勇,并且说:“马永的家兵足够用了。”皇帝问:“当将军须文武兼备,岂有单纯靠勇猛的?”李时说:“辽东土地刚平定,必须有威力的人才能镇守。”到这时,最终是凭借马永的力量担任此职。都御史王廷相说:“马永善于用兵,并且廉洁,仍应该让他镇守蓟镇,作为京师的屏障。”还没来得及调遣,马永就去世了。辽人因为悲痛而多日不做买卖。当送丧队伍路过蓟镇,蓟镇人也都哭泣了。后来这两个重镇都为马永立了祠堂。‎ 马永身为将领,厚待间谍,知晓敌人的虚实,因此逢战必胜。他知人善任,所提拔的士兵校尉,后来大多官至大帅。尚书郑晓称马永和梁震有古代良将的风范。‎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          ”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古朴的乡村气息。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          ,         ”。 ‎ ‎(3)《曹刿论战》中,虽然齐军已败,但曹刿仍“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其原因是“          ”。 ‎ ‎  【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惧有伏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梦想,要具有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为此    ,在所不辞。 ‎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的精神。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煞费苦心。中华民族的航天梦,    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    ,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    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B.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C.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D.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  【答案】D(A两句话的主语都是航天事业,应该放在“不仅”的前面。B后面两句话都属于它蕴含的内容,所以应该先说其蕴含的是。C中国精神属于精神层面,应该先说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赴汤蹈火  装载  饮鸩止渴  发现 B.赴汤蹈火 承载 急功近利 探索 C.冲锋陷阵 承载 饮鸩止渴 探索 D.冲锋陷阵 装载 急功近利 发现 ‎  【答案】B(赴汤蹈火: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向敌人冲锋,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英勇;泛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根据语境,应该用“赴汤蹈火”。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装载:用运输工具载<人或物>。“承载”有担当或蒙受的意思,此处应选“承载”。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根据语境,应用“急功近利”。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发觉。“探索”是对未知领域或事物进行研究,“发现”的对象是没发现的事物,此处对象为“浩瀚宇宙”,只能用“探索”)‎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D.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  【答案】C(结合语境,应用“正因为如此”,排除A、B;“过去数十年中”是为了强调太空探索时间久,故选C)‎ ‎9.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请根据以下信息,提炼出“大数据”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6分)‎ 平均每一秒钟,会有60张照片上传到网络。每一分钟,会有60小时视频上传到视频网站YouTube。每一天,在脸书(Facebook)有40亿的信息扩散。每个智能手机用户平均会安装65个应用。每一天,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每一天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 答: ‎ ‎  【答案】信息量大、处理速度快、数据类型多。‎ 专训卷十六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直接导致经学在20世纪衰落的原因,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载体,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尽管我们可以从文学、历史、哲学角度研究经学,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 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晚清道咸以后,清朝的社会政治系统已开始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不足以因应困局。虽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譬如在与西洋的交涉中,曾国藩所一贯主张的“以诚待人”其实并未真正得到遵守。许多中西交涉最终只能以战争形式解决,中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不只是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是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如孙诒让、廖平、康有为、章太炎(后期)、唐文治、梁漱溟等已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极有争议,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借用时下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人文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 经学应该取精用宏,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抉发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够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仍然凤毛麟角。中国经学学者应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在这方面,20世纪留下了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经学不能故步自封,应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经学要重新恢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经学应显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供寻章摘句之用。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但由于古礼的原则在汉代以后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华文明的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 经学应该守先待后,接上固有学术,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深入的清理,努力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假如我们把经学理解为一种涵摄价值系统在内的知识体系,相比于佛学、西洋哲学—社会科学、神学等知识体系的自我清理,经学是远远落后的。我们还缺少真正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当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正在为之努力,期待陆续看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摘编自邓志峰《衰落呼唤新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学在20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是自主性的丧失,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 B.传统经学由于不能应对时局困境,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使得晚清以来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C.作者认为未来新经学须融合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 D.礼学是经学实践性的最初的表现形式,可惜后来逐渐被礼俗取代,失去了礼的精神原则。‎ ‎  【答案】C(A直接原因应是“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且“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错,“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经学作为学科已经不存在了,而不是成为附庸。B因果不成立,原文是“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D“可惜后来逐渐被礼俗取代”错,根据原文,被取代的是“礼的精神原则”而不是“礼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分析了经学衰落的原因,提出了“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的观点。‎ B.文中提到曾国藩等人的事例,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C.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学研究要“发生新变”应该如何着手,这三者是并列关系。‎ D.作者采用对比手法,论证了“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的必要性。‎ ‎  【答案】B(“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错,其目的是证明“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学研究要想重新崛起,就必须进行改革,拓宽研究内容,满足其学科的自我要求。‎ B.形成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是经学研究应做的,不能故步自封。‎ C.经学致用是以经的恒常性即常道来应对时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寻章摘句。‎ D.当前还没有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深入清理,有待今后研究。‎ ‎  【答案】D(“当前还没有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深入清理”错,条件与结果颠倒)‎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①‎ 柳宗元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 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②犹寄若堂封③。‎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④。‎ ‎  【注】①宪宗元和六年(811),赞同革新的吕衡州(吕温)死于贬所,被贬于朗州的刘二十八(刘禹锡)作诗吊唁,柳宗元在永州也写诗哀悼,并将诗寄给了当时在江陵的李深源、元克己两位侍御。②九原:墓地。③堂封:把坟墓筑成高高的方形,像堂一样。④元龙:陈登的字。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东汉末,荆州牧刘表曾与刘备、许汜等人评论天下人物,刘备极力推崇陈登,那时陈登已死。‎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士林”指文人士大夫阶层,“憔悴”二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众人因吕温的死而悲痛的心情,表明吕温地位之高。‎ B.颔联写吕温在景钟上没有留下功名,只有著作流传于后世,抒发了诗人对吕温的痛惜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同病相怜之叹。‎ C.颈联写吕温魂寄异乡后只留下一间空空的陋室,老百姓把他的坟墓修得高高的,表现出吕温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 D.这是一首悼亡诗,全诗情致缠绵,赞扬了吕温的道德、文章和才华,表达了诗人的深切哀悼和对朝廷的失望之情。‎ ‎  【答案】A(不能表明吕温地位之高,只能说明吕温的人缘好、影响大)‎ ‎5.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 ‎ ‎  【答案】尾联化用典故,(1分)诗人将自己和刘、李、元比作当年的荆州人物,把吕温比作陈登一样的英雄人物,(2分)表达了诗人对吕温的怀念和推崇,以及对朝廷不重用人才的讽刺。(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名言是“          ,         ”。 ‎ ‎(2)天宝三载(744),李白受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不惜重金为其饯行,《行路难(其一)》中的“          ,          ”写出了当时宴会的盛况。 ‎ ‎(3)《琵琶行》中琵琶女“        ,        ”的自叙,足以表现其当年身价之高、色艺之绝。 ‎ ‎  【答案】(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3)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7.请仔细分析下面两个例句,仿照示例,根据每个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另写两句话。要求:符合例句的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6分)‎ 例句: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他骄傲自满,所以他会落后。‎ 答: ‎ ‎ ‎ ‎ ‎ ‎ ‎ ‎  【答案】示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他没有坚持下去,所以他不会成功。‎ 如果今天有大雾,那么飞机就会停飞;今天起了大雾,所以今天飞机会停飞。‎ 专训卷十七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具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虏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ト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王安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  【答案】B(参考原文: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科,也称登第。一般考中进士以上就可称登科,但民间有“大小登科”的说法,结婚被称为“小登科”。‎ B.八品,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正八品是第十五级。宋代秘书郎、著作佐郎、国子博士等都属于八品官。‎ C.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和后妃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文中指祭祀。‎ ‎  【答案】C(起居注不记录皇子、后妃的言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C.王安礼善于断案。其前任审理不妥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  【答案】C(“囚室都空了”是因为王安礼处理案件雷厉风行,将之前滞留的案件都处理完了,而不是“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偕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5分)‎ 译文: ‎ ‎ ‎ ‎(2)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5分)‎ 译文: ‎ ‎ ‎ ‎  【答案】(1)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拿一些国家大事来询问他,对他的意见,皇上很赏识,并加以采纳。(状语后置“访以天下事”1分,“访”“乡纳”各1分,句意2分)‎ ‎(2)现在安礼勤勉治政,使邻国震动,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勤吏事”“殊邻”各1分,“骇”使动用法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就考中进士,受到河东唐介的征召。吕公弼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就推辞了,被任命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有一天神宗召见他,命他坐下,有关官员说八品官是没有赐座的,皇上特别地赐给他座位。升任直集贤院,出任润州、湖州知州,又召回任开封府判官。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拿一些国家大事来询问他,对他的意见,皇上很赏识,并加以采纳。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则坦然地说:“自古以来胸怀大度的君主,是不会因别人的言语有什么不当而治他的罪的。苏轼以他的才干自发奋起,认为爵位可以很快得到,而现在却仍然这样碌碌无为,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抱怨。现在如果按理治他的罪,我担心以后人们会说陛下不能容纳有才能的人。”神宗说:“我本来就不会深责他,现在既然你为他求情,我就宽赦他。你出去之后,不要把这事说出去,苏轼刚引起众人的怨恨,我恐怕有人会拿这件事来害你。”李定、张璪都要王安礼不要解救苏轼,王安礼没有答应,因此苏轼只受到轻微的处罚。‎ 王安礼以翰林学士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只要有事他立即处理。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妥当的案子,以及立案后没有处理的案子很多,牵涉到几万人。王安礼接手处理,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审理案件的情况公布于府衙门前,辽的使者从府衙前经过看到了,对王安礼夸奖不已。皇上听后高兴地说道:“过去秦国的内史廖从容地祭祀,破坏了由余的阴谋。现在安礼勤勉治政,使邻国震动,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于是特别提升了王安礼官阶一级。‎ 皇上多次失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离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都改迁,总计有数十万座,众人震动恐惧。王安礼劝谏说:“文王占卜说要传世三十年,‎ 他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而没有听说他为了利其后代而要迁移百姓墓地的事。”皇上同情百姓而诏令停止搬迁。‎ 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王安礼,王安礼被贬,以端明殿学士身份任江宁府知府,张汝贤也被罢免。绍永初年,恢复原职,知永兴军。绍圣二年,知太原府。得风寒病,四肢麻木不能行走,只得卧床办公,但下面的人都不敢欺瞒他。(王安礼)去世时,六十二岁,赠为右银青光禄大夫。‎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并以此来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       ,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 ‎(3)《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 ‎  【答案】(1)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2)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梅兰芳大师的舞台形象是美的化身。他的每一个动作,一个指法,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是完全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严格按照戏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感情需要而精心设计的,合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因而能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 他也是一位    的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梅大师在艺术事业上不因袭旧规而    、锐意创新。在《三堂会审》中,梅大师就把刘秉义所穿的蓝袍改为红袍。据说,《三堂会审》源于梆子。从前,梆子小、戏服颜色单调,只有红、蓝两种颜色,所以会审中两老生一红一蓝,示其区别,京剧沿之成习。梅大师考证刘秉义、潘必正二人的官阶相同,袍色本应一致,故而改蓝为红。这就使王金龙、苏三、刘秉义、潘必正服饰均为红色,谓之“满堂红”。 ‎ ‎(    )。王琴生由衷地赞美说,梅先生是一代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他不以著名表演艺术家    ,而是严肃认真地对待艺术,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听取同行和广大观众的意见。他待人至诚,互勉互励。在演出过程中,同台演员不慎出点差错,他从来不发脾气训人,而是尽力设法圆场,下台后还关照几句,安慰一下。梅大师常说,艺术上的竞争不是钩心斗角,而是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当程砚秋先生整理好全本《窦娥冤》后,梅大师认为,该剧更适合程派艺术特长。于是,他不再上演《六月雪》(即《窦娥冤》)这个剧目。不仅如此,他对其他行当和兄弟剧种,也采取博采众长的态度,积极吸取他们的艺术精华来    自己的表演艺术。 ‎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完全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合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严格按照戏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感情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B.严格按照戏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感情需要而精心设计的,完全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合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C.严格按照戏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感情需要而精心设计的,合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完全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 D.