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4)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教案(全国)‎ ‎ ‎ 识记10类古代文化常识 一、古代官职 类 别 说 明 中 央 官 职 三省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六部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九卿 又称九寺,“寺”即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监谏官 监官,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大抵官名中带“御史”的官职都为监察官;谏官,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汉有谏议大夫,唐增设补阙、拾遗。‎ 文史官 翰林学士于唐初时设立,是皇帝亲近的顾问和秘书官。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则是侍奉皇帝讲读的。太傅、少傅多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是虚职。太史是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的官职,如司马迁、张衡等人都曾任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唐宋后称修撰、编修等。‎ 地 方 官 职 中央派员 汉代设州,全国分十几个州,中央派官员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时,全国分十几个道,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又聚边境数州为一镇,设节度使。宋代时,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转运使等官。元代设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清代的中央派员则称巡抚、总督。‎ 州郡官 秦汉的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属官有郡尉、监御史、督邮(巡察各县官吏的功罪)、主簿等。汉代的相国相当于太守。隋唐的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别驾、治中、长史、司马、参军等(这些官职在东汉末开始出现)。唐中叶,司马一职常用来安排遭贬斥的官,如柳宗元、白居易等。宋代州官称知州(欧阳修自称太守,其实是滁州知州)。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县官 一县之长为县令,明清称知县。下设县尉、县丞、主簿、典史等职,分掌军事、文书、秘书、缉捕、监狱等工作。‎ 乡官 包括乡老、亭长、里正等职。‎ 二、古代官职迁谪 类别 名 称 说 明 例 句 授 官 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官职或名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 除 拜官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封 帝王授予功臣或子孙以土地、爵位或名号,授给官职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授 任命,委任 故授洹水尉。(《新唐书·朱敬则传》)‎ 辟 征召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罢 官 罢 罢免官职 罢建安郡丞还家。(《宋书·郭原平传》)‎ 黜 罢官或降职 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书博鸡者事》)‎ 夺 剥夺、削去官职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免 免职 遂免丞相勃,遣就国。(《汉书·文帝纪》)‎ 废 废黜 殷中军被废,徙东阳。(《世说新语·文学》)‎ 升 官 升 升官,晋级 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后汉书·王符列传》)‎ 迁 一般为晋升 后迁侍中。(《张衡传》)‎ 拔 提拔 山涛作冀州,甄拔 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擢 提拔,提升 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燕策二》)‎ 陟 提拔,提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贬 官 贬 降职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左迁 贬官降职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调 动 改 调换官职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记王忠肃公翱事》)‎ 转 迁调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徙 调动官职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出 京官外调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兼 职 行 大官兼管小官的事 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后汉书·陈俊传》)‎ 摄 兼任他职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带 兼任官职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王即取作长史,带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领 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段太尉逸事状》)‎ 代 理 权 暂时代理官职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宋书·董槐传》)‎ 假 临时代理官职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署 代理或暂任官职 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候。(《汉书·萧望之传》)‎ 辞 官 告老 官吏年老辞官退休 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左传·襄公七年》)‎ 致仕 辞去官职 孝宽每以年追悬车,屡请致仕。(《北史·韦孝宽传》)‎ 归田 辞官还乡 官中无人,不如归田 ‎。(《晋书·李密传》)‎ 乞身 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时年八十,不任兵马,上疏乞身。(《东观汉记·张况传》)‎ 乞骸骨 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三、古代称谓 类 别 说 明 姓名 字号 名、字 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韩愈,字退之;苏轼,字子瞻。古代尊卑等级森严,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甚至连字也不能称。‎ 别号 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志向与爱好,如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此外,有时也以书斋名来作为号,如梁启超自称“饮冰室主人”。‎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号。有时也有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所加的,如陶渊明死后,颜延之为他作诔,谥为“靖节征士”。‎ 尊称 谦称 敬称 尊称 古人常以官职爵名、籍贯郡望来尊称别人。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韩愈被称为韩昌黎(只因昌黎韩氏是望族,实际上韩愈不是昌黎人)。此外,唐代诗人常以排行相称,如元稹被称为元九。‎ 谦称 ‎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仆等;②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毂(不善);③官吏的自谦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④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等;⑤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 敬称 ‎①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②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③对将帅的敬称是麾下;④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⑤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⑥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故,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⑦对尊长者或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特殊 称谓 百姓 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年龄 ‎①垂髫(tiáo):幼年;②总角:幼年;③豆蔻:女子十三四岁;④束发:男子十五岁;⑤弱冠:男子二十岁;⑥而立:三十岁;⑦不惑:四十岁;⑧知天命:五十岁;⑨花甲:六十岁;⑩古稀:七十岁;⑪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⑫期颐:一百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