合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完全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严格按照戏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感情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  【答案】B(画横线句中的三个分句顺序错误。属于逻辑类错误,依据上文“每一个动作,一个指法,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应先说“严格按照戏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感情需要而精心设计的”,再说“完全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合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故选B)‎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必躬亲  独出心裁  自居  丰润 B.事必躬亲 匠心独运 自诩 丰润 C.身体力行 匠心独运 自居 丰富 D.身体力行 独出心裁 自诩 丰富 ‎  【答案】C(第一处,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二者都有“亲身做”的意思,但“身体力行”偏重于“努力去实践”,“事必躬亲”偏重于“凡事一定要亲自做”,并有“不放心别人去做”的意思,原文强调的是努力去实践,应选用“身体力行”。第二处,匠心独运: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独出心裁”多用在科学领域,原文强调的是在艺术上不因袭旧规而锐意创新,应选用“匠心独运”。第三处,自居:自以为具有某种身份<多用于贬义>。自诩:指自夸。应选用“自居”。第四处,丰富:①形容词,指<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②动词,使丰富。丰润:指<肌肤等>丰满滋润。联系上下文意可知,“丰润”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应选用“丰富”)‎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美的艺术也造就美的心灵 B.美的艺术也来自美的心灵 C.美的心灵与美的艺术息息相关 D.美的心灵也来自美的艺术 ‎  【答案】B(上文表现的是梅先生表演艺术杰出的一面,下文突出的是他的美好的道德修养。根据语境,应先说“美的艺术”,再说“美的心灵”,排除C、D;而艺术的美源自心灵的美好,排除A,故选B)‎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上阅读平台推行了“流量换金钱”的阅读方式。无论是新闻资讯、网络小说,还是音频视频,读够一定的时间和数量,  ①  ,收益将通过支付宝、微信、百度钱包等直接支付到账。当然,这些收益也不是那么容易挣到的,阅读花的时间越多,看的指定资讯越多,  ②  。“流量换金钱”的阅读方式实际上是网络平台的一种营销模式,只为更多地吸取读者的流量即关注度,  ③  。这种模式推出以后,一些本来与金钱无关的热门平台,面对来势汹汹的金钱攻势,也只能被裹挟其中。 ‎ 答: ‎ ‎ ‎ ‎ ‎ ‎  【答案】①就可以换得一部分收益 ②收益也就越大 ③来扩大(平台的)影响力 专训卷十八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在给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安全风险,因而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已是国家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最根本的保障,就是要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确保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语言的经济安全价值也日益凸显,语言正从不同方面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经济资源。语言不仅是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经济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特性——可开发利用,有经济价值和效益。尤其是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发展,语言科技和语言产业的兴起,促使语言的资源价值空前提升,成为国家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语言资源,是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 公民和国家语言能力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发展的永恒核心驱动力是人力资源,只有人力资源强大,才能保证经济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认知工具和交际工具,语言能力是人的素质构成和心智发展的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所以,公民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民族素质和国家人力资源质量与水平,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创造力和发展力。从另一个方面看,全球化时代,经济活动的国际化成为常态,强大的多语言支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学家对语言作为人力资本、语言能力在劳动收入差距中的作用等关于语言与经济相关性的研究,已从理论上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功能和经济效益。‎ 随着语言价值的凸显,语言经济正成为当代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除了传统的语言教育业、翻译业之外,以语言信息处理为核心的语言技术类产业、语言康复业、语言创意业、语文能力测评业、语言会展业、语言出版业,以及各种语言服务业等发展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据报道,英国英语产业每年获得100亿欧元的净利,与西班牙语学习相关联的产业每年产值达1500亿欧元。微软、苹果等公司不断开发中文软件,并刻意经常更新换代,捆绑其软硬件产品销售,不断从中国人的腰包吸金。可见,语言具有很强的经济引擎功能,拉动作用显著,语言经济也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这个支柱筑牢了,就为经济安全增添了一个砝码。‎ 语言科技可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现代科技发展,高度依赖语言科技。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技术要突破,关键就是要解决自然语言的机器识别与理解问题;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包括物联网)、信息发掘与提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语音合成技术等要进一步发展,都要倚重于语言资源的开发和语言技术的创新。语言科技是当代高新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和前沿领域,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滚滚源泉和强劲动力。而语言科技的落后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如我国汉字输入技术90%的市场为外国所掌控,每年要向国外支付手机汉字输入法专利费超过100亿元。这说明发展语言科技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国家语言能力是争取和维护国际经济利益的有力保障。随着国家经济不断融入国际体系,由市场、资本、人口流动、网络等构建的边界模糊的无形世界正在形成,国际经济利益的触角不断延伸,竞争日趋激烈,这就更加需要国家具有强大的语言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复杂的语言环境,满足多样化的语言需求,维护国际经济利益。具体来说,‎ 无论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国际贸易的运行、良好国际经济环境的营造、国际经济争端的维权,还是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与运用、经济动态的分析和把握、外来经济侵害的抵御、经济信息安全防范等,都离不开多语能力的支撑。否则,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受损。据2007年欧盟对20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有11%的企业曾因外语障碍损失经济利益,平均每家损失约为32.5万欧元,其中还不包括隐性损失。‎ 总之,语言在国家经济安全领域的多元作用日益凸显。应把语言的经济功能和安全价值的开发利用纳入国家战略,努力提升公民和国家的语言能力,大力发展语言经济和语言科技,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摘编自赵世举《语言与国家经济安全》,《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13日》)‎ ‎1.下列对“语言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在给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风险,在这样的形势下,语言的经济安全价值也日益凸显。‎ B.语言资源是国家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语言资源,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C.公民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民族素质和国家人力资源质量与水平,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创造力和发展力。‎ D.我国汉字输入技术90%的市场为外国所掌控,每年要向国外支付手机汉字输入法专利费超过100亿元,这说明语言科技的落后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安全隐患。‎ ‎  【答案】C(答非所问,选项只说明了公民个人语言能力对于国家经济创造力和发展力的影响,并没有涉及“语言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是人力资本,语言能力在劳动收入差距中具有作用,语言与经济具有相关性,经济学家对这种相关性的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功能和经济效益。‎ B.语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具有很强的经济引擎功能;语言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最具活力的一个增长点。‎ C.语言资源的开发和语言技术的创新,能推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语音合成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增强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D.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复杂的语言环境,满足多样化的语言需求,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国家尤其需要具有强大的语言能力。‎ ‎  【答案】B(“语言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最具活力的一个增长点”有误,混淆时间概念。原文第4段说,“随着语言价值的凸显,语言经济正成为当代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而非“已经成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微软、苹果等公司不断开发中文软件,并刻意经常更新换代,捆绑其软硬件产品销售,不断从中国人的腰包吸金。这从侧面表明,语言经济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 B.国家语言能力是争取和维护国际经济利益的有力保障,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只有不断提升其汉语言能力,才能维护国际经济利益,否则就会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受损。‎ C.作为当代高新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和前沿领域,语言科技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滚滚源泉和强劲动力,它能够增强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D.文章主旨在于阐明,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应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语言的经济功能和安全价值,努力提升公民和国家的语言能力,大力发展语言经济和语言科技。‎ ‎  【答案】B(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倒数第2段的表述可知,“国家语言能力”应该是指“多样化的语言”与“多语能力”,而不仅仅是指“汉语言能力”)‎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中“         ,          ”两句,用数字对仗的形式描写出“沙场秋点兵”的情形。 ‎ ‎(2)韩愈《师说》中“          ,          ”两句,说明了要向年纪比自己大的人学习的原因。 ‎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       ,       ”。 ‎ ‎  【答案】(1)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3)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农历四月,风儿是那样的和煦,阳光是那样的明媚,草木是那样的旺盛,青翠蓊郁,满目葱茏,鸟语花香,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欢歌。乡村的四月是绿织成的毯。此时的小麦经过一春的成长,抽穗灌浆,已经进入最有魅力的青壮年阶段,(    )。麦子把整个田野铺展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风儿吹来,麦浪蛇一般地行走着,滚动着,麦田如海,波浪滚滚,潮涨潮落,蔚为壮观。每当看到这样的    ,你就会恨不得也变成一株麦子——做一株麦子是多么的幸福呀,她是大海中的一滴,绿毯上的    ,队列中的一员,整齐划一,如阅兵的方阵。那威武的雄姿,    的气势,构成北方四月田野独有的画面。 ‎ 沿着幽幽的小径走到麦田的深处,翻卷的麦浪令人    ,那跳跃着的绿海里吐出盈盈笑语,让人心旌摇动,有放歌的冲动。凝望麦田,心情自然也随之飘舞轻飏,早已搁浅的心事随着心潮重新澎湃起来。 ‎ 四月底,麦子泛黄。布谷鸟好像在催促着农人千万不要大意,会准时叫起来,要一定在好天气时趁早把一年的心血抢回来。‎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显现出成熟的风韵,男性的健美和女性的端庄兼具 B.显现出成熟的风韵,兼具男性的健美和女性的端庄 C.男性的健美和女性的端庄兼具,显现出成熟的风韵 D.兼具男性的健美和女性的端庄,显现出成熟的风韵 ‎  【答案】D(从结构上看,两句话应同为动宾式结构,排除A、C;从语意上看,“显现出成熟的风韵”为总结句,应放在句末,排除B;故选D)‎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景象  一抹  排山倒海  眼花缭乱 B.景象 一抹 移山倒海 头晕目眩 C.景色 一道 移山倒海 眼花缭乱 D.景色 一道 排山倒海 头晕目眩 ‎  【答案】A(景象:现象;状况。景色:景致。根据语境,此处应用“景象”。“一抹”与“一道”都有“一条”的意思,但“一抹”更淡、更飘忽,与前文相照应。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移山倒海:改变山和海的位置,形容人的力量和气魄的伟大。根据语境,‎ 此处应用“排山倒海”。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头晕目眩:头脑发晕,两眼昏花。根据语境,此处应用“眼花缭乱”)‎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布谷鸟会准时叫起来,好像在催促着农人千万不要大意,要在好天气时一定趁早把一年的心血抢回来。‎ B.布谷鸟好像在催促着农人千万不要大意,会准时叫起来,一定要在好天气时趁早把一年的心血抢回来。‎ C.布谷鸟好像在催促着农人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在好天气时趁早把一年的心血抢回来,会准时叫起来。‎ D.布谷鸟会准时叫起来,好像在催促着农人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在好天气时趁早把一年的心血抢回来。‎ ‎  【答案】D(画横线的句子中,“布谷鸟好像在催促着农人千万不要大意,会准时叫起来”不合逻辑,应是布谷鸟“叫”“好像在催促着农人”;“一定”应放在“要”之前)‎ ‎8.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六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6分)‎ 树人中学40周年校庆邀请函 尊敬的校友:‎ 风雨沧桑40年,薪火相传一甲子。今年,树人中学将迎来诞辰40周年。为了弘扬树人精神,凝聚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力量,促进学校发展,我校决定以“携手再超越,共筑树人梦”为主题,于20××年7月9日(周日)在学校举行40周年庆典活动。我们热烈邀请您亲自莅临,共襄盛举!‎ 专此诚邀,叨扰望谅!‎ ‎(庆典活动相关安排我们将另行告知)‎ 树人中学40周年校庆筹备组 ‎20××年6月28日  ‎ 答: ‎ ‎ ‎ ‎ ‎ ‎ ‎ ‎ ‎ ‎ ‎ ‎  【答案】(1)“一甲子”改为“数十载”。(2)“诞辰40周年”改为“40周年华诞”。(3)“以‘携手再超越,共筑树人梦’为主题”应置于“举行”之后。(4)“热烈”改为“热忱”。(5)“亲自莅临”改为“莅临”。(6)“叨扰望谅”改为“敬祈惠允”。‎ 专训卷十九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坐与张仲方善,仲方驳李吉甫谥议,言用兵征发之弊,由吉甫而生,宪宗怒,贬仲方,俛亦罢学士。‎ 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俛性嫉恶,延英面言播之纤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求罢相任。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穆宗即位之始,两河廓定,四鄙无虞。而俛与段文昌屡献太平之策,劝穆宗休兵偃武。又以兵不可顿去,请密诏天下军镇有兵处,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帝不能深料,遂诏天下,如其策而行之。而藩籍之卒,合而为盗,伏于山林。‎ 俛性介独,持法守正。以己辅政日浅,超擢太骤,三上章恳辞仆射,不拜。改任吏部尚书。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不许。‎ 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萧俛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B.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C.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D.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  【答案】C(参考原文: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士,文中指官名,即翰林学士。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也可以称为学士。‎ B.吐蕃,是我国古代突厥人建立的政权,唐王朝曾经对其采取过和亲的政策。‎ C.禁军,指封建时代直辖于帝王,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D.褐衣,指粗布衣,也可以指贫贱未做官的人。古代贫贱的人一般穿粗布衣。‎ ‎  【答案】B(“突厥人”错,应是“藏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俛有正义感。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以求取宰相之位,还得到了当时宰相段文昌的帮助,萧俛却当面指责王播奸邪行贿。‎ B.萧俛谏言不当。穆宗平定两河地区之后,萧俛进言请求秘密“消兵”,皇上采取了他的建议,导致藩镇的在籍士兵集合起来成为盗贼。‎ C.萧俛有孝心。无论做官还是没做官,他对母亲都很孝顺;母亲死后,他为母守丧,文宗下诏征他入朝,他马上以守丧为名推辞。‎ D.萧俛淡泊孤傲。皇上提升他的官职,他几次加以推辞;退休后,为避免以前的属吏和宾朋在逢年过节时来宴请拜见,他回到了济源别墅。‎ ‎  【答案】C(文宗下诏征他入朝时,他的守丧期已满,他是借病推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5分)‎ 译文: ‎ ‎ ‎ ‎(2)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5分)‎ 译文: ‎ ‎ ‎ ‎  【答案】(1)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不仅不能取胜,更是危害自身的做法。原本就应该特别谨慎!(判断句“非惟”“乃自危之道也”各1分,“固”“深慎”各1分,句意1分)‎ ‎(2)萧俛又认为吏部文件多、事情杂,不符合养生之道,请求换成散官。(“以”“乞”“秩”各1分,句意2分)‎ ‎  【参考译文】‎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考中进士科。因与张仲方关系好受牵连,张仲方驳议李吉甫的谥号,谈论用兵征调的弊端是因李吉甫而引起的,宪宗发怒,贬谪张仲方,萧俛也被免去翰林学士的职位。‎ 十三年,皇甫镈执政,向皇上举荐萧俛。从此(萧俛)日益被看重,进升官阶为朝议郎,继承徐国公的爵位。十月,吐蕃侵犯泾原,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穆宗对宰相说:“用兵有必胜的办法吗?”萧俛回答说:“兵器是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情,圣明的君主不得已才动用它。如果放纵极小的怨恨,轻易挑起战争,使敌人结下怨恨,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不仅不能取胜,更是危害自身的做法。原本就应该特别谨慎!”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当时令狐楚被贬官为西川节度使,王播用金银财富广泛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而宰相段文昌又从中帮助他。萧俛生性嫉恨邪恶,在延英殿当面说王播奸邪行贿,朝中朝外人们议论纷纷,不能让他玷污宰相的名声。眼看王播的目的就要达到了,皇帝还没有醒悟,萧俛多次上奏请求辞去相位。萧俛身居相位,坚持真理,慎重对待国家栋梁。每次授任一个官吏,常常考虑是否恰当,所以很少因选拔不当而受到指责,然而心中嫉恨奸邪,将重位看得很轻,受到当时舆论的称赞。‎ 穆宗刚继承皇位时,平定了两河地区,四边没有忧患。而萧俛和段文昌屡次进献使天下太平的策略,劝穆宗休兵停战。又认为士兵不能立即撤销,请求秘密诏令天下拥有军队的军镇,每年在一百人中,限定八人私自逃离军队,称之为“消兵”。皇帝不能从远处着想,于是诏令天下,依照他的计策去做。结果藩镇的在籍士兵,集合起来成为盗贼,隐伏在山林中。‎ 萧俛天生孤傲清高不随流俗,执行法令坚持正道。认为自己辅佐治理政事的时间短,破格提升太快,多次递上章表诚恳地推辞仆射一职,不愿上任。改任吏部尚书。萧俛又认为吏部文件多、事情杂,不符合养生之道,请求换成散官。皇上不答应。‎ 萧俛在家里的行为尤其孝顺。母亲韦氏贤惠知礼,治理家事很严厉。萧俛即使做了宰相,侍奉在母亲的身边,与未做官时没有两样。为母亲守丧,‎ 因哀痛而身体消瘦得超过常人。守丧期满,文宗下诏征他入朝,(他)诚恳地借病推辞。退休在家后,因洛阳有他做官时的属吏和宾朋,为避免逢年过节时宴请拜见的麻烦,于是回到济源别墅,逍遥山野,一年到头歌咏不止。‎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形,以“          ,          ”两句表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同时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 ‎ ‎(3)李白在《蜀道难》中表明蜀国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 ‎  【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在本质上是有限存在的,不仅受着空间、时间的限制和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的约束,而且很难摆脱名缰利锁的诱惑、折磨,以及嫉妒、    、贪婪、骄纵、怨恨、攀比等种种心灵毒素的    ,这样,精神就难免会出现种种愁烦、般般痛苦。前贤指出,庄子齐物的思想、超拔的视角与旷达的心态,为后世的读书士子提供了一颗醒心丹、一服解毒剂。 ‎ 庄子认为,(  )。这种发展的、开放的思维方式,有助于避免认识上的绝对化,为“拿得起、放得下”提供一种开阔、多元、超拔的认知视角。俗世间的般般计较、种种纷争,只要一置入庄子的价值系统和“以道观之”的宏大视角之中,纵不    、云散烟消,也会感到淡然、释然,    了。 ‎ 庄子的思想是丰富复杂的。今天我们读庄子,是要读他站在极高视角,勘察人生问题的睿智;读他破除种种遮蔽,坦然面对本心的勇敢;读他不为物所拘,肆意放飞精神的潇洒。拥有了超拔视角和旷达心境,我们将有助于抓住有限的人生,破除无谓的烦恼,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怀疑  侵袭  冰释前嫌  不足为虑 B.怀疑 侵蚀 涣然冰释 不足介意 C.猜疑 侵蚀 涣然冰释 不足介意 D.猜疑 侵袭 冰释前嫌 不足为虑 ‎  【答案】C(怀疑:疑惑;不很相信;猜测。猜疑: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侵袭:侵入并袭击。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冰释前嫌: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被解除。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不足介意:不值得放在心上。不足为虑:不值得忧虑)‎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物都是相对的,从另一面来看一定条件下的失去却是获得 B.从另一面来看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的失去却是获得 C.从另一面来看一定条件下的失去却是获得,事物都是相对的 D.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的失去从另一面来看却是获得 ‎  【答案】D(先提出观点“事物都是相对的”,再对观点做进一步阐释)‎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拥有了超拔视角和旷达心境,将有助于抓住有限的人生,破除无谓的烦恼,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B.我们拥有了超拔视角和旷达心境,将有助于破除无谓的烦恼,抓住有限的人生,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C.拥有了超拔视角和旷达心境,将有助于我们抓住有限的人生,破除无谓的烦恼,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D.拥有了超拔视角和旷达心境,将有助于我们破除无谓的烦恼,抓住有限的人生,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  【答案】D(画横线的句子,“我们”应放在“有助于”之后;且“破除无谓的烦恼”与“抓住有限的人生”为递进关系,顺序应该互换。故选D)‎ ‎9.新华网“教育·读书”论坛以“最感动我的文学人物”为话题向网友征集对文学人物的点评。请你仿照示例,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择两个令你感动的文学人物,分别写一句点评的话。要求:形式工整,不必完全按照示例的句式。(6分)‎ ‎【示例】人物:大堰河 点评:用勤劳打点悲苦岁月,以爱心彰显善良人性。‎ ‎①人物: ‎ 点评: ‎ ‎ ‎ ‎②人物: ‎ 点评: ‎ ‎ ‎ ‎  【答案】示例一:①翠翠 古渡是美丽的背景,守望为爱情的注脚。‎ ‎②林黛玉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示例二:①桑地亚哥 纵横苍茫大海,演绎硬汉传奇。‎ ‎②卡西莫多 丑到极致,美到极致。‎ 专训卷二十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佛道二教同传统儒家并称“三教”。三教自并立以来,既相互排斥争斗,也相互吸收、不断融合,成为中国文化一大特色。儒家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逐渐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与此同时,佛教精微而高深的义理,道教的神仙方术、长生不老思想对皇帝贵族和一般士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果轮回、鬼神报应又迎合了普通大众的迷信心理。故无论儒家如何抵制,佛道二教的声势和影响日渐扩大,包括小说在内的艺术领域亦受其浸染。‎ 三教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向世俗化推进,以求贴近广大下层民众,扩大影响。这在小说中有大量的反映。《太平广记》载唐代俳优李可及以倡优身份讲论三教,言释迦如来、太上老君、文宣王皆为妇人。李可及将三教所奉教主作为取笑逗乐的对象,虽有不敬之嫌,‎ 但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以及三教间融洽的关系,而皇帝听罢“意极欢,宠锡颇厚”,也表明统治者乐见三教间和谐共处。‎ 唐宋文言小说中三教思想的融合方式有两种:一是在一部小说中收入了表现三家思想的故事,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搜神记》等作品中已有所表现;另一种方式是在一则故事中反映出两家甚至三家思想。唐宋文言小说中存在大量有意模糊佛道界限的作品,僧人道士化、道士僧人化。例如,《广异记·刘清真》中的五台山僧人即是佛道一体的形象。‎ 中国古代的三教融合往往呈现以儒家为主导,佛道二教向其靠拢的形态,如佛道二教都将“忠”“孝”置于教义中的重要地位。唐代佛教类书《法苑珠林》中设有“君臣”“纳谏”“忠孝”等类目,显示了佛教典籍对儒家思想的吸收。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提倡和强调较佛教更加主动,葛洪明确将“忠孝和顺仁信”作为修道的前提,其戒律要求信徒“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物”。由此可见,在三教融合的过程中,忠孝节义等儒家伦理观念同样成为道教价值中的一部分。‎ 佛道二教向儒家的靠拢在唐宋文言小说中有诸多表现,如五代杜光庭所撰《录异记》在“仙”“异人”后设有“忠”“孝”二门,是忠孝观念在道教小说中的反映。在道教小说中有一类因孝而得道成仙的故事,《仙传拾遗》写阳伯翁“事亲以孝”,他葬父于无终山,在墓侧“昼夜号恸”,因此感动了神明,最终得结佳偶,双双得道成仙。‎ 宋代三教融合更为深入,表现在小说上,就是不少作品中的三教思想浑然一体,无法截然区分。宋代李昌龄所编《乐善录》多辑因果报应之事,它出现于理学昌盛的南宋,受到上层文人的推重,称其“深有益于世教”,反映了当时三教融合已达相当之程度。‎ ‎(摘编自周瑾锋《唐宋文言小说中的“三教合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佛道能够融合,是因为佛教精微而高深的义理和道教长生不老的思想对人们具有吸引力。‎ B.唐宋文言小说借收入表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故事等方式,达到了融合三教思想的创作目的。‎ C.佛教和道教都主动地提倡儒家伦理道德,把儒家的忠孝思想放到了教义中的重要地位。‎ D.道教小说大多写因孝而得道成仙的故事,如《仙传拾遗》写过阳伯翁“事亲以孝”,葬父于无终山,在墓侧“昼夜号恸”,因此感动了神明。‎ ‎  【答案】C(A因果关系错误。B“达到了融合三教思想的创作目的”的说法,于文无据。D“道教小说大多写因孝而得道成仙的故事”,不合文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前两段介绍三教融合的基本情况,后面四段论述三教在小说中的融合方式及表现。‎ B.文章提及魏晋南北朝小说,表明唐宋文言小说收入表现三教思想的故事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C.文章第4段是总分结构,前面讲述儒佛道三教融合的形态,后面则分别举例加以论证。‎ D.文章列举《太平广记》和《乐善录》中的内容,论证了唐宋文言小说中的“三教合一”的观点。‎ ‎  【答案】A(“后面四段论述三教在小说中的融合方式及表现”错误,第4段并没有提及小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儒家代表官方意识形态,对佛教、道教进行了抵制,但这并未阻止佛道二教日渐扩大的影响力。‎ B.在儒佛道三教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三教之间一直呈现互相靠拢、互相吸收的形态。‎ C.从宋人创作的《乐善录》等文言小说来看,当时三教融合的程度较之于唐代更加的深入。‎ D.了解唐宋文言小说中的“三教合一”思想,有助于今人鉴赏唐宋文言小说并分析当时人的思想状况。‎ ‎  【答案】B(“三教之间一直呈现互相靠拢、互相吸收的形态”错误,第4段有“三教融合往往呈现以儒家为主导,佛道二教向其靠拢的形态”的表述)‎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琴兴 常建①‎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②,可以徽黄金③。‎ ‎  【注】①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仕途不得意,陶醉于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②梧桐枝,可为琴木。③徽,系琴弦的绳子;徽黄金,金琴徽,此处言琴的珍贵。‎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出弹琴的地点和诗人对琴声的独特感受,即琴声可以荡涤心灵,使人平静。‎ B.颔联用琴声的悠扬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澄明,突出地表现了此地环境的静谧美好。‎ C.颈联与“唯见江心秋月白”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写琴声的美妙动人。‎ D.本诗清新素雅,既表现了琴声的美妙,又描绘了一个清幽动人的意境。‎ ‎  【答案】B(“突出地表现了此地环境的静谧美好”错误。颔联主要写琴声的感染作用或影响)‎ ‎5.诗的最后两句表面写琴,实则另含人生深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  【答案】①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为,这才知道干枯的梧桐木做的古琴可以用黄金装饰,也可以弹奏出如此美妙的声音。②诗人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在于身居高位,而徜徉于山水之间,也未必不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标准一定要一致,并以此来劝诫刘禅,其中体现赏罚标准的两句是“        ,        ”。 ‎ ‎(2)在《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写蛟龙及寡妇的表现,侧面烘托客人的箫声非常具有感染力,营造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的两句是“        ,        ”。 ‎ ‎(3)在《离骚》中,屈原对自己的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并不因此感到后悔,其中最能表现他这一品质的句子是“        ,        ”。 ‎ ‎  【答案】(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A.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B.我是鸟。‎ C.我没有早起我无虫可吃。‎ 这是一种简单的演绎推理,它由一个大前提A,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B,推断出结论C,往往两个前提都有一定道理,而推断出的结论却不一定合理。请你根据上面这组推理,另外再写一组,要求大前提必须是熟语或者名言警句。‎ 答:A. ‎ B. ‎ C. ‎ ‎  【答案】A.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B.我是老人。‎ C.听我的话不会吃亏。‎ ‎(每句2分。大前提不是熟语或者名言警句的不得分,大前提和小前提没有道理的不给分,结论不合理的不给分)‎ 专训卷二十一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御史胡泓言罢。起知高邮军,制置使丘崇又论罢。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 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夹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檄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未几,文德亦以捷闻。士璧还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大元将兀良哈兵自交阯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辅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 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劾罢之,送漳州居住。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之。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疾,常呼士璧。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 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诏从之。‎ ‎(节选自《宋史·向士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B.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土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C.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D.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  【答案】C(参考原文: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古代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的。他们出生三个月后由长辈取名,名和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关联。‎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之称。考中进士才有当官进爵的资格。‎ C.“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隋代始置,六部之一。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文书的形式发布,又称“诏书”或“诏令”。‎ ‎  【答案】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会试及第者称“贡士”。另外,考中举人就有当官的资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向士璧忠心爱国,矢志不渝。他多次遭人弹劾而被免职,但他忠心不变,捐家资百万充当军费,连皇上都深为感动。‎ B.向士璧多谋善断,善于抓住战机。他不等朝廷的命令进军归州,他不听从贾似道之令用计成功断桥阻敌,朝廷都予升官嘉许。‎ C.向士璧久经沙场,屡立战功。他救援合州时,多次立下奇功;他救援潭州时,声东击西,知人善任,大败敌军,解了潭州之围。‎ D.向士璧为人正直,洁身自好。他不阿附权贵,遭到贾似道的嫉恨,被陷害致死,以致家属和部将王辅佑都受到牵连。‎ ‎  【答案】C(“救援潭州”错,他是“知潭州”,防御驻守此地。其他表述也有夸大,如“大败敌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辅佑率五百人往觇之。(5分)‎ 译文: ‎ ‎ ‎ ‎(2)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之。(5分)‎ 译文: ‎ ‎ ‎ ‎  【答案】(1)向士璧极力防守抗敌,听说敌方后续部队将要赶到,派王辅佑率领五百人前往侦察情况。(“且”“遣”“觇”各1分,句意2分)‎ ‎(2)幕僚方元善,极力迎合贾似道的心意,向士璧因此获罪而死,(方元善)又拘捕他的妻妾来索取钱物。(“坐”“拘”“征”各1分,句意2分)‎ ‎  【参考译文】‎ 向士璧字君玉,是常州人。恃才负气,精明强悍,很是洁身自好,绍定五年考中进士,不断升官至平江府通判,因为臣僚弹劾而被免职。后被起用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 又因为监察御史胡泓弹劾而被免职。被起用为高邮军知军,制置使丘崇又奏论将他免职。被起用为安庆府知府、黄州知州,迁任淮西提点刑狱兼黄州知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令向士璧前往支援,(向士璧)多次建立奇功。皇帝也对众位大臣说:“向士璧不等朝廷的命令,就进军归州,并且捐出家财百万来供给军费,他的精神值得嘉奖。”升任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担任旧职。‎ 开庆元年,涪州危急,朝廷又命令向士璧前往支援,北方军队在江两岸驻营,长度有几十里,阻挡船队不能够到达浮桥。当时朝廷从扬州抽调贾似道以枢密使的身份到六路宣谕诏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贾似道进驻峡州,传书向士璧将军事交给吕文德,向士璧不听从,用计弄断浮桥向皇帝报捷,详细说明计策。不久,吕文德也来报捷。向士璧回到峡州,正怀疑遭到排挤,不久被征召为宣抚司参议官,迁任湖南安抚副使兼潭州知州。不久,升任湖南制置副使。元朝大将兀良哈的军队从交阯往北撤退,先头部队到了城下,围攻很猛烈,向士璧极力防守抗敌,听说敌方后续部队将要赶到,派王辅佑率领五百人前往侦察情况,派易正大当监军,在南岳市与敌军相遇,一战有功,潭州之围于是解除。军情报告上去,赏赐金带,叫他佩戴,晋升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仍担任其他的旧职。‎ 贾似道拜相,忌恨他的功劳,不但不加奖赏,反而暗示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地弹劾罢免了他,送到漳州居住。又核查守城时所花费的钱粮,抓到行部责令他偿还。幕僚方元善,极力迎合贾似道的心意,向士璧因此获罪而死,(方元善)又拘捕他的妻妾来索取钱物。这以后方元善改任吉水县知县,不久回来后发了疯病,常常喊向士璧的名字。当时王辅佑也被贬到远地,等到文天祥起兵时到贬谪地去召王辅佑,(王辅佑)却已经死了。‎ 德祐元年三月,下诏追复元官,仍旧还给侍从官的恩典,在潭州建庙。第二年正月,太府卿柳岳请求录用他的子孙,诏令听从他的建议。‎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屈原怨恨君王太过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          ”。 ‎ ‎(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用春天的梨花来比喻胡天八月飞雪的景象,想象奇特,浪漫奔放。 ‎ ‎  【答案】(1)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当黄昏时分,我喜欢走进这片寂静而幽深的树林里,去散一会儿步。暮秋时节,树林里落叶萧萧,在大地上    了厚厚的一层。逢到干爽的天气,金色的落叶被煦暖的秋光照耀得近乎透明,踩在上面实在有些    ,不由得会把脚步放到最轻。这时候,我会    地叮嘱自己:别出声,轻一点踩过,再轻一点。我似乎真的听到了古人所谓的“秋声”,伴随着落叶的叹息,在泥土之下,在整个城市渐渐消歇的市声里,像暮色里的晚风轻轻吹过。 ‎ 也许是因为树林里的植株过于密集吧,所以每一棵香樟树都在努力地向上生长,(  )。也因此,每一棵香樟树的树形看上去都是那么高大、挺拔、秀美。当然我也十分明白,它们有扎得多深的树根,就有多高大的树干。它们那旺盛、恣肆的生长的力量,来自大地母亲的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棵香樟树树干外表的纹路,都是那么漂亮,堪称大自然和生命力的杰作。这些树皮上的纹路,都呈纵向的流线型,仿佛带着韵律感。其实,香樟树幼时的树皮是浅绿色的,而且十分平滑,并没有任何纹路。香樟树只有成年之后,‎ 尤其是上了年岁的老樟树,树皮上才会渐渐出现黄褐色或灰褐色的纵向裂纹。这些裂纹,是樟树们经历过风雨沧桑之后走向成熟的标志。 ‎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铺  问心有愧  不知不觉  恩惠 B.洒 问心有愧 有意无意 恩赐 C.铺 于心不忍 有意无意 恩赐 D.洒 于心不忍 不知不觉 恩惠 ‎  【答案】C(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洒:使分散地落下。问心有愧:自己问自己,心中感到不安。指做了对不住别人的事。于心不忍:从心里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有意无意:多指某种言行看似无意而实则有意。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才能使自己的干枝得到更好的舒展,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空间和阳光 B.才能使自己的干枝得到更好的舒展,这样才能使空间和阳光更多被争取 C.这样才能使空间和阳光更多被争取,才能使自己的干枝得到更好的舒展 D.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空间和阳光,才能使自己的干枝得到更好的舒展 ‎  【答案】D(根据语境判断,“争取到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干枝得到更好的舒展”之间是递进关系。同时注意前面一句的主语是“每一棵香樟树”)‎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成年之后的香樟树,尤其是上了年岁的老樟树,才会树皮上渐渐出现黄褐色或灰褐色的纵向裂纹。‎ B.只有成年之后的香樟树,尤其是上了年岁的老樟树,树皮上才会渐渐出现黄褐色或灰褐色的纵向裂纹。‎ C.香樟树只有成年之后,尤其是上了年岁的老樟树,才会树皮上渐渐出现黄褐色或灰褐色的纵向裂纹。‎ D.香樟树只有成年之后,尤其是老樟树上了年岁,树皮上才会渐渐出现黄褐色或灰褐色的纵向裂纹。‎ ‎  【答案】B(A、C、D的关联词“只有……才……”的位置均不恰当)‎ ‎9.阅读下面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6分)‎ 游览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参观亚洲数字艺术展、观赏原创舞剧和时装表演……日前,一场近距离感受北京市海淀区自然、文化和科技魅力的活动在京举行,来自外国驻华使馆官员、国际组织驻京机构负责人、外国驻京商会代表、境外媒体驻京记者、在京的外国专家和在京留学生等100余人参加了活动。漫步在湿地公园,碧波荡漾,湖面上时不时游来几只绿头鸭,泛起阵阵涟漪。看见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水草,外国友人们纷纷低下头辨识植物上面的标识牌:木茼蒿、大花海棠、荆芥、花叶玉簪、桔梗。他们充满了好奇。‎ 答: ‎ ‎ ‎ ‎  【答案】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迎来外国友人。‎ 专训卷二十二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叙事,通常理解为讲故事,历来是反观古代文学史演进时一个言人人殊的话题领域。本应以叙事见长的戏曲因为主体性的横溢斜出而秉有了诗性文本的诸多特征,叙事的饱受挤压已成为审视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不可回避的问题。‎ 就戏曲文体而言,无论是杂剧还是传奇体式,都曾在抒情传统所设置的召唤结构中徜徉内外,塑造并且被塑造。作为杂剧的标志性文体特征之一,“一人主唱”本来为文本提供了以曲词叙事的机缘,但“主角”之于杂剧文体结构的中心地位以及杂剧所采用的代人立言的演述方式,不仅使“人”始终成为作品构思的起点和全部,也将充分展示个体的生命际遇、表达心灵的敏感思考固化为题中应有之义。作者往往忍不住以“自喻”的方式表达自我,借助叙事主人公与自我的同构进行率性表达,“抒情”的凸显常常猝不及防。发展到后来,“我”甚至不再作为隐含的主人公,不再以“自喻”的方式表达自我,而是直接登场,自为主人公,以“写心”的演绎方式直接中断叙事,旨在抒情。此际,杂剧短小灵便的文本体制不但带来了创作主体抒情写心的自在与随性,又借助“俗”的审美规定性给定了一个更加便利的宣泄私人情感、挣脱雅俗羁绊的空间。‎ 抒情对叙事的干预不仅伴随了杂剧的文体独立,又“一路相随”,演变为南杂剧主角制下的人皆可唱的表征之一,轮唱、对唱、合唱等的介入形成了“代人立言”的多个声部,不仅没有形成对杂剧文体的结构性影响,反而以“复调”的形态助力抒情丰富性的生成。传奇戏曲因为篇幅长、规制大、线索纷纭且故事情节复杂,成为明清时期与小说地位相当的叙事文体。初看起来,叙事于其文本结构中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似非杂剧体一样可以轻易为抒情所左右,然其代人立言的角色传统、诗词化的剧曲演述、宫调叙事的结构模式等,作为这一文体的先天和元文体特征,仍然不可避免地为抒情提供了大量空间。‎ 在戏曲文体渐为文人青睐而又难入正统雅文化法眼的历史境遇中,其先天秉有的抒情元素为文人准确捕捉并被巧妙展开,并逐渐演变为具有本体性意义的文体显在特征。在求“奇”、求“趣”、求“真”的艺术言说中,不顾情节之规定、关目之要求,忽略人物形象塑造的行为、言语描摹,有意使用以抒情介入叙事的行文策略等。清代中期以后,抒情之凸起与叙事之孱弱已然演变为戏曲叙事的一种特殊形态,古典戏曲文体日益衰落的现实自然也不可避免。‎ ‎(摘编自杜桂萍《古典戏曲的“叙事”与“抒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人主唱”是杂剧的标志性特征之一,但在南杂剧中这一特点的限制已经被突破。‎ B.杂剧代人立言的演述方式直接导致作者创作时以“自喻”和直接登场的方式表达自我。‎ C.传奇戏曲代人立言的角色传统、诗词化的剧曲演述和宫调叙事的结构模式等元文体特征使抒情更容易。‎ D.戏曲作为世俗文化代表因而被文人喜爱,文人的改造改变了其本体意义的文体特征。‎ ‎  【答案】A(B曲解文意,“直接导致”不正确,原文是“作者往往忍不住”,因而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C张冠李戴,“元文体特征使抒情更容易”不恰当,尽管元文体特征“仍然不可避免地为抒情提供了大量空间”,但“似非杂剧体一样可以轻易为抒情所左右”。D强加因果,“戏曲作为世俗文化代表因而被文人喜爱”,对照原文“在戏曲文体渐为文人青睐而又难入正统雅文化法眼的历史境遇中”,两者之间不具备因果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从古代文学史演进中叙事的理解多样性出发,引入叙事在古典戏曲小说中饱受挤压的基本观点。‎ B.第2段主要从文体特征、创作心理、文本体制等方面分析了杂剧发展中抒情影响逐渐深入的具体过程。‎ C.第4段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古典戏曲抒情与叙事关系的变化与中国戏曲衰落之间的必然关联。‎ D.全文主要以杂剧、南杂剧、传奇戏曲等几个古典戏曲种类为例,表现对古典戏曲演述方式发生演变的认识。‎ ‎  【答案】C(“与中国戏曲衰落之间的必然关联”理解错误,原文为“古典戏曲文体日益衰落”,中国戏曲和古典戏曲文体不是同一个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没有戏曲主体性的横溢斜出而秉有的诗性文本特征,也许戏曲以叙事见长的特点就不会发生改变。‎ B.从戏曲这一注重叙事的文体受到抒情入侵的事实来看,中国的其他叙事文学创作中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现象。‎ C.相较于杂剧和南杂剧而言,传奇戏曲的篇幅长、规制大、线索纷纭且故事情节复杂使其抒情性较弱。‎ D.文人在古典戏曲创作中不顾情节、关目、人物塑造的基本要求,根源于他们以抒情介入叙事的行文策略。‎ ‎  【答案】D(因果关系说法不当。文人在求“奇”、求“趣”、求“真”的艺术言说中,不顾古典戏曲的基本要求而“有意使用以抒情介入叙事的行文策略”,这只是方式而不是“根源”)‎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         ”一句说明了善良的“本心”不是贤德之人所专有;“         ”一句则说明有贤德之人能保持这种本心。 ‎ ‎(2)杜甫《登高》中的“          ,          ”两句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 ‎(3)在《劝学》中,荀子首先谈到学习的意义,一番论证后,用“故”引出“         ,        ”两个比喻,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知明而行无过”。 ‎ ‎  【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把中国科技吹上天的“震惊体”和把中国科技贬入地的“神话体”,看似    ,其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由于无知和懒惰,对世界做出一种最省力、最简单的解释。省力的结果就是像    一样,把现实照得    。实际上,这些人的目的不是对世界获得深入的理解,而只是情绪的发泄。最滑稽的是,这两种文章还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已存在的理由,好像    。(    )。一个观点不会因为它是褒就自动正确,也不会因为它是贬就自动正确,只会因为实事求是而正确。只有在客观认识现实的基础上,‎ 才能根据现实而不是想象来决策。而为了客观认识现实,关键就是要提高科学素养,即使不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也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 ‎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针锋相对  放大镜  妍媸毕露 众人皆醉我独醒 B.短兵相接 放大镜 面目全非 醉翁之意不在酒 C.针锋相对 哈哈镜 面目全非 众人皆醉我独醒 D.短兵相接 哈哈镜 妍媸毕露 醉翁之意不在酒 ‎  【答案】C(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短兵相接:双方用刀剑等短兵器进行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针锋相对”强调对立,而“短兵相接”强调面对面,结合语境,此处应用“针锋相对”。哈哈镜:用凹凸不平的玻璃做成的镜子,照起来奇形怪状,引人发笑。放大镜:凸透镜的通称。从语境来看,此处要表达的是这些使用“震惊体”和“神话体”的人对现实真相的判断是无知的、不客观的、歪曲的,所以应用“哈哈镜”。妍媸毕露: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联系上文,“哈哈镜”照的结果就是“面目全非”,而不会是“妍媸毕露”那样清晰。所以此处应用“面目全非”。众人皆醉我独醒:所有人都已经醉倒,只有我一个人清醒。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根据前后语境,此处应用“众人皆醉我独醒”)‎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是捧还是踩,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 B.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捧,一个是踩,都没有实事求是 C.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踩,一个是捧,都没有实事求是 D.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是踩还是捧,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 ‎  【答案】A(括号内应该是一个过渡句,所以括号里的句子应该与上下文的内容和顺序保持一致。吹上天是“捧”,贬入地是“踩”,故排除C、D。括号后面的句子陈述的是两种可能,所以需选用两面词“是否”;而括号后面有“一个观点”这样的说法,A有“在不同的观点之间”,从前后衔接的角度来看,应排除B)‎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更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B.不仅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更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 C.既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也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 D.既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也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  【答案】D(A、B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前后分句不应该是递进关系;C“思维方式”和“科学知识”语序不当,应该遵循从“具体的科学知识”到抽象的“思维方式”的顺序)‎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地固定下来。只要经济基础不变,即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①  。此外,民俗的传承往往还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  ②  ,民俗就不会失去传承的思想基础。同时,民俗具有变异性。民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③  ,没有变异的民俗文化是不存在的。 ‎ 答: ‎ ‎ ‎ ‎ ‎ ‎  【答案】①民俗仍然具有稳定性 ②如果传统观念没有发生巨大变化 ③而其变异性是绝对的 专训卷二十三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将用为御史中丞,为元载沮却,故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庐、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裴谞传》)‎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古代指刚死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皇后,这里指唐代宗;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  【答案】A(参考原文: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 C.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考察民情。‎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祀、科举、学校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 ‎  【答案】C(视事,指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裴谞务实为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的良苦用心。‎ D.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应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  【答案】D(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说“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和原文矛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5分)‎ 译文: ‎ ‎ ‎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5分)‎ 译文: ‎ ‎ ‎ ‎  【答案】(1)史思明从前担任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因感念裴宽昔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说过裴谞的名声,于是派遣巡逻骑兵追踪并找到了他,非常高兴。(“为”“德”“遣”“迹”各1分,句意1分。为:担任。德:感念。遣:派遣。迹:行迹)‎ ‎(2)裴谞厌恶执法官员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恶”“舞文”“重轻”“讽”各1分,句意1分。恶:痛恨。舞文:玩弄文字。重轻:刑罪的轻重。讽:讽劝)‎ ‎  【参考译文】‎ 裴谞,字士明,明经科及第,调任河南府参军事。他性情豁达,举止沉稳而不急躁。多次升官做到京兆仓曹参军。适逢史思明叛乱,裴谞逃到山谷里。史思明从前担任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因感念裴宽昔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说过裴谞的名声,于是派遣巡逻骑兵追踪并找到了他,‎ 非常高兴,称裴谞为“郎君”,授以伪职御史中丞。叛贼大肆残害唐室宗亲,裴谞暗中予以宽解拖延,使数百人得以保全性命。他曾向朝廷报告叛贼内部虚实,事情泄露后,史思明愤恨得连声责骂,几乎要把他杀死。安史叛乱平定后,(裴谞)官拜太子中允,又升为考功郎中,多次宴饮被召见到内廷奏事。‎ 唐代宗避乱陕州,裴谞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的行营,代宗说:“疾风知劲草,果然值得信赖。”准备任用他为御史中丞,受到元载的阻止,因而授河东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大旱,裴谞入朝议事,皇帝把他叫到便殿,问他制酒业全年的利润和收支情况,裴谞迟迟未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谞说:“我有所考虑。”唐代宗问:“考虑什么?”裴谞答道:“我从河东到京师,行经的三百里之内,农民们愁苦叹息,庄稼全部未能种上。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拿营利多少来询问我。孟子说过:‘治理国家,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谈论利呢?’所以我没敢马上回答。”唐代宗说:“如果没有你这番话,我也听不到这样的道理。”授任他为左司郎中,多次向他询问关于政事的意见。元载忌妒他,裴谞因而外调做虔州刺史,历任饶、庐、亳三州刺史,后调回做右金吾将军。‎ 唐德宗刚刚登基,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满朝文武震恐顺服。当时,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禁止屠杀。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裴谞将此事向皇帝陈奏,唐德宗认为他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责问裴谞说:“尚父郭子仪有重建江山社稷的功勋,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替他遮掩?”裴谞笑道:“这不是你所能知晓的。尚父正处功高位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一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多。如今我举发他的小过失,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仗势。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不也是可以的吗?”‎ 当时在朝堂之上特地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来审决民间狱讼,凡有争辩不服者就来敲击登闻鼓。裴谞上奏说:“谏鼓、谤木的设置,本是用来了解冤情、引进采纳正直的话。如今诡谲狡猾的人,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争执的不过是一些细微的事,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干什么?”唐德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各类案件又交还有关机构处理。裴谞厌恶各级执法官员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加以讽劝。裴谞因为朋友受罚受到牵连,被贬为阆州司马。不久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尹、东都副留守的职位。裴谞因先祖共五代都曾担任过河南尹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去世时,七十五岁,追赠礼部尚书。‎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         ,         ”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叶、荷花装饰的衣服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句子是“          ,          ”。 ‎ ‎(3)杜甫在《望岳》中发出要攀登泰山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诗句是“       ,        ”。 ‎ ‎  【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近日,一个产品网售额占全国超两成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引发了广泛关注:福建莆田鞋城,白天    ,夜晚却是卖假狂欢之处。不少厂商打着原单真标的旗子,‎ 装着耐克的盒子,但掩盖不住鱼目混珠的里子。与30年前温州“纸皮鞋”厂商相同的是,这些“代工2.0时代”的厂商,(    )。有时仿品质量    优于正品,    仍走老路“蹭名牌”,这正是令人痛心之处。近年来,政府部门与电商平台的打假力度一年胜过一年,但一些地方制假售假的情况依然如故,这暴露出商业伦理的集体滑坡问题。这其中    有制假者贪赚快钱的原因,但也有当地政府和电商平台默许纵容的原因。源头打假不力,销售地和网上打假就会变成“打地鼠”,“监管发力”只会沦为一句空话,等到制假规模壮大之后,不仅连根拔起愈加困难,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只是以某个品牌,而且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为代价。 ‎ ‎6.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门无杂宾  虽然  但  当然 B.门庭冷落 甚至 却 固然 C.门庭冷落 虽然 但 当然 D.门无杂宾 甚至 却 固然 ‎  【答案】B(门庭冷落:门前庭院来人稀少,冷冷清清。形容家庭衰败,被人冷落。门无杂宾:家中没有杂七杂八的宾客。指交友十分谨慎。文中语境是形容宾客少,所以应用“门庭冷落”。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甚至”和“却”在句中组合,意在阐明仿品质量并不差,仍然“蹭名牌”,与后一句形成转折关系。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当然:应当这样;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联系上下文意思,应用“固然”)‎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的具备真技术、好设备,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有的因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 B.有的因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有的具备真技术、好设备,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 C.有的制造出的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是因为具备真技术、好设备;有的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是因为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 D.有的因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往往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有的具备真技术、好设备,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 ‎  【答案】B(括号后面说“有时仿品质量……优于正品”,因此括号内语句也要用“质量”与之衔接,由此排除A、C;“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和“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的逻辑关系是先代工再掌握技术,排除D)‎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只是某个品牌,而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为代价。‎ B.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是某个品牌,而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 C.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是某个品牌,而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为代价。‎ D.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只是某个品牌,还有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 ‎  【答案】D(画横线的句子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混乱。句中“以”的位置不当,且“是……为代价”句式杂糅。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A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问题没有修改;B修改后不存在语病,但“不是某个品牌”改变了原意;C不仅结构混乱问题没有解决,而且“不是某个品牌”改变了原意。故选D)‎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  ①  ,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就还有复兴的希望;  ②  ,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也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  ③  ,而且民族本身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也不复存在。 ‎ 答: ‎ ‎ ‎ ‎  【答案】①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 ‎②如果文化已经消亡 ③不仅民族政权覆灭 专训卷二十四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资源的共同滋养。其中,敦煌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成为一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多种人类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地域文化。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道理的。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敦煌文化既有多种文化形态的汇通融合,又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兼容了不同文化类型各自的合理性。‎ ‎“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和而不同”意味着承认各种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我们才造就了敦煌文化,并使敦煌文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希望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是中国绝不希望用中国这一套思想把世界统一起来,同时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文明有这样的能力将有上万年文明史、70多亿人的世界统一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认和强调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世界需要的就是“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 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其延续不断的“基因密码”就是“和而不同”“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基因密码”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 ‎(摘编自范鹏《“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精神,这使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 B.敦煌曾是多种文明形态的交汇之所,这种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 C.“通而不统”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两者都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用中国智慧解决人类问题,但并不能以此统一世界各种文明。‎ ‎  【答案】C(“‘通而不统’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形成”错,原文只是说“‘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故选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论证敦煌文化的精神,更具现实意义。‎ B.文章通过和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的比较,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世界性的特点。‎ C.文章从敦煌文化的形成、传承渊源等多方面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明了“通而不统”“和而不同”两者概念之间的不同。‎ ‎  【答案】D(“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错,没有运用对比手法;“两者概念之间的不同”错,这里只阐明了相同点。故选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是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 B.有世界性特点的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认为它不属于中国文化是错误的。‎ C.如果敦煌文化不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那么它就会被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异化。‎ D.相较于其他中华文化,如齐鲁文化,敦煌文化的独立性、兼容性无疑是首屈一指的。‎ ‎  【答案】B(A强加因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原因,文中并没有提及。C“就会被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异化”说法过于绝对。D“敦煌文化的独立性、兼容性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于文无据,“首屈一指”指居于第一位的,原文没有相关信息。故选B)‎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再泛吴江①‎ 王禹偁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②精灵还笑我,绿袍③依旧惹埃尘。‎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②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后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鲈鱼脍,遂辞官归吴。③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 ‎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既交代了诗人被贬吴地、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又照应了“再泛吴江”的诗题,还与尾联的“绿袍”相呼应。‎ B.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输”“属”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山野生活的向往。‎ C.颈联以移动的视角写景,照应了诗题“泛吴江”;再以“晓月孤轮”“晴山数点”,表达了诗人泛舟时的心情。‎ D.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严守格律,音韵和谐;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融情于景的写法运用得当;抒情委婉含蓄。‎ ‎  【答案】B(“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错,从诗中来看,“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碧波”指的是江面,“疏雨”指的是小雨,这些都是实指,故没有设喻)‎ ‎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答案】①诗人第二次遭贬且疾病缠身,因此,当看到江上自由飞翔的野鸟、江边悠闲垂钓的渔人,心生羡慕,萌生了想和张翰一样辞官归隐的想法。②但是他又无法脱下“绿袍”真正遁世而不惹埃尘,表达了诗人对入世的执着。③同时,自己的执着入世,却仅仅换来“绿袍”之身和一贬再贬,流露出诗人对仕途坎坷的不满与自嘲。‎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          ”表达了他宁死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态度。 ‎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          ,          ”。 ‎ ‎(3)苏轼《赤壁赋》中的“         ,          ”,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 ‎ ‎  【答案】(1)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2)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①  ,它们生于恐龙年代,历经沧海桑田顽强生存至今,在生物进化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极高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海龟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伞物种”,对海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十分重要,一直是世界海洋保护的“旗舰物种”。海龟具有独特的生活史和神奇的导航能力,在自然状态下它们需要数十年才能性成熟,  ②  ,它们每年不远千里、历经磨难回到出生地繁殖后代,但只有千分之一的个体能够顺利长大。因此,  ③  ,都值得我们加倍珍惜和爱护。 ‎ 答: ‎ ‎ ‎ ‎  【答案】①海龟是著名的海洋“活化石”‎ ‎②为了种群延续 ③每一只海龟都是生命的奇迹 专训卷二十五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愚字必明,衢州龙游人。幼警敏力学。弱冠入太学,有声,受业者甚众。侍御史柴瑾、祭酒颜师鲁、博士林光朝深器重之。瑾每奏对称上意,则曰:“臣客刘愚为臣言。”师鲁尝奏愚行艺,上记曰:“此向者柴瑾所荐也。”上舍①释褐,居第一。调江陵府教授,早晚为诸生讲说,同僚相率以听。愚益谦下,与叶适、项安世讲论不倦,每以隐居学道为乐。‎ 岁满,帅王蔺致书剡辟,固辞,贫不能归。外移安乡县令,邑逋赋万计,愚核实数,宽限期,民不见吏而赋自足。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而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邑有范仲淹读书地,为绘像立祠,兴学,士竞知劝。‎ 诸司交荐,改秩,愚雅不乐仕进,遂致仕。丞相余端礼,乡人也,与愚有旧,且召堂审,愚竟舍去不顾。结庐城南,颓垣败壁,蓬蒿萧然。著书自适,《书》、《礼》、《语》、《孟》皆有解。年八十三而卒。故友与其门人私谥曰谦靖先生,后更谥曰靖君,乡郡祠之。‎ 妻徐氏在家时,其母将以嫁姑子之富者,徐泣曰:“为富人妻,不愿也。”遂归于愚,居破屋中,一事机杼。愚尝怀白金归,徐怒曰:“我以子为贤而若是,亟具归。”愚出书以示,束脩得也,乃已。有梁鸿②之风焉。‎ 子克、几、凡。克蚤以诗名,叶适尝称其可继陶、韦。‎ ‎(节选自《宋史·刘愚传》)‎ ‎【注】①上舍: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按一定的条件依次而升。②梁鸿:东汉人,少孤,受业太学,家贫而尚气节。娶同县女孟光,夫妻相敬如宾,共入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咏诗弹琴以自娱。后以梁鸿代指丈夫,亦指贤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而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 B.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而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 C.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而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 D.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而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 ‎  【答案】D(参考原文: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而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学”是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传授儒家经典,有时设国子学(国子监)。‎ B.“祭酒”是学官名,东汉有博士祭酒,隋唐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者。‎ C.“私谥”指古时人死后由亲友或门生为之加立的谥号,如陶渊明谥“靖节”即为私谥。‎ D.“束脩”指捆成一捆(十条)的干肉,是古时学校送给老师的报酬,后也借指薪俸。‎ ‎  【答案】D(“学校送给老师”错,应为“学生送给老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愚品学俱佳,深受名流器重。他二十岁进入太学后,就有很多人跟随他学习,柴瑾、颜师鲁先后向皇帝推荐他,最终,他以上舍第一名的成绩出仕。‎ B.刘愚仁民爱物,体恤百姓困苦。安乡县百姓拖欠赋税数以万计,他身为县令,并未派县役催逼,只是核实数目,宽缓期限,后来老百姓都缴清了赋税。‎ C.刘愚朴素淡泊,不以仕进为念。他辞去官职之后,丞相余端礼因为与他的同学有旧交情,想要重新起用他,他不乐意,宁肯去过隐居著书的清贫生活。‎ D.刘愚清廉如水,夫妇同甘共苦。妻子徐氏不愿嫁给富人,嫁给刘愚后居住在破屋中,专注于纺织之事。写徐氏是为了从侧面表现刘愚的高尚品质。‎ ‎  【答案】C(“丞相余端礼因为与他的同学有旧交情”错,从文中来看,第3段说的是“丞相余端礼,乡人也,与愚有旧”,应是与刘愚有旧交情,并非是与“他的同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结庐城南,颓垣败壁,蓬蒿萧然。著书自适,《书》、《礼》、《语》、《孟》皆有解。(5分)‎ 译文: ‎ ‎ ‎ ‎(2)愚尝怀白金归,徐怒曰:“我以子为贤而若是,亟具归。”(5分)‎ 译文: ‎ ‎ ‎ ‎【答案】(1)刘愚在城南构筑房舍,墙壁残缺不全,(院中)长满野草,冷落萧条。(他)以撰写著作自得其乐,对《书》《礼》《论语》《孟子》都有见解。(省略句“结庐城南”1分,“垣”“萧然”“著”各1分,句意1分)‎ ‎(2)刘愚曾怀揣银两回来,徐氏生气地说:“我以为你是贤良的人,你却这个样子,赶快把钱都送回去。”(“以……为”1分,“怀”“是”“亟”“具”各1分)‎ ‎【参考译文】‎ 刘愚字必明,衢州龙游人。幼年的时候机警聪敏,努力学习。二十岁进入太学,有声誉,跟他学习的人很多。侍御史柴瑾、祭酒颜师鲁、博士林光朝很器重他。柴瑾每每上奏对答合皇上的心意,就说:“这是我的门客刘愚向我说的。”颜师鲁曾经上奏刘愚的德行技艺,皇上记起来说:“这是以前柴瑾推荐的人。”作为上舍生开始担任官职,刘愚位居第一。调任江陵府教授,早晚为学生讲课,同僚们相继来听。刘愚更加谦逊,和叶适、项安世讲论不知疲倦,常以隐居学道为乐事。‎ 满一年后,大帅王蔺写书信征召他,他坚决推辞,此时他贫穷得不能回家。外调到安乡县做县令,这时县里拖欠的赋税以万来计数,刘愚核实数目,放宽期限,百姓不用官吏催赋税数目就缴足了。恰逢年成不好,刘愚要拿出常平仓的米救济百姓,邑佐认为这样做不行,刘愚说:“有罪不会连累你。”于是他拿出几千万成串的钱,召集商人买入其他郡的米并按原价卖出,米价立刻平稳了,米仓还积累了数千石粮食来防备饥旱。县里有范仲淹读过书的地方,刘愚为他画像立祠,兴办学校,学生竞相勉励。‎ 各司官员交相推荐他,升了官,刘愚一向不喜欢当官,于是辞去官职。丞相余端礼,是刘愚的同乡,和他有旧交情,于是召他当官,刘愚竟然不去。刘愚在城南构筑房舍,墙壁残败不全,(院中)长满野草,冷落萧条。(他)以撰写著作自得其乐,对《书》《礼》《论语》《孟子》都有见解。八十三岁去世。他的老朋友和门人为他起私谥为谦靖先生,后来改谥号为靖君,乡郡里给他建祠纪念。‎ 他的妻子徐氏在娘家时,她的母亲想把她嫁给姑家有钱的儿子,徐氏哭着说:“给有钱人做妻子,不愿意。”于是嫁给刘愚,住在破屋里,一心纺织。刘愚曾怀揣银两回来,徐氏生气地说:‎ ‎“我以为你是贤良的人,你却这个样子,赶快把钱都送回去。”刘愚拿出书信给她看,原来是讲课得来的报酬,她这才作罢。刘愚有梁鸿的遗风。‎ 刘愚的儿子有刘克、刘几、刘凡。刘克早年以诗闻名,叶适曾经称他可继承陶渊明、韦应物的诗风。‎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一诗中,描写女主人公回忆小时候与氓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          ,          ”。 ‎ ‎(2)《小石潭记》中“           ,          ”两句,传神地写出潭中鱼儿忽然向远方游去的轻快敏捷的样子。 ‎ ‎(3)《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尾,词人感慨人生、以酒献月的句子是“       ,      ”。 ‎ ‎  【答案】(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从新起点继续出发的中国,如何    ?怀揣复兴梦想的中华民族,何以抵达光辉的彼岸? ‎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逐梦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进行着    的改革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正是由于这样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我们才勇于在迎接挑战中实现“中国梦”。 ‎ 今日之中国,其行进也迅疾,其抵达也浩荡,但距离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梦想,依然是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世所罕见的困难。但我们坚信    ,只要我们有信心,不惧任何风险,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打开中国发展新局面,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 ‎ 眺望东方的地平线,曙光已经显现,中国大有希望。把激荡百年的民族梦想与自信力量,写在中国大地,融入每一个人的心底,世界将会听到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回响——‎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或俗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众人拾柴火焰高 与日俱增 四面楚歌 滴水穿石 B.众人拾柴火焰高 坚定不移 ‎ 行百里者半九十 滴水穿石 C.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坚定不移 行百里者半九十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与日俱增 四面楚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答案】C(第一空陈述的主体是“中国”,说的是中国如何继续发展,故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排除A、B。第二空在“改革创新”前用“坚定不移”符合表达的意思,而“与日俱增”不能修饰“改革创新”,故选C)‎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正是由于这样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我们才勇于在迎接挑战中实现“中国梦”。‎ B.正是由于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才勇于在迎接挑战中实现“中国梦”。‎ C.正是由于这样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我们才勇于在迎接挑战中实现“中国梦”。‎ D.正是由于这样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才勇于在迎接挑战中实现“中国梦”。‎ ‎【答案】B(原句语序不当。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B.它是一轮朝日,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 C.它是一轮朝日,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立于高山之巅 D.它是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立于高山之巅的一轮朝日 ‎【答案】A(根据前后句可知,该句句式为“它是……一轮朝日”,可排除B、C。按照逻辑,应该是立于高山之巅才能远看东方,故选A)‎ ‎9.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12个字。(6分)‎ ‎“根与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近日在澳门市政署大楼开幕。杭州刺绣、东阳竹编、乐清黄杨木雕等“非遗”项目与澳门市民见面。据介绍,浙江省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17项。本次展演将以静态展览、活态展示、舞台表演、工作坊体验等形式,向澳门市民和游客生动地展示浙江省绚丽多姿的非遗项目与传统文化。本次活动旨在庆祝2019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促进内地与澳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并让澳门市民更好地感受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 ‎ ‎  【答案】浙江“非遗”走进澳门。‎ 专训卷二十六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 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这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世纪之交,美国有关机构提出“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从世界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从教育对象特点看,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等,迫切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些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力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摘编自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党和国家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基于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根本性地位。‎ B.高校要坚持“双一流”建设,是因为本科教育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 C.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从根本上说是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D.“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生源特质决定了他们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  【答案】A(B曲解文意。文章第1段说“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C曲解文意。阅读文章第3段可知,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有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教育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教育对象的变化并不是根本上的变化。D曲解文意。文章最后一段说“‘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并不是他们的特质决定了他们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建设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的问题。‎ B.文章第2段援引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办学经验,意在通过对比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C.文章第3段从三个方面阐述建设一流本科的迫切性,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D.文章的论证思路是先交代背景,再提出观点,紧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努力的方向。‎ ‎  【答案】B(“意在通过对比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说法错误。文章第2段援引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办学经验,意在阐述国外高校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那么,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所以,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建设一流本科,才能建设一流大学。‎ B.如果不进行改革调整,高校教育会跟不上新形势,难以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 C.借鉴国外经验,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共识。‎ D.在推动人才培养进程中,加强“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  【答案】C(曲解文意。文章第2段最后一句话说的是“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规”这一意象多用于离别诗中,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和《蜀道难》中的“        ”都用了此意象。 ‎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渴望拥有“广厦千万间”的目的是“        ”,而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始皇的阿房宫奢华的程度让天下之人“        ”。 ‎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后感叹“        ”,这与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借问廉颇“        ”所表达的悲怆之情类似。 ‎ ‎  【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 又闻子规啼夜月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敢言而敢怒 ‎(3)可怜白发生 尚能饭否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它们的继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它们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阿拉伯数字    中文书写系统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 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扩展,一方面是由于文字自身的发展规律。阿拉伯数字书写简便,与汉字的区别性强,(    ),因而在获得中文书写系统的接受后迅速在各个领域扩展使用。另一方面,其扩展也得益于社会发展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引导,特别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政策法规对其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总体来说,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渐扩大范围的过程,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中文书写系统,跟汉字数字形式大体上形成了分工互补、    的格局。从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脉相传  融入  推广  各司其职 B.一脉相通 加入 推进 按部就班 C.一脉相传 融入 推广 按部就班 D.一脉相通 加入 推进 各司其职 ‎  【答案】A(一脉相传: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一脉相通:比喻事物间互相关联,如同血脉一样相通。“一脉相传”侧重于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根据文意,应选择“一脉相传”。融入:融合。加入:加上,掺进去;参加进去。根据上下文,应选择“融入”。推广:扩大事物使用的范围或起作用的范围。推进:推动工作,使前进;<战线或作战的军队等>向前进。各司其职:各自管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按部就班”有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的意味。根据文意,应选择“各司其职”。故选A)‎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可以用它简便地表示计量、编号等 B.在表示计量、编号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C.阿拉伯数字便于表示计量、编号等 D.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计量、编号等特别简便 ‎  【答案】B(括号前的陈述对象是“阿拉伯数字”,从前后主语一致的角度看,可以排除A、D;C主语是“阿拉伯数字”,从简洁的角度看,可以排除C。故选B)‎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B.从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可以看出,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C.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可以看出,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D.其逐步稳定和扩展过程的反复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  【答案】B(A“说明”的主语不能是“中”;C“看出”的主语不能是“反复”和“稳定”;D前句语序不当,后句“及其”使用不当。故选B)‎ ‎8.‎ 有个名叫“老树画画”的人在某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幅画,并配上了一段颇为“佛系”的文字:“终于熬到周末,独自去看荷塘。清风花香扑面,忘了世态炎凉。”此作一时引起热议,有人称赞,有人批评。对于此画,你有何看法?请结合画面内容及文字说明理由(至少两个)。(6分)‎ 答: ‎ ‎ ‎ ‎ ‎ ‎  【答案】示例:‎ 称赞:画面充分体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男子身着长衫、头戴宽檐帽静立岸边,眺望着辽阔的水面,水中点点莲叶;画作表现了当下的日常生活,表达了最真切的感受;画面及文字表现出一种豁达、通透、低调的生活态度。‎ 批评:“熬到周末”“忘了世态炎凉”体现出面对生活压力的消极逃避态度;起点低,理想低,缺乏进取精神;一味“佛系”容易和社会脱节。(言之成理即可,结合画面内容及文字2分;理由两点即可,一点1分;表达连贯、层次清楚2分)‎ 专训卷二十七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孝忠,本奚之种类。父谧,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天宝末,以善射授内供奉。安禄山奏为偏将,破九姓突厥,先登陷阵,以功授果毅折冲。‎ 上元中,奏授左领军郎将。李宝臣以孝忠谨重骁勇,甚委信之,以妻妹昧谷氏妻焉,仍悉以易州诸镇兵马令其统制。前后居城镇十余年,甚著威惠。‎ 田承嗣之寇冀州也,宝臣俾孝忠以精骑数千御之。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 无几,宝臣死,其子惟岳阻兵不受命,朝廷诏幽州节度使讨之。朱滔以孝忠宿将善战,有精兵八千在易州,虑军兴则挠其后,乃使判官蔡雄说孝忠曰:“惟岳小子骄贵,不达人事,辄拒朝命。使君诚能去逆效顺,必受重任,有先归国之功矣。”孝忠然之,乃遣衙官随雄报滔,又遣易州录事参军董稹入朝。德宗嘉之,授孝忠检校工部尚书,仍赐实封二百户。‎ 及朱滔、王武俊谋叛,将救田悦于魏州,虑孝忠踵后,滔军将发,复遣蔡雄往说之。孝忠曰:“李惟岳背国作逆,孝忠归国,今为忠臣。孝忠性直,业已效忠,不复助逆矣。”滔又啖以金帛,终拒而不从。易定居二凶之间,四面受敌,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 贞元二年,河北蝗旱,米斗一千五百文,复大兵之后,民无蓄积,饿殍相枕。孝忠所食,豆而已,其下皆甘粗粝,人皆服其勤俭,孝忠为一时之贤将也。三年,加检校司空,仍以其子茂宗尚义章公主。孝忠遣其妻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执亲迎之礼,上嘉之,赏赉隆厚。七年三月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追封上谷郡王,赠太傅,再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曰贞武。‎ ‎(节选自《旧唐书·张孝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B.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C.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D.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  【答案】C(参考原文: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度使,隋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只有加实封的官员,才能享受到自己封户的租税。‎ C.尚,专指娶公主为妻,意为侍奉公主。文中张孝忠的儿子就娶了义章公主。‎ D.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文中“册赠太师”即追封太师职位。‎ ‎【答案】A(“隋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错误,应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度使,官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孝忠擅长射箭,勇敢善战。他曾因擅长射箭被授官内供奉;担任副将时,攻破九姓突厥,冲锋陷阵,因功被授任果毅折冲。‎ B.张孝忠谨慎稳重,深得李宝臣信任。李宝臣将妻子的妹妹昧谷氏嫁给他,还将易州各镇兵马全部交给他统领。‎ C.张孝忠性情耿直,效忠朝廷。李惟岳不受命于朝廷时,他听从蔡雄劝说离开李惟岳,归顺朝廷;朱滔叛乱,他不听取劝说,拒绝了金帛的诱惑。‎ D.张孝忠深明事理,礼仪周全。皇上将义章公主嫁给张孝忠的儿子,张孝忠于是入朝,奉行亲自迎亲的礼仪,受到皇上的赞赏。‎ ‎  【答案】D(“张孝忠于是入朝,奉行亲自迎亲的礼仪”分析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孝忠遣其妻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执亲迎之礼,上嘉之”,意思是张孝忠派遣其妻子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奉行亲自迎亲的礼仪,皇帝赞赏他。选项张冠李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5分)‎ 译文: ‎ ‎ ‎ ‎(2)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5分)‎ 译文: ‎ ‎ ‎ ‎  【答案】(1)田承嗣看到张孝忠的军队阵容整齐严肃,感叹道:“张孝忠在这里,冀州不容易谋取了。”于是烧毁营寨连夜逃跑了。(“整肃”“图”“宵”“遁”各1分,句意1分。“整肃”,整齐严肃;“图”,谋取;“宵”,名词作状语,连夜;“遁”,逃跑)‎ ‎(2)张孝忠深挖壕沟,高筑堡垒,感召激励将士,最终没有受到两个叛徒的诱惑,受到时论的赞美。(“感励”“竟”“凶”“荧惑”“多”各1分。“感励”,感召激励;“竟”,最终;“凶”,叛徒;“荧惑”,诱惑;“多”,形容词作动词,赞美)‎ ‎  【参考译文】‎ 张孝忠,原本出身于奚人种族。父名谧,开元年间率领族人归顺朝廷,授任鸿胪卿同正,因为张孝忠显贵,追赠户部尚书。张孝忠在燕、赵一带以勇猛著称,身材高大健壮,高六尺多,性格宽厚,侍奉父母恭敬孝顺。天宝末年,因为擅长射箭授官内供奉。安禄山上奏朝廷任用他为副将,攻破九姓突厥,他冲锋陷阵,因功授任果毅折冲。‎ 上元年间,(李宝臣)上奏朝廷任命他为左领军郎将。李宝臣认为张孝忠谨慎稳重、勇猛善战,很信任他,将妻子的妹妹昧谷氏嫁给他,还将易州各镇兵马全部交给他统领。在城镇先后任职十多年,声威惠政都十分有名。‎ 田承嗣进犯冀州的时候,李宝臣令张孝忠率领精锐骑兵数千人抵御他。田承嗣看到张孝忠的军队阵容整齐严肃,感叹道:“张孝忠在这里,冀州不容易谋取了。”于是烧毁营寨连夜逃跑了。‎ 不久,李宝臣死了,他的儿子李惟岳拥兵自重,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朝廷下诏命幽州节度使讨伐他。朱滔认为张孝忠是久经沙场的战将,善于作战,又在易州拥有八千精兵,担心兴兵之后张孝忠从背后袭扰,于是派判官蔡雄劝张孝忠说:“李惟岳这小子位尊而骄横,不懂人情事理,总是抗拒朝廷命令。使君如真能够离开叛臣效忠朝廷,必定受到重用,并有率先归国的功劳。”张孝忠赞同他的意见,于是派遣衙官跟随蔡雄回报朱滔,又派遣易州录事参军董稹入朝。德宗嘉奖他,授予张孝忠检校工部尚书,还赏赐实封二百户。‎ 等到朱滔、王武俊谋反,准备到魏州去救田悦,担心张孝忠从背后袭击,朱滔的军队将要出发,又派遣蔡雄前往劝说。张孝忠说:“李惟岳背弃朝廷叛逆,我张孝忠归顺朝廷,现在我是朝廷忠臣。我张孝忠性情耿直,已经选择效忠朝廷,不会再帮助叛军了。”朱滔又用金帛引诱他,(他)始终拒绝不听。易定处于两个叛贼的辖地之间,四面受敌,张孝忠深挖壕沟,高筑堡垒,感召激励将士,最终没有受到两个叛徒的诱惑,受到时论的赞美。‎ 贞元二年,河北发生蝗害旱灾,一斗米售价一千五百文,又经战争之后,百姓没有粮食储备,饿死者遍布各处。张孝忠的食物,也只有豆而已,其部下都甘心吃粗粮,人们都佩服他的勤俭,张孝忠堪称一代贤将。贞元三年,加授检校司空,并让他的儿子张茂宗娶了义章公主。张孝忠派遣其妻子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奉行亲自迎亲的礼仪,皇帝赞赏他,赏赐非常丰厚。(张孝忠)贞元七年三月去世,时年六十二岁,朝廷停止朝会三天,追封为上谷郡王,追赠太傅,再次追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号为贞武。‎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篇中“         ,          ”两句与《论语·述而》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意相似。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          ”集中体现了赤壁江山如画的特点。 ‎ ‎(3)《马说》中,能说明千里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不能吃饱的原因的一句是“          ”。 ‎ ‎  【答案】(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关于环境保护的网站上,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图片:若干只海鸟误入触礁沉没的油轮留下的油污带,浑身沾满黏稠的石油而不能再飞翔;大洋深处的信天翁因为误食垃圾袋而死亡,在逐渐腐烂的尸身里,露出若干五颜六色的塑料碎块;海龟在年幼时被塑料拉环套住,终其一生也不能挣脱,只能带着葫芦形的身躯    ;(    ),‎ 使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已经在不经意间影响了许许多多海洋生物的生活乃至命运。最终,人类也将    。举例而言,传统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总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而在漂浮的过程中,一部分塑料垃圾会因为碰撞而破碎,形成极小的    肉眼都难以看到的微粒,进入海洋生物的身体,并且随着食物链    给人类。人类随意地将污染物排放到海洋里,如今也只能自作自受。 ‎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苟且偷安  祸从天降  甚至  传播 B.苟且偷安 在劫难逃 乃至 传播 C.苟延残喘 在劫难逃 甚至 传递 D.苟延残喘 祸从天降 乃至 传递 ‎  【答案】C(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苟且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得过且过,不考虑将来。语境是说海龟生存的艰难,所以用“苟延残喘”。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祸从天降:形容灾祸突然降临,非常意外。语境是说人类与海洋环境息息相关,所以用“在劫难逃”。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乃至:甚至。两者意思相近,都可选择。传递: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传播:广泛散布。“传递”本来就是生物学术语,是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或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根据文意,应用“传递”。故选C)‎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渔民废弃的渔网不幸与其相遇,将海豹或海豚裹挟其中 B.与其相遇的海豹或海豚,不幸被渔民废弃的渔网裹挟其中 C.海豹或海豚不幸与其相遇,被渔民废弃的渔网裹挟其中 D.渔民废弃的渔网,将不幸与其相遇的海豹或海豚裹挟其中 ‎  【答案】D(根据括号后“使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可知,括号内语句的主语不应当是“海豹或海豚”,排除B、C;A“不幸与其相遇”的主语不对,“不幸”的应该是海豹或海豚,故排除。故选D)‎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塑料垃圾在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B.塑料垃圾在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合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C.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合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D.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  【答案】A(C、D两项的介词“在”位置不当,使得全句缺少主语;B“塑料垃圾”与“汇合”搭配不当。故选A)‎ ‎9.将下面的词语连缀起来写成一段话,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意境优美,不超过100个字。(6分)‎ 小巷  雨  树  泪 答: ‎ ‎ ‎ ‎ ‎ ‎  【答案】示例:春天的雨是轻的,轻轻地落下,湿润了我的脸庞,又温柔地滴进我的心里,让我不忘,也让我难舍。小巷中的树,它的叶子被雨温柔地轻抚,雨滴顺着滴下来,仿佛成了泪,让人看到了总会有一种心动的感觉。‎ 专训卷二十八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的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蕴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所承担的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打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我们在理解经典时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的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外来的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已有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做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 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和普遍性,我们在阅读与理解经典时不仅要引进来,也要主动走出去,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 D.“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  【答案】D(“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错误,原文“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不能说“充分借鉴吸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C.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 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 ‎  【答案】D(“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错,目的是肯定“学无中西”,进而论证“经典的普遍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想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的理念。‎ C.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文化。‎ D.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 ‎  【答案】C(A“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错,原文只说“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并没有说“应该摆脱”“着重”;B“只有……才……”无中生有;D“不排斥”错,原文是说“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已有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 杜 甫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 ‎【注】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年)。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杜甫因此在幕府当职。②肯信:肯否相信。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汝南先贤传》)‎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住诗题“院中晚晴”,写锦官城内秋雨初霁,幕府院中风清气爽,渲染了清新自然而又雅静的气氛。‎ B.颔联写院内晴后的景象,秋风吹,朱实落,青苔在疏落的秋雨过后更加青绿。看似写景,实为借景抒情。‎ C.颈联为远眺之景,楼台地势高耸而暮色渐起,响亮的钟鼓之声从远处传来。采用了动静结合和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 D.“复有楼台衔暮景”中的“衔”字,精确地描摹出暮景初上、夜色并未全部笼罩山城时的情景,其妙处令人赞叹。‎ ‎  【答案】C(“远近结合”不明显。“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楼台衔暮”之景是诗人远眺之景,“钟鼓”之声是耳闻之声,诗句中近景不明显,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提到近景,‎ ‎“远近结合”过于牵强。颈联应是采用了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一句是静景,是视觉;后一句是动景,是听觉)‎ ‎5.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的心境。(6分)‎ 答: ‎ ‎ ‎ ‎ ‎ ‎  【答案】①尾联意为浣花溪畔的菊花一直在笑“我”劳碌无功,它肯否相信“我”在幕府为吏、回草堂为隐而兼有其名呢?②尾联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诗人在幕府的秋风中怀想浣花溪畔的草堂,他寄人篱下而碌碌无为,想回到草堂又迫于生活的压力而不能,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以及矛盾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描写了烟雾散尽后皓月千里,洞庭湖水面上波光粼粼、月影宁静的画面。 ‎ ‎(2)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缓慢移动的状态。 ‎ ‎(3)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探寻,并发出疑问的两句是“          ?          ?” ‎ ‎  【答案】(1)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2)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3)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确立最早的节气之一。过去,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  ①  ,夜晚最短,最终确定了夏至。稍后又发现昼夜等长的春分与秋分,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夏至和冬至一样,  ②  ,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在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夏至雨点值千金”说明了  ③  。人们会在夏至举行隆重的祈福仪式,皇帝则会“祭地”祈求丰年。另外,夏至前后很多农作物已经开始成熟了,所以人们还会举办祭祀谷神的仪式,表示感谢。 ‎ 答: ‎ ‎ ‎ ‎ ‎ ‎  【答案】①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 ②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 ③此时雨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专训卷二十九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季子。幼明爽有智略。以父恩补官,调邓州酒税,临事精敏,老吏不能欺。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贰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以功迁秩,寻擢提举三门、白波辇运,言者谓其资浅,罢之。知合水县。王中立、种谔征灵州,由诚部运随军,天寒食尽,他邑役夫多溃去,唯由诚所部分无失者。通判成都府,知雅、嘉、温、绵四州,皆有治绩。‎ 靖康元年,宰相唐恪荐由诚刚正有家法,宜任台臣。召至京师,与恪议不合,且忧其蓄缩不足以济时艰,力辞求退。差知袭庆府,未及出关,金人再入,陷京师,立张邦昌,以兵胁士大夫臣之,由诚微服得免。时群盗所在蜂起,由诚崎岖至郡。城圮粮竭,于是昼夜为备,版筑甫就,剧贼李昱拥十万众奔至城中,知其有备,阳受元帅府招安而去。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 时京东诸郡,兵骄多内讧,独由诚拊循有方,士乐为用。前后数被攻围,屹然自立群盗中,救援皆绝。孔彦舟以郓兵叛,首犯郡境,攻之累旬不能下,始引去。胡选者众尤残暴,攻由诚示必取,由诚夜焚其攻具,直入帐下,贼骇散,不知所为,忽解围去。‎ 一日金兵四集,由诚严立赏罚,厉以忠义,守兵争奋,昼夜警备。金人百道攻城,矢石如雨,人无叛志。郡官有迎降者,执而械之。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南北隔绝,其孙绍清留蜀,后自蜀走江、浙访由诚生死,遇令佳之子子彝于江阴,知令佳与由诚同死被褒典,乃诉于朝,诏赠由诚三官,为通奉大夫,与二子恩泽。‎ ‎(节选自《宋史·吕由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B.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C.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D.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  【答案】B(参考原文: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仲叔季,是先秦时期表示兄弟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最大,季最小,《论语》《仪礼》对此均有记载。吕由诚是御史中丞吕诲的小儿子。‎ B.恩,即恩荫、荫补,是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恩荫制度是宋代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 C.版筑,是筑土墙用的夹板和木杵。筑土墙时,在有支撑的夹板中填入泥土,用杵夯实。这里是指修补毁坏的城墙。‎ D.赠,是封建时代皇帝给有功诸臣已经去世的父祖追封官职爵位的一种恩典。在宋朝,宰相、贵臣可追赠三代。‎ ‎  【答案】D(“赠,是封建时代皇帝给有功诸臣已经去世的父祖追封官职爵位的一种恩典”说法错误,“赠”是给已经去世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由诚智勇兼备,为官有为。他任邓州酒税时,处事精明干练,即使是老吏也不能骗他。他率民夫随军运输,天寒粮尽却无人逃跑。他历任州县,皆有政绩。‎ B.吕由诚刚强正直,治军有方。宰相唐恪推荐他担任谏官,可吕由诚因两人意见不合、担心唐恪的能力而力辞。他训练得法,将士们都愿意为之效命。‎ C.吕由诚智守孤城,屡挫敌寇。在城坏粮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带领军民加强城防,日夜守备,多次退敌,还曾主动出击,夜袭贼营。‎ D.吕由诚忠君爱国,威武不屈。他历经险阻辗转赴袭庆府任职,以忠义激励将士。金人招降不成,当面杀死其子吕偰,吕由诚不畏惧,终被害。‎ ‎  【答案】D(“当面杀死其子吕偰”说法错误,文中提到,吕由诚有二子遇害,其中被金人当其面杀死的是吕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贰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5分)‎ 译文: ‎ ‎ ‎ ‎(2)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5分)‎ 译文: ‎ ‎ ‎ ‎  【答案】(1)适逢军营的士兵暗中发动(叛乱),(他们)聚集兵众紧闭城门,州县长官及副手都逃跑躲藏起来,吕由诚以天子的名义亲自前往招抚,叛贼收起兵器听从命令。(“会”“窃”“守贰”“招谕”各1分,句意1分)‎ ‎(2)康王率领军队转移到济阳,吕由诚竭尽全力送去粮饷,军队因此不再缺少物资。(他)派遣下属王允恭呈上表章劝康王即位。(“移军”“以”“乏”“劝进”各1分,句意1分)‎ ‎  【参考译文】‎ 吕由诚字子明,是御史中丞吕诲的小儿子。(他)年幼时开朗直爽,有才智谋略。他因为父亲的恩荫而被补授官职,选调为邓州酒税,处事精明干练,老练、阅历多的官吏也不能欺骗他。适逢军营的士兵暗中发动(叛乱),(他们)聚集兵众紧闭城门,州县长官及副手都逃跑躲藏起来,吕由诚以天子的名义亲自前往招抚,叛贼收起兵器听从命令。(他)因功升职,不久被提拔为三门、白波等地的提举辇运官,进言的人评议他资历浅,(朝廷)罢免了他。(吕由诚)任合水知县。王中立、种谔征讨灵州,吕由诚率众随军负责运输,当时天气寒冷,粮食用尽,其他城邑征用的民夫大多逃散离去,只有吕由诚带来的人没有逃逸。后来,他又调任成都府通判,先后在雅、嘉、温、绵四州任知州,都有很好的政绩。‎ 靖康元年,宰相唐恪举荐吕由诚为人刚强正直,治家守礼法,认为他适合担任谏官。(吕由诚)被召至京师,因与唐恪意见不合,又忧虑他退缩,不能救济时世的艰难,于是极力推辞,自请退职。(朝廷)委派吕由诚担任袭庆知府,还没来得及出关,金兵再度侵入,攻陷京师,拥立张邦昌,用武力胁迫士大夫们臣服他,吕由诚改穿平民便服,隐藏身份,才得以幸免。当时,各处的强盗像群蜂一样纷然并起,吕由诚历经险阻辗转到达袭庆府。此时城墙毁坏,粮食殆尽,于是(吕由诚组织军民)日夜守备,修筑城墙的工作刚刚完成,大盗李昱带领十万贼寇奔至城中,知道吕由诚早有防备,就假装接受元帅府的招安便离开了。康王率领军队转移到济阳,吕由诚竭尽全力送去粮饷,军队因此不再缺少物资。(他)派遣下属王允恭呈上表章劝康王即位。‎ 当时京东路下辖各州府,军队多骄纵,内部互相争斗,只有吕由诚训练得法,将士都愿意为他效命。(袭庆府)先后多次遭到进攻和包围,处在贼寇之中,他却能坚守城池,毫不动摇,‎ 一切外部救援都断绝了。孔彦舟率领郓州军队反叛,首先进攻袭庆府,数十天都没能攻下,才领兵退去。贼寇胡选人多势众,特别残暴,向吕由诚部发起进攻,并扬言志在必得。吕由诚派人在夜间烧毁了贼人攻城用的器械,径直攻入贼将的营帐,贼众惊恐溃散,不知所措,迅速解除了围困而逃离。‎ 有一天,金兵从四面(向袭庆府)会集,吕由诚严格设立奖赏和惩罚的制度,用忠臣义士的故事来激励大家,守城将士奋勇争先,日夜警戒防备。金兵分百路攻城,飞箭、石块密集如下雨一般,众人都没有畏敌背叛之意。有打算献城投降的官吏,(被吕由诚下令)逮捕并拘禁起来。判官赵令佳和他同心协力,誓死坚守,城池陷落后他们一同被捕,金人想要招降他,吕由诚没有屈服,于是金人当面杀死了他的儿子吕仍。吕由诚毫不顾惜,和赵令佳一起被金人杀害。他的儿子吕偰和他家四十口人都被金兵抓捕,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当时,南北地区因战乱阻隔,消息断绝,吕由诚的孙子吕绍清留在四川,后来他从四川奔赴江浙一带查访祖父吕由诚的生死下落,在江阴遇到了赵令佳的儿子赵子彝,得知赵令佳因与吕由诚一同为国捐躯而得到了褒奖恩典,于是向朝廷诉说此事,皇帝下诏追赠吕由诚三官,封他为通奉大夫,并给予两个儿子恩泽。‎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大雨前黑云如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的诗句是“          ,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凝绝暂歇之后突然变得激奋昂扬的句子是“          ,          ”。 ‎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写出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 ‎  【答案】(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2)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当厚厚的白雪融化,麦苗在广袤的田野里一根根地    出头来,针尖一般齐刷刷向着天空刺去。绿,一望无际的绿,铺天盖地的绿,一齐朝我    过来。似乎是玉米苗的形状,又似乎是禾苗的样子,麦子始终用绿作为遮盖它的面纱,( ① )。我只是想,麦子是怎样被遗落在北方的呢?是为着一些不能不走的缘由,还是为着一个将血脉延续下去的信念?从一马平川的北方走到了重峦叠嶂的南方。 ‎ ‎…………‎ 我不知道,是否有一匹马,驮起他疲惫不堪的身躯;是否有一条路,记得他深深浅浅的履痕。然而那些多年以前的离散早已    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向如此令人难以捉摸,天灾、人祸、战乱、排挤,任何一个理由,都有可能导致一群人拖儿带女、跋山涉水,寻找新的立锥之地。其实这样的迁徙,( ② )。他们躲在深山老林里,不问世事,不论功名,只求偏安苟存。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历史,刀耕火种、织麻种桑,几乎与世隔绝,成为落后的代名词。那一片可以纵马疾驰的广阔平地多少年是不是从来都有忘记过大家? ‎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冒   奔腾   无声无息 B.探 奔涌 无迹可寻 C.探 奔腾 无迹可寻 D.冒 奔涌 无声无息 ‎  【答案】B(探:向前伸出<头或上体>,富有人的情态。冒:向外透;往上升。根据语境,应为“探”。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奔涌:急速地涌出;奔流。根据语境,应为“奔涌”。无声无息:没有声音和气息,形容没有动静或没有什么影响、作为。无迹可寻: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谓处事为文不着痕迹。根据语境,应为“无迹可寻”)‎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不肯让我确切地分辨出它的长相来 ‎②无非是从一座山向另一座山的奔赴而已 B.①我难以确切地分辨出它的长相来 ‎②或许是从一座山向另一座山的奔赴而已 C.①不肯让我确切地分辨出它的长相来 ‎②或许是从一座山向另一座山的奔赴而已 D.①我难以确切地分辨出它的长相来 ‎②无非是从一座山向另一座山的奔赴而已 ‎  【答案】A(第一空,叙述主体要保持一致。第二空,可根据前一句的提示语“其实这样的迁徙”中的“其实”的意义,结合所给语句“无非是……而已”,可确定应选“无非是从一座山向另一座山的奔赴而已”)‎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家多少年是不是从来都没有忘记过那一片可以纵马疾驰的广阔平地?‎ B.多少年了,那一片可以纵马疾驰的广阔平地是不是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大家?‎ C.多少年了,大家是不是从来都没有忘记过那一片可以纵马疾驰的广阔平地?‎ D.多少年了,大家是不是从来都有忘记过那一片可以纵马疾驰的广阔平地?‎ ‎  【答案】C(原文所给语段有三个毛病:①主客颠倒,应该是“大家没有忘记过广阔平地”;②多重否定失当,应该是“从来都没有忘记过”;③语序不当,时间状语应该在句子前面)‎ ‎9.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参考示例,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6分)‎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传捷报”;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了”这样的句子表达。‎ ‎(1)比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    ”(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熟语,可以说“          ”;甚至还可用“          ”这样的句子表达。 ‎ ‎(2)比赛打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      ”“      ”“      ”。 ‎ ‎  【答案】(1)示例:败北(折戟) 饮恨赛场(铩羽而归) 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 ‎(2)示例:握手言和 难分伯仲 均无建树(难分高低)(以上每空1分。注意:能按题目要求表达出比赛“输”或“平”的意思,即可给分)‎ 专训卷三十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不是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创造的,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但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还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B.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C.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D.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  【答案】B(A“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C“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为“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D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6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 B.文章在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做了区分。‎ C.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D.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  【答案】C(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5段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述“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创造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 D.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典籍和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能够成为美的最高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  【答案】B(“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说法错误,原文第3段说“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用比喻手法描摹了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乐声轻细特点的句子是“          ”。 ‎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对比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 ‎(3)《赤壁赋》中以月亮做比喻,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 ‎ ‎  【答案】(1)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3)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人们用“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来形容这段惨痛的学术冤案。马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副挽联写道: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  ①  );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②  )。‎ 记得卞毓方先生在写马寅初的文章中,写到思想者的命运有三种:一种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尽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转瞬就有可能化作    ;一种是思想超前半步,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抡起大棒申斥,已被社会前进的脚步裁判为真理;一种是思想超越时代、领先百家,注定要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百年,甚至几十年,才为后来者逐渐接纳、认识。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嫉俗,慷慨悲歌。未来的思想者或许不会再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因为科学越来越昌明民主,环境越来越宽松包容,    ‎ 越来越健全规范。但思想者尤其是领先时代的先行者,注定“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要恪守真理,仍需要    的品格,需要耐住寂寞、甘之如饴的心理定力,以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 ‎ ‎5.根据对联常识,下列在第1段文字括号内填入的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②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人敬重 B.①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人敬重 ‎②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C.①爱国一片赤子之心,堪为晚辈楷模 ‎②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深受国人敬重 D.①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深受国人敬重 ‎②爱国一片赤子之心,堪为晚辈楷模 ‎  【答案】B(从“旧社会”和“新中国”的角度思考,前者更强调其对祖国的忧患,与“爱国”衔接恰当;后者则重在突出其“实事求是”的品性,与“坚持真理”衔接恰当。对联下联最后一字应为平声字,应选“模”<“模”为平,“重”为仄>)‎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明日黄花   法治   我行我素 B.过眼云烟 法治 特立独行 C.过眼云烟 法制 我行我素 D.明日黄花 法制 特立独行 ‎  【答案】D(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法制:法律制度体系,名词。法治: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动词。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褒义词。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倾向于贬义色彩)‎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思想超越时代、领先百家,注定要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百年,甚至几十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 B.思想超越时代、领先百家,注定要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接纳、认识。‎ C.思想领先百家、超越时代,注定要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 D.思想领先百家、超越时代,注定要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接纳、认识。‎ ‎  【答案】C(画线句子的语病主要是语序不当,应该是“领先百家、超越时代”;“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先“认识”,再“接纳”)‎ ‎8.下面是与鹤有关的三副对联中的短语,请参考第一副对联的上联,把这些短语重新组合恢复成三副对联,不得遗漏短语。(6分)‎ 旷野收风 虎行雪地 鹤鸣于野 芦秀于泽 鹤立霜田 闲塘爱鹤 梅花五 任多情 竹叶三 留双影 气魄雄 云天阔 ‎(1)上联:鹤鸣于野云天阔 下联: ‎ ‎(2)上联: ‎ 下联: ‎ ‎(3)上联: ‎ 下联: ‎ ‎  【答案】(1)下联:芦秀于泽气魄雄 (2)上联:闲塘爱鹤留双影 下联:旷野收风任多情 (3)上联:虎行雪地梅花五 下联:鹤立霜田竹叶三(答题时先根据对偶的原则,找出第一副对联的下联,即“芦秀于泽气魄雄”;然后将剩下的短语按照结构相同的原则两两分组,可确定“闲塘爱鹤”“旷野收风”结构相同,“虎行雪地”“鹤立霜田”结构相同,“留双影”“任多情”结构相同,“梅花五”“竹叶三”结构相同;再按照内容组合成句,如鹤在“塘”中会有“影”,可确定“闲塘爱鹤留双影”为一句,虎的脚印是梅花形,可确定“虎行雪地梅花五”为一句;最后按照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确定上下联即可)‎ 专训卷三十一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西方用兵,偏校①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申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赂平奴,使附己说以证。平家二百口皆械系。诏彦博置狱于河中,鞫治得实。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德和并奴卒就诛。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论者纷然,谓必聚为盗,帝亦疑焉。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其策讫行,归兵亦无事。丁母忧,英宗即位,起复成德军节度使,三上表乞终丧,许之。初,仁宗之不豫也,彦博与富弼等乞立储嗣。仁宗许焉。彦博既服阕,复以故官判河南,有诏入觐。英宗曰:“朕之立,卿之力也。”彦博竦然对曰:“陛下入继大统,乃先帝圣意,皇太后协赞之力,臣何力之有?”帝曰:“备闻始议,卿于朕有恩。”彦博逊避不敢当。寻除侍中,徙镇淮南、判永兴军,入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熙宁二年,相陈升之,诏:“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彦博曰:“国朝枢密使,无位宰相上者。臣忝知礼义,不敢效利用所为,以紊朝著②。”固辞乃止。以太师致仕。卒,年九十二。谥曰忠烈。‎ ‎(节选自《宋史·文彦博传》)‎ ‎【注】①偏校:指地位不高的武官。②朝著: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此指官阶品级高低秩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B.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C.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D.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  【答案】A(参考原文: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服阕,又叫作除服,指守丧期满了,除去孝服。‎ B.皇太后,是皇帝的母亲的尊号,皇帝的父亲称为太上皇。‎ C.除,拜授官位,即除去旧职,授予新的职位。‎ D.太师,即太子太师的简称,是太子的道德老师。‎ ‎  【答案】D(太师初为三公,后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与太子太师并不是一回事,太子太师不能简称太师)‎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彦博大胆进谏。他发现“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后及时上书,意见被朝廷采纳。‎ B.文彦博秉公办案。他奉诏查办黄德和诬陷刘平的案件,顶住压力,秉公办案。‎ C.文彦博功成不居。英宗即位,他出力甚多,但他归功于他人,谦逊而不贪功。‎ D.文彦博勇于担当。他独自提议裁减兵员八万,然反对者中,他独揽责任。‎ ‎  【答案】D(“他独自提议裁减兵员八万”错,根据原文可知,他是与枢密使庞籍一起商议的;另外,是裁减及支付半饷的士兵共八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5分)‎ 译文: ‎ ‎ ‎ ‎(2)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5分)‎ 译文: ‎ ‎ ‎ ‎  【答案】(1)现在国家财政困难,就是因为兵员过多。假使这些裁减的兵士要作乱,我请求为此而死。(“脱”“死”各1分,句意3分)‎ ‎(2)文彦博是朝廷受人敬仰的名臣,令陈升之官位在文彦博之下,以符合朕礼待贤士之意。(“称”“遇”各1分,句意3分)‎ ‎  【参考译文】‎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他的祖先原本姓敬,因避晋高祖(石敬瑭)和宋翼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名讳而改姓文。等到文彦博考中进士后,他担任翼城县知县、绛州通判,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转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西部用兵,偏校中有临阵先退、望敌不前的,大将、郡守、当地县令都应向朝廷请示后再做处理。文彦博说:“这种办法在和平无战事之时还可施行。如今将领带兵数十万,但将权不集中,军法不严密,怎么能取得胜利呢?”宋仁宗嘉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黄德和诬陷刘平投降敌虏,并用金带贿赂刘平的奴仆,让他附和自己的说法证实刘平投敌。刘平一家二百人因此都被捆起来关入监狱。诏命文彦博到河中审理此案,经审讯调查得知实情。黄德和的同党很多,图谋推翻文彦博的审理结论,以致朝廷另派御史来河中办案。文彦博拒不接受,说:“朝廷忧虑此案办不成功,所以才派你来。现在案情已审出结果,你应该马上回朝廷。事情如果不成功,我来承担罪责。”黄德和及刘平的奴仆最后因此而被正法。文彦博与枢密使庞籍商议裁减兵员,总计裁减为民以及支付原粮饷一半的有八万人,众人议论纷纷,认为这些人一定会聚集在一起成为盗贼,仁宗对此也感到疑虑。文彦博说:“现在国家财政困难,就是因为兵员过多。假使这些裁减的兵士要作乱,我请求为此而死。”他的提议终于得以执行,而裁减的兵士也没有闹事。(文彦博)因母亲去世而辞官守丧,英宗即位,任命他为成德军节度使,文彦博三次上表请求守完丧,朝廷允许了。当初,仁宗身体不适,文彦博与富弼等人请求立太子。仁宗同意了。文彦博守孝期满,又以原官职判河南府,英宗诏令他到朝廷觐见。英宗对他说:‎ ‎“我能即位,是你的功劳。”文彦博严肃地回答:“陛下能继承大统,是先帝圣明之意,也是皇太后协助之功,臣有什么功劳呢?”英宗说:“我尽知当初之议,你对我有恩。”文彦博谦逊退让不敢接受。不久(文彦博)升任为侍中,改镇淮南府、判永兴军,入朝廷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熙宁二年,以陈升之为宰相,诏书说:“文彦博是朝廷受人敬仰的名臣,令陈升之官位在文彦博之下,以符合朕礼待贤士之意。”文彦博说:“我朝枢密使一职,没有在宰相上面的。臣愧知礼义,不敢效仿利用所为,来紊乱朝廷礼法。”(文彦博)坚决推辞才没有使自己位在陈升之之上。(文彦博)以太师职位退休。(文彦博)去世,终年九十二岁。谥号忠烈。‎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承接上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又开启下文盛赞周公瑾年轻有为的诗句是“          ,          ”。 ‎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被一把火烧毁的句子是“        ,        ”。 ‎ ‎  【答案】(1)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眼前这个文安驿是西魏大统年间所造,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但不知何时    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    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 ② ),敦敦实实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洋溢传统民居对古驿人的执着情感。 ‎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至  树立  闪 B.以致 竖立 闪 C.以致 树立 泛 D.以至 竖立 泛 ‎  【答案】D(“以至”和“以致”,都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其中“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树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竖立”多用于具体的事物;“泛”意为“透出”,而“闪”意为“闪烁”,前者与“色泽”搭配更恰当)‎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②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B.①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②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C.①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②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D.①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②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  【答案】C(第一处上文描写“窑洞顺坡而造”,接下来以“窑洞”为陈述对象与上文衔接连贯,由此可排除A、D;第二处从前后的几个并列分句看,应是“有的……有的……”结构,可排除B)‎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洋溢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着情感。‎ B.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着情感。‎ C.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传统民居对古驿人的执着情感。‎ D.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荡漾传统民居对古驿人的执着情感。‎ ‎  【答案】B(画线句子有两个语病:一是主客颠倒,应该是“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着情感”;二是搭配不当,应该是“抒发……情感”)‎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莺生性胆小,常常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  ①  ,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还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  ②  ,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回到密林中去。  ③  ,早晨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淋浴。 ‎ 答: ‎ ‎ ‎ ‎ ‎ ‎  【答案】①然而危险一旦过去 ②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 ③莺还喜欢水 专训卷三十二 分数:30分 时间:3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因此,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 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摘编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  【答案】A(B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王国维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D以偏概全,太绝对。“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思辨色彩。‎ 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  【答案】D(“按照历史发展顺序”错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  【答案】C(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未阐释其必要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南侵,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诗人几经逃难,避乱于巴陵(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花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诗人先用“日日风”三字写出早春二月的洞庭湖畔春寒料峭的天气特点。‎ B.第二句,接着再做渲染,直陈“春寒未了”,一个“怯”字写出了诗人心里的畏惧。‎ C.第三句,诗人写海棠鲜洁艳丽,像少女一样具有胭脂美色且敛眉含羞的神态。‎ D.第四句,写海棠花毫不吝惜自己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毅然在寒风冷雨中绽放。‎ ‎  【答案】C(第三句没有写海棠像少女一样含羞)‎ ‎5.这首绝句题为《春寒》,但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 ‎ ‎ ‎ ‎ ‎ ‎ ‎ ‎ ‎  【答案】①前两句的“风”“寒”二字,看似点出自然界的风寒,其实是为海棠花的绽放渲染氛围。②后两句诗人正面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寒风冷雨之中,不吝惜自己美丽的“胭脂色”,目的在于充分展现海棠的风骨。③本诗托物言志,借海棠歌颂勇敢不屈、无私无畏的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琵琶女在演奏正式开始之前调弦试音的准备过程。 ‎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          ,          ”两句描写池潭上树木和藤蔓的形貌和动态,将宛如图画般的景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 ‎(3)王安石说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杜甫在《望岳》中也有类似意思的两句是“        ,        ”。 ‎ ‎  【答案】(1)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2)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7.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6分)‎ 某学校团委组织全体高三学生于5月4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18岁成人仪式。‎ ‎(1)仪式流程: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在团歌声中,家长陪伴学生迈过“成人门”。请你写一段串讲词连接这两个流程,不超过80个字。(3分)‎ 答: ‎ ‎ ‎ ‎ ‎ ‎(2)活动后的第二天,在校园里,一位高二的同学问你:“快要高考了,时间那么宝贵,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活动?”请你用得体的话语回答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80个字。(3分)‎ 答: ‎ ‎ ‎ ‎ ‎ ‎  【答案】(1)同学们,请牢记我们在国旗下的誓言!接下来,请同学们在父母的陪伴下,在团歌优美的旋律中,迈过“成人门”,接受最真挚的祝福,走向美好的明天!(前后衔接得当1分,指令清晰1分,意义1分)‎ ‎(2)快要高考了,时间确实宝贵,但我参加成人仪式受益匪浅。它能激发我们备考的斗志,能让我们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带着感恩的心努力奋斗。(围绕成人仪式的意义及其与高考关系作答,意思相近即可)‎ 专训卷三十三 分数:40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於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 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陈以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B.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C.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D.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  【答案】B(参考原文: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编辑贮藏。‎ B.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为户部。‎ C.太子太师,古代官职名,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多为虚衔无实职,主要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D.谥,古人死后,为褒扬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确定,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  【答案】D(“为褒扬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错,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性的文字,有美谥,也有恶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以勤热心王储,但不得重用。虽然陈以勤对裕王十分忠心,但是明世宗对于陈氏父子的情谊一向十分淡薄,因此,裕王一年也难得召见陈以勤一次。‎ B.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C.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但他却深自晦匿,不曾夸耀。‎ D.陈以勤聪明睿智,洞察局势。高拱和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陈以勤自知调停不好三人关系,恐怕不会被三人所容,于是辞官归家。‎ ‎  【答案】A(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明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也难得被召见一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5分)‎ 译文: ‎ ‎ ‎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5分)‎ 译文: ‎ ‎ ‎ ‎  【答案】(1)高拱掌管吏部,憎恨陈以勤的言论侵犯了自己的职分,扣压了他的奏疏,所用的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罢了。(“恶”“寝”“奏”各1分,句意2分。恶:憎恨。寝:扣压。奏:动词作名词,奏疏)‎ ‎(2)陈以勤保持中立,没有去勾结任何人,也不偏私某人,最终徐阶和高拱离去,也没有诋毁他的人。(“比”“私”“竟”“訾”各1分,句意1分。比:勾结。私:偏私。竟:最终。訾:诋毁)‎ ‎  【参考译文】‎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选任为庶吉士,授官检讨。很久之后,充任裕王讲官,升任修撰,晋升为洗马。当时太子的位号还没有确定,小人们多次制造事端。明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也难得被召见一次。正常的俸禄外,按例还有供给赏赐,裕王也不敢请求。过了三年,府中十分窘迫。裕王左右的人用一千两黄金贿赂严世蕃,严世蕃高兴,因此吩咐户部,得以一起供给裕王三年的财物。但是严世蕃常暗自怀疑,一天(他)使旁人回避对陈以勤和高拱说:“听说太子殿下近来有惑乱之心,他说过皇上什么没有?”高拱故意说些戏谑的话(来回答),陈以勤严肃地(对严世蕃)说:“你从哪里听到这些话?”严世蕃默然离去,裕王府这才安定下来。‎ ‎(陈以勤)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的功劳,却深深地藏匿自己,裕王曾经写“忠贞”两个字赏赐给他。父亲的丧期满除去丧服,回朝后仍担任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明穆宗即位,陈以勤自己凭借太子府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他陈述的收揽权利、听取谏言的言辞十分恳切,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忠心诚恳。‎ 明穆宗很少驾临朝讲,政事无法裁决,身旁受宠的人多因宫内的降旨获得丰厚的赏赐。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整治政事。皇帝内心触动,想有所举动,最终被内侍阻止,奏疏也被扣留在宫中。四年,分条呈上时政因循守旧的弊端,请求慎重提拔任用。皇帝嘉奖他,下交有关部门商议。高拱掌管吏部,憎恨陈以勤的言论侵犯了自己的职分,扣压了他的奏疏,所用的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罢了。‎ 起初,陈以勤入值内阁,徐阶担任首辅大臣,而高拱刚被任用,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陈以勤保持中立,没有去勾结任何人,也不偏私某人,最终徐阶和高拱离去,也没有诋毁他的人。等到高拱再次进入内阁,与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陈以勤与高拱是旧时同僚,赵贞吉是他的同乡,而张居正又是他举荐的,揣度不能为他们调解,恐怕最终不会被众人所容,极力称病请求罢免。于是进升兼任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赏赐乘坐驿站快车还乡,诏令他担任编修的儿子陈于陛侍奉出行。之后两年,高拱被驱逐,仓皇出国都城门,慨叹说:“陈以勤,是明哲的人啊。”陈以勤归乡十年,七十岁了。皇上又颁发宫廷中的银币,命令陈于陛快速回乡赏赐他,并且下令主管官员慰问他。又过了六年死去。追赠太保,谥号文端。‎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 ‎(2)《劝学》中阐明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的两句是“         ,        ”。 ‎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王勃用“          ,          ”两句诗来劝慰对方不要在离别的时候哭泣。 ‎ ‎  【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    ,而观点却    。单在基本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说到读书时态度也有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东坡一面发誓“立志读尽人间书”,一面又有“人生识字忧患始”的缺憾;清朝的黄景仁就更绝望了,他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喟叹。探究起来,在这种评价    的背后,除了个人的因缘机遇、性格胸襟不同之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对读书的不同认识。( ① ),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读书的评价。如果仅以功业来权衡,那么古人早已发现,( ②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为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姑且包括见识的挺立、品质的健全、精神的拓展、人格的铸造。从这里出发,欧阳修看到了读书之于人生的重大价值,他对于读书的评价因此没有显得逼仄和偏狭。 ‎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屈指可数  泾渭分明  霄壤之别 殊途同归 B.不计其数 大相径庭 伯仲之间 殊途同归 C.屈指可数 泾渭分明 伯仲之间 天差地远 D.不计其数 大相径庭 霄壤之别 天差地远 ‎  【答案】D(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屈指可数:弯着手指头就能数出来,形容数目很少。文中应该用“不计其数”。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文中应该用“大相径庭”。霄壤之别:像天与地之间的差别一样,形容相差极远。伯仲之间:比喻不相上下,优劣难分。文中应该用“霄壤之别”。天差地远:形容相差悬殊。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文中应该用“天差地远”)‎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怎么看待读书 ‎②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远非读书 B.①怎么看待读书,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 ‎②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远非读书 C.①怎么看待读书,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 ‎②读书远非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 D.①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怎么看待读书 ‎②读书远非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 ‎  【答案】C(①句包含逻辑顺序,先要谈“看待读书”的态度,然后才能谈“从读书中获取什么”,排除A、D;②句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性,这段话表述的对象是“读书”,应该以“读书”作主语,故选C)‎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尚且包括见识的健全、品质的铸造、精神的挺立、人格的拓展。‎ B.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品质的铸造、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C.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铸造、品质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D.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尚且包括见识的挺立、品质的健全、精神的拓展、人格的铸造。‎ ‎  【答案】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个毛病: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是“不仅……还”;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见识的拓展、品质的铸造、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只有B修改到位)‎ ‎9.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6分)‎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词赋《芙蓉女儿诔》‎ ‎(1)《芙蓉女儿诔》是贾宝玉为哪位亡者写的一篇祭文?(2分)‎ 答: ‎ ‎(2)以上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被祭奠者的哪些特点?(4分)‎ 答: ‎ ‎ ‎ ‎ ‎ ‎ ‎ ‎  【答案】(1)晴雯 ‎(2)贾宝玉在这段悼念晴雯的文辞中,运用了富于抒情性的排比句式,以金玉、冰雪、星日、花月等生动、形象的比喻,深情赞美了晴雯高贵的品质、纯洁的心灵、夺目的神采和娇美的容